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風入松北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風入松北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風入松北管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56的網紅德的攝影小天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風入松💨 浪淘沙🌊 #北管同樂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Asheng is a suo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專屬會員】 會員頻道開張啦!歡迎各路殯友加入來支持阿聖 點選連結加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1Oqc68gAb095IAmr9Jgzw/join ---------------------...
-
風入松北管 在 Asheng is a suon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19:00:20--------------------------
【專屬會員】
會員頻道開張啦!歡迎各路殯友加入來支持阿聖
點選連結加入: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1Oqc68gAb095IAmr9Jgzw/join
--------------------------
喜歡我們的影片記得點個訂閱支持阿聖喔!
P.S
🔔記得打開小鈴鐺🔔
🔔記得打開小鈴鐺🔔
🔔記得打開小鈴鐺🔔
--------------------------
【社群連結】
◾︎抖音 https://v.douyin.com/G4jqbf/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89539571/#!/
◾︎tiktok https://vt.tiktok.com/272aM7/
◾︎instagram
阿聖:https://www.instagram.com/mr.sona17/
阿馨 :https://www.instagram.com/gtsasaiop/
昆昆 :https://www.instagram.com/kun_kun_kun_suona
阿強 :https://www.instagram.com/aa351113/
--------------------------
合作📪:o3552332o@gmail.com
--------------------------
風入松北管 在 德的攝影小天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風入松💨
浪淘沙🌊
#北管同樂會
風入松北管 在 香蕉 王俊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跟北管合作一下風入松
謝謝淡水南北軒後勤支援🙏
風入松北管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TaipeiWalker》No.245,水瓶子城市漫步11:【台北】一號糧倉,中崙周邊的工廠,1945年美軍大轟炸的痕跡
圖說:
*目前倉庫鐵門有炸彈爆炸痕跡
*1945年中研院台北歷史百年地圖
1. 目前的一號糧倉
2. 進馨商會的工廠
3. 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
4. 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
5. 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
一號糧倉位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北路口附近的巷弄內,南邊是微風廣場百貨公司,在厚重生鏽的鐵門上,有清楚的炸彈爆炸的痕跡,十分好奇這棟倉庫的身世?為何會有那麼多傷痕?
傳說興建於1940年代的倉庫,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為了預防台北橋被美軍炸毀而斷糧,所以在此興建倉庫存放糧食,位於縱貫線旁的中崙庄,八德路這條道路自古以來就是錫口(松山)港口到台北城的米道,戰後命名為中正路,是台北連結到基隆的重要要道。
倉庫的南邊不遠處,日本時代是進馨商會,生產汽水,有富士、富貴、三手、黑松等品牌的彈珠汽水,工廠所在地就是今日的微風廣場百貨公司,戰爭時期,工廠被台灣總督府強制編入「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終戰後恢復為「進馨汽水有限公司」,後改名為「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崙周邊工廠林立,在倉庫的北邊,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曾經是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在糧倉的西邊,現今的大潤發中崙店,曾經是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是名古屋的豐田自動車的台灣總代理。還有明治製菓會社的台北工廠,生產巧克力、糖果,也在此落腳。
倉庫的原始設計,屋頂為大跨距檜木桁架,多層牆體可防潮、隔熱。戰後的正式名稱是「糧食局台北管理處中崙蔴袋倉庫」,負責整理修補破掉的麻袋,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三十幾人。而後塑膠PV袋材質變成主流,麻袋廢置不用,這棟倉庫改為PV袋倉庫與糧食局的文書檔案。
2009年,該倉庫本來要報廢拆除,但在地居民向文化局申請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經審議後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文化局推廣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廠商修復再利用。
台北市的工廠分布,從華山車站往東沿著鐵道縱貫線開發,華山梅酒廠、建國啤酒廠,到中崙周邊的汽車維修、食品飲料工廠,往東還有松山菸廠、台北機廠等一路往東延伸到南港一帶。或許台北市已經蓋滿了大樓,鐵路也地下化,已經遺忘了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工廠在哪裡?
了解這樣的工業發展脈絡後,無怪乎戰爭時期,美軍要選擇這些工業生產的倉庫作為轟炸的目標。台北市邁入現代化都市,不過這百年的時光,農業轉為工業,然後變成商業、住宅。如今,歷史建築一號糧倉,從廢置倉庫變身為農產品超市、餐廳,期待可以創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