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有食力】居家微務農?讓健康萌芽!芽菜蔬食當道,精選9種人氣芽菜清單,在家就能種出無添加的繽紛迷你小菜園!
受環境污染、高添加物及疫情等因素影響,食安議題備受重視,更多人明白病從口入的因果關係。因此,「城市農夫」便成了許多民眾新開發的生活專長,只為了能在日常裡攝取相對潔淨且單純的營養與能量,盼...
【凱鈞有食力】居家微務農?讓健康萌芽!芽菜蔬食當道,精選9種人氣芽菜清單,在家就能種出無添加的繽紛迷你小菜園!
受環境污染、高添加物及疫情等因素影響,食安議題備受重視,更多人明白病從口入的因果關係。因此,「城市農夫」便成了許多民眾新開發的生活專長,只為了能在日常裡攝取相對潔淨且單純的營養與能量,盼藉此讓健康持續發芽!
「芽菜」因種植簡易,口感清新且具備豐富養分,而廣受歡迎。全程經手的食材,吃得天然又安心,更在家就實現了「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不僅獲得了成就感,更是療癒又舒壓的生活體驗。此次羅列9種超低門檻的鮮美芽菜清單,當中亦包含營養價值、種植方式及疑難解惑。放心大快朵頤饗受美味,輕鬆就能擁有屬於自家的幸福微務農食光!
📌9種芽菜種類及營養
🌱紅豆芽
紅豆又稱小豆、赤豆,是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植物,屬於低脂肪、高營養的穀類。紅豆芽則為紅豆的嫩芽,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價值超過小米、玉米,味道爽口,很適合做涼拌菜
🌱綠豆芽
即是一般常聽到的豆芽菜,屬於蔬菜類,其熱量和黃豆芽一樣都很低,幾乎沒有脂肪,且富含膳食纖維、鉀、維生素C等營養素,是高纖低卡食材,也是非常好種植的芽菜類型
🌱黃豆芽
屬於蔬菜類,經由黃豆加水泡發而成,又被稱為「如意菜」,富含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平均每100公克熱量只有34大卡,加上不含膽固醇,相當適合想要補充膳食纖維、膽固醇過高者以及有體重控管需求者食用
🌱豌豆苗
又稱為荷蘭豆苗,為豌豆的幼苗,味道香甜,富含維生素A1、B1、維生素C、鈣質、鐵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元素,很適合有便秘困擾者食用,其鉀離子和鐵離子含量高,若容易貧血、需要補充鐵質者,也是很好的蔬菜選擇
🌱扁豆苗
富含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B1、葉酸等營養成分,是優異的蛋白質來源,且熱量極低,為素蔬食者的良好營養補充選擇
🌱蘿蔔嬰
屬於十字花科家族一員的蘿蔔嬰,為白蘿蔔的幼苗,亦稱為「蘿蔔寶」。富含維生素A、B2、C、E、胡蘿蔔素、鈣、鐵等礦物質,帶有濃厚鮮明的嗆辣韻味,全株可食,生吃、熟食都適宜,搭配肉類或海鮮烹調提味,尤受歡迎
🌱蕎麥苗
是蕎麥的幼苗,含有豐富植物性蛋白質、特殊的芸香素、蕎麥糖醇、維生素B1、卵磷脂等營養素。可強化微血管、預防腦中風、協助控制血糖,口感帶有淡淡的酸味,可生吃也能熟食,且在日本當地是很受歡迎的養生食材
🌱綠花椰菜芽
擁有植化素蘿蔔硫素,是綠花椰成菜的20~50倍,能提升肝臟解毒作用,屬於很好的防癌蔬菜,同時也富含維生素C、鈣、鉀等營養素,被廣泛運用在保健食品中
🌱苜蓿芽
其具高纖維與低熱量特色,被歸類為蔬菜,是豆科植物中最小的一種。富含維生素A、E、磷、鉀等營養素,含有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也是一種天然的鹼性食物,可中和體內血液的酸性,強化血管,預防高血壓
📌芽菜種植方式
居家栽種芽菜的方式主要可分為「水耕」及「土耕」,水耕栽種法屬於無土栽培的方式,大約3至5天就能採收,只需要準備好水耕栽培盒,或是一個比較深的平底容器,將挑好的芽菜種子先以水浸泡至少3小時並瀝乾,再將種子移至容器內鋪平,每天澆水直到發芽採收,像是紅豆、綠豆、黃豆、苜蓿都很適合以水耕的方式種植,而這類的芽菜多是全株可食。而土耕栽種法顧名思義就需要土壤,種植方式是先將土壤鋪平於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將浸泡過的種子均勻的分佈土壤表面,注意剛開始的發芽階段不需要照光,可擺放陰暗處或是用蓋子稍微遮光,每天澆水3~4次,直到子葉長出,如碗豆、蕎麥、青花菜都適合土耕方式
📌種子不發芽的原因
造成種子不發芽的原因有二,一是可能選購的種子本身不新鮮,因庫存太久或保存不當導致胚芽壞死,挑選時要特別注意產品包裝日期標示。第二,種植選用的容器或是方式錯誤,芽菜的種植方式並非固定不變,每種芽菜的特性不同,有些適合水耕,有些則適合土耕,種植前務必先查詢相關資料
📌芽菜注意事項
種植芽菜所使用的水,以過濾後可生飲的水為主,避免使用自來水,否則芽菜可能會吸收大量的氯。芽菜採收清洗後,應儘早食用,以避免失去新鮮度甚或發霉,採收時於底部沒發芽的種子,也不建議食用
📌芽菜美味食譜
🥗韓式涼拌芽菜
夏天悶熱很容易讓人沒有食慾,這時候就很適合吃涼拌菜開胃,在韓國餐桌上常見的涼拌芽菜製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黃豆芽或是綠豆芽,滾水川燙約3~5分鐘後撈起,過一下冰水讓口感更脆,接著可以調配自己喜愛的醬料口味,加入鹽、醬油以及些許辣椒或韓式辣粉,最後將醬汁及豆芽均勻混合後放於冰箱冷藏備用,就是一道清爽又開胃的佐餐小菜
🌯苜蓿芽雞肉蔬果捲餅
一次就能吃到澱粉與新鮮蔬果,且製作方式十分簡易。準備全麥餅皮一張(或春捲皮)、苜蓿芽、雞胸肉絲(或海鮮、雞蛋、毛豆等蛋白質)、蘋果丁、小黃瓜等喜好配料,並將當水瀝乾備用,再將餅皮以平底鍋烙過,接著依序包入各式食材,捲妥成筒形後即完成
#凱鈞有食力
顧其芸中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位充滿愛的長輩!
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聽到我心臟不適,進醫院檢查,立刻頂著寒風帶禮物來探訪我。
顧牧師前陣子小中風,才蒙主奇妙醫治恢復,毫無後遺症。
他是長輩,我是晚輩。他比我更需要休養。但他竟來探訪我,在路上抱著我祝福禱告。這樣愛的生命,令人感動。
後來得知今天是顧牧師生日,更令我慚愧,也感佩牧師的愛。
短短相聚,我們留下這張照片,牧師很炫的頭髮和我們教會外牆的顏色完全相同,是小語安最愛的紫色!
祝顧牧師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我也想效法這樣的生命榜樣,一直去愛人。❤️
也祝每位朋友身體都健康。
顧其芸中風 在 賴銘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3【聯合新聞網】守護者樂團登台在即 賴銘偉、張芸京探班應援
素人樂團不畏疫情居家練習 努力呈現照顧者好聲音
合庫人壽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於今年初邀請資深家庭照顧者成立「守護者樂團」,即將於8月28日粉墨登場,從照顧者成為樂手的短短六個月的過程,還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無法頻繁的團練,每個人為了表演都在家認真的自主練習。
賴銘偉傳獨門鼓技為照顧者加持
首次登台前夕,即將同台演出的歌手張芸京、賴銘偉還特別傳授登台經驗並給予守護者樂團應援加油。搖滾宮主賴銘偉提到這已經是第二年支持家庭照顧者的公益活動了,今年知道有照顧者組成樂團要開場演出,非常興奮,有多年爵士鼓經驗的他特別來找黃姊互相交流切磋,也相當肯定65歲的黃姊,才接觸爵士鼓六個月就有不錯的成績;尤其是黃姊在17年的照顧過程中要照顧中風的先生、失智的父親以及罹患癌症的母親,面對一打三的壓力。黃姊透過長照服務渡過漫長的照顧歷程,今年還特別參加樂團實現年青時的夢想,但對於首次登台就要面臨數百人的演唱會,黃姊也難掩緊張的情緒。賴銘偉笑說,「不管打得好好,輸人不輸陣,氣勢要先做出來!」立刻傳授了自己在台上的「轉鼓棒」絕招,笑稱鼓手只要會這一招不用打看起來就很厲害,現場也由黃姊打鼓伴奏,和賴銘偉合唱了一首經典的「木棉道」。黃姊高興地表示,今天賴銘偉來幫他加持,想必表演當天一定功力大增。
9月份守護者樂團與林曉培、賴銘偉、張芸京及卓義峯分別於北北基、苖栗、台中、高雄等六縣市貨櫃巡迴演唱,不需索取門票,現場也有守護好禮抽獎活動,希望在全球疫情仍相當險峻的時刻,能透過音樂傳遞正向的力量,同時現場也提供長照相關政策的諮詢及服務,並提醒參與的民眾記得戴口罩、勤洗手,歡迎大家一起來為家庭照顧者支持打氣。
《全文報導》→https://reurl.cc/8nnE0g
顧其芸中風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做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此趟去澎湖,是應部立澎湖醫院和澎湖衛生局的邀請去演講,由蔡文祥醫師Wen Hsiang Tsai在今年1月份安排的,原本是排在4月,因為疫情的關係,延到七月。
其實,此行還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答應蔡文祥醫務秘書的,要在澎湖醫院辦簽書會,因為蔡醫師非常捧場的在我新書預購的時候就買了20本(他到現在應該買超過50本了吧?實在太支持了!)其二、是要把我的新書親自交給百歲阿公的兒子,這位百歲阿公,是我新書中的主角之一(Part 1 第8篇第76頁,故事附於下方)。
蔡醫秘除了安排以「非常浮誇的紅色布條」在機場迎接以外,更貼心的邀請澎湖醫院匡院長、召集了所有來自奇美醫院的澎湖醫院醫師一起享用豐盛的晚餐,也致贈一面「多功能」「限量絕版的澎湖創意地圖」(請見稍早貼文)。也謝謝衛生局彭紋娟副局長和同仁蒞臨指導。
唯獨對於我要找阿公長子的事,文祥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談,我心想,可能是無法聯絡上,或是阿伯不方便見面,難免有一點失落。因為在4月蔡醫秘看完《ICU重症醫療現場》後,發現這位書中的阿公,他也曾照顧過,而且當年幫忙轉送事宜的張奇振醫師也還在澎湖醫院,我就想到,或許可以請蔡醫秘幫忙,找到阿公的長子。
直到演講時,在院長致詞完,講堂的門推開,一位白髮阿伯手中拿著捧花走了進來,我一眼就認出他是百歲阿公的長子!我當場真的非常的感動!謝謝蔡醫秘、社服許蕥顯主任,這麼貼心的安排,讓我感到非常的溫暖。專科護理師胡韶芸還很貼心的告訴阿伯,書中哪一頁有在講述他父親轉送回澎湖的故事,而阿伯就把那一頁折起來做記號。能夠再次見到阿公的長子,親手把這書交給他,是我出書的心願之一!令人遺憾的是,阿公在兩年前往生了!是在轉回澎湖,他的故鄉之後的七年往生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他是善終的。這時候,難免會想,如果這本書提早兩年出版,或許我就能把書本親自交給阿公了!
一次住院,連結了九年前的我們
一本書的出版,讓我們在九年後得以再見面
這一趟的澎湖行,實在太值得了
澎湖熱情的,不只是太陽,還有人的溫度!
「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做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
《ICU重症醫療現場》Part 1 第8篇第76頁
不論遠或近,都要你平安到家
漫漫回家路,活著回家很常是患者最期待的事。
從100公里的「超級任務」,到10000公里的「不可能的任務」,不僅整個醫療團隊全面動員,還得與不同單位攜手合作,確認再確認,不容許任何「萬一」情況,做好萬全準備,只為了讓患者安全的回家。……
100公里的超級任務,圓百歲阿公的心願
接近百歲的阿公,家鄉在澎湖,平日身體還很健朗。這一天,來到高雄參加長孫的婚禮後,突然昏厥、發不出聲音、走路不穩,經診斷是小腦與腦幹大範圍中風。原本開開心心辦喜事的一家人,被這突如奇來的意外,嚇得措手不及,就近先送至高雄的醫院就診,後來經朋友介紹轉至本院。
因為呼吸衰竭插管,合併吸入性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種器官衰竭,住在加護病房的39天中,阿公的病情起起伏伏,好幾次都在鬼門關前徘徊,子孫們的心情也像洗三溫暖一樣,忐忐忑忑,甚至一度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討論到萬一阿公往生了,要如何把他帶回去澎湖。
這期間,有著很多困難的抉擇-是否洗腎、是否氣切等,醫療團隊和家屬做過無數次的討論。偶爾,家屬認為阿公年紀大了,不想再讓他這麼辛苦,所以我們也討論到安寧治療的選項。但更多的時候,是家屬心裡的不捨與內疚。畢竟,他們大老遠的把阿公從家郷接出來,卻發生這種事,他們擔心無法在阿公有生之年,讓他活著回家。
後來,家屬之間總算達成共識,他們還是希望醫療團隊能夠進行積極的治療,包括洗腎和氣切,所幸幾天之後,阿公還是清醒了,而且從阿公的表達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回家」真的就是他現階段唯一的心願。於是,醫療團隊的重要使命,就是協助阿公完成這個願望。
這件事談何容易?即使臺南澎湖航程時間不到一小時,但阿公年事已高,不只要考量老人家目前的體力能否負荷高空飛行,飛行中還需要使用呼吸器,到底有哪一家航空公司願意接送這樣子的重症病人。除此之外,在空中,呼吸器、氣切管的氣囊及氧氣供應問題該如何處理、發生生命徵象不穩定時又該如何因應等,因為完全沒有經驗,為了這個超級任務,醫療團隊開了好幾次會議。
團隊成員之一的惠鈴與澎湖後送醫院、衛生局及航空公司等,來回確認不下百次,這完全沒有誇大。單後送醫院的病況說明就得花了不少時間,加上到底是要坐軍機還是民航機,還有事先的申請流程、與衛生局聯繫等,更重要的是,班機次數少、要先預訂,甚至連天候狀況都要考慮進去。後來,我們把這些資訊與流程,製成SOP,以便下次有需要的病人用到。
讓人緊張的是,在過程當中,阿公的生命徵象曾經一度不是很穩定,不僅家屬捏了一把冷汗,連醫療團隊也擔心著無法完成阿公的心願。終於,一切都安排妥當,就等待適合出發的時刻。在確認好出發時間,大家覺得可稍微放下動盪不安的心情時,出發前一天傍晚,澎湖醫院來電告知,因為寒流來襲(時值11月),重症病人突然暴增,呼吸器不敷使用,他們無法接阿公到加護病房。
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讓我們措手不及,出發時間迫在眉睫,如何在剩下的16小時裡,解決這個關鍵問題。「有什麼地方可以調用呼吸器?」「可能向廠商租用嗎?」「廠商會願意運送一臺去澎湖嗎?」正當煩惱之際,我靈光一閃,突然想到之前任職於我們醫院急診的張奇振醫師,目前正在澎湖另外一家醫院服務。迅速和他取得聯繫後,得知他們還有一臺呼吸器,可以先轉到澎湖醫院。
總算要啟程了。醫療團隊刻意安排澎湖姑娘靜文,擔任特別護理師陪著阿公,希望她那特別的澎湖腔,能夠安定阿公在高空中的心情。當天,一大早我們就和阿公道別、和他合照,同事們寫了好多祝福的卡片送給阿公。我們一起送阿公上救護車,然後轉由軍機一路返回澎湖。
靜文回來之後說,當飛機順利降落在馬公機場那一刻,阿公突然緊緊地握住她的手,她看到阿公那布滿皺紋的臉龐,滿是喜悅的表情,還有幾滴落在耳邊的淚珠。我們聽了她的轉述,就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回到澎湖的阿公,仍然住院持續治療中。大概1個月左右,阿公的兒子打電話到8AI來,告訴我們阿公已經順利脫離呼吸器,準備出院返家休養了。再過2年,我再打電話給阿公的兒子,他說,阿公現在還住在他熟悉的家中,他很感謝我們如此用心如此努力地把他安全送回家-那是他住了百年的家。
=====
購書 https://reurl.cc/g7WLQ4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