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韓德爾創作背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韓德爾創作背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韓德爾創作背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韓德爾創作背景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Fan-Chiang Yi 范姜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9 10/31 :昨日除了是萬聖節,也是宗教改革日。而韓德爾的三幕歌劇「塔梅蘭諾」(Tamerlano)也是在於1724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倫敦乾草市場區的國王劇院首演! 韓德爾所創作的第十八齣歌劇「塔梅蘭諾」形式上屬於巴洛克晚期的莊歌劇(Opera Seria)。全曲不乏火光四射的花腔炫技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01 21:42:09
    有 87 人按讚

    2019 10/31 :昨日除了是萬聖節,也是宗教改革日。而韓德爾的三幕歌劇「塔梅蘭諾」(Tamerlano)也是在於1724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在倫敦乾草市場區的國王劇院首演!

    韓德爾所創作的第十八齣歌劇「塔梅蘭諾」形式上屬於巴洛克晚期的莊歌劇(Opera Seria)。全曲不乏火光四射的花腔炫技大曲,以及溫柔感人的愛情二重唱,表現力豐富,是韓德爾相當傑出的歌劇之一。

    故事背景發生在公元1402年,韃靼國王塔梅蘭諾攻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國王巴亞齊一世(Bajazet I)被俘虜。塔梅蘭諾看上巴亞齊女兒艾絲特瑞亞(Asteria),欲拋棄未婚妻艾琳(Irene),並脅迫艾絲特瑞亞愛人--希臘王子安卓尼可斯(Andronicus)退讓。巴亞齊當然不願自己女兒嫁給仇敵,百般阻饒,最後甚至以自殺來強烈反抗。歌劇最後塔梅蘭諾成全艾絲特瑞亞與安卓尼可斯,並迎回未婚妻艾琳。

    📍歐藝音樂營舉辦地點-德國哈雷有「韓德爾城市」的美名,韓德爾當時在此出生與從小成長的建築,成為了現在的韓德爾博物館與樂器博物館。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30 13:50:00
    有 215 人按讚

    精彩音樂會回顧與音樂會預告~
    綻放II-奏出福爾摩沙2017年年度音樂會
    柴可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編號 50,III.變奏終曲與尾奏 Variazione Finale e Coda
    演出音樂家:
    Nancy Zhou|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
    Evan Wong|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鋼琴組銀獎
    Mon-Puo - Cellist|韓國尹伊桑國際大提琴大賽亞軍

    奏出福爾摩沙2018年年度音樂會,延續以往臻善台灣音樂圈精神,於年底12/22(六)晚上於台北及12/28(五)晚上7:30,邀請到世界頂尖的新秀與本土年輕音樂家共同碰撞、合作,希望將台灣音樂家推向國際,並擦出不同的火花,帶給聽眾更高品質的享受。
    【兩廳院售票】https://goo.gl/AcNaEh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浪漫樂派的代表性音樂家,承襲德奧古典音樂一脈的音樂風格,優美的旋律與親和的音樂性,深受聽眾的喜愛。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唯一的鋼琴三重奏作品,原稿中寫下《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為了紀念在1881年3月23日過世的好友:鋼琴家尼可萊‧魯賓斯坦 (Nikolai Rubinstein,1835~1881)。
    柴可夫斯基在給其贊助者梅克夫人的信中寫道:「......聆聽任何一首鋼琴三重奏對我都是種折磨。我認為,鋼琴只有在三種情況下能扮演好它的角色:獨奏、與交響樂團協奏、伴奏-我是指它完全做為背景音樂。」在魯賓斯坦逝世後他的想法有了改變。「......儘管還是抱持這種反感,不過我想我應該要挑戰一些我至今仍未接觸過的曲種。我已經開始創作一首三重奏,雖然我不知道它最終會不會成功。」
    魯賓斯坦是俄國重要的鋼琴家、莫斯科音樂院的創辦人,也是柴可夫斯基的好友,在柴氏自音樂院畢業後邀請他於莫斯科音樂院任教。柴氏原本打算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交給魯賓斯坦修訂與首演,但卻收到他嚴厲的批評,轉由題獻給德國指揮家漢斯·馮·畢羅。儘管如此,在魯賓斯坦逝世後,仍為紀念兩人的友情而寫了這首鋼琴三重奏,於1882年在魯賓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樂會上首演。
    這首a小調鋼琴三重奏是獨特的創作。它只有兩個樂章,而非傳統的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悲歌小品(Pezzo Elegiaco),甚中板─精確的快板(Moderato assai - Allegro Giusto)。樂曲開頭由大提琴演奏悲歌般的優美旋律,整個樂章的氣勢宛如管弦樂曲一般,充分展現出柴可夫斯基的功力。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Tema Con Variazoni)由主題與十一段變奏,在加上重要且龐大的尾奏同時也是第十二段變奏共同組成。本樂章是柴氏所有運用鋼琴的作品中最難征服的一首。尾奏樂曲情緒逐漸沸騰伴隨著轉入小調的哀慟,帶出第一樂章的悲歌主題,三種樂器聲音交織、彙整成糾人心弦的送葬曲,獻給離開人世的好友。

    奏出福爾摩沙2018年年度音樂會,延續以往臻善台灣音樂圈精神,邀請到世界頂尖的新秀與本土年輕音樂家共同碰撞、合作,希望將台灣音樂家推向國際,並擦出不同的火花,帶給聽眾更高品質的享受。
    【兩廳院售票】https://goo.gl/AcNaEh
    【時間地點】
    12/22(六)19:30台北誠品表演廳
    12/28(五)19:30臺中國家歌劇院
    【票價】500/1000/1500
    【演出曲目】
    孟德爾頌:a小調第二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
    蕭士塔高維奇:g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57
    孟德爾頌:c小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作品66
    【演出音樂家】
    Trio Zadig鋼琴三重奏|11項國際大賽獲獎
    周穎|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
    汪奕聞|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鋼琴組銀獎
    嚴子晴|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
    鄭恩麒|美國寇蒂斯音樂院畢業
    【優惠資訊】
    11/15前購票享早鳥票85折
    ※上述曲解由張嘉心撰文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3 14:43:27
    有 308 人按讚

    柴可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編號 50,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 稍快的行板
    這三位音樂家都活躍於當今樂壇,也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
    周穎|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
    汪奕聞|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鋼琴組銀獎
    李孟坡|韓國尹伊桑國際大提琴大賽亞軍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浪漫樂派的代表性音樂家,承襲德奧古典音樂一脈的音樂風格,優美的旋律與親和的音樂性,深受聽眾的喜愛。這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唯一的鋼琴三重奏作品,原稿中寫下《懷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為了紀念在1881年3月23日過世的好友:鋼琴家尼可萊‧魯賓斯坦 (Nikolai Rubinstein,1835~1881)。
    柴可夫斯基在給其贊助者梅克夫人的信中寫道:「......聆聽任何一首鋼琴三重奏對我都是種折磨。我認為,鋼琴只有在三種情況下能扮演好它的角色:獨奏、與交響樂團協奏、伴奏-我是指它完全做為背景音樂。」在魯賓斯坦逝世後他的想法有了改變。「......儘管還是抱持這種反感,不過我想我應該要挑戰一些我至今仍未接觸過的曲種。我已經開始創作一首三重奏,雖然我不知道它最終會不會成功。」
    魯賓斯坦是俄國重要的鋼琴家、莫斯科音樂院的創辦人,也是柴可夫斯基的好友,在柴氏自音樂院畢業後邀請他於莫斯科音樂院任教。柴氏原本打算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交給魯賓斯坦修訂與首演,但卻收到他嚴厲的批評,轉由題獻給德國指揮家漢斯·馮·畢羅。儘管如此,在魯賓斯坦逝世後,仍為紀念兩人的友情而寫了這首鋼琴三重奏,於1882年在魯賓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樂會上首演。
    這首a小調鋼琴三重奏是獨特的創作。它只有兩個樂章,而非傳統的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悲歌小品(Pezzo Elegiaco),甚中板─精確的快板(Moderato assai - Allegro Giusto)。樂曲開頭由大提琴演奏悲歌般的優美旋律,整個樂章的氣勢宛如管弦樂曲一般,充分展現出柴可夫斯基的功力。第二樂章主題與變奏(Tema Con Variazoni)由主題與十一段變奏,在加上重要且龐大的尾奏同時也是第十二段變奏共同組成。本樂章是柴氏所有運用鋼琴的作品中最難征服的一首。尾奏樂曲情緒逐漸沸騰伴隨著轉入小調的哀慟,帶出第一樂章的悲歌主題,三種樂器聲音交織、彙整成糾人心弦的送葬曲,獻給離開人世的好友。

    奏出福爾摩沙2018年年度音樂會,延續以往臻善台灣音樂圈精神,於年底12/22(六)晚上於台北,及12/28(五)晚上7:30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邀請到世界頂尖的新秀與本土年輕音樂家共同碰撞、合作,希望將台灣音樂家推向國際,並擦出不同的火花,帶給聽眾更高品質的享受。
    【兩廳院售票】https://goo.gl/AcNaEh
    【票價】500/1000/1500
    【演出曲目】
    孟德爾頌:a小調第二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3
    蕭士塔高維奇:g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57
    孟德爾頌:c小調第二號鋼琴三重奏,作品66
    【演出音樂家】
    周穎|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
    汪奕聞|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鋼琴組銀獎
    嚴子晴|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
    鄭恩麒|美國寇蒂斯音樂院畢業
    Boris Borgolotto|美國Fischoff室內樂大賽首獎
    Marc Girard Garcia|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Ian Barber|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演奏家文憑
    【優惠資訊】
    11/15前購票享早鳥票85折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21:30:12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防疫
    ─────
    瘟疫來襲,宅在家讀書最安全了對吧。
    你知道有哪些好書特別適合瘟疫時期來讀嗎?防疫措施可以嚴厲到什麼程度?可以直接下令讓酒店說停業就停業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於肆虐中國後,COVID-19現在幾乎已攻陷地球,當然,台灣也守得辛苦。
    為了防疫,我們迎來了許多「不自由」──全民都減少了外出時間;
    而萬一你從國外回台,還得先居家檢疫14天。
    非常時期,多數人都能體諒這些嚴格的防疫措施;
    但話說回來,這些限縮人民自由的防疫措施究竟可以「嚴厲」到何種程度呢?
    舉例,現在只要健保卡一刷,我們許多出入境記錄就無所遁形;
    因為為了防疫,疾管局和移民署已達成資料交流的共識。然而,等到瘟疫過去,這會改回來嗎?

    類似情形不僅於此──就在這兩天(4月10日),政府發佈了全國酒店和舞廳全面停業的命令。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餐飲與KTV,不也同屬「在密閉空間中密切接觸」的行業嗎?只下令酒店與舞廳停業,難道沒有歧視色情行業之嫌?

    可能的理由是,餐飲與KTV不易造成相關人員隱匿行蹤;而如果你上過酒店,確實較有動機隱瞞此事,進而導致防疫破口。
    畢竟被隔離不會少你一根汗毛;但要是引爆婚姻危機,可就代誌大條了啊。
    這好像也有道理。如此說來,是否我們反正一律乖乖「順時中」、聽政府的話就好了呢?
    會不會長期讓渡了自己的自由,順民做成習慣,有天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呢?

    伊格言說,所以瘟疫時期,我們該來讀讀這本有趣的小說──法國作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的《屈服》。伊格言如此形容這本書:

    米榭‧韋勒貝克依舊是米榭‧韋勒貝克──他還是那個右派;那個一臉滿不在乎,同時引爆法國人極端喜愛與反感,據說「書賣得跟小麵包一樣好」的挑釁者。這次他同樣狠毒無比,既尖酸刻薄,又不懷好意地誘惑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西方知識份子白男:乖,你去信伊斯蘭教,讓你娶四個老婆好不好?

    看看韋勒貝克的樣子──是不是覺得幾乎可以從臉上看見他的桀驁不馴呢?
    沒錯,《屈服》這本書的故事背景,就是假想西元2022年親伊斯蘭教政黨席捲法國,取得政權,將法國全面改造為伊斯蘭國家。
    對於不信伊斯蘭教、崇尚個人主義的我們(以及絕大多數西方讀者)來說,讓伊斯蘭教成為國教聽來似乎有些恐怖──絕對比為了防疫把自己的自由讓渡給政府來得恐怖一百倍。
    對,如果你的職業是大學老師,你甚至可能失去生計──因為依照規定,教師必得是伊斯蘭教徒;
    你必須皈依真主,才能繼續任教。所以我們的小說主角,大學教授弗朗索害怕極了。

    結果呢?結果完全出人意料。
    你以為社會會變得保守又不自由──沒錯,在某些方面(例如女性衣著),社會確實變得極端保守;
    但另一方面,由於來自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的鉅額金援,教師與知識份子們都意外獲得高薪。
    更爽的是,弗朗索居然發現,天啊,他可以娶四個老婆!
    韋勒貝克如此描寫社會風俗的變化:

    有錢的沙烏地阿拉伯婦女白天罩著密不透風的布卡,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天堂小鳥,束著緊身馬甲,穿著鏤空胸罩,多彩蕾絲丁字褲上綴著水鑽;和西方女子完全相反。西方女子白天為了社會形象穿著有品味、性感,晚上回到家整個垮掉,累得放棄一切魅惑的打算,穿上休閒鬆垮的家居服......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20 22:00:11

    ───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愛的核心秘密是什麼?生命的存在,有什麼理由和邏輯嗎?
    你知道打遊戲也可以打得「很哲學」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直子的心」及其變奏──破解駱以軍〉。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駱以軍的「早期經典」〈降生十二星座〉。
    背景是一九八〇年代末期,一個沒有網路、沒有手機、電腦遊戲僅能單機運行,無法連線,滿街都還是電動玩具店的年代。
    敘事者「我」進入「滿妹」開的酒吧「滿妹的店」,玩起一款老game「道路十六」。
    「道路十六」是什麼?簡單說來,畫面有4╳4共十六個迷宮格,形成十六個地形各異的小世界;
    而逃逸者(遊戲者駕駛的賽車)必須在其中躲開追逐者(警車)的追緝。其中免不了有錢袋、泥淖、錦標旗等賞罰物件;
    克服了一個迷宮格之後再進到下一格繼續。
    然而,敘事者「我」卻發現,在畫面右下角的迷宮格,亦即十六個迷宮格之一,居然並無入口。
    沒有入口,無法進入──這麼說來,缺損的「道路十六」不是該叫做「道路十五」才對嗎?

    敘事者「我」和酒吧老闆娘「滿妹」談起這件怪事。怎麼一個好好的game,卻硬是有著這奇怪的缺陷?
    然而後來他們得知,根據《一九八二年電動年鑑》的說法,迷宮之所以沒有入口,原來是程式設計師刻意為之:

    「『道路十六』的原設計者是一個叫做木漉的年輕人,這道程式上市之後三個月才被人發現出了問題,也就是第四格沒有缺口無法進入。至於是木漉刻意設下的一格空白,還是程式設計中途因他瞌睡而發生的錯誤,沒有人能知道,因為木漉在『道路十六』推出後一個禮拜,就在自己的車房內自殺了。總公司找了木漉生前的好友,也是他們電動程式圈子裏另一個數一數二的高手,一個叫做渡邊的傢伙。
    「這個渡邊,嘗試著把木漉設計的程式叫出,卻一籌莫展,原來有關第四格部份的程式,被木漉單獨用密碼鎖住了。年鑒上還透露著另一段關於這兩個程式設計師之間的一段秘辛:似乎是在木漉死去之後──或許在他生前便已暗潮洶湧地進行──渡邊愛上了木漉的妻子,一個叫做直子的女孩……
    「渡邊沒有辦法拆開鎖住第四格入口程式的密碼,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另外設計了一套進入第四格的入口程式,但這個入口,他只好把它放在別的格子的迷宮裏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找到這個入口,但顯然確實是有這麼個入口,可以進入第四格裏。年鑒上提到,渡邊替這個看不見入口的第四個格子,取了一個暱稱,叫做『直子的心』。而且,他在『道路十六』上市一周年的那一天,也在自己的家裏自殺……」

    木漉、渡邊、直子,三個人名其實來自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三位主角。這是駱以軍暗藏的典故。
    而隨著故事峰迴路轉,在〈降生十二星座〉裡,我們終於找到了方法進入了那第四格,那「直子的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韓德爾創作背景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08 20:00:10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