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預言不謬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預言不謬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預言不謬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預言不謬意思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但是我必須對您說:這一切無關英雄主義,是關係到正直。我的想法或許會令您發笑,但對抗瘟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 ⠀⠀⠀⠀⠀ 『正直是什麼?』藍伯突然神情嚴肅地問。 ⠀⠀⠀⠀⠀ 『我不知道一般的定義是什麼,但對我來說,它的定義就是做好我的工作本分。』」 ⠀⠀⠀⠀⠀ — —《#瘟疫》卡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預言不謬意思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4:59:57

《瘟疫》卡繆 「『但是我必須對您說:這一切無關英雄主義,是關係到正直。我的想法或許會令您發笑,但對抗瘟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 ⠀⠀⠀⠀⠀ 『正直是什麼?』藍伯突然神情嚴肅地問。 ⠀⠀⠀⠀⠀ 『我不知道一般的定義是什麼,但對我來說,它的定義就是做好我的工作本分。』」 ⠀⠀⠀⠀⠀ ⠀⠀⠀ ⠀⠀...

預言不謬意思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2:09:05

《零度分離》是一本屬於未來的小說。⁣ 這不是比喻,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於我構想中,那是一部出版於西元2284年,由未來的一位深度調查記者Adelia Seyfried所撰寫的非虛構寫作。⁣ 也因此,小說中有議論──作為一位記者,她的夾敘夾議理所當然。⁣ 她既可藉此述說對受訪者的第一手觀察,亦可...

預言不謬意思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3:59:55

《失控班!》School’s Out ⠀⠀⠀⠀⠀ ⠀⠀⠀ 將於下周上映的《失控班!》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電影,故事改編自 Christophe Dufossé 獲得 2002 年法國百萬新銳文學獎的小說,預告瀰漫一股詭異的未知氛圍,真正觀賞整部電影之後才訝異到導演與作者的野心不僅止步於單純的懸疑與驚悚...

  • 預言不謬意思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1 11:14:27
    有 407 人按讚

    「『但是我必須對您說:這一切無關英雄主義,是關係到正直。我的想法或許會令您發笑,但對抗瘟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
    ⠀⠀⠀⠀⠀
     『正直是什麼?』藍伯突然神情嚴肅地問。
    ⠀⠀⠀⠀⠀
     『我不知道一般的定義是什麼,但對我來說,它的定義就是做好我的工作本分。』」
    ⠀⠀⠀⠀⠀
        — —《#瘟疫》卡繆
    ⠀⠀⠀⠀⠀
    ⠀⠀⠀⠀⠀
    面對傳染疾病,英雄主義往往是事後附加的,沒有任何一個一線防疫人員、醫護人員秉持著逞英雄的想法在對抗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但是什麼趨動著他們堅守崗位?大家總說時窮節乃見,「正直」或許遙遠了一點,那份道德感、那份兢兢業業,卡繆予以一個聽起來並不高貴,卻擲地有聲的詞彙:「將心比心」。
    ⠀⠀⠀⠀⠀
    人們傾注全力對抗大規模傳染疾病的過程,就是傾注全力對抗死亡的過程,注定成為一場永無止境的潰敗,為數不少的專家、事後諸葛公開發表各種論調、猜忌與陰謀,最終都指向「徒勞」二字,但歷史的軌跡顯示,「不管用什麼方法對抗,反正就是不能屈膝認命」,1947 年的《瘟疫》至今儼然以重複上演的預言形式存在。
    ⠀⠀⠀⠀⠀
    卡繆冷靜理性而努力保有人性溫度的書寫筆觸,在在強調抗疫是眾人之事,無一能置身事外,帶領觀眾對當今亂象保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性與批判性。或許在沒有疫情肆虐的時候,會覺得瘟疫這件事情何其遙遠,但在疫情嚴峻的時刻,此書字字句句如實反映出現狀的荒謬以及難以置信。
    ⠀⠀⠀⠀⠀
    「人無法掌握災難,所以認為它是不真實的,只是一場很快會過去的噩夢。但是它不一定會過去,並且噩夢一場接一場,會過去的是人,首當其衝的是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者,因為他們不知防範。我們的市民同胞並不比其他人更值得怪罪,只不過忘記了謙遜,如此而已,他們以為一切都還有救,這就意味著災禍是不可能發生的。他們照常經商買賣、準備遠遊、保有自己的意見。他們何能想到瘟疫會抹殺未來、商旅、討論?他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只要災禍發生,沒有人是自由的。」
    ⠀⠀⠀⠀⠀
    剛開始人們對瘟疫的降臨毫無意識,感受到的只有生活不便、利益受損,第一個反應必定是怪罪當局。接著是放逐與孤獨,群起獵巫的同時,也會過度吹捧英雄主義,灰色地帶消失無蹤,然問題始終不在人性的善惡或好壞,而是自以為無所不知的無知。後來,比絕望更悲慘的往往是習慣絕望,體悟到世界上有很多力量能夠超越恐懼,好比貧窮,好比麻木,好比無知,死亡與苦難遂成為最公平的事物,不分階級,不分貴賤。
    ⠀⠀⠀⠀⠀
    瘟疫無預警發生,無預警銷聲匿跡,人們船過水無痕,似乎尚未從中得到任何教訓,即使瘟疫再度捲土重來,這些過程想必會循序漸進重演一遍。這亦是《瘟疫》歷久彌新之處,縱然為一場永無止境的潰敗,這段反抗疾病、反抗死亡、反抗沉默、反抗一切的紀錄及見證過程,才得以創造出亙古不朽的價值,書末彷彿訴說卡繆提筆的初衷:「也單純為了告訴人們在這場災難中學到的東西:那就是,人的身上,值得讚賞的比應受蔑視的多。」
    ⠀⠀⠀⠀⠀
    ⠀⠀⠀⠀⠀
    「『就算如此,但您所說的恢復正常生活是什麼意思?』
    ⠀⠀⠀⠀⠀
     『電影院會上映新片。』塔盧微笑著說。
    ⠀⠀⠀⠀⠀
    但是寇達沒笑。他想知道這是不是表示瘟疫不會改變任何東西,城裡一切將如同往常重新開始,,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塔盧認為瘟疫對這城市有所改變,卻也可能並沒改變。當然,居民最大的願意一直都是盼著『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從某方面而言,什麼都沒改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們即使再希望也不可能忘得一乾二淨,瘟疫至少會在人心裡留下痕跡。」

  • 預言不謬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14:40:12
    有 48 人按讚

    《築夢 & 逐夢:41.1和41.3的啟示》

    這個閘門我卡關了很久。大概有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晚上都在反覆推敲41號閘門的意境。因為我從來沒有類似的感受。

    先生把書拿過去看了一看,給了十分水瓶座的回答,「這有甚麼難,這不就是慾壑難填的意思嗎?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啊。」他的黑太陽,正是41.1。

    「所以,要嘛我就專心想好然後做好一件事,就好。但很難啊,因為我就是想做的有很多很多,那要做出妥協啊,有些事不必我做,有些事不需要做到很足。35歲之前我貪多,但多而不精,35歲之後我知道排序、懂得揀選,所以即便沒有辦法接觸那麼多,我也認了。就是這樣。」

    果然是他放光明的地方,三言兩語吊兒郎當,講得倒也十分中肯。於是我寫著,「在無窮欲望和有限資源之間求取平衡、管理期待」。卡了這麼久,關於41號閘門的核心課題,我終於可以落出一點自己看得懂的眉目。這也是剝解爻辭的入門處,有了一個主軸,便可以觀察一爻到六爻,在主軸上呈現的層次是甚麼。

    先生的根部中心與情緒中心都是沒有定義的,41.1坐落其中,運作的狀態難免受人牽制,有時落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逐夢雲霄飛車,下了車之後總是筋疲力竭。但凡健康運作的時候,在資源管理上,是非常務實且知所變通的。

    他曾花去近五年的時間想要考取外國的一張金融證照,最後一關總是功敗垂成,值此同時,我們迎來了兩個孩子、搬了家、他的職務也有了新的指派,時間總是不夠用,有時坐在他旁邊,會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焦躁之氣,彷彿心中坐著一位怒目少年。近一兩年,他漸漸懂得馴服那股蠢動,也學著覺察,別受某些情緒與壓力的假議題觸發。接受「有限」的事實之後,放下執念、下放權責,也就沒這麼難。有天,我看到朋友寫的文章,意思是,我們這一輩子,想要登的大山有很多,但終究要接受一個事實,真正能讓我們登頂插旗的山頭,只有一座。

    我媽不同,我媽的41.3坐落在金星,是她信奉的價值,而根部與情緒中心高度啟動。打了電話回家問我媽,好想知道她對於渴望的感受是甚麼?小時候,我媽比我爸更像男子漢,打會飛的蟑螂面不改色,看到老師批改錯誤的科學實驗,會命令我隔天去學校fight,她自己也是老師,正確迅實是最高守則。

    我媽的回應很正港,「我聽不懂妳在問甚麼。妳就是太愛做白日夢。我當然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已經做到了。」我媽說的是她教書時的往事,她生下我弟之後,便毅然投入暑修,取得更進階的教學資格,那時,沒人看好她這麼做,覺得孩子都生兩個了,不進修也教得好好的,何必自找麻煩,搞得小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我媽的堅持,正是我怎麼樣也讀不懂的41.3:「我知道我時間不多,未來,我只會更沒有時間,但我想為自己做這麼一件事,拿到那張認證資格。反正只有那兩年暑假,我又不是永遠不回家。」

    在資源有限之下,41.3先選擇了自我的抱負,更勝於群體的期待。我想,多數人那時以為的不妥,其實只是質疑一個母親這麼做,會不會太過自私,把個人的想望,放在家庭與孩子之前。事實證明,那段時間的暑修,帶給我媽猶如浴火重生的感受,點燃了她對於教學改版的不厭其煩,把英文文法發展出好懂易記的口訣,懂得該怎麼設計具有鑑別意義的試卷。雖然時隔多年,她總是搖頭苦笑說,「真搞不懂那時哪來的勇氣。」然而她的眼睛裡有光,久久不散。

    我媽的41.3,總是孤勇前行,有時她發展出一套很生動的教學方法,我鼓勵她何不在組織裡大鳴大放、發揚光大呢?她的回答很令人玩味,「那得花太多功夫,組織的事情不是三言兩語這麼簡單。我把我自己做到頂上,有心人自然會知道還有這條路可以走。這就很可以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註定好要做的事情。做得太過,沒有好處。況且我的人生也不只有教書呀。」

    41號閘門的神秘,原來有其道理,它不只代表了人類基因的啟始,也預言了身而為人,這一生要面對的境遇,不外乎就是「心之所繫」和「手之所擁」的拔河,我們的成就,端看我們怎麼面對限制。

    好比,先生已經放棄當百岳冒險家了,餘生他只往其中一座山上去,而把其他山頭的風景,交託給其他夥伴去努力。築夢之所以踏實,來自於能捨。

    又好比,我媽一直是獨善其身的教育者,她畢生的力氣,不在於兼善天下的改革,而是為了證明,除了一個母親的角色,一個女人的肩膀,遠比社會以為的,還能擔當更多。逐夢看似孤勇,成全自我的火花卻緜連不絕,啟發著她的許多學生、也啟發著她唯一的女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 合理]
    每當太陽進入41號閘門時,象徵了人類圖新年的開始,在和基因的關聯中,它握有起始基因碼的鑰匙,為人類的進化引燃了開端。41號閘門跟渴望有關,渴望更多體驗、連結、與互動,期望經由這些經歷,共同塑造出群體的文明與進步。然而,每個人的時間與資源有限,一次只能專注其一,如何在「限制」下,求取能量和欲望之間的平衡,管理體驗的期待值,是41號閘門的功課。

    41.1,位於上升相位,呈現的是:彈性運用替代方案,或透過合理的權責分配,築夢而踏實的心態變通。懂得在限制下做出優先排序,瞭解所謂的無限可能,其實是在有限的現實環境中獲得實踐,一個人不可能萬事沾鍋,有時必須適時下放權責、或放下執念,做出最符合目前資源配置的規劃,才得以登峰造極。

    位於下降相位,將難以克制想要實踐所有想望的衝動,於是把重擔都放在自己身上,熱切追逐多樣體驗而窮盡心力,卻容易因為投入過高反生失落,最後懷疑這些體驗的真諦為何,感覺一切如同鏡花水月般虛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 效率]
    三爻是充滿實驗精神的,因此41.3也帶有試錯與衝撞的個人化色彩,試圖從體驗中找出運作的機制、淬煉出輝煌的經驗值,以作為後人按圖索驥的基礎,示範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減省繞路的時間、破除謬誤的套路,在看似海市蜃樓的渴望之中,即使逐夢,也保有利己利人的「效率」。

    因為資源有限,三爻的著眼點,視個人志願為優先,以毅然決然的孤勇,投入體驗,實踐自己的抱負與野心,不惜先將社群或家族拋諸腦後。而三爻作為超脫個人角色、嘗試向外探頭的交界,斷裂的另一面,則和現實世界深刻相連,不是為了社交目的,而是找出破綻缺陷,試圖帶領群體蛻變。

    因此,41.3的上升相位,壯烈逐夢、千山獨行,樹立以絕佳效率施展抱負的熱血典範;反之,若耽溺分享或施予,企圖為所有人指出可行之路、熱切想與環境中任何刺激或突變因子衝撞,則會導致效率不彰,損耗他人與自身能量。故而藍傘線的終極課題—「自私」,也許正是關鍵提醒,顛倒夢想、世事沉痾何其多,當資源與能量有限時,想要蛻變革新、發光發熱,何須外求,獨善其身為始。

  • 預言不謬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9 01:29:34
    有 966 人按讚

    【像極了愛情,像極了小說】
    #道理伯
    #我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5月7日開始預購
    #好奇怪為何我好像有時候被鎖留言

    關於「存在於小說中的論述」這件事,教我最多的是米蘭‧昆德拉。

    當然了,這高度相關於我個人偏好──
    某些小說家極其厭惡於小說中呈現思想,或曰論述;
    無論該議論出自於小說敘事者,或小說人物。
    他們通常僅著迷於故事。
    而另一方面,又有些小說家顯然對此相當偏愛(無論其出自於角色或小說敘事者)──
    上至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如此,下至勒卡雷、菲利普‧羅斯、唐‧德里羅與米蘭‧昆德拉亦如是。
    平心而論,作為一範圍「和語言一樣大」之藝術類別;小說門派既多,愛使什麼招數皆屬個人自由。
    拳腳、內功、兵刃、暗器皆可傷人,原本無須自我設限。
    然而「議論」(或曰論述,或曰思想)這招,自然直接相關於小說家內蘊之思維儲備與筆力。
    台語有個傳神的說法:「道理伯」。

    道理伯是愛說道理的男人。道理嬸,是愛說道理的女人(好啦just kidding──並沒有這種說法,因為mansplaing畢竟較為常見)。
    然而無論是mansplaining或womansplaining,內容才是關鍵。
    有人說起教來味同嚼蠟,有人指點江山卻是虎虎生風,群鶯亂飛,令人拍案叫絕。
    昆德拉教會我的是,如果情節之布置足夠精彩(以其《小說的藝術》中所言──
    若是那「終極悖謬」確然足堪匪夷所思),那麼道理伯的道理也是說不**盡**的。
    這不難理解:如果愛情的道理能夠被窮究講述完畢,那麼也就不會有「像極了愛情」這回事了──
    你之所以說「像極了愛情」,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縱然舌敝唇焦亦無從以言語精準再現其酸甜苦辣。
    一言以蔽之,你還真以為自己知道愛情像什麼嗎?
    你還真以為,自己能知道愛情「是」什麼嗎?

    「終極悖謬」。那是「道理伯」老昆德拉最初與最終的執迷。
    他的小說情節指向它,他的「道理」(那天花亂墜、不擇地而出卻往往令人讀來嘆服不已的議論)同樣一往無前地向它趨近。
    小說情節存在的理由,是為了有力凸顯這悖謬之核心
    (對,《玩笑》:思想警察舉發了從未意圖謀反的某甲,而某甲為了逃離牢獄之災,唯一的選擇就是永恆地叛離這個國家;
    成為一個某甲原本無意成為的,不折不扣的叛徒);
    而小說中的議論存在的理由,同樣是為了以論述將讀者帶往幽深地底,
    愈帶愈深,直至這終極悖謬之中的......終極悖謬。

    《零度分離》是一本屬於未來的小說。
    這不是比喻,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於我構想中,那是一部出版於西元2284年,由未來的一位深度調查記者Adelia Seyfried所撰寫的非虛構寫作。
    也因此,小說中有議論──作為一位記者,她的夾敘夾議理所當然。
    她既可藉此述說對受訪者的第一手觀察,亦可述說自己於調查採訪中遭遇的困難。
    我在此其實頗有輕描淡寫的嫌疑,因為當寫作題材涉及刑案,涉及殺人,那麼調查記者之身分則幾乎等同於警探──
    她極可能令自己深陷險境。
    也因此,她必然有權述說自己遭遇的危險,有權將自己涉入的事件賦予一社會學意義──
    就像社會派的松本清張,像松本筆下那「日本的黑霧」。
    而同樣並無例外的是,如果能夠,如果那樣的述寫足夠尖銳或深沉,
    那麼她自然也能向他人指出事件之中具體實存的「終極悖謬」。

    這是《零度分離》的屬性。
    而Adelia Seyfried之寫作既為「非虛構」,內容原應真實無比,
    但由於某些年代上的錯置,導致此書的出版商(Vintage Books與其母公司雙日傳媒集團)對書中敘述之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然而作者Adelia Seyfired卻對此毫不在意:她拒絕給出解釋。
    她有她自己的理由,至少對她自己而言,那是更重要的理由──
    她個人的「道理」在書中已然闡明,她甚至寧可在書末附上一紙與書中重要角色(一位AV業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也不願意給出版商一個明確說法。
    而這場對談,正是以我們身處的21世紀初(2020年代)至23世紀之間,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基礎。

    換言之,那是史學家的回望,也是書中人的見解;同時又是我個人對未來的評估,或謂虛構。
    那是深度報導記者Adelia Seyfried對過去的深情凝視
    (是,《零度分離》中,她凝視著破解了虎鯨語言的動物學家Shepresa、因反人類罪而被處以虛擬極刑的夢境播放器Phantom、
    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不存在的虛擬偶像的葉月春奈,以及隻身遁入了不可思議的時空維度中的失蹤影后郭詠詩),
    她心中的「終極悖謬」,也正是我個人對人類文明未來的測繪──
    類似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那般的思索、運算,以及預言。
    此處,一段文明被三種時間所共享、詭異地同步於三個相異的曖昧時態中。
    我無法不想到《百年孤寂》那被引之再引的小說首句:

    > 多年以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尋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三種時間。三個時態。Adelia Seyfried將如何寫下那些?
    我如何寫下那些?

    這是隸屬於「噬夢人宇宙」的《零度分離》。我想那或許是因為,我正是唯一自未來逃回,向你報信的人。

    #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據說是5/7會開預購,5/13正式上市
    #所以今天打書過後我應該就可以休息幾天不打書了是嗎耶耶

    #目錄
    後人類愛情考古學——伊格言《零度分離》/王德威
    1|美國Vintage Books出版公司 暨 雙日傳媒集團 公開聲明|A Public Statement by Vintage Books Publishing & Double Sun Media
    2|【代序】零度分離 ◎Mike Morant|Preface to Zero Degrees of Separation by Mike Morant
    3|再說一次我愛你|Say I Love You Again
    4|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The Dream Projection AI Uprising Against Humanity
    5|霧中燈火|Lights in the Mist
    6|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The Masaki Nikaido Virtual Idol Scam
    7|來自夢中的暗殺者|The Assassin from a Dream
    8|餘生|The Rest of My Life
    9|【附錄】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Adelia Seyfried對談Adolfo Morel|I Have a Dream–Making History beyond the Divine Pla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Adelia Seyfried and Adolfo Morel
    我想結束這一切——《零度分離》伊格言對談韓松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伊格言在科技航道中探情,冷冽中透著少許迷離、一絲憂傷、些許浪漫,堪稱是科幻小說的抒情詩人。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這一直不是容易的事,猶如潛進了無意識的領域,回返,並記得且說出,他做到了。
    ──朱嘉漢(小說家)

    什麼力量能打破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讓六度分離成為零度分離呢?從六到零的距離,是不是就是一整個宇宙?還是其實,只是我們意識的幻象?
    伊格言在《零度分離》一書中,實現的就是這樣的,創造的力量。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對我而言,這已經不是「天才」或「才華」的層次,而是另一種新的智能人種搶走了古老的賣夢人、食夢貘,或僅屬於幻影(與毒品對大腦作用無異)的舊一套VR的IP公司,這些人的古老行當。
    ──駱以軍(小說家)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零度分離》最後,那位神祕的Adelia Seyfried像一個埋伏暗處已久的殺手,身份揭露時,幾乎給了我致命一擊。我知道這本書還有後續,如此,更令人拭目以待了。
    ──張貴興(小說家)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這本書的臨場感特別吸引我......一本藏著許多溫柔的科幻小說。
    ──鍾瑤(演員)

    我幾次見到伊格言,他都彷彿在修行,沉靜地待在一邊。現在看來,他是在像煉金一樣,鍛造一個脫離現實的空間。啊,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它如此危險而美麗,真像是拍一個巴掌就會震碎的精緻的水晶宮。
    ──阿乙(小說家)
    .
    伊格言的《零度分离》将科幻投入叙事的迷宫,思想上的实验走在深渊的边沿。六个属于未来的故事闪烁着巴洛克的璀璨光芒,点燃后人类技术时代的情感迷狂——「再说一次我爱你」,人与非人的区隔已然倒塌。这是关于未来最出人意料的预言,这是关于我们时代最深不可测的寓言。
    A brilliant new novel by Egoyan Zheng! A science fiction novel shining with the Baroque splendor! A most incredible prophecy about our posthuman future; a most profound revelation about our human condition. Six experimentalist stories tell us: no,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us, just like there is zero separation between you and me! Yes, “I love you——I will say again!” -——宋明炜,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科幻文学学者

  • 預言不謬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19 22:15:12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