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頸椎骨折後遺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頸椎骨折後遺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頸椎骨折後遺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頸椎骨折後遺症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7例本土,17例死亡;疫苗預約系統今上線,金馬澎地區先試辦,下週後全台開放;明後兩天將有175萬劑AZ疫苗抵台】 台灣今(6)日新增27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以及17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需觀察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20的網紅SOちゃんね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道で人が血を流して倒れていたので救護しました。 頭部や体をケガし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ときは無理に動かさずに様子を見てからにしましょう。 車にはねられた男性死亡 救急搬送も軽傷と診断…妻の車で帰宅後、痛み訴え車内で死亡/さいたま https://www.saitama-np.co.jp/news/...

  • 頸椎骨折後遺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19:22:36
    有 944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7例本土,17例死亡;疫苗預約系統今上線,金馬澎地區先試辦,下週後全台開放;明後兩天將有175萬劑AZ疫苗抵台】
     
    台灣今(6)日新增27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以及17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需觀察近期疫情,判斷7月12日解封狀況,不過目前也在研擬內用外食等餐飲指引規定。
     
    今天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中宣布「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正式上線,由規劃的政務委員唐鳳說明首波將在金門、馬祖、澎湖試辦,未來民眾可直接透過該網路平台登記接種意願,等疫苗量充足時,則會透過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就能開始預約接種。今天先針對第九類、第十類民眾,分別為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以及50~64歲成人登記,其他民眾則預計於7月13日開始登記。
     
    台灣疫苗取得再有進展,明(7)日下午自購的62萬劑AZ疫苗將會抵達台灣,而日本也宣布,第二批贈送台灣的113萬劑AZ疫苗將在後天(8日)抵台,明後兩天將會再有175萬劑疫苗到貨,預計封緘檢驗後15日可開始使用。陳時中指出,隨著疫苗到貨愈來愈多,將會觀察已開放族群的施打量,再決定是否開放第九類、第十類接種。
     
    ■新增27例本土確診,分布4縣市,其中15人為居家隔離者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7例本土確診,其中有15例是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採檢確診。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4例最多,新北市11例,屏東縣及彰化縣各1例;其中17例為已知感染源、10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此外,今日還有2例境外移入,總解隔離比例達80.8%。
     
    屏東的Delta變種病毒株群聚案今日再新增1例,這起群聚案一共有17人確診。陳時中表示,這名確診者(案15184)可能在兩個時間點被感染,第一是6月20日,他與另3名確診者一起泡茶;第二則是6月26日,他與另一確診者共同搭乘防疫巴士前往集中檢疫所。這名確診個案的Ct值30,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此案目前已經做了第二次採檢,Ct值略降到28,血清抗體呈現陰性,因此目前判斷為剛被感染早期發病階段。
     
    目前國內本土確診數持續下降,陳時中表示,三級警戒標準是「每週3個以上社區感染群聚」或「每天感染源不明病例大於10例」,目前已有2天不明感染源低於10人。不過,他表示這個指標較不穩定,確診數很少,因此接下來會討論更新警戒標準,尋求可以控制疫情的指標,也有對應的應變能力標準。
     
    至於7月12日是否能解封,陳時中說還需要看這幾天疫情狀況,不過指揮中心已經在規劃解封的條件,包括如何可以內用外食等,要在疫情可控下讓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確診康復後有呼吸困難、嗅味覺改變等後遺症,醫師:一年內康復
     
    此外,COVID-19確診者痊癒後,國外也有不少感染者康復後仍有後遺症。指揮中心在6月23日更新的治療指引第12版中提到,「部分COVID-19患者在發病後4週會有持續性或新出現的症狀,研究認為發生率介於30~80%間,症狀包括疲倦、呼吸困難、嗅味覺改變、睡眠障礙等,但各器官系統均可能出現相關症狀。目前醫學界對於此所知仍有限。」
     
    台灣5月爆發社區大規模感染後,也有不少人已經急性發病超過4週,是否有後遺症追蹤?對此,羅一鈞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沒有針對康復者進行長期追蹤計畫,不過醫學中心會對病患進行後續追蹤作為臨床研究,未來指揮中心會透過健保就醫資料,了解確診者後續就醫和病況,但對此還無法掌握。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根據國外的臨床紀錄,這些後遺症都在一年內康復,過去急性傳染病感染幾乎沒有像這隻病毒會造成這麼久的後遺症,「這隻病毒會造成人體血管栓塞,也可能會有組織壞死,但多數的後遺症如嗅味覺改變都會完全康復,少數如呼吸急促則因人而異。」
     
    ■疫苗預約登記平台今日金馬澎試辦,13日本島第九類、第十類登記接種意向
     
    今日上午政委唐鳳參與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宣布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施行的時程。第九類、第十類民眾,分別為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以及50~64歲成人,可以先輸入「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網址(https://1922.gov.tw/vas/ )進行意願登記,指揮中心會按照疫苗的存量,依據簡訊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接獲通知者就拿去接種疫苗。
     
    目前從金門、馬祖、澎湖開始試辦登記,登記時間從今天上午10點至明天下午5點,8日上午10點至9日下午5點開放預約;本島的民眾則預計在7月13日開始登記,下旬分批預約。
     
    不過,陳時中表示,截至今天下午2點,第九類登記已有6萬1千多人,第十類則有77萬3千多人;金馬澎共2,296人登記意願。
     
    政委唐鳳也針對預約平台說明重點:
     
    ●輸入網址後,使用健保卡左下角的健保號碼作為登入方式,並輸入可以收到簡訊的手機號碼,再填入想要就近接種的行政區,可以預設兩種疫苗都願意接種,再按送出。
    ●兩類的族群將會同時開放。假設第九類、第十類人數剛好1:1,目前若有160萬劑疫苗,就會第九類、第十類各分得80萬劑,並從該類的最高齡開始依序往下接種。
    ●每週三下午5點會收單做統計,符合資格者,週四到週日可預約隔週接種時段,並可更改輸入內容;其他未符合資格者就停留在意願登記介面。
    ●若無法使用網址預約,可以前往超商、衛生所、藥局手動預約,就近行政區則以該地點距離優先顯示。
    ●若預約到當日接種卻未出現,需隔週才能預約,再下週才能接種,因此會比原本接種時間延後2週。
    ●若符合第九類、第十類,已經打完第一劑的民眾,符合兩劑間隔時間,也同樣可以預約;但若希望接種不同廠牌,則要看指揮中心是否同意。
     
    陳時中也補充,並非有意願登記就全數符合資格,50~64歲年齡族群沒問題,但像第九類重病、罕病、慢性疾病患者,則有一定的標準,屆時指揮中心會跟健保署資料對接,找出符合資格的民眾做核對。
     
    ■環南市場新增1確診,7月8日展開第二次全員PCR檢測
     
    環南市場休市3天後今日復市,一早台北市長柯文哲與陳時中皆到現場查看復市後狀況,但現場人潮較少,不復以往市場人潮。陳時中說明,8日將會展開第二次環南市場全員PCR檢測,確認已無傳播鏈。
     
    陳時中表示,昨日環南市場篩檢站一共採檢964人,其中961人陰性、3人陽性。陽性個案中,有2人是以前感染過的舊案,新增的確診者是批貨者,而非市場裡的攤商。他補充,環南市場復市後,篩檢站會移往旁邊的雙園國中持續採檢。
     
    目前台北市3市場確診總數下修至230人,居家隔離人數276人,匡列的接觸者共291人。陳時中表示,已針對環南市場、北農等市場群聚案的確診者進行病毒基因定序,結果發現是Alpha病毒株,與屏東的Delta株沒有關聯。

    另外台北市中正區的忠勤里6棟國宅內700多戶居民,從上月18日開始,陸續有16例確診個案傳出,上週還有3例不明感染源,北市府今天啟動「忠勤專案」,由防疫專車載當地居民到醫院進行PCR篩檢,從上午8開始發車,每20分鐘一班,截至中午12時為止,已經篩檢235人。
     
    ■確診後死亡17人、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10人
     
    今日確診後死亡個案較多,共有17人。羅一鈞表示,其中有3名個案僅40多歲,但因為慢性疾病、肺炎,以及本身長期臥床等原因加上併發症,最後病況惡化過世。
     
    對於死亡人數突然暴增,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可能原因是週末醫院的維護量較少,週一上班時開始慢慢增加,指揮中心收到通報就會公開,「沒有壓著死亡案例。」
     
    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部分,今日則新增10例,其中8例為AZ疫苗、2例莫德納疫苗。莊人祥表示,AZ疫苗接種個案年齡介於62歲至96歲,在疫苗接種後9~19天間發生;莫德納疫苗接種年齡則介於63歲至84歲,接種疫苗後2~4天內發生,這10例案件有8例都是75歲以上民眾,3例為洗腎患者,7例有慢性病史。
     
    今日也公布解剖70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結果,莊人祥說,51例與慢性病相關、4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4例疑似肺炎、2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為咽喉炎、1例是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為消化道出血、2例待釐清。
     
    (文/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林彥廷、鄭宇辰、陳曉威、楊子磊)
     
    #延伸閱讀
    【報導者Podcast──報導幕後|追出北農隱形傳播鏈,記者看見的防疫「邊緣人」心聲】https://bit.ly/3h8o6H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AZ疫苗 #莫德納 #Delta變異株 #北農 #環南市場 #PCR #群聚感染

  • 頸椎骨折後遺症 在 潘小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09:29:31
    有 1,078 人按讚


    痴線!!

    [壓頸] [醫學角度看警暴]

    警方一直強調使用「適當武力」制服「暴徒」。當然,邊個係「暴徒」,使用嘅武力又係咪「適當」,大家有目共睹啦。

    今日要同大家分析嘅,係呢一個姿勢,我稱之為「壓頸」。千祈唔好以為呢個係「適當」武力,因為壓頸嘅後遺症隨時可以致命。

    首先,「壓頸」可以導致頸椎過伸 (hyperextension)。頸椎之間嘅連繫,本身就比其他脊椎鬆動;要使頸椎移位 (dislocation),需要嘅力度一啲都唔多。咁樣「壓頸」、將成個身體嘅重量施於頸部,極有可能將頸椎後部嘅骨頭壓至骨折;而頸椎前方嘅結構,亦可以因為承受唔住張力而斷裂。其他嘅病狀(例如椎間盤損壞)亦會發生。如果壓住第 1 同第 2 頸椎體,更有機會引致絞死者骨折 (Hangman’s fracture),存活率極低。

    另外,如果力度夠大,頸椎係可以骨折。咁樣嘅後果更大:骨折部分會壓住脊髓,使頸部以下失去感覺同活動能力。更大嘅問題在於,如果損傷發生喺第 5 頸椎體或以上,就會影響控制橫隔膜活動嘅膈神經 (phrenic nerve),導致呼吸衰竭,繼而死亡。

    喺頸部創傷之後,亦多見頸椎椎間盤突出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導致四肢疼痛、無感,而且失去反射能力,需要手術治療。

    唔知各位「執法者」喺「壓頸」之前,有冇用過 0.01 秒去學以上知識呢?

    [Pressurising the neck] [Analysing police brutality from a medical aspect]

    The HKPF had always claimed that they used “suitable force” to put “rioters” under control. Of course, who is the actual “rioter” and whether the force used is of “suitable compatibility” is yet for us to see and judge.

    Today the focus is about this particular position - what I call “pressurising the neck” position that the HKPF used frequently. Never categorise this as “suitable” force - it brings severe and even fatal complications and harms.

    First, severe hyperextension of the neck can cause dislocation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ches, as the cervical vertebral arches are less tightly interlocked than other vertebrae. Such dislocation is easily attainable with less force than required. With the whole body sitting on the protestor, cervical fracture can also occur, severing posterior bony structures. Anterior structure (such as the 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n also get torn and injured due to tension. Other clinical entities like cervical disc damage can also occur. Specifically, compression of C1 and C2 vertebral bodies may lead to Hangman’s fracture, which has a very low survival rate.

    Also, if the force is large enough, the cervical vertebral bodies can fracture. This brings along a grave problem: compressi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by the vertebral debris can lead to anaesthesia and paresis from the neck down. If the damage is above the C5 body, the phrenic nerve that controls the diaphragm is affected, leading to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is fatal.

    Moreover,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is often observed after trauma to the neck, leading to quadriplegia, quadrianaesthesia and loss of reflexes. Treatment of this condition is often surgical.

    I often wonder if these “law enforcers” ever learn about these potential harms of “pressurising the neck” before sitting on the neck of a protestor.

    #警暴 #壓頸 #坐頸
    #醫言憤怒

  • 頸椎骨折後遺症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1 17:44:25
    有 92 人按讚


    就是這樣~(^_−)−☆
    而結構治療科的婦產分部,在老師的帶領下,我會跟眾蠢蛋們一步一腳印的發展起來的!
    #純手工

    網站

    女兒要幫我做一個林氏結構治療的網站,以後我所寫過的文章可以在裡面查閱,有關演講、活動也會裡面公告,需要治療也提供醫療院所建議。

    她要我寫整個林氏結構治療的簡介,於是我寫了個又臭又長的文。老朋友可以不用看了,最近有很多新朋友,如果想了解我整個想法,可以繼續看看。
    ⋯⋯⋯⋯⋯⋯⋯
    林氏結構治療簡介

    一:概述
    現代醫學,對於所有的疾病或症狀,認為都應該有一個清楚的病因,像骨折了、韌帶斷掉、被細菌病毒感染、甲狀腺功能低下、血糖過高、尿素氮過高之類的。

    有了清楚的病因,在治療上才有明確的所依,這種要求清楚的病因,在影像上、或實驗室的生化檢查上,有清楚的異常,不會有因人而異的判讀結果,這一切都是遵循著科學規範而來的。

    但是現在醫學對於人體的理解其實是有限的,所以很多的疾病,並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治療,更有些介於疾病與非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障礙,基本上是束手無策的。

    因為要求精準的診斷及精準的治療,所以對沒有明確證據的問題,都不承認其醫療上及實質上的價值。因而在現在醫學系統以外的醫療旁支,像自然療法中的順勢療法,芳香療法,能量療法,結構療法,甚至是傳統的中醫,都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及平等的對話空間。

    但是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面,疾病的發生是因為身體存在著一些失衡、失調,然後才出現所謂疾病的症狀。不只內分泌、代謝之類的,包括外來的感染,都是因為自己身體的機能出了問題才會被感染的。

    所以中國非常重視所謂的養生、練功之類的學問,認為我們應該在疾病發生之前,把身體訓練調養好,疾病就不會發生,甚至疾病也應該用這樣的方式來去除。用整體生理機能的提升來消除疾病,而不是看見什麼問題去處理那個問題。

    像有名的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先生,自述年輕時曾經得過肺癆,後來練太極拳練好了。為什麼練太極拳或中國傳統的一些養生功法,可以治療疾病呢?我想關鍵就在於練功改變的身體的結構,不只是宏觀結構,還有微觀結構。

    二:疾病與結構

    1,宏觀結構與疾病
    宏觀結構的問題,主要指的是筋骨結構的錯亂。

    筋骨結構錯亂,最主要困擾人的問題是疼痛。因為活動中,局部筋膜系統的張力增加了,有關疼痛的本體接受器受到誘發,疼痛就產生了,這種疼痛常常跟發炎沒有什麼關係。

    結構錯亂第二個困擾人的,常常是體態的變形以及肥胖。因為筋膜系統的變形轉折,中間出現空隙,身體就會用脂肪組織去填補,以維持系統的張力。

    我們身體的內臟,都透過筋膜系統掛在骨架上,當筋骨結構錯亂,會影響附著在內臟上的筋膜系統的張力,使得內臟發生扭曲,影響它的功能。像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流量,瓣膜的脫垂,心軸的偏轉,都跟胸廓的結構有關。

    像胃酸逆流,就與橫膈膜的張力有關,婦女的痛經,非感染引起的頻尿漏尿,脹氣,便秘都與骨盤結構有關,甚至局部的皮膚濕疹,都是由局部的筋骨結構張力改變而牽扯皮膚來的。

    像失眠、頭痛,眩暈以及很容易發生暈車的狀況,大多與頸椎排列走向以及脖子的肌肉張力有關。

    2,微觀結構與疾病
    宏觀結構改變以後,微觀結構張力也會跟著改變,細胞間的排列、細胞間的流動、神經末梢的興奮度通通都會跟著改變,這些改變如果牽涉到內分泌腺體,有時會使它增生,有時會使得它分泌不足。

    增生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甲狀腺有良性結節的,都可以摸到脖子前方的筋膜系統張力很大,乳房纖維囊腫也是這樣來的。

    影響內分泌腺分泌荷爾蒙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懷孕時,如果壓迫到胰臟,就會有妊娠糖尿病,壓迫到腎臟,就會高血壓。

    如果牽扯到呼吸道,影響到呼吸道最內層的黏膜的張力,被改變的黏膜上的接受器,敏感度會改變,變得很容易興奮,過敏性鼻炎、氣喘就是這樣來的。

    因骨盆歪斜而影響包裹子宮的筋膜系統張力,子宮的不同層次受到牽扯,會產生子宮肌瘤或肌腺瘤。如果是子宮外的筋膜系統皺摺,子宮內膜有生長的空間,就產生子宮內膜異位。

    更嚴重的是,因為全身筋膜系統張力增加,微循環降低,使身體的自我調控系統認為身體處在危險狀態,免疫系統因而啟動,當過度亢進的時候,一些自體免疫的疾病就發生了,像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甚至一些乾癬都有這些因素存在。

    3,結構產生變化的原因
    結構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的是外傷或手術的後遺症。受傷或手術以後,受損的組織會纖維化,這些纖維組織在整個筋膜系統裡面,會阻礙不同層次筋膜的相對滑移,這會造成系統張力的改變。

    第二個因素是身體的不當使用。當身體的兩側肌肉沒有對稱收縮的時候,身體的結構就會產生歪斜、旋轉。這種變化主要是由於肌肉處在無法放鬆還原的狀態,把筋膜系統牽引失衡造成的。

    第三個因素是生產造成的傷害,現在生產時,醫生或護士經常從產婦的上腹往下擠壓胎兒,使胎兒能夠快點生出來,減少陣痛對產婦的折磨,但是這種擠壓,常常造成胎兒的骨盆變形或脊柱張力改變,這對小孩的生長有極大的影響。

    第四個因素是精神壓力。當人處在壓力情境下,肩膀會不自覺地上提,背部繃緊,如果是坐著的時候腳會不自覺地內收曲屈,長久下來,身體的軸線,會因為這一些肌肉的長期收縮而變形。此外,人處在長期壓力下,胃腸道的蠕動會異常,消化道內因為腸子的蠕動異常,會累積氣體,造成脹氣,這會增加腹腔內的體積,造成身體前後軸的改變。

    三:結構還原的方式

    1,系統的還原。
    立體結構網絡是一個綿密、完整、環環相扣、無處不到的網,這個網有緩衝空間,卻沒有什麼可伸縮的彈性,身體的所有組織都包裹在這個網裡面,牽一髮動全身,任何一個環節張力的改變,都會影響到全身。所以結構的還原,是整個系統一起還原,而不是將個別的單位一個一個重新排好。

    整個立體結構網絡,就像一個網,治療是牽引著網,使裡面的內容物重新還原歸位,裡面個別內容物的挪動,想調整一條肌肉的張力,調整一個關節的位置,都會打亂整個系統原本內在的平衡,各個單位的對位,對於整個系統來說都未必是對的。

    2,三個軸線。
    身體的變化要還原,要依著身體產生變化的系統去還原,身體發生改變是依著三個軸線而發生變化的,橫軸,縱軸,前後軸。

    橫軸主要是調整,慣用手跟非慣用手之間肌肉張力的不均等,這種不均等,會造成肩胛骨的歪斜,肋骨的扭曲,胸椎頸椎的旋轉。

    縱軸主要是調整兩隻腳上來到骨盆到下段肋骨之間的連貫。很少人兩隻腳是對稱的,足弓是完整沒有變形的,這種情況由下而上的中線就會產生順時鐘或逆時鐘的旋轉,骨盤及下段肋骨也會跟著旋轉,身體就處在扭曲的狀態。

    前後軸主要是指軀幹前後的張力對稱性。會造成這個軸線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尾椎出生或年幼時的傷害,以及因為情緒、飲食而來的腹部張力增加,腹腔體積擴大造成結構改變。

    3,導引式的還原。
    所有的錯位,都只是該組織在軸線上的一種旋轉。所以只要知道肌肉或骨頭旋轉回去的方向及角度,一個系統是可以一起回去的。

    但是系統的張力,相鄰的組織之間雖然連貫的,但是不同層次及不同遠近的筋膜張力還是有漸層似的變化,所以在相同的張力層下才有辦法一次調開。

    因此調整必須分成皮、筋、骨來調。皮連線是藉皮膚的滑移解開肌肉系統的張力。筋連線主要是讓跨過關節的兩組肌肉系統張力協調一致。骨連線主要是讓最深層的肌腱韌帶還原回原有的張力。皮連線解完才能解筋連線,筋連線解完才能解骨連線。

    4,終端筋膜與跨關節的連結。
    一般傷科或者是結構治療手法,常常治療沒有辦法徹底改善或有很長期的療效,主要在兩件事情沒有完成。

    第一件是終端筋膜沒有解開,立體結構網絡的最終端是鎖在10個手指10個腳趾上,整個系統旋轉,終端筋膜也是旋轉著的,如果沒有把終端筋膜解開,系統是無法還原的。

    第二件是跨關節的連結沒有真正的完成,跨過一個關節通常有伸肌、屈肌各有兩組肌肉,而這兩組肌肉收縮旋轉的方向不會是一樣的,因此肌腱跟骨頭附著的地方,為了防止結構真正滑移、撕裂、變形,所以通常會有一些纖維組織的增生來固定結構,而這些增生的纖維組織反而變成結構還原的障礙。

    這些跨關節連結中的增生,必須要把皮連線筋連線徹底解開,必須關節上骨頭的屈伸開合沒有阻力,才能夠真正的解開還原。一般直接調整骨頭的,骨頭沒有辦法定位,主要就是因為這因素。

    5,手法、針法與運動訓練。
    還原結構,可以用手法,讓皮、筋、骨連依次第還原。這種還原是在病人完全不出力,肌肉完全不收縮的情況下操作。

    也可以在操作中,讓病人在系統連貫完整的情況下,主動收縮,這種方式可以分開不同層次間肌肉的黏連,也可以讓跨關節的肌肉比較精準的對位。

    明白皮筋骨還原的次第,你可以用針刺讓身體不同層次的組織感受張力,進行調整。只要把還原的旋轉解開,讓張力連貫,針法跟手法的還原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醫者知道病人身體結構上,三個軸線錯亂的因果,就可以設計一些運動,讓病人在對的立足點上,使結構因使用而重新排列、重組。

    林兩傳2019.04.11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