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革命機機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革命機機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革命機機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革命機機戰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我在「TIME時代」雜志的專欄文章裡,向全球的讀者介紹了大陸「世界工廠」的+AI自動化升級。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工業自動化、智慧化勢必是大陸製造業的一劑特效藥。自動化能讓運營成本下降,但仍能讓中國大陸保持生產品質、流程、供應鏈維度的優勢。AI賦能產業升級的願景或許還需多年才能實現,但當下的大...

  • 革命機機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11:34:50
    有 1,036 人按讚

    最近,我在「TIME時代」雜志的專欄文章裡,向全球的讀者介紹了大陸「世界工廠」的+AI自動化升級。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工業自動化、智慧化勢必是大陸製造業的一劑特效藥。自動化能讓運營成本下降,但仍能讓中國大陸保持生產品質、流程、供應鏈維度的優勢。AI賦能產業升級的願景或許還需多年才能實現,但當下的大陸已經讓未來可期。

    以下是專欄文章全文,經TIME授權翻譯轉載:

    「中國世界工廠 + AI 的未來」

    多年來,中國大陸一直被喻為「世界工廠」,即便在全球其他經濟體紛紛遭遇新冠疫情重擊的2020年,大陸製造產業仍然維持穩健的增長范式,全年產值高達3.854萬億美元,占到全球市場近三分之一。

    但如果你腦中的大陸工廠是傳統的「血汗工廠」,是時候修正你的刻板印象了。大陸經濟已經迅速地從疫情衝擊下復蘇,疫情同時催化了各種各樣人工智慧(AI)的應用場景加速實現。自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的AI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至今維持全球領先。在學術領域,中國大陸的AI研究論文發表數量、AI期刊的引用量,也雙雙在近年超過了美國。在產業方面,AI應用在大陸的落地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商業價值的AI應用如今開始百花齊放,整合了軟體、硬體和機器人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化揭開序曲,AI賦能傳統行業的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地重塑各行各業。

    人類社會至今經歷了三次不同的工業革命:蒸汽革命、電力革命和資訊革命。我相信,AI將會是推動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引擎,在世界各地點燃數位化和自動化的變革,而這波前所未有的硬科技浪潮,將由中國來引領實踐。

    由於勞動人口減少和新增人口放緩,中國大陸的傳統產業正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巨大壓力,AI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技術解答。人工智慧不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擴大整體產能,還有望能帶來收入的增長。

    例如,創新工場投資的廣州極飛科技是一家致力於未來農業的AI科技公司,極飛將無人機、機器人和感測器部署在稻田、麥田和棉花田裡,用技術賦能農業中的播種、農藥噴灑、栽種管理、甚至天氣監測環節。用於作物噴灑的極飛科技R150農業無人車已經被推廣到了英國,應用在蘋果、草莓、黑莓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種植流程中。

    一些大陸的創新公司正積極把機器人拓展到意想不到的場景。總部位於北京的鎂伽是創新工場投資的生命科學智慧自動化公司,他們和實驗室、製藥公司、高校合作,憑藉AI+機器人技術的積累,用自動化解決方案執行實驗室中勞動密集、重複性高、但需要高度精確的任務和流程,同時機器人作業也將盡最大可能保護實驗室人員降低實驗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除了創業公司,我們看到幾家成熟的龍頭企業也開始積極擁抱AI。創新工場參與了有28年歷史的中力電動叉車,這家頭部的鋰電叉車製造商已經推出了能夠在工廠、倉庫自主運行的無人叉車,並且無需對運行環境進行改造,能快速實現從手動到電動到自動駕駛的搬運賦能創新。此外,擁有50多年歷史的領先客車製造商-宇通集團,與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文遠知行戰略合作,已在大陸三個城市的馬路上運行全無人駕駛小巴。

    接著會發生什麼?我大膽預見,在更長遠的未來,機器人和AI將接管大多數產品的製造、設計、交付甚至營銷——很可能將生產成本降低到和原物料成本相差無幾。未來的機器人有能力自我複製和自我修復,甚至做到部分自我反覆運算設計。房屋和公寓將交由AI主導設計,使用預製建築模塊,交由機器人像搭積木似地築樓蓋房。無人公交、無人摩托等隨傳隨到的自動化未來交通系統,能將我們安全無虞地送達想去的地方。

    這些願景成為現實或許還需要多年,但此時的大陸正在積極鋪墊引領新一代自動化革命的基石。可期的是,中國工廠的實力將不僅僅體現在產能上,而將逐步彰顯在智慧上。

    本文經「TIME時代」授權進行中文編譯,原文如下:

    China Is Still the World's Factory — And It's Designing the Future With AI

    BY KAI-FU LEE

    For many years now, China has been the world’s factory. Even in 2020, as other economies struggled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China’s manufacturing output was $3.854 trillion, up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ccounting for nearly a third of the global market.

    But if you are still thinking of China’s factories as sweatshops, it’s probably time to change your perceptio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covery from its short-lived pandemic blip has been boosted by its world-beating adop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fter overtaking the U.S. in 2014, China now has a significant lead ove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AI patent applications. In academia, China recently surpassed the U.S. in the number of both AI re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urnal citations.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are flourishing: a new wave of automation and AI infusion is crashing across a swath of sectors, combining software, hardware and robotics.

    As a society, we have experienced three distinct industrial revolutions: steam power, electric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 believe AI is the engine fueling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globally, digitizing and automating everywhere. China is at the forefront in manifesting this unprecedented change.

    Chines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re confronting rising labor costs thanks to a declining working population and slowing population growth. The answer is AI, which reduces operational costs, enhances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d generates revenue growth.

    For example, Guangzhou-based agricultural-technology company XAG, a Sinovation Ventures portfolio company, is sending drones, robots and sensors to rice, wheat and cotton fields, automating seeding, pesticide spraying, crop development and weather monitoring. XAG’s R150 autonomous vehicle, which sprays crops, has recently been deployed in the U.K. to be used on apples, strawberries and blackberries.

    Some companies are rolling out robots in new and unexpected sectors. MegaRobo, a Beijing-based life-science automation company also backed by Sinovation Ventures, designs AI and robots to safely perform repetitive and precise laboratory work in universitie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more, reducing to zero the infection risk to lab workers.

    It’s not just startups; established market leaders are also leaning into AI. EP Equipment, a manufacturer of lithium-powered warehouse forklifts founded in Hangzhou 28 years ago, has with Sinovation Ventures’ backing launched autonomous models that are able to maneuver themselves in factories and on warehouse floors. Additionally Yutong Group, a leading bus manufacturer with over 50 years’ history, already has a driverless Mini Robobus on the streets of three cities in partnership with autonomous vehicle unicorn WeRide.

    Where is all this headed? I can foresee a time when robots and AI will take over the manufacturing, design, delivery and even marketing of most goods—potentially reducing costs to a small increment over the cost of materials. Robots will become self-replicating, self-repairing and even partially self-designing. House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will be designed by AI and use prefabricated modules that robots put together like toy blocks. And just-in-time autonomo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from robo-buses to robo-scooters, will take us anywhere we want to go.

    It will be years before these visions of the future enter the mainstream. But China is laying the groundwork right now, setting itself up to be a leader not only in how much it manufactures, but also in how intelligently it does it.

    Source:https://time.com/6084158/china-ai-factory-future/

  • 革命機機戰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7 23:08:35
    有 2 人按讚

    黃兆徽:今天之前,我竟然沒有注意過她(汗顏),
    但今天之後,她已經成為我心中的女神。

    她是坐著輪椅、搭著C17運輸機、遠渡重洋,代表美國送來75萬劑疫苗捐助台灣的美國參議員-
    譚美·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現年53歲的達克沃絲,在曼谷出生、會說流利的泰語和印尼語;
    她母親的家族來自廣東、父親是美國陸戰隊員;
    達克沃絲在今年3月出版的回憶錄《Every Day Is A Gift》透露,
    她幼年與母親隨父親在亞洲遷移謀生,早期多在印尼,後來落腳夏威夷檀香山。
    家境不佳的她,從16歲就開始半工半讀,並一度成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她在就讀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所時,更因此加入了美國預備軍官訓練團。
    她是首批參與「伊拉克自由行動」飛行戰鬥任務的女性陸軍官兵;
    2004年,她被派駐伊拉克,駕駛黑鷹直升機、執行戰鬥任務時,被炸斷了雙腿、右臂也失去部分功能。
    2009年,歐巴馬總統指派她出任退伍軍人事務部助理部長;
    2012年她當選眾議員,成為美國國會首位身障女性。
    2014年她以中校退伍,結束長達23年的從軍生涯。
    2015年她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2016年,曾擔任兩屆聯邦眾議員的她,當選為聯邦參議員;
    2018年,當時50歲的她,生下二女兒,成為美國第一位在任內生產的參議員,也是第一位帶著小孩上班、參與投票表決的參議員。
    美國總統拜登當初在競選時,達克沃絲也曾是呼聲甚高的副總統人選之一。
    **
    先來看看她今天訪台發言的完整版: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達克沃絲致詞(2021年6月6日)
    我很高興今天能來到這裡。#我們今天在這裡是要強調美國跨黨派對台灣的支持以及美台強健的夥伴關係。
    這次的疫情已經對全球構成挑戰。我們有許多人因此失去了親愛的人,或是生計因此受到影響。在過去一年半以來,我們看到了新冠疫情不分國界,它毫不留情地快速散播,不分種族、宗教、或是政治偏好。
    儘管有些國家利用防疫手段或是新冠疫情本身去脅迫他人,但我們是以朋友的身份前來。因為我們知道台灣目前正面臨極大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三個人以跨黨派的方式來台特別重要。

    #朋友會在彼此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拜登政府已經宣佈與全球分享至少8,000萬劑美國疫苗的政策,首批將釋出2,500萬劑疫苗。我們三人個別與白宮官員經過數個星期的商討之後,我很高興要跟大家宣佈,#台灣將會收到這第一批疫苗中的75萬劑。對美國來說,將台灣納入首批疫苗捐贈名單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深知台灣的急迫需求,而且我們非常重視美台夥伴關係。

    我們將在今天早上與台灣高層會面,進一步了解台灣的需求,並將這些訊息帶回華府。我知道在接下來幾天,拜登政府將會確保台灣能夠儘快收到安全有效的美國疫苗。這些疫苗可以拯救性命,並且讓我們可以儘快、一鼓作氣終結疫情。因為,國際社會的所有人都必須齊心協力,讓愈多人施打疫苗,才能終結這場疫情。而且,我們必須要在各地終結疫情,才算真正的全面勝利。

    #這次疫苗的捐助也代表了我們對台灣馳援美國的感謝之意。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台灣對我們伸出援手,提供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其他的援助,拯救了許多美國人的性命。謹代表美國人民,向台灣表達由衷的謝意。同時,#這也是另一個民主社會互相幫忙的絕佳例子。

    #因為我的家庭背景我格外地想要來到這裡。各位可能知道,我父親的家族曾經遠在美國獨立革命期間在軍隊服役,為自由和民主奮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母親的家族其實來自廣東的潮州。他們徒步出走中國,為的就是要逃離共產黨並追尋自由。我的母親在1940年代初期出生於泰國。因此,#可以來到這裡支持這個區域的另一個民主社會對我而言特別重要。#我的家人和我深知自由的代價。

    而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美國不會讓台灣孤軍奮戰。我們會站在台灣的身旁,確保台灣的人民有足夠的所需來克服疫情、並持續向前行。

    *****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去年11月舉辦「未來世界的女性角色」(The roleof women in tomorrow's world)論壇,
    達克沃絲曾分享自己以女性身分從軍以及從政的心路歷程。

    達克沃絲鼓勵女性要打破玻璃天花板、打破任何現狀帶來的限制和阻礙,
    例如,性別歧視和父權心態,
    都會阻擋女性發揮潛力、阻礙取得領導地位。

    達克沃絲一直都在以男性為主的領域工作,
    先是軍隊,然後是國會。
    她以自己為例舉出,
    當年她是黑鷹直升機機隊第一個女性指揮官,
    她希望她的隊員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例如,芝加哥的冬天非常寒冷,
    當早晨氣溫低於零度時,
    她會確保隊員有熱茶和熱可可能夠取用,
    但有一些男性指揮官會因此稱呼她「媽媽排長」,
    當時才25歲的她,認為這簡直是個侮辱,
    她以為自己要像其他男性一樣強悍才能做好工作。

    「但我發現我錯了」。

    當她把熱茶和熱可可取消之後,
    她的隊員表現變差了;
    在寒冷的早上,當她的隊員有熱飲時表現較佳。
    可見她的體貼可以提升團隊的工作表現。

    達克沃絲因此領悟到女性特有的領導魅力,
    「#我該做的是像個女人一樣戰鬥,並擊敗那些男性領導人」。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060196.aspx

    **
    從駕駛戰機奮勇作戰;
    到在國會捍衛女權、人權、
    關注種族主義、仇恨犯罪、環境正義;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s)、
    呼籲終止仇視亞裔、尤其關心針對亞裔美國女性的仇恨犯罪案件大增等
    各類重要社會議題並積極推動立法,
    https://www.theverge.com/22392050/senator-tammy-duckworth-racism-anti-asian-hate

    達克沃絲是superwoman 的真人真事版。

    今天睡前特此紀錄這位不向命運低頭、
    勇敢、堅毅、了不起的訪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9639800067052&id=1690476963

    貓與邪佞的手指:一直把炫風訪台,看成 #炫砲訪台(搭軍機真的很炫啊!)
    然後一直把達克沃斯打成達克瓦茲(到底!)

    但我真的很尊敬達克沃斯,服役二十多年,還在前線失去雙腿。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事蹟,他是美國史上第一個在會期間帶著寶寶進入參議院議場的職業婦女。他在五十歲時,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內生產的參議員。

    能打仗、還能在這個年紀順產並兼顧事業。
    而他的母親,還曾有過逃離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我想,接下來聽到他什麼事蹟我都不會太意外。
    #真正的神力女超人

    照片來自:https://qz.com/work/1257225/photos-tammy-duckworths-baby-enters-the-senat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12998675506868&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美國參議員訪團宣布︰首批援台疫苗75萬劑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美國會議員改行程旋風訪台 展現堅定友誼與支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12930408847028&id=584986081641475

  • 革命機機戰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7 14:05:39
    有 559 人按讚

    今天之前,我竟然沒有注意過她(汗顏),
    但今天之後,她已經成為我心中的女神。

    她是坐著輪椅、搭著C17運輸機、遠渡重洋,代表美國宣布即將送來75萬劑疫苗捐助台灣的美國參議員-
    譚美·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現年53歲的達克沃絲,在曼谷出生、會說流利的泰語和印尼語;
    她母親的家族來自廣東、父親是美國陸戰隊員;
    達克沃絲在今年3月出版的回憶錄《Every Day Is A Gift》透露,
    她幼年與母親隨父親在亞洲遷移謀生,早期多在印尼,後來落腳夏威夷檀香山。
    家境不佳的她,從16歲就開始半工半讀,並一度成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她在就讀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所時,更因此加入了美國預備軍官訓練團。
    她是首批參與「伊拉克自由行動」飛行戰鬥任務的女性陸軍官兵;
    2004年,她被派駐伊拉克,駕駛黑鷹直升機、執行戰鬥任務時,被炸斷了雙腿、右臂也失去部分功能。
    2009年,歐巴馬總統指派她出任退伍軍人事務部助理部長;
    2012年她當選眾議員,成為美國國會首位身障女性。
    2014年她以中校退伍,結束長達23年的從軍生涯。
    2015年她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2016年,曾擔任兩屆聯邦眾議員的她,當選為聯邦參議員;
    2018年,當時50歲的她,生下二女兒,成為美國第一位在任內生產的參議員,也是第一位帶著小孩上班、參與投票表決的參議員。
    美國總統拜登當初在競選時,達克沃絲也曾是呼聲甚高的副總統人選之一。
    **
    先來看看她今天訪台發言的完整版: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達克沃絲致詞(2021年6月6日)
    我很高興今天能來到這裡。#我們今天在這裡是要強調美國跨黨派對台灣的支持以及美台強健的夥伴關係。
    這次的疫情已經對全球構成挑戰。我們有許多人因此失去了親愛的人,或是生計因此受到影響。在過去一年半以來,我們看到了新冠疫情不分國界,它毫不留情地快速散播,不分種族、宗教、或是政治偏好。
    儘管有些國家利用防疫手段或是新冠疫情本身去脅迫他人,但我們是以朋友的身份前來。因為我們知道台灣目前正面臨極大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三個人以跨黨派的方式來台特別重要。

    #朋友會在彼此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拜登政府已經宣佈與全球分享至少8,000萬劑美國疫苗的政策,首批將釋出2,500萬劑疫苗。我們三人個別與白宮官員經過數個星期的商討之後,我很高興要跟大家宣佈,#台灣將會收到這第一批疫苗中的75萬劑。對美國來說,將台灣納入首批疫苗捐贈名單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深知台灣的急迫需求,而且我們非常重視美台夥伴關係。

    我們將在今天早上與台灣高層會面,進一步了解台灣的需求,並將這些訊息帶回華府。我知道在接下來幾天,拜登政府將會確保台灣能夠儘快收到安全有效的美國疫苗。這些疫苗可以拯救性命,並且讓我們可以儘快、一鼓作氣終結疫情。因為,國際社會的所有人都必須齊心協力,讓愈多人施打疫苗,才能終結這場疫情。而且,我們必須要在各地終結疫情,才算真正的全面勝利。

    #這次疫苗的捐助也代表了我們對台灣馳援美國的感謝之意。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台灣對我們伸出援手,提供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其他的援助,拯救了許多美國人的性命。謹代表美國人民,向台灣表達由衷的謝意。同時,#這也是另一個民主社會互相幫忙的絕佳例子。

    #因為我的家庭背景我格外地想要來到這裡。各位可能知道,我父親的家族曾經遠在美國獨立革命期間在軍隊服役,為自由和民主奮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母親的家族其實來自廣東的潮州。他們徒步出走中國,為的就是要逃離共產黨並追尋自由。我的母親在1940年代初期出生於泰國。因此,#可以來到這裡支持這個區域的另一個民主社會對我而言特別重要。#我的家人和我深知自由的代價。

    而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美國不會讓台灣孤軍奮戰。我們會站在台灣的身旁,確保台灣的人民有足夠的所需來克服疫情、並持續向前行。

    *****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去年11月舉辦「未來世界的女性角色」(The roleof women in tomorrow's world)論壇,
    達克沃絲曾分享自己以女性身分從軍以及從政的心路歷程。

    達克沃絲鼓勵女性要打破玻璃天花板、打破任何現狀帶來的限制和阻礙,
    例如,性別歧視和父權心態,
    都會阻擋女性發揮潛力、阻礙取得領導地位。

    達克沃絲一直都在以男性為主的領域工作,
    先是軍隊,然後是國會。
    她以自己為例舉出,
    當年她是黑鷹直升機機隊第一個女性指揮官,
    她希望她的隊員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例如,芝加哥的冬天非常寒冷,
    當早晨氣溫低於零度時,
    她會確保隊員有熱茶和熱可可能夠取用,
    但有一些男性指揮官會因此稱呼她「媽媽排長」,
    當時才25歲的她,認為這簡直是個侮辱,
    她以為自己要像其他男性一樣強悍才能做好工作。

    「但我發現我錯了」。

    當她把熱茶和熱可可取消之後,
    她的隊員表現變差了;
    在寒冷的早上,當她的隊員有熱飲時表現較佳。
    可見她的體貼可以提升團隊的工作表現。

    達克沃絲因此領悟到女性特有的領導魅力,
    「#我該做的是像個女人一樣戰鬥,並擊敗那些男性領導人」。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060196.aspx

    **
    從駕駛戰機奮勇作戰;
    到在國會捍衛女權、人權、
    關注種族主義、仇恨犯罪、環境正義;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s)、
    呼籲終止仇視亞裔、尤其關心針對亞裔美國女性的仇恨犯罪案件大增等
    各類重要社會議題並積極推動立法,
    https://www.theverge.com/22392050/senator-tammy-duckworth-racism-anti-asian-hate

    達克沃絲是superwoman 的真人真事版。

    今天睡前特此紀錄這位不向命運低頭、
    勇敢、堅毅、了不起的訪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