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預防跌倒文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預防跌倒文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預防跌倒文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預防跌倒文獻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

預防跌倒文獻 在 練健康|健身房|運動科學|肌力訓練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5:44:25

【☯️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

預防跌倒文獻 在 練健康|健身房|運動科學|肌力訓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5:44:25

【最適合長者的運動-為什麼練健康要開太極拳課程?】 你是否看過有人在練太極拳?其動作看似柔美而和諧,但你知道嗎?它也是一套非常重要的「動作控制」訓練。 練健康在長期推廣 #銀髮族訓練 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長者對於「重量」仍會感到恐懼,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這個困境的解法,難道真的沒有一種訓練,...

預防跌倒文獻 在 大夫訓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7:36

- 大夫訓練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相當奇葩的文章,認為只要能避免得到慢性疾病,維持基本的運動習慣,就不會有肌少症。 姑且不論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慢性疾病,與遺傳、環境等等因素有關,並不見得能由自己完全掌控。而肌力/肌肉量的減少是因為老化的生理功能 (內分泌、新陳代謝、神經控制) 退化所造成,並不是...

  • 預防跌倒文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07:31:00
    有 30 人按讚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預防跌倒文獻 在 練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2:00:22
    有 78 人按讚

    【最適合長者的運動-為什麼練健康要開太極拳課程?】
    你是否看過有人在練太極拳?其動作看似柔美而和諧,但你知道嗎?它也是一套非常重要的「動作控制」訓練。
    練健康在長期推廣 #銀髮族訓練 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長者對於「重量」仍會感到恐懼,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這個困境的解法,難道真的沒有一種訓練,除了安全有效外,又不令人那麼恐懼嗎?
    後來,我們找到了。2016年的研究文獻中提到,太極拳的益處,相較於 #阻力訓練,其增加的肌力與肌肉量雖然沒有肌力訓練來得多,但仍會有所進步,你只要靠自身能力,調節力道,就能安全又有效的訓練;太極拳又具備社群互動功能,讓你能夠更安心、開心地運動。我們始終相信,只要能讓你開始嘗試的運動,就是好運動;那太極拳,就是你最好的開始。

    👩🏻‍⚕️太極拳在研究中發現有以下特色:
    📍太極拳養生功法是一種「極慢速訓練」,能 #加強肌力、放鬆緊繃的組織。
    📍意象訓練:四肢周身藉由不同方向及快慢擺動綜合交錯,#活化大腦,提昇認知、感知能力。
    📍利用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的動作,讓你事半功倍。
    📍許多「重心轉移」動作,加強動作控制及平衡能力,能 #預防跌倒。
    📍肌、筋膜伸展、訓練全身肌群及呼吸協調搭配,#釋放壓力 及放鬆心情。
    📍對抑鬱症、心臟、中風康復、癡呆症、纖維肌痛、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患者有益。
    📍#正向社群互動,學員間一同激勵與進步,廣結善緣。

      練健康重視專業及教學品質,因此請到中央警察大學教官、中華最後武狀元-常東昇宗師、太極武當丹派嫡傳第十二代的 常達偉老師 親自授課,紮實小班高品質教學,以細心照顧每一位學員。

      練健康一直自詡為一個「品牌」,而不單單只是一間「健身房」,能夠讓運動普及到各年齡層,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運動,才是我們的使命。

      因為健康,是練出來的。

      讓我們一同在週日早晨,一起用太極拳,練健康!
    ❣️本課程採螺旋式教學,每一堂皆會複習前一堂所學,不用擔心跟不上,歡迎隨時加入我們!
    🧘🏻‍♀️點按看看報名資訊:https://www.surveycake.com/s/pO00z
    ☎️或洽詢:(02)2507-4196(營業時間:13:30-21:30)
    【課程名稱】樂活有氧常壽太極
    【講師姓名】常達偉老師@常氏太極拳、陳玟星老師(美籍)、卓家蓁老師(俄籍)
    註:講師人數視學員人數而調整
    【上課時段】 8月27日~9月23日
    【上課地點】練健康場館(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9號B1)
    【上課星期】 週日 早上10:00~11:00
    【招收對象】適合任何年齡層
    【教學目標】
    增強免疫力,增加運動量,增高律動感,增進互動性;
    伸筋展骨,筋膜揉解,除憂却煩,提昇帶氧,平和情緒,旺盛代謝 。
    刺激末梢神經,靈活大腦神經,促進敏捷協調 。
    【教學五大核心】
    ❣️每週上課皆重新複習上週內容,各單元並增加新的練習動作。
    ❣️總複習為最後二週,心得分享與學習反饋 。

    一,太極丹道養生法門之伸筋展骨,呼吸,吐納,開闔,律動,拮抗,延展及大腦末端神經叢(含顏面,手腳,指頭,皮膚等)之
    扭轉,折拗,彈抖,振顫,搖晃,碰撞,敲擊,搓揉,擺盪,反錯等機能活化性質運動。

    二,揉胸推腹,深推四門,深沉呼吸,暖腰腎激活帶脈 。

    三,太極拳組合套路練習:原地,連環,逢源,四方,八法。

    四,頭部前後大天凸區之眼壓,耳壓,腦壓相關穴道經絡按摩舒緩。

    五,調息吐納,挑掌排打,煖手起陽完整收功 。

    請著寬鬆衣物與防滑鞋,避免悶熱,準備毛巾和飲料
    資料來源:
    Huston, Patricia and Bruce McFarlane, 2016. “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 What is the evidence?,”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 Le Médecin de famille canadien.62(11):881-890 and e645-e654
    #太極拳 #肌力訓練 #中高齡訓練 #銀髮族訓練 #有氧 #taichi #健康是練出的 #台北市健身房 #健身團課 #健身 #舒壓 #放鬆

  • 預防跌倒文獻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9 10:30:23
    有 5,217 人按讚

    【觀念】有氧運動也能預防肌少嗎?

    重訓是對抗肌少的最佳策略,但有氧運動也能預防肌肉流失。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位70歲長者鐵人三項可以完賽,各位覺得他有可能會因肌肉太少,無法從椅子上站起嗎?他會比同年齡的人更容易跌倒嗎?他如果跌倒會無法從地上爬起來嗎?

    不太可能吧?

    附圖來自2011年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最上圖是一位40歲的三鐵選手,可以看到肌肉相當飽滿,皮下脂肪只有薄薄一層。中間是不運動的74歲男性,脂肪取代了大部分肌肉組織,而且還浸潤到肌肉深層,有點像大賣場裡的「雪花牛」燒烤片。下方則是70歲的三鐵選手,肌肉跟40歲選手一樣飽滿扎實。

    如果沒有史考特的敘述,各位能從這些影像中分辨誰40歲、誰70歲、誰有運動、誰沒運動嗎?誰有運動應該很容易分辨,誰的年紀大就不容易看出了吧?

    世上最長壽的「藍區」(Blue Zone)如沖繩(日本)、薩丁尼亞(義大利)、尼科亞縣(哥斯大黎加),這些地區的長者沒有一位上健身房,卻能到90、100歲還是行動自如,健康狀況良好,靠的是什麼?

    是每天到田間海邊耕種採集、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數小時、徒手整理自家的庭園,這些低強度但極大量的有氧活動。

    確實,做大量有氧不利於肌肉肥大,三鐵選手的肌力與肌肉量通常不如健力選手。但這不代表一般人做有氧會越做越瘦、越做越弱。相反地,許多世上最長壽健康的民族從未踏入過健身房一步,只以行走、負重、農牧工作就鍛鍊出強健的肌肉骨骼。

    這代表史考特認為重訓沒有價值?倒也不是。

    1. 已經有肌少症的患者,重訓是第一要務。先增加肌肉量,才有能力從事有氧及其他休閒活動。

    2. 有氧與重訓各有益處,且無法互相取代。所有的官方指引都建議一般人做有氧加重訓,這是其來有自的。

    3. 如果你目前只做重訓或有氧,加入另一種訓練模式,對健康與體能表現會有很大幫助。

    4. 講實際一點吧,現代人的生活除非刻意追求,不然誰能一天走數小時的山路呢?在活動量普遍低的今日,做重量訓練還是預防肌少症比較省時有效率的方法。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都能預防肌少,兩者相輔相成,更沒有做有氧會導致衰弱這種事情。

    ↓ 加入 LINE@ 不定期分享更多健康新知 ↓
    https://lin.ee/7pOSAmy

    參考文獻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03095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