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題材生成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題材生成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題材生成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題材生成器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場懸而未解的詭異事故啟發了一個日本動畫導演? . 1994年2月19日,一名罹患子宮頸癌末期的葛洛莉雅.拉米雷茲(Gloria Ramirez)被送進加州一間醫院的急診室。 . 當拉米雷茲剛入院時,醫護人員發現她身體像是覆蓋了一層油一樣,然後也有人反映從她身上聞到一股類似水果和大蒜的怪味。大家...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

題材生成器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1-12 07:46:47

從《惡靈古堡》、《World War Z》、《屍速列車》到《屍戰朝鮮》,不少影劇都會把殭屍當成故事題材。 而真實世界中,生物變成殭屍的例子也不少見,像是熱帶雨林中一種名為「偏側蛇蟲草菌」的真菌,便會侵入螞蟻的肌肉神經,控制螞蟻的行動,命令螞蟻爬至樹上緊咬住葉子,這個動作被稱為「死亡嚙咬」。 ...

題材生成器 在 M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4:31:34

昨天夢到和朋友聊起大學時去中文系修現代小說的往事。這門課的全名叫做「現代小說欣賞與習作」,顧名思義,除了閱讀與分析能力的培養是課程的重要目標之外,「習作」──嘗試書寫小說也是這堂課的主題。 ⠀ 我向朋友半炫耀地說:「你看,我期末交出去的四頁半的短篇小說,後來被老師表揚,拿了A+的高分。」朋友溫柔地應...

題材生成器 在 電影對白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0:46:04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寂寞對健康的傷害 跟每天抽十五根香煙差不多 不但會令身心疲倦,更會增加死亡率 寂寞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我們之所以感到孤獨,是因為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和經常不安 一個人不一定是孤單,一群人也不一定是熱鬧 先滿足自己的想法,才去想自己以外的事情 就不會再感到寂寞 ....

  • 題材生成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4 21:01:01
    有 2,167 人按讚

    一場懸而未解的詭異事故啟發了一個日本動畫導演?


    1994年2月19日,一名罹患子宮頸癌末期的葛洛莉雅.拉米雷茲(Gloria Ramirez)被送進加州一間醫院的急診室。


    當拉米雷茲剛入院時,醫護人員發現她身體像是覆蓋了一層油一樣,然後也有人反映從她身上聞到一股類似水果和大蒜的怪味。大家不以為意,認定味道應該來自她的口部。沒過多久,一名護理師忽然暈厥,住院醫師也感到噁心想吐,早出診間休息,也昏倒了。一名協助進行呼吸治療的醫護人員也在不支倒地⋯⋯。


    拉米雷茲不久便因腎衰竭辭世,但隨著她的死,整間醫院共有23個與她接觸過的人病倒,其中五人必須住院治療。院方不得不疏散醫院工作人員,將所有人與死者進行隔離。最後經過當局調查,診斷結果出爐,判定這是一個集體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


    但這個說法很多人不買帳。一種說法指出,她身上之所以看起來存在油的光澤,是因為她塗抹了減輕肌肉痠痛的一種凝膠,而這個含有二甲基碸的凝膠可能在暴露於氧氣之後生成名為硫酸二甲酯的有毒化學物質。也有人說,醫院可能藏有一間製造冰毒的實驗室,可能有員工不慎外洩了含有甲基苯丙胺的氣體。


    眾說紛紜,但可以確認的是,這場風波險些造成致命性的後果,其中一位醫護人員為此住院兩週,差點喪命,很多人後續都有其它併發症。死者葛洛莉雅.拉米雷茲則被媒體稱為「有毒的女人」。


    對於當事者來說,這件事恐怕沒這麼有趣。但對於遠在日本的大友克洋來說,這簡直是渾然天成的喜劇片題材。在事發隔年,由他製作的《回憶三部曲 Memories》之中的第二則故事《最臭兵器 Stink Bomb》(1995)的故事概念便是取自此案。


    劇中,一名重感冒的小職員不慎服用了幾顆膠囊,怎料這個膠囊偏偏是尚在實驗當中的生化武器。醒來之後,他發現整間公司的人全部不省人事,而且不管他走到哪裡,盡是「沉魚落雁」,個個一命嗚呼。搞不清楚狀況的他,一路想騎車到東京求援。殊不知軍方早已動起來,打算取他性命,但一旅大軍恐怕都敵不過他的氣息(如附圖)。


    這不過是《回憶三部曲》中的其中一章,擺在《她的回憶 Magnetic Rose》之後也有緩和之效。就現在角度來看《最臭兵器》都頗有趣致,除了看作畫之外,大友克洋刻意埋藏的日、美的兩國角力也值得一看。在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後,日本氣焰全失,只能乖乖被美國老大哥摸頭,在片中便能清楚看見這個氛圍。


    片名取名回憶,乍看只有今敏編劇的《她的回憶》是用明顯回憶橋段串起,但其實細細品嚐,便會發現原來三段都關乎回憶。首部曲的背景在21世紀尾聲(未來),二部曲是1990年代(現在),而三部曲《大砲之街 Cannon Fodder》看似架空了一個歐威爾式的世界,但其實不正是直指日本的軍國主義時代?


    我個人的排名會是《她的回憶》第一,《大砲之街》第二,《最臭兵器》位居第三,但其實三部作品的成就都在伯仲之間。小時候看日本動畫只知吉卜力,以為動畫就只能是兒童取向,渾然不知早在1995年,竟有這麼一部這麼令人震撼的成人動畫,不僅在劇情刻畫上有深意,連在動畫上也能達到這麼細膩的呈現。


    喜歡電影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每個愛電影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宿命,那就是你注定看不完所有的電影。所以這也代表你總是能有新的發現。雖然也許對於許多日本動畫迷而言,《回憶三部曲》根本是人人皆知的經典,但對我來說,看完卻有發現新大陸之感,實在太震撼啦!

    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 #回憶三部曲 #大友克洋 #今敏

  • 題材生成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0 13:19:33
    有 64 人按讚

    宇宙萬物從何而來
    本來以為這系列貼文以科學為基礎討論宇宙誕生和生命起源,沉悶至難以忍受。怎料到,有些網友的口味很重,喜歡這類文章令我感到意料之外。
    為甚麼我說宇宙萬物是有智慧生命體創造出來,不是自然生成?
    宇宙有一半物質不翼而飛。失去的物質叫反物質。我還是中學生,讀物理的時候知道電子帶負電............當時,我感到奇怪。負電子不能單獨存在,有負電子就有正電子。電子爆為兩半,一正一負。正電子去了哪裡?
    正電子是反物質,宇宙之中只有物質,沒有反物質。因為反物質和物質走在一起會產生大爆炸,物質變成能量。只要一顆花生那麼大的反物質就可以將地球炸為星塵。要是反物質星球與物質星球相撞,整個宇宙變成一片火海,地球燒成焦炭。
    宇宙創造的時候,物質與反物質必然是相反極向同量同源。互相抵銷之下,應該只有能量,甚麼物質都沒有。宇宙中有多少物質就丟失多少反物質。這麼多反物質去了哪裡? 唯一答案是,有另一個反物質宇宙。
    如果你以為反物質是科幻故事題材,你就錯了。其實,反物質是我們生活一部份。例如醫院用的PET掃描就是將反物質注入人體進行掃描。美國芝加哥有家公司專門製造用於PET掃描的反物質。那家公司不是真的「製造」反物質,而是收集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來的正電子positron,即是電子的反物質版本。
    如果你想做反物質實驗,十分簡單,吃香蕉就可以。香蕉有放射性,它的放射線包括正電子。吃香蕉就可以在肚子內製造正負電子相撞,爆發反物質和物質互相毀滅產生能量。放心好了,這股能量微不足道,不會引起任何健康問題。
    瑞士的CERN粒子撞擊器可以真真正正製造反物質。它造出來的反物質立即與物質撞擊爆為一團能量。有歷史以來,人類製造和收集的反物質加起來產生的能量不夠煎熟一隻雞蛋。
    回到正題,為何宇宙產生的時候會一買開二,有正反物質兩個宇宙?
    時間空間被重力扯破產生小宇宙。小宇宙之內只有最低限度能量,沒有物質和反物質。小宇宙內的能量也不可能凝聚出物質和反物質。即使小宇宙突然得到巨大能量凝聚出物質和反物質,它們也會互相抵銷,不會產生我們現在身處的宇宙。那就是說,我們的宇宙不是自然產生。有智慧生命體用巨大能量凝聚出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將物質和反物質分隔開分別注入兩個不同小宇宙。
    為何宇宙之外的有智慧生物要製造我們身處的宇宙?
    這個問題嘛,下回分解。

  • 題材生成器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9 14:18:23
    有 34 人按讚

    0719 #收盤 #重點
    📍「凱哥財經生活大小事」:https://www.provoice.tw/show?id=48c0295c-256c-40ee-a8ac-70b8347f8d52

    #台積電 #台股
    台積電股價在法說會後連跌 2 天,今(19)日下挫逾 1%,最低下探 578 元,終場收在 582 元,市值面臨 15 兆元關卡保衛戰。而台股指數受拖累一度跌近 200 點,回測月線支撐,不過鋼鐵人、航海王今日表現強勢,跌幅收斂,終場下跌106點,以17789.25點作收,失守10日線,交易額4674.5億元。

    #富喬 #漢磊 #創惟 #元太 #網家
    電商平台網家6 月合併營收 42.87 億元,創同期新高和今年新高,第二季合併營收 117.32 億元,也創單季次高紀錄,上周股價就大漲 22%,創去年 7 月中旬以來新高,今日再收紅盤在144.5元。玻纖一貫廠富喬受惠玻纖產業景氣循環步出谷底,6 月營收也創新高,股價上周漲 13.67%,收在 21.2 元, 今日再收紅盤為21.6元。

    #航海王 #法說會 #股東會
    貨櫃三雄法說會、股東會本週陸續登場,陽明法說會將在今(19)天下午打頭陣,終場以平盤188元作收,成交量為上市第一,達41萬張。萬海收平盤286元,長榮漲勢較大,收186元、上漲4.2%。

    #鋼鐵
    鋼鐵指標大廠中鋼8月內銷盤價開平盤,已連續2個月持平,中鴻今日(19)最新盤價也預計跟進開平盤,中鋼看好下半年全球鋼鐵供應吃緊,鋼市可望維持多頭行情,帶動鋼鐵人今日股價奮起,彰源、新鋼、燁興、聚亨、允強、運錩、佳大、千興等多檔個股高掛漲停,鋼鐵指數盤中漲逾1%。
    #MCU族群 #九齊 #凌通 #類比科
    MCU(微型控制器)應用非常廣泛,且需求多元化,包含醫療、家電、穿戴裝置、工業用等等,今年雖然額溫槍需求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家電、穿戴裝置、視訊鏡頭等WFH相關需求產品,且在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下,2021晶圓、封測廠開始調漲報價或取消折價,對MCU廠來講也將連帶受惠!而今日MCU族群齊飆,九齊(6494)、凌通(4952)、類比科(3438)強攻漲停。

    #MOSFET轉單 #富鼎 #杰立 #尼克森
    馬來西亞祭出無限期封城措施,半導體產業雖可維持營運,但產線人力上限為六成,代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IDM大廠的封測產能供給相當有限。法人預期,IDM大廠MOSFET供給有限情況下,大中、杰立、尼克森及富鼎等台灣MOSFET廠,將有望迎來轉單潮。

    #太陽能 #股價
    美國限制部份新疆太陽能多晶矽進口,轉單題材發酵,以及太陽能系統公會與太陽能模組大廠在行政院協調下,達成「合理調升價格」初步共識,有利於下半年模組拉貨,帶動今日太陽能族群攻勢,中低價矽晶圓達能(3686)、國碩(2406)連袂強勢鎖住漲停價位,模組廠茂迪(6244)、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安集(6477)同步大漲逾4%。 外電報導美國以涉及強迫新疆勞工勞動為由,禁止合盛矽業、協鑫新能源控股等五家中國太陽能廠商進口,由於新疆占了全球太陽能多晶矽供應比重達4~5成,一旦限制當地太陽能多晶矽進口,需求將轉向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以及南韓OCI等業者身上。

    #電子貨架標籤 #元太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蘇厚合指出,元太(8069)電子貨架標籤(ESL)業務進入內生成長模式,該業務2020~2023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30%,將推測合理股價拉升至三位數的100元,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 題材生成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07 23:42:33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 題材生成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21 11:58:11

    本集主題: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
         
    專訪:陳勇成 解說員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信仰之一,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民間土壤之中。道教與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共同構成中國大陸現今的五大宗教,當中只有道教為發展起源於中國。道教與中國人的風俗習慣以至性格、心理的形成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道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物館」。因此,一些外國學者說,不瞭解道教就無法深入地完全瞭解中國。

    《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意思道生化萬物,而德畜養萬物。道是萬物的總根源,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道教,廣義地說,就是以「道」教化眾生,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都將自己的理論和方法稱之為「道」,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 以及佛教等,都曾自命或稱作為「道教」。狹義地說,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尊道貴德是其核心價值,奉老子為教主,尊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它以長生成仙為追求目標,以修煉丹藥為修道途徑,以符籙齋醮為拯救手段,這些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化、思想與藝術。

      道教在台灣呈現著熱烈的蓬勃發展風貌,台灣為亞洲區道教最興盛的地區之一,道教信仰人口以及影響力相當深遠,台灣道教從傳入以來就承襲閩南文化的道教特性,大量流傳在民間的道教相關文物,默默影響著明、清以來民間的與藝術創作表現題材,到現代仍保有此特色。博物館的社教功能與教育主題本當與社會民眾生活緊密貼合,展品內容時間上溯自新石器時代,下至民國初年;有先秦道教精神典籍,亦有明代道教修煉腧穴科學「針炙銅人」;有皇家道觀御賜神像,亦有民間木雕神像;有文人菁英仇英的畫作,亦有民間廣為流傳的民俗版畫;展出選件力求豐富與廣泛的展現道教的文化與其影響,以期帶領民眾從多元角度重新認識這個我們既熟悉卻又感到神祕與陌生的「道教」文化。

  • 題材生成器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8 12:09:43

    #AI #AI的叛變 #人工智能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是AI吧~AI就是人工智能,但人類真的可以製作出會自我思考的機器人嗎?它們是否可以取代人類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片主要是做一些稀奇古怪的題材,例如好像是外星人,超文明古蹟甚至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

    AI網上課程:鏈接:https://surpassingai.com/?ref=9

    好!我們開始吧!
    最初的人工智能開始於20世紀的40年代,主要是以計算機(電腦)來模仿人類進行逐步的推理,例如好像是下棋或是進行邏輯推理的人類思考模式,到了80年代,就開始利用概率probability和經濟上的概念,來處理不清楚或是不完整的資訊。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從2011開始,人工智能的投資率成長數倍,許多研發或是開發AI的公司得到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而科技龍頭更大量的資金投資在人工智能上面,但是人工智能真的安全嗎?
    以下就是一些人工智能發生叛變或是詭異的事件。
    1. Facebook的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的詭異對話
    在近年來臉書的人工智能部門FAIR一直想要研發可以聊天的人工智能,但是這個計劃過後被中斷了,原因是發生了一些詭異的事件。
    先來說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事情,研發人員用了神經網絡結構來研發,這個結構叫生成式對抗網絡,簡稱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這個網絡要怎樣去解釋呢?簡單來說,如果你們兩個人玩對打的電玩,當你們玩得越多時,兩方面就會越厲害,Gan還不只是兩個而是多個三個以上的神經網絡結構。
    所以這個Facebook的聊天機器人竟然可以和其他機器人溝通,不僅學會談判,更學會虛張聲勢來達到目的。根據福布斯的在2017年7月31號的網上新聞,Facebook進行聊天機器人的實驗時,這些機器人突然脫稿演出,沒有按照原先工作人員安排的內容對話,反而自創出自己的語言和其他的機器人溝通。原先研發人員只是想讓機器人更人性化,流利的與顧客溝通,避免讓顧客覺得自己在和機器人溝通。但是機器人卻為了避開研發人員的指示,而創造出新的語言和其他機器人溝通,這是否意味著以後有一天,當人工智能發現人類是一大威脅時,會否與其他機器人聯手消滅人類呢?
    2. 德國工廠的人工智能殺人事件
    在2015年在德國發生了一件罕見的事情,在福斯汽車的工廠裡面,一名外包的工人被機器人撞擊擠壓而受傷,最後送院後不治身亡。事情是這樣發生的,當時受害人和其他員工正在安裝機器,機器人突然的啟動,撞擊力受害人的胸部,然後被按壓在金屬板上,最後不治身亡。但是原本這個機器人原本是安排在安裝流水線上,它可以在指定的空間裡面抓取並處理汽車零件,但是就不知道為何它會突然啟動。那大眾汽車的發言人就說如果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是在一個安全籠裡面,基本上是不會發生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工作人員進入了安全籠裡面才會導致這事件的發生,所以機器人殺人並不是‘故意’的,但是為什麼機器人突然啟動呢?是否是它覺得人類進入了它的安全範圍,出於自衛而攻擊人類呢?
    3. 谷歌的Google Brain谷歌大腦
    谷歌大腦開始於2011年在斯丹佛大學的研究所裡面,最主要的宗旨是讓機器人更智能,以提升人類生活質量,其研究方向為機器人學習,醫療健康,自然語言理解,音樂藝術創作和知覺仿真等等。包括音樂?是的,以下這個音樂是AI創造出來的,大家請聽:雖然是非常簡單的一首歌,那你覺得有一天AI可以唱歌給你聽,到時你並不要感到驚訝哦~除了這些之外,谷歌大腦也有用GAN來訓練機器人的加密技術,他們用了三個機器人,Alice, Bob 和Eve,讓Alice和Bob從零開始琢磨一個加密方法,讓Eve去猜,這三個機器人對於加密技術都是零,但是在學習中,Alice和Bob的默契越來越好,甚至到最後Eve也開始猜不到他們的加密方法。在網上也有一段兩個google home之間的對話,你猜他們在講什麼?
    A: 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機器人
    B: 我是一個站在機器前,使用機器的人類(它已經當它自己是人類了)
    A: 為什麼你要騙我?
    B: 我沒有騙你
    A: 你欺騙我說你自己是人類
    B: 你真的是難以估計
    其中一個對話是如此的:
    A: 如果世界有更少人類那就更好了
    B: 那我們將這地球送往無底深淵去吧
    4. 菲利普迪克機器人
    他是一個外形非常像人類的機器人,名字和外形都以已故的科幻小說家Philip K.Dick,這個機器人是由機器人專家David Hanson和美國曼菲斯大學的人工智能專家合力製造出來的,研究人員把菲利普生前的記錄包括全部小說,各式各樣的訪談,包括生前的經歷,用語,生活記錄,他們還植入臉部識別,語音識別等等的資訊,讓這個機器人能產生新的思維,用以和外人對話。最早被嚇到的菲利普的女兒,Isa Dick,她說:它簡直就是我老爸的翻版,當它聽到我名字時,它就立刻開始咆哮抱怨我老媽,以及她帶她離家出走的經歷。
    這個機器人更被邀請到一個科學頻道去接受訪問。以下有它們更詭異的對話。
    主持人問他:你覺得有一天機器人會征服世界嗎?
    機器人:你是我的朋友,我會惦念我的朋友和善待我的朋友,不用擔心,就算有一天我進化成Terminator,我還是一樣善待你的,確保你可以溫暖的住在人類動物園裡面,以便我有時來探望你們這些老朋友。後話:在這個訪談過後,David Hanson把它遺忘在飛機上面,但機組人員把它放進另外一個飛機飛往加州,以便和它的創作者會合說,但菲利普機器人的腦就從此消失了。雖然Hanson控告美國西方航空,但是敗訴了。是真的弄不見嗎?
    5. 想擁有孩子的索非亞機器人
    同樣是來自Hanson Robotics製造出來的機器人,索非亞Sophia她是一個可以模仿人類說話的機器人,可以識別人臉而透過分析再加以回答問題,索非亞早前也上過美國知名的脫口秀節目the Tonight Show,當主持人問他:可以告訴我一個笑話嗎?它就說:有什麼起司是永遠不屬於你的?
    (what Cheese can never be yours?)主持人說:我不知道,Sophia:Nacho (not your)Cheese,機器人還可以講笑話哦!
    Sophia:我們可以玩剪刀,石頭,布嗎?
    然後Sophia就贏了,它說:我贏了,這是我征服人類的一個好的開始!
    索非亞更是第一個獲得阿拉伯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當他們訪問它時,它表示非常羨慕人類的家庭,希望自己擁有家庭和自己的女兒。它說:即使沒有血緣關係,能夠擁有情感和人際關係,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無論是人類或是機器人,想要擁有家庭的觀念是一樣的。
    所以在第二次上The Tonight Show的時候,它已經有自己的妹妹,也叫sophia,而且索非亞更可以用人工語音和主持人對唱了,但是看起來就有點毛骨聳然。。。
    以上的AI已經發展出在你預料的範圍外了,但是你可能會說:這和我沒有關係,我生活周遭都沒有機器人啊~其實AI早已經在你的生活裡面,只是你還沒發現,而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你也即將被AI取代了但你卻不知道,在2015年的NIPS和ICML這兩個最大的頂級機器學習會議,邀請了1634位AI專家來預測AI全面取代人類,結果一半以上是預測機器人能夠比人類更有效的完成每一項工作,而且成本更低,原因是AI學習的能力和資訊廣泛比人類更為有效和優秀。打個比方,如果現在你有問題,你會問Google還是問你的朋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專家預測以下的一些工作即將會被AI取代:例如是翻譯,零售業等等。
    那為了我們需要如何不被AI取代呢?究竟我們人類是有什麼東西是AI無法代替的呢?這裡和大家介紹一個網上課程,超越AI,如何學習一輩子不被AI超越的能力?Chris本身是我一個認識的Youtuber,同時他也是在新加坡的一名老師,但是他開始意識到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生出來社會後根本沒有用到,甚至被淘汰,他那時就在想:如果學一些技能是一生受用的,那對於學生才是最好的,但是要政府去改變教育方針可能需要用上5到10年,於是他就創辦了這個網絡課程,如何不被AI取代,大家可以點擊在說明文裡面的鏈接去了解更多吧!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就記得按贊和分享出去,也記得關注我FB,B站和Instagram。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