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知名壽星:「協奏曲之王」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
.
傳說中受「海神」(Poseidon)所眷顧,堪稱「巴洛克」(#Baroque)時代最負盛名的「紅髮神父」(Il Prete Rosso)與古典音樂名家,韋瓦第誕生於水都威尼斯(#Venic...
3月4日知名壽星:「協奏曲之王」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1741)
.
傳說中受「海神」(Poseidon)所眷顧,堪稱「巴洛克」(#Baroque)時代最負盛名的「紅髮神父」(Il Prete Rosso)與古典音樂名家,韋瓦第誕生於水都威尼斯(#Venice),傳聞出生當天還正巧歷經地震的洗禮。作為九位兄弟姊妹之首,從小他就嶄露了不出世的器樂演奏才華,技巧絲毫不遜色於擔任教會小提琴樂手,同時也是專業理髮師的父親。或許在天搖地動之際,望著襁褓內熟睡的嬰孩,父母親已將韋瓦第無條件獻給上帝,因此他在完成天主教教會附屬學校的課業後,於西元1703年時正式具備了神職人員敘階(神父)和教授資格,以全職服事身分成為駐堂牧者(神父),並擔任在地Ospedale della Pietà女性慈善孤兒暨音樂院的樂團教師與指揮。
.
但可能天生體能壯況不佳(據說是哮喘或心絞痛),無法負荷行禮如儀、周而復始的聖職工作,於是韋瓦第在考量理想與志向考量下,很快就放棄了教區牧會的職分,轉而把握天父所賜予在音樂創作上的恩典跟祝福,盡心扮演作曲家和樂團指揮的角色。很快的,他譜出為數可觀的各式器樂協奏曲,也帶領威尼斯數個教會附屬的慈善樂團四處巡演。到了西元1716年,經過與教會主席團短暫的緊張對峙,韋瓦第被正式任命為Maestro dei concerti,開始以音樂總監之姿負責教區內全部的敬拜與演奏事工。
.
有著父親所遺傳而來的一頭紅髮,當時不少威城市民只聞其人,僅知道他綽號是「紅髮神父」或者是「威尼斯王子」,根本不清楚實際他的本名是「韋瓦第」還是「第瓦韋」(笑!);他也迎合著義大利境內在西元十八世紀初期所掀起的歌劇(opera)風潮,譜寫或負責近94部歌劇作品的上演或製作。西元1721年間,他受邀前往羅馬,除贏得達官顯要的讚賞外,此次更獲准在神聖的梵蒂岡城舉行教宗御前音樂會!伴隨悠揚的琴音,也讓韋瓦第名氣扶搖直上,來到了史無前例的巔峰!從羅馬城的凱旋歸來,韋瓦第不只躍居後輩音樂人們所敬仰、朝聖的對象,更收到了許多歌劇院或教會委託作曲的訂單,簡直是集三千謬思寵愛於一身的勝利者。
.
然而,就在西元1730年間,韋瓦第受封神聖羅馬帝國騎士頭銜,並獲得皇帝御賜的金幣不久後,歐洲大陸有關「人文主義」的思潮正緩緩興起,優雅自在的自我追尋與自主氛圍逐一取代了宛如複製、貼上的單一作曲格式,嚴謹的譜曲面貌遇上如大海嘯般的衝擊,也左右了音樂發展的趨勢。此時的韋瓦第不算江郎才盡,但仍備受壓力,只得低價出售手稿來維生…
.
將最後希望押在奧地利維也納,韋瓦第期盼能藉由皇帝的贊助得以東山再起,但萬萬沒想到,堪稱職涯貴人的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六世,竟然在西元1740年的10月,也就是他剛抵維也納不久後駕崩!只活了55歲而已。
.
後續長達一年的大喪(國喪)期間,奧地利禁止任何娛樂(含音樂會)活動演出,韋瓦第可說徹底失去了依靠。西元1741年的7月底,異鄉維也納,一個戲院所附設的作曲家宿舍裡,昔日的「威尼斯王子」,再也見不到舞台與掌聲的百般落寞中,韋瓦第孤單地離開了人世,一生精心譜寫的諸多美妙樂曲也跟隨著鮮為人知的簡單葬禮,一同被送往歷史塵封的長河。
.
一直到了近兩百年之後,西元二十世紀初,透過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協奏曲中的「韋瓦第風格」,西方樂壇重新發現了這位過往名震天下的音樂人。而法國音樂史研究員Marc Pincherle在整理史籍的過程裡,更於威尼斯的教堂和學校內,意外挖掘出許多韋瓦第當年所留下的原始底稿,經由研究團隊將曲子加以重新編號與印製出版後,韋瓦第,往日的Il Prete Rosso,重新贏得現代古典音樂界的推崇,一度被世人遺忘的「紅髮神父」也再次登上了一線音樂廳的舞台,在霍格伍德古樂團或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名團的詮釋下,他終於恢復其殿堂級大師的不朽地位!
.
在韋瓦第筆下超過500首的協奏曲中,今日最著名的代表性樂曲,毫無疑問,首推你我都孰悉的《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此作品源自他西元1725年時出版的小提琴協奏曲集《和聲與創意的嘗試》(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zione)當中的第一到第四號,總共十二首曲子。
.
韋瓦第以音符作為畫筆,完璧呈現出春、夏、秋、冬四個時節的景致,有希望,有蒼涼,有速度,也有力量,這首樂曲儼然已成為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的經典作之一,更被普羅文化不斷加以覆蓋新的面貌呢!
.
『There are no words, it's only music there.』
.
據說這是韋瓦第說過的名言,但由於尚未在原始文獻裡看過,故小編個人持保留態度。聽著耳機裡《夏》(L'Estate)的第三樂章《急板》(Presto),望著四周一年來始終戴著口罩的茫然人群,綠燈了,我沉默無語,唯有踩下油門…#birthday #history
韋瓦第紅髮神父 在 MasonYin 莓森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5個古典音樂作曲家】
這應該是最後的版本,這次增加了5個作曲家。
後來考慮到放有梗的作曲家會有更好的表現效果,總之最後決定的25個作曲家就按照了個人喜好挑選進來了。
這一次每一個作曲家都有加塗鴉,以下是說明:
1.Vivaldi 韋瓦第:有紅髮神父之稱
2.Bach 巴哈:達到了神的境界,所以頭後有光圈
3.Handel 韓得爾:哈里路亞
4.Haydn 海頓:驚愕交響曲
5.Mozart 莫札特:純粹想表現「啾咪」的感覺
6.Beethoven 貝多芬:脾氣不好
7.Paganini 帕格尼尼:把靈魂賣給惡魔
8.Schubert 舒伯特:彩虹圈
9.Mendelssohn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10.Chopoin 蕭邦:覺得他這個人跟音樂有這種感覺
11.Liszt 李斯特:在當時他是如神一般的偶像
12.Wagner 華格那:「漂泊的荷蘭人」是一個幽靈船的故事
13.Brahm 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的關係
14.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和1812
15.Dovrak 德弗札克:想要表現他看到新世界的樣子
16.Rismky-korsakov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17.Elgar 艾爾加:「愛的禮讚Salut d'Amour」是一首寫給未婚妻的曲子
18.Mahler 馬勒:平常看起來很痛苦的表情是由於嚴重的痔瘡導致直腸出血(出自包浩斯人)
19.Debussy 德布西:「月光」
20.Sibelius 西貝流士:北歐的音樂聽起來很冷
21.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手很大
22.Holst 霍斯特:「行星組曲」
23.Stravinsky 史特拉汶斯基:「火鳥」和金蘋果樹
24.Gershwin 蓋希文:想表現爵士樂搖擺的感覺
25.Shostakovich 蕭斯塔克維奇:長得像哈利波特
韋瓦第紅髮神父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韋瓦弟 Antonio Vivaldi 逸事
韋瓦第,義大利作曲家,1678-1741,出生于威尼斯,父親為教堂小提琴手,從小受其父親啟蒙,十五歲開始受教士訓練,十年後學業完成而成為一名神父, 他因一頭紅髮而出名.大家都叫他為紅髮主教, 1703年他突然放棄神職生涯而還俗. 雖然他的專長在作曲和音樂表演方面,但他幾乎終生獻身於威尼斯的孤兒院附屬的女子音樂院,教導那些年輕的孤女們, 在當時這樣的孤兒真是滿街充斥,而這個女孤兒院,只向韋瓦弟及其他幾位母音樂老師學習絃樂器,這些年輕的學生時常開高水準的音樂會,而使威尼斯成為音樂的重鎮,
他的音樂是多彩多姿的義大利巴羅克風,並勇於創作,也有眾多音樂奉獻宗教,而他寫的器樂協奏曲達五百首以上,才氣出眾 ,加上聖樂曲,共創作七百五十多首,曲曲動聽,最出名的如:”四季”等音樂曲.他還創作了四十多部歌劇,1741年遷居到維也納,不久死於窮困。
一天, 韋瓦弟在教堂講彌撒時, 腦海裡突然閃現了一個賦格的主題, 令眾人大為吃驚的是, 他立刻走下講壇, 沖進聖器室, 把這個主題記下來, 然後再回到講壇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因為這次的失職, 他受到了質詢, 但是他的錯誤被認為是天才的過失, 除了將來不許他講彌撒以外, 並沒有受到進一步的處罰.。
歡迎加入古典好好聽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chih1972/
韋瓦第紅髮神父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古典樂刊的編輯要和大家分享的影音,
作的非常好,
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