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食物碳排放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食物碳排放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食物碳排放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食物碳排放計算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3的網紅素食舉重女孩Wand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計算飲養素、紀錄攝取的熱量要怎麼減脂? 我看待彈性飲食的宗旨 就是讓自己輕鬆自在的進食 攝取供給身體的能量🔋 也別忘了照顧心理的健康🧡 彈性中帶自律 聆聽身體的聲音更了解自己😌 在充滿佳餚的中秋節🎑 美食會比平常吃的還多🥮🍗🍟 但我們可以學會不要把嘴巴塞爆到給身體超負荷的負擔 在知道有大餐的情...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素食舉重女孩Wand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09:49

不計算飲養素、紀錄攝取的熱量要怎麼減脂? 我看待彈性飲食的宗旨 就是讓自己輕鬆自在的進食 攝取供給身體的能量🔋 也別忘了照顧心理的健康🧡 彈性中帶自律 聆聽身體的聲音更了解自己😌 在充滿佳餚的中秋節🎑 美食會比平常吃的還多🥮🍗🍟 但我們可以學會不要把嘴巴塞爆到給身體超負荷的負擔 在知道有大餐的情...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DayDayCoo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13:25:15

提到「低碳」,唔少人都以為係減食低碳水化合物嘅減肥法,其實低碳係指透過衣食住行來減少碳排放,因為碳排放已成為全球暖化主因😔。 想減碳可以由低碳飲食開始😉!首先了解食物從生產到送進嘴裡,由養殖、加工、運送、保存、販售、烹調,到廚餘處理所產生溫室氣體,仔細留意和計算碳足跡🧮,盡量減少溫室氣體產生,以...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Morandi Green 自然生活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53:05

#MorandiGreenLiving 【食物也有「哩數」?學減碳必先認識「食物里程」】 飛行有哩數,食物也有哩數。你有聽過「食物里程」嗎? ▍食物里程(Food Mile) 由倫敦城市大學 Tim Lang 教授提出, 計算食物由生產地到消費者購買地所產生的能源消耗量。 其中包括:種植時的...

  •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素食舉重女孩Wand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9 12:31:06
    有 52 人按讚

    不計算飲養素、紀錄攝取的熱量要怎麼減脂?
    我看待彈性飲食的宗旨
    就是讓自己輕鬆自在的進食
    攝取供給身體的能量🔋
    也別忘了照顧心理的健康🧡
    彈性中帶自律
    聆聽身體的聲音更了解自己😌

    在充滿佳餚的中秋節🎑
    美食會比平常吃的還多🥮🍗🍟
    但我們可以學會不要把嘴巴塞爆到給身體超負荷的負擔

    在知道有大餐的情況下
    我習慣把一整天其他餐的熱量減少留給大餐吃
    這樣一整天攝取就不會太超標💁🏻‍♀️
    大餐通常都會是高碳水、高脂肪🍞🧈
    所以這兩者我在其他餐就會降低、
    然後提高大餐通常會缺乏的—蛋白質、膳食纖維🍳🥦
    我就會想辦法在其他餐多補充

    因此我都會選擇把 RicoRico的健身包當作其中一餐
    花椰菜米或是糙米配上各種口味的料
    皆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也是14g左右起跳(甚至到20g以上)
    中秋節享受大餐也不會擔心一天的營養不均衡、太爆卡✨

    🌱RicoRico 中秋快閃活動:
    ⚡️優惠內容:『買三送三』
    ⚡️輸入折扣碼「wanda」再95折
    ⚡️活動只到明天 9/10‼️
    ⚡️哪裡買:https://www.ricoricolife.com
    ♻️備註「換環保袋」更減少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
    RicoRico成為環資公益合作夥伴參加了「捐1%給地球」
    因此當我們購買RicoRico時
    也在做公益保護地球🌏

    另外RicoRico健美餐在全台聖德科斯門市也都買得到喔~

    偶爾過節吃大餐不是我們減脂計畫的世界末日
    更重要的是你平常的飲食
    營養有沒有均衡🥗
    RicoRico可以協助你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
    -
    #RicoRico未來真食物
    #多一餐豆少一餐肉
    #純素 #蛋白質 #纖維 #彈性飲食
    #營養均衡 #健康 #健身餐
    #素食 #吃貨 #健身女孩
    #中秋節

  •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4 17:00:20
    有 83 人按讚

    (接上文,0813 17:00貼文)
    上文提到,排碳者付費的時代快來了。有一派主張是既然政府減碳動作沒那麼快,那是不是由下而上,用消費者力量比較快。
    那怎麼用消費者力量呢?
    先要求業者,在產品上標示碳足跡,再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在這同時教育消費者,選擇碳足跡較少的產品。碳(足跡)標籤就是計算產品從開始到廢棄的所有總排放量,並標示出來。

    環保署從2009年開始推動產品碳足跡,取得碳標籤的商品涵蓋食衣住行,標籤的有效期限是三年。業者在取得同時也提出減量承諾,三年內減碳超過3%就可以取得減碳標籤。台灣是全球第十一個推出碳標籤的國家。不過對廠商而言,因為必須花一筆錢請顧問公司針對這個產品,從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及廢棄回收等階段,一一計算碳排放量,政府也沒有法規強制規定,所以十年後的現在,碳標籤產品大概只有400件,取得減碳標籤的也只有40多件。

    公視「我們的島」採訪過一家位於新北市的鉛筆工廠,由塑膠中心輔導進行碳足跡的計算。節目提及,以鉛筆來說,原料與製造過程占碳排放的九成。業者第一步是將舊型兩片裝的刀具,更換成一體成形的新刀具,提升產品良率;再來是減少原料使用,例如為了減少油漆用量,業者添購搓桿機,將木桿磨得更平更光滑,另外不同的油漆配方碳足跡也不一樣,根據油漆成分中碳係數的多寡,重新調整油漆配方。改善前,每枝鉛筆的碳足跡是36g,改善後,每枝鉛筆碳足跡是25g,減少幅度將近30%,並在2019年拿到環保署的減碳標籤。業者表示,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減碳標籤很陌生,對銷售並沒有幫助,但如果要外銷歐美,碳排放認證就很重要。

    外銷的企業已逐漸面臨壓力,這壓力只會增加,如果淨零排碳由更高層級的政府機關總籌指揮,能夠更幫助我們的產業在下一輪的國際爭競中保持競爭力。

    全球溫室氣體的碳排量,食衣住行中食物佔了總排量的26%。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選擇,吃在地-減少運送,吃當季-減少冷凍儲存,減廢-使用環保餐具。
    如果今天要喝一罐奶茶,選有碳足跡標籤的:
    阿薩姆350ml/220g CO2
    生活泡沫奶茶300ml/180g CO2
    麥香奶茶300ml/160g CO2
    這三罐中,麥香奶茶是碳足跡最少的。

    因應國際淨碳排放趨勢,未來各項認證一定不會少,我們也會越來越熟悉減碳這個話題。下次買飲料或任何產品,可以找找包裝上有沒有腳印標籤(國外如英國澳洲也是腳印),也歡迎大家與我分享照片。

    #農業民生立委
    #吃在地吃當季
    #我們的選擇都是重要的

  • 食物碳排放計算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2 17:00:45
    有 86 人按讚

    氣候危機近年不斷升溫,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創下最高溫、乾旱等氣候事件造成的衝擊也愈發巨大。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碳排放去年其實下降了大約7%,但影響地表均溫的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卻在去年達到418ppm新高,預計今年就會突破420ppm。

    也就在去年COVID-19疫情中,各國陸續宣布國家層級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或「淨零排碳」(net-zero carbon emission)目標,比如日本南韓宣布2050年、中國宣布2060年達到碳中和,若加上2019年就宣布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的歐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0個國家宣告達到碳中和時程,超過100個國家在政策中提及,而2050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目標年。

    什麼是碳中和?
    簡單說,就是一個國家或企業用各種方法抵銷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排放量,達到淨碳排放為零。

    方法有哪些呢?
    比如購買碳信用(carbon credit)或碳權,植樹造林,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使用低碳、零碳排的能源,甚至是使用把碳從大氣中捕捉回來的技術。
    舉例來說,今天辦一場符合防疫計畫的碳中和會議,參加人數20人。
    1.計算所有活動中會產生的碳足跡,從食物、電力、場地布置、交通到會議使用的耗材,並避免一次性裝飾。
    2.提出碳足跡中和計畫書,經第三方確認。
    3.購買本土或境外碳權抵換,註銷碳權額度,再經第三方確認,達成碳中和宣告。

    未完,待續。
    #農業民生立委
    #碳中和會逐漸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

    圖片:DH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