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韓文翻譯工作香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韓文翻譯工作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韓文翻譯工作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61的網紅馮筱芹 풍소근 Gin Fung 中韓翻譯한중통번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韓口譯 #口譯人生 #同步口譯 #國際譯者節快樂🥳 有一間跨國大企業要找中韓同步口譯,認識的翻譯社PM找上了我,問我那時間有沒有空,還說正式會議之前要跟韓國主管線上面談,並請我找一個我的同步口譯夥伴,這時翻譯社提出了一個神奇的要求,希望我找的夥伴是「年輕」的譯者,還說希望在四十以下😆天哪我自己...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海恩奶油 HeinCre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GEOS大世界英日韓遊學:http://www.geos.com.tw 課程特價、免費試聽:https://bit.ly/2ZbOQus (是粉絲回饋喔~) 我的老師師是日本人,很有耐心也很友善, 在課上常常講日本的生活知識,比學校教的有趣巨多🌸 害我總是在課堂上自己偷笑,因為太開心了呢🤤 #姐...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3:54:03

📖 #文末抽書成就解鎖 #感謝時報文化出版 #免費仔千萬別錯過 #上進不嫌晚好書抽起來 小時候特別崇拜英語流利的臺灣人,夢想有朝一日也要成為擁有多國外語專長的行動式人體翻譯機。如今不敢說自己英文程度多好,但如何在日常生活像海綿般,拼湊式自學外語頗有心得,曾因瘋韓劇買教材配YT影片自學韓文四十音,...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 在 A Za A Za Sand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4:35:43

🎵 #誰常常看演唱會?👀 相信大家常會看演唱會,不管是在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泰國等等地方,不知道大家在看演唱會之前的心情是如何? 還有除了應援看板、周邊等等,還有什麼需要準備的呢? 等一下就要看演唱會了!!!🎵天啊! 除了把歌曲練好之外,還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嗎?希望大家趕快留言告訴老師,...

  •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 在 馮筱芹 풍소근 Gin Fung 中韓翻譯한중통번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17:02:50
    有 239 人按讚

    #中韓口譯 #口譯人生 #同步口譯
    #國際譯者節快樂🥳

    有一間跨國大企業要找中韓同步口譯,認識的翻譯社PM找上了我,問我那時間有沒有空,還說正式會議之前要跟韓國主管線上面談,並請我找一個我的同步口譯夥伴,這時翻譯社提出了一個神奇的要求,希望我找的夥伴是「年輕」的譯者,還說希望在四十以下😆天哪我自己都快超過了😂而且台灣的經驗豐富中韓同步口譯老師們真的大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師年紀啊~

    約好了3:30線上面談,面談的主管是該企業韓籍北美總監,負責韓國、台灣、香港等地的業務。總監詢問我跟搭檔老師的學經歷,很訝異台灣的中韓譯者都非譯研所出身,因為在韓國要擔任同步口譯工作的譯者99%都是譯研所畢業的。而且總監說他之前來台灣出差或跟台灣團隊開會時的同步口譯譯者多半是華僑而且年紀都蠻大的(我這時才知道翻譯社提出年紀要求的原因應該是在這兒😆),他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跟韓國的狀況差那麼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台灣的譯研所或者大學推廣部、口筆譯補習班只有中英跟中日選項,所以我一直很羨慕中英/中日譯者好友們都有機會進修。而我們中韓文的市場實際上歷史也比中英/中日短很多,可以說是2000年韓流開始盛行後,市場對中韓文人才需求增加,也才開始有更多中韓譯者投入這一塊耕耘。

    我自己就是在這一個最好的時機點加入的,在我之前,市場上的中韓譯者幾乎都是華僑,很少看得到台灣籍譯者,所以我很湊巧地填補了這一個空缺,一路順利地接很多案子並工作至今,累積了各行各業不同的口譯經驗。而在二十年後的現在,台灣市場的中韓譯者主要由華僑、台籍譯者跟韓籍譯者佔據,雖然同步口譯譯者人數依然不多,但初中階的譯者人數眾多,案子很快被瓜分完畢,新人再也不是那麼容易加入了。

    很多人覺得同步口譯比逐步口譯厲害、同步比較難,但其實同步口譯與逐步口譯的技巧不同,不一定哪個比較厲害,只是沒有受過同步口譯訓練的譯者不是那麼容易能做到同步口譯需要的一心多用。因此逐步口譯入門比較容易,但逐步口譯需要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重組能力、邏輯思維整理跟摘要能力又跟同步口譯不相同,同步口譯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逐步口譯就做得好,同理,逐步口譯做得好的不一定同步就做得好,但當然很多技巧都能相輔相成,可以同時培養同步跟逐步的口譯能力,能互相幫助並成長進步。

    因此台灣目前的同步口譯老師多半是經驗豐富的華僑老師們,他們也大都是在累積了豐富的逐步經驗後踏入同步領域的。

    我自己是2015 年時,認識的中英同步口譯譯者找我一起做了一場化妝品國際教育訓練的同步口譯,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同步口譯的領域,真的是初生之犢無所畏懼,收到邀約就去了,也沒想過自己做不做得來😆而且這場還是沒有搭檔的單人同步口譯,講者講日文,聽眾有聽日文的、英文的、中文的還有韓文的,所以有日英、英中、英韓(變中韓)同步口譯。一開始客戶希望我做英韓同步口譯喔,但我做了之後放棄英韓改成中韓relay,因為發現英韓我腦袋處理速度跟不上。幸好中韓的同步口譯沒有問題。還記得那時候因為做relay,講者說了一個動作要學員們跟著的話,聽日文的學員第一個動,接著聽英文的動,再來是聽中文的,而韓籍學員每次都是最後一個,讓我覺得有點抱歉~
    👉印象最深刻的是日籍日英同步口譯老師超酷,她會說「現在腦袋負荷量超過了,需要休息」強制中斷會議,幫譯者們爭取到合理的休息時間,這真的要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才做得到的👍
    👉那場教育訓練學員是來自亞洲各國該化妝品品牌旗下的教育老師們,每個都皮膚超細膩年輕的,讓我從此很相信該品牌的功效😂

    總之我真的運氣很好地在做了多年逐步口譯之後,也有人不嫌棄找我做同步口譯,不知不覺中同步口譯經驗亦累積好幾年,雖然做的場次沒有厲害的華僑老師多,也是每年平穩地成長中。到目前為止都戰戰兢兢且算是順利完成同步口譯工作,還沒有搞砸過自己的口碑😆合作過的同步口譯搭檔老師也蠻多位的,像這樣有前輩可以依靠真的很不錯。現在有很多年輕的譯者去韓國就讀譯研所,他們陸續畢業加入這塊口筆譯市場,相信以後專門從事口譯工作的人數會更加壯大,而品質也會不斷地提升。

    跨國企業韓籍總監表示他這次會面試很多組譯者,明天才會給答覆。雖然不知道對方會不會選擇我們,總之已經盡人事就聽天命囉。自由業接案的譯者就得習慣這種案源不穩定的生活,也要習慣不被挑選上的命運😆不豁然一點就也不大適合做自由業啊~🤣
    👉好好奇他會面試誰哦🤔應該也會有其他我認識的前輩❤️

    但還是祝自己好運good luck🍀

    🌵🌵🌵🌵🌵
    班級招生中
    五級班:首爾大5A,週一晚上7:00-10:00
    一級班(快升二級):高麗大1,週二晚上7:00-10:00,11月初開班
    線上口譯班:10/7-11/25週四晚上7:00-10:00
    口語表達班規劃中
    有興趣者請跟我說🤗

    推薦書籍👇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我也有YouTube頻道了
    雖然還很貧瘠但拜託大家順手訂閱一下啊❤️
    https://www.youtube.com/user/abycat0118

    線上課程
    https://bit.ly/3qc2gEw

    페이스북 언어교환 그룹 臉書語言交換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63378430545552

    라인 언어교환 채팅방 賴語言交換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291325547729989/

    인스타 IG
    https://instagram.com/abycat0118
    https://instagram.com/gin_fung

    韓文書推薦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Clubhouse
    @ginfung

  •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6 21:54:04
    有 50 人按讚

    //方俊傑成為填詞人,上面是雷頌德和「金牌經理人」黃柏高。談到他們,我們沒談音樂,而是談市場。雷頌德和黃柏高是怎樣的合作伙伴?

    「他們是很懂計算的人。」方俊傑說:「他們好清晰一件事的方向性。我的工作是收 order,一首歌的歌詞我寫了,但老闆、歌手、監製可能都有意見,有意見我就再改,改到大家都冇意見。」他坦言:「100 首歌詞裡面,可能只有 10 首是寫到自己的東西,但多數不會上電台 plug。所以我最鍾意寫 side track。」

    歌詞可以很藝術、很個人,也可以很「無我」,服務市場多於自己。就像在媒體寫專欄,自己想表達甚麼是一回事,但受眾的接受能力、公司和市場的各種制約,所有創作者一生都在一條搖搖板上翻雲覆雨。方俊傑自言是一個「工匠」。以一個工匠的身份去看,方俊傑「加入」樂壇的時候,樂壇是否已經(又)已死?

    他不同意。

    「我在 03 年開始填詞,那時樂壇又未講得上好差好差。當然跟我小時候聽音樂時的情況差好遠,但我又覺得我們年代的歌又不算是『唔喺度』,卡拉 OK 都會有人唱那個年代的歌,繼續有人聽。印象中,的確少了人講賣碟這回事,以前張學友一張大碟賣 40 萬張,現在當然不會有,但業界自然找到另一個方法去營運。好像 Paco 就搞演唱會、搞電影,都是另一種方法。去到後邊,銷量無法持續,已經沒有『唱片』,只有單曲,但每年其實都一樣有好多派台歌,量減少是真的,但我那個年代都有很多新填詞人入行。唱片業和歌曲是兩種單位來的。無人買唱片,不等於無人聽歌。 」

    對於填詞界的幾座大山,例如林夕,對方俊傑是個怎樣的存在?很多年前,有上上一代填詞人批評這一代的詞人寫得不好,「如果東京不快樂」是甚麼意思?情況類似現在又談香港電影已死。又有人說林夕寫得太多,霸佔很多機會,導致填詞界沒甚麼新面孔,如何評價這種想法?

    他說:「林夕和黃偉文,對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至於說很多歌都是他們寫,這就是商業市場的運作。如果你寫的東西,水平高過別人,市場又接受,最後你擁有更多機會,是很合理的,不能怪罪他們。我自己第一次聽歌,都是因為被歌詞帶動到。我最喜歡的林夕作品是 Raidas 的《傳說》,現在重聽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誇張。我是因為喜歡看林夕的歌詞,才會留心歌詞。」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

    會聽外國音樂也關心香港音樂的人(或只是我自己),不久久就有一種異議,覺得代代填詞人都好,但音樂相比之下卻顯得失色,音樂性保守,有「詞大於曲」的傳統,方俊傑卻說自己本身就是「文字派」。

    「詞大於曲,我覺得是合理的。」他說:「因為香港真是出了林夕和 Wyman 這些人,他們好到一個地步,吸引到很多街外人的注意力。他們的歌詞又好又多,整個市場就很注視歌詞,但如果說沒有他們兩位,就不會吸納到很多留意歌詞、但對音樂沒那麼講究的人去聽歌,市場就可能比現在更小。至少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也不會聽歌和寫詞。我以前聽黑膠唱片,有一陣經常在觀塘寶星戲院後面的唱片店買碟,我在回程的巴士上已經拆開,看那張歌詞紙,看完歌詞,對我來說已等於好像聽了整張大碟。」

    但正是由於香港的流行歌詞寫得「太好」,我們對歌詞的「意識形態」是固化下來的。例如我們不再能接受「鳩歌」。

    「例如以前有首《食軟雪糕》,被人狂鬧。大家都鬧裡面的歌詞不知所云。我心想,為何我們被洗了腦,認為歌詞一定要有起承轉合、有大道理?一首流行曲是否一定要這樣?很多歐美歌、韓文歌,一個字唱足七次,都是如此。所以我有少少同情《食軟雪糕》,它不是《再見二丁目》,從一個街角的鏡頭帶出很深的東西……有些歌純粹就是給你 un 來 un 去。」

    「我曾寫過一首歌給側田,叫《三十日》。首先是側田寫了一首英文歌詞,他叫我翻譯。歌詞很簡單,我自己有點抗拒,因為我都被洗腦的,我從小的訓練令我認為,歌詞不是這樣的嘛。側田本來給我的內容,個 scale(規模)好像很細。最後我都照做,歌也 hit 了,其實我是一個工匠,我無信心將自己放到好大。」

    「我現在想回來,當時機構也不會容許我放大作者風格,我們要做 hit song,有一定方程式的,例如要做情歌,情歌裡面又有一些命中率高的角度,例如受情傷、可憐人的控訴。或例如 hook line 要有 catchy 的 phrase,在市場上這些是緊要過歌詞整體寫得好不好。」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歌曲 hit 了當然開心,但我面皮又很薄,在網上有時看到一些評論說我寫來寫去都是這些東西、很庸俗。我會想,不完全是我的錯,工業是這樣的嘛,而且我有不庸俗的 side track,但沒人聽嘛。當打份工的話,你得到的金錢又未足以令你對一切都 OK,一首歌可以刪三四十次,但又 hit 了。究竟自己作為填詞人,存在有沒有意義?刪改的過程很痛苦,工業不需要理你感受,開始懷疑自己寫來為了甚麼。真心話,我個人都不是想自己寫的歌太 hit,如果一首歌好 hit,但自己不喜歡的,那也會痛苦。理想的話,我可能會想自己寫得開心,又有知音,流行度低一點也好。例如容祖兒有次開 side track 演唱會,唱了我的《去火星戀愛》,這不是派台歌,但很多歌迷想她唱,這些 moment 我就很開心。」

    非創作人看創作人,總是因為「距離產生美」,而把創作人本身都浪漫化。實際上可能創作的歷程沒那麼刺激,甚至沉悶;要克苦,要有紀律。

    唐君毅在《孔子與人格世界》一文談到藝術世界中的天才:

    「……貝多芬在月光之下,靈感一至,馬上狂奔回來寫。耳聾以後,再聽見樂而作曲。這是天才音樂家的故事。文學藝術上靈感之來,都是超乎自覺的安排。立意要到一環境,如山間海邊,戀愛飲酒,去期待靈感之來臨,亦無一定之把握。」

    我們只是俗人而非天才,而且活在商業社會,很多時只能默默產出。如果生活太過狂放,反而會降低生產力。方俊傑說自己性格不好交際,也不好熱鬧,電話簿裡音樂人的電話號碼,應該不出五個。他表示,盧覓雪知道他性格如此「不娛樂圈」之後,亦嘖嘖稱奇。//

  • 韓文翻譯工作香港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21:53:58
    有 71 人按讚

    //方俊傑成為填詞人,上面是雷頌德和「金牌經理人」黃柏高。談到他們,我們沒談音樂,而是談市場。雷頌德和黃柏高是怎樣的合作伙伴?

    「他們是很懂計算的人。」方俊傑說:「他們好清晰一件事的方向性。我的工作是收 order,一首歌的歌詞我寫了,但老闆、歌手、監製可能都有意見,有意見我就再改,改到大家都冇意見。」他坦言:「100 首歌詞裡面,可能只有 10 首是寫到自己的東西,但多數不會上電台 plug。所以我最鍾意寫 side track。」

    歌詞可以很藝術、很個人,也可以很「無我」,服務市場多於自己。就像在媒體寫專欄,自己想表達甚麼是一回事,但受眾的接受能力、公司和市場的各種制約,所有創作者一生都在一條搖搖板上翻雲覆雨。方俊傑自言是一個「工匠」。以一個工匠的身份去看,方俊傑「加入」樂壇的時候,樂壇是否已經(又)已死?

    他不同意。

    「我在 03 年開始填詞,那時樂壇又未講得上好差好差。當然跟我小時候聽音樂時的情況差好遠,但我又覺得我們年代的歌又不算是『唔喺度』,卡拉 OK 都會有人唱那個年代的歌,繼續有人聽。印象中,的確少了人講賣碟這回事,以前張學友一張大碟賣 40 萬張,現在當然不會有,但業界自然找到另一個方法去營運。好像 Paco 就搞演唱會、搞電影,都是另一種方法。去到後邊,銷量無法持續,已經沒有『唱片』,只有單曲,但每年其實都一樣有好多派台歌,量減少是真的,但我那個年代都有很多新填詞人入行。唱片業和歌曲是兩種單位來的。無人買唱片,不等於無人聽歌。 」

    對於填詞界的幾座大山,例如林夕,對方俊傑是個怎樣的存在?很多年前,有上上一代填詞人批評這一代的詞人寫得不好,「如果東京不快樂」是甚麼意思?情況類似現在又談香港電影已死。又有人說林夕寫得太多,霸佔很多機會,導致填詞界沒甚麼新面孔,如何評價這種想法?

    他說:「林夕和黃偉文,對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至於說很多歌都是他們寫,這就是商業市場的運作。如果你寫的東西,水平高過別人,市場又接受,最後你擁有更多機會,是很合理的,不能怪罪他們。我自己第一次聽歌,都是因為被歌詞帶動到。我最喜歡的林夕作品是 Raidas 的《傳說》,現在重聽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誇張。我是因為喜歡看林夕的歌詞,才會留心歌詞。」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

    會聽外國音樂也關心香港音樂的人(或只是我自己),不久久就有一種異議,覺得代代填詞人都好,但音樂相比之下卻顯得失色,音樂性保守,有「詞大於曲」的傳統,方俊傑卻說自己本身就是「文字派」。

    「詞大於曲,我覺得是合理的。」他說:「因為香港真是出了林夕和 Wyman 這些人,他們好到一個地步,吸引到很多街外人的注意力。他們的歌詞又好又多,整個市場就很注視歌詞,但如果說沒有他們兩位,就不會吸納到很多留意歌詞、但對音樂沒那麼講究的人去聽歌,市場就可能比現在更小。至少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也不會聽歌和寫詞。我以前聽黑膠唱片,有一陣經常在觀塘寶星戲院後面的唱片店買碟,我在回程的巴士上已經拆開,看那張歌詞紙,看完歌詞,對我來說已等於好像聽了整張大碟。」

    但正是由於香港的流行歌詞寫得「太好」,我們對歌詞的「意識形態」是固化下來的。例如我們不再能接受「鳩歌」。

    「例如以前有首《食軟雪糕》,被人狂鬧。大家都鬧裡面的歌詞不知所云。我心想,為何我們被洗了腦,認為歌詞一定要有起承轉合、有大道理?一首流行曲是否一定要這樣?很多歐美歌、韓文歌,一個字唱足七次,都是如此。所以我有少少同情《食軟雪糕》,它不是《再見二丁目》,從一個街角的鏡頭帶出很深的東西……有些歌純粹就是給你 un 來 un 去。」

    「我曾寫過一首歌給側田,叫《三十日》。首先是側田寫了一首英文歌詞,他叫我翻譯。歌詞很簡單,我自己有點抗拒,因為我都被洗腦的,我從小的訓練令我認為,歌詞不是這樣的嘛。側田本來給我的內容,個 scale(規模)好像很細。最後我都照做,歌也 hit 了,其實我是一個工匠,我無信心將自己放到好大。」

    「我現在想回來,當時機構也不會容許我放大作者風格,我們要做 hit song,有一定方程式的,例如要做情歌,情歌裡面又有一些命中率高的角度,例如受情傷、可憐人的控訴。或例如 hook line 要有 catchy 的 phrase,在市場上這些是緊要過歌詞整體寫得好不好。」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歌曲 hit 了當然開心,但我面皮又很薄,在網上有時看到一些評論說我寫來寫去都是這些東西、很庸俗。我會想,不完全是我的錯,工業是這樣的嘛,而且我有不庸俗的 side track,但沒人聽嘛。當打份工的話,你得到的金錢又未足以令你對一切都 OK,一首歌可以刪三四十次,但又 hit 了。究竟自己作為填詞人,存在有沒有意義?刪改的過程很痛苦,工業不需要理你感受,開始懷疑自己寫來為了甚麼。真心話,我個人都不是想自己寫的歌太 hit,如果一首歌好 hit,但自己不喜歡的,那也會痛苦。理想的話,我可能會想自己寫得開心,又有知音,流行度低一點也好。例如容祖兒有次開 side track 演唱會,唱了我的《去火星戀愛》,這不是派台歌,但很多歌迷想她唱,這些 moment 我就很開心。」

    非創作人看創作人,總是因為「距離產生美」,而把創作人本身都浪漫化。實際上可能創作的歷程沒那麼刺激,甚至沉悶;要克苦,要有紀律。

    唐君毅在《孔子與人格世界》一文談到藝術世界中的天才:

    「……貝多芬在月光之下,靈感一至,馬上狂奔回來寫。耳聾以後,再聽見樂而作曲。這是天才音樂家的故事。文學藝術上靈感之來,都是超乎自覺的安排。立意要到一環境,如山間海邊,戀愛飲酒,去期待靈感之來臨,亦無一定之把握。」

    我們只是俗人而非天才,而且活在商業社會,很多時只能默默產出。如果生活太過狂放,反而會降低生產力。方俊傑說自己性格不好交際,也不好熱鬧,電話簿裡音樂人的電話號碼,應該不出五個。他表示,盧覓雪知道他性格如此「不娛樂圈」之後,亦嘖嘖稱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