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5月,因為有母親節,所以很容易聯想到是個女性的月份。 只不過,今天女人的面貌已不同以往: 一方面,「成為母親」已不再是女人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身為母親」也可以不再是過去所習慣認知的女性。 當然,這其中變化的發生,閱讀的作用肯定佔個特別的位置。 閱讀帶來的本來就是思考的滾動,和行動的參考;身分...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伊芙 evely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07:21:15

不知從何時開始,「閱讀」這個行為被視作文青的標準配置。然而人們往往把著重點放在某某去過哪一間咖啡店看書,拍出來的照片美不美,而不是他看的是哪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誰,讓人有什麼感悟。  「覺得讀書是在浪費時間看別人的說話。」  ——會有這種想法,我覺得是因為人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讀,就自然會容...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OneDayMore & Vigi 神淇?美國希塔認證師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02:57

“關於神淇創造的故事歷程”七夕給各位愛人們的一篇。 最近因為共時性,來到生命中的人已經聽見內在的聲音,又或者是感覺到生命開始變化(工作開始受到阻礙、內在開始強烈恐懼不安),逐漸開始被引領往內在的力量前進。這時候,內在與外在,強烈感覺開始拉扯,因為要捨棄那些我們曾緊抓不放,卻以為是”我”的一部份。 ...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翎 Chun?手寫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21:21:40

2020/02/29🐈  有時候會想起剛上大學的那些日子,那時候的我們都很單純,快樂也很簡單,週末時一群好朋友一起出門,就是很棒的時刻。考試結束後,朋友們都會相約出去走走、放鬆,那時候的我們都很年輕,好像總有著用不完的力氣,也不會害怕傷心的事情。  偶爾有些情緒戳痛眼睛、流了眼淚,就去尋找難...

  •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22:15:33
    有 1,618 人按讚

    5月,因為有母親節,所以很容易聯想到是個女性的月份。
    只不過,今天女人的面貌已不同以往:
    一方面,「成為母親」已不再是女人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身為母親」也可以不再是過去所習慣認知的女性。

    當然,這其中變化的發生,閱讀的作用肯定佔個特別的位置。
    閱讀帶來的本來就是思考的滾動,和行動的參考;身分的覺醒,和實踐的勇氣。
    對女人來說,當然又格外不同。

    所以,在今年5月,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就定了「女人無懼」的主題,並特就12個和女人相關的子題,挑選了12本圖像語言的書(以及延伸書目),請大家參考。
    我也在5月8日,星期六下午3點,在這個空間為大家做導覽。

    「女人無懼」的12個子題是:

    #世代無懼《台女》|生猛、婉約、勇敢、熱情的台北女子群像 / 攝影師登曼波、林建文+時尚雜誌編輯李昭融紀錄20名女子。

    #傷㾗無懼《失能旅社》|台灣圖像創作新秀Gami首部圖像小說★ 當暴風雨來臨,你有面對的勇氣嗎?

    #身體無懼《黑色斑點》|怎麼洗刷都退不了的斑點,挖掘那些難以言喻的深刻感受

    #成長無懼《織毛線的女孩》|以編織毛線與世界連結,敞開心胸面對他人

    #城市無懼《暫時先這樣》|平淡而深刻的日日時時,屬於她們的都市絮語

    #空間無懼《房間》|不論多少次,為了活下去在各個「盒子」裡移動

    #同志無懼《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真實的自我,勇敢愛自己所愛

    #社會無懼《任正華漫畫集》|犀利無比的剖析人性之作

    #文化無懼《我的日本夢》|法國╳日本在彼岸畫下的鄉愁,寫給童年的情書

    #愛情無懼《白花之愛》|關於擁有與失去,感受愛情綻放與結束

    #親情無懼《我要和你在一起》|愛與情感的複雜性,是人的一生中永遠的難題

    #冒險無懼《愛麗絲幻遊奇境》|探討幻象和現實的邊界,關於夢中之夢的「書中之書」

    此外,我也會介紹
    ☞ 幾米與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得主 傑瑞・史賓納利合作 ★ 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歡樂之書|《我會做任何事》可愛好玩硬頁紙板書
    ☞ 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以設計思考重新打造工作生活藍圖|《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
    ☞ 名醫杜李威第一本書 ★ 改變中醫不科學印象,體現中醫全人醫療精神|《中醫到底行不行》
    ☞ 莎娣‧史密斯 Zadie Smith最新中文譯作 ★ 夾在夢想家與天賦者之間的我們,如何突破陪襯的角色?|《搖擺時代》

    祝福所有女人在五月,及不只五月的其他時間都身心安好,一無所懼~

    歡迎光臨。



    時 間|2021年5月8日(六)15:00
    地 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5F 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報名聯結在下方留言區

    特刊封面照片出自《台女》|登曼波、林建文攝影、李昭融文

  •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7 01:08:58
    有 250 人按讚

    人對於未知數都是很害怕的。
    要踏出去那一步之前,會很忐忑
    擔心離開 會比未來更糟
    擔心自己不能適應改變
    擔心年齡太大
    擔心自己做不到
    擔心別人的對你做這件事的評價
    工作、成就、感情、生子都是
    猶豫,躊躇不前.心慌
    看著別人 心裡羨慕100遍
    然後
    羨慕,自卑
    又縮回到自己小小的安全空間
    告訴自己:其實我也只能這樣而已。
    真的只是這樣就好嗎?

    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瑞秋姐從小就不是有自信的人。
    不覺得自己漂亮,在校也不是最受歡迎
    功課也不是頂尖。
    羨慕別人享受社團生活
    看著回校學長姐分享自己工作上的成就
    多希望自己也可以,但總是沒有勇氣。
    從事空服員的工作,因為薪水不錯
    即使幾年後想從事別的工作
    讓人生有更多變化,但總是因為"薪水不錯"
    擔心自己在別的領域做不好
    擔心自己年齡大已不若剛出社會的小女生
    來得有競爭力
    害怕和自卑
    阻礙了我的行動力
    直到我看到一句話:「人生十年一個規劃。」
    說這句話的學姐毅然離開這個空服高薪的舒適圈
    去挑戰學習新事物。
    當時我看了很久很久。
    然後我告訴自己,不管會不會成功
    我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渴望
    於是我去學了彩妝,儀態,並嚐試教學分享
    2009年才有了自己的公司-「瑞秋空姐教室」
    很感謝大家當時的支持,讓我能從一名空姐老師
    又跨行到電視節目分享經驗。
    到2019年又快十年
    我熬夜又自己打字完成了考空服的工具書。

    從小其實有個願望:一是成為太空人(但很可惜數學太爛知道不可能)
    另一個願望是很希望能成為作家、表演工作。
    文字和影像,是唯一不會隨著人的生命消逝而消失的媒介。

    在2019年底到最近這段疫情期間,我不斷寫文章、
    我抽空去學了霧眉,籌備了新的工作室;
    另外,感謝Mai 和永俊的牽線進入廣告業,
    陸陸續續拍了幾支廣告。
    你以為很順利嗎?我剛開始也被打槍好幾回。
    怎麼可能沒有挫敗感?
    可是,我不踏出這步
    我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

    我也曾因為年齡因素
    覺得人生不會有其他的可能了。

    "被心魔綑綁了行動力"
    「內心的聲音不會隨著時間而消逝」。
    付出行動,跨出一步,我就與願望拉近一步。
    如果不勇敢踏出這步
    願望永遠就只是空想。

    「做,才知道有沒有機會。
    付出行動,才不會遺憾你不曾為此努力過。」
    「不要覺得你做不到,
     不論成不成功,若干年後回首
    你都對得起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要放棄希望,為自己認真努力一回吧!

    #做就對了
    #不要怕失敗
    #一起加油

  • 面對改變的勇氣作文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3 12:16:44
    有 4,025 人按讚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