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風格分析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風格分析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風格分析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風格分析定義產品中有1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35線上賞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詳細內容【賞屋說說】新成屋和舊公寓到底怎麼選呢!? 👉https://youtu.be/lg6NkEXiqfU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

風格分析定義 在 佳佳|女子生活實踐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4:03

自從看了那本後,加上請大家幫我選最好看的一套衣服,我才驚覺原來我以爲的「適合」,跟大家眼中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以為胖就要穿深色,殊不知透過票選,才知道淺色才是比較ok的。 ⁡ 老實說,我不是一個會認真思考形象的人,可能是從小胖的關係,在過往的回憶裡給了自己一個既定概念:「胖就是怎麼穿都不好看」。即使看...

風格分析定義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0:28:46

【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 ⁣ 叫人期盼多年的日本動漫神作「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最終回,終於在串流平台全球公映。即使你未必看過原作,也定當見過其周邊產品,或者「ERROR 自肥企画」的惡搞戲仿,其獨特美學風格給人留下鮮明印象,大量引用的宗教神話符號,同樣使作品經歷 26 年依然話題不絕。⁣ ⁣ 故...

風格分析定義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13:47:58

【@girlstyle.mag】靠「眼神+臉型」搵適合的髮型!簡單4步教你決定有無瀏海/揀直定曲髮 要配合自己的外貌找對髮型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有時明明大家都有著一樣的髮型,為什麼她就是比我看起來漂亮呢?或許你會曾經懷疑是自己的外貌問題,但是日本最近有一個綜藝節目就請來了「日本臉型分析協會」理事長...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22:50:48
    有 232 人按讚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人類圖守燈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0:53:15
    有 24 人按讚

    你對人類圖有興趣嗎?
    給您一特有系統的課程!

    認識人類圖以來,一路上一直分享加上開課開工作坊,如果不是很喜歡其實不會一直走下去,人類圖真的很有趣!
    而最美的風景是在學和分享人類圖時遇見的每一個人。
    如果不是人類圖,我們也許根本不會認識!
    ---------------------------------------------------------------
    十月份,Jessica 打算再開一階人類圖課程
    這次我分成平日班和假日班兩場,平日班給假日要陪孩子或是家人或是喜歡在下班後學習的你!

    平日班(10/26,27,11/2,3,9,10)
    兩個時段(14:00-16:30 19:30-22:00可選其一)
    六堂上完一階,每次2.5小時

    假日班(10/23,24)
    09:00-17:00
    是直接衝刺兩天,一次學好學滿!
    喜歡Jessica授課風格的你
    歡迎報名:
    https://www.surveycake.com/s/YZoL2

    這次我們採小班制,希望多一些討論空間和互動!
    這一次資深講師Larry Chang 也會一起授課,並且請到人類圖分析師,占星師的
    劉飛仙,他那幽默風趣和深厚的占星背景,也希望能提供給同學不樣的角度和想法!
    說真的,也是因為認識她,我才發現看人類圖不再艱澀難懂!
    感覺場上很多密技分享,歡迎你來!

    ---------------------------------------------------
    課綱:四大類型(顯示者生產者投射者反映者)
    九大能量中心:頭腦中心,邏輯中心,喉嚨中心,G中心,意志力中心,薦骨中心,根部中心,直覺中心,情緒中心
    內在權威使用方式:情緒權威,薦骨權威,直覺權威,自我投射權威,意志力權威,無內在權威,月亮權威

    定義:無,一分人,二分人,三分人,四分人
    薦骨權威練習
    附上:亞洲人類圖學院的一階段課本,您可以繼續學習進修喔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0:05:20
    有 409 人按讚

    屬於閱讀者的盛會,一年一度 南國漫讀節 Reading Festival in Pingtung 不因疫情而止息,反而辦得更盛大,更具規模。即將於 10 月 16 日登場的第三屆活動,此次以「前往南方的閱讀派對」為核心,聚焦屏東大地與南方歷史,為期五個月,預定展開五十場閱讀活動,包含三十五場閱讀講座、五場南方探遊走讀、兩場閱讀市集,上一屆一票難求的的「解憂藍皮火車」也規劃了五個班次,讓讀者與作家們可以自在悠遊於南國風情與山海大書中。
    ⠀⠀⠀⠀⠀
    「植物、夜空、翼手龍,
     光影、書本、劉冠廷。」
    ⠀⠀⠀⠀⠀
    本屆最特別之處還有一位閱讀大使,由屏東之子 劉冠廷 擔任,與設計師 APUJAN詹朴 共創迷人的閱讀情境,以詹朴一貫的魔幻、夢境、在時間裡迷失的風格 —— 南國風情的奇幻詮釋、環繞人身的文字,超大型的書頁、躺在整片書籍中的閱讀者,都以不同形式傳遞著在書本中漫遊的想像。
    ⠀⠀⠀⠀⠀
    「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
     我們迷惘著,我們旅行著,我們漫讀著。」
    ⠀⠀⠀⠀⠀
    值得一提,猶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超大書頁,出自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今年三月出版的森見登美彥《#熱帶》(https://bit.ly/3zw8e7L),與南國意象以及書頁中失去方向的魔幻世界相互輝映,至於《熱帶》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這裡日前也有介紹過,當時還受邀參與了「Clubhouse 不沉默讀書會」,和作家們一起深入聊了這本神秘小說。
    ⠀⠀⠀⠀⠀
    與《一千零一夜》相互指涉的《熱帶》都是獻給愛書人的故事,談及了許多相當有代表性的文學著作,以看似「書中書」的設定創造出一本「沒有人能真正將它從頭到尾讀完的小說」,勾起書裡書外的讀者極其強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沈默讀書會」因而誕生,讓我們藉由同時扮演「說故事」與「聽故事」的虛構角色們,一起忘情追尋一本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說之書,彷彿打開俄羅斯娃娃,似乎觀賞《全面啟動》般夢境的層次,一層、兩層、三層,層層潛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愈深之處愈超乎邏輯認知,在沒有常規的地方親手創造屬於真實人生的結局,然後無限延伸。
    ⠀⠀⠀⠀⠀
    「我們為何都無法看完《熱帶》,那是因為作為與現實交界的結局,並不存在於《熱帶》中。該怎麼說呢?其實就是說我們還沒讀完它。那天妳翻頁閱讀的故事,就這樣連往這個房間。這樣妳明白了嗎?我們仍在繼續閱讀,正在翻著《熱帶》這個世界的頁面。」
    ⠀⠀⠀⠀⠀
    換言之,故事裡那本人人當作信仰追尋的《熱帶》,會讓每個人不知不覺走入故事裡,成為其書的作者,所謂「什麼都沒有,就表示什麼都有」,魔法從此誕生,「創造魔法」就是森見登美彥賦予「故事」以及「故事本質」的力量,像是《一千零一夜》藉由不斷說故事自我解救,置身《熱帶》中的人也必須尋找新的存在意義,讓生命與故事不斷獲得新生,不斷開啟新的世界,因此,每位讀者到後來,終將成為自己版本《熱帶》的主角。
    ⠀⠀⠀⠀⠀
    《熱帶》中的《熱帶》最初的作者是人間蒸發的佐山尚一,深信「真實的世界,如果不閉上眼就看不見。」無盡懸念依序開啟了此書的五個篇章,從東京、京都、書店、博物館到以熱帶為名的夢境,虛虛實實,交錯糾纏,各篇主述者不停轉換,卻可以是沉默讀書會的任何一個人,還願意執著於書,相信故事有魔法,甚至還抱持一絲絲浪漫主義之人。
    ⠀⠀⠀⠀⠀
    「一群在『存在』與『不存在』的夾縫間生存的人。
     就像一場淡淡的夢。」
    ⠀⠀⠀⠀⠀
    是否真正讀懂如此神奇魔幻的《熱帶》成了其次,無須設法用理性分析,因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無數個世界,那是卡爾維諾所言「書本之外的空白與虛空」,不同於外界定義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試著理解它,試著感受它,森見登美彥似乎再度透過整個故事,奉勸我們,書本的不解之謎應繼續保留於書裡,畢竟,是書賦予我們人生更深邃的意義。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6 18:00:10

    更多詳細內容【賞屋說說】新成屋和舊公寓到底怎麼選呢!? 👉https://youtu.be/lg6NkEXiqfU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05 15:27:07

    本集主題:「新Z世代辦公室設計診斷書:留住90好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何大為
        
    內容簡介:
    扳倒三觀的超狂辦公間設計
    風格OUT、固定OUT、環境情緒IN
    玩樂式工作環境逆勢稱王
    Z世代,你所不知道的他們,正在刷新未來的場域設計觀!
       
      求神問卜找人才, 不如設計好辦公空間創造高KPI
      90、00後是未來生產主力,他們行動全看一顆奇檬子決定
      加薪可以留人但留不住心,90後上班族更愛能實現自我的創作空間
       
      老闆們/主管準備好GETCHA “90後”了嗎?
      動不動就「裸辭」? 階級觀、大目標已經過時了
      一天到晚旅行亂花錢?這才是真我的生活
      被電子產品毀掉的一代? 傳統OA家具將瀕臨絕種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包容他的「自我實現」,絕對帶來新氣象
      又佛又喪、只知道及時享樂? 玩樂創造力、突破舊有商業模式
      這才是Z世代深藏不露的真特質,足以顛覆過去100年固化不動的辦公室設計思潮。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Z世代心理方程式
      觀察90後的社會現象、分析心理行為,
      全面反應出我們需要新的設計觀!
       
      既要符合功能效率,又要掌握員工情感,企業主、公司主管、室內設計師都必須了解90後、拉攏他們,創造出能抓住他們感情、提升雙方創意與產值的工作環境設計:
       
      【情感式】:快樂第一、成長第二,90後忌諱情緒勒索,工作環境卻愛「感情用事」,環境氣氛要有fu,不對會哭哭~
      創造一個能抓得住他的歸屬環境!
       
       【顏值式】:可以隨時玩樂,認真上班也能開外掛,浩呆辦公桌椅退流行,90後追求美感家具,把公司當夢幻遊樂園。
      連咖啡茶水間都能往外移動,變成企業展示間!
       
      【共享式】:年輕海豚型組織,大公司裡的小社區個體戶,游牧聚落般的移動式上班法。
      創造各種空間中的空間,平面規劃要大解放!
       
      【智能式】:新世代求快速,行動辦公室隨時隨地開張
      桌面、隔屏尺寸變小,自由區開始擴大,強調創意、多變的設計方式!
       
      【環保式】:90後愛自由更有社會道德感,願意為美好環境改變生活習慣,自己的工作場 所不環保,會心存芥蒂。
      環境中要展現自然與質樸相關的設計,連氣味都要照顧到!
       
      【模糊式】:是工作也希望是玩樂,不害怕權威、重視自我價值,一抬頭被主管看見最好。
      使用的建材要具備「輕、短、快」,代表管理層與部屬關係直接、明快!
       
      理解90後的心理需求,創造最潮的工作環境
      ‧90後+00後的天生網美性,在玩樂也樂在工作
      ‧無關風格只管特色,夠自由才有行動效率
      ‧大公司小聚落,走到哪office就在哪,衛生間也能開工
       
      10個精心研究設計解方 X 10大亞洲公司實務設計
      ‧空間不靠「風格」定義,「環境情緒」才是未來。
      ‧「拍照、上傳、打卡」,才是90後認定「夠美」的標準。
      ‧「愈顛覆、愈自由」的格局設計才是王道,公司內要到處都可開工。
      ‧茶水間OUT!休閒感、購物才in!甚至搬到公司門面的咖啡茶水間,沒有甚麼不可能。
      ‧建築內要有「第二空間」,養成「公司內小聚落」,隨時可以跨部門合作。
      ‧桌子愈來愈小、隔屏愈來愈低,最重要的是椅子的設計。
      ‧「輕、短、快的材料」大量使用,能夠拆卸、重複組裝更好。
      ‧燈光不只是照明用途,變成造型的一環才高明。
      ‧有智慧機能、能對談的新創意都能抓住他們的眼球。
      ‧環保全面性,從材料、視覺到呼吸通通要顧到。
       
    作者簡介:何大為
      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建築設計碩士
      現任 大為建築設計(台北/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
      經歷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班講座講師,央視CCTV2 «空間榜樣» 及北京電視台BTV 專題採訪,同時也是TEDx演講人。擁有二十年豐富的環保建築及室內規劃設計經驗,特別對當前Z世代90後辦公環境設計有獨到見解。
       
      獲獎 英文版 INTERIOR DESIGN , 100 Big Ideas 年度世界百大創意
      美國LEED Gold 綠建築金獎
      Bloomberg 亞洲最佳辦公室獎
      日本Good Design獎
      台灣建築獎
      金外灘獎、艾特獎、金堂獎、紅星獎、華鼎獎等等。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認識他--倒著來的斜槓設計師:
      20歲學建築,
      30歲做牧師;
      40歲前往英國學設計,
      45歲開始真正做室內設計師,
      50歲公司結束,所以創業,
      現在認真寫下這一本書………
       
       
    出版社粉絲頁: 風和文創+美化家庭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風格分析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27 19:00:14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現代人很依賴FB、IG這些社群平台,來經營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你聽過「社群中毒」嗎?

    如果你想要透過一天聽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吸收新知識之前,請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打開小鈴鐺,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你一早醒來,心情還蠻好的,但沒想到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有人在你的版上留言,而且內容是一些負面的訊息,讓你的好心情瞬間飛走。

    或者是一打開IG發現啊,你前一天PO上去的照片,竟然連一個讚、一個喜歡都沒有,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朋友。

    再不然就是喔,看了很多別人吃大餐啊、出國旅行啊、住高級飯店啊那些照片喔,雖然你的心情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事實上,這些照片也沒有讓你比較開心啊!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有發生在你的身上,還有很多人也都跟你有一樣的困擾,都覺得喔把時間、精神花在臉書、IG,對自己的生活其實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除了浪費時間以外,你可能不知道,每天花太多時間在這些社群軟體上面,還會有一些後遺症呢。

    【社群後遺症】

    到底是什麼樣的後遺症呢?在2010年的春天啊,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叫做梅迪.沙德。

    她調查了一百個大學生的臉書帳號,去記錄他們使用的狀況;比如說照片的分享啊、塗鴉牆張貼的訊息啊、動態的更新啊!

    並且去研究這些使用者登入的頻率,以及每次登入所停留的時間,來做一些分析。

    她就發現喔,自我信心不足或者是過度膨脹的人,有相對比較高的機率,每天會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使用臉書。

    而且這些自我認同比較不穩定的人,有更高的可能性,會張貼去提升自己美好形象的照片。

    比如說,擺一些模仿明星的姿勢啊,或者是上傳經過修圖的美照,來求讚、來引起朋友之間的關注,並且營造讓人感覺到羨慕的生活。

    而臉書之所以能滿足這些人的原因,是因為社群軟體能夠讓他們用很少的力氣,很輕易的就在網路上,去展現「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那些他們希望自己符合的樣子,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啊!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好奇,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沒有辦法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看清楚自己的個性、樣貌、能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外界的反應,來建立我們的「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喔,當你在什麼樣的環境底下,跟什麼樣的人相處,那些環境跟人帶給你什麼樣的回應,就會影響你怎麼認定你自己!

    打個比方來說吧,在你的成長階段裡,特別是在人格形塑的過程中,要是你經常處在不受肯定的環境,而你的家人、朋友老是給你負面的回饋,讓你經常活在挫折感裡,那麼你就很容易養成自卑的性格。

    而越是在這種資源不足、環境辛苦的人身上,就越難擁有穩定的自信心;因此呢,他們需要常常透過很多方式、各種管道來確認自己是美的啊、是好的啊、是受歡迎的,這樣子才能夠得到認同感,也才能夠感覺到安全或安心!

    然而社群平台,就是網路時代最快能夠展現自己,最快被更多人看見,也最快能夠獲得回應的地方。

    得到好的回應就會歡天喜地,而得到壞的回應就天崩地裂,這也是社群網路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要原因啊!

    【自信的關鍵】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正本清源一下,這麼說不代表這些自我認同較不穩定的人,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呢,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的「性格形塑」這個部份,它其實是沒有終點,而是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

    但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社群平台上,只能讓社群網路來定義他的價值,卻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

    那麼這個人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永遠活在追逐「別人的標準」裡,越追越困惑、越追越不認識自己。

    甚至於會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有缺陷,永遠對自己沒有辦法真正的滿意。

    陷入一種凡事都需要外界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好壞、或對錯的「認同中毒」狀態,這反而會讓人越活越辛苦。

    那麼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有沒有「社群上癮」、或者是「認同中毒」的現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當你花了時間、精力在FB或者是IG的使用之後,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實質幫助嗎?

    如果你想要擁有真正的自信,你不想要在網路上繼續的自卑或者是自戀、忽然很開心,或者是忽然很憂慮,讓自己的情緒,一直受到虛無的網路控制。

    那麼我很建議你,要把你寶貴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真實生活的裡面,好好的跟人實際的互動、相處,你才能夠建立真實的影響力,同時獲得自信心!

    因為「自信」是認同自己, 擁有足夠被喜歡這樣的價值感!說到這裡喔,你可能會好奇,這個價值感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你所做的事情,受到自己跟其他人的肯定。但這部分的建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慢慢的累積,才能夠有穩定的表現;甚至於會被視為那是你的專業。

    而第二個就比較簡單,就是你所說的話,被你所在乎的人認同,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並且認同你的相信。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恰如其分的,把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被身旁的人接受,那你就會感覺到有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建立自信的入口】

    講得更白話一點,如果你想要建立穩定的自信,那麼「表達」會是幫助你完成心願的最好工具!

    但是「好表達」不等於只是去練嘴皮子啊、舌燦蓮花這樣就好了,它更是一種思考的訓練。

    只有你清楚自己到底怎麼想?為什麼這麼想?邏輯能夠自洽,那麼你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心。

    這也是我在最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裡,一直強調的部分。你要把表達做好,「說」其實是最後一步,而在說之前,你怎麼「想」才是核心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自己思考的邏輯鏈條能夠長一點,不被表面的訊息給誤導,那麼這門課就會是你最好的表達教練。

    我會分享「怎麼樣進入現場?」、「怎麼樣還原典型時段」、透過「5個So」、跟「5個Why」這些邏輯的技巧,幫助你想得更完整,而說得更動人。

    此外呢,在我的課程裡,我也會透過「內在對話」和「心像練習」,陪伴你把負面的經驗,去改寫成正向的表述,讓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調整過份自卑的「心態和姿態」。

    並且呢透過「換位思考」的練習,幫助你體會身旁的人,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養成你「在乎、體貼」這樣的習慣,讓人喜歡靠近你。

    如此一來喔,你就不需要透過網路上的按讚啊、按喜歡啊,也能夠讓人喜歡跟你相處;從實際互動裡面,發現你是一個很「讚」的人!

    更重要的是,當你把珍貴的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表達情境」跟「關係」,你就能在體貼人、靠近人的同時,一步一步的釐清你內在的真實,整理出你真正想要的,最後說出你真正的相信,讓真實的世界聽見你!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開啟良性的人際循環,循序漸進的擺脫對於FB、IG,這些的過份依賴,讓你的心情保持平靜而穩定,從而找到更有價值的生活重心,並且長出堅實的自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記得打開小鈴鐺;並且給我們更多的支持跟鼓勵。

    而Podcast的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以外,也希望你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在我們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

    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反應,這一門課從根本的幫助他們去靠近、去解決關於表達上,從心態到實務上面的這些問題。

    你加入了嗎?如果你還沒加入,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歡迎你,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進前,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