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顯性基因有哪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顯性基因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顯性基因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顯性基因有哪些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期中考考卷發了 #你無法接受小孩考卷上的哪一種錯誤 . 這一兩周,期中考考卷都陸續發下來了, 大家的心臟都還好嗎? 🤣🤣 . 到了這時候,雖稱不上幾家歡樂幾家愁,但絕對處處上演著幾家叫罵、幾家處罰、幾家拍拍手的畫面。 . 身為父母,看到小孩考卷上的錯誤,哪一種會讓你比較無法接受呢? 粗心而錯? 不...

  • 顯性基因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2 20:50:01
    有 233 人按讚

    #期中考考卷發了
    #你無法接受小孩考卷上的哪一種錯誤
    .
    這一兩周,期中考考卷都陸續發下來了,
    大家的心臟都還好嗎? 🤣🤣
    .
    到了這時候,雖稱不上幾家歡樂幾家愁,但絕對處處上演著幾家叫罵、幾家處罰、幾家拍拍手的畫面。
    .
    身為父母,看到小孩考卷上的錯誤,哪一種會讓你比較無法接受呢?
    粗心而錯?
    不懂而錯?
    .
    之前看到社團裡有前輩家長討論這個話題,當時小娃還未上小學,我的心中並沒有答案。但最近,我的答案逐漸浮現,且非常明確。
    .
    與許多家長不同,我比較無法接受的是”粗心錯”。
    .
    之於我而言,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檢測自己究竟懂不懂,透過考試抓出自己哪裡觀念不夠清楚扎實,我覺得,是好事,畢竟在學習、複習的過程中,難免有盲點。所以,在”有充分”的複習準備下,我可以接受因為不懂而錯,因為它提點了我孩子還有哪些地方其實並不是真的懂、或是觀念其實沒有以為的清楚。
    .
    但,我卻相對無法接受粗心錯。這麼說,對於才小一的小娃來說,要求似乎有些嚴格。畢竟,對這年紀的孩子來說,連什麼叫做檢查甚至都還有些懵懵懂懂,又如何要求他們不能粗心呢? 再者,粗心就某程度來說,也算是個性的一種,這樣的要求是否太過強人所難?
    .
    老實說,我跟小娃爸都是屬於粗心派,而且是幾乎可以用最高級形容的程度。當然,如此顯性的基因,小娃怎麼逃得過?
    .
    既然如此,我又為何這麼要求?
    .
    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粗心雖是天性,但很多事情卻可以靠事後謹慎的檢視而避免錯誤的發生。這,就是我希望可以透過點點滴滴的訓練而讓小娃累績養成的習慣。
    .
    言歸正傳,考試中的粗心錯在我看來,是一種將努力前功盡棄的行為。
    做了充分的準備,卻只是錯在粗心,這是多麼令人喪氣的事?
    .
    話雖這麼說,但大家也請放心,我絕對不是虎媽派,只是希望可以從小先培養她謹慎的態度來中和那不可逆的粗心體質,讓她長大之後在粗心之餘,可以靠後面謹慎的檢查而避免更大的錯誤產生。
    .
    很多人說,小一這麼小,不懂怎麼檢查。是的,孩子也許不會一點就通,就如同大人即便知道該怎麼檢查,在考試中依舊可能因為檢查不確實而造成粗心犯錯一樣。
    .
    小孩當然不是天生就懂,但在大人的引導之下,這也絕對不是一件不可能提早上手的事。
    .
    經過上學期的要求與引導下,我發現小娃確實開始抓到檢查的技巧,雖然無法100%做到確實,但這學期的考試中,因為”粗心”而錯失的分數減少許多。(媽媽覺得欣慰💕)
    .
    你們呢?
    比較可以接受..
    1. ”粗心”而錯?
    2. ”不會”而錯呢?
    ………………………………………………………
    有人想要知道怎麼引導小孩考試檢查避免粗心嗎??
    想知道的來+1

  • 顯性基因有哪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4 07:30:02
    有 29 人按讚

    《JAMA》研究:多吃3類食物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後天危險因子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註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大腸癌的病人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特別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變,此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廣泛增生,進而增加癌變的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齡約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將近100%【註2】。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s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愛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類)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BMI≧24)、缺乏運動(每週運動小於3次或每次運動小於30分鐘)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八、每週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0個小時【註3】、【註4】
      
    ■《JAMA》研究【註5】:降低腸癌風險,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類食物
    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較低的酒精和紅肉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另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註6】。
      
    呼籲民眾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http://bit.ly/2OaZe64
      
    ∎【註2】
    家天使:在家真好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http://bit.ly/3uKGxa7
      
    ∎【註3】
    調查:90%大腸瘜肉患者工時大於40小時,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 上班族「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https://bit.ly/303lJfY
      
    ∎【註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https://bit.ly/3b5lY09
      
    ∎【註5】
    Veettil SK, Wong TY, Loo Y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JAMA Netw Open. 2021;4(2):e203734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7341
    ▶( JAMA /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6517
      
    ∎【註6】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 Heho健康
    http://bit.ly/3r6CgeU
      
    ➤➤照片
    ∎【註4】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註2】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新版運動指引】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5/
    ▶【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大腸癌 #腸癌 #直腸癌 #癌 #癌症 #膳食纖維 #鈣 #優格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顯性基因有哪些 在 山姆老師的狗狗訓練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19 10:31:46
    有 21 人按讚

    #狗狗小知識04
    如果你今天要飼養品種狗,你可以預知未來牠的體型有多大,照顧上的需求你要注意什麼,還有運動以及飲食你要注意哪些事情。
    你甚至可以知道壽命大概會有多長,而品種狗都會有一些外表特徵、還有一些固定的行為模式,有些品種好訓練,有些品種活力非常旺盛。所以要養狗的時候,如果你真的要養狗、千萬千萬不要挑外表而是應該要挑適合你的特性。
    飼養品種狗如果牠的爸爸媽媽血緣太近,比較容易有遺傳病的問題,因為隱性基因跟隱性基因搭在一起就變成是顯性基因了。這個在品種狗身上很常看得到這類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