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韓劇Law School是Netflix的原創影集,這部戲的法普含量很高,看完前面幾集後,興起寫一些當中法律素材的想法。這個系列去介紹其中的一些法律問題,以及在台灣的現況如何。當然,有雷難免,但會盡可能避免。
1️⃣韓國法律教育的昨日
2007年以前,韓國的法律教育跟台灣相仿,大學設置法律...
編按:韓劇Law School是Netflix的原創影集,這部戲的法普含量很高,看完前面幾集後,興起寫一些當中法律素材的想法。這個系列去介紹其中的一些法律問題,以及在台灣的現況如何。當然,有雷難免,但會盡可能避免。
1️⃣韓國法律教育的昨日
2007年以前,韓國的法律教育跟台灣相仿,大學設置法律系,畢業生要努力通過司法考試。在2008年前,每年律師的錄取人數,大概是一千名。
通過司法考試的幸運兒,要接著在司法研究及訓練學院中進行為期2年的訓練課程,最終才能取得執業資格。
2️⃣2007年的法律教育改革
2007年7月,南韓進行法律改革,通過「國家律師考試法案」,將法律教育從大學部改成學士後制。
和美國的Law School相仿,要念法律的學生,必須先念完大學,然後再通過法律教育資格測驗(Legal Education Eligibility Test,簡稱LEET),這個測驗跟美國法學院入學要考的LSAT相仿,用來測量學生的閱讀、邏輯推演跟寫作能力。
大學畢業生拿LEET的分數跟學校成績,經過面試來申請法學院入學許可,這正是劇中學生入學的管道。劇中的學生都是已經有大學學位,考過LEET、經過申請、面試後,才能入學就讀。
3️⃣2009年新制上路
新制在2009年上路,只有25間法學院獲得招收學生的許可,總入學人數限制在每年2000人。
2012年1月,新制的律師考試上路,考生必須是這25間法學院的三年級學生或畢業生,才符合考試資格。通過考試之後,需要經過6個月的實務訓練,才可以執業。至於,舊制的司法考試,則在2017年劃下終點,最後一年共錄取了55位。
新制的律師考試的錄取人數限制在每年1500人,但每年的法學院畢業生有2000人,這也導致從2012年以來的新制考試錄取率,因為重考的學生變多,而逐年下降。
韓國律師公會還是認為錄取率過高,律師市場已經飽和,今年四月的新聞提到,韓國律師公會限制第10屆律師考試的訓練人數為200位,當然這也引來法學院學生的抗議。
🇹🇼台灣的情況
台灣最早的學士後法律學制,應該是東吳大學法學院的碩乙組,屬於碩士學位,後來許多法律系都有學士後法學的學程,讓大學畢業生可以在碩士階段,取得法律學位。另外,也有設計成為學士課程的,像是輔大的學士後法律系。
不過,台灣的律師考試,並沒有為這些學生另外設計,跟韓國的制度設計並不相同。曾經有過改制為學士後法律的聲浪,但並沒有付出實行。
韓國律師錄取率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據說這引起社會組一片譁然XD
不過台灣男女醫師比的演變,是有它的歷史
早期台灣的考試制度是聯考,甚少推薦甄選
反而在近代特定接受推甄的醫學院
可看到女醫學生正在增加
所以我會認為
台灣醫師男女比應該不是制度篩選問題
而是較可能是早期台灣家庭價值觀、對子女期待
另外,不管各行各業
真正問題未必是男女比
女性並不一定就不擁護父權
而是看職場教育對性平的思維是否落實
在傳統職場思維裡
女醫師也可能很父權
甚至與社會最接近的精神科女醫師,也還是有可能很父權
若職場教育宣導得當
就算外科系的男醫師也可以接近平權思想
他山之石
司法官:性別比大約一比一
律師:整體來看女律師約三成,但30歲以下女性律師人數已超越男性律師。
資料來源:http://www.rjsd.moj.gov.tw/RJS…/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
https://www.judicial.gov.tw/juds/report/st-1.htm
日本女醫師比例為OECD國家最低,台灣還低於日本。
感謝 Yuling Huang提供OECD國家的女醫師比例資料,為近日東京醫科大學壓低女性錄取率的爭議,提供很重要的資訊。在34個OECD國家中,日本的女醫師比例(20.3%)最低,韓國(22.3%)第二低。倒數第三是盧森堡(34%),倒數第四是美國(34.1%)。34個國家的平均數是46%。女醫師比男醫師多的國家有11個,大多為前社會主義國家,北歐國家(例如芬蘭的61.3%),以及荷蘭、西班牙等。
正想說,不知道台灣會排在哪裡。查了一下行政院性別統計(有點難用,沒有提供百分比),得到2018年的最新資料。以西醫師來說,2018年執業醫師人數為46474人,其中女醫師為9025人,佔全部西醫師的19.4%。
19.4%,比日韓還要低!19.4%(字放大放大)....我要請我萬能助理在OECD圖表底部加上台灣,然後請有興趣的朋友共享此教材XD
台灣常說,年輕一輩的男女差異已經愈來越小,但是跨國比較來看,還是差很遠。台灣40歲以下的女醫師比例為31.5%,就算拿台灣的年輕女醫師跟OECD國家的全體女醫師來PK,還是差很大。
台灣中醫師的性別比較為均衡,女醫師比例為30.4%。如果是40歲以下,中醫女醫師的比例為45.2%,較西醫師來得高得多。
我不知道OECD這個統計如何界定醫師。如果把台灣的西醫師與中醫師資料合併,女醫師的比例為20.8%,仍是數一數二的低。
以下為資料來源。
OECD醫師性別比:
http://www.oecd.org/…/women-make-up-most-of-the-health-sect…
行政院性別統計(醫事人員比例)--真心建議行政院性別統計可以再努力一點,把數字做成清楚好用的圖表,並且提供跨國比較資料。
https://www.gender.ey.gov.tw/…/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
查資料查到聯合報今年的報導「女力崛起,每五名醫師就有一名女性」。如果有跨國比較的資料,也許就會有不同的報導方向,下不同的標題吧XD。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11765
資料如果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指正。再次感謝于玲提供這個讓我們從日本東京醫大事件再看回台灣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