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看手機 眼睛得這樣保養》
【高能可見光】
高能可見光(hHgh-energy visible light, HEV)是在可見光譜中380~500奈米(nm)的高頻率、高能量的藍紫光,HEV有時被認為是黃斑部病變(AMD)的原因之一。
其中藍光危害被定義為光化學可能導致的視網膜損...
《報復性看手機 眼睛得這樣保養》
【高能可見光】
高能可見光(hHgh-energy visible light, HEV)是在可見光譜中380~500奈米(nm)的高頻率、高能量的藍紫光,HEV有時被認為是黃斑部病變(AMD)的原因之一。
其中藍光危害被定義為光化學可能導致的視網膜損傷,主要由波長400~450nm之間的非游離輻射引起的。
【葉黃素】
葉黃素(Lutein)是目前已經發現的六百多種天然類胡蘿蔔素中的一種,屬於光合色素。因為葉黃素吸收藍光,所以在低濃度時為黃色,在高濃度時為橙黃色。
葉黃素有助保護眼睛免受氧化及高能量光線傷害。有研究稱攝取葉黃素和眼睛內的色素沉著有直接的關係,亦加強黃斑點中的色素沉著,可減低患上黃斑部退化(AMD)等眼疾的風險。
*游離型葉黃素: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分子量大幅減少,約只有酯化型的1/2,不需經過人體消化過程,可以直接在小腸被吸收,轉變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所以游離型葉黃素會比脂化型的還要容易吸收。
*酯化型葉黃素:在價格上較便宜,但酯化型葉黃素因帶有2個酯鍵,除分子量較游離型約大2倍外,還需經過身體消化酵素去酯化後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吸收利用率會較差。若只從含量來看,酯化型葉黃素可能含有高劑量,但其實並不容易吸收,且酯化型葉黃素容易堆積在體內,長期攝取可能囤積過多,反而造成肝臟代謝負擔。
【綠葉蔬菜】
多種綠葉的蔬菜,如菠菜、芥菜、生菜、芥藍菜、玉米、金盞花等都含有非常大量的葉黃素,正常均衡的日常飲食就可攝得比補充劑更多的量。雞蛋的蛋黃含有豐富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生物可利用率是綠色蔬菜的三到四倍。
【藍黑色漿果】
眼睛是所有器官微細血管密度最高的器官,花青素的高抗氧化能力,能減少自由基對血管的傷害,還能維持血管的完整及強化微血管的韌性、促進血液循環,微血管負責輸送氧氣與能量。
藍黑色漿果,如黑加侖、山桑子、藍莓...等,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磷、鎂、鉀、鈣、花青素、酚類物質,能維持正常眼球壓力及減緩視網膜細胞的老化,也有助於改善眼睛疲勞、視力模糊、視野變窄、視力減弱等問題。目前科學家也將黑醋栗對眼睛保健集中在「視覺性疲勞」方面。
【木鰲果】
木鱉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又名木虌子,是一種葫蘆科苦瓜屬的草本植物,甚至被譽為「來自天堂的水果」。嫩葉和果實可食,種子有微量毒性,食用需移除。果實可與薑、紅棗、雞肉一起燉湯,味道如香菇雞湯。在越南常以糯米與雞肉料理,於農曆新年及婚宴時招待客人食用。
木鱉果的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的3倍:β-胡蘿蔔素在人體中會轉化成維生素A,能預防夜盲症、乾眼症,並改善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小米草】
小米草(拉丁學名 Euphrasia officinalis L.,由其英文名稱 Eyebright);亦稱作明亮草。在歐洲傳統草藥學《藥草聖典》記載,能預防流質分泌並減輕眼壓或眼睛不適的症狀;
亦能強化神經和睫狀肌的彈性,促進血管收縮、減緩發炎現象,並在眼睛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故在歐洲,小米草自古以來即有「喝的眼藥水」之稱譽,被許多歐洲醫生指定為天然的護眼保養補品。
【Omega-3脂肪酸】
飲食方面記得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包含EPA+DHA,主要來自南極磷蝦油(krill oil),有些則來自於魚油(fish oil)。建議攝取Omega-3脂肪酸減緩乾眼症的發炎症狀。
有關Omega-3脂肪酸及其產物,眼科相關的研究,有如下結果:1.有效降低眼表發炎、維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以及淚液製造 2.促進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刺激神經再生 3.影響瞼板腺分泌油脂的質與量
類胡蘿蔔素吸收光譜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遊戲開發日誌:色彩與生物學》
【最後有獎問答遊戲!!】
#秘撈遊戲開發日誌 #只是遊戲原型還未做美工很醜別介意 #考考你遺傳學 #開學日就整條genetics你玩
這週末設計了甲蟲顏色的遺傳學,為此參考了很多生物界中有關顏色的科學,順道為大家簡介一下。首先,我們能看得出種種顏色,主要是因為我們眼睛內側的視網膜上,有三種視錐細胞,負責檢察不同波長的光,分別對紅、綠、藍三種波長的光最敏感。整個可見光譜中,不同波長的光,按相應比例刺激我們三種視錐細胞,我們的大腦再將這些比例解讀成各種顏色。正因如此,紅、綠、藍(RGB)就是「三原色」,只需這三種光,就能調出絕大部份我們能見的顏色。
咦?小時候美術課學的三原色,不是「紅黃藍(RYB)」嗎?其實,美術課的「三原色」,是描述顏料的,和光的三原色有所不同。光的三原色是疊加的,每多加一種光,就會刺激更多視錐細胞,越加越光,三種顏色相加就會變成白光,這又叫「加色法」(Addictive Colour)。顏料呢?相信大家也知道,只會越混越暗。這是因為顏料不能發光,只能吸收光,你見到黃色的顏料,只是因其吸收掉藍光,因此,每加一種顏料,就會吸收更多光,顯得越暗,這又叫「減色法」(Subtractive Colour)。而減色法下,「紅黃藍」其實也不是原色,反而是「青、洋紅、黃」(CMY),分別完全吸收紅光、綠光、藍光,更加「純正」,這樣才能調出更多顏色。不過因為歷史原因,而且對於孩童,CMY沒有RYB簡單易明(你也大概不會常用Cyan和Magenta來形容顏色吧),所以至今也是更流行的,而在印刷業中,很早已改用CMYK(K是黑色)。這裡,需要印刷的朋友注意了(特別是科學家們!),屏幕上的RGB要轉成印刷的CMYK,可能會有很大的色差,所以如果做Poster匯報,最好一開始就用CMYK設計!
生物中的顏色,也是相同原理,利用不同色素,吸收不同波長的光,以減色法調出大自然的色彩繽紛!然而,不是每種顏色的色素,都是這麼容易生產的,生物界就用不同方法補足。例如鮮紅的紅鸛(Flemingo),就是靠食物中大量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而變成紅色。另外,動物界中的藍色色素極為罕有,大部份動物的藍色,例如蝴蝶和孔雀,都是建構色(Structural coloration),不靠色素,而是利用超精細的分子結構,形成光波干涉(Interference),強化藍色並消除其他顏色,由於最後的顏色是基於光反射的角度,看起來就像閃爍晶盈的藍寶石。雄性孔雀屏上的羽毛,更能以繞射光柵(Diffraction grating),形成閃光燦爛的彩色。除了減色法,部份生物還會發光!例如部份水母會生產螢光蛋白(fluorescence protein),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咁鮮明咁出眾。
有不少動物,就算是同一物種,也有不同顏色,背後的遺傳學又是如何的呢?這裡就以信鴿為例,告訴大家,細微的分子改變,都會有可見的效果!信鴿主要有三種顏色:藍、棕、紅,是靠細胞內三種黑色素(melanin)(黑、棕、紅)形成,一般情況下三種色素都會生產,但由於黑色色素蓋過其餘色素(減色法!),所以有黑色色素,信鴿就是深藍色。TYRP1蛋白,是黑色色素的工廠,但在棕色鴿子中,TYRP1是失去功能的變種型【棕】(aka廢物棕),無法製造黑色素,而信鴿則只會剩下棕色和紅色色素,所以看起來就是棕色。不過,雄性有兩套TYRP1,各來自父母,只有一套壞了,還有另一套可用(雌性只有來自爸爸那套TYRP1)。所以,純種的雄性藍色(藍/藍)和雌性的棕色(棕/無)交配,生下來就一定會是藍色,因為後代起碼有一套健全的TYRP1 (藍/棕)(藍/無)。所以,我們說藍色相對於棕色,是顯性基因,相反,棕色較於藍色,是隱性基因。紅色的信鴿,則擁有TYRP1變種型【紅】(aka 綁匪紅),不單失去製做黑色色素的能力,而且還是壞份子,會綁架負責製造黑色及棕色色素的工廠,令細胞無法製造黑色或棕色色素。結果,信鴿就只剩下紅色色素,變成紅色了。與變種型【廢物棕】不同,變種型【綁匪紅】是個綁架犯,一個已經可以綁架別人,而且會影響正常的TYRP1功能,這又叫做顯性負面(Dominant negative)。
先講這麼多,那麼問題來了:
藍鴿A和紅鴿B交配,生下來的有一半是紅、四分一棕、四分一是藍。
問題一: A再和棕鴿C交配,生了一堆孩子,請問孩子會是什麼顏色?
問題二: C再和B交配,會生出什麼來呢?
答得最好的最詳細的同學,我遊戲裡其中一個基因會以你命名!(很有科學家的感覺對不對)
Tag你快考高考/DSE生物學的朋友吧!
參考: https://learn.genetics.utah.edu/content/pigeons/color/
wordpress:
https://hknordichearts.wordpress.com/…/%E9%81%8A%E6%88%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