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男的浪漫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
.
3月1日知名壽星: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絕無僅有的「鋼琴詩人」。
生性浪漫又執著的雙魚男,蕭邦,集才華跟實力、顏值與氣質於一身,是史上連非音樂人都略知一二的古典鋼琴名家,他誕生於昔日華...
#雙魚男的浪漫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
.
3月1日知名壽星: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絕無僅有的「鋼琴詩人」。
生性浪漫又執著的雙魚男,蕭邦,集才華跟實力、顏值與氣質於一身,是史上連非音樂人都略知一二的古典鋼琴名家,他誕生於昔日華沙公國拉佐瓦.沃拉(Żelazowa Wola,今波蘭境內),6歲學琴、7歲作曲、8歲登台,在那個世人依舊無法忘懷莫札特離去(1791)的時空背景下,作為樂迷欽點的「阿瑪迪斯再世」,蕭邦毫無異議地被視為藝壇的明日之星。
西元1831年9月,因政治動盪打消了前往義大利的念頭後,蕭邦轉而踏上了巴黎的土地(終期餘生,他沒有再回到波蘭),花都濃厚的藝術氛圍很快就讓他深深著迷,透過沙龍演奏會巡演的形式,二十出頭,但琴藝早已備受前輩們肯定的才子,隨即躍居當地的風雲人物。隨著教授鋼琴、作曲出版等本業收入,蕭邦的生活不只獲得充分改善,在經濟無虞下,蕭邦更耗費心力於開創鋼琴音樂的曲式、和聲法等作曲技巧。今天回顧起來或許有點矯情吧,藉由他的努力,「鋼琴」作為製作技術相對於小提琴較晚成熟的鍵盤樂器,也逐漸升格成古典音樂世界裡最重要的主流派門,甚至可能立下了大家認定「古典音樂 = 鋼琴」的鐵律!
.
而即使在西元1835年時獲得法國公民資格,證件上改用法語名稱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旅行時也持用法國護照通關,但就旁人的回憶,蕭邦不承認自己是法國人,也不太喜歡說法語,始終以正統波蘭人自居。
.
巴黎的一草一木,不若東歐的拘謹,也讓蕭邦擺脫前一段失敗的戀情,更在音樂家宅邸裡邂逅了比他年長6歲的作家喬治.桑(Georges Sand),從原本對於她身著男裝、抽煙行為的排斥與質疑,最後相知相惜,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兩人在莊園度過了幾年夏日優閒的時光,以詩歌與書籍為伴,蕭邦亦在此地創作出不少名曲,包括了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Polonaise "héroïque" in A-flat major, Op. 53)等。但兩人的戀情卻在西元1847年時戛然而止,雙方都未公開分手理由,留下了藝文圈未解的謎團,以及一絲絲的遺憾。
.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在彈奏過大量持續性的音符之後,該如何回歸「簡樸」,就是作為藝術家的最高獎勵!』
.
是天妒英才?還是彷若普賽爾(Henry Purcell)、莫札特、舒伯特般無法迴避的宿命?
.
就在西元1848年11月,於英國倫敦市政廳完成了最後的公開演出之後,當時體重不足45公斤的蕭邦,疑似在患有顳葉癲癇下看見了幻象,不得不中止巡演計畫,即使回到巴黎仍持續鋼琴教學工作,但身體健康卻每況愈下;隔年的10月17日午夜,蕭邦在幾位至親好友們的陪伴中,在異鄉道別了人間,享年39歲,死因被紀錄為肺結核…
.
兩個星期之後,步上舒伯特的腳步,蕭邦於巴黎馬德萊納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的喪禮上,同樣以演奏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 K. 626)作為追悼;萬物歸於塵埃之時,蕭邦則被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彈奏的則是他《第二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Op. 35)中的《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 Lento)。就在差不多的時間,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也跟著離開人生舞台(10月7日),也是壯年早逝(40歲),令人不勝唏噓。
.
但除了五線譜之外,回顧蕭邦的一生,身為專業藝術工作者,他其實更是一位愛鄉、愛國的音樂人...
.
身上雖流著波蘭人(父親尼古拉斯是入籍波蘭的法國人)的血,然蕭邦出生之時,波蘭國名與主權地位已不復見,因為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時空下,西元1795年間,母親樂土已不幸淪落遭普魯士、俄羅斯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等列強爭食掠奪的命運(史稱「第三次瓜分波蘭 / Third Partition of Poland」)...
.
所以蕭邦即使成年之後身處他鄉,但依舊心繫故里的復國志業,尤其當外來的在位者企圖遏制波蘭人日漸覺醒的民族情緒與自主意識時,往往會刻意模糊化「波蘭」二字,以歷史性的地區名稱來取代資料或法律文書上所需提及的波蘭或波蘭人民(換句話說,類似以「八里坌」、「吞霄社」來置換「台灣」),人在巴黎的蕭邦,只能夠用著手上的筆和墨,經由樂曲來抒發他心中的鬱悶和激情!加上「法國大革命」後,隨著拿破崙的領土擴張,其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種子開始撒在歐洲,更迅速地傳播開來;另一方面,拿破崙又勇於挑戰及破壞專制主義,也讓自立、自主的火花持續點燃在每個年輕人滿腔的建國熱血下!
.
(待續)
.
#歷史 #生日快樂 #chopin #music #piano #poland #paris #composer #birthday #history #march
顳葉癲癇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éjà vu !!「既視感」其實是癲癇發作??!!
絕大多數的人都很熟悉「似曾相識」這種怪異的感覺:好像之前在哪裡見過了?
科學家目前還沒找到確定的原因,但是最常說有「似曾相識」感覺的人,往往有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這是一個或兩個顳葉中出現癲癇的症狀,很常見,在年輕人出現的頻率要比年長者高......
更多腦科學家對記憶的研究都在【國家地理2021年特刊—記憶力】!
最新上架,各大書店及這裡買得到👉
📣博客來:https://bit.ly/3eohlyO
📣誠品:https://bit.ly/3ehP3pI
📣讀冊生活:https://bit.ly/3vaUzRI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bit.ly/2QOMYcB
📣國家地理PChome店:https://bit.ly/3vggTtv
📣蝦皮大石商城https://bit.ly/3xhkKbi
(Image by Enrique Meseguer from Pixabay )
顳葉癲癇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vs 推薦電影】1890-JULY-27 梵谷逝世
影響20世紀藝術畫風的天才畫家,卻在生前抑鬱而終
.
【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
文森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的荷蘭津德爾特,於27歲時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十年間創作了超過兩千幅作品,並以鮮豔色彩的畫風,開創了新形態的印象派風格,更啟發了後來興起的野獸派等新興畫派。然而,縱使梵谷的畫作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發展,也是當今全球知名的畫家之一,卻在生前乏人問津,苦於精神疾病侵擾,最終在37歲時以自殺結束一生。
.
1890年7月27日傍晚,梵谷用一把左輪手槍朝著自己的胸口開槍,子彈卡在肋骨,沒有造成其他器官傷害。但在沒有外科醫生的情況下,梵谷僅讓醫生做了簡單包紮後返家,在兩天後因為傷口感染而痛苦去世,享年37歲。
.
梵谷知名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在阿爾的臥室》《麥田群鴉》等作品,幾乎都是在他的創作生涯的後五年內問世。他的弟弟西奧則是和他關係最密切的人,不僅無間斷地與梵谷保持書信往來,更提供梵谷經濟援助,協助他的畫作出售業務。
.
.
【抑鬱而終的畫家】
.
現代不少的醫生根據梵谷過去的病例推敲,梵谷可能罹患不下30種疾病,包括鉛中毒、神經性梅毒、精神官能症、邊緣性人格、梅尼爾氏症等身心靈疾病。這些疾病都是陣發性,加上梵谷常喝苦艾酒,誘發了顳葉癲癇 ,導致他易怒、情緒捉摸不定、時常憂鬱或狂喜亢奮,性功能低落,依賴他人(黏人)的現象;這也可能是梵谷在晚期的作品用色趨於大膽、多線條構圖的原因。
.
.
.
【推薦電影】
《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2017
.
導演 多蘿塔科比拉、休韋爾奇曼
配音 道格拉斯布斯、瑟夏羅南
產地 波蘭、英國
.
由波蘭電影學院資助,並由兩位波蘭畫家兼導演多羅塔科比拉與休韋爾奇曼合作的傳記動畫電影,故事主要聚焦在梵谷自殺後,郵差發現了一封梵谷寄給弟弟西奧的信,因此在將這封信交給西奧的過程,與許多鎮民來往時發掘了許多有關梵谷生前的秘密。
.
本片集結了115位專業油畫家投入創作,並以6萬5000張油畫組成的動畫,重現了近20幅梵谷生前的畫作;透過梵谷兄弟倆的800封書信作為創作靈感,還原了梵谷對藝術創作的投入,以及他燃燒生命的熱情,令人動容。
.
.
.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文生梵谷 #梵谷 #vincent #vincentvangogh #lovingvincent #梵谷星夜之謎 #憂鬱症 #躁鬱症
顳葉癲癇 在 MSN 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話題】她癲癇發作 陌生婦狂喊「要砍人了」結局竟暖炸
不小心在車上發作,被一名媽媽誤認為是罹患精神疾病,不過這時,突然有熱心民眾伸出援手,也讓事件結局變得超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