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食物轉盤線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食物轉盤線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食物轉盤線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食物轉盤線上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2] 細說分鏡 Vol.0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21 🖍「猜想該用什麼曝光模式」? 🖍「光圈該用多少? 最大光圈是好嗎? 還是縮要小一點?」 🖍「快門,更沒有概念,調了半天,除了亮暗速度差別,沒了,隨便用吧」 🖍「對焦呢? ...

食物轉盤線上 在 Goris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6:23:13

🥳先❤️一下準備抽啦滿滿的你們最愛的環保吸管一組三支超美的獨家大放送!!!這一定要揪朋友,✨#品木宣言週年慶 滿額贈搶先全台擁有!!!你們最愛的質感超好環保吸管組一組就有3入,加上品木宣言首度推出的圓木造型水氧機搭配專屬的束口袋,一共5組按❤️留言@朋友就能抽啊!!!免費的不抽白不抽!!! - 全年...

食物轉盤線上 在 Rick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3 19:10:15

好消息宣布!#文末抽獎 我的寶貝兒子心血終於完成了 為了這個減脂轉盤跟減脂手冊 我跟我的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 想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會想做這兩樣東西😁 過去一年以來我在Presplay有訂閱制服務 很多人反應感覺沒有收到東西 就是欠缺了一點東西(雖然線上內容已經很扎實) 所以我就在想今年的...

食物轉盤線上 在 王瑞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02:44:02

#食憶 #這就是台菜 #台灣家家戶戶吃的菜 食憶,是一家由很多長輩輪流擔任私廚的餐廳,不是每天都有營業,有營業的日子公布在fb裡,由客人自選日期,匯款訂位, 長輩廚師團共有20餘位,每餐由三位長輩一起掌杓出菜,從去年開業至今曾端出的菜色達70多道,但客人不會預先知道誰掌廚又吃什麼。 但創辦人Che...

  • 食物轉盤線上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09:17:19
    有 52 人按讚

    [想攝影132] 細說分鏡 Vol.0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21
    🖍「猜想該用什麼曝光模式」?
    🖍「光圈該用多少? 最大光圈是好嗎? 還是縮要小一點?」
    🖍「快門,更沒有概念,調了半天,除了亮暗速度差別,沒了,隨便用吧」
    🖍「對焦呢? 放在哪裡才是對的? 上次是對左邊,這次換右邊好了

    玩相機、玩攝影這麼多年了,其實有一個設計我始終覺得「對也不對」,就是機頂上的「曝光轉盤」,這個曝光轉盤指的是像 P/A/S/M,或是「自動」「場景選擇」等功能,而這轉盤還會依不同程度使用者,有著不同的設計。

    🟥曝光模式轉盤
    P/A/S/M 我想就算是初學者,也會知道大概的差別,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它們,而是談談這樣子的設計是好…,還是不好。
    上面說到,對於不同程度使用者,上面這轉盤還有不同的設計,比如說針對「入門級消費者」,就還會有「自動、場景、運動、人像…」等對入門消費者更常用的功能,設計在轉盤上,好讓你可以快速的轉換拍攝模式。

    而面對「進階消費者」,那些「自動、場景…」等自動模式就消失了,因為這類使用者是不需要這些功能,反倒是是多了比如 C1 自訂功能,將一些快速設定儲在相機裡,當面對到一些場合,只要快速切換到 C1 就好。

    在很久前我就在想,那些自動場景模式真的會有人在用嗎? 會依照前眼的場合,轉換到適合的模式拍攝嗎? 拍出來的照片,真的有比較好嗎? 當我接觸數位相機時,我從不用這些自動模式,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問題

    🟥花生醬與蘋果醬
    選擇性越多,真的越好嗎? 有個著名的實驗是這樣,當桌上只有二種口味的果醬 – 花生與蘋果,經過的消費者只能從中擇一選擇,只要搭配簡單的字牌,就能賣得不錯的成果。

    但如果給上消費者更多選擇呢? 加上了「巧克力」「藍莓」以及「椰子」口味」,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銷售手法,看起來是消費者選擇更多,應該銷售量更好吧? 反了,反而因為消費者選擇太多,產生了「選擇性障礙」,若是很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拿了就走,這點不難,難的是左右遲疑,不知道該選哪一個最好,心裡一想乾脆放棄好了,如此一反銷售量不增反減。

    而要研究那些放棄不買的消費者,「為何他們不買」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不敢嚐試新口味,有的是一次只能買一瓶,但又不想買花生與蘋果,在不了解新產品下,放棄好了…,真的要談下去可又是 5000、10000 字,我們跳過吧。

    🟥手機 AI 功能
    近 3、4 年來,手機相機開始主打「AI 拍照」功能,第一次接觸後,直覺就想到相機上頭的曝光模式轉盤,這個 AI 拍照能自動辨識場合,看到藍天綠地幫你切換「風景」,辨識到人臉切換到「人像」,看到食物改為「美食」多麼方便呀我說,雖然一開始能辨識的場景不多,效果也不算特別突出 (看起來就像是調整色溫、飽和度、對比等等)。

    但隨著硬體中央處理器的進步,辨識速度能力越來越快,表現在辨識的場景越多,越能拍出更適合眼前景像的照片,這點也是手機相機進步飛快,讓人難以相信「電腦、軟硬體搭配」能做到如此程度,真是不簡單。

    🟥那些曝光參數與構圖
    至於不用傻瓜模式的使用者,那就麻煩更大了,就算跳過了曝光模式的選擇,後頭你要選擇的事情可就麻煩了。

    在相同的時間下,彼此距離保社防疫社交距離 1.5M,面對相同風景,視角略為有點差別,但不影響,若我們來個模仿他人作品的練習,不給你看照片,只告訴你某一得獎作品,就是在這裡拍出來的,且現在的條件與他當時可說是一樣,你會怎麼拍?

    這下會讓你很傷腦筋,畢竟在場的人都不是得獎者本人,360 度視野看到的東西何其多,不同焦段所看到的視野範圍更是不同,再想到曝光變數何其多,在沒有更多線索下,這項練習根本很難達成。
    但如果我將照片拿出來,哦,那就簡單太多了,照片上明確的構圖,差別是曝光參數不容易讀得出來,至少要模仿出一樣的照片機會大得多,但也沒那麼容易。

    在網路上偶爾會聽到一種聲音「他還不是抄襲某某人的構圖,根本沒有創意可言」,不妨你也去「抄襲」看看,要抄到「一模一樣」或是「很像」還是需要一點功力,沒想像的簡單呢。

    🟥沒有限制下更難創作
    更多的限制,其實對初學者來說,反而是更好的練習,開放式的拍照練習,反而失去焦點,而所謂的「攝影眼」,就是帶著特定的觀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尋找不平凡的事物。

    外拍練習我常會出一種練習就是「尋找顏色」,一開始練習是要求學生,每一張照片「只能有一種顏色」,這不難達成,第二個練習就多加一種顏色,第三個練習再加一個顏色,學生們在我的限制下,帶著這樣子的觀點四處尋找,反而拍出意想不到的練習。

    這就好比果醬的例子,選擇少看起來限制多,但其實是在你腦海裡消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猜想 – 你就花生醬與蘋果醬選一個就好了,你不喜歡花生,那就只有蘋果,反之亦然,如果全世界只有這二種果醬,那或許會簡單多了。

    攝影呢? 也是相同的例子,如果光圈只有「F2.8、F11」這二種選擇,快門同樣只有「1/10、1/500」二種選擇,ISO 更是全自動不讓你選,光是這樣子就有四種曝光參數組合,當所有人面對同一場景,就算是構圖不同,但在有限的曝光選擇下,作品反而變化不多,可以猜想就哪幾種可能。

    但是現實是,光圈自常見的 F1.2 開始一路縮小至 F22,快門從 1/8000 一路慢至 30 秒,ISO 從 50 變化到 12800 甚至更高,可以組出多少的變數出來 – 只為了一個完全相同的構圖? 這就讓人覺得麻煩 (還是討厭?) 而人腦不擅於做選擇決定,通常會想取得最快的捷徑達成目標,此時若有老師在旁邊告訴大家「大家參考我的曝光參數 – F2.8、1/500、ISO 100」,我想當下所有的學生都會這麼做,少部分的學生再依我的數據做其它的調整嚐試。

    🟥讓自己成為天線
    前幾篇不斷提到一個概念,任何一張照片,都是無數的選擇中「選擇組合」出來,為何朝著這裡構圖,為何選擇這些參數拍照,我認為這是你當下對環境的感受後,受到剌激、產生靈感,在無數種變數中組合出來,每一張照片皆是如此。

    在拍照練習不只是如此,還要為你所做的組合說出一些解釋,之所以這樣做、那樣決定,背後那些選擇的過程,身為老師的我更在意這些,才知道上課所教的觀念,有沒有讓你記在腦中,溶入現場加以變化與創作。

    即使是相同的地點,已經來過 4、5 回,每一天的天氣也不盡相同,你做的選擇也會不同,就算是同一天、同一時刻,都還會改變一下構圖與曝光參數,因為不知道如何會是最好,反正多拍二張也不費力花錢,多拍幾張回頭再想想,這就是為何我會建議學生,照片拍完是要「回頭看、回頭想」的原因,照片的價值不是「按完快門、修好圖、分享完」就是它生命的終點。

    🟥其它一般使用者
    以上這些體驗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很難讓他們體驗這些故事,因為這些使用者基礎觀念不熟,甚至只是真的「只想拍照,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人,根本不想去理會上面講的這些事情,他們要做的就是「瞄準、按下快門」就拍完照片。

    學會攝影,不是「學會 – 沒學會」二分法,特別是卡在中間的人,總是會多加摸索,在眾多拍攝變數下,不斷的嚐試數種組合方式,通常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也說不出這些差別的意義在哪裡? 試著改變光圈、快門,除了景深、亮度有所不同,好像也沒別的差別的感覺,要他們解釋為何這麼做就太為難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更別說是….,感受當下環境給他們速度,透過攝影加以回應,這麼進階的攝影體驗,對他們來說,還離的太遠了一點。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食物轉盤線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9 04:04:30
    有 1,328 人按讚

    分享了爸媽來美國打疫苗的心情
    也很意外收到這麼多私訊來問我的經驗分享
    包含很多認識的朋友與素未謀面的網友
    大家都很擔心台灣的親友,也很積極希望邀請家中長輩來美國打疫苗才能安心

    分享這篇經驗文之前
    我也想先把自己的建議說在前

    首先,我本身是 #不支持「疫苗觀光」的
    台灣因為疫情擴大,所以現階段在出入境都非常擁擠
    畢竟台灣的醫療能量與資源都有限
    若是要處理這一票逃難來國外的旅行者
    勢必要多出許多醫療人員來處理快篩/核酸檢測
    防疫計程車、防疫旅館也將供不應求
    減少移動都能為大家台灣的親友保留多一分的醫療能量
    也讓真的有緊急需要返台或離台的海外鄉親可以更順利出入境
    另外也必須提醒,若是順利平安抵達美國那是幸運的
    但不幸在移動過程中染疫,那龐大的醫藥費用負擔你們心裡都準備好了嗎?

    #總之不要為了疫苗來美國觀光
    #原地好好待著更能平安渡過危機

    這篇文章,是真的希望幫助到我們這些在海外有如熱鍋上螞蟻的子女
    並不是真的鼓勵大家沒事就衝來打疫苗好嗎?拜託!拜託!

    ==================

    ✅ 簽證

    六月初我要幫父母申請美簽,當時光面試就已經排隊到8/24
    最近朋友要更新孩子過期的美國護照,也因為疫情、美國在台協會只開放少數幾天預約、八九月都不開放....
    當下我直接請父母申請「旅遊授權電子系統ESTA」
    https://esta.cbp.dhs.gov
    這個網站有中文,所以不闇英文的長輩也能輕鬆填寫
    繳付$14美金的手續費,等待72小時就通過了
    獲得序號就可以順利進入美國,停留90天
    (請注意是90天,不是3個月!回程機票別訂錯了)

    ✅ 檢測

    我覺得在檢測上面,大家要注意的是 #進美國和進台灣的檢測方式與計算日期是不同的
    從美國飛回台灣,要求的是核酸檢測Qualitative PCR,並且「報告」必須在上飛機前三天內收到
    但是從台灣飛美國,核酸檢測或是抗原快篩 antigen test都可以,無論報告哪時候出來,但你必須在上飛機前三天內「進行檢測」
    #上飛機回台灣看的是報告日
    #上飛機回美國看的是檢測日

    我有朋友因此而大包小包到機場卻上不了飛機
    台北市新北市因為疫情告急,所以很多醫院都不太有足夠人手和時間預約檢測。我當時直接幫父母預約桃園的聯新國際醫院https://ssl.landseed.com.tw/lishin/reg/news.php

    ✅ 寄送防疫物資回台灣

    我不誇張,當時因為忘了寄手套
    台灣各大網站PCHOME、MOMO、博客來都銷售一空要等到六月底,我最後還是上網拍才買到的

    台灣物資雖然充裕、但對於不熟悉網購的父母來說還是挺麻煩的,所以我決定美國寄回去。
    (去年美國口罩一罩難求時,也是爸爸媽媽把實名制每天存下來的口罩寄來給我,滿滿的感恩)

    我寄回台灣的主要有幾樣東西:防護衣、椅套、桌套(乾洗手、消毒濕巾與噴霧我爸媽台灣家中都有囤,所以沒有特別再寄了)

    防護衣是好姐妹的愛心,爸媽穿的是「長榮航空機能防護夾克」
    很舒服輕便、防護能力也很好

    唯一小缺點是包覆性真的太強了,頭套和鼻子十分接近
    整個頭都罩住其實很悶
    而且一件真的好貴喔~~只穿一次很傷本(謝謝好姐妹相贈)

    重點是台灣一下就賣光了(網路上現在很多詐騙要小心)
    我建議大家可以選購 #整套拋棄式的防護衣,下飛機後上車前就消毒一下脫掉丟棄

    另外可以搭配 #防護眼罩 或是 #防護面罩,這樣應該呼吸會比較舒服
    #椅套 和 #桌套 建議多買幾個,因為長榮現在還是梅花座,所以我父母中間還有一個空位,可以一起包起來

    一些上述有提到的產品購買連結在這邊
    https://www.amazon.com/shop/robbiemama?listId=3BX6RFRYNLKSA&ref=idea_share_inf

    對了,別忘了帶一卷保鮮膜(最好把盒子拆掉、我不確定有刀片讓不讓帶上飛機?),可以把螢幕、扶手這些顧不到的地方都包起來比較安心

    ✅ 機場與機上

    其實現在台灣機場都已經挺忙碌了,長榮飛機直飛西雅圖雖然有梅花座但也是全坐滿了。

    我是交代爸爸媽媽身上攜帶一些飯糰、茶葉蛋 #有飽足感的食物,盡量不要吃機上的食物、肚子餓的時候也盡量避開大家用餐的時段(全機同時拿下口罩用餐很嚇人)再吃自己帶上機的東西。

    下機前沒吃完就留在機上,不然過海關會被狗狗聞到~哈哈

    隨身攜帶 #吸管,過關之後買個 #瓶裝水,喝水盡量用吸管喝這樣口罩不用拿下來。(但水還是別喝太多、避免一直跑廁所)

    真要去廁所,可以使用 #拋棄式的馬桶罩,一包一包裝很好攜帶(購買連結一樣在上面的Amazon link)

    真心建議各位海外子女不要麻煩爸爸媽媽帶食物了,一來他們得申報、二來申報之後比較容易被問東問西耽擱出關時間。所以下飛機我就在行李轉盤直接接上爸爸媽媽、把防護衣脫掉、全身和行李箱消毒、全程戴口罩才上車。到家之後自然是另一波消毒行動。

    ✅ 回家之後

    依照美國疾管局的規定,下機之後3-5天內建議先安排快篩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s (NAATs) and antigen tests 兩種都可以,並且待在家中自主管理7天。(下機隔天開始算,就算快篩陰性也是一樣)

    當然如果不願意快篩也可以,那居家自主管理的時間會拉長到10天。這幾天也要留意有沒有任何Covid-19的症況,並且早晚量體溫。

    家中如果有未施打疫苗的小孩,回家之後也要記得讓小朋友和長輩保持安全距離,長輩如果願意的話也要求他們口罩戴好戴滿、避開同時吃飯並記得公筷母匙。(有些長輩比較難勸服,這件事情考驗各位子女的耐力了)

    ✅ 安排疫苗施打
    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非美國居民是否可以打疫苗」?
    根據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的規定
    #非美國居民一樣可以施打疫苗
    https://www.doh.wa.gov/Emergencies/COVID19/VaccineInformatio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heading62114

    (我印象中全美國規定都是一樣的,但沒有找到CDC的說法,所以建議還是和該州的相關單位確認比較保險,有錯請更正~)

    上哪裡預約呢?
    基本上現在很多醫院、診所、藥房都可以施打。有些地方接受Walk-in有些得提前預約,我會建議提前預約可以減少等候時間。而且預約的時候網站上幾乎都會告訴你當天施打的疫苗是哪一種,大家可以依照停留的時間安排。

    *Moderna(兩劑施打需間隔一個月)
    *Pfizer(兩劑施打需間隔三週)
    *Johnson & Johnson(只要施打一劑)

    預約時,會在線上填寫一些個人資料(出生年月日、性別、聯絡方式等)與保險信息,現場並沒有再次和我們核對護照,但建議還是帶著畢竟每個單位不太一樣。

    因為老人家飛來美國多有風險,我們都有安排投保與家醫。但如果沒有保險,依法也不能拒絕提供疫苗,所以不用擔心。(但我個人還是建議要保險啦~)

    ==================
    不知道還有沒有漏掉沒補充到的,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平安把爸爸媽媽打包來美國:)

    有相關經驗的朋友也歡迎分享喔!

    #再次提醒飛行畢竟有風險尤其是長輩 (儘管機上的人都有陰性報告)
    #美國沒有醫療保險帳單非常驚人
    #請大家再三評估再上路
    #疫苗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 食物轉盤線上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6 13:54:42
    有 60 人按讚

    台灣疫情嚴峻,大家的情緒普通容易焦慮,我想起去年此時的心情,每天都被外界的信息影響,心情隨著確診人數,時好時壞。

    緊張、焦慮,是人類面對危機的正常反應,不用太擔心,每個人都一樣。
    .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只是政府官員,或是辛苦的醫護人員,還有站在家庭前線,守著一家老小的你。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面對危機和重大事件,#日常是最好的療癒,就算孩子停課,大人在家上班,也盡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步調,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要變動。

    時間多了,不妨做做室內運動,線上影片資源很豐富,隨手就能搜到一堆。

    .

    也可以培養一些新的興趣喜好,如果覺得培養新的有負擔,那就做做原本就有興趣,卻一直沒時間可以做的事。

    .

    #新聞一天固定一個時間看就好,無限循環的新聞畫面,只會讓你的情緒,一直停留在緊張焦慮之中。

    下面,和大家分享去年2020/2/10我寫下的文字。

    =================

    【 盡最大的努力選擇善良 】

    按照原定的時間,在前天晚間回到上海。

    晚上7點,桃園機場的待機室裡門可羅雀,旅客三三兩兩,以往這時候總是人潮滿滿,安靜的氛圍居然讓我有些不習慣。

    .

    大概是航班大多取消禁飛的原因,飛機沒有誤點,甚至提早起飛,只用了1小時20分鐘就抵達浦東機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為了不拿下口罩,我們一家四口沒在機上用膳,全程口罩戴好戴滿。航空公司的餐點改為瓶裝水和紙袋食物,由戴著一次性手套的空姐逐一發放。

    我觀察了一下,大部分的人仍然選擇拿下口罩進食,讓我驚訝不已!

    .

    浦東機場在通關前有著防護衣的機場人員收集旅客的 #健康申明卡 ,所有到上海的旅客,不論是中國本國國民還是外籍旅客都必須填寫表格,可自由選擇紙張作業或掃碼線上完成。

    浦東機場的人潮算正常,不多也不少,通關時排了約10分鐘左右。走去提領行李的地方,居然前腳剛到,後腳就看到我們一家四口的行李在轉盤上。

    這是從未有過的情形,因為孩子不耐等,尤其經過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到達時往往已疲憊不已,常常一邊等領行李一邊哀叫連連。

    .

    拿完行李準備叫車回家,原本有些擔心在這種非常時期會叫不到車,甚至做好叫最貴專車的心理準備(中國的出租車有分等級),沒想到順利叫到一台,而且師傅還是溫和有禮,戴著n95的小鮮肉。

    一路上車潮不多,少見的沒有塞車景象,順利抵達上海租屋所在的小區。小區原本有南北兩個出入口,我們平常走慣的南門封閉,只能從離租屋較遠的北門回家。

    還好我還沒下車就瞥見告示牌,不然就要拖著沈重的行李和唉唉叫的孩子繞遠路回家,感謝自己150度的老花眼(?)

    .

    一下車,小區的保安就從亭子裡走出來幫我們量體溫,要求留下聯絡方式,並囑咐我明日一早要到居委會報到。

    想到9度c的寒冷夜晚大叔仍在戶外工作,我誠心的跟他說聲[辛苦了,謝謝],大叔苦笑回我沒事,天氣冷要我快帶孩子回家休息。

    一路緊繃的情緒讓我疲憊不已,洗完澡還沒來得及整理行李就沉沉睡去,直至居委會的人來敲門,才驚醒我們一家。

    居委會的人提醒我們拿證件去取出入證,一戶兩張,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勿將出入證隨意交由陌生人,非常時期希望大家多多諒解。

    想到大叔挨家挨戶的奔走,我用力地點頭允諾,沒對防疫做出什麼偉大的貢獻,至少不要當防疫的漏洞啊。

    .

    上海小區採 #封閉式管理 ,所有進出人員、車輛都要登記和管制,住戶們都很配合,理解此刻的不方便都是為了防疫,所有的限制是為了保護彼此的健康平安,避免交叉感染。

    我想不論身在何處,都要遵守當地的規定,畢竟病毒是全人類的公敵,沒有人能置身其外。

    雖然突然從溫暖的南台灣回到冷冽的上海身體有些不適應,但此刻的心卻暖暖的,知道有人默默守護自己的健康和平安,不由得心懷感激。

    .

    災難是把照妖鏡,可以映照出每個人隱藏的本質。因為這場疫情,這段時間我見識了仇恨和對立,只要觀點不和就立馬成為仇敵。

    疫情不會讓我們成為魔鬼,仇恨與對立才會,其中推波助瀾的除了人性之惡,最大的兇手還是嗜血的媒體,每提及此總讓我感概萬千,除了提醒自己在下筆前三思而後行,在生活中更要盡最大的努力選擇善良。

    《奇蹟男孩》裡有位靈魂人物-奧吉的校長,當奧吉被同學霸凌時,校長召集全校師生進行演說,他對大家說:

    「#僅僅善良是不夠的_人們應該比需要的善良更善良_做為人類_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善良的能力_還有對善良的選擇。」

    .

    無法預估的疫情讓人心生恐懼,我承認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母親的身份更加深我的恐懼。

    但別忘了仇恨和對立生於於恐懼,謙卑和堅強也一樣始於恐懼,17年前的SARS和如今的新型肺炎都因人類不善待野生動物而起。

    只期望人類收起傲慢和殘忍,好好反省檢討,以謙卑之心平等善待所有的萬物之靈,用新眼光重新審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 疫情之下,宅在家就聽書吧!30本好書等著你:https://reurl.cc/dVVqgz

    照片故事:昨天去打新冠肺炎疫苗的照片以及加謬《鼠疫》這本書的金句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