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顧粿台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顧粿台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顧粿台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顧粿台語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臺南 TODA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外配對台南美食🤤的貢獻👏 圖/文 魚夫 2021年初,台南的經典小吃--「永記虱目魚丸」拉下了鐵門,休息一陣子後,才再全新裝潢後開幕,永記休息期間,想嚐這一味台南特有的魚丸湯,我通常是去「川泰」,這家店的老闆娘是位越南籍的外配,國、台語俱佳,早已混身都是台味😃,店裡生意要是太忙,她馬上召來越南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顧粿台語 在 偽學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3:17:25

每年農曆 #七夕,#七娘媽廟 都的七娘生日,都會舉行十六歲成年禮。正在台南小旅行的小編正好路過,趕緊記錄一下這一年一次的祭典。只見人山人海,父母帶著子女,在炎熱的氣溫中,汗流浹背地進行各種祭祀典儀。根本就很難參加阿,趕快看個影片,湊湊熱鬧~ . ▓ #關於星星的信仰 . 之前偽學術曾經在大阪的郊野踏...

顧粿台語 在 林嘉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3:38:36

照片上的阿嬤 差不多是自己現在的年紀😆 阿嬤出生於民國16年(大正年間) 傳統台語家庭 學校學的是日語 子女們卻被規定通通要説國語 娘家經營南北管曲藝社 身為么女的阿嬤是家𥚃的掌上明珠 18歲嫁入清水有名的炸粿商號 數月後公務員阿公被徵召入伍 年紀很輕便成了得照顧三代的管事媳婦 常覺得這個世代...

顧粿台語 在 文森說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21 12:41:51

亞馬遜叢林裡的皮拉人 相信不管是醒著或是夢境 都是真實發生的 而我昨天夢見妳了 從我有記憶以來 奶奶總是拖著左側身走路 聽爸爸說那是在奶奶40歲那年 在田裡中風所導致的 拖著左腳走路的背影 是我腦海想起奶奶時最常出現的畫面 她沒念過書 卻熟知做人的道理 她會在過年時將白髮染黑 因為她知道孩子們都...

  • 顧粿台語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6 20:00:01
    有 168 人按讚

    外配對台南美食🤤的貢獻👏

    圖/文 魚夫

    2021年初,台南的經典小吃--「永記虱目魚丸」拉下了鐵門,休息一陣子後,才再全新裝潢後開幕,永記休息期間,想嚐這一味台南特有的魚丸湯,我通常是去「川泰」,這家店的老闆娘是位越南籍的外配,國、台語俱佳,早已混身都是台味😃,店裡生意要是太忙,她馬上召來越南姊妹淘幫忙,並指揮若定,老闆娘的架勢十足👍,我常說老闆遠南洋討回來的老婆娶對了,果然是賢內助。

    永記老闆劉永順的阿公名喚劉清泉,本來是炸油仔粿維持生計,但油仔粿只做早上半天的生意,下午就沒事幹,但也實在閒不下,索性買來新鮮虱目魚製成魚丸,然後挑擔沿街呼賣📣,這魚丸湯最適晚上正餐前止飢解饞的下午茶,乃大受歡迎,增添了許多收入,而這大約是1951年代的事了;第二代是劉甘委等三兄弟,食材的品相更多了,他本來也是以流動攤子的形式來營業,通常在定點佈置好後,便拿湯杓敲擊湯碗,鏗鏘作響,老顧客聞聲辨位,便來交關,後來才搬到中山路的巷子內,掛起了招牌,當時叫「中山虱目魚老店」🐟,另外其二弟劉玉仁帶者女兒劉淑真和兒子劉昭銘在大同路ㄧ段175巷6號開了家無名的店,鮮少人知道這家原來也是劉氏家族中人;三弟劉龍雄也在首廟天壇巷口「阿霞飯店」附近擺了個攤子,我曾前往品嚐,兄弟師出同門,滋味當然相去不遠,只是後來不知何故,這攤乃杳無蹤影矣🤔。

    劉甘委的小名叫阿川,中山路的老店後來變成了阿川虱目魚丸,招牌頂頭還有個圈,裡頭有個「劉」字,這家店後來由阿川徒弟蔡昆泰接手,最後蔡昆泰搬出去另起爐灶,在大同路一段222號開了家「川泰虱目魚丸」,取名「川泰」的緣由是因為感念老頭家的照顧🤗,取其小名「川」和自己的名字「泰」作為店名,當然也有宣示傳承的意義在。

    至劉家的第三代劉永順則是到開山路上開了那家生意沖沖滾的永記,妹妹劉秀珠則在府前路開了一家「第三代」,台南小吃大抵都是家族事業,稍微整理一下脈絡也就能了解整個族譜系統的來龍去脈了🧐。

    永記歇業後重新開張,那懷念的滋味當然吸引許多老顧客回籠,我也搶先去嚐鮮,驚見著名的「周氏蝦捲」老闆居然在現場「實習」,原來永記和周氏一起合作了!這是因為劉老闆多年來早就做得身心俱疲了,下一代書又讀很好,湯湯水水,無意承繼,他說該是退居幕後的開始了。

    和大企業合作,確實也是台南小吃美食永續經營的方法之一。劉家的虱目魚丸種類頗多,光所謂魚丸湯就有脆丸、蝦丸、魚丸基本三款,還有魚肚、魚皮,在虱目魚外,也有豬的粉蒸、脆腸和肉包肉的燕餃,如果點「總攬」(綜合),要價一碗一百元,這價錢,大約在1995年,《民生報》有則新聞報導,當時的虱目魚丸湯是80元一碗了,看來也隨著時間更迭,也算沒漲多少,真是佛心來著👏。

    永記的肉燥飯號稱LV級的🤤,再添加肉燥前,先舖上一層香菜,再將肉燥淋上,確實美味,那麼重新開業後,味道「走精」了嗎?我是感覺差不多啦,而且聽說湯水改用軟水,喝來應是更加清甜,只不過從前劉老闆親自站在擔頭時喜歡和客人「喇絡」(la-le),心情爽快時,加湯加料也不是什麼問題😍,現在老闆不在第一線了,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客人會覺得味道雖然沒變,少了劉老闆的「口水」,人情味卻淡薄了些。

    有別於像永記那樣與大企業合作轉型,其實台南許多美食也都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好在這幾年出現了許多勤勞持家的外籍配偶,甘願和台灣丈夫胼手胝足作伙打拼,川泰的老闆娘之外,隨手捻來,有家「山源羊肉」的老闆娘,聽說是老闆的阿母親自到越南挑選的新娘,人長得美,能相夫教子又在店裡任勞任怨,這完美的伴侶也未免太會挑了吧😁?又有家「海安牛肉食堂」的股東阿賢,也是國台語都很輪轉,不但會做家鄉菜,也把台南的牛肉湯、鍋做得更為出色了,再有一家「阿香牛肉麵」🍜,做的是基層愛的便宜又大碗的飯桌菜,詢其祖籍?則是中國福州人也。

    有回遇見一位寮國籍的台灣媳婦,她的台語溜到我都跟不上😅,現在跟先生一起做吃的,但未來打算競選里長,貢獻鄉里,想來台南美食的傳承也沒那麼悲觀,因為有了外籍配偶這些好幫手了!

    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LTJ96f688

  • 顧粿台語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9 09:06:26
    有 15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作者粉絲頁: 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Mary's World Vision
       
    出版社粉絲頁: 八旗文化gūsa
       
       
    (主持人全部節目,都整理在YouTube頻道)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 顧粿台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5 08:57:56
    有 783 人按讚

    【彰化藤山步道,適合喜歡凹逗(outdoor)的你~~~】
    .
    上禮拜週末天氣還不錯,除了回到雲林阿公阿嬤家陪兩老打四色牌,還跑去了家裡附近的「藤山步道」走走,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趟小旅行,彰化,適合喜歡凹逗(outdoor)的你~~~
    .
    位在彰化縣員林的藤山步道,為什麼叫藤山步道,其實是因為在早期,這個八卦台地山時原住民的獵場,平埔族生活在這裡,到處都是黃藤叢生,黃藤也順理成章成為平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與建材之一,到後來漢人的生活中也運用到許多黃籐,不管是當繩子或是吃藤心,因此本地就以「藤山」來命名。
    .
    藤山步道走起來其實非常好走,平緩的坡道慢慢往上,往兩旁看都是熱鬧的攤販,販售當地當季的農產品。但其實藤山步道也是一條「很傷腦筋」的步道,因為沿途設置了許多木製的台語俚語看板,「鹽館秤砣」、「老人食麻油雞」、「老歲仔穿針」,真的是會從步道頭想到步道尾哈哈哈哈哈
    .
    其實讓藤山步道聲名大噪的是油桐花,每年春夏交接的四五月,油桐花盛開,兩旁的綠蔭剛剛好襯托出純白無暇的油桐花,彷彿走上了夢幻般的油桐花雪白地毯,這種享受100分,不能再高了!
    .
    如果嫌光走藤山步道不過癮,旁邊還有一個「臥龍坡步道」。「臥傲山青雲自在,龍翔東海壽長春」,顧名思義,步道沿著陵線而上,有如臥龍之姿,是早期從彰化到南投的古道改建而成。
    .
    和藤山步道很大的不一樣是,臥龍坡步道以階梯為主,循著山勢扶搖而上,舒舒服服的慢慢健行而上。
    .
    「欸融爸,剛走完步道,我們來去附近的百果山遊憩區走走如何?」
    「喔好啊,百果山那邊可以說是『蜜餞聖地』喔!
    .
    是的沒錯,就在距離藤山與臥龍崗步道不遠處的百果山遊憩區,「百果花香,山泉甘甜,蜜餞可口,風景綺麗」,但今天的重點不是蜜餞,而是神社與溜滑梯。
    .
    百果山遠近馳名的幸福溜滑梯,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了,最近從新整修後,更受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愛,有刺激的超長溜滑梯,也有復古大象溜滑梯、翹翹板、鐵制旋轉設施等等,根本親子天堂!
    通常許多人來到百果山這裡玩完溜滑梯之後就會離開,往往會忽略旁邊的「員林神社遺址」,建於日治時期的員林神社,現在能看到只剩大大的鳥居,這鳥居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日式模樣,而是傳統廟宇的牌樓造型,還有兩旁的石燈籠和入口處的獅座,原本神社的位置也因為國民政府來台,改為了浩然台。
    .
    但走在參拜道上,還是多了一份靜謐感,在不能出國的現在彷彿來到了日本。
    .
    走了一整天,不吃點東西再回家實在說不過去!就在百果山遊憩區旁邊有一間遠近馳名的「百果山炸粿小吃攤」,不管平日假日都要等上十幾二十分鐘阿!
    .
    坐下來點一份清爽不吃油的炸粿,咬下去的瞬間喀滋喀滋,酥脆不油膩,炸得剛剛好,再加點老闆娘特製的微甜醬油,滋味很可以啊!
    我個人大推「豆腐角」,在金黃酥脆的豆腐裡面再包入滿滿的韭菜,那個味道真讓人允指回味~~~~

    吃著吃著,我突然悲從中來,以後在台北吃不到那麼好吃的炸粿怎麼辦......
    .
    等等,我好像漏了一樣東西?!
    阿! 肉圓!
    來彰化如果沒吃到肉圓實在說不過去,推薦一間在地人推薦,位在員林市區的「寶斗肉圓」,話說要在彰化這個肉圓的一級戰區殺出一條血路實在是很不容易,寶斗肉圓卻做了最好的示範。
    .
    寶斗肉圓傳承已經有數十年,用最傳統的方式,以來米漿混合番薯粉,包進上好的台灣豬肉、筍乾、油蔥酥及獨門配方醃漬而成的內餡,先蒸後炸,下油鍋給他油炸個3分鐘,金黃色的外皮Q彈有嚼勁兒~,內餡彈牙不多,咬下去的瞬間千萬要小心噴汁,不愧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不知養活了多少彰化人的肚子啊!
    .
    現在國旅正夯,有空記得來彰化來個一日遊,絕對適合喜歡凹逗(outdoor)的你~~~
    #融融歷險記
    #changhua
    #iseetaiwan
    #彰化景點
    #愛玩彰化
    #網美景點

  • 顧粿台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09 09:03:56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顧粿台語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25 15:06:39

    每年農曆七夕,七娘媽廟都的七娘生日,都會舉行十六歲成年禮。正在台南小旅行的小編正好路過,趕緊記錄一下這一年一次的祭典。只見人山人海,父母帶著子女,在炎熱的氣溫中,汗流浹背地進行各種祭祀典儀。根本就很難參加阿,趕快看個影片,湊湊熱鬧~
    .
    ▓ #關於星星的信仰
    .
    之前偽學術曾經在大阪的郊野踏查「星崇拜」,談到了大阪地區的牛郎與織女神話脈絡(有興趣的人請見下方網址)。古人觀測星象,根據星星的亮度作為認識星象之基礎,並作為標誌天象,與人間生活之相對意義。
    .
    織女與牛郎的星辰模樣,織梭與水牛,就激發了以農業與紡織為生活基礎的人們,一種浪漫的想像。男子勤耕、女子巧織,夫妻相愛相助,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一直是傳統農業社會最美好的生活憧憬。
    .
    ▓ #愛情七夕跟生子養育有甚麼關係
    .
    我們常說,女生有「二七」月事,有「二七」才有生子的可能,因此「二七」是一相當特別的數字。由於織女為女子,所以織女節日便以「七」有關之時間為節。因此人們也才選擇讓天帝以此特別之「七日」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時間,以增進此愛情故事之神秘美感(林素英,2009)。
    .
    織女與牛郎每年一見,礙於環境所迫,難為人母。所以衡情論理,織女便願意藉機會照顧大家的小孩,以補償身為人母的匱乏。於是,臺南開隆宮即選擇在七月七日之時,為「七娘媽」之眾多「契子」(#原來台語的乾兒子是這個字!)舉行「成年禮」之盛大活動,藉機答謝「七娘媽」照顧「契子」之辛勞。
    .
    ▓ #狀元騎馬與感恩鑽桌
    .
    就在今天,臺南府城地區,還保有讓契子、契女去七娘媽廟拜七娘媽答謝的禮俗,感謝小孩順利長大成人。「#七娘媽生」這一天,家長與小孩前往祭拜,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在進行成年禮時的祭品,包含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等,及「七娘媽亭」,依古禮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青少年鑽過七娘媽亭下供桌3圈,然後由家長扶起。還有狀元郎騎馬繞境的奇妙景象(可惜沒看到)!
    .
    📚 #參考文獻:
    .
    1. 吳建昇、陳志昌(2020)。《臺南生育禮俗研究》。蔚藍文化。
    2. 林素英. (2009). 七夕節俗論略.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7), 1-28.

    \\\\\

    👧 #星落傳說一 - 枚方的「天野川」: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Pseudoscholarship&set=a.1121316364722654
    .
    👧 #星落傳說二 - 動畫《你的名字》中星落傳說的起源?:被隕石衝擊的大阪交野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81%BD%E5%AD%B8%E8%A1%93/%E5%B9%BB%E6%99%AF%E8%A1%97%E9%81%93-%E5%8B%95%E7%95%AB%E4%BD%A0%E7%9A%84%E5%90%8D%E5%AD%97%E4%B8%AD%E6%98%9F%E8%90%BD%E5%82%B3%E8%AA%AA%E7%9A%84%E8%B5%B7%E6%BA%90%E8%A2%AB%E9%9A%95%E7%9F%B3%E8%A1%9D%E6%93%8A%E7%9A%84%E5%A4%A7%E9%98%AA%E4%BA%A4%E9%87%8E-%E6%9D%8E%E9%95%B7%E6%BD%94/1124332221087735/?av=208541192666847&eav=AfZpUHEntvARB0qWnvYQz3UnsI_jKWez8_HtR5EmrecyH5c2H00dGphOoLhlBGSHR94

  • 顧粿台語 在 RJ廉傑克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15 21:00:07

    這次跟各位分享一句很罕見的台語,真的有點母湯 (汗)
    ζζ✪ڡ✪)ζ其實我很喜歡吃紅龜粿,(งꐦ☉д☉)ง 聽完回不去了啦!!!!!!
    過年回去別亂用知道嗎XDDD

    ก(✪ω✪ก) 每周三、六 上片!! 開始訂閱吧 !! (๑ÒωÓ๑)


    ▼同場加映 ζζ✪ڡ✪)ζ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 ▼▼▼▼
    (งꐦ☉д☉)ง 【RJ Youtube】
    https://goo.gl/FJq1H9
    ▲▲▲▲▲▲▲▲▲▲▲▲▲▲▲▲▲▲▲▲▲▲▲▲▲
    ▼▼▼▼▼▼▼▼▼▼▼▼▼▼▼▼▼▼▼▼▼▼▼▼▼
    (งꐦ☉д☉)ง 【RJ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aychang0127/
    ▲▲▲▲▲▲▲▲▲▲▲▲▲▲▲▲▲▲▲▲▲▲▲▲▲▲
    ▼▼▼▼▼▼▼▼▼▼▼▼▼▼▼▼▼▼▼▼▼▼▼▼▼▼
    (งꐦ☉д☉)ง 【RJ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enjackman/
    ▲▲▲▲▲▲▲▲▲▲▲▲▲▲▲▲▲▲▲▲▲▲▲▲▲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RJ #阿傑 #台語
    試試你的協力翻譯
    https://goo.gl/915XA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