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風雷模型阿爾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風雷模型阿爾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風雷模型阿爾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風雷模型阿爾西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政變後的寧靜夏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地貌上如 桂林 和 下龍湾。 🇲🇨印尼(喀斯特山區)僅次於中國雲南,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山脈,面積為43,750公頃,有(286)個洞穴包括~ Maros有(16)個史前洞穴。 Pangkep(17)個史前洞穴。 在國家公園内也有兩個是瀑布洞穴。 在近期調查於2019年4月30日進行,...

  • 風雷模型阿爾西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7 17:37:16
    有 3 人按讚


    這地貌上如 桂林 和 下龍湾。
    🇲🇨印尼(喀斯特山區)僅次於中國雲南,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山脈,面積為43,750公頃,有(286)個洞穴包括~
    Maros有(16)個史前洞穴。
    Pangkep(17)個史前洞穴。
    在國家公園内也有兩個是瀑布洞穴。

    在近期調查於2019年4月30日進行,石器繪畫洞穴,距洞穴底部7米,有史前繪畫由四個面板組成。手掌只有兩張完好無損並且清晰可見,在喀斯特岩壁上高度為50米。
    這個山洞的裝飾品非常多樣。在這個洞穴中可以找到鐘乳石,石筍,流石,簷篷的支柱。利用天然洞穴作為住所。大量繪畫和殘骸以石器工具和廚餘的形式作為證據,水文流量測繪小組也在洞壁上發現了許多照片。鑑定結果得出結論~該圖片是史前人類繪製的圖像是黑色棕紅色繪畫形式的圖像發現。

    Babul NP國家公園與南蘇拉威西考古中心和南蘇拉威西保護保存中心關機構在南蘇拉威西考古中心通過進行初步調查對這一發現做了回應
    是識別其他遺骸是繪製史前洞穴狀況的地圖。
    然後蘇拉威西考古中心通過進行初步調查對這一發現做出了回應,識別其他遺骸並繪製史前洞穴狀況的地圖。

    https://makassar.terkini.id/menjelajah-biseang-labboro-lok…/

    印尼 班蒂穆龍–布魯薩隆國家公園
    南蘇拉威西Bantimurung-Bulusaraung國家公園包含Rammang-Rammang 喀斯特地區,是僅次於中國雲南(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地區)位於馬洛斯攝政區(Maros Regency)距望加錫(Makassar)以北50公里(一小時車程)或距蘇丹哈桑丁國際機場(Sultan Hasanuddin International Airport)僅20公里(30分鐘車程)大部分岩溶岩層都高大而陡峭。
    沿著從Maros市到Bantimurung 的道路兩旁幾乎成90度角線,一直延伸到Pangkajene和Islands Regency(印尼語:Pangkajene dan Kepulauan通常縮寫為Pangkep )

    喀斯特地貌面積為43,750公頃,(286)個洞穴包括Maros
    有16個史前洞穴和Pangkep 和17個史前洞穴。國家公園内有兩個洞穴的瀑布;左邊的一個被稱為夢洞(長一公里)右邊的一個被稱為石洞。

    歷史
    1857年10月至10月10日阿爾弗雷德·華萊士Alfred Wallace對班蒂穆倫(Bantimurung)地區進行了首次主要勘探。
    後來在馬來群島(The Malay Archipelago)發表勘探結果,許多研究人員開始訪問馬洛斯。
    1970-1980年,Maros-Pangkep喀斯特喀斯特有五個選定的保護區,包括兩個自然公園Bantimurung和Gua Pattunuang 和三個野生動物保護區Bantimurung,Karaenta和Bulusaurung)
    1993年,十一屆國際洞穴學聯盟大會於Maros-Pangkep Karst 推薦為世界遺產。
    此後五年,哈桑努丁大學環境研討會(PSL-UNHAS)建議保護印尼Maros-Pangkep岩溶區。

    2001年5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區域辦事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馬來西亞沙撈越舉行了關於喀斯特生態系統和世界遺產的亞太論壇,也說服印尼政府保護Maros-Pangkep Karst 。

    2004年林業部宣布將Bantimurung-Bulusaurung土地的43,750公頃分配為Bantimurung – Bulusaraung國家公園,作為野生生物保護區,自然公園,保護林,限產林,生產林。動物群。

    印尼國家公園位於亞洲和澳大利亞地區的過渡地區,擁有許多獨特的動物收藏~
    蘇拉威西高地獼猴(Macaca maura)
    紅嘴犀鳥(Aceros cassidix,Penelopides exarhatus),cuscus(Strigocuscus celebensis)Sulawesi
    棕櫚靈貓(Macalgalidia musschenbroekii)
    蝙蝠和大腹公豬(Sus scrofa vittatus)

    在2008年3月,Bantimurung – Bulusaraung
    工作人員發現Tarsius fuscus的存在,並在該地區發現了它的巢,其中在喀斯特地區甲殼動物的生物多樣性中。

    有一種獨特的物種稱為“蜘蛛蟹”(Cancrocaeca xenomorpha)僅在Maros喀斯特洞穴中才發現

    保謢區蝴蝶
    Bulusaurung(Vindula sp)除了昆蟲館外。
    由保護區管理員和居民共同管理的蝴蝶繁育中心還可以看蝴蝶的變態過程。在瀑布周圍有許多蝴蝶,如Troides helena Linne,Troides hypolitus Cramer,Troides haliphron Boisduval,Papilio peranthus adamantius和Cethosia myrana。

    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印尼這地點稱為蝴蝶王國。

    1857年的探索中,華萊士從班蒂穆倫地區發現了256種蝴蝶物種。
    與1977年馬蒂木(Mattimu)的先前報告不同,後者在國家公園內發現了103種蝴蝶物種,其中有一些地方特有種,包括鳳蝶鳳蝶,鳳蝶鳳蝶,鳳蝶鳳蝶和Graphium androcles。

    1970年代以來,Bantimurung地區一直被認為是蝴蝶的商業來源,蝴蝶收藏品以紀念品,蝴蝶框,鑰匙鍊和其他配件的形式提供給印尼當地市場和國際市場,作為紀念品。
    2010年,約有60萬遊客(主要是國內游客)訪問了該站點,現在過度開發本地資源被視為一個問題,國家公園的管理局已改變為將蝴蝶保護區的目的從提取和開發轉變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作為旅遊勝地,但是,當地仍然存在蝴蝶非正式貿易,賣家仍然在公園抓蝴蝶,然後將其出售給當地的經銷商,而不是通過繁殖或養殖生產的方式來生產,為了幫助保護蝴蝶。
    印尼政府官方《 2008-2018年國家物種保護戰略方向》的昆蟲組中,將其列為優先事項

    https://en.wikipedia.org/…/Bantimurung_%E2%80%93_Bulusaraun…

    喀斯特(karst)山脈
    英文單詞是19世紀末從德國喀斯特(Karst)借來的,較早就進入了德語。
    根據一個解釋的術語是從德國名推導出一個數的內發現的地質,地貌,以及水文特徵範圍的的迪納拉阿爾卑斯山,從東北角拉伸意大利城市的上述的里雅斯特。(在奧地利沿海地區的時間部分)沿著巴爾幹半島,沿著亞得里亞海東部沿海地區到達科索沃,北馬其頓,那裡的地塊中的SAR山開始,更具體的岩溶區,在西北最節,早在地形研究描述為高原,意大利和之間的斯洛文尼亞。

    岩溶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白雲石和石膏溶解形成的地形。它的特點是帶有污水坑和洞穴的地下排水系統。
    在適當的條件下,它也已被證明可以用於耐風化的岩石,例如石英岩,地下排水可能會限制地表水,河流或湖泊很少甚至沒有,但是,在溶解的基岩被覆蓋(可能被碎屑覆蓋)或被一個或多個疊加的非可溶性岩層限制的區域中,獨特的岩溶特徵可能僅在地下水平出現,並且可能在地上完全消失。

    岩溶研究在石油地質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世界上多達50%的碳氫化合物儲藏都在多孔岩溶系統中。

    斯洛文尼亞喀斯特研究的先驅者,倫敦皇家自然知識改良學會的研究員約翰·魏克哈德·馮·瓦瓦瑟(Johann Weikhard von Valvasor)於1689年向歐洲學者介紹了喀斯特一詞,他描述了地下河流現象。切爾卡尼察湖。

    喬萬·奇維奇(JovanCvijić)極大地提高了喀斯特地區的知識,以至於他被稱為“喀斯特地貌之父”。

    主要討論了巴爾幹地區岩溶Cvijić的1893年出版達斯Karstphänomen描述地貌如卡倫,漏斗和poljes。

    在1918年的出版物中,Cvijić提出了岩溶景觀發展的周期性模型。

    喀斯特水文學在1950年末和1960年代初在法國興起,以前,洞穴探險家的活動稱為洞穴學家現代為一種運動而不是科學,這意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對地下岩溶洞穴及其相關水道可加强研究。

    https://id.wikipedia.org/…/Taman_Nasional_Bantimurung-Bulus…

    #南蘇拉威西 #布魯薩隆國家公園 #喀斯特山

  • 風雷模型阿爾西 在 Software 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2 19:26:32
    有 15 人按讚


    Crossing the Caucasus Journey (Azerbaijan, Georgia, Armenia, Artsakh) note 17 (15 Jul – 5 Aug 2019)
    橫越高加索之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爾札赫) 遊記17

    Day 15 (Yerevan - Echmiadzin - Zvartnots - Khor Virap)

    昨晚來到亞美尼亞(Azerbaijan)首都耶里溫(Yerevan),但我暫時只在今天留在亞美尼亞(Armenia)這個國家,明天一早就出發去阿爾札赫(Artsakh),三天後再返回耶里溫。因為耶里溫外圍也有不少值得參觀的地方,所以今天先選擇在外圍走一走。到耶里溫外圍景點交通的配套一向不足,最佳的選擇可以參加當地的旅行團,最重要是價錢便宜,如果你人多,包車也是另一個好選擇。計劃行程時我在網上選擇了兩個半天團和一個一天團,可惜其中一個半天團參觀的景點和我去阿爾札赫的旅行團有景點重複,最後我決定花多一點錢把這兩個半天團組合起來包車一天內走完,而且也不用去重複的景點,又可以在每一個景點中停留更長的時間。

    霍爾維拉普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

    今天首站會到一個不論是否基督教教徒也必定要去的地方,因為這裡是離基督教聖山亞拉臘山(Mount Ararat)最近的一座修道院。亞拉臘山是基督教的一座聖山,相傳挪亞方舟(Noah's Ark)在大洪水之後就停泊在這座海拔5137米的亞拉臘山的頂上,但因為今天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境內,土耳其政府並把亞拉臘山列為軍事禁區,因此大量基督教徒只能來到霍爾維拉普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遙望這座聖山。可惜我來到的時候雖然是晴天,但天上有不少煙霞,未能清晰看到這座聖山,只能依稀看到他的輪廓,見到我第一張相清晰的亞拉臘山和山下的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是我經過Photoshop後製出來的效果。

    亞美尼亞霍爾維拉普修道院的名字在亞美尼亞語的意思是"深入地下的監獄",在七世紀的時期這裡的確是一所監獄。因為曾經有一位聖徒聖格雷戈里(Saint Gregory)在這裡被囚禁了13年,聖格雷戈里離開監獄後曾經為當時亞美尼亞國王治病,當國王的病痊癒之後聖格雷戈里更向國王宣揚基督教,最後國王成為基督教徒,並把基督教成為國教,使當時的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之後在這裡把監獄改建成教堂,今天見到的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是17世紀修建的。當你進入教堂,你會發現祭壇兩側有階梯可以到達地下室,這地下室就是當年聖格雷戈里被囚禁的地方,可惜我來的時候是旅遊的旺季,而且剛好不少旅行團比我更早到達,如果要排隊入內可能花不少時間等候,因此我只好放棄算了。

    交通:
    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沒有巴士可以到達,最便宜的方法從耶里溫 Sasuntsi David 地鐵站旁的Intertown Bus Station乘坐到 Ararat 的小巴(Marshrutka),上車時和司機說要到 Khor Virap Monastery,約半小時車程司機會在 Pokr Vedi 放你下車。在Pokr Vedi建議轉乘的士,約1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如步行需要1小時。因為在 Pokr Vedi 下車的旅客多是去修道院,可以和其他旅客聯合一起乘的士。網上有人說,你可以問問小巴司機,只花多一至兩美元左右,司機一般會願意直接載你到達修道院。從 Sasuntsi David 站到 Ararat 的小巴每天有三班,9:00am,11:00am和14:00pm,下車記得問問司機回程經過 Pokr Vedi 的時間。

    聖赫里西姆教堂教堂(St. Hripsime Church)

    遊畢後返回耶里溫的方向約一小時車程就到達亞美尼亞另一個古城埃希米亞津(Etchmiadzin),它又名瓦格沙帕特(Vagharshapat),埃希米亞津是亞美尼亞的第三大城,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關係,這裡的歷史建築絕不遜色於耶里溫,而且埃希米亞津是亞美尼亞的聖城,因此在人民的心中它是該國的精神首都。

    今次來到此聖城我根據一般旅行半天團的安排,必定會參觀這四個地點,第一個到達是位於聖城入口的聖赫里西姆教堂教堂(St. Hripsime Church)。赫里西姆是一位生於3世紀的修女,因為她的美貌催使當時羅馬皇帝想娶她為妻,她就和姊妹加亞娜(Gayane)避到埃希米亞津一所修導院暫住。本來赫里西姆可以過著平靜的生活,不料赫里西姆的絕色美貌再次引起亞美尼亞國王的垂涎,赫里西姆再次拒絕國王的愛,國王憤怒下把赫里西姆和加亞娜一同處死,後來兩人同被封為聖女,赫里西姆的墳墓就在教堂之內。

    聖加亞娜教堂(St. Gayane Church)

    另一座建於城內的教堂是以上文提到的聖女聖加亞娜為名的聖加亞娜教堂(St. Gayane Church),教堂建於7世紀,17世紀曾經為穹頂和某些天花板進行了翻新,教堂外的三個拱形門廊,除有獨特建築結構外也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埃希米亞津主教座堂(Etchmiadzin Cathedral)

    聖加亞娜教堂附近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埃希米亞津主教座堂(Etchmiadzin Cathedral) 是古代亞美尼亞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主教堂於建於4世紀,主教堂在波斯入侵時遭到嚴重破壞,後來重建但只作為一般的教堂,直到15世紀中才恢復為主教座堂。可惜我來到時中央主教座堂正進行復修,內部暫停開放,外部也裝置了吊臂和鐵架,聞說復修工程還要花一段時間。但主教座堂外是一個祭壇廣場,整個大型建築群包含有修導院、神學院和一些小教堂,就算今天未能參觀主教座堂的內部,但我覺得依然非常值得來此一遊。

    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Zvartnots Cathedral)

    離開埃希米亞津城市中心約1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Zvartnots Cathedral)遺址,來到這裡不少人會誤會它是一座古羅馬遺跡,其實它是建於7世紀,是亞美尼亞最古老和最大的拜占庭Tetraconch建築風格的教堂,原先教堂有三層,並由逐漸減小的圓柱形結構所組成,中央圓頂達45米高,外牆裝飾有華麗的拱門。可惜教堂於10世紀一次地震中被毀,直接20世紀初才被考古學家發掘重現。

    離開前可到遺址旁的博物館看看,內裡有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復原模型。如果你真的想看看教堂當年實際的形象,如果包車你可以回程時考慮到亞美尼亞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 Armenian),它雖然是2003年才落成的教堂,但也是一座採取了拜占庭Tetraconch建築風格的教堂,雖然規模和華麗程度絕不可以和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相比,但回程時順路一看也算是值得,可惜我家後從資料搜索中才發現這所亞美尼亞聖三一教堂。

    交通:
    在耶里溫中央巴士站(Central Bus Station)乘203號車到埃希米亞津(Etchmiadzin / Vagharshapat),上述的四個景點可在中途下車,之後再乘203號車到下一站。

  • 風雷模型阿爾西 在 Software 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12 19:26:32
    有 15 人按讚


    Crossing the Caucasus Journey (Azerbaijan, Georgia, Armenia, Artsakh) note 17 (15 Jul – 5 Aug 2019)
    橫越高加索之旅(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爾札赫) 遊記17

    Day 15 (Yerevan - Echmiadzin - Zvartnots - Khor Virap)

    昨晚來到亞美尼亞(Azerbaijan)首都耶里溫(Yerevan),但我暫時只在今天留在亞美尼亞(Armenia)這個國家,明天一早就出發去阿爾札赫(Artsakh),三天後再返回耶里溫。因為耶里溫外圍也有不少值得參觀的地方,所以今天先選擇在外圍走一走。到耶里溫外圍景點交通的配套一向不足,最佳的選擇可以參加當地的旅行團,最重要是價錢便宜,如果你人多,包車也是另一個好選擇。計劃行程時我在網上選擇了兩個半天團和一個一天團,可惜其中一個半天團參觀的景點和我去阿爾札赫的旅行團有景點重複,最後我決定花多一點錢把這兩個半天團組合起來包車一天內走完,而且也不用去重複的景點,又可以在每一個景點中停留更長的時間。

    霍爾維拉普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

    今天首站會到一個不論是否基督教教徒也必定要去的地方,因為這裡是離基督教聖山亞拉臘山(Mount Ararat)最近的一座修道院。亞拉臘山是基督教的一座聖山,相傳挪亞方舟(Noah's Ark)在大洪水之後就停泊在這座海拔5137米的亞拉臘山的頂上,但因為今天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境內,土耳其政府並把亞拉臘山列為軍事禁區,因此大量基督教徒只能來到霍爾維拉普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遙望這座聖山。可惜我來到的時候雖然是晴天,但天上有不少煙霞,未能清晰看到這座聖山,只能依稀看到他的輪廓,見到我第一張相清晰的亞拉臘山和山下的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是我經過Photoshop後製出來的效果。

    亞美尼亞霍爾維拉普修道院的名字在亞美尼亞語的意思是"深入地下的監獄",在七世紀的時期這裡的確是一所監獄。因為曾經有一位聖徒聖格雷戈里(Saint Gregory)在這裡被囚禁了13年,聖格雷戈里離開監獄後曾經為當時亞美尼亞國王治病,當國王的病痊癒之後聖格雷戈里更向國王宣揚基督教,最後國王成為基督教徒,並把基督教成為國教,使當時的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之後在這裡把監獄改建成教堂,今天見到的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是17世紀修建的。當你進入教堂,你會發現祭壇兩側有階梯可以到達地下室,這地下室就是當年聖格雷戈里被囚禁的地方,可惜我來的時候是旅遊的旺季,而且剛好不少旅行團比我更早到達,如果要排隊入內可能花不少時間等候,因此我只好放棄算了。

    交通:
    霍爾維拉普修道院沒有巴士可以到達,最便宜的方法從耶里溫 Sasuntsi David 地鐵站旁的Intertown Bus Station乘坐到 Ararat 的小巴(Marshrutka),上車時和司機說要到 Khor Virap Monastery,約半小時車程司機會在 Pokr Vedi 放你下車。在Pokr Vedi建議轉乘的士,約1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如步行需要1小時。因為在 Pokr Vedi 下車的旅客多是去修道院,可以和其他旅客聯合一起乘的士。網上有人說,你可以問問小巴司機,只花多一至兩美元左右,司機一般會願意直接載你到達修道院。從 Sasuntsi David 站到 Ararat 的小巴每天有三班,9:00am,11:00am和14:00pm,下車記得問問司機回程經過 Pokr Vedi 的時間。

    聖赫里西姆教堂教堂(St. Hripsime Church)

    遊畢後返回耶里溫的方向約一小時車程就到達亞美尼亞另一個古城埃希米亞津(Etchmiadzin),它又名瓦格沙帕特(Vagharshapat),埃希米亞津是亞美尼亞的第三大城,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關係,這裡的歷史建築絕不遜色於耶里溫,而且埃希米亞津是亞美尼亞的聖城,因此在人民的心中它是該國的精神首都。

    今次來到此聖城我根據一般旅行半天團的安排,必定會參觀這四個地點,第一個到達是位於聖城入口的聖赫里西姆教堂教堂(St. Hripsime Church)。赫里西姆是一位生於3世紀的修女,因為她的美貌催使當時羅馬皇帝想娶她為妻,她就和姊妹加亞娜(Gayane)避到埃希米亞津一所修導院暫住。本來赫里西姆可以過著平靜的生活,不料赫里西姆的絕色美貌再次引起亞美尼亞國王的垂涎,赫里西姆再次拒絕國王的愛,國王憤怒下把赫里西姆和加亞娜一同處死,後來兩人同被封為聖女,赫里西姆的墳墓就在教堂之內。

    聖加亞娜教堂(St. Gayane Church)

    另一座建於城內的教堂是以上文提到的聖女聖加亞娜為名的聖加亞娜教堂(St. Gayane Church),教堂建於7世紀,17世紀曾經為穹頂和某些天花板進行了翻新,教堂外的三個拱形門廊,除有獨特建築結構外也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埃希米亞津主教座堂(Etchmiadzin Cathedral)

    聖加亞娜教堂附近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埃希米亞津主教座堂(Etchmiadzin Cathedral) 是古代亞美尼亞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主教堂於建於4世紀,主教堂在波斯入侵時遭到嚴重破壞,後來重建但只作為一般的教堂,直到15世紀中才恢復為主教座堂。可惜我來到時中央主教座堂正進行復修,內部暫停開放,外部也裝置了吊臂和鐵架,聞說復修工程還要花一段時間。但主教座堂外是一個祭壇廣場,整個大型建築群包含有修導院、神學院和一些小教堂,就算今天未能參觀主教座堂的內部,但我覺得依然非常值得來此一遊。

    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Zvartnots Cathedral)

    離開埃希米亞津城市中心約1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Zvartnots Cathedral)遺址,來到這裡不少人會誤會它是一座古羅馬遺跡,其實它是建於7世紀,是亞美尼亞最古老和最大的拜占庭Tetraconch建築風格的教堂,原先教堂有三層,並由逐漸減小的圓柱形結構所組成,中央圓頂達45米高,外牆裝飾有華麗的拱門。可惜教堂於10世紀一次地震中被毀,直接20世紀初才被考古學家發掘重現。

    離開前可到遺址旁的博物館看看,內裡有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的復原模型。如果你真的想看看教堂當年實際的形象,如果包車你可以回程時考慮到亞美尼亞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 Armenian),它雖然是2003年才落成的教堂,但也是一座採取了拜占庭Tetraconch建築風格的教堂,雖然規模和華麗程度絕不可以和達茲瓦爾特諾茨教堂相比,但回程時順路一看也算是值得,可惜我家後從資料搜索中才發現這所亞美尼亞聖三一教堂。

    交通:
    在耶里溫中央巴士站(Central Bus Station)乘203號車到埃希米亞津(Etchmiadzin / Vagharshapat),上述的四個景點可在中途下車,之後再乘203號車到下一站。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