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順欣車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順欣車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順欣車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順欣車站產品中有8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東京走著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R 在去年推出的最新版的車站印章設置在東京的78個車站改札附近。包柏已經蒐集完畢山手線的30車站印章了。大家可以影片按個暫停欣賞每一個印章的精美設計順便找尋各個車站的特色。順便在下方留言跟包柏分享一下有趣的發現喔 #駅のスタンプ @東京走著瞧...

順欣車站 在 仲慧 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1:33:16

千萬別跟我說你還沒去過蟬說系列的民宿喔~ 不同的系列都有不同的面貌 而最新的蟬說:和社山林終於跟大家見面了!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屬於森林住宿型態, 是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與蟬說團隊合作推出的民宿 裡面有不同海拔豐富的天然植物、三十多種闊葉樹林、針葉樹林和山櫻花等 附近更有信義鄉原住民部落、八通關古道...

順欣車站 在 仲慧 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1:33:16

千萬別跟我說你還沒去過蟬說系列的民宿喔~ 不同的系列都有不同的面貌 而最新的蟬說:和社山林終於跟大家見面了!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屬於森林住宿型態, 是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與蟬說團隊合作推出的民宿 裡面有不同海拔豐富的天然植物、三十多種闊葉樹林、針葉樹林和山櫻花等 附近更有信義鄉原住民部落、八通關古道...

順欣車站 在 鹿過日本|日本旅遊美食生活|旅居日本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0:18

你也跟我一樣愛看夜景嗎?一直以來都好喜歡閃閃亮亮的景色,像是花火啦、夜景等等! 在東京的這幾年時常有朋友來日本旅遊時,就會主動帶他們去看東京的夜景🌃 這次想分享五個實際去過,我很喜歡,也帶來旅遊的朋友去踩點過的「東京免費夜景」! 讓大家就算沒預算看付費夜景,也能欣賞夜晚的東京! 🔵 汐留 C...

  • 順欣車站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6:43:42
    有 43 人按讚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順欣車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5:26:27
    有 437 人按讚

    花東親子騎行日記(上)

    若說以騎自行車做為旅行移動方式,個人覺得算是比較偏獨行(跟徒步或是搭火車比起來),如果整日騎乘時間偏長,並不太會有機會接觸到其他人及互動。過程中只有自己跟風景對話,然後目前花東很多城鎮大部分店家都還是沒有開放內用。

    本來不在計畫中的花東騎行,一切都要從我們在知本民宿收到熱血大學生的字條開始…

    考慮老二的16吋小車沒有變速,關山-玉里-光復-吉安,預計是每天平均大概騎40多公里。但我看我腳踏車踩一圈老二就得要踩2-3下,想想這樣他得騎多少啊,把他的腳程換算成大人相當於他每天要騎一百多公里了吧 (還沒有估算遇到上下坡的速度影響),他真的有辦法嗎。

    第一天馬上就受到震撼教育,前進鹿野的連續長程緩坡+雨中黑暗中騎行,因為晚上雨勢太大,最後十公里只能放棄,只好回鹿野趕搭七點半最後一班火車去關山,沒想到後來幾日竟然都沒有再搭火車了。第二天則全程順利得不得了,當我們以為要倒吃甘蔗時,第三天又來個陡坡+逆風,讓我們騎得不要不要的,大姨媽又來報到,只好在風雨中提前停在瑞穗了(本來預計是騎到光復),但這樣一延後,就會遇到中秋連假。

    我預估附近住宿肯定爆滿,事先把帳篷寄到7-11打算找露營區,但是炎熱的天氣加上月經來時的悶濕熱感,先撇開騎車的身體疲累不說,要在”平地”露營(還要對抗花蓮小黑蚊)這檔事還真令人猶豫。

    #花蓮光復鄉奇遇記

    這天剛好是連假第一天,一早離開瑞穗民宿前,我不死心還在查找,但訂房網上全訂滿,只好先找露營地做備案。之前本來原訂第四天要到吉安,我心念一動想說附近不知有沒有香客大樓,沒想到號稱王母娘娘總部的勝安宮還真的有香客房,打去廟方說連假第一天已客滿,如果再隔一天,就還有房,剛好我們也要延後一天。

    但其實我那時心想的是,我們連今晚住宿都還沒著落,隔天最後能否去到勝安宮都還是問題,不禁懷疑能順利抵達嗎,不管了,先出發路上再邊看吧。

    從瑞穗出發沒多久,我們到一家小七休息買咖啡,突然有人走來問我..
    「妳是不是布蘭西?」「因為有看你的粉專知道你們去台東,又看到三個小孩,想說是不是妳...」

    我包得像瘋婆一樣的狀態還能被認出🤣,真是太不好意思惹~~但就這樣開啟我跟小菁一家人的奇妙緣分~~

    小菁夫妻帶2個女兒回花蓮光復鄉看母親,菁媽非常非常熱心,問我晚上要不要去她的三合院烤肉,但是光復距離我預計的鳳林鎮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停留這裡,代表隔天得要多騎一二十公里,而且還要繞進去193縣道),

    小菁媽媽問,「妳晚上住哪裡? 我住的那附近有個一貫道的,他們有禪房可以給人住,一晚一千,這樣你晚上還可以來跟我們烤肉,大家一起熱鬧。」

    “一晚一千元、乾淨舒適的禪房,是不是比濕熱的露營地好太多??” 我有些心動,留下小菁的line,請菁媽幫我問問看,然後我們就告別繼續上路了。

    一路上又遇到雷陣雨,然後我前輪內胎竟然在這時候破了,撐著騎到光復,先找看看店家修理。老二看到一家門口擺了好幾台腳踏車的房子衝進去問,剛好主人就在門口,他說這裡目前還沒有營業,但是他可以先幫我看看。

    果然是高手在民間,隨便都遇到大神。邱哥是自行車愛好者,已經在當地住了20年,年輕時也參加過不少自行車賽事,也騎過川藏、新疆、歐洲等地,因為人生規劃,從熱血教師退役,把隔壁建於大正13年、將近百年屋齡的老房子承租下來,打算明年開始經營自行車出租+民宿。

    #人生有夢有理想,只要有勇氣踏出永遠不嫌晚,這次台東行看到好多例子啊~

    一邊聽邱哥的豐富經歷,一邊還教我們路上修補內胎的方式,最後還分享他用老屋改造民宿規劃,聊了很多。如果不是破胎,我們按照計畫早該繼續騎到下一站,但是突發的狀況停留下來,然後又看到小菁傳來說晚上可以住她表姊家的訊息,突然覺得一切都是上天安排,決定今晚就住光復這吧,明天如果騎不完再說吧。小菁夫妻擔心天黑還特地來車站附近接我們。

    小菁的表姐也是因為早有退休後搬來花蓮住的計畫,三個姊妹多年前一起到這裡租地自蓋房子,她們夫妻偶爾假日才會從台北回來這裡打掃住幾天,也就這麼剛好能提供我們住宿。(也是大家都是台北來的才比較願意接納我們吧我想…)

    然後我們就受到熱情款待了!!!好感人….

    而且小菁的老公竟然跟我是老鄉(還念同一間國小),也實在太巧了吧,竟然在遙遠的花蓮相識,真是難得的緣分,實在太感謝她們一家!

    #簡直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啊~

    就在我以為一切會如此順利發展下去而欣喜時,沒想到,隔天才是本趟最考驗的一日….

  • 順欣車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16:28:06
    有 2,108 人按讚

    「讓孩子看到他的優勢」

    朋友的孩子索尼申請到美國的大學就讀,由於是隻身前往,我不怎麼放心,就幫他介紹了當地的朋友就近照顧。

    索尼到了當地,還沒有和我介紹的朋友見面就先跟我報了平安,而我也詢問他一切是否安好。

    索尼淡淡的說:「在火車站碰到流浪漢,他上上下下的拉著褲檔的拉鍊,繞著我轉。我趕緊上了出租車,上了車才發現自己的手機不見了,回頭一看,剛剛那位流浪漢正追著車跑,手上揮舞著我的手機要還我。」

    我一聽之下五味雜陳,心裡盤算著,我現在該安慰他說,只有車站附近才會這麼亂嗎?我擔心他以為當地都這麼恐怖,害怕到難以安心讀書。

    然而轉念一想,重要的不是我該怎麼做,而是他怎麼想。

    我問自己:他說完了嗎?我知道自己不能為了緩解焦慮就急著說點什麼,這會句點他說下去的動力。我得勒住舌頭好好聽他說才行。

    我說:「如果是我,我一定嚇壞了。你呢?你怎麼看這件事?」

    索尼說:「我很感謝他拿著手機追過來。」

    我的長輩魂立馬上身,心裡想著,這孩子會不會太沒有危機意識啊?第一個念頭竟然是感謝。我是不是該引導他認識真正的世界是有壞人的?

    但我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在杏仁核很腫脹的時候下結論說這是個天真的孩子,我得先聽完。

    我問:「後來去學校順利嗎?」

    索尼說:「都很順利。不過去辦事情時,碰過一個遊民走過來,舉起拳頭對我說 go back to where you come from.]

    聽到這裡,擔心讓我的杏仁核快爆炸了。意識到自己各種要他小心的話快衝出口,我趕忙勒住舌頭。叮嚀有可能會讓他懷疑自己,弄不好還會讓他覺得我輕視他的危機處理能力。我們被叮嚀的時候,不也是這樣的感受嗎?

    索尼繼續說:「後來有一個人過來阻止他。」

    太神奇了!我好奇的問,那個人是不是警察?還是社區的巡邏或認識的人?

    索尼說:「應該都不是。感覺那個人就是路人,看到了趕過來給我解圍。」

    這個時候同理他應該是個好選擇,然而有時候可能會同理錯,因此我還是核對了一下:「我第一個念頭還是,如果是我,我一定嚇壞了。你呢?你怎麼看這件事?」

    索尼說:「很感謝那位幫我擋下來的人。當初逃太快,來不及跟他說謝謝。」

    又是感謝!這下我的杏仁核快爆炸了,這個孩子怎麼一直在感謝,會不會太沒有危機意識啊?

    覺察到自己快要爆衝起來,我再度告訴自己,停!我不能驟下結論這個孩子沒有危機意識,他的確有逃走,不是沒有危機意識。

    我得多問問,才能了解索尼是怎麼想的,他會這麼樂觀一定有原因。

    我問:「從你對這兩個事件第一個念頭都是感謝,我感覺你沒有因為這樣就對這個城市失望。我很好奇為什麼你的反應不是想要離開這個不友善的城市?」

    索尼搖搖頭說:「從銀行行員、商店店員的友善與跑過來解救我的陌生人,可以看出來這個城市對於非白人是友善的。況且,這兩位流浪漢看得出來都是精神病患,第一位只是行為怪異,還會追著車子跑要還我手機,我看不出來為什麼要對這個城市失望。」

    我跟索尼說:「索尼,你知道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嗎?即使親臨兩次危機,你仍然能夠鳥瞰全景,沒有被事件所造成的恐懼所綁架,而是公平的依據觀察所得的資訊,做出結論。」

    索尼笑笑說:「我隱約知道,但你是第一個說得這樣直接的人。」

    家長與長輩因自我認同為保護者,經常不經思考的就阻止孩子冒險。

    然而孩子真的在險境中嗎?到底是我們沒問清楚之下的想像,還是他們真的在險境中?

    就算孩子在險境中,或許孩子從來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而且早已頗有應付危機的能力了。

    況且,孩子終究要進入無處不是挑戰的社會,如果不歷險,孩子是要怎麼練習應變能力?

    擔心難免,只要反應不過當就好了。

    家長與長輩或許可以試著把注意力的焦點從自己的焦慮轉移到孩子是如何看待他所經歷的。單純的勒住舌頭,別讓自己的杏仁核綁架,好好的看眼前的孩子,好好的聽他怎麼想,好好的看他怎麼處理。

    然後,你會像我一樣,在擔心的迷霧散去後,看到孩子的優勢。

    當他知道你是如此看待他,如此欣賞他的優勢,他於是變成更有自信的人。

    這就叫做empower–賦能。

    ***********************
    想參加郭葉珍正念溝通工作坊但老是被秒殺,怎麼辦?

    只要您登記了想上課的意願,每次我有開課,我就會依照登記的順序來詢問您上課的意願。

    課程內容一樣,只是參加的人、遠距或實體上課的差別而已。您只要登記一個就好。

    1. 父母專屬正念溝通工作坊的意願登記: https://forms.gle/B4Ffic9Y2Wo5uHkz8

    2. 正念溝通工作坊(非父母專屬)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pEzNsrWsgLKjahgc8

    3.實體的工作坊:您可以到台灣正念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indfulnessCenter )的粉絲頁私訊您的意願。

    ~[時時正念]line貼圖(文字版)~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84967/zh-Hant

    ~[時時正念]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10111/zh-Hant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 順欣車站 在 東京走著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1 08:35:12

    JR 在去年推出的最新版的車站印章設置在東京的78個車站改札附近。包柏已經蒐集完畢山手線的30車站印章了。大家可以影片按個暫停欣賞每一個印章的精美設計順便找尋各個車站的特色。順便在下方留言跟包柏分享一下有趣的發現喔

    #駅のスタンプ
    @東京走著瞧

  • 順欣車站 在 Marcos & Jinny相許旅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27 07:54:46

    臺北大縱走共有七段其中第二段號稱是難度最高
    從二子坪到小油坑全程約11公里耗時六小時走完
    二子坪遊客服務站到面天坪涼亭都是緩坡超好走
    但面天坪左行大屯山連峰步道坡度挑戰正式開始
    由於泥濘路滑加上樹根多即使有拉繩仍需小心爬
    第1個抵達的拓印柱“走”大屯山西峰海拔985公尺
    站在西峰能看見南峰與主峰綿延壯闊的橫嶺山勢
    從西峰續行南峰得經過落差不小的下坡攀繩路段
    直到第2個拓印柱“縱”是海拔959公尺大屯山南峰
    往海拔1076公尺大屯山觀景台沿途都是陡上石階
    接著經過一段產業道路後往鞍部方向一路都下坡
    這段下坡路都石階好踩踏前方還有壯麗山谷美景
    抵達鞍部停車場右轉水尾巴拉卡步道至竹子湖路
    接著映入眼簾的就是頂湖海芋步道欣賞雪白海芋
    原以為海芋最有仙氣沒想到走到陽明溪溪畔步道
    溪水順著階梯石床奏響潺潺水聲加上霧氣正飄來
    那仙氣真的完全不輸給盛開整片花田的淡雅海芋
    最後108公車站續行箭竹林步道抵達終點小油坑
    臺北大縱走第二段由於海拔落差大地形挑戰也多
    截至目前是我們體感上感覺最難走的臺北大縱走
    不過沿途景色值得一看尤其海芋季賞花更顯豐富

    步行軌跡與時間參考:
    8:20 二子坪遊客服務站
    8:50 1.9k 二子坪
    9:20 3.2k 面天坪涼亭左轉大屯山連峰步道
    10:10 3.8k 大屯山西峰海拔985公尺
    11:00 4.4k 大屯山東峰海拔959公尺
    12:00 5.5k 大屯山觀景台海拔1076公尺
    12:40 7.4k 鞍部停車場右轉水尾巴拉卡步道
    13:00 8.3k 水尾巴拉卡步道出口至竹子湖路
    13:40 9.2k 頂湖海芋步道
    13:50 9.8k 陽明溪溪畔步道
    14:00 10.1k 108公車站牌走箭竹林步道至小油坑
    14:10 10.8k 終點小油坑

    交通方式:
    我們直接開車導航至『百拉卡公路入口』停車場停車後,再步行約三分鐘至木造涼亭的『百拉卡公路入口』站牌,搭乘108公車至『二子坪』下車,就能抵達二子坪遊客服務站啟登,最後抵達終點小油坑後,直接從箭竹林步道走返至108公車站牌附近的停車場取車!

    #臺北大縱走第二段 #海芋 #大屯山

  • 順欣車站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26 19:00:15

    #長春祠 #太魯閣 #花蓮景點
    無論你是開車還是搭車,行駛中部橫貫公路經過太魯閣,一定會經過長春祠。那一座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而這個景象讓來過太魯閣的遊客,印象深刻!

    公車資訊
    台灣好行310(原1133A)太魯閣線官網資訊和路線圖:
    http://bit.ly/2MjHmF3

    [新版花蓮太魯閣交通指南] 如何在花蓮車站搭310公車到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由行好方便!https://youtu.be/ajR9jALqPxg
    花蓮太魯閣小錐麓和砂卡礑步道帶你走完全程,沿途看壯麗的峭壁河谷、近距離接觸比人還大的巨石
    https://youtu.be/qHQuwvOLS6o

    不過遊客來到長春祠不少都是從遠方欣賞或在停車場的廣場拍照,然後就隨即離去。其實長春祠步道不長且好走,十分鐘就可以走上去,可以近距離感受「長春飛瀑」。

    來到長春祠請注意落石,封閉的步道就不要強行前往!

    如果還有時間也可以順道拜訪禪光寺的鐘樓,經過吊橋再走一段步道約15分鐘即可抵達,鐘樓的視野可以環繞太魯閣美景,可惜當天的天候不佳,否則景色絕對讓人驚嘆!

    近日長春祠道路封閉,所以公車並不會駛進長春祠公車站,你必須要走到隧道口搭車,無論是台灣好行還是其他路公車,皆要在隧道口臨時站上車。何時道路再度開放,請密切注意台灣好行或花蓮公車官方公告。

    不屬於山林的東西不要留下,禁止考受、捕魚蝦和游泳,步道都有落石的發生,請注意路況。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