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食品原料整合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食品原料整合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食品原料整合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食品原料整合查詢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蝦味先」戳破…網路行銷的食安漏洞 鍾佑煖/上班族(台中市) 蝦味先負責人洪宗喜訊後以500萬元交保。記者劉星君/攝影 這是一個食物與食品混亂的年代,當社會上對「品牌大廠」產生焦慮時,就代表食安法對於業者的規範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漏洞。所有看似精巧的行銷術語,都比不過「良心」,也就是食品倫...

  • 食品原料整合查詢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22 16:00:00
    有 5 人按讚


    「蝦味先」戳破…網路行銷的食安漏洞

    鍾佑煖/上班族(台中市)

    蝦味先負責人洪宗喜訊後以500萬元交保。記者劉星君/攝影

    這是一個食物與食品混亂的年代,當社會上對「品牌大廠」產生焦慮時,就代表食安法對於業者的規範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漏洞。所有看似精巧的行銷術語,都比不過「良心」,也就是食品倫理,立法上絕對不可有模糊地帶,更不能因財團利益而悄悄為相關品牌漂白護航。

    就拿之前雷聲大雨點小的頂新餿水油事件,身陷風暴的頂新集團當時正申請併購全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寬頻),雖然最後被NCC駁回,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公司、大品牌仍握有較大的資源做整合行銷,包含運用自身的網頁或臉書粉絲團來進行公益或非公益的贊助活動,或是拋出一個如幻影般的「食安基金」來模糊視聽。

    而在這個實體與虛擬通路都傾向分眾行銷的商業大餅下,我們怎麼能不憂心這些食品廠及各式品牌會利用各種網路或媒體介面,配合更加精巧的業配文及美圖包裝下,再度侵害消費者「知」的權利?當我們依賴的「商品信賴度」只能依靠單一及各別的「匿名爆料」;或是這些「不良」商品看似都被下架,但實際上業者卻運用更換品牌等劣質手法再次上架,有多少人有敏感度或時間去查詢,避免上當受騙?

    從「蝦味先」的過期原料看網路行銷漏洞,媒體傳播的確是食安管理的一大漏洞,尤其是現今法令對網路或臉書粉絲團的直播等置入性行銷政策仍有很多曖昧不明的區域,政府應站在保障人民權益的立場,建立公平的上下架機制。如成立「政府、民間與業者三方可互相制衡的審查委員會」等,並用更公開且透明的方式讓民眾可以用手機APP追蹤到業者的上下游供應鍊,甚至產品履歷的時間表要更加落實,絕不可讓無良業者可鑽各式漏洞來賺黑心錢!

  • 食品原料整合查詢 在 有心肉舖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7-22 17:51:17
    有 20 人按讚


    號外!創辦人郭旭英獸醫師擁有個人專欄囉👏👏👏,未來會持續寫文章✨探討食安與產銷履歷相關議題✨,請各位粉絲多多支持,也歡迎您前往留言與討論,有任何想瞭解的問題,不用害羞,請直接留言,郭醫師將會親自解答喔👍👍👍

    【混淆亂象 生產追溯不等於產銷履歷】

    產銷履歷是目前唯一能全面追溯農產品製程的制度,但推動近十年以來知名度有限。雖說沿用三十多年的吉園圃制度將於108年全面退場,但104年政府又推出生產追溯條碼(QR-code)作為替代方案,我認為是換湯不換藥,反而讓市面上出現眾多「類產銷履歷」標章,讓農民、消費者混淆視聽,更勢必在法律制度、農民生產上造成衝擊,以下簡單做個比較(請參考附圖)

    ------------------------------------

    問題一:QR-code專屬網頁只有基本資料,無法追溯製程?

    農民只需填寫申請單,包含個人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件、網址、農產品及產地、簡介等的基本資料,政府就會提供一個專屬網頁並生成QR-code。農民每次生產時可登錄品名、生產批號與包裝日期,卻沒有詳細的生產製程(如:何時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與採收)。

    加上網頁設計關於查詢生產者跟生產批號也沒有連結性,我們能掌握的資訊,如同產品外標裝貼紙標示,完整度甚至比衛服部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22 條,食品及食品原料之容器或外包裝,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標準更低。我們所吃的食物,不是本來就該有這些基本標示?

    ------------------------------------

    問題二:QR-code未經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如何確認真實性?

    「產品源頭無法追溯」是食安問題之一。同一批產品中,或許只有少數是優質品,卻混充大部份劣質貨。或者大多數是進口油(米),只參雜些許國產品,卻號稱全數是國貨。上述問題都曾經發生過,雖說人性本善,但口說無憑,仍得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單靠人們的良知,制度是無法執行的。

    ------------------------------------

    問題三:農產品需經由多個步驟後,才能被消費者買回家,如何確保不混貨?

    農產品直接從農民賣給消費者的比例極低,通常經由產銷班(合作社或契作者)向多位農民收購,統一分級包裝後,出貨給一般批發市場(或直送超市),再由盤商轉交各大市場、餐廳、賣場等通路。
    經過這麼多的步驟和經手人,如何確認農產品的批次管理是正確的?(實際上,產品混合批次出貨是常見的狀況),如何確認工廠端的工作人員,不會將10個農民的貨貼成同一個農民的QR-code?

    ------------------------------------

    問題四:吉園圃貼紙容易仿冒的現象,生產追溯QR-code能否避免?

    承上述問題的討論,廢除吉園圃(新聞請參考)改而推廣QR-code制度,在農業生產流程沒改變的狀況下,找到生產端的農民,就能解決仿冒問題?每個吉園圃號碼都代表一個單位,若給予專屬網頁生成QR-code,其用意等同生產追溯?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唯一解套方法只有進行產銷履歷驗證。

    ------------------------------------

    問題五:錯誤宣稱使用產銷履歷驗證產品,最高可以罰到400萬,但農民誤稱是否也該罰?

    農民本身就不清楚「生產追溯不等於產銷履歷」,由於字面解釋幾乎雷同,如果農民告知供貨餐廳,免費申請的生產追溯等於產銷履歷,導致餐廳宣稱產銷履歷字眼,若遭舉發,可以依照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21條罰20-100萬,或是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28條,其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罰4-400萬。當用心的農民配合政策進行認證,卻搞不懂制度差異性,究竟該罰還是不罰?

    ------------------------------------

    問題六:市面上類產銷履歷制度很多,大家知道嗎?

    例如:國產牛肉資訊網、臺灣雞蛋溯源系統查詢網站、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您可實際造訪網站,會發現除了資料不齊全,身為消費者的我,最想看到實際產品追溯資訊,卻完全查詢不到。

    再者,這些系統建置都需要費用,若是消費者看不到資訊,可能只有生產者、資訊商或公家機關能看見,這樣有何意義?他們想要的功能,在有心溯源餐廳平台都做得到,而且現正進行中,也毋需多花錢,為什麼不整合呢?

    ------------------------------------

    解決建議:輔導農民加入產銷履歷制度!

    除非法令強制規定,否則不可能所有農民都會加入認證制度,連免費的吉園圃到生產追溯皆是,更別提需收費的產銷履歷、有機、CAS等。

    由於產銷履歷制度強調的是「追溯源頭、流程控管及資訊透明化」,照理說,每種標章都應有此原則。我建議將產銷履歷當作申請其他驗證標章的入門條件。既然第三方公正單位要到現場驗證及不定期抽查,政府單位若能整合制度,或許能降低驗證費用或免費,這才是可長可久的方式。

    ------------------------------------

    相關網站
    產銷履歷(TAP):http://taft.coa.gov.tw/
    生產追溯條碼(QR-code):https://qrc.afa.gov.tw/
    吉園圃:http://gap.afa.gov.tw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國產牛肉資訊網:http://beeftraceability.naif2.org.tw/trace/
    臺灣雞蛋溯源系統查詢網站:http://www.tafte-poultry.org.tw/
    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新聞:https://video.udn.com/news/506743

  • 食品原料整合查詢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3-31 09:52:06
    有 84 人按讚

    【 食品資訊無新意 衛局挨批假透明 】

    自由時報 104.03.31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昨公布「百日新政」之一「食品資訊透明化」的初步結果,但內容了無新意,挨批「新瓶裝舊酒」;議員怒斥衛生局公布的資訊只是「基本功」而非「新政」,應讓民眾知道食物的成分與處理細節,並建立採購模式,從源頭控管著手,才能有效避免食安問題。

    對此,衛生局強調,為落實「政策公開透明」,以往「較少」在網站上公開食品稽查名單、合格率與不合格率及缺失項目,未來公布稽查結果之餘,檢查作業SOP(標準作業流程)和業者應遵循的食品衛生規範,也會整合至衛生局網站上的「食品資訊」專區。

    然而,根據記者查證,衛生局往年稽查學校營養午餐、食品原料後,同樣會公布名單、合格率,以及業者的缺失項目與比例,透明資訊儼然老調重彈。

    新黨議員潘懷宗痛批衛生局了無新意,他認為,衛生局應將民眾吃下肚的東西通通「公開」,而不是把以往的例行稽查資料放上網頁專區,否則根本就是「假透明」;民進黨議員何志偉建議衛生局控管業者食品採購過程,並建立公部門和私部門的採購模式,往後依循SOP買賣食材,並將過程與結果放上網,這才叫做「新政」。

    衛生局坦言,以往稽查食品或器材後,確實也會公布合格率、缺失項目及名單,並讓業務管理單位參考,但從未建立整合稽查資料的「專區」,供民眾及業者查詢。

    衛生局也提到,昨日公布的新政還包含「專案調查」,過去都是遇到節日或事件,才會稽查特定食品或器材,未來將定期規劃查核專案,讓民眾與業者可隨時知道食品來源或內容物,以及是否合格等資訊,盼消弭民眾對食安的疑慮。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766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