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鞋子後面磨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鞋子後面磨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鞋子後面磨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鞋子後面磨平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家庭醫學】~ 鞋子多久要換? 大家會不會像圖中一樣,鞋子都要穿到鞋底都磨光了才換呢? 今天從一些不同的角度,討論鞋子什麼時候該換的問題。 {就吸震力來討論} 在跑者圈中,最常被提及的文章就是1985發表的這篇「Shock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鞋子後面磨平 在 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35:04

在這個舞台上,人人都是超級巨星。 ——————————————————————— 當看到我的景點之神 @ygt1016 阿樂po這個景點時 我就知道我該來這裡幹嘛了🤣 有興趣前往的朋友要注意,在google Maps上不管是搜尋振興宮還是傾斜廟,都會被導去附近另一座振興宮(同名),尾隨我後到的...

  • 鞋子後面磨平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1 07:30:18
    有 358 人按讚


    【家庭醫學】~ 鞋子多久要換?

    大家會不會像圖中一樣,鞋子都要穿到鞋底都磨光了才換呢?

    今天從一些不同的角度,討論鞋子什麼時候該換的問題。

    {就吸震力來討論}

    在跑者圈中,最常被提及的文章就是1985發表的這篇「Shock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hoes」。

    https://doi.org/10.1177%2F036354658501300406

    內容分別說明了在跑步機上跑和在戶外跑,吸震力減損的差異 (註:中底是EVA材質):

    『跑步機』:50英里 (剩75%);100-150英里 (剩67%);250-500英里 (剩60%)
    『戶外』:500英里 (剩70%)

    [1英里 ≌ 1.6公里;500英里差不多800公里]

    所以很多跑者都會統計里程數,里程到了就換鞋,避免因為吸震力變差而受傷。

    不過也有朋友問過我,丫那都1985年的研究了,我都還沒出生,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鞋子應該材質更好吧?可以跑更遠?

    後來找了一篇2004年的文章,「Heel–shoe interactions and the durability of EVA foam running-shoe midsoles」

    https://doi.org/10.1016/j.jbiomech.2003.12.022

    結論是:
    跑500公里,足底壓力比新鞋增加「一倍」!
    跑750公里,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就會看到結構上的損傷!

    看起來,好像800公里就是一個門檻呀...

    當然,像爬山朋友那麼多的我,就會有人跟我說,上面那些研究都是EVA中底,登山鞋沒人在用這種啦 (不過野跑鞋還是EVA為主),大部分都用耐操又好用的PU中底 (只是以前技術不好會水解...XD)...丫有沒有人做這種研究?

    有唷!在2011年,有篇文章「Mechanical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nning shoes with different midsole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https://doi.org/10.1080/19424280.2011.575400

    就來比較PU、EVA,還有一個brown rubber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在距離的摧殘後,材質的僵硬程度和緩衝能力。

    結論是:
    [僵硬程度] 300公里後,不論是EVA或PU,都變得比較硬了。
    [吸震能力] 300公里後,EVA已經掉了33%;600公里後,PU幾乎沒有衰退。

    所以我自己覺得,走個1500公里一定沒問題啦 (換算嘉明湖都可以走個50趟了)...你常爬山的,走到快磨平再換就好了。(不常爬的,可能會先脫底...XD)

    至於雨鞋,這種橡膠底...因為老外不常穿,所以找不到相關文獻,有人找到再傳給我讀一讀,感謝。

    {就穩定性來討論}

    一般人走路,常常是腳跟外側著地,重心再往前移;所以最常見的磨損部位就是像圖片中的「後腳跟外側」,這會導致鞋子歪一邊。

    或是左、右兩隻磨損程度不同,造成高度差異。

    這個就和鞋子是什麼緩衝系統沒有關係了...

    在2008年,這篇文章「Running in new and worn shoes: a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cushioning footwear」

    http://dx.doi.org/10.1136/bjsm.2008.047761

    研究了三種不同的緩衝系統 (氣墊、緩衝膠、彈簧),比較在新鞋和舊鞋上的跑步動力學。

    結論是:
    隨著鞋子的老化,跑步者會改變自己的姿勢以保持恆定的外部負荷。(白話一些就是你的姿勢會跑掉,以維持活動時相同的穩定度,有點像削足適履的概念。)

    【結語】

    講了那麼多,大家應該都頭昏了吧?

    我簡單把心得整理如下:

    1. EVA中底,壽命大約就800公里
    2. 要注意鞋底磨損的對稱性和整體的包覆性
    3. 鞋子太久沒穿也是會壞的,就像輪胎會變石頭胎一樣沒有彈性和抓地力,或是脫膠水解就掉底了

    題外話,我很反對小孩的鞋子一雙給很多不同人穿 (哥哥穿完給弟弟,姊姊穿完送妹妹),每個人走路的習慣不同,即便小朋友很快就要換鞋,鞋底好像都沒磨平,但是鞋墊和中底已經是那個人的形狀了,後面穿的人,可能會影響他原本走路的姿勢,甚至造成受傷等情況。

    不過,這個理論沒有論文可以支持,大家再想想要不要相信我好了...XD

    最後,這篇文章沒有任何鞋子公司的贊助,我從工作鞋到登山鞋都是自己花錢買的,沒人要送鞋給我穿...(咳咳,歪樓了)

    大家在評估要不要換鞋的時候,除了經濟上的考量之外,也別忘了足部的健康和走路的安全性。畢竟,姿勢跑掉之後,造成的慢性肌肉骨骼問題,可能花費的成本更高,而且會影響生活品質。

    #分享給每雙鞋都穿到磨平的朋友

  • 鞋子後面磨平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21 07:30:18
    有 357 人按讚

    【家庭醫學】~ 鞋子多久要換?

    大家會不會像圖中一樣,鞋子都要穿到鞋底都磨光了才換呢?

    今天從一些不同的角度,討論鞋子什麼時候該換的問題。

    {就吸震力來討論}

    在跑者圈中,最常被提及的文章就是1985發表的這篇「Shock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hoes」。

    https://doi.org/10.1177%2F036354658501300406

    內容分別說明了在跑步機上跑和在戶外跑,吸震力減損的差異 (註:中底是EVA材質):

    『跑步機』:50英里 (剩75%);100-150英里 (剩67%);250-500英里 (剩60%)
    『戶外』:500英里 (剩70%)

    [1英里 ≌ 1.6公里;500英里差不多800公里]

    所以很多跑者都會統計里程數,里程到了就換鞋,避免因為吸震力變差而受傷。

    不過也有朋友問過我,丫那都1985年的研究了,我都還沒出生,隨著材料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鞋子應該材質更好吧?可以跑更遠?

    後來找了一篇2004年的文章,「Heel–shoe interactions and the durability of EVA foam running-shoe midsoles」

    https://doi.org/10.1016/j.jbiomech.2003.12.022

    結論是:
    跑500公里,足底壓力比新鞋增加「一倍」!
    跑750公里,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就會看到結構上的損傷!

    看起來,好像800公里就是一個門檻呀...

    當然,像爬山朋友那麼多的我,就會有人跟我說,上面那些研究都是EVA中底,登山鞋沒人在用這種啦 (不過野跑鞋還是EVA為主),大部分都用耐操又好用的PU中底 (只是以前技術不好會水解...XD)...丫有沒有人做這種研究?

    有唷!在2011年,有篇文章「Mechanical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nning shoes with different midsole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aging」

    https://doi.org/10.1080/19424280.2011.575400

    就來比較PU、EVA,還有一個brown rubber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在距離的摧殘後,材質的僵硬程度和緩衝能力。

    結論是:
    [僵硬程度] 300公里後,不論是EVA或PU,都變得比較硬了。
    [吸震能力] 300公里後,EVA已經掉了33%;600公里後,PU幾乎沒有衰退。

    所以我自己覺得,走個1500公里一定沒問題啦 (換算嘉明湖都可以走個50趟了)...你常爬山的,走到快磨平再換就好了。(不常爬的,可能會先脫底...XD)

    至於雨鞋,這種橡膠底...因為老外不常穿,所以找不到相關文獻,有人找到再傳給我讀一讀,感謝。

    {就穩定性來討論}

    一般人走路,常常是腳跟外側著地,重心再往前移;所以最常見的磨損部位就是像圖片中的「後腳跟外側」,這會導致鞋子歪一邊。

    或是左、右兩隻磨損程度不同,造成高度差異。

    這個就和鞋子是什麼緩衝系統沒有關係了...

    在2008年,這篇文章「Running in new and worn shoes: a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cushioning footwear」

    http://dx.doi.org/10.1136/bjsm.2008.047761

    研究了三種不同的緩衝系統 (氣墊、緩衝膠、彈簧),比較在新鞋和舊鞋上的跑步動力學。

    結論是:
    隨著鞋子的老化,跑步者會改變自己的姿勢以保持恆定的外部負荷。(白話一些就是你的姿勢會跑掉,以維持活動時相同的穩定度,有點像削足適履的概念。)

    【結語】

    講了那麼多,大家應該都頭昏了吧?

    我簡單把心得整理如下:

    1. EVA中底,壽命大約就800公里
    2. 要注意鞋底磨損的對稱性和整體的包覆性
    3. 鞋子太久沒穿也是會壞的,就像輪胎會變石頭胎一樣沒有彈性和抓地力,或是脫膠水解就掉底了

    題外話,我很反對小孩的鞋子一雙給很多不同人穿 (哥哥穿完給弟弟,姊姊穿完送妹妹),每個人走路的習慣不同,即便小朋友很快就要換鞋,鞋底好像都沒磨平,但是鞋墊和中底已經是那個人的形狀了,後面穿的人,可能會影響他原本走路的姿勢,甚至造成受傷等情況。

    不過,這個理論沒有論文可以支持,大家再想想要不要相信我好了...XD

    最後,這篇文章沒有任何鞋子公司的贊助,我從工作鞋到登山鞋都是自己花錢買的,沒人要送鞋給我穿...(咳咳,歪樓了)

    大家在評估要不要換鞋的時候,除了經濟上的考量之外,也別忘了足部的健康和走路的安全性。畢竟,姿勢跑掉之後,造成的慢性肌肉骨骼問題,可能花費的成本更高,而且會影響生活品質。

    #分享給每雙鞋都穿到磨平的朋友

  • 鞋子後面磨平 在 爬山好棒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3-31 08:10:00
    有 40 人按讚

    回顧2017/07/23, Mile 1155

    起床往前走一些些就是PCT和Tahoe Rim Trail的交會點, 不過在PCT上依樣可以遠遠的看見Lake Tahoe, 走在這段稜線上兩旁的風景都還不錯, 如果是傍晚走應該會更漂亮, 不過這一個小段沒有太多的營地, 晚上走的話要去找app上沒有的營地過夜, 沿途會經過很多個滑雪場, 步道都是走在滑雪場的邊緣, 有簡單的柵欄圍住不讓人穿過, 也保護滑雪的人不會翻過稜線從另一邊摔下去吧

    抵達這邊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下旬, 所以想當然的滑雪場都停止營業, 即便是大雪年這裡的滑雪場也只能開到七月上旬而已, 經過的地方纜車都是停止不動的, 有一段需要順著纜車往下切, 沿途依然是被積雪覆蓋, 如果纜車有運轉的話就可以輕鬆搭纜車下山了

    在Mile 1153處離步道幾百公尺的地方有一間小餐廳, 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到餐廳去吃一頓正常的食物, 沿途路況都還不錯, 即使是最高點的Thinker Knob都輕鬆翻越, 不過後面出現了大石頭路, 野跑鞋本身就比較軟所以走這種路很痛苦, 而且我的鞋子已經是有點超過使用壽命, 除了底已經快磨平跟鞋子穿洞之外, 支撐性也變得比較差, 走起來超級痛苦, 到這裡的腳痛已經分不太清楚是腳踝的受傷還是鞋子的問題

    來到餐廳瘋狂吃東西, 點一個漢堡的套餐之外還外加一份雞翅吃飽飽, 這間餐廳對每個hiker都會免費贈送一杯啤酒, 不過我不喝啤酒所以送免費的汽水, 而且還可以無限續杯, 實在是很享受, 其實步道上蠻多啤酒可以喝的, 不過我本身很少喝酒, 剛上路的時候有在海拔1000多的地方喝過一杯罐裝啤酒, 喝完就昏昏沉沉的有點高山症的感覺, 之後就很少喝啤酒了

    吃完飯之後有點散漫本來想留在這邊的背包房過夜的, 這裡還有提供洗衣服務, 雖然才剛回步道不久不過還是很想休息, 但是看著附近的hiker一個一個走光, 決定還是回步道去, 告別了上次短暫失蹤的瑞士人ice tea繼續往前, 走到天色變暗在路邊找一塊空曠的區域過夜, 晚間可以看見遠方的閃電, 心裡有點怕怕的, 雖然沒聽見雷聲可是不知道那片烏雲會不會在睡覺的時候飄到我的帳篷上

    圖一 : 早晨Lake Tahoe上的兩個太陽
    圖二 : 滑雪場的邊界
    圖三 : 來到纜車的下方
    圖四 : 到處都是足跡的雪地
    圖五 : Lake Mary, 快要抵達餐廳了
    圖六 : 夕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