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飾品鑽孔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飾品鑽孔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飾品鑽孔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仰韶文化 ——彩陶文化(約公元前5000—3000年)(二之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仰韶文化的發現 1916年6月當瑞典人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銅礦資源的時候,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這一發現結合當時礦藏資源勘探工作難以為繼的狀況,安特生教授以及當時地理測繪研究所所...
飾品鑽孔器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仰韶文化 ——彩陶文化(約公元前5000—3000年)(二之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仰韶文化的發現
1916年6月當瑞典人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銅礦資源的時候,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這一發現結合當時礦藏資源勘探工作難以為繼的狀況,安特生教授以及當時地理測繪研究所所長丁文江先生隨即調整了工作重心,轉而進行對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規模收集整理工作,同時這一工作也得到了當時民國農商部以及瑞典皇家的支持,於是,安特生先生的考古生涯自此也拉開了帷幕。
仰韶文化主要分佈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河南西部、陝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已發掘出近百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較同一的文化特徵。
仰韶文化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最厚達4米。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 ─ 仰韶文化晚期 ─ 龍山文化早期 ─ 龍山文化中期。由於以彩繪陶器為特徵的文化現象首先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命名為「 仰韶文化」,從而使仰韶村遺址聞名中外。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國和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說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遺址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距縣城9公里。遺址北依韶峰,三面環水,風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我們祖先狩獵、漁牧、定居的理想場所。遺址從東北到西南長900餘米,從西北到東南寬300餘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2—4米,這種現像說明我們的祖先在此長久地過著定居生活。
仰韶村遺址被發現後,引起了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遺址的文化內涵、來龍去脈,新中國成立後,對該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工作,又先後進行了兩次。
1951年6月,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河南調查團夏鼐等專家學者對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現有紅底黑彩、深紅彩的陶罐、碗、小口尖底瓶,以及龍山時期的磨光黑陶、壓印方格紋灰陶,帶流陶杯和繩紋灰陶鬲等。第一次的發掘研究工作是在1980年10月一11月和1981年3—4月間進行的,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同澠池縣文化館共同主持發掘,這次發掘進一步澄清了仰韶村古文化遺址的內涵,證實了該遺址含有仰韶和龍山兩個考古學文化、四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層疊壓關係。第一期文化,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第二期文化屬豫西、晉南和關中東部地區仰韶文化的晚期遺存;第三期文化屬河南龍山文化的廟底溝類型;第四期文化為河南龍山文化的三里橋類型。仰韶村遺址經過新中國成立後的二次發掘,獲得了大量的遺跡、遺物,從而為研究我國社會發展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影響最大的一種原始文化,它縱橫二千里,綿延數千年,在世界範圍內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漢族的前身「 華夏族」,最早就發跡於黃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遺址中諸多考古發現,如陶器製造、紡織做衣、繪畫雕塑、文字、曆法、宮室營建等等,同文獻記載中炎帝黃帝時代的創造發明相吻合。
工藝
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骨器也相當精緻。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栗和黍。飼養家畜主要是豬,並有狗。也從事狩獵、捕魚和採集。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的最明顯特徵,故也稱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製陶業發達,較好地掌握了選用陶土、造型、裝飾等工序。多采用泥條盤築法成型,用慢輪修整口沿,在器表裝飾各種精美的紋飾。陶器種類有缽、盆、碗、細頸壺、小口尖底瓶、罐與粗陶甕等。其彩陶器造型優美,表面用紅彩或黑彩畫出絢麗多彩的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形花紋,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不少出土的彩陶器為藝術珍品,如水鳥啄魚紋船形壺、人面紋彩陶盆、魚蛙紋彩陶盆、鸛銜魚紋彩陶缸等。陶塑藝術品也很精彩,有附飾在陶器上的各種動物塑像,如隼形飾、羊頭器鈕、鳥形蓋把、人面頭像、壁虎及鷹等,皆栩栩如生。在半坡等地的彩陶缽口沿黑寬帶紋上,還發現有50多種刻劃符號,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在濮陽西水坡又發現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是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時代龍虎形象。
中國的仰韶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這時的陶器是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摻雜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細泥彩陶具有獨特造型,表面呈紅色,表裡磨光,還有美麗的圖案,是當時最聞名的。細泥陶反映了當時製陶工藝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西安市半坡村發掘的彩陶盤也是屬於仰韶文化的產品。
當時彩陶的製作,據分析主要經過四個程序。第一,常選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較好的紅土、沉積土、黑土等,經過淘洗和沈濾後成為較純較細的原料。從分析出土的彩陶片來看,泥質比後來的上等陶器並不遜色。第二,制壞。彩陶壞最初大多是手製。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較大的陶器,其體部壞子,一般採用泥盤築法分兩段製成。粗壞製成後再裝上頸口,嵌入把手,制壞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圓正規矩,對稱性很強,在器壁外有輪紋存在。這表明仰韶文化時期,已開始出現慢輪製陶。第三,彩繪和紋飾。一些較精細的彩陶,在彩繪之前,往往將陶壞放入極其細膩的泥漿中,讓它披上一層均勻的陶衣便於上彩。彩繪就是將有色的天然礦物塗繪在陶壞上。仰韶文化時期陶器的紋飾大多是用帶有花紋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第四,燒窯。從考古發掘的材料來看,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窯主要是豎穴窯和橫穴窯。它們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窯室等所組成,在火膛中燃燒起來的火焰,經火道到達窯室。這兩種窯,由於有了窯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燒烤,已較原始的篝火式或爐灶式有了很大的進步。分析出土陶片的燒結狀況,彩陶的燒成溫度大約已達950℃。
到了龍山時期(公元前2300年左右,指的是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手工業製陶有了巨大進步。制壞方法廣泛使用輪制,造形精美,而且開始用高嶺土製白陶。在這個時期,人們已懂得利用燒成後期,窯內的氣體特性來賦予陶器以各種顏色。仰韶文化時期,陶器通常在氧化焰中燒成,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被氧化成高價價鐵而呈土紅色。到龍山時期,由於陶窯的改革,人們在陶器即將燒成時,一方面猛加燃料,同時封閉窯頂,致使窯內氧氣不足,陶器就在還原焰中焙燒,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轉化為低價鐵,使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所以龍山文化時期灰陶的產品最多。
在商代出現的刻紋白陶和薄殼白陶,尤為出色。它們質地優良,刻劃精細,造型端正美觀,堅硬耐用。白陶之所以有這些優點,主要由於使用了高嶺土。高嶺土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鋁,含鐵量低,質料較細,可塑性強,在高溫燒成後,外形潔白美觀。人們對高嶺土的使用和認識,與後來瓷器的發明有一定的聯繫。在陶器的外表若再著一層釉,不僅器表光滑美觀,而且便於洗滌,尤其是儲藏酒類的飲料,不會因滲透而損失。所以釉陶的出現,表明了製陶工藝的又一大進步。
到了商代的中後期,釉陶逐漸增多,表明人們已從無意識地發現釉料發展到有意識地配製釉料。對出土的商周釉陶進行的分析,證明當時使用的釉是石灰釉。即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鹽加上一定量的粘土和其它物質配製成的。
建築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佈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選址一般在河流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這里土地肥美,有利於農業、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聚落建築的佈局整齊有序。半坡聚落保存較完整,居住區在中心,外圍繞一周大壕溝,溝外北部為墓葬區,東邊設窯場。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遺跡,有一座大房子為公共活動的場所,其他幾十座中小型房子麵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佈局。仰韶文化居民死後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長方形土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隨葬品,小孩實行甕棺葬。盛行單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佔一定比例。合葬的人數不等,多的達80人。葬制中實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為中心的特點。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廣場的統一佈局,則表明當時維繫氏族團結的血緣紐帶根深蒂固。這些與母系氏族社會組織的特徵是相吻合的。
地理分佈
甘肅概況
仰韶中期的發掘相對早、晚期顯得單薄一些,但仍可初步確立甘肅仰韶中期的界定標準,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間。它的主要文化特徵歸納如下:
(1)遺址大多位於山谷中的河邊台地,隴東黃土塬的塬邊及溝壑也被先民選作居住地,對環境條件的適應生存能力比早期有所提高,海拔較高的甘南臨潭發現的此類遺存就是明證。已經發掘的三個重要遺址都是在早期遺存的原址之上擴展而成,調查發現的中期遺址往往含有早期遺存,顯示出早、中期一脈相承的親緣關係。聚落佈局因資料所限不甚清晰,但大地灣遺址表明,聚落內已存在多個處於相等地位的中心,社會組織呈現出多級分化的趨勢;
(2)房屋仍為半地穴式建築,大地灣遺址中的房屋均為方形或長方形,師趙村發現一座圓形房屋遺址。大多在穴壁立柱,這說明穴坑之上已增設立面牆體,室內空間增大,採光也好,比早期房址進步。少數房址採用「 料姜石」作未加工的居住面,以此提高防潮性能。灶坑以圓形桶狀為主,出現雙聯灶,即前後兩個灶坑相通,表示人口及炊事活動的增加。房址可分為大、中、小型。大型房址面積近70平方米,出土眾多陶、石、骨器,並有精美彩陶,表明房址主人應是氏族首領。中型房址面積在25平方米—50平方米之間,可能是大家族長和未成年子女的居室。小型房址面積大多在15平方米—20平方米之間,當屬一般社會成員的居室;
(3)陶窯均為橫穴窯,大地灣、師趙村均有發現。一般分為火塘和窯室兩部分,火塘是添柴生火之處,呈圓形或長方形,有火道通人窯室。窯室均呈圓形,周邊設環形火道,受熱較勻。火塘一般低於窯室,由下往上火勢自然加強,燒陶技術比早期有顯著提高;
(4)本期墓葬資料甚少,按常理推測應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但至今未見踪跡。不僅甘肅未見,其他省區也未發現。這一奇特現像或許表明了中期的先民們選擇了尚不可知的埋葬習俗。我省僅在大地灣發現3座零星墓葬,均為成人單身葬,其中1座側身屈肢,另2座仰身直肢。都有隨葬品,分別為陶甕和骨笄;
(5)陶器以細泥紅陶、夾砂紅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橙黃陶、灰陶以及褐陶。飲食器多為細泥紅陶,其中不少是彩陶,罐、缸、甕等炊器和盛儲器則以夾砂紅陶為主。器形以平底為主,少量為尖底,偶見圜底,這是陶器形制的重大改變,平底陶器終於基本取代了圜底器,在史前文化上首次成為主流器形。常見器物有斂口平底缽、曲腹彩陶盆、雙鋈盆、多孔盆形或缽形甑、雙唇口尖底瓶、弦紋或繩紋短頸罐、大口小底缸、曲腹甕等,器類較前複雜,大型器物增多。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其次為弦紋和線紋,還有少量的剔刺紋、附加堆紋等。製陶以泥條盤築法為主;
(6)陶製生產工具以紡輪、陶刀為主,仍有少量的陶銼,形制較前複雜。細泥捏塑的紡輪增多,陶片改制的減少。陶刀形制更為規整,數量增多。陶製裝飾品仍是常見的陶環,但陶質細膩,小巧玲瓏,還出現酷似羊角的陶製裝飾品;
(7)石器的形態和技術比早期有所進步,加工較為精細,如常見的石斧更為厚重,石鏟刃部更為鋒利,石刀鑽孔由近背部向中部轉移;
(8)骨器種類、數量與早期相比有較明顯減少,表明狩獵在經濟生活中地位下降。出現不少精品骨鏃、骨笄。
從文化特徵上可以看出,甘肅仰韶中期是在早期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其陶器繼承了早期的許多文化因素,但又有明顯的變革,其經濟形態與早期大體相同,但狩獵比重下降。與陝西等鄰省同期文化面貌相比,差異不大,但有分化的趨勢,地方區域性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凸顯出來。
陝西概況
在潼關縣境內,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兩處:
一處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遺址。位於吳村鄉南寨子魚化屯小河和潼河交匯處,南高北低,東西寬約350米,南北長約1000米。這處遺址的文物,除部分灰坑因修築隴海鐵路受到一些破損,大部分尚保存完好。發現有高2。5米、長達30米的灰層一處,直徑3米到4米的灰坑11個,人骨架三個,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鐮、石環,還有紅灰陶環,夾沙紅網墜的口、耳、底,有彩陶缽、紅陶盆、夾沙陶罐等的口和底,還有紅、彩陶片等。陶器飾多樣,有繪畫紋、網紋、水紋、繩紋、蘭紋和附加堆紋等。
另一處是張家灣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港口鎮張家灣圪岔路以西的二層高原(當地人叫二層台)上,東西寬約50米,南北長約100米。這處遺址發現有露出在南高紅2米的灰坑兩個。灰坑內有集中的草泥和紅燒土,抗日戰爭前夕至今,出土的文物陶器瓦甕、瓦罐、陶瓷瓦甕、陶片和石塊等。陶器紋近幾年有繪紋、畫紋、蘭紋等多種。
這兩處古文化遺址,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具有人類聚居生存的優越條件。它們都是在1980年經省、地、縣普查文物小組發現鑑定的。出土文件收藏於縣文化館中。(二之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飾品鑽孔器 在 家庭兄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
一定要分享這篇米台日大哥介紹印地安飾品,
還有底下有關GOROS高橋吾郎的訪談,
學到很多印地安飾品的知識,
也打從心底崇敬高橋吾郎這樣的生活態度。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甜有苦。但無論是甜是苦,人是為了快樂才活著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活下去,不一定是條甜蜜的路。其實往往比選擇大家普遍選擇的路更危險、更需要勇氣。想做的事情,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繼續做,這個過程是很辛苦的,但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事情,遇到的那些辛苦也會變得甜蜜。這種辛苦讓人覺得充實和幸福。沒錢的人是不自由的,但有錢的人也不一定能自由。為了錢而活著的人就是錢的奴隸,不會得到快樂,也很難自由的生活。如果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有錢沒錢都會覺得很幸福很快樂。人生中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在自己愛好的事情面前,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只是越來越愛自己的追求,那份熱情也越來越深。」---高橋GORO'S YELLOW EAGLE
看了一個老帖子, 有感而發,
大概西南部的印地安人最為人知的是他們所創造的首飾配件, 不只是收藏家爭相收集, 印地安人本身也熱衷於收集。 Navajo和Pueblo族都將首飾視為財富的象徵, 他們都會在大型集會中配戴並且向其他族人炫耀, 其中Pueblo族中所舉行的跳舞集會, 外人往往會被跳舞者身上所配戴的首飾種類和數量所驚訝。
印地安人對于首飾的熱愛可以追朔到早期的西班牙人探索亞利桑那州時碰到的那些頭戴羽毛裝飾, 一圈又一圈的銀飾項鍊, 手環, 還有耳環的美洲原住民們。 一些古老的遺跡仍就能找到許多古代印地安人的飾品。
初期的飾品材料不外乎是隨手可撿到的材料, 石頭, 擱在岸邊的珊瑚, 死掉動物的骨骼, 貝類, 尤其是禽類細長的骨頭都轉化成珠類或者雕刻成其他類型的動物。 他們也用陶土燒成圓珠, 燒壞的陶土也能轉化成漂亮的裝飾. 然而這需要藝術家和銀匠高超的手藝和美感。 銀匠從代代相傳的技法中雕刻, 鑽孔, 鑲嵌, 外層覆蓋(Mosaic), 繪製或者蝕刻。 但是這些技法需要準確的工具, 而古代只能用簡單的石頭器具做工, 所以現在看到的骨董飾品其實造型都是比較簡單, 而現代比較流行的Micro-Inlay(微型鑲嵌)則需要現代的工具才能完成。
從加州海灣, 太平洋灣的貝殼被廣泛的運用, 橄欖殼和圓錐殼早在10000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並且裝飾自己, 帝王蚶蜊在許多山洞遺跡被發現並且已經加工成為手鍊和項鍊。 而位於美國西北部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希拉河(科羅拉多河支流)將這些貝類冲入到美國亞歷桑納內地, 而在亞利桑那州的印地安人將這些帝王蚶蜊加工後, 再運輸到更北邊的大地。 大家極為熟悉的綠松石也是如此, 在新墨西哥的Cerillos(Santa Fe聖塔菲)為最主要的礦場地, 這也是其中的原因到至今聖塔菲仍為主要印地安飾品的集中地(Visvim的女裝WMV今年也在Santa Fe開了店面)。
這幾年歸於”日籍印地安人?”的推手, 大小商鋪都可以見到各種銀飾, 講真的, 我在日本買的時候根本不確定這些銀飾到底是印地安人做的還是泰國人做的, Zuni大師Beyuka家族聽起來也很像泰國人的姓啊, 各種宣傳印地安精神到最後就只剩看誰能成為第二個高橋(金礦)? 每個集團, 都希望能再挖到一個Yellow
Eagle, Green Eagle也好, Blue Eagle, 反正只要能賺錢就好。 宣傳中各種接班人, 各種明星配戴, 我到現在還沒看到有什麼品牌說到是用自己挖到的綠松石之類的…好吧也許我太嚴苛, 美國21世紀的印地安人都不見得會用他們吃剩的牡蠣來做東西。 還有一點, 現在銷量那麼多的品牌, 到底手打的還是工廠做的? 那麼多人在20點求解我的羽毛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些當時垂手可得的材料轉換成銅臭時, 以現在Goro’s的聲勢, 非常的諷刺, 不見得是高橋仙輩所樂見到的, 畢竟, 印地安人的精神是與大自然共存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轉自33oz論壇, 某個2012年的帖子.
“很喜歡採訪中這段話和這酷大爺的花白長髮,傳說大爺的店一次只讓4個顧客進,傳說大爺不賣給自己不喜歡的人,還有很多傳說,但能肯定的是很多人都很喜歡大爺和他的作品,即使銀子賣的是白金價,黃金賣的是鑽石價:
-“以自己的意願活下去,我也是這麼祈禱這麼想的。”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甜有苦。但無論是甜是苦,人是為了快樂才活著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活下去,不一定是條甜蜜的路。其實往往比選擇大家普遍選擇的路更危險、更需要勇氣。想做的事情,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繼續做,這個過程是很辛苦的,但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事情,遇到的那些辛苦也會變得甜蜜。這種辛苦讓人覺得充實和幸福。 -
沒錢的人是不自由的,但有錢的人也不一定能自由。為了錢而活著的人就是錢的奴隸,不會得到快樂,也很難自由的生活。如果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有錢沒錢都會覺得很幸福很快樂。 -
人生中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在自己愛好的事情面前,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只是越來越愛自己的追求,那份熱情也越來越深。
高橋GORO'S YELLOW EAGLE
製作超越年代和性別飾物的工匠。 -
製作擁有信念和生命飾物的工匠。 -
製作印第安飾物的匠人。 -
原宿GORO'S店的主人。 -
挑戰 熱愛,生命就是一杯烈酒 -
齊腰的一頭銀髮,花白的大鬍子,炯炯有神的雙眼,皮靴及佩戴的各種銀飾品,哈雷摩托車和總是伴隨他的一隻純白毛色的中型犬。 從外表看,高橋完全就是一個印第安老爺爺。 -
高橋擁有一間在原宿35年歷史的印第安飾品店"GORO'S"。高橋本人即是設計師和製作者。 GORO'S在東京的人氣相當之高,最近10年來,GORO'S店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大家都是為了高橋製作的飾品在店門口排隊。
木村拓哉安室奈美惠等很多明星和設計師也都是高橋的常客。
GORO'S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理由很簡單:GORO的作品不但做工精緻設計精巧,他的作品還代表著高橋本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理念和態度,以及他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 -
從高橋的作品中,散發出一種原始單純的力量和美。
高橋在青山的第一間店"GORO'S"開業於1969年。主要經營自己手工製作的皮革飾品。 1971年,他把店轉移到原宿,到現在已經經營了35年。
-“16歲時當自己製作的皮帶在店裡陳列,自己做的東西可以被出售,感到非常的幸福。所以就離開學校,直到現在年過60,一直在進行製作。” -
出生於東京北區十條的高橋,父親是挨村經商的商人,昭和初年,戰後的日本非常貧窮,是日用品和食物都非常緊缺的時代。父親作為商人,時常一出門就是幾個月。就算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期,熱愛文學的父親還是一回家就放下行李,拿出紙筆開始創作俳句。高橋從小就很崇拜自己的父親,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生活環境下,他總能樂觀的對待生活,並堅持自己的創作和信念。 -
從小就喜歡動手製作的高橋,無論手工製作什麼都非常愉快。高橋小時候熱衷於製作滑翔機等小玩意兒。中學時,從美軍基地的朋友GI那學會了關於皮革彫刻的技術。 GI回國以後留下了一套用於皮革彫刻的工具,熱衷製作的高橋首先就製作了皮帶。後來因為製作的技術越來越好,就帶著自己做的皮帶去上野的田中商店。商店老闆說:“做的不錯!你做100個,我給你一條900日元出售。你看怎樣?”這意味著,高橋除去本錢可以淨賺7萬2000日元,這可是一筆鉅資。
這樣的買賣在那時候對於高橋來說,就像夢一樣。就這樣16歲的高橋就開始作為一名皮革匠人,踏入社會了。雖然辛苦,但因為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時的高橋感到非常快樂和滿足。做自己不喜歡工作的人非常多,所以能享受自己工作的人實在很幸福。 -
高橋是一個熱衷旅行的人,28歲的高橋第一次去了一直想去的紐約。在紐約的博物館中,高橋第一次看到了有關印第安文化的展覽,當時展出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器具,服裝,裝飾品等等。高橋看到那些藝術品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它們實在是太美了。這次展覽對高橋產生了很大的震撼,回國以後, 高橋每天除了製作皮帶以外,還嘗試製作別的東西,自己穿的,自己戴的也自己製作。也就是從那時候,高橋開始熱衷於印第安文化了。 -
此後,高橋有機會去了美國亞歷桑那州,在那裡結識了當地的印第安銀匠。他們互相學習銀器的工藝和皮革彫刻的工藝。與印第安住民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高橋的視野開闊了很多。他從傳統的製作工藝中吸取了很多新的技術,運用自然的東西靈活搭配製作飾品飾物; 珊瑚,土耳其石等各種色彩豔麗的天然寶石和羽毛,皮革等都成為了高橋製作飾品的材料。在與印第安人深深的交流過程中,高橋得到的不光是製作上的技術,同時也從印第安朋友那得到了極大的智慧。 -
印第安人是白人給他們的名字,其實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和崇拜。他們為了實現神明的意志而來到這個世界。大地是所有生命的母親,大地上的所有人都是有同等權利的兄弟。在白人來之前,他們是擁有自己獨立宗教文化,自成體系,沒有土地私有制; 過著與大自然共生,熱愛生命和大自然的民族。 -
35歲的時候,高橋參與了印第安的成人禮,這是成為印第安勇者的標誌。與此同時他也得到了一個印第安人的名字----YELLOW EAGLE。
從那以後的5年間,高橋每年都要去參加儀式。儀式完全結束了以後,高橋成為了真正的印第安人。 -
YELLOW EAGLE----
在印第安文化裡的意義是,東方來的雄鷹。印第安文化深深影響了高橋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把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態度,都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來。
“我是個工匠” -高橋總這麼說。 -
有時有人會問:“你滿足自己的作品嗎?” -
他的回答是:“當然不!當然不滿足,等我滿足了自己的作品,這一切也就結束了,我的製作生涯也就結束了。”是的,高橋就是這樣一個把製作當作自己生命的人。 -
“無論過幾百年幾千年,金銀都能保存下來。就算我死了。我做的東西還是能保存在這個世界上,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
高橋製作的東西已經超越了年代和性別,運用自然的東西,用自己的雙手打磨,彫刻大自然創造的東西,從無形變成有形,為作品輸入靈魂。雖然現在為了賺錢而製作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古樸真實,手工製作的東西卻能超越時間,超越語言,這點是高橋一直深信不疑的。 -
-“親手製作,會不斷有新的發現。” -
高橋現在每天堅持在桌子旁邊製作飾品。除了買些日常用品以外。都在廢寢忘食的工作之中。不光是店內出售的飾品,自己穿的衣服,店內的裝飾,製作所需要的工具,都是高橋自己製作的。自己動手,才是高橋生活的樂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以自己的意願活下去,我也是這麼祈禱這麼想的。”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甜有苦。但無論是甜是苦,人是為了快樂才活著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活下去,不一定是條甜蜜的路。其實往往比選擇多數人選擇的路更危險更需要勇氣。想做的事情,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繼續做,這個過程是很辛苦的,但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事情,遇到的那些辛苦也會變得甜蜜。這種辛苦讓人覺得充實和幸福。 -
沒錢的人是不自由的,但有錢的人也不一定能自由。為了錢而活著的人就是錢的奴隸,不會得到快樂,也很難自由的生活。如果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有錢沒錢都會覺得很幸福很快樂。 -
人生中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在自己愛好的事情面前,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只是越來越愛自己的追求,那份熱情也越來越深。 -
-“貧窮其實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我喜歡貧窮。” -
“貧窮其實是一件好事,對待貧窮我們不得不下功夫,不得不去思考最佳的應對辦法。在生活窘迫的時候,沒錢買製作所需的材料。製作也無法繼續下去, 在那個時候之後只能把自己以前製作的東西熔掉, 來製作新的作品,這時候就更加要求製作的精益求精;製作工具也是,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具,我會先自己動腦子,自己設計製作自己所需的工具。如果直接用買來工具, 自然是方便,但是會失去了動腦子的機會,也丟失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其實貧窮有時候是很開心的一件事,能讓人體會到生活中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我非常喜歡貧窮的生活。”
幸福當然是用錢買不到的,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當下的生活裡,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中體會幸福是很美好的事情。就算在那樣貧窮的情況下高橋的信念也沒有缺失。仍像個孩子一樣,保有天真樂觀的態度生活著。
“金銀,石頭是礦物;皮革是動物。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是有生命的。” -
以前,在GORO's的店門口有一根巨大的圓木,大約有 10米長。關於那根怪異的圓木,高橋笑著這麼解釋:“看起來是有點怪,如果親自坐下,就能明白了。那根圓木,是我做伐木工人的朋友,大早上從山裡用拖拉機運來的。客人在店門口等待很辛苦,路人也是,放在這兒就是為了讓大家坐的。這麼大的一塊木頭放在路邊,不免會有警察和商店街的負責人來詢問,我讓他們坐下試試,感覺一下。他們就允許把這傢伙放在這兒了。雖然有鐵的椅子可以坐,但鐵是冰冷的,坐著不舒服。木頭是溫和的,坐在圓木上跟坐在椅子上的感覺不一樣,坐在上面很愜意......” -
是的
高橋就是這麼一個天真的熱愛自然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