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報導後續追蹤【痛痛女孩增加中!兩年內至少19位女孩施打HPV疫苗後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立委質疑疫苗施打前資訊揭露不足、呼籲正視個案處境】 《報導者》於前年(2018年)5月推出《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專題報導,獨家披露台灣首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訴訟案。當年14歲的女孩Be...

  • 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4 17:20:17
    有 1,472 人按讚

    #報導後續追蹤【痛痛女孩增加中!兩年內至少19位女孩施打HPV疫苗後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立委質疑疫苗施打前資訊揭露不足、呼籲正視個案處境】
     
    《報導者》於前年(2018年)5月推出《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專題報導,獨家披露台灣首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訴訟案。當年14歲的女孩Bella在接種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HPV疫苗後,疑似出現疫苗不良反應,即不明的關節疼痛,後診斷為「幼兒型多發性關節炎」。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雖給予3萬元醫療費用補助,但最後判定與疫苗無關,Bella的父親於2017年提出行政訴訟,去年(2019年)高等行政法院判Bella勝訴,衛福部卻召開記者會提出上訴,全案目前仍在審議中。

    而今(14日)立法委員林淑芬協同台灣女人連線、Bella父親及另一位痛痛女孩Amber的父親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正視接種HPV疫苗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個案,建立更完善的不良反應回報與監測系統,並進行國內HPV疫苗的本土研究。

    在《報導者》獨家披露Bella訴訟案之後,台灣女人連線(後稱台女連)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至今共接獲19位少女在接種HPV疫苗後疑似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5人被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且有8人都與Bella的症狀相似。除了Bella的案例,國內第二起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則在今年9月以「症狀與疫苗無關」,被判敗訴。
     
    ■痛痛女孩Amber父親:因為看到報導,我才知道,女兒身體疼痛可能與疫苗有關
     
    其中一名受害者Amber的父親今天在記者會上指出,Amber原本是一位喜愛運動、拿過不少田徑獎項的女孩,卻在去年9月在學校施打HPV疫苗第二劑後,出現頭痛發燒、關節腫脹的症狀。Amber在診所就醫時,醫師也難以找出病因,後來甚至沒有檢查就說「與疫苗無關」。

    「當時我真的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了!」Amber父親向《報導者》記者表示,後來輾轉看到當初的報導與台女連為Bella舉辦的記者會,找到了台女連與Bella父親,進而發現Amber與Bella的症狀幾乎相同,他後來帶Amber到風濕免疫科就醫,才確認自己的女兒身體疼痛,可能與疫苗有關。

    Amber父親表示,相信政府是出於良好立意推動疫苗政策,但是如今有愈來愈多痛痛女孩,衛福部應該正視這些少數,重新檢討施打流程、增加仿單上對不良反應風險的宣導,也應該提供更多醫療支援管道,「不希望像我一樣,浪費很多時間,找不到正確的治療方向。」
     
    ■國內第一起訴訟初審勝訴、衛福部上訴中,第二起敗訴
     
    但即便痛痛女孩人數增加,政府目前仍不認為不良反應與疫苗有關聯。今年9月,國內第二起痛痛女孩Sharon的訴訟案,在歷時3個月後,被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敗訴。

    Sharon在2017年11月在學校接種HPV疫苗第二劑,5日後出現身體多處疼痛、發炎、關節腫脹等症狀,經診斷也是幼年型多發性關節炎。Sharon父母提出訴願,VICP認為,疫苗活化時間需要7到60日,Sharon在施打後5天發病,因此與疫苗無關,不予救濟;Sharon父母再提行政訴訟,被高等行政法院以「原告之訴駁回」。

    而2016年第一起訴訟案,Bella父母提出訴訟後,高等行政法院於2019年4月判Bella勝訴,強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是一種社會補償,「政府應負更多的舉證責任」;如果反過來要求民眾負擔過重的舉證責任,其實反而不利於人民自願接種疫苗。但黃淑英表示,VICP卻在之後召開記者會,批評法官無視醫學專業,衛福部隨後上訴,如今已過了一年多,全案仍在審議中。
    (#延伸閱讀,台灣首宗HPV疫苗訴訟完整報導:http://bit.ly/2v9YTnD)

    Bella父親表示,Bella一案在VICP小組中,被認定「與疫苗無關」,甚至指出「是Bella原本就有病」。訴訟一審勝訴,卻又「被(衛福部)上訴」,至今都還沒有結果,「衛福部甚至請了3位律師來跟我們打官司,他們真的不應該花大錢來跟老百姓對抗,應該要把經費花在疫苗不良反應後續的追蹤與協助才對。」

    兩起訴訟案症狀相同,Bella案纏訟多年、勝訴又上訴;Sharon案只花了3個月就被駁回。專長公共衛生法律及倫理的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欣柔表示,目前國際上的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幼兒型多發性關節炎與HPV疫苗接種沒有因果關係,罹患這類關節炎的人口,並沒有因為接種疫苗而有增加的趨勢。

    林欣柔進一步表示,Bella訴訟案在一審時,衛福部提出國際流行病學的研究,而Bella方則提出在美國有相同症狀,但美國的VICP予以救濟的案例。在兩方證據相抵觸之下,法院在一審時要求行政機關負起「舉證責任」,證明兩者無相關;法院認為,在查無其他發病原因下,時序上「無法完全排除」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遂判Bella在一審時勝訴。

    而在Sharon案,林欣柔說,因為在一開始的病理機轉上,研究證實疫苗活化需要至今7天,「發病時間就打斷了因果關係的證明,是讓訴訟快速被駁回的可能原因之一。」
     
    ■國健署:本土研究明年中有結果;黃淑英質疑:政府判定疫苗與不良反應無關,研究如何呈現真實?
     
    Bella父親強調,施打HPV疫苗對多數人都有幫助,但疫苗本身就有十萬分之一機率的不良反應,政府應該做好事前的告知風險義務,以及事後相關的監測。

    立委林淑芬說,召開記者會並非挑戰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接種受害的救濟也不是你對我錯的概念;接種疫苗是為了公共利益,政府花錢鼓勵民眾都去打,而且施打人數也超過了10萬人,政府當然應該善盡責任,正視不良反應個案。

    對此,今日出席記者會的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健署自2018年開始對國中女生公費施打HPV疫苗後,至今已有15萬人施打,接種率達86%,不良反應通報個案約210人,其中包含暈針、頭痛等症狀。此數字不包含在公費實施前,每年就有約10萬人以上少女,經地方政府補助施打。吳昭軍說,少女在施打前,都會收到學校提供的「給家長的一封信」,內容有衛教與資訊揭露。

    但林淑芬在現場直接掃描衛教資訊單張上的QRcode,卻發現內容裡的副作用說明僅為簡單描述,並非疫苗仿單完整版。

    黃淑英等人質疑,衛福部參考的HPV疫苗資料都來自藥廠、國外研究,不應直接適用、類推到台灣民眾。吳昭軍則回應,今年國健署已經委託單位進行HPV疫苗的本土研究,明年中會有結果;在現場媒體詢問委託單位為何時,吳昭軍表示,委託的公司是「智醫海量數據公司」,主要是進行大數據研究,並非學術研究單位。

    痛痛女孩人數增加中,黃淑英強調,「像這19個痛痛女孩,去訴願、訴訟的都被駁回,認為不良反應與疫苗無關,判定上就不算在不良反應裡,要怎麼累積數據、呈現真相呢?」

    黃淑英表示,政府若將不良反應個案都排除,做出來的本土研究完全沒有意義;目前HPV疫苗是國健署公費提供給國中女生施打,在施打前,也應該讓家長充分了解接種的風險,政府更應主動提供家長清楚、明確的不良反應通報管道,讓個案可以快速得到治療。(文 / 陳潔 )

    #延伸閱讀
    【「政府應負更多舉證責任!」首宗HPV疫苗訴訟,「痛痛女孩」勝訴】http://bit.ly/2v9YTnD
    【全球「痛痛女孩」的吶喊,10年來為何被消音?】http://bit.ly/2KKLIA1
    【跨國追蹤專題: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hpv-vaccine

    #HPV #疫苗 #不良反應 #衛福部 #痛痛女孩 #報導者

  • 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5 13:50:00
    有 18 人按讚

    <健保新聞>健保新增多種給付藥品!估10萬名病友受惠

    健保署今(14)日表示,去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今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

    👉近5年增加給付近百項新藥 在台治療不輸歐美
    健保署指出,以107年共1千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是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1。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分別占整體藥費約16%、15%及14%。其中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

    👉利用雲端醫療資訊系統 管控用藥狀況避浪費
    健保署補充,在健保財源尚無法擴充下,新藥的給付對象及條件難免有所限制,因此健保也採取風險分攤機制,要求廠商負擔部分藥費;同時也利用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積極管控重複用藥與檢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來給付更多其他新藥,或是放寬尚未滿足醫療需求疾病的藥品給付限制,讓更多病友獲得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

    👉與專家、醫界團體共同努力 健保署盼達最佳效益
    「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署強調,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會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開放給付藥品重點摘述

    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

    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

    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

    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

    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

    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

    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

    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

    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

    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

    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

    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

    另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

    資訊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5%81%A5%E4%BF%9D%E6%96%B0%E5%A2%9E%E5%A4%9A%E7%A8%AE%E7%B5%A6%E4%BB%98%E8%97%A5%E5%93%81-%E4%BC%B010%E8%90%AC%E5%90%8D%E7%97%85%E5%8F%8B%E5%8F%97%E6%83%A0-035300367.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IcBTIn2ycCDFrcQL2OZ6-zYSfLSUGsNNKWyVqSrAalbQzfWzIJDLb50gStv_8MJzB87figT1Dch_89yDeM0HiBK4x9pM-eK6ZK2Mzn80SfNd4ttAEnfMxb9dqV0RdUzgmo_VjvEyu77AzW-bOt2YVawMyzcAlgSKWOYq00q2pbm

  • 頭頸癌免疫治療費用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27 21:26:00
    有 153 人按讚


    【治癌現曙光 免疫療法新契機】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顏厥全表示,免疫療法是一門嶄新的治癌方法,仍在進展中。它的原理簡單來說,是以藥物「訓練」自己的免疫系統,想辦法讓免疫細胞重新認得癌細胞,進而去攻擊癌細胞,整個機轉和以往的治療方式不太相同。
      
    顏主任表示,目前應用免疫療法最成功的案例,在肺癌、頭頸癌,例如口腔癌、喉癌等,另外像是膀胱癌、輸尿管癌、以及腎臟細胞癌上。
      
    但是如同其他治癌的方法一樣,免疫療法同樣也有侷限性。顏主任強調,目前免疫療法雖然是癌症治療新希望,日新月異進步神速,但是仍有許多未知的變數;同時,對國人常見的大腸癌、乳癌的效果相對也較小。免疫療法也有副作用與毒性,臨床上曾出現包括嚴重肺炎、肝炎、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疾病與皮膚搔癢、皮疹等,有些副作用甚至導致生命危險,所以並非絕對沒有壞處。
      
    免疫療法更現實的面向是,這是一個嶄新的治療趨勢,但是還在發展中,新藥的費用十分昂貴,效果變數仍多,並非人人適用。因此,雖已有成功剷除癌細胞的病例,但潛在風險與環境因素仍待更多臨床案例界定。
      
    ◎延伸閱讀
    《吳若權:無常3度來敲門,癌症是生命的學習》
    http://bit.ly/2GUyYDx
    《扭轉身體結構 吳長泰:不要只在家「認真生病」》
    http://bit.ly/2IO9Bcn
      
    ◎加入《康健》LINE好友 健康訊息不漏接
    https://bit.ly/2fMf5H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