★緬甸涼拌茶葉★
.
不能出去走走,那我們就在家吃吃異國料理🥰
.
在緬甸,茶不只用來喝,也用來吃。
其中「涼拌茶葉」可以說是代表緬甸的國民美食之一!緬甸語中唸作「勒配豆」,「勒配」指的是醃漬後的茶葉,「豆」代表攪拌的意思。運用發酵後的茶葉,拌上花生、蒜片、蝦米、番茄、炸什錦豆、芝麻、高麗菜絲、檸檬...
★緬甸涼拌茶葉★
.
不能出去走走,那我們就在家吃吃異國料理🥰
.
在緬甸,茶不只用來喝,也用來吃。
其中「涼拌茶葉」可以說是代表緬甸的國民美食之一!緬甸語中唸作「勒配豆」,「勒配」指的是醃漬後的茶葉,「豆」代表攪拌的意思。運用發酵後的茶葉,拌上花生、蒜片、蝦米、番茄、炸什錦豆、芝麻、高麗菜絲、檸檬等食材,製成「茶葉沙拉」,吃起來酸酸辣辣的,還帶點茶葉的清香,可以單吃作為開胃菜,也能搭配一碗飯成為一餐
.
.
關於緬甸人食用茶葉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為種植茶樹源自中國雲貴高原、緬甸撣邦、印度阿薩姆地區一帶,古時居住在這個地帶的居民,把茶葉當作蔬菜的一種,會將茶葉入菜,而且方法多樣,可燉煮、燜熟、浸泡、快炒。
另一個說法是,早期往來中國、中南半島與印度的茶馬古道,因為主要利用馬匹運送茶葉,貿易商人在運輸路途上,常因缺乏蔬菜來源,時常直接食用樹葉來補充營養,成為緬甸人開始食用茶葉的開端。
.
.
這道涼拌茶葉在緬甸文化中,不只是緬甸餐桌上的日常,也在緬甸待客之道上佔有一席之地。不管是在大型正式典禮場合、廟宇,還是平民百姓家中,每當客人造訪時,端上一盤涼拌茶葉迎接客人是基本禮儀,代表著緬甸人的熱情好客。有時候,主人會將不同食材裝在盤子上的不同分格,每個人可以各自挑選喜歡的食材、調整味道,在互動中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
.
傳統製作醃漬茶葉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先將新鮮採收的茶葉蒸煮,釋放葉子中的水分,並作為醃漬的基底,接著再包進竹葉中埋起來,以重物壓在上方,加速醃漬的時間。原本茶葉的苦澀味在經過多個月的醃漬過程就會消失,取代的是帶有點橄欖味、近似葡萄葉微酸的口感。
.
.
這是我在華新街吃到的美食之一,太喜歡了所以就去緬甸商店買了發酵好的茶葉(台灣市面上的茶葉是處理過的,沒辦法拿來發酵囉!)自己改成素食版本(因為我不吃蝦米),用高麗菜絲、番茄、擠上檸檬、拌入素食的堅果麻辣醬(比起素食界網紅們狂推的那間,我比較喜歡的是 @lovesaucevegan 的堅果醬,抱歉了我只推薦我認為的真材實料而不是文青店,因為兩家吃起來實在差很大)就非常好吃了🥰
.
.
.
有去過緬甸吃到真正的涼拌茶葉嗎?
歡迎和我分享,或是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美食,在這個時間,一起用美食環遊世界吧!
.
.
.
.
#feedfeed#2eat2gether#icook#tea #onthetable#onmytable #vegan #cooking #morning #homemade #homecook #fitness #healthy #healthyfood #healthlife #veganlife #foodporn#foodpics #igfood #healthyeating #food52 #vscocam #veganfoodshare #veganfood#theveryhungrycaterpillar #todaysbreakfast #健康#蔬食 #異國料理 #素食
餐桌禮儀起源 在 Matcha 與在地人同趣的日本旅遊指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媽放風時間―「營養午餐開始時間=從油盡燈枯的日子恢復人樣」
恭喜大家從連假中重生,在日本除了保育園外,幼稚園或中小學還得等到開始提供營養午餐時,才算是真正解脫的時刻。
⭕日本的營養午餐(給食),起源於1889年(明治22年)的山形縣私立忠愛小学校,當時只是簡單地免費供應清貧兒童飯糰和醃漬物,(外轉外轉...)要演變成現這種形式,得等到二戰之後了。
⭕日本的營養午餐的餐費依照各學校有些微不同,平均一餐260日幣(不到70台幣),中學生會再高一點,在有限的預算內,還必須嚴格設計營養標準,同時兼顧營養美味和荷包是十分艱難的任務。
趁著家長會舉辦的營養午餐試吃會,老編得以品嚐日本小學的營養午餐:這回有奶油蝦仁燴飯與紅蘿蔔飯、羅勒風味蔬菜沙拉、罐頭水果、牛奶(可惜非玻璃瓶牛奶而是紙盒)。
真正的營養午餐會由每位小孩輪流負責發放分配,輪到這週負責的小朋友就會戴上帽子、口罩、並穿上白色的給食衣,這次是由家長會成員裝備齊全地為大家打菜。
除了罐頭水果無法有任何評價之外,其他全都由廚房手工調製,十分美味,營養師也說解釋如何在一邊控制鹽分2~3g、一邊增加食物的風味的小祕訣。
意外的是午餐由磁盤裝盛而非熟悉的鐵盤,營養師也解釋是為了美觀順便教導學生餐桌禮儀,目前還沒有發生打破餐盤的事件。
這次是偏西式菜單,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像強調當地食材,依照節令、中式印度西式異國料理,甚至出現過稀有的芬蘭料理,或是為了鼓勵小孩吃光光而讓他們可以任性提出要求,聽說曾經出現過哈根達斯冰淇淋!(學生太幸福)
聽聞日本人只要聊到學生時代熱門的營養午餐菜單,馬上就會出現世代隔閡的差別,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看這個話題。
還沒有機會嘗試日本營養午餐的話,也可以到千葉廢校重生的保田小學體驗日本小學生的生活▶▶ https://s.matcha-jp.com/3uADPTM
#老編印象中最難吃營養午餐菜單是發黑的茄子
#最好吃是軟掉的薯條嗚嗚
餐桌禮儀起源 在 歐洲大丈夫 Bonjour Jer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作家荒井好子的書【法式教養口頭禪】帶你看為何法國人舉止會優雅,很重要的是從飯桌培養起,以下整理書裡探討餐桌上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帶你看看法國餐桌禮儀如何養成。
🇫🇷 不可以打擾大人說話(laisse parler les grandes personnes) - 在法國,突然插嘴打斷大人說話是一個禁忌,因為小孩必須尊重大人,凡事應該以大人優先,小孩居次。
🇫🇷 不可大叫(ne crie pas) - 小孩從小就會被提醒說話要放低音量,所以小孩成年後,在街上看到朋友的身影不會大聲呼喊對方的名字,因為這是庸俗的行為,上流階層說話的音量總是比一般民眾低。
🇫🇷 腳不要拖在地面走(ne traîne pas les pieds) - 在法國從小會讓小孩養成抬頭挺胸、腳步筆直走路的習慣,單憑走路方式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 大人優先(adults d’abord) - 法國餐桌禮儀從料理、水到任何東西,都是以大人優先,有客人時就客人優先取餐盤料理。小孩面對美味甜點,得由媽媽和爸爸優先挑選後才輪到女兒和兒子。
🇫🇷 先拿自己面前的料理(prends ce qui est en face de toi) - 輪到自己拿取料理時,要從盤子的邊緣開始拿取,這是禮貌,等吃完時可以再去拿,所以是可以反覆拿取,如果一開始拿太多,會吃相難看。
🇫🇷 不可以用手抓著吃(ne mange pas avec ton doigt) - 寶寶在剛開始吃東西時會想用手抓食物吃,這時父母會把食物送到小孩嘴邊,避免養成用手抓食物的習慣,等小孩更大時會給小孩使用湯匙,差不多三歲就開始使用刀叉。
🇫🇷 不可以咬麵包(ne croque pas de pain) - 法國吃麵包的傳統禮儀是用手把麵包撕成一口大小的份量,然後沾著奶油或果醬嚐,招待賓客的麵包多半已經切好。不過在桌上不可以自己用刀把麵包切成小塊,因為麵包象徵基督肉體,用刀切割是不敬行為。太大塊的話用手撕成小塊就可以了。此外,不可以再用餐前就拿手取麵包,會給人飢腸轆轆的印象,另外鄰座的人想拿麵包籃的麵包時,應該傳遞整個麵包籃,而不是只拿麵包。
*法國放子盤子的麵包用手撕著吃是一種禮貌,帶著骨的肉或蝦子龍蝦,在家裡沒客人是會說不好意思,直接抓著吃,但上流社會絕對不會手抓食物吃,即使吃三明治都會用刀叉。
🇫🇷 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響(ne fais pas de bruit en mangeant) - 在法國餐桌上發出聲響是禁忌,使用刀叉也不能發出聲響,切東西不小心發出聲音時,要小聲說對不起(pardon)。所以十八世紀時,宮廷貴婦們礙於聲響會影響他們聊天,所以很喜歡慕斯狀的食物,就連喝紅茶時都是小口小口地喝,以免發出吞嚥的咕嚕聲。
*據說法國引進叉子是在1574年,法國王妃Catherine de Medicis的兒子亨利三世Henry III,在義大利威尼斯發現叉子時覺得很特別就帶回法國,用叉子的話,不只手連當時流行首飾(fraise)也不會弄髒,但到十七世紀叉子仍然沒普及,因為天主教會是叉子為魔鬼道具,所以當時連太陽王路易十四也是用手吃東西,法國平民開始用叉子是在十八世紀之後。
🇫🇷 把手放在桌子上(mets les mains sur la table) - 在法國把手輕握成拳放在餐桌是法國禮儀,這種習慣可追溯到中世紀,中世紀時一張餐桌可以坐滿許多人,人越多越容易引起紛爭,所以手放在餐桌上,就可以證明吵架時,手上也沒有武器,如果把手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會顯示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 不可以把手肘靠在桌子上(ne mets pas les coudes sur la table) - 這句話起源於中世紀,一張餐桌許多人使用時,手肘會佔據空間,妨礙到彼此,所以將手肘緊貼身體姿勢才會看得俐落一些。
🇫🇷 吃胡蘿蔔會變漂亮喔(mange des carottes, cela rend aimable) - 不管哪個國家的小孩都不喜歡吃胡蘿蔔,家長會把細嫩的胡蘿蔔切成細長棒狀當做點心給小孩們吃,一般胡蘿蔔則會和甘甜的南瓜一起烹煮放到攪拌機打成泥,做成濃湯給小孩喝。遇到法國傳統夏季立食派對,也可以把胡蘿蔔或芹菜等夏季蔬菜製成棒狀。
🇫🇷 不要有比肚子還大的眼睛,意指想吃多於自己食量的欲望(ne pas avoir les yeux plus gros que le ventre) - 小孩面對美食容易大量拿取食物,導致吃不完,但法國父母不會吃小孩剩下的食物,為了讓小孩珍惜食物,父母比較誘導孩子不要讓食物剩下,尤其是在別人家作客,不能殘留食物。
購買連結
博客來 https://wonderfulapple.net/2c_8u
金石堂 https://iorange.biz/2c_8y
餐桌禮儀起源 在 歐洲大丈夫 Bonjour Jer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作家荒井好子的書【法式教養口頭禪】帶你看為何法國人舉止會優雅,很重要的是從飯桌培養起,以下整理書裡探討餐桌上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帶你看看法國餐桌禮儀如何養成。
🇫🇷 不可以打擾大人說話(laisse parler les grandes personnes) - 在法國,突然插嘴打斷大人說話是一個禁忌,因為小孩必須尊重大人,凡事應該以大人優先,小孩居次。
🇫🇷 不可大叫(ne crie pas) - 小孩從小就會被提醒說話要放低音量,所以小孩成年後,在街上看到朋友的身影不會大聲呼喊對方的名字,因為這是庸俗的行為,上流階層說話的音量總是比一般民眾低。
🇫🇷 腳不要拖在地面走(ne traîne pas les pieds) - 在法國從小會讓小孩養成抬頭挺胸、腳步筆直走路的習慣,單憑走路方式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 大人優先(adults d’abord) - 法國餐桌禮儀從料理、水到任何東西,都是以大人優先,有客人時就客人優先取餐盤料理。小孩面對美味甜點,得由媽媽和爸爸優先挑選後才輪到女兒和兒子。
🇫🇷 先拿自己面前的料理(prends ce qui est en face de toi) - 輪到自己拿取料理時,要從盤子的邊緣開始拿取,這是禮貌,等吃完時可以再去拿,所以是可以反覆拿取,如果一開始拿太多,會吃相難看。
🇫🇷 不可以用手抓著吃(ne mange pas avec ton doigt) - 寶寶在剛開始吃東西時會想用手抓食物吃,這時父母會把食物送到小孩嘴邊,避免養成用手抓食物的習慣,等小孩更大時會給小孩使用湯匙,差不多三歲就開始使用刀叉。
🇫🇷 不可以咬麵包(ne croque pas de pain) - 法國吃麵包的傳統禮儀是用手把麵包撕成一口大小的份量,然後沾著奶油或果醬嚐,招待賓客的麵包多半已經切好。不過在桌上不可以自己用刀把麵包切成小塊,因為麵包象徵基督肉體,用刀切割是不敬行為。太大塊的話用手撕成小塊就可以了。此外,不可以再用餐前就拿手取麵包,會給人飢腸轆轆的印象,另外鄰座的人想拿麵包籃的麵包時,應該傳遞整個麵包籃,而不是只拿麵包。
*法國放子盤子的麵包用手撕著吃是一種禮貌,帶著骨的肉或蝦子龍蝦,在家裡沒客人是會說不好意思,直接抓著吃,但上流社會絕對不會手抓食物吃,即使吃三明治都會用刀叉。
🇫🇷 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響(ne fais pas de bruit en mangeant) - 在法國餐桌上發出聲響是禁忌,使用刀叉也不能發出聲響,切東西不小心發出聲音時,要小聲說對不起(pardon)。所以十八世紀時,宮廷貴婦們礙於聲響會影響他們聊天,所以很喜歡慕斯狀的食物,就連喝紅茶時都是小口小口地喝,以免發出吞嚥的咕嚕聲。
*據說法國引進叉子是在1574年,法國王妃Catherine de Medicis的兒子亨利三世Henry III,在義大利威尼斯發現叉子時覺得很特別就帶回法國,用叉子的話,不只手連當時流行首飾(fraise)也不會弄髒,但到十七世紀叉子仍然沒普及,因為天主教會是叉子為魔鬼道具,所以當時連太陽王路易十四也是用手吃東西,法國平民開始用叉子是在十八世紀之後。
🇫🇷 把手放在桌子上(mets les mains sur la table) - 在法國把手輕握成拳放在餐桌是法國禮儀,這種習慣可追溯到中世紀,中世紀時一張餐桌可以坐滿許多人,人越多越容易引起紛爭,所以手放在餐桌上,就可以證明吵架時,手上也沒有武器,如果把手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會顯示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 不可以把手肘靠在桌子上(ne mets pas les coudes sur la table) - 這句話起源於中世紀,一張餐桌許多人使用時,手肘會佔據空間,妨礙到彼此,所以將手肘緊貼身體姿勢才會看得俐落一些。
🇫🇷 吃胡蘿蔔會變漂亮喔(mange des carottes, cela rend aimable) - 不管哪個國家的小孩都不喜歡吃胡蘿蔔,家長會把細嫩的胡蘿蔔切成細長棒狀當做點心給小孩們吃,一般胡蘿蔔則會和甘甜的南瓜一起烹煮放到攪拌機打成泥,做成濃湯給小孩喝。遇到法國傳統夏季立食派對,也可以把胡蘿蔔或芹菜等夏季蔬菜製成棒狀。
🇫🇷 不要有比肚子還大的眼睛,意指想吃多於自己食量的欲望(ne pas avoir les yeux plus gros que le ventre) - 小孩面對美食容易大量拿取食物,導致吃不完,但法國父母不會吃小孩剩下的食物,為了讓小孩珍惜食物,父母比較誘導孩子不要讓食物剩下,尤其是在別人家作客,不能殘留食物。
購買連結
博客來 https://wonderfulapple.net/2c_8u
金石堂 https://iorange.biz/2c_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