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韓國m型社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韓國m型社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韓國m型社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韓國m型社會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獨立評論在天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出身低的人只能極力忍耐】M型化的,不只是韓國 「不管經濟再如何成長,若只用錢區分一個人的身價,經濟成長的果實最後就只餵飽了有錢人而已。」《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作者 #吳昌翼(오창익)說: 韓國已經成為「20比80」,或「10比90」的社會,富人變得更富裕,窮人則更加貧困,而中產階級崩壞。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萬的網紅我就是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囉,我是NG,我喜歡看一些不常被人注意到的電影 看完後我想用我的方式,輕鬆的跟你分享電影的內容 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FACEBOOK:http://goo.gl/HjJvc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p/1005056073207611/ ...

  • 韓國m型社會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12:00:56
    有 131 人按讚

    【出身低的人只能極力忍耐】M型化的,不只是韓國

    「不管經濟再如何成長,若只用錢區分一個人的身價,經濟成長的果實最後就只餵飽了有錢人而已。」《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作者 #吳昌翼(오창익)說:

    韓國已經成為「20比80」,或「10比90」的社會,富人變得更富裕,窮人則更加貧困,而中產階級崩壞。

    類似「#適合經營企業的國家」這種口號,表示 #市場權力 的擴大,以及「自由」喪失了最低限度的均衡。#自由失衡使得勞動市場M型化。雖然大企業勞工得到了更多所得保障,但中小企業勞工則被推向更艱難的處境。正式員工與約聘人員的差異也漸漸擴大。

    所得M型化,也招致教育M型化與房地產M型化。從前有不少窮人家子女能進入所謂的「名門大學」,所以有「英雄不怕出身低」一說,但現在 #出身低的人卻只能極力忍耐。

    1985年,大學錄取率為36%,到2005年已增加到82%。雖然和20年前相比,上大學的人數增加了許多,但一般家庭的子女能進入首爾大學的比例卻下降了。

    夢想被剝奪的人要不繼續沉默不語,要不像有錢人一樣為一己之私發聲,宣稱「高中平準化使競爭力下降」,或是「必須開放入學獎學金名額」及「#應恢復聯考制度」⋯⋯

    《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揭開65個韓國特有的「潛規則」,韓國社會文化觀察報告》👉 https://bit.ly/31rXSY6

    #獨評讀好書 馬可孛羅文化

  • 韓國m型社會 在 張雅琴主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6 20:50:47
    有 2,286 人按讚

    大家晚安,
    2/6雅琴看世界9pm要開始囉!

    1,晶片換疫苗?2/5台美高峰會內幕~專訪經濟部長 王美花
    2,疫苗怎打~前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 張裕泰。AIT前處長 司徒文
    3,韓國M型社會比台嚴重 ~國慶典禮主持人 魯水晶

  • 韓國m型社會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11 21:09:48
    有 147 人按讚

    ▍奧斯卡92亮點總整理:總有一部住進你心
    📚奧斯卡書展>>https://bit.ly/2UEhOVw
     
    奧斯卡獎揭曉了,寄生上流是本次大大大贏家,
    真的很恭喜,尤其在國際舞台,
    用自己的語言說故事,說得獎心情
    應該是獎項以外,最大的欣慰。
     
    但我心中的遺珠1917、她們,
    沒能拿下大獎好可惜QQ
     
    ----以下影評有劇透------
    #獻給在這社會裡逆向的你
     
    【貧窮兩邊都是死路,過不去的】
    ►《寄生上流》Parasite

    韓國導演奉俊昊,帶著《寄生上流》打破韓國影史,
    搬出亞州社會底層與上流的議題。
     
    《寄生上流》把每一個笑點都當成諷刺,
    對貧與富兩端的人類來一記耳光,
    讓電影自帶語言與氛圍,讓你發現自己對這M型社會盡是如此麻痺,
    你知道站在兩邊的人,時不時就來個墜落,
    你知道日復一日的汲汲營營,絆倒你的都是自己而已。
     
    【當心中僅有的焰火被世界澆熄】
    ►《小丑》Joker

    改編自DC漫畫的小丑,以一股反派的力量衝撞人心,
    在無法討厭的反派角色裡,我對小丑這個角色,
    曾提出這樣的觀點;「能這樣扛起整個世界的瘋狂,算不算英雄?」
    當它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我再一次關注這個提問,若它拿下最佳影片,
    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社會角落的陰影,
    正在加速遮蓋我們頭頂上的太陽?
     
    多少人面對這個光鮮亮麗的世界,需要戴上面具陪笑,
    觀影後你放不下的心中的石頭,
    甚至卡在喉嚨,因為你發現,世界掐滅了太多人心中的盼望火光,
    儘管是光天化日,那些來來去去的人們,
    心底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不可能再被點亮。
     
    【戰爭本是一連串的求生記】
    ►《1917》1917

    被譽為藝術等級的戰爭大片《1917》,用令人驚嘆的「一鏡到底」
    說一個百年前的戰事;在那個資訊傳遞很慢的時代,
    有兩個小兵在猖狂的戰場上,只能用步行的方式,
    到遠方傳送資訊;沒有任何華麗的劇情包裝,它的精彩之處,
    就是因為觀眾和這兩個角色一樣,不知道前方會有什麼?
     
    那種面對未知的膽戰心驚太過真實,
    彷彿轉個身就有子彈飛過。電影經常需要利用改寫來創作,
    但☞《1917》像是真的帶觀眾去了那個時空,
    若戰爭底下有和平,大概就是當我們身歷其境,
    感受到那來自人性的善意。
     
    【撕去女性標籤後的殘膠,還黏著呢】
    ►《她們》Little Women

    童年時期你可能讀過《小婦人》的小說,長大之後再讀一遍,
    你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現今社會,我們早就習慣了抬頭後的女性主義,包括女生如何勇敢愛自己、如何用力的捍衛女權,
    大量複製標籤的,有時其實是女生自己。
     
    《她們》中的喬(Jo)一路帶著自由之心勇闖人生,
    在夜深人靜閣樓裡,卻獨自寂寞著,
    有人說她本身是啟發一代女性的勵志故事,但她只是很純粹的追尋心聲,
    把自己託付給文字,無關乎男女的對立,故事的開始到最後,
    她仍深愛著手足,和那一個身為女生的自己。
     
    ►點進網址看完整影評:https://bit.ly/38fUDoe
    📚在家逛書展,防疫又安心☞https://bit.ly/2ShMlW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