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靠牆窄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靠牆窄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靠牆窄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靠牆窄桌產品中有8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南鐵東移案 稍早進行最後的拆遷工作。不意外地,我有些台北時力粉和柯粉的朋友,非常踴躍發表意見。最常看到的就是把南鐵案跟竹南大埔案相提並論。 ​​ 還是一句老話,#在地事要問在地人。碰巧在下的姑姑就是三百四十戶拆遷戶的其中之一;因為她不是很熟不動產實務,當初開公聽會、補償作業、選屋和房屋過戶等等作業...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Pin Cheng J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品城記 #探店 #網紅店#中山小吃#中山 你會不會來幫襯這樣的餐廳呢?歡迎留言! 最近我們在找選題的時候,經常在各大平台刷到一家中山的小吃店。這家店位於橫街窄巷當中,靠著牆角擺上幾張桌子、幾張折凳,食客就在露天環境下進食,很有舊時街邊大排檔的感覺。這兒主打的,也是一些市井小吃,其中,卜卜貝、魚皮,...

靠牆窄桌 在 Top view of Restauran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2:37:17

#透視餐廳。苔蘚 - 今天去的是陽苔、欸不是,是何止、誒也不是,還是香瓜、也不是,還是綠境、也不是⋯⋯ 是新開的苔蘚 我們來談談這類型店面的設計吧 最近、尤其這半年,這類型的店越來越多了,白白素素的窄店面切割成兩半,一側開一扇大窗,窗有預算就做成可以外推上折的款式、沒預算就做成左右開的,窗框...

靠牆窄桌 在 日安 我是溫室|咖啡廳 & 旅遊景點分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8:24:20

☕️好多咖啡 forgood cafe / 東門站 - 《#工作咖啡廳圖鑑》P. 50 ⠀ #適宜工作指數💻💻💻💻💻 -低消一杯飲品 -平日不限時/假日限3小時 -有Wi-Fi / 多數位子有插座 -光線明亮 魏如萱在東門開的咖啡廳✨ 東門是個很適合挖掘工作咖啡廳的地方,那天在想著是否要重新溫故...

靠牆窄桌 在 翁禎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10:52

春節假期要結束了,這是外公離開以後的第一個過年,我們在他96歲的冬天,在醫院裡和他說了再見。大概是三個月前的事情,那一天半夜寒流來很冷、很冷,外面下著雨,媽媽人不在台北,我接到阿姨的電話,立刻和妹妹兩個人出發,攔了計程車,去亞東醫院。 我和妹妹第一個到了醫院。深夜的病房很安靜,機器上面所有數字都已...

  • 靠牆窄桌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1 13:42:12
    有 6,728 人按讚

    #南鐵東移案 稍早進行最後的拆遷工作。不意外地,我有些台北時力粉和柯粉的朋友,非常踴躍發表意見。最常看到的就是把南鐵案跟竹南大埔案相提並論。
    ​​
    還是一句老話,#在地事要問在地人。碰巧在下的姑姑就是三百四十戶拆遷戶的其中之一;因為她不是很熟不動產實務,當初開公聽會、補償作業、選屋和房屋過戶等等作業,大多是我爸媽在幫她處理,所以南鐵的事情我還不算一無所知。

    南鐵案和大埔案,很多一知半解的人,或者是社運界,常常把它相提並論。但其實細節差非常多,拿後者來理解前者是大有問題的。

    首先,大埔案是「#公告現值徵收」,南鐵案卻是「#市價徵收」。不用到熟悉不動產實務,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台灣的「公告地價」往往是市價的一半甚至以下,公告地價徵收幾乎稱得上是合法搶劫。也因為大埔的悲劇,促成了2012《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改,此後的徵收,包括南鐵案在內,都以市價補償。

    其次,是善後安置作業差很大。大埔案當初雖然承諾「會低價賣一塊土地給張家」。問題是公告地價徵收,已經讓張家的財務陷入危境了,要安置和重建還得自掏腰包。而張藥房是竹南公義路/仁愛路交叉口的三角窗金店面,說要找到條件相當的公家空地,談何容易?但是南鐵案是這樣,拆遷物用市價徵收(我姑姑是住青年路巷仔內靠近新樓醫院那邊,印象中當時好像每坪30萬上下)、安置宅用成本價出售(朋友提供的資料:住宅一坪10萬、店面一坪17萬)。拿到的補償費,如果願意拿去二空那邊買安置宅,絕對是綽綽有餘。如果想再換大房型,或是不想去二空想買別的地方,公股銀行也會提供全額貸款(優惠利率比照公教貸款)。

    至於安置宅的建物品質如何?當初抽選大樓單位的時候,是我爸幫我姑姑去選的。他的看法是,當然是不可能上到豪宅等級,但品質算紮實,格局也算方正。至少不是那種一眼就看得出偷工減料的販厝。

    第三,是公共利益的必要性。大埔徵收的理由,主要是竹南公義路/仁愛路的「外刀」銳角路口,大型車從台13線(公義路)轉入仁愛路迴轉半徑不夠,容易造成事故。但當時就有人覺得,這種事情可以藉由標線改造之類的方法去緩解,而且老早就規劃有科學路、科專路這些又新又寬的替代道路,大車何苦一定要跟張藥房過不去?

    但南鐵東移就真的是有其公益必要性。我是生長在高雄火車站附近的人,從小就見證鐵路地下化工程長大的。高雄人很幸運,靠近火車站的部份本來就是四條股道以上的寬度,左營段鐵路是夾在翠華路和馬卡道路兩條超大馬路的中間,即使是民族到鳳山之間比較窄的部份,也至少是鐵道圍牆兩邊各有一排停車格的程度。高雄的地下化工程幾乎不用動到旁邊的住戶。

    但是台南就不一樣,多年前我去台南找親戚,借住我姑姑在青年路巷子裡的家,那個真的是跟鐵軌零距離,睡覺會地震的那種。隔著木頭柵欄看過去,鐵道路廊就是雙線那麼寬,柵欄以外也容不下停車格。#青年路平交道 幾乎沒有什麼餘裕空間,事故多發(我記得小時候那個路口還有請一尊地藏王鎮著)。這真的請大家自己去Google Map一下,看看巷仔內長什麼樣子,看完以後你再來說南鐵不用東移沒關係。

    徵收案剛進入協商階段的時候,當事人不瞭解,會抱怨是必然的。我姑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幹譙賴清德幹譙到一個臭頭。但是我不得不說,南市府的溝通算是用心的,隨著補償條件在無數次協商當中一點一點調整起來,反彈聲浪就小很多了。連我爸媽這種不動產實務的沙場老將,也認為南市府的補償條件已經是少見的優渥(想當初他們還曾經為了區段徵收的問題跟楊秋興開罵,果真剽悍),再爭下去也爭不出什麼所以然了。

    好了,我所知的就這麼多。畢竟黃姓拆遷戶是開元路那邊的人,跟我親戚不是鄰居關係,這個人平常的個性作風,是不是有在做違法套房生意,還有樓梯的必要性,老實說我都不甚了了。只是就南鐵東移整件事來講,我覺得正當性絕對夠,補償條件和善後處置也是少有前例的優渥。僅餘的黃姓等拆遷戶,當初也是簽了字、補償金入帳,現在再說要翻桌,未免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在此之上,還有一票一知半解的熱血人士,要玩道德高度的社運遊戲,我想台南在地人真的無法接受。

  • 靠牆窄桌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0 21:00:14
    有 152 人按讚

    #睡前故事:【父親】

    屋內響起沉睡的呼嚕聲,轉頭一看,靠在桌上的身影正緩緩起伏。

    我躡手躡腳,嘗試不發聲響地走到熟睡的父親身旁。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的第幾次,累得在窗前的工作桌上睡著了。

    我站起來,把電風扇的強度調低一點。然後熟練地拿起木衣架上的棉毛氈,輕輕地放在父親的肩膀上。在我轉身的一瞬,他醒來了,低聲地問:「怎麼還不去睡?」

    我回頭對他説:「爸爸,我怕你這樣睡會著涼啊。」疲憊的臉上掀起一抹笑容,他拍拍我的頭説:「傻孩子,不怕呀。」

    記憶裏的無數個晚上,父親總是這樣邊工作邊在桌上睡著,然後又在迷濛中醒來繼續幹活。自從爺爺去世,父親繼承父業,成為糧油雜貨店的老闆。

    小時候,我們幾兄弟姊妹總愛在放學後,爭先恐後衝上梯級又窄又高的樓梯間。我們鬥快上樓放下書包,看誰能最快衝下樓,到達父親的地鋪。很多個烈日當空的下午,在店前的大空地玩耍時,我總愛抬頭,看看父親在忙什麼。走遠幾步,踮起腳尖,從窗花偷看父親在窗前工作的樣子。他總是低頭拿著筆和算盤,神情專注地核對訂單。

    店鋪位於古舊唐樓林立的舊區,來光顧的都是朋友般熟絡的客人。一年到晚,他總是忙過不停,為街坊打點各樣生活所需。多年以來,他一直堅持上樓,親自把香米送達客人家中。他總是一邊托著米,一邊摸摸腰間酸痛的舊患,笑著説:「客人信任嘛,所以一定要親自送上。」

    父親總是這樣賣命。某次夜半收到獨居梁伯的電話後,深宵把貨件送到對方家中,還幫忙換好燒掉的燈泡才離開。後來有一次,父親得悉住在步行路程距離二十分鐘的單親媽媽,因為腳受傷沒法親自到店面取貨。他不管天氣酷熱,二話不説把貨物擺上手推車岀發,大汗淋漓但掛著滿足的笑容回來。

    即使父親工作如此忙碌,我們幾兄弟姊妹的重要日子,他從不缺席。活動表演、校際比賽、畢業典禮……緊張得四處張望時,我總是能從人群中,找到他高大的身影,並一雙肯定又溫柔眼神。有時候,父親還會突然休業一天,領著我們一家岀外郊遊。沉默寡言的他,總是安靜地用行動表達他對家人的支持。

    幾年前,父親身體不適倒下。他終於決定好好休養,把糧油雜貨店交給我打理。漸漸地,父親昔日在窗邊工作的木桌,成為了我每天埋頭苦幹的地方。偶爾工作到一半,我會伸一伸懶腰,從窗戶向下看,回味小時候在大空地玩樂的情境。大概父親從前也是這樣,坐在窗邊的歇息間,凝視在樓下玩耍的我們。

    這天晚上,我靜下來看著桌前一連串的待辦事項,想著如何按步就班完成。接手後才發現,店舖的工作如此耗費心力。核對訂單,預訂存貨,聯絡廠商品牌……有時候累得連睡覺的時間也不足夠。伏在桌子上思考,疑惑父親從前到底是如何分配時間,把所有不可能一一完成。

    ………

    「怎麼不到床上去睡?」

    ………

    「孩子,怎麼不到床上去睡?」

    ………

    肩膊被輕輕一拍,我從桌上緩緩起來,迷糊地擦擦眼睛。正好奇肩膀為何被披上棉毛氈,向後一看,父親正用擔憂的眼神看著我。看看牆上的時鐘,原來已經是早上七時了,肚子不自覺地咕嚕作響。父親聽後笑笑,拍拍我的肩膀:「大概肚子餓了,我去煮早餐吧。」

    他步入廚房,從櫃內取出麵條。我坐在桌子旁,聆聽水煮沸的聲音,凝視他專注的身影。未幾,他煮好把碗子端到桌前,認真叮嚀:「下次不要這樣睡了,會著涼的。」

    「爸,我以前也是這樣説呢。」

    「我記得,你幾乎每天都對我説同樣的話。」

    「原來你記得。」

    「嗯,趁熱吃吧。」

    分不清心頭上的暖意,到底是來自熱騰騰的湯麵,還是來自眼前滄桑但內心柔軟的身影。我只能肯定,這個早上雖然平凡,卻是無比美好。

    Illustration:Tommy is typing... @Tommy_kareshi
    Storyteller: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froggyisflyi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父親節故事 #父親節特備故事 #飛行青蛙 #froggyisflying #Tommykareshi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 靠牆窄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9 22:07:00
    有 363 人按讚

    寒流後幾日,就是新年了。連假期間進校園,在冷清的文學院四樓長廊上,看見一隻死去的小小的燕子。

    燕子躺在公共行政系教授的研究室門口,輕輕的,風大時稍稍晃一晃,修長的黑翅膀蓋住白色的身體,像是一片枯葉子,掩著一枚發霉的毬果。




    回想起來,研究所時我似乎沒在學校裡看過這樣的燕子。

    時隔十餘年,再次回到校園,很多東西都變了。還是沒見到飛翔起來自由得近乎狡猾、近乎魔法的燕子,但到處都是鳥禽──現在的學校裡,已經成了鴿子的練飛場。文學院,共同科,人文學科這一區的建築物屋頂上,幾乎都棲停滿了灰撲撲的鴿子。

    不同於燕子,鴿子倒是我以前唸研究所時就有了。但那時,頂多是久久看到路燈上落拓著停了一兩隻,轉頭張望的樣子,看上去有些茫然。或許是那樣的情境和當時的我們心境太像,又被附會了什麼自由平和的象徵,每次遇見,心裡常常是沉靜、同情的。

    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寬闊的縱谷天空下,鴿子群不去別處,不由分說沿著文學院的簷頂屋脊停了一整排,咕咕噥噥,歡快熱鬧。「現在學校的鴿子啊,比我老家的鴿舍還多」,學弟這樣說,口中是輕佻、誇大的語氣,是那種青春而戲謔的快樂。(遠遠離開家鄉抵達這裡,對他來說,是一件得意的事嗎?)我凝視著鴿子一次又一次飛起,但哪也不去,盤旋著繞文學院飛過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群體龐大綿延無盡,像一條氧化的金屬鎖鏈,像一隻鏽唱針重複讀取著黑膠唱盤。沒有盡頭的日常練習,讓人看著不由有些不耐,但為什麼不耐?我卻說不出來。

    這樣日復一日、重複軌跡的飛行,是現在天天瑣碎忙碌的我能夠做到的事情嗎?

    鴿子持續飛行,給人與時間拚博的聯想。飛行,但哪也不去。若是那些年自認遲遲沒有準備好、而遲遲不願畢業(但同時又這麼恐懼出社會後日復一日的辦公桌人生)的自己,看到這樣群鴿繞圈飛行的場景,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覺。

    說不定也沒有什麼感覺。對長久生活在都市裡的我而言,鴿子並不常見,賽鴿的鴿舍更是遙遠的童年記憶了:舉著紅旗子的人高高站在天台上,在陰霾、但更顯飽滿有力的天空底下,偶爾揮動,遠方的鴿群感應到什麼一樣低低飛近,掠空而過,像是受著魔魅的超自然力量招喚而來。

    鄉下養鴿是為了賽鴿,賽鴿的用途則是賭博。文學院的鴿子──文學院裡停著的這麼多、這麼多的鴿子,能有什麼用途呢?




    鴿子多到一定程度,對衛生或許是有一點影響了。學校能處理手段不多,放毒或擊殺,觀感上都太殘忍。聽說想來想去,曾嘗試引入天敵,一度請人帶了訓練過的老鷹來驅趕鴿子。

    大家都是口耳相傳,問了幾個學弟妹,其實都沒有親眼看過。只知道曾有這樣合理、但似乎有點好笑的事。為什麼好笑呢?一時也說不太上來。是覺得那種「人為模仿自然食物鏈」的做法太可笑了,還是覺得「以為這樣比較不殘忍」的心態可笑呢?

    總之,老鷹的驅趕計畫最後失敗了。

    我想像那樣習於滑翔的巨大禽鳥,在學院寬敞、但對牠而言實在還是太過狹小的上空,勉力拍著翅膀,撲飛追趕鴿群而不可得的樣子,有些不忍。老鷹沒有久留,聽說還曾一頭誤撞上學院大面透明的玻璃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追問過幾個朋友細節,大家不置可否的說說笑笑,把話題帶過。那就是一個非常有趣、合乎我們期待的故事吧?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嗎?

    老鷹受傷,終於走了。鴿群在交頭接耳的鼓譟中,重新佔據了文學院設計典雅的屋頂。

    很難說這樣一定是不好的。老鷹回去休息,去更大的地方做自己擅長的事。鴿群在美麗的文學院,繼續溫暖、快樂、安全的生活。日子一樣過去,很難說這不是一種各安其所。

    學校最後只好在各間教室、各個研究室的窗台外側拉上了鐵網,避免鴿群逗留,衍生衛生問題。鐵絲太細太利,鴿子的腳爪無法久握。所以,原本敞亮的窗戶,現在看出去都是緊緻的鐵窗風情了。我每天進研究室,隔著窗戶觀望曾經熟悉、但疏遠太久的校園,像一個學畫、學書法的人,在輔助的格線上確認線條與顏色理想、確實的位置。

    也很難說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原先詩情畫意的大塊風景,現在看上去,都有精確的座標了。




    鐵網的網目大概是眼鏡的大小,密密注視著天空盤旋的鴿子。鴿子再也不能隨隨便便停在窗台上了。

    記得以前唸研究所時,上小說家老師的課,老師講到精采處,真心在乎處,偶爾會停下來深思,看著窗台上孤獨的鴿子出神,鴿子往往也偏著頭注視老師,久久不動。修課的我們也停下來,窗外的風景也停下來,時間也停下來。

    好好停下來,沒有為什麼。那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但照這樣看,從前的那種狀態是不會再回來了。所有的窗台拉上鐵網,整個文學院像是武裝起來的堡壘。泊車困難的鴿子群,只能停到更上層熟悉的屋頂了。

    屋頂也很好,只是不知道下雨的時候怎麼辦呢?花蓮的冬天那麼容易下雨。又冷又漫長的冬天,曾經帶給習慣南台灣陽光的我極大的絕望。躲進外套裡,房間裡,棉被裡,書本裡,濕氣如影隨形,讓人覺得無處可去。人都這樣了,何況是只能停在屋頂的鴿子呢?

    窗台不能停,停地上總可以,例如,或許能躲進走廊裡避雨吧?我確實這樣想過,但很快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行───一天晚上,我走文學院的長廊去研究室,昏暗的燈光裡,不小心驚動了一隻雨天躲進走廊的鴿子,牠驚慌地在走廊和樓梯間拍翅亂飛,撲上頂燈、玻璃窗,又摔下來,四處找尋亮處想逃,或至少努力想停留在半空中、爭取時間找尋出口。我靠牆站著,大氣也不敢喘,注視著那隻絕望、瘋狂的鴿子。不是怕牠,是怕牠怕我。

    或許也是有點怕牠吧?或許我也有點怕我。那樣以為自己受困、恐懼、而近乎瘋狂的樣子,我並不是陌生的。

    天亮以後的校園裡,鴿群又排排站滿了學院的屋頂。雨繼續下,或許還要下整個冬天。鴿群咕咕咕咕,停留在文學院的屋頂,我仰頭去看,無法分辨飛禽的表情。




    學校其實還變了很多。單是文學院內就有許多不同。建築還是一樣的建築,但時間過去,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文學院中的大樹長高了。印象中以前唸研究所時,樹梢大概只到二三樓的交界。以前我們創作所設置在英美系上,所辦位置在文學院三樓的西側,一出門,就可以看見中庭對面的中文系。但現在樹紛紛長高,已經完全看不到了。以前的東華中文系後來也改制了,叫華文系,併校後我還來不及認識的花師的朋友們來了,繼承下中文系的名字。

    三個系佔據了文學院長長的ㄇ字型走廊。這次回來學校,我繞著走過幾次,有些迷惘,慢吞吞沿走廊看過一個個布告欄,像一個失去國籍的水手沿著海岸找尋港口。鴿子在文學院裡咕咕叫著,很熟悉。可是現在,我誰都不認識了。

    長高的大樹上,現在棲著擅長學舌的八哥,非常神奇,像精通多國語言那樣,能夠多聲道用不同音色彼此唱和,好像在溝通,但也難以確定,畢竟牠們飛也不飛,整天就那樣勉力叫著。會不會是單純想發出聲音而已啊?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樹上幾乎沒有鴿子,沒有老鷹沒有燕子,就只有八哥。我有時研究室忙累了,出來趴在窗台看他們,整天鳴叫不休,站在枝頭迎風擺盪。他們似乎是以發出聲音這個行為本身為樂的。

    很有趣,但好虛無。只是想想,牠們就是八哥啊,八哥做著八哥擅長的事,這有什麼不好嗎?




    只是,無論是從前唸研究所時,或者這次返校,印象裡,我從來沒有在文學院裡外遇見燕子。

    學校後門外的小路上倒是四處都是燕子,個頭小小黑黑的,速度飛快,像是活的音符,樓房間低空穿梭,貼地飛行,突然拔高又急轉,彷彿轉音出色的爵士歌手似的。我有些佩服,燕子從來都飛得如此好看,從來沒有撞上人車樓房,最後總能輕輕巧巧落在細細的電線上。

    分不出那是一種艱難高超的生存方式,或者單純炫技的遊戲。飛翔的燕子來來回回畫過空中,有時就這樣一整個下午,好忙碌,但乾乾淨淨什麼也沒有留下。

    中午、或者傍晚買飯回租屋處,走在小徑上,總看見燕子就這樣來回在天空裡寫畫著無人知曉的符號,彷彿正興奮地連起空中隱藏的星星圖案,我常常興起羨慕的感覺──感覺那是什麼神祇正向我顯示某種充實、自由、又率性的生活方式,暗示我,勾勒另一種更理想的、更盡其在我的生命節奏。

    但是除了羨慕,還能怎麼樣呢?人類無法飛行,這我已經知道很久了。




    燕子是夏候鳥,秋冬理應要往南飛走避寒,壽命約十年。這是我看見走廊上那隻死去的燕子後,回研究室上網查詢才知道的。(但那些在鄉間小路上亢奮飛翔的燕子,為什麼沒有離開呢?)

    這次回來之前,我畢業離開東華,也已有十年之久。常常返校,找朋友,講座,更多是純粹旅遊,多半也挑在夏天。若無必要,真是沒有興致再經歷一次花蓮的冬天了。

    但即使這樣,幾乎年年夏天回來的我,仍然對文學院裡的燕子毫無印象。




    隔日晚起,瞎忙一陣,入夜了才回到文學院。連假後的期末考前,走廊上師生皆臉色木然默默走路。

    我上到四樓,刻意去看昨天燕子死去的地方。但整條走廊乾乾淨淨,淡淡反光,甚至連打掃的痕跡都幾乎看不見了。

    死去的燕子消失了。我四下張望,一無所獲。鴿子在夜裡的文學院裡咕咕鳴叫著,有些委屈,像是摀著棉被偷哭的聲音,小小聲、低頻率的幼獸哀鳴一般,迴盪在夜裡的文學院。因為已經知道那是鴿子了,咕咕,咕咕,所以毫無恐怖的感覺,我靠著欄杆凝視一片漆黑的文學院中庭,只覺得好苦,好苦。

    沒有在文學院看過真正活著飛翔的燕子,只看見死去的。還未想清楚那是怎樣的事,一天過去,死去的燕子也不見了。

    我們從哪裡來,為什麼來到這個校園,自己大概總有一套說法,即使心裡其實並不一定那麼確定。不過想假裝條理分明、有意說得頭頭是道、引據證明自己收穫豐碩或所言不虛,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但燕子從哪裡來,為什麼來,怎麼生活,因著什麼死,我完全不知道。




    我記得研究所時學校後門還沒拓寬的、窄窄的志學街,季節到了常有盤旋飛翔、特技演出一般的燕子。但太常見了,那時的我似乎從來沒有把那當一回事。

    那時的我唸著文學,忙碌著學過很多奇異、艱難、與我無關的敘事技術。現在回想,收穫是真的,但不是我以為的那種。

    燕子也是真的。只是我那時不知道。現在的我真想專注看看那隻死去的燕子。真想好好寫牠。可是來不及了。

    新的一年前夕,一隻燕子死在公行系教授的研究室門口。屍體不知道是被連假結束後的清掃工人清理走,還是被貓狗或其他鳥類叼走了?想起《快樂王子》的故事,寒冬裡分送雕像上的寶石給窮人、因而錯過南遷時機而凍死的小小燕子。我想那不是真的,但那成就了故事裡最快樂、也最憂愁的部分。

    故事裡,燕子死前輕輕的親吻了雕像,那讓我想起學校後門的長長巷子裡,燕子特技飛行的最後,輕輕迴身、降落在黃昏天空中的電線上的樣子。




    懷著感傷的心情,在研究室待到深夜。關燈離開時,意外看見窗外的鐵網上,卡著一小片鳥類脫落的羽毛。

    這是新的。在研究室的窗前來來回回幾個月,我從未看過這片羽毛。實際上我沒有在這面窗景裡看過任何靠近的飛鳥。現在深夜裡看不清楚,但單就毛色來看,似乎是鴿子留下的。當然,也可能是別種飛鳥的。

    那樣無法久棲的位置,在我不知道的某個深夜時刻,曾經有飛鳥撲翅趨近,嘗試停留。停著停著,或許痛了,最終只能匆忙選擇飛走。

    說起來真是奇怪的感覺。我們全力避免飛鳥靠近所設的鐵網,竟然反而為我們全力避免的飛鳥,留下了奮力飛翔的證據。




    ─── 飛翔的證據/林達陽





    § 聯合副刊2021.04.09

  • 靠牆窄桌 在 Pin Cheng J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3 11:53:56

    #品城記 #探店 #網紅店#中山小吃#中山
    你會不會來幫襯這樣的餐廳呢?歡迎留言!
    最近我們在找選題的時候,經常在各大平台刷到一家中山的小吃店。這家店位於橫街窄巷當中,靠著牆角擺上幾張桌子、幾張折凳,食客就在露天環境下進食,很有舊時街邊大排檔的感覺。這兒主打的,也是一些市井小吃,其中,卜卜貝、魚皮,算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了!翻看了一下網友對這家店的評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說它好的,主要集中在氛圍獨特、食材新鮮、口味不錯;而差評,則主要表現在服務態度不好、衛生條件不佳方面!那麼,來這裡吃,到底會不會踩雷呢?我們就派出品城記的排雷專家——昇哥,來為大家探探路吧!
    店名:漁民樂創意小吃(白水井店)
    地址:中山市白水井大街14號之一C卡
    電話:15800159110
    人均:50元
    口味:3.82 環境:3.78 服務:3.80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7:30-24:00
    消費賬單:
    卜卜貝*1——38元
    開爐費——10元
    原味魚皮*1——15元
    芥末魚皮*1——15元
    檸檬茶*4——40元
    菠蘿海鮮炒飯*1——38元
    蝦滑*1——20元
    華豐面*1——5元
    秘製炸雞翅*1——18元
    泰式雞腳*1——18元
    共計:217元
    打折:192.2元
    BGM:
    1.Wayman Tisdale - Get Down on It
    2.石濱翔,神前暁 - SOS団クリスマスパーティ
    3.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Menuet D major
    4.Various Artists - 超級瑪麗二胡版
    5.中山真鬥 - モンスターマーチ
    走,帶你去找好吃的!
    我們的夢想,是吃遍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美食!
    吃遍給廣州,再吃遍全世界!
    傳統中華美食,西餐,網紅美食,平民小吃!
    只要是好吃的,我們絕不放過!
    想要GET更多好吃的食物,跟著我們就對了!歡迎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IZoMHDRHV9j7MYMGNO_Ug?sub_confirmation=1】
    你的城市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全在我們的原創視頻裡!

  • 靠牆窄桌 在 使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18 22:00:15

    *Youtube訂閱請點 ➡︎https://goo.gl/aueB8E
    *Facebook專頁➡︎https://goo.gl/2FNksL
    *Instagram:apostle1203
    *字幕支援 ➡︎https://goo.gl/NIrr9d
    *籌旗助養本公子➡︎https://goo.gl/DbpmzG
    =============================================
    床頭靠墊網紅ins北歐風靠枕雙人床上軟包床頭靠背可拆洗大靠背
    https://m.tb.cn/h.VMPIk4q?sm=06d273

    北極絨定制乳膠床墊加厚海綿榻榻米軟墊
    https://m.tb.cn/h.VMPHKaG?sm=eccf39

    訂做客廳沙發牆邊邊幾邊櫃窄角側邊櫃儲物櫃縫隙夾縫櫃扶手櫃
    https://m.tb.cn/h.VMPGUZd?sm=fe40f5

    電腦台式桌轉角L型學生書櫃書桌書架組合家用簡約臥室一體寫字台
    https://m.tb.cn/h.VL7lgoi?sm=bcdac2

    簡約現代家用換鞋凳式鞋櫃客廳軟包儲物鞋架進門口可坐穿鞋凳沙發
    https://m.tb.cn/h.VoHJOUK?sm=d2d528

    香港格價網
    https://www.price.com.hk/





    #傢俬電器攻略#HomeTour#新手買傢俬#新手租屋

  • 靠牆窄桌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7 13:28:34

    190525三立iNEWS 一間店拆成五間超極致小金店 靠「分租」降成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nYCNbipfoUc

    鬧區店租貴得嚇人!店家靠拆租分攤房租成本,甚至有房東一個門牌能拆成五家店分租,就連一樓陽台也能拿來租,空間發揮超極致。

    記者吳雅婷、楊育鑫/台北報導......↓

    目測不到四坪大的麵店,十多名顧客全擠在裡頭用餐,但相隔一個柱子,緊鄰的就是這家手搖飲料店,空間更小,只有一坪,照樣經營得嚇嚇叫,一個店面分成兩間租。

    拆租的情況在鬧區尤其明顯,像現在這家店就被拆成飾品店、眼鏡店,以及寵物美容等等四家店,就連邊邊的陽台空間也沒有浪費,各式女裝掛在馬路邊,帽子、眼鏡、飾品全貼著牆壁賣,東區土地寸土寸金,房東算盤打得精,不只裡頭拆成四間店,就連陽台也拿來租給服飾店,算一算一個門牌分租五家店。

    服飾店員胡小姐:「旺季的話,(營收)20到30萬一個月,我們沒有休息,充分利用(店面)。」

    陽台當店面,進到服飾店空間更窄,勉強一人能通過,作為臨時倉庫和店員休息空間,小坪數發揮超極致,在鬧區不算少數,收起板凳、桌子,早餐店店員趕緊收攤,因為做完早午餐,緊接著還有晚場店家接手賣便當。

    早餐店老闆陳先生:「處在一個算精華地段的地方,店租貴,如果說單一品項,晚上就浪費了,所以說就是變成晚上能再多加利用,租金就是除以二。」

    房仲業者陳泰源:「因為拆成越多間的話,可以同時收好幾筆房租,(租金)單價拉的越高。」

    鬧區店租貴得嚇人,靠拆租降成本,窄店「高坪效」求生。

    (整理:實習編輯蔡咏恩)

    新聞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46500&From=Search&Key=空間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5/190525inews.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