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韓戰第三次戰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韓戰第三次戰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韓戰第三次戰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韓戰第三次戰役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歷史哥澄清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韓戰71周年史實小八卦三】 (接續前兩篇) (六)廣義的抗美援朝從1949年就開始。 解放軍在渡江成功後,其實就開始面臨「裁軍復員」的問題。此時又因金日成請求強化他的軍力,而史達林也指示予以支持,毛澤東和林彪開始把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士官兵改編為朝鮮人民軍。 1.最早期的一批...

韓戰第三次戰役 在 Charles Mo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07 17:52:15

【#和你讀:馬歇爾與中國內戰的what if?】 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 歷史就是無限的 what if 問題和答案,由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擔任美國派遣往中國特使的喬治· 馬歇爾(Ge...

  • 韓戰第三次戰役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8 21:48:09
    有 255 人按讚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韓戰71周年史實小八卦三】

    (接續前兩篇)

    (六)廣義的抗美援朝從1949年就開始。

    解放軍在渡江成功後,其實就開始面臨「裁軍復員」的問題。此時又因金日成請求強化他的軍力,而史達林也指示予以支持,毛澤東和林彪開始把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士官兵改編為朝鮮人民軍。

    1.最早期的一批是原「朝鮮義勇軍」(左翼抗日朝鮮族軍,蘇聯起初不許它們回朝鮮,半強迫他們加入四野作戰),1949年初改編成為朝鮮人民軍第1師中的1團(這批算志願程度最高的)。

    2.第二批是解放軍47軍朝鮮獨立團,1949年中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四師第18聯隊(團級單位)。

    3.第三批是解放軍164師,1949年8月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5師、解放軍166師,1949年8月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6師

    4.第四批是解放軍獨立15師(原156師為骨幹,加入其他單位的朝鮮族成員),1950年5月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7師,後改番號為朝鮮人民軍第12師,另有一個大隊編入平壤機械化步兵團。

    也就是在韓戰開始之前就有4萬解放軍老兵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當時的美方與南韓方並不清楚這一點,導致之後吃了大虧。

    (七)美軍初期戰鬥慘不忍睹,「少爺兵」的印象傳遍共黨陣營

    到大田戰役為止,美軍24師傷亡逾半,其中超過3000人陣亡,之後在南部的河東郡,美軍29師3營被人民軍6師(即原解放軍166師)前鋒突擊,全營覆沒,逾半陣亡。主因是美國第一批援軍是當時駐日美軍,士兵都是戰後去日本「當大爺」的新兵(真正經歷過大戰的美軍,反而在戰爭一結束時,絕大多數就迫不急待地解甲回家),而朝鮮人民軍的事實主力則是解放軍四野改編而來,多數經歷過四平、長春、遼瀋、平津等地的決戰,戰鬥經歷豐富,素養高,而且行動迅速。不過美軍初期潰敗的印象,讓共黨軍隊錯誤地真以為美軍通通如宣傳般是「少爺兵」。

    這錯誤認知很快就會讓共軍付出驚人代價。因為戰事爆發後,許多大戰時期表現優異的美軍軍士官都被召回,釜山環形防衛圈的美軍已經和大田戰役或河東突擊的美軍完全不是相同檔次。

    ※在同時期韓國國軍損失超過7萬人,凸顯出原先多數只有警察任務與治安作戰經驗的韓軍部隊與經歷過國共內戰大規模野戰、攻城戰的原解放軍部隊戰力差距有多大。

    (八)朝鮮族援軍變成陣亡人數的爛帳

    北韓中央政府因一度被迫「疏散」,導致其動員資料變成大爛帳。另外,在聯軍攻入平壤後,北韓把名義上的9個師撤到東北「整訓」,當時就有發動朝鮮族青年參軍。之後隨中共「志願軍」大量入朝,又有朝鮮族成員被派到北韓部隊中以協助「聯繫」或補充已經空洞化的北韓部隊。然而因北韓上層領導的指揮根本更「瞎」,真正具有指揮戰鬥經歷的金策又因煤氣中毒身亡,北韓部隊在上層瞎、中層與士兵在沒有老兵帶領下就派上火線,損失慘重,只好又補入新兵,處於不斷空洞化的消耗,導致整體損失更為驚人。然而這些編入人民軍的朝鮮族陣亡人員,當然不計入志願軍烈士。這也是所謂的韓戰中國死亡人數(鄧小平曾説韓戰中,中國死了40萬人)和志願軍烈士總數差異的最大原因。

    (九)共軍手榴彈擊落美機是真的

    這不是神話宣傳,而是「無間道」。1952年美軍在中共「志願軍」戰俘中尋找反共份子,特別是黃埔軍校學生,藉以徵召組織敵後偵查人員(他們熟悉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組織、單位、呼號,不容易露餡),其中一位被找上的是陸官23期(大陸上最後一期)的張文榮。張文榮視此為以英雄身分回大陸的機會,故表現積極意願,更流露出之後想返台繼續為國府效力的希望。美方不疑有他,因為當時確實有好幾位陸官畢業的志願軍戰俘希望能在為美軍效力後,回歸國府陣營,他們都是屬於成都失陷時,被陸官成都分校教育處長李永中一起指揮「包裹起義」的人。美方將他們派往仙甲島受偵查訓,之後在1952年2月19日,美軍3架C-46飛機載著這些志願軍裝束並佩掛手榴彈的偵查人員前往鐵原地區空投,但張文榮卻在跳傘下機的那一刻往機艙裡丟手榴彈,炸掉美軍飛機。該機美方僅有哈里森軍士長也緊急跳傘逃生成功。有人認為張文榮成了雙面間諜,但當時美方認為他的動機可能是想回大陸,不想去陌生的台灣,所以在最後一刻又變了心。對美軍而言這是慘劇,但他們仍然繼續進行類似任務

    (十)韓戰中的主要傷亡方仍是韓國人

    雖然韓戰中韓國一度崩潰,生產也大半停滯,舉國幾乎靠美國「養」(1950.6-25 ~ 1951年秋季間),美軍也為事實上的主力,但韓軍本身還是承擔許多衝擊,累計陣亡超過15萬人,另外輔助部隊「國民保衛軍」又因貪汙問題與寒冬聯軍潰散時顧不上,有9萬人因此而死。韓國平民也因北韓佔領期間抓丁10萬人、保導事件大屠殺、北韓屠殺、逃難中死難等原因有近百萬人死亡。

    解放軍在1950年11月以後始終為共黨方主力,但這不代表北韓損失輕微。北韓軍在第一批援朝骨幹被消滅後就打回原型,平壤-元山戰役時,15萬的北韓守軍高達90%陣亡或被俘,而聯合國軍傷亡不到2.000人。之後北韓軍雖然靠持續動員與蘇聯裝備武器補充,但一直沒脫離空洞惡性循環。前面提到,北韓因中央政府曾經疏散,故很多資料遺失,但就兩點可以看出北韓人員損失之重:

    1.韓戰爆發前夕,北韓人口為960萬人,停火協定簽字時,人口只剩850萬人。

    2.韓戰爆發後1個月,北韓在其領土與佔領區內「動員」的志願兵就達74萬人。

    3.1954年3月,蘇聯駐北韓使館回報北韓戰後統計「人口損失」原因:空襲—28.2萬人,南逃或失踪—79.6萬人,向其他共黨國家疏散—8萬人,在停戰線成立後改為南韓領土居民—4萬人,動員參軍—60萬人。

    這區區幾字「動員參軍」的人口損失,默默地說明北韓軍隊實際損失慘重的情形。如果加計中共讓朝鮮族解放軍或青年改編成人民軍的數目,損失更加慘重。

    ※停戰線在東部比38度線推進不少,戰後南韓淨得是3,900平方公里。

    (十一)「橫濱瑪麗」的悲劇真相很可能是軍官死在韓戰

    1948到1950,橫濱有位頭牌小姐西岡雪子,會英文、會畫畫,談吐舉止出眾,一位美國軍官對她如癡如醉,送了她定情的翡翠戒指,韓戰爆發後他向她保證,他一定會回來。但軍官失信了,她只好回去接客,她開始只穿純白色的蕾絲裙,戴著純白的蕾絲手套,清秀的臉上抹滿厚厚的白粉底,描著厚厚的眼影和眉毛,塗着鮮豔的紅脣。但隨著她年歲漸長,在一般人們眼裏,這不像女神,更像一個怪物。一般的說法是美國軍官被召回後就沒有回來失信了,但更殘酷的可能是那位軍官很可能已經死在韓戰。因為當時美軍馳援韓國,老練的解放軍射手與迫砲手(不管是1950年就改編入朝鮮人民軍的解放軍或之後成建制開入的志願軍),都會先對軍官射擊,以造成部隊混亂,所以沒有戰地經驗的年輕軍官經常在初次遭遇的突擊中就陣亡。

    =========2021韓戰小八卦集福編最後感言

    #草菅100萬人民與1000人民的性命一樣都是草菅人命
    #刁難BNT疫苗的人請記得金日成愛喝伏特加
    #你們以後一定會見面

  • 韓戰第三次戰役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8 09:51:30
    有 1,157 人按讚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譚美·達克沃絲(Ladda Tammy Duckworth),
    這位被列為最傑出的亞裔美國政治家,
    同時也是第一位抱著嬰兒投票的參議員、
    第一位在在任期間分娩的參議員、
    第一位在泰國出生的美國參議員、
    第一位當選國會議員的身障女性、
    第一位因為戰爭而雙腿截肢的女性。

    #先認識她的家族吧
    (因為她全家都叫達克沃絲,為了方便區分,這一段我都以Tammy稱呼,下一段再改回達克沃絲喔)
    她媽媽的家族在1930年代(或更早),為了躲避共產黨的統治,舉家遷徙到泰國。
    1940年代,她的媽媽在泰國清邁出生,是華裔泰國人。
    她的爸爸是美國人,一位退役的美國陸軍上尉,
    曾以美軍身分參與了韓戰和越戰,
    並在二戰沖繩戰役中獲得美國紫心勳章。
    1968年,Tammy在泰國曼谷出生,
    因為爸爸是美國人,所以根據美國法規,Tammy一出生就是美國人。
    後來她的父親退役後改做文職工作
    帶著Tammy和母親走過柬埔寨、印尼、新加坡和寮國。
    甚至在1975年赤柬衝進去佔領金邊之前,
    她們一家子就待在金邊附近。
    Tammy說,她的父母會帶她去聽城牆外的戰爭,遠處傳來像煙火般的聲音。

    以下是達克沃絲訪台演講的最後一段。
    「我特別想親自來這裡,因為我的家庭,多數人知道,我父親的家族,從美國獨立革命起,幾代以來,就為美軍服役,為自由與民主奮戰。但你們多數有所不知的是,我母親的家族,其實最早是從廣東潮州逃離的,為了追求自由,為了逃離共產主義。我的母親在1940初期的泰國出生。所以這對我特別重要,來亞洲支持另一個民主政權。我的家庭與我,知道自由的代價。我在這裡對您們說,美國不會讓你孤單。」(翻譯取自張之豪粉專)
    https://bit.ly/35blqm1

    「#我的家庭與我,#知道自由的代價。」
    這句話的背後,整整包含了韓戰、越戰、中國共產黨、赤柬的歷史故事。
    我們可以說,
    達克沃絲這一家族,
    幾乎把所有共產黨的戰爭都經歷過一遍了。

    接下來就是譚美達克沃絲本人的故事。
    在亞洲各個國家多次搬家後,
    達克沃絲全家在她16歲時搬回到夏威夷的檀香山,
    而她也在檀香山完成她的高中學業,還獲得了女童軍最高勳章。
    1989年,她從夏威夷大學取得政治學士的學位
    後來她又攻讀藝術碩士,
    她本來還想要念博士,
    但這個計畫因為她加入軍隊而中斷,
    最後才在2015年取得博士學位。

    達克沃絲追隨父親的腳步,於24歲成為美國陸軍軍官。
    當時她選擇開直升機,
    為什麼?
    因為直升機是陸軍裡頭為數不多對女性開放的戰爭工作之一。
    她的任務是駕駛直升機接送士兵安全離開戰場。
    2004年,達克沃絲以連長兼黑鷹直升機飛行員身分被派往伊拉克支援。
    11月12日下午,她一如往常穿梭戰場。
    就在她完成巴格達北邊的一個接送請求,準備要返回基地的路上,
    一枚火箭榴彈從地面竄出,
    直挺挺的擊中達克沃絲的直升機。
    爆炸的火球在她腳下炸開,
    幾乎將她的右腿蒸發到臀部,
    而她的左腿也從膝蓋下方裂開,
    右手臂也受到嚴重損害。

    那天,她失去了雙腳,
    失去將近一半的血,
    她的副駕駛將燒焦的直升機迫降在草叢中,
    達克沃絲在短短60小時內從伊拉克被送到德國,
    又從德國回到美國馬里蘭州軍事醫院。
    等到她醒來,已經是一周後的事了。

    但達克沃絲醒來後,還有另一項噩耗正等著她。
    當她在伊拉克服役時,
    她的父親也因為心臟病發住院。
    在她結束雙腿截肢手術後沒多久,
    她的父親卻因為心臟手術失敗,過世了。

    她坐在輪椅上,參加了她父親的葬禮。

    #參政之路走得又快又堅定
    在經歷雙腿截肢、父親過世後,
    達克沃絲的堅韌意志並沒有被削弱。
    她隨即在2006年宣布參選國會議員。
    但她失敗了。
    她以49%得票率輸給了競爭對手。
    不過這也帶給她另一個工作機會。
    當時的州長任命她為退伍軍人事務部主任,
    她在這個崗位上受到讚譽,
    也為她後面的政治生涯找到明確的使命。

    2012年,她再次參加伊利諾州眾議院選舉。
    經過6年的政治服務,
    她總算在這次以55%對45%擊敗對手,
    成為伊利諾州第一位亞裔國會議員、
    第一位當選國會議員的殘疾女性、
    和第一位出生於泰國的美國國會議員。

    2016年,她轉戰參議院。
    成功以54%對40%擊敗當時的共和黨籍議員,成為第三位亞裔女參議員。

    2018年,她又創下另一個「第一」。
    她成了第一位在任期間分娩的美國參議員。
    而且她還順便在生產前推動一個提案,
    讓參議員可以在投票期間將一歲以下的兒童帶到參議院,以便哺乳。
    就在她生產前,參議院還真的一致通過了這個決議。
    她的女兒成了進入參議院議事廳的第一位嬰兒(可愛)。

    其實,達克沃絲甚至成為拜登副總統人選之一,
    但最後由印度裔的賀錦麗勝出。
    跟其他人比起來,
    達克沃絲的政治經歷不算長。
    但是她的積極、正面、勇敢,
    讓她就算沒了雙腿,在政治路上比誰都走的快。
    這次她率團來到台灣,
    讓台灣有機會認識一位這麼偉大、勇敢的女性,
    而這位女性用真摯的眼神對著我們說:

    「我在這裡對您們說,美國不會讓你孤單。我們會在你們的身旁來確定台灣人民會得到他們需要的,以此克服疫情,走向未來。謝謝你們。」

    這張圖是她今年出版的回憶錄封面
    目前好像還沒看到台灣出版社翻譯進來
    希望可以盡快看到

    全文放在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08_duckworth/

    也建議大家下載app,每天可以收到第一手新聞
    iOS:https://apple.co/2tgFKCu
    Android:http://bit.ly/2RXh6RS

  • 韓戰第三次戰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4 09:00:00
    有 93 人按讚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1)圍剿

    一二八事變結束後,深獲肯定的魏澤爾得以擴大新軍編成的力道(即便他先前充滿幹意,至於為何這位德國老兄會一肚子火,後面我們有機會再解釋)。於是1933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36師成立,師長由先前在一二八上海戰場中表現優異的黃埔一期畢業生─宋希濂擔任。該師由87、88師的補充團成員,受過扎實的德式訓練,所以即便成軍時間短,但戰鬥力卻是當時國軍部隊中的佼佼者,並且立刻投入到同年9月爆發的「第五次江西剿共」戰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是想跟大家強調一個觀念:「國民黨所謂的北伐,從來都不是獨自完成,而是結合各方勢力才得以成功。」而國民黨在北伐初期的合作對象,就是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

    這其中的淵源,還要從1923年開始說起。中國國民黨的創黨者─孫文,雖然成天叫嚷著要武力統一中國,但自身卻沒擁有可靠的軍事力量;已經成立2年的中國共產黨雖然舉辦多次運動,好宣揚自身無產階級革命的理念,但屢遭鎮壓總被挨打;至於基本在國際間沒朋友的蘇聯,在一心向全世界擴展共產主義的同時,非常需要整娶外國勢力認可及支持。在各取所需的形勢下,「國共第一次合作」就此發生(在教科書,這段時期又被稱為「聯俄容共」)。
    在蘇聯的資金及技術支持下,培養國民黨武裝力量的黃埔軍校成立,咱們的介石大大也才能經由軍校校長之位,獲得競爭權力頂峰的根基。也正因為聯俄容共,黃埔軍不只使用俄製武器、聘請俄國教官,有不少成員還隸屬中國共產黨,比如:軍校的政治部主任是日後中共的國務總理─周恩來,又比如:黃埔軍校第一屆畢業生中的第一名─蔣先雲,他也是共產黨員。到了北伐,當時被派為先鋒的葉挺獨立團,其中成員也是滿滿的共產黨員。
    而在1927年,國民黨的蔣介石以及汪精衛分別對共產黨展開「清黨」和「分共」,各自用武力排除共產黨勢力。共產黨員因此發動手中的武裝力量對抗,這就是國民黨史上的「南昌暴動」(共產黨則叫「南昌起義」,並以爆發該廠事件的八月一日當作「建軍節」),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不過,共產黨在當時完全不是對手,被國民黨一頓暴打後各自四散。有些共產黨部隊在逃離追捕後,於偏鄉地區重新建立根據地,這些地方就被稱為「蘇維埃區域」(簡稱為「蘇區」,蘇維埃是俄語,意思是會議;因為俄國革命時,出現過由罷工工人作組織的代表會議,因此蘇維埃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名詞),而眾多蘇區中,聲勢最為浩大的,就是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江西蘇區。
    其實江西蘇區一開始範圍不大,但隨著數支流竄的共產黨部隊陸續匯聚,加上當地山勢地形複雜又位於省與省的交界地帶,很容易躲避國民黨部隊的攻勢(而且當時國民黨各派系正在火熱的內鬥),以及毛澤東不可否認的游擊戰威力,結果讓共產黨得以擴大地盤。

    對於共產黨深惡痛絕的蔣介石自然不會置之不理,從1930年開始(也就是獲得中原大戰的內鬥勝利後),就對江西蘇區發起「圍剿」。
    但非常打臉的結果,共產黨數次擊敗圍剿部隊,而且還趁機再擴大根據地,甚至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就像在叫囂自己是越打越強。
    蔣介石徹底憤怒了,於是他在1934年發起第五次圍剿戰爭,調動70萬人的四路大軍準備殲滅號稱20多萬人的共軍。
    有鑑於前四次失敗,很多時候是國軍脫離友軍掩護或連繫,在孤軍深入時被主場作戰的共軍打埋伏。所以第五次圍剿前,蔣介石先與德國顧問團進行商討對策,並在魏澤爾怒氣十足的抗議聲中,採納德國顧問王恩漢上校提出的新戰術:築壘作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話說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主戰場是在歐洲,但其實已經被歐洲列強瓜分的非洲也被捲入戰火之中。與德國敵對的英法兩國為了削弱對手實力,順便也為了多佔領殖民地,於是揮軍攻打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德軍指揮官竟然搶在英法大軍抵達前,搶先發起進攻。當時德軍要面對的,是廣大且喊有人積極資源的戰場,為了怕行軍過程被當地土著或游擊部隊偷襲,於是德國人在進軍時會建築堡壘,不只加強防衛,還可以透過堡壘與堡壘間的聯繫,掌握敵人行蹤並且逐步壓縮敵人移動空間。
    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國軍在第五次圍剿實施「戰略進攻、戰術防守」的原則,放緩進軍速度,但所經之處必用鋼筋、混凝土修築堡壘,此外還對當地民眾進行政治動員,為的就是切斷共產黨從民間獲得資源及情報。整場軍事行動,彷彿像一條巨蟒,纏住獵物後逐步收縮,最後把目標勒到氣絕斃命。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中,德式訓練的36、87、88師隸屬於東路軍的戰鬥序列。
    其中36師在戰役初期,就遇到了由彭德懷率領的共軍強攻。彭德懷是日後中共的開國元帥之一,軍旅生涯中曾經指揮過抗日的百團大戰、抗美的韓戰,是一名善打硬戰的狠角色,在歷次反圍剿戰役中,也常打的國軍丟盔棄甲並攻掠下不少縣市。可是彭德懷這次強攻卻直接撞在新修築的堡壘群上,最後只能狼狽撤退,絲毫討不了便宜。而此戰也代表堡壘群已經建構出強力的封鎖線,國軍的優勢已然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當東路軍準備繼續加強攻勢,一個消息卻打亂了整場圍剿行動。
    1933年11月20日,原本駐防福建省的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號召各方勢力聯合對抗蔣介石主導的南京國民政府!

    圖片為:
    第五次圍剿時期,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一職,並聚集官兵進行訓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