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食品報廢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食品報廢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食品報廢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食品報廢處理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聞:《蘋果新聞網》報導藝人賈永婕募得7020萬元,捐贈252台救命神器HFNC,網友除盛讚賈永婕善舉充滿愛心、令人敬佩,更有不少人質疑,如此緊迫需要的疫情作戰物資,怎麼不是政府機關來處理,痛罵「政府在幹嘛?」措辭強烈稱「放任人民死去」!不過《蘋果》報導,健保署已核准給付染疫患者使用HFNC,也有鄉...

食品報廢處理 在 ShaNice食光旅人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0:52:35

♻️家電回收交給zero zero 家電也是一種消耗品,當壽終正寢不能再使用時,大家會如何處置呢? 忙著上網爬文、打電話求助、繼續堆在家中某個角落? 其實,有更聰明的作法,家電回收就交給回饋滿滿的zero zero線上回收平台~ ♻️冰箱回收可獲得家樂福2️⃣0️⃣0️⃣元🎉 😶去年換洗衣機時...

食品報廢處理 在 愛麗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3:08:55

#家電回收賺200 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吧?報廢的大型舊家電,擺在家裡既佔空間又礙眼,連絡環保局來回收,才發現一堆規定跟限制,而且還得自己從家裡搬到指定地點才行,若是傳統沒電梯的高樓層,真的會欲哭無淚!愛麗絲最近就遇到了! 專屬連結: https://zz-tw.co/j5t9j 別擔心!從此...

食品報廢處理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8:44:15

📰翻轉「食」力惜食樂 法鼓山社大培福有講 「平常都在上班,有空就趕快採購把冰箱存滿」,「1個40元,3個100元,新鮮俗賣」,「大顆高麗菜買二送一」,這些話語在生活中時常聽到,家中有多少存貨你知道嗎?據環保署估計,臺灣平均每人一年的廚餘量高達96公斤,該如何減少浪費,將剩食轉為盛食,法鼓山社會大...

  • 食品報廢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15:35:48
    有 3,522 人按讚

    新聞:《蘋果新聞網》報導藝人賈永婕募得7020萬元,捐贈252台救命神器HFNC,網友除盛讚賈永婕善舉充滿愛心、令人敬佩,更有不少人質疑,如此緊迫需要的疫情作戰物資,怎麼不是政府機關來處理,痛罵「政府在幹嘛?」措辭強烈稱「放任人民死去」!不過《蘋果》報導,健保署已核准給付染疫患者使用HFNC,也有鄉民緩頰「政府有一定的採購流程,民間一定是比較迅速的。」

    關鍵字:政府採購

    HFNCㄧ台27萬元,
    10萬元以上的東西就是要公開招標啊!
    政府採購程序一定比較慢的啊!

    如果政府花錢像民間一樣,
    隨時變更預算用途並且指定廠商,
    或不依照政府採購法,早就被幹爆了好不好!
    (廉政署、地檢署關心您!)

    當然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51條
    可以辦理緊急採購,文件半年內補齊完成檢驗,
    但如果那個東西有三家廠商,
    公務員買了a廠商的貨,
    你就等著被bc廠商檢舉吧!
    你就等著被質疑
    為什麼要買這家?有沒有買貴?
    哪個公務員敢這樣做?

    至於一堆人酸政府不是超前部署嗎?
    怎麼連這種醫療器材都短缺?
    嗯日本準備應付大地震也準備幾十年了,
    碰到時還是需要外界援助,
    因為有些物品的需求量,
    是碰到大災害時才會產生巨大需求量,
    之前不可能每年都準備好的,不然也是浪費,
    (你不可能為了應付核災每年買一堆食品放在地下室)
    像sars期間政府買了很多負壓救護車,
    疫情過後,大部分都報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 食品報廢處理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6 23:00:00
    有 586 人按讚

    📰翻轉「食」力惜食樂 法鼓山社大培福有講

    「平常都在上班,有空就趕快採購把冰箱存滿」,「1個40元,3個100元,新鮮俗賣」,「大顆高麗菜買二送一」,這些話語在生活中時常聽到,家中有多少存貨你知道嗎?據環保署估計,臺灣平均每人一年的廚餘量高達96公斤,該如何減少浪費,將剩食轉為盛食,法鼓山社會大學在4/25(日)上午9點半於新莊校區舉行「沒有剩食的培福生活」 專題講座,邀請張翡珊老師來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惜食」觀念,擁有「培福有福」的人生。

    講座有近50位民眾參加,張翡珊先分享她現在已在法鼓山社大任教12年,看到社會上有很多食物浪費,其實「剩食」≠「廚餘」,剩食指的是剩餘食物,是可供食用食品,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被銷售或消費,最後不再適合人類食用。而剩食的產生,從農地就開始,太大、太小或形狀不同的格外品,這些依然營養美味,甚至因為沒有受到農藥影響而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一開始就被丟棄,再來運輸、市場、餐廳陸續產生壓到或摔到等被丟棄的食物,最後在家中還出現買太多、放到過期、吃不完倒掉……。

    張翡珊提到,現在有很多單位都在做惜食,也簡單介紹有農地協助加工農產品,而不直接報廢,更重要的是要從家中做起,先「慎食」才能減少「剩食」,同時列表家中可能存貨,帶領現場大家一起為剩食開菜單,將麵粉和玉米粉加水揉團煎成餅皮,塗上鹹甜醬料;或者果醬變果凍……,用智慧讓剩食變成盛食,同時老師也提醒大家,不需買新的食材去處理剩食,重要的是要清點家中存貨,採買時注意四要,特別是想要的可以不要,惜食減少浪費就是培福。...詳全文( https://pse.is/3fju4n )

    #法鼓山社大
    #培福有講

  • 食品報廢處理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17:17:57
    有 637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後疫情時代的最後一哩路:今起AZ疫苗自費接種;疫苗開打1個月進度緩慢,恐難與國際邊境開放接軌;國產疫苗完成二期試驗在即,下一步怎走國內尚無共識】

    自去(2020)年底英國開打全球第一劑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後,開啟了後疫情時代。台灣開打疫苗屆滿1個月,接種狀況不甚理想,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優先施打疫苗的四類族群共61.8萬人,僅3萬4,000人施打,接種率約5.5%。前任副總統陳建仁16日也在Facebook上疾呼:「台灣的COVID-19疫苗接種率亟待大幅提升,才能走完成功抗疫最後一哩路!」。

    今(21)日起指揮中心再開放1萬劑AZ疫苗,供商務人士、需出國工作、留學、就醫等原因者可自費施打,前天(19日)開放預約申請,今日預約已達5,000多人。4月23日起,將再開放第五、第六類族群接種,分別為5萬名警察、憲兵等維護社會運作必要人員,以及20萬名長照社福機構、社福照護人員與受照顧者。

    由於AZ疫苗不斷傳出血栓疑慮,其他進口疫苗又沒有下文,台灣兩家國產疫苗高端、聯亞則加快腳步研發。高端疫苗已於3月底、聯亞則於4月中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收案,進行受試者研究統整後,申請食藥署緊急授權,期望讓國產疫苗加入台灣下半年疫苗接種的選擇,但相對國外疫苗研發都是在三期試驗期中時緊急授權,對於是否二期試驗通過就能直接上路,國內專家尚無共識。

    ■AZ疫苗接種一個月僅3萬多人,23日再開放軍警與長照機構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多次呼籲,未來防疫政策的方向就是全民接種疫苗得到一定的涵蓋率,即全台至少6成人口施打疫苗,才能放寬檢疫強度。他呼籲,台灣社區防疫做得好,民眾沒有接種疫苗的急迫性,但「打疫苗是為了未來開放國門,必須增強整體民眾對病毒的防禦率而打。」

    但台灣的接種速度自始至終都相當緩慢,儘管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陳時中,到縣市首長都帶頭示範接種,也開放到第四類(包括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人員,以及外交等因公務出國人員與運動選手)。但接種人數只有3萬多人,平均一天接種約1,000多人,總接種數只佔優先開放人數的5.5%。

    更緊張的是,目前分兩批到貨的AZ疫苗,分別於5月31日、6月15日到期,陳時中表示,就算一天接種數達2,000人,也接種不完,如果藥廠沒有提出可延長效期的證明,這些疫苗只能報廢處理。

    ■國產疫苗高端、聯亞皆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力拼夏季前通過緊急授權

    林口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說,台灣下半年預計還有國產疫苗,也還有莫德納疫苗將抵台,AZ疫苗並非唯一選擇;尤其社區感染病毒的風險,目前趨近於零,民眾很難有急迫的動力去接種疫苗。

    台灣目前有兩家國產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二期,分別為高端、聯亞。前者於3月30日完成3,700人第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收案;後者則於4月16日完成收案。兩家疫苗廠都在拼進度,希望能在6、7月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並加入台灣接種疫苗的選擇。

    高端疫苗總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去(2020)年底歐美已開始接種疫苗,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外可能已接種到一定比例,台灣可以買到哪些種類的疫苗、COVAX又能供應多少疫苗數量,很難有定論,因此最安全保險的作法,就是發展國產疫苗,尤其希望趕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接種。

    「目前國際緊急授權的標準跟台灣的標準相同,會看受試者打完兩劑疫苗28天後,體內中和抗體的生成性、安全性,來判斷疫苗是否有效、可以通過緊急授權,」謝思民說。

    所謂緊急授權是指,當大眾健康受到威脅時,所採取的特殊授權方式。主要方式是讓未被核准的醫療產品上市,或擴大產品的適應症範圍。這次所有的COVID-19疫苗,從輝瑞、莫德納等,都是在三期期中臨床試驗下,就先開放緊急授權上市施打。

    ■以抗體保護力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當作替代指標,可不可行?國內尚無共識

    由於一支疫苗從研發到拿到許可證,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此次疫情緊急,目前所有的疫苗都採緊急授權。但國內遇到的困難是:國外疫苗如輝瑞、莫德納即便是緊急授權,都是第三期試驗期中報告釋出後緊急授權,也會繼續將三期試驗,也就是大規模的社區試驗做完。但國產疫苗僅做完二期試驗,是否就可以接種呢?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國產疫苗二期試驗若確認安全性、有效性,則可先緊急授權100萬劑疫苗使用,但還是得做完三期臨床試驗,證明疫苗有效,才會核發合格的藥證許可。

    但謝思民認為,中和抗體保護力濃度若達到標準就能取代三期試驗直接接種,是國際共識,包含B型肝炎、水痘等疫苗也都是如此。他表示,台灣如果做大規模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不僅沒有環境,即社區沒有個案;也無法輕易拿出大筆資金來協助試驗;若進行三期試驗,做完也至少到年底,拖慢了疫苗接種的時間。

    「遇到這個問題(三期試驗無法進行)不是只有台灣,現在還有上百種疫苗在研發,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正研擬一個抗體保護力濃度COP(Correlate of Protection)來作為取代第三期臨床效果的指標,讓各國疫苗廠遵守,只要疫苗試驗抗體保護力超過COP,就能緊急授權。」

    林口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解釋,過去無法做三期試驗的疫苗,主要原因可能是疾病發生率太低,無法用臨床試驗看出結果;另一種情況是其他疫苗廠已經做過第三期試驗,收集了相當的有效性臨床資料、累積抗體數據,可以很明確知道,多少抗體就能讓人體得到保護力,「後面的疫苗廠做時就不需要第三期,只要把抗體做出來,一群人接種、抽血,抗體達到標準就能證明有效,這也能讓國產疫苗做不了第三期試驗的困境得以解套。」

    ■COP出爐時間未定,疫苗未做三期試驗,未來恐不被國際承認

    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則有不同意見,他表示COP若制定出來,確實將成國際共識,但這也代表目前並無標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今年2月發布最新的緊急授權準則雖肯定抗體保護力的重要性,但也加上但書:「現有疫苗形成的中和抗體對於保護力還未有解釋,而且中和抗體對於保護力的有效程度,可能會因爲疫苗種類而有所差異」。他表示,「我們都希望國產疫苗能夠成功,但是科學只走到這步,就不能直接跳到結論。」

    陳建煒說,COVID-19疫情爆發一年多,各國確診者數據、資料都在收集研發中,第一代疫苗最早研發出來的疫苗如莫德納、輝瑞,即便追蹤時間也不長,但都已完成三期試驗,如今這些廠商擴大試驗對象到兒童、孕婦、預防變種病毒,而研發新版疫苗時,就可加速疫苗試驗,僅需觀察抗體保護力濃度即可。但國產疫苗的狀況不同,沒有前一代疫苗可相比,「過去也有二期做完結果不錯、三期卻失敗的例子,美國食藥署在2017年公布資料,有2個疫苗在二期試驗表現良好,三期卻完全失敗,這也是我們要考量的。」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說,COP的標準比較容易針對「病症清楚」的疾病來制訂,但COVID-19病況多樣,不容易判斷疫苗對民眾的保護力程度,「接種疫苗的人,未來如果出現感冒症狀,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被感染,這樣很難確認多少程度的抗體保護力,可以預防感染;也因為需要觀察的人數、數據龐大,很難定期追蹤、驗抗體,因此要知道多少抗體就能預防感染,並藉由這個標準讓全世界都能互通,是非常困難,COP恐怕在幾個月內不會訂出結果。」

    他認為,國產疫苗做完二期試驗,國內可採緊急授權接種,但因為沒有做三期試驗、也沒有拿到國內藥證許可,未來若接種國產疫苗的民眾入境其他國家時,恐不被國際所承認。

    ■「疫苗護照」國外試辦惹議,「免疫/抗體護照」也有執行困難度

    根據數位出版機構「Our World in Data」全球疫苗串接資料,目前全世界已有173個國家/地區開始接種疫苗、至少32個國家實施接種疫苗後,程度不一的減免檢疫政策。

    (推薦閱讀:【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例如,以色列是疫苗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以色列政府發綠色通行證給接種完兩劑疫苗及確診康復者,出入大型活動、酒吧、餐廳等場所都須出示通行證;其他如丹麥、歐盟、美國加州等也正採用或研擬疫苗護照。

    不過,疫苗護照的爭議頗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開聲明不支持疫苗護照,因為這會加劇不公平的現象,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夠接種疫苗;美國、英國也同樣因為公平問題與護照會侵犯個人隱私等考量,疫苗護照推行的十分不順利。再者,黃立民也表示,不同疫苗的效力不一,是否要採用相同的隔離檢疫減免方式?若不同,也可能會引起各家廠商的抗議。

    謝思民指出,除了各家疫苗認定困難外,接種疫苗的人,是否真的有產生抗體?打完疫苗之後,多久時間內確保體內還有抗體?自然感染病毒者也會有抗體,這類人是否也發護照?「種種問題,因此要用接種疫苗與否,來認定是否可以給予國際通行護照,愈想愈不可行。」

    而「免疫/抗體護照」,是專家們正討論的解套方式。謝思民和陳志榮都認為,不管打什麼疫苗、何時打,只要在出國前驗抗體,符合國際標準COP的抗體濃度效價,就能全球統一認定,民眾也能安全出國。

    但抗體護照還有不少技術性問題需要克服,包含測量的設備、標準,「COP如果真的制訂出來,會改變很多未來防疫的準則跟方向,」陳建煒說。在COP順利出爐之前,免疫護照是否可行,仍是未知數。

    ■嬌生疫苗也傳血栓疑慮,應與腺病毒機制有關,但引發原因仍在研究中

    4月13日,美國CDC宣布,暫停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嬌生疫苗在美國已接種680萬劑,但陸續出現6例接種後嚴重血栓的案例,其中1名死亡、1名病危。

    陳志榮表示,嬌生疫苗和AZ疫苗的製作方式,都是採用腺病毒當作載體,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送入體內,雖然發生血栓的原因目前仍不明朗,但各界都在研究,血栓副作用的原因與腺病毒相關,但引發機制還不明確。

    陳建煒說,這次AZ疫苗接種後出現的血栓,與一般臨床常見的血栓並不同。過去的血栓西方人發生率比東方人高,多是手術後臥床,下肢出現血塊凝結。「但這次的血栓出現在正常血流的部位,如腦部,接種疫苗後造成大的血塊凝結,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容易大出血而致命。」

    黃立民也補充,AZ疫苗接種後出現的血栓是全新的副作用,無法得知我們接種後發生率有多少,且較晚接種的東方國家看到歐美的接種狀況,也導致AZ疫苗的接種率下降,劑量數不足就難以比較、證實血栓的發生率與高風險族群。

    而英國將30歲以下年輕族群接種疫苗改成其他疫苗,也並非年長者比較不容易發生副作用,而是年長者自然感染的重症比例較高,施打AZ疫苗是利大於弊的考量。

    ■疫苗接種是未來趨勢,急得總統呼籲「繼續幫忙」

    如今歐美各國都以極快的速度大量接種中,有些國家已開始討論接種後可縮短檢疫、隔離與自由通行的可能性,也是未來各國恢復通行的解方之一,若台灣若疫苗接種比例太低,未來面對國際趨勢難以接軌,也沒有條件開放國門、放寬邊境。

    疫苗接種人數低落是台灣目前的難題,儘管疫苗無法完全取代防疫措施,但仍可以有效提高民眾對病毒的抵抗力,面對疫苗施打意願不高的狀況,急得連總統蔡英文也趕緊呼籲:「這部分非常重要,還需要大家繼續幫忙。」(文/陳潔;攝影/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s://bit.ly/38IiBdp

    #報導者 #疫苗 #COVID19 #接種 #進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