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台中市 惠文高中
aka.明星高中、七期一中(因為位於七期附近)、貴族學校(校長真的都會這樣說)
-
考進來的成績是3A6+以上,通常考不上興附、文華會選擇惠文或二中(聽說二中有男女分班,但惠文沒有ㄛ😂)
因為每年的成績都會有點小差異所以如果成績在3A4+的都可以填填看哦...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台中市 惠文高中
aka.明星高中、七期一中(因為位於七期附近)、貴族學校(校長真的都會這樣說)
-
考進來的成績是3A6+以上,通常考不上興附、文華會選擇惠文或二中(聽說二中有男女分班,但惠文沒有ㄛ😂)
因為每年的成績都會有點小差異所以如果成績在3A4+的都可以填填看哦🥰
-
因為是國高中合校,雖然我待了6年但是以下都會以高中生為主
-
🍊上學時間
從4、5年前就開始實施8.上學
對!!沒有早自習沒有晨考!😍
但禮拜三是每週的升旗日,需7:30到校,住的遠可到教官室申請遠途證(會因為天氣、段考而取消,模考的話是只有要考的年級不用升旗)
升旗不用站著,校長都會讓我們坐下(怕髒可以帶不用的課本或紙墊屁股)
遲到的部分是有登記的,我自己是建議都不要遲到,尤其是升旗....因為遲到蠻麻煩的,但不遲到就不會有事😅
-
🍊放學時間
星期一到四都是5點放學
禮拜五最後兩節課是社團或班會所以都是4點放學
段考日都是4.放學 但是模擬考沒有❗️
-
🍊About 校園
✨我覺得校園要大家實際來感覺比較好,所以如果有填惠文的真的要來看看才能感受我下面說的內容🥰
因為有高中部跟國中部 所以校園其實不算大 吧(至少隔壁國小都比我們大了🥲)
但是校園算蠻不錯,設備也沒有很舊(看過別的學校是鐵的講台)
*廁所有免治馬桶、大鏡子、淋浴間(不是每一間都這麼高級,但大部分都是)
*體育課沒意外都是一個操場會有3、4個班在用,但是每個班都有每個班的場地,基本上不太有一個班使用三個籃球場的問題
*學校有福利社,有賣桂冠肉包,早餐(涼麵、漢堡、三明治、擔仔麵...學弟妹們進來可以挖掘一下還有什麼),餅乾,飲料,麵包.....如果書包壞了衣服破了褲子破了 福利社也有賣
*學校也設有販賣機 一樓有兩台7-11的,裡面有御飯糰、牛奶麥片、溏心蛋、地瓜....(還有很多東西,真的是7-11裡面賣的那些)
其他樓層也有其他的販賣機賣洋芋片麵包鋁箔飲料運動飲料
*還有很多特別的東西 ex:刷卡機+點名系統(真的很沒用,連老師都嫌棄)、高爾夫球場、小型攀岩場(這兩樣的使用次數3年真的只有1、2次,不要有太多的期待)、撞球桌(體育課真的可以去打撞球🎱可以期待一下)、天文台、歌劇院(聽演講的地方)、重訓室(普通生用不太到,但體育班一定會用到)、禮堂(大學博覽會、健檢、羽球、桌球、打疫苗、社團成發)、無聲廣播(應該很多學校都有了,就不介紹)
*學校總共有6樓,沒辦法搭電梯(偷搭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
🍊班級
國中部一個年級10個班(資優資源都是抽堂上課,沒有獨立的班)
高中部一個年級11個班(1個國際班9個普通班1個體育班)
*國際班升高一的可以看一下校網會公佈考試時間也可以高二分組的時候再選去國際班
(國際班是社會組,但有沒有因為108課綱而改變不確定,有興趣可以詢問師長)
惠文常常會有國外的姐妹校來交換學生,所以國際班會負責接待,其他的詳細內容不太清楚
但是❗️❗️不是只有要報考海外大學的才有資格進去,也不是只有有錢人才能進去國際班
*體育班的話應該不是正常管道入學,所以不特別講
*男女比,我自己是覺得差不多
-
🍊服儀規定
頭髮可染可燙可長可短
指甲油也可 耳洞可
褲子可改窄裙子可改短(裙子請不要太誇張,看過國中部女生是我蹲下綁鞋帶可以看到內褲的那種😑)
鞋子不拘(沒下雨腳沒受傷的話拖鞋先不要)
長短運動服制服可混搭(制服上衣運動服短褲、長運動服上衣短運動服褲)
冷的時候可以運動服內或外加帽t大學t
外套拉鍊進出校門一定要拉上(出去就可以拉下來了😂)
每週五是班服日社服日,可穿班服社服紀念t
放學鐘聲一響🔔可以穿便服跟便服外套出校門(但外套還是要拉拉鍊🥲)
-
🍊關於社團
只能選一個社團,每學期都可以重選
熱音、熱舞、康輔、籃球、大傳、吉他、飛盤、排球、天文、茶藝、動漫、羽球、韓文、異料、烹飪、童軍、儀槍、生研、單車....其實我覺得社團算多,然後,基本上沒有社辦(我知道熱音社有),社團課是雙週上的沒上的那個禮拜是聽演講或是班(考)會(試)
❗️學生會跟模擬聯合國不是社團所以參加了也可以選社
-
🍊特色課程:第二外語、多元選修
這些只有高一有(108課綱不知道有沒有改)
第二外語選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
多元選修:機器人、飛盤、心理學、希臘羅馬神話、羽球.....詳細的進來就知道了
-
🍊關於手機
國高中每個班都有手機櫃,來學校就是要交手機(基本上午餐時間12-12:30可以使用)但也有些老師不會收或是不抓假機,但真的很少很少,所以不要抱著太大的期待,畢竟我們不是第一志願🥲
-
🍊晚自習
學校沒有晚自習但是有提供校內自習的地方,從放學到晚上9:00都可以待在圖書館二樓三樓自習,晚餐也可以訂外賣在學校吃完直接自習
(環境請看貼文後的輔助圖片)
-
🍊外食
上學期間沒有外食日,除非社團課各個社團偶爾會定雞排飲料,但是高三考完學測訂的話有可能教官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升旗甚至直接說要訂就訂在大門)所以考完到被迫放假的日子每天都是外食日😂
-
🍊讀書風氣
我自己覺得讀書風氣沒有很好,需要自己自律,學校活動真的沒有很多,就好好讀書吧!
鞋帶太短綁法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時期,如何做好遠程採訪?】
最近疫情蔓延,很多工作或者活動企劃,都只能轉為線上溝通。那麼,原本就非常仰賴當面溝通的採訪,又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底下的分享出自中國作家葉偉民,他分享了疫情時期,採訪改為線上進行時,所需要注意的三個重點。
一起來看看吧。
-
遠程採訪的三個錦囊 / 葉偉民
最近收到幾個諮詢,都是問如何遠程採訪?犯懶了不是?好東西都是用腿跑出來的。不過,我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遲鈍,疫情反復,確實跑不得。
採訪是溝通的藝術。不能見面著實惋惜,錯過場景和細節是一方面,諸多潛在的損失才不可估量。如一見如故、談笑風生的可能,或激烈交鋒、金句頻出的互動,又或翻出舊相冊為你娓娓道來的寶貴場面。
不過,我們也要尊重現實,如果遠程採訪已成為必要,也能通過一些方法和技巧來對沖不利。
錦囊一、功課要更足,問題要更短
採訪前的準備永遠不嫌多,遠程採訪更是。對方看不到你,只憑聲音建立信任的難度要更高。這時候,如果對方寫過的文章,說過的話,你都能信手拈來,他會很驚喜。
其次,做好採訪提綱,提前給到對方。如果是電視電臺等遠程連線,最好先和對方溝通練習一遍,效果會更好。
真正採訪時,問題要短,不要疊加提問。相互看不見,缺乏表情、肢體語言輔助,長問題會讓對方疲于應付,回了芝麻忘了西瓜。
我們要學會分解問題,把大問題拆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減輕對方單位時間的跟進壓力,回答自然更飽滿放鬆。
遠程採訪還有個隱患,有些話會被對方誤解,遇到性子直的,還會有言語衝突。這不是壞事,代表對方被激發了,有激發才能露真容。
這時不要慌,耐心溝通,不可意氣用事。要多從對方立場發問,同時用「借嘴」的方式提出質疑或反對意見。
最後,要做好速記,或征得對方同意後錄音。
錦囊二、最好的採訪時間就是馬上
採訪終究是強實踐的活兒,像升級打怪一樣,要多刷經驗值。採訪中如何說話、應對、追問,如何獲得對方的信任,有時候比問題本身更重要。法寶有兩個,換位思考和堅持。
換位思考,也就是想別人之所想。採訪者要懂得問,更要懂得聽。沒有人有義務接受採訪,他想要什麼?他為什麼憤怒?他為什麼撒謊……所有疑問和困難,只從自身出發是得不到答案的。
再是堅持。很多時候,採訪的難,不在別人在自己。有些作者拿起電話前,要做大半天的心理建設,無非是畏難心理作怪,怕被拒絕,怕尷尬,怕發揮不好……
在做好功課的前提下,最好的採訪時間就是馬上。很多困難都是想像出來的,真要來,早比晚好,集中比分散好。
保持平常心,多想辦法解決,找中間人,從週邊入手……只要堅持,最後都會有好事發生。我在十多年的記者生涯裡,也無數次驗證過這個事情,它真的行!
錦囊三、做填空題,不要做論述題
採訪提綱很重要,對寫作者來說,是工作方式、邏輯、思考高度的體現,對受訪者來說,見面前是開啟信任的鑰匙,見面後是啟發、指引、交鋒的藍本。
所以,不管是面對面還是遠程採訪,做好採訪提綱都利人利己。
1、做填空題,不要做論述題。
採訪缺乏章法,容易掉進兩個坑:一是大而無當的開放問題,例如「你怎麼看互聯網?」;再是掉細節堆裡,盡問些芝麻綠豆的事,例如「你是先綁右腳還是左腳的鞋帶?」
第一點是論述題思維,第二點純屬閒聊瞎扯,都很糟糕。轉換一下,用填空題思維,提前捋清框架脈絡,找出資訊、邏輯斷層和爭議點,聚焦那裡發問才最有價值。
2、每次提問,一定是剩餘問題裡最重要的。
關係再好的物件,採訪時間都不可能無限長,窮盡所有資訊是不實際的。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問題,保證每次提問,一定是剩餘問題裡最重要的。
同時也要多準備些問題。比如對方只給15分鐘,除了15分鐘版本的提綱,還要準備更多細化的問題。如果運氣好,聊嗨了,對方沒主動結束,你就繼續問下去。
當然,如果可採訪時間足夠長,此原則可以適度放寬。
3、要讓對方舒服,又不能太舒服。
採訪不是挑刺,要讓對方舒服,不然人家為啥要費勁和你聊呢?但採訪也不是溜鬚拍馬,你好我好、無棱無角那是宣傳稿。
必須有些「錐子」問題,不時紮對方一下,激發他,讓他摘下面具露出真身。
4、認真是好,但有趣更好。
採訪狀態過緊或過松都不好,太端著板著,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總讓人有審問感,太嘻哈閒扯又讓人覺得不靠譜。鬆弛有度最好,談完驚濤駭浪,再聊聊家庭、孩子和寵物就挺好,得到的故事也更有血有肉。
5、悄悄告訴你,準備兩份提綱。
當然不是建議你給一套問一套,而是粗細各一份。隔行如隔山,一般人只要看見十來個問題就頭大了,甚至會被嚇跑,因為他會想到做卷子而不是聊天。
給對方一個簡單版提綱即可,列上最核心的問題,不要超過15個。自己那一版就儘量詳盡,上百個也不過分。當然,也要綜合考慮可採訪時間。
有種採訪叫「創造性採訪」,區別於簡單的一問一答,由採訪者主導,在獲取資訊的同時,雙方都達到意想不到的愉悅和高度,即相互激發了。這個說來話長,有機會另做分享。
鞋帶太短綁法 在 布孟璇(小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堡的背巾有兩條
一條是阿堡出生前團購新生兒時期使用的3P3嬰兒背巾
另一條就是「恩典牌」收到的Pognae腰凳背巾
(在此非常感謝朋友割愛🙇🏻♀️🙇🏻♀️)
從阿堡可以坐穩開始
除了確定要讓阿堡背著睡之外幾乎都是用腰凳背巾
因為阿堡大了之後帶出門
時常都是面向外背以滿足阿堡的好奇心
可能是心理因素吧
覺得面向外時寶寶有坐在腰凳上比較舒適😂😂
另外還有一點是腰凳可以單獨使用
可以讓老母手不用一直抱著寶寶的重量
但也不會感覺上半身被背巾束縛
啊這一條背巾其實是之前跟老北逛婦幼展時
老北被燒到😂😂
就覺得那個BOA旋鈕很酷
但基於家裡已經有一條腰凳背巾了就一直猶豫
後來老北覺得Hugpapa的外型真的太好看
所以我們還是決定入手了🙈🙈
之前孕期在做背巾功課時
有記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C型背、M型腿」
一直以為腰凳背巾比較難達到
但因為Hugpapa有兩段式腿寬調整
寶寶面向內背時臀部兩側還有包覆
而面向外時可以往內折起縮短距離
除了不會卡大腿肉肉外也能維持M型骨盆
(這款背巾有被國際骨盆協會認證為骨盆安全產品)
我覺得兩款腰凳背巾使用起來功能性其實都差不多
不過前面有提到老北覺得很酷的BOA旋鈕
(Puma之前有出過一款球鞋
就是用這個旋鈕快速綁拆鞋帶的)
真的是便利很多!
老北有時想主動背阿堡時
老母都會拒絕因為懶得一直調整背巾肩帶的長度
但是因為這個旋鈕我們找到平衡了
旋鈕放鬆時就是老北可背的長度
老母要背時可以直接調整旋鈕收緊
所以阿堡給老北背的機率有變高🤣🤣
其實大人跟寶寶有時穿的衣服厚度也會不一樣
背巾就需要調整了
Hugpapa結合了這項微調旋鈕技術
就可以更方便快速的調整
最後!我自己另外感覺有差異的是腰凳
隨著阿堡越來越重
有發現單獨使用腰凳時阿堡會開始一直往後傾斜
雖然Pognae也有設計止滑坐墊
但可能太重傾斜角度太大
所以阿堡屁屁還是時常會不經意差點滑出腰凳
不過Hugpapa針對腰凳的角度也有設計
所以阿堡坐的還挺穩的
老母自然又可以輕鬆許多👍🏻👍🏻
Hugpapa
#hugpapa #嬰兒背巾 #爸爸背巾 #腰凳揹巾 #旋鈕背巾 #韓國背巾 #新生兒背巾推薦 #腰凳背巾比較2020 #嬰兒背巾挑選 #透氣背巾 #嬰兒背巾比較2020 #背巾推薦ptt #三個月嬰兒背巾 #嬰兒背巾用法 #嬰兒背帶腰凳 #Pognae背巾 #ergobaby揹巾 #beco背巾 #wmm揹巾 #lillebaby背巾 #新生兒外出 #新生兒脊椎背巾 #新生兒適用背巾 #腰凳背巾推薦 #環狀背巾 #揹帶包覆式揹巾 #環型揹巾 #嬰兒髖關節背巾
鞋帶太短綁法 在 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者之聲的私房心法—配音和演講的異曲同工之妙】
文 / 聲音訓練專家 周震宇(摘錄自《聲財有道》)
我常常被問到:「周老師,你天生就這麼會講嗎?」、「你以前在學校是不是都拿演講比賽冠軍?」當然不是。按照我太太的說法,我若沒當講師,就是一枚剛毅木訥的宅男。
現在在台上的唱作俱佳,完全是我用歲月和經驗一點一滴換來的,在壓力、觀察力、應變力和表演力的「力捧」之下,我慢慢抓到了演說的訣竅。
| 壓力 |
剛進入配音圈時,我這個菜鳥常常和資深前輩一起關在錄音室裡工作,錄音間外面則是來專程盯場的廣告業主。
光是要和前輩搭配做聲音表演的壓力已經夠大了,業主追求完美的種種要求更是讓我如履薄冰。
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配音員無法事先拿到稿子,一定是到了錄音室才會知道自己要配什麼角色、和哪位前輩搭配;而且一旦進到錄音室,是沒有排練時間的,錄音室排的通告一個接一個,大家都沒有時間等,不能因為我菜,就耽誤到下一位配音員錄通告的時間。
我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演出廣告主所設定的聲音,即便是新人,人家對專業的要求也不會降低,所以完全沒有「鬼打牆」的機會。
配音是極具有臨場感的壓力測試,雖然不像演講那樣必須同時面對幾十人或幾百人,但是它跟演講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
一、沒有神通,只有基本功
配音和演講都是硬底子工夫,我不是這方面天才,所以必須很認份的在平常就把基本功練好,以便隨時可以上場表演。演講時數跟飛行里程數一樣,只能靠實際行動去累積紅利點數。
不管配了幾次音、講了多少次演講,每一次面對麥克風都是唯一的經驗,不會有兩個配音通告一模一樣,同樣的,也不會有兩場一模一樣的演講,即使講相同的題目,也會因為台下聽眾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和互動,所以我在剛入行時,只要有演講的機會,我一定排除萬難去講;就像當初我還是配音新人時,什麼樣的通告我都接,因為我要的是經驗。演講這種事,不能一直坐在辦公室裡運籌帷幄,而是必須親上火線、站上檯面,把每一次都當作台下聽眾這輩子唯一一次聽我們演講來認真面對。
二、專業,就是一次到位
所謂的專業,就是要一次到位。一則三十秒的廣播廣告,我要有實力在半小時甚至十分鐘內完成,不能讓客戶在錄音室裡陪我慢工出細活的磨個三小時;一場兩小時的演講,我也不能講到一半跟聽眾說:「對不起,我剛剛講得不好,剛剛講的都不算,我們現在重新開始。」
三、內化就不易緊張
只要感覺到有壓力,就會緊張,不管誰都一樣;在眾人面前講一件自己不熟的事,誰不緊張?
直到現在,每一次要上台演講前我都還是會緊張,而當我準備越充份、對演講內容內化越深(不用看投影片的提示都能脫口而出)的時候,緊張的感覺就越短暫,通常在我講完開場白之後,自在的感覺就會出現。
如果你要我在一千人面前示範剪頭髮(要剪得有型),我嚇都嚇死了,因為我連怎麼下第一刀都不知道;可是,如果你要我示範綁鞋帶的方法,我就會輕鬆多了,因為我綁鞋帶綁了四十幾年。
一個新的講題,第一次講一定是最緊張的,講了五十次之後,就不那麼緊張了;那麼,在講了五百次之後呢?你不但不必看稿,而且還能談笑風生、表演自如,讓台下聽眾充份感受到你的舞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