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韓國性別對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韓國性別對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韓國性別對立產品中有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主角為30多歲的金智英,是個擁有平凡人生的虛角色。 原著作者趙南柱刻意賦予她這個在韓國很常見的菜市場名,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韓國爆發駭人的N號房事件,引起國際社會一陣譁然,男尊女卑、厭女文化等問題,也成為眾人討論的關鍵詞。韓國人讚養認為,外界談論韓國男女相關議題前,應先充分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以避免單方面偏頗或不客觀。 讚養也替大家整理了韓國文化中男女對立的根源及發展,背後囊括不為人知的識見與導火線,種種碰撞和摩擦...
韓國性別對立 在 Krach’s 閱讀清單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29:58
⠀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 #閔智炯】 ⠀ (悄悄回歸)沒想到距離上次分享,已經隔了那麼長一段時間~前些日子讀了沙莉魯尼的《正常人》、艾加凱磊的《忽然一陣敲門聲》,花了一陣子找回讀書節奏,你們呢?閱讀路上,都好嗎? ⠀ 這兩天讀了韓國著作《她厭男,她是我女友》,很輕快、易讀。書中設定,很快就吸引了我。...
韓國性別對立 在 語聲者王喬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0:25:05
呼,終於《WIDI性別橋》的前導活動, 「消失的情人節(?) 身體自主權」的活動落幕了, 發現還有好多好多的話題想問來賓, 還有好多好多的想法想跟閱聽眾分享。 但沒關係,這不是結束,反而只是開始, 很高興今天能跟 Sarah 斜槓律師 、 海苔熊 以及吳翠松教授一起討論這些話題。 不好意思我的主持...
韓國性別對立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40:32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12/19-12/25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法檢大亂鬥 韓檢察總長復職 文在寅道歉 文在寅上台以來積極推動檢調改革,卻也導致法務部與檢察官體系之間的對立不斷加劇。尤其今年七月法務部推動改革,企圖取消檢察總長調查指揮權,並將擴大部長的調查指揮對象,引爆檢察...
-
韓國性別對立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01 17:40:18近日韓國爆發駭人的N號房事件,引起國際社會一陣譁然,男尊女卑、厭女文化等問題,也成為眾人討論的關鍵詞。韓國人讚養認為,外界談論韓國男女相關議題前,應先充分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以避免單方面偏頗或不客觀。
讚養也替大家整理了韓國文化中男女對立的根源及發展,背後囊括不為人知的識見與導火線,種種碰撞和摩擦都使現今男女間消除歧見變得格外困難。聽完韓國男女地位關係的歷史變遷,以及雙方說不出口的壓力來源,相信大家都能用更具同理心的角度,看待性別平等的相關議題。
影片授權:HimmTV 韓國讚養 (https://bit.ly/2wKQQ54)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韓國性別對立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主角為30多歲的金智英,是個擁有平凡人生的虛角色。
原著作者趙南柱刻意賦予她這個在韓國很常見的菜市場名,正是要彰顯她作為一個隨處可見的女性,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非針對個人的困境。而本片劇情只圍繞著主角一人,在敘事上相對顯得單調,但卻不令人覺得乏味。
金智英的故事
出生於1982年的金智英,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擁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在那個年代,多數人仍舊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金智英的父親與奶奶都特別疼愛弟弟,總是把最好的東西優先讓給他,年幼的金智英只能在讓步與妥協下長大。
開始上學後,她更是經常遇見令人感到困惑的事情:當她從補習班回家,遇上跟蹤狂時,父親反而先指責她的裙子太短;當她被班上的男同學欺負,班導卻只笑笑地告訴她男生就是這樣對待喜歡的女孩。她不能理解為什麼從小到大學校的座號永遠是由男生開始,卻沒有人質疑過這樣的安排,彷彿男生優先於女生是理所當然的事。
金智英的人生中不斷思考著類似的事情。她曾經是個擁有夢想、渴望在職場上一展抱負的女性,卻因為生孩子而辭去了工作,重新回到了家庭領域。
儘管擁有一個體貼的丈夫,也覺得日子過得非常幸福,但還是在某些時刻感到自己被困住了,這也是一切「異常」的開始,她突然會在不自覺中化身成其他女性,並以那些女性的角度說出她們的心聲,事後卻完全不記得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這些異樣的舉動讓她的丈夫鄭代賢非常擔心,認為可能是產後憂鬱症導致的,於是勸導她去就醫、接受治療。但所謂「異樣」的種子,實際上卻是在幼時便在金智英的心中埋下。
——
韓國社會的反響
《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後在韓國社會造成了軒然大波,除了引起針對女權的廣泛討論外,更進一步激化了男女雙方的仇恨言論。
在韓國的網路世界上,仇女的男性們經常將許多特定的行為標籤化,拿來構成一套慣用語,「媽蟲」、「泡菜女」、「大醬女」等等,用來形容違反父權結構、違背男性期待的女性,而臣服於規則的女性則會被獎勵。這種方式有效地削弱了女性作為群體的團結性,被制度僵化的女性與享受父權紅利的女性皆成為女性主義譴責的角色,因此造成了女性之間的對立。
——
失衡的性別結構
多數男性反對女性主義是因為誤解了其核心思想。實際上,女性主義經常被汙名化,或者因少部分人的激進行為而被誤以為其宗旨是在打壓男性。
真正的女性主義並非是宣揚女性優於男性,也不是仇視男性,而是追求實質的平等,讓女性能爭取自身權益,書寫自身歷史,擺脫男性本位下的附屬角色。
此外,平權運動則希望能消除性別間的不平等與歧視。男性在這男女不平衡的社會結構中既是加害者,同時也是受害者,因為被各種框架所約束,被強迫表現出「男性應有的樣子」,因此推廣平權的同時也是將男性從傳統性別分工的枷鎖中解救出來。
從這樣的角度看來,韓國的平權運動實則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所幸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相關作品。《82年生的金智英》作為一部改編電影,的確點出了許多人不曾仔細思考過的社會規則實質都有刻板印象的意味在,然而意識即是改變的開始,只希望在未來男女都能共享一個更平等、溫柔的世界。
——
這裏看《82 年生的金智英》:https://garageplay.tw/vod/1799
我們將一起和 GP+ 推出法白專屬 30 天免費序號:
現在你只要
1⃣️按本篇貼文讚
2⃣️留言標記一位個朋友,告訴他為什麼你們應該要一起看《82 年生的金智英》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我們會在 8/19 晚上 23:59 之前選出五位提供兌換碼,請記得注意留言私訊的通知唷!
沒有抽中的人也別擔心,歡迎使用 15 天的免費通用序號:
——
🎬 專屬免費 15 天觀看序號
即日起至2021/8/31
使用法白專屬兌換序號 15GPLAW
至 GP+ 兌換網站註冊後,便可免費全站觀賞15天
——
兌換序號前請務必詳閱 GP+ 的相關規定!
韓國性別對立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 爆頭就對了 !| 從《#屍戰朝鮮:雅信傳》到《#惡靈古堡》|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後人類未來 // 李長潔 👾
.
看完《李屍朝鮮:#雅信傳》只有一個想法—「欸為什麼沒有可以按下一集的地方!」。真的很喜歡《#李屍朝鮮》,自從2019年看了第一季,那種「公路電影」般的一路跋涉,加上詭秘的政權鬥爭,還有寫實又魔幻的戰爭,重新定義了活屍文本的特徵與內涵。我們今天就談談「活屍」(#zombie)及其文本,活屍在大中文化中的意義,還有活屍也有社會學(?)
.
基本上,我們認為,活屍電影、電玩、小說等,尤其在2000年後的興盛,是一種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這些文本從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迂迴地提出「反-社會結構」的批評,並在倖存者身上,賦予某種「#後人類」式的期待。這種Ulrich Beck的「#解放性災難」,使我們思考新的社會型態與人類存在,並開啟未來的可種可能。
.
📌 #今天的節目有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
▶ 活屍的系譜
▶ 活屍文本的基本解析
▶ 巫術所控制的活死人
▶ 活下來的人有這三種
▶ 作為一種後人類
▶ 爆頭就對了
▶ 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末日重生—解放性的災難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opkmml94wf0863oyg6vp2e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5YZl1BR-1MdCKbHpwX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GzNMgApuTqh61IbAnXKXp?si=qKcV2omiRo2D9-eAwCUvI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R074Gg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8922671628683/
|
///// 完整論述 /////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想到2019第一次看到Netflix上的《李屍朝鮮》,非常驚豔,居然可以將活屍與歷史、政爭、戰爭混合在一起,創造一種全新的視野。第一季的片頭,令人頭皮發麻,逐集釋出的片段,你可以一集一集地慢慢發覺這是養屍的陰翳詭譎畫面。
.
故事大概的背景是,16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數年後的朝鮮王朝,王世子李蒼想見臥病在床十多天的父王,卻一直被宮人阻撓,直覺宮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為追尋真相,李蒼微服暗訪醫治其父王的醫員,卻發現一場恐怖瘟疫正全國擴散,染疫的人會死而復活,變得非常嗜血及人肉,整個朝鮮正陷入一場滅亡危機。整個《李屍朝鮮》虛構地表現著真實的史實,包含16世紀的國際政治、政府治理、人民生活、飢荒與瘟疫,那些人吃人的殘酷歷史。
.
雅信傳,運用了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緊張關係,架構了一個「生死草源起」的場面。其中全智賢以及她的部族,是夾在朝鮮與女真之間歸順政府的「城底野人」,以來往探密為生。活屍在這裡,指向某種「他者」,是一個民族傷痛的隱喻,本篇裡並沒有太多的謀策或活屍趕殺,更多的是在恨意上的不斷加深,這個被賤斥、賤踏的他者(沒有認同、失語、赤裸、遭受暴力),最終反撲成為一種灰滅性的瘋狂與災難。
.
你是不是在最後活屍感染全滅軍隊時,感到內心充滿快感呢。你也可以藉雅信,明白前兩季的諸多橋段,包含生死草的來源、為何會出現、朝鮮的政爭、第二季結束時全智賢的詭異微笑。並且,藉由雅信這位女性角色的賤斥主體反撲,整個顛倒了前兩季的所有「皇權」(kingdom)統治。
.
《李屍朝鮮》大概是近年K-zombie中,最典型又精彩的作品。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其脫離了20-21世紀裡,成為重要的反烏托邦類型的活屍文本,獨樹一格。不過,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談談這整個影視發展中的活屍文本,其是對晚期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反映與批判。
.
▓ #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活屍
.
套句導演李安的句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活屍電影已然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是一種結合怪物、恐怖、與科學幻想的文本。從1932年的《白殭屍》(White Zombie)開始,1968年George Romero執導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興起,「活屍」一社會想像在40年內逐漸成為主流,時至今日已然有577部相關的活屍電影作品發行,尚未包含電玩、小說等其他傳播媒介。
.
911事件後,活屍文本更蓬勃出現,成為當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類型。這些血腥恐怖的情節背後,與一般鬼片不同,其隱含著複雜的、預設式的、假設式、未來式、較積極的負面烏托邦,用通俗的方式探討著「反結構」(anti-structure)的趨勢,甚至可以說,活屍文本就是某種「社會科學的科幻」(Reed and Penfold-Mounce, 2015),是一種社會學的想像。後面就來漫談活屍文本。
.
▓ #活屍的系譜—海地活屍
.
林宛瑄(2017)回顧了活屍的系譜。她認為,當代習稱活屍的怪物依其所從出的歷史脈絡與形象變遷過程,可以區分為「#海地活屍」與「#美國活屍」,兩種活屍形象各有所對應的社會情境及衍生的政治文化意涵,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則是揭示活屍的理論潛能所在之關鍵。
.
簡言之,「海地活屍」為巫毒教的產物,例如「白殭屍」,海地人相信巫毒教巫師能夠藉由含河豚毒素的特定毒物與儀式,讓活人處於假死狀態,之後再藉另一種藥物使之復甦;但甦醒過來的受害者會失去許多心智功能,淪為受巫師操縱的奴隸。由於海地的歷史充滿被帝國殖民為奴的記憶,海地活屍逐漸演變為一種政治社會壓迫的象徵。
.
▓ #活屍的系譜—美國活屍
.
海地活屍在1920年代傳入美國,並在電影中,幾經轉變,最後由喬治羅米洛的活屍系列,將活屍由巫術型轉換成「感染型」。二十世紀西方大眾文化想像中的喪屍已從「#傳統神祕傳說中沒有心智且相對不具威脅性的奴性機器」轉變為「#兇惡且自我驅動的吃人機器」;活屍研究者不應將「海地喪屍」與「美國喪屍」的發展史混為一談。
.
值得一提的是,喪屍擺脫巫師或奴隸主甚或殖民者支配後,始得成為所謂「常人怪物」(行屍走肉),方能夠代入各種社會脈絡與問題情境,凝聚吸納其間的想像與焦慮,羅米洛的活死人系列因此可說是活屍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史上重要的轉捩點。(林宛瑄,2017)所謂的「感染型活屍」。不論性別種族階級,任何人都可能轉變為活屍,人與喪屍之間的界線不再牢固,人無法輕易將活屍斥逐為與己對立之他者。只要有心(?),人人都可能是活屍。
.
▓ #活屍電影的基本分析
.
我們將557部活屍電影名稱做文字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詞彙,如邪惡(Evil)、重返(Return)、活死人(Undead)、黑暗(Dark)、屋舍(House)、居民(Resident)、啟示錄(Apocalypse)、戰爭(War)、變種(Mutant)。這些片名用字指向大眾對「人」(human)之常態的質疑與恐懼。活屍象徵著,道德人性的變質、資源稀缺的搶奪、社會集體歇斯底里的害怕、全球戰爭的末日想像、對傳染病的恐懼、與基因科技的深層不信任。簡單來說,即是在技術、風險、生命權力、恐怖主義等等概念力量將社會質變後,活屍電影重新定義了「人」的存在狀態。
.
▓ #倖存者的隱喻
.
在分析活屍文本時,我時常將重點放在「活屍」本身,以其作為一種對當代社會的隱喻與批判視角,但事實上,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人類,也是很重要,他們可能是反映人類在世界存在的方式,與社會重建的未來。倖存者的分類,依賴原本的社會資源,純淨的社會結構。倖存者可以分類成「#群眾」(Multitude)、「#超人類」(transhuman)、「#後人類」(post-human)。
.
在「群眾」的情況下,大眾被與活屍連接在一起,你可以在大部分的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口過剩的新自由主義社會中,一方面不幸成為活屍的大眾在社會結構中無腦的重複動作,另一方面,倖存的群眾則試圖恢復舊秩序,或是,衝破各種機構的框架,例如種族、性別等。這樣的集體大眾合作,也表現在活屍路跑的活動場面中。
.
而「超人類」,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許多超人主義理論家與倡導者希望運用理性、科學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減少貧困、疾病、殘疾和全球各類折磨人的疾病。在《惡靈古堡》電影中,女主角Alice受感染又轉基因,變成一個超越人類界限的賽博格(cyborg),如Donna Haraway在《賽博格宣言》裡說的一樣,女性的暴力是對所有中心主義的一種超越與破壞,拋棄了所有人的從屬角色。
.
所謂「後人類」(post human)狀態,少了超人類的超越,更多的是重新思考與風險共處的例外狀態,然後形成一種生命風格。是對未來人類個體趨勢的一種觀察、推測與想像,最著名的經典是Francis Fukuyama的《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他強調技術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的終極改變,其中包含了道德界線的瓦解,與社會集體暴力的來臨。Ira Livingston與Judith Halberstam則描繪「後人類」是科技的設計,是藏有符碼傳染的軀體,是致命的肉身,人類不再屬於「人族」(the family of man),而是後人類的一員。諸多學者對人類個體的未來狀態有著不確定的憂慮,但也隱含重新思考的可能性。
.
▓ #爆頭就對了
.
在電玩《惡靈古堡》中,第一次將「生化武器」、「傳染病」、「病毒」等元素加入活屍文本。「這場流行病的傳染速度,比現代歷史上的任何疾病要快得多了。」在Covid-19的時代,在《惡靈古堡3》重製版(Resident Evil 3,2020)詭譎緊張的開場序曲中的這句話,令每一個身處在現在的玩家深深感到遊戲文本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巧合。從1996年誕生於日本Sony公司的遊戲開發部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以大規模傳染與生化實驗為故事基礎,展開第一代成人玩家恐怖科幻視野,也是幾十年來活屍類型文本(zombie genre)的重要原型之一。
.
《惡靈古堡》的核心是T-virus病毒,這種將人類變異成活屍的虛構感染,讓玩家無論是通過歐式豪宅、非洲村落、亞州公寓,每一集都有。就算到了《惡靈古堡:村莊》(Resident Evil Village)的羅馬尼亞風格民間故事中,都還是可以碰見邪惡集團Umbrella Corporation,因為製造生化武器,而開啟的活屍末日。但對於《惡靈古堡》而言,一開始幾代你還會期待是有解藥的,可以回到末日前的社會。但最近的幾代,主角與活屍的距離開始混淆不清。
.
▓ #活屍就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
.
又或者是《屍速列車》裡,列車上的病毒傳染末日最可怕的敵人除了活屍之外,還包括各種延伸出來的危機狀況,像是對糧食、飲用水、衛生的不信任,大量流竄的、囂張的、與恐慌的活人才是真正致命的對手。這些由活屍想像延伸出來的情境,全都指向全球化晚期資本主義下的災難,社會失序、病毒感染、生化戰爭、病毒疫苗突變等。
.
此外,《屍速列車》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的成功,正是奠基在韓國的徹底失敗上,的確,電影中所提及的「世越號沈船事件」、「MERS疫情」等真實事件,都體現了導演在韓國社會中的生活經歷,看見了韓國階層文化的不公平、國家體系的失常、經濟壓力下,人們渴望「逃跑」。所以我們看到《屍速列車》裡有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關係,例如資本家對雇員的指使、社會對高齡的排擠等;也看到軍隊體系的暴亂之力;一節節的車廂裡的失序場景,反而在極端的條件下將韓國的社會秩序表現了出來。而失速的列車也逃往向釜山,一個韓國經濟的重量級災區。
.
其他的電影如《活人生吃》、《毀滅倒數28天》也時常描繪「商場裡的消費活屍」、「倖存者的險惡競爭」、「資源的匱乏」、「極具才能的才德至上英雄」、「巨大邪惡的企業(與科學家)」、「失能又極權的軍政複合體」,也時常是活屍電影的重要場景。都很像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一場場屍檢。
.
▓ #人與非人的共生的遊牧主義
.
活屍片通常很短,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個傳染的展開片段,但如果像是《陰屍路》這種發展很長的篇幅,就可以看人們開始嘗試展開新的生活。有趣的是,活屍科幻電影看似悲觀,這些倖存者卻總為未來社會帶來希望,追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例如《屍速列車》,電影中主角孔劉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描繪得十分飽滿。一個故事由主角構成,主角本身卻又由許許多多的其他人構成,互動來去,在情緒、情感、合作策略的各種人際關係行為中,維繫了「人」存在於這個世界末日的價值。又或者是超級長篇《陰屍路》、被罵翻的《最後生存者2》,到後來已經展開各種活屍末日的生活共同體實驗,活屍末日是新世界的開始,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或傳統的社會建制,只有一群剛強的倖存者」(林宛瑄,2017)。
.
剝去感官主義的票房刺激,我們可以思考,在當代流行文化中被大量產出的殭屍文本,也許並不是我們恐懼上述的「後人類怪物」,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具殭屍,他提醒著當代人類身上存在著「跨界性」,我們必須要在無法可管的條件(社會變動太過劇烈)下創造新的律法。這是「後人類」的啟蒙,在最狂暴卻又極度管制的的區域中重新創造「人」的存在。
.
▓ #解放式災難的契機
.
我們可以用哲學家Giorgio Agamben的「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來解釋這活屍延伸出來的後人類思考。在活屍科幻電影鋪成的過程中逐漸展開視域,可以發現空間與政治、生命與法律、混亂與正常之間已經失去清楚界線,這種「例外狀態」標示著當代社會型態的狂暴與管制、安全與風險的共存。而就是因為《李屍朝鮮》、《陰屍路》、《屍速列車》、《惡靈古堡》以及其他的活屍類型文本中,存在著活屍的暴力性、動物性、去道德化,反而強化了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社會關係,那些是人性的脆弱、難得的尊重與無私的互動,這些是維護「人」所存在的最後理由。「最後生存者」,這種新的存在方式,不純然是對非人狀態的拋棄恐懼,更可以是一種共振、共活(想想看這兩年的全球疫情)。
.
所以,活屍文本可以反映Ulrich Beck(周桂田、徐健銘,2016)提出的「解放式災難」,災難的風險可能帶來變革與解放的契機。「活屍」給我們一種壓力,一種啟事,一種警告,告訴我們自己即將面臨(或正處於)例外世界,承認當代人類個體已然是各種跨界性的混合體,但我們依然盡力地維護著人性的價值與個體安全的保證,在可能是最壞的未來情境裡,持續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意義。
|
📕 #參考文獻
.
1. 周桂田、徐健銘(2016)。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 林宛瑄(2017)。我們就是喪屍:《 陰屍路》 中的喪屍末日與再創生。英美文學評論。
3. Fukuyama, F. (2006).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Simon and Schuster.
4. Halberstam, J. (1995). Ira Livingston, eds. 1995. Posthuman Bodies.
5. Reed, D., & Penfold-Mounce, R. (2015). Zombies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walking dead as social-science fiction. In The zombie renaissance in popular culture (pp. 124-138).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韓國性別對立 在 語聲者王喬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呼,終於《WIDI性別橋》的前導活動,
「消失的情人節(?) 身體自主權」的活動落幕了,
發現還有好多好多的話題想問來賓,
還有好多好多的想法想跟閱聽眾分享。
但沒關係,這不是結束,反而只是開始,
很高興今天能跟 Sarah 斜槓律師 、 海苔熊
以及吳翠松教授一起討論這些話題。
不好意思我的主持功力還有很大的琢磨空間,
問題也應該學習調整的更聚焦一點,
但新手飛行的我,有三位的陪伴感到非常的幸運,
還在最後離場環節,發現自己認識的朋友有默默參加講座XDD
謝謝大家陪我們一起看見在數位時代下的一些困境,
活動取名為《WIDI性別橋》也是希望能成為橋梁,
建立起人與人心中的連結,而不是二元(多元)對立。
在今天聽一個關於性別的講座時,才發現:
原來女性也能受保障讀書的年代,
其實是從我媽媽那一代才開始的啊?
所以其實媽媽受到的時代教育,也就是外婆,
那個女性少數能夠受教的時代的概念,
現在的我們,活在各種改變的痕跡之下,
我不是想要打倒男性,而是想要保護我在乎的每個人,
就像是曾被你們保護的那樣。
最後關於 #消失的情人節 以及導演 #陳玉勳 @奔放小勳
我覺得能藉由這部電影來讓大家討論這件議題是很棒的,
也覺得導演是幸運的,可以保持純真,
因為我們已經沒有辦法不去害怕當自己的意識暫停時,
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之下(轉移到現實大概是喝酒或吃了藥物吧?),
對方對我做的事情會是純愛還是加害了。
希望每個人都有溫柔守護,而且尊重他/她的意志的人愛著,
希望大家在感情的最後,都還是可以讓對方覺得
「謝謝你陪我走過這一段。」
願大家都能幸福,而這個希望,正是因為不容易而希望的,
因為現實的世界,還是有許多的傷害在發生著,
但是,我們並不一定相信...也不一定知道...
接下來要分享的 時報出版 的 #您已登入N號房 就是這樣血淋淋,
而我們呢? 若你能從一些新聞或論壇聞嗅到線索,
那麼,你就會知道,N號房,不只在韓國。
不管各位有沒有參加講座,我都會用Podcast「喬語書香」來做導讀
這次有點想試試看有別於過去的...第一人稱的方式說書,
我不知道會不會砸鍋XDDDDD..... 我會滾動式調整的(笑)
請大家多多支持,讓每一個人,都能從框架的綑綁中自由。
數位女力聯盟widi 、 #喬語書香 #閱讀 #讀書會 #性別平權 #講座 #方念萱 老師 #性暴力 #數位性暴力 #媒體 #暴力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