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聲稱的「救命神器」
HFNC(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系統),真的那麼的厲害嗎?
此台機器是利用高流量的氧氣系統來減輕病患的呼吸(作工)困難程度及低血氧的情形,也可以使用於拔管後預防性的支持、第一型(低血氧)呼吸衰竭病患、插管前的給予,預防病患插管的機會。
然而外界許多人士認為多一台呼吸器,讓...
外界聲稱的「救命神器」
HFNC(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系統),真的那麼的厲害嗎?
此台機器是利用高流量的氧氣系統來減輕病患的呼吸(作工)困難程度及低血氧的情形,也可以使用於拔管後預防性的支持、第一型(低血氧)呼吸衰竭病患、插管前的給予,預防病患插管的機會。
然而外界許多人士認為多一台呼吸器,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有人認為此種機器操作介面容易為什麼呼吸治療師反彈那麼大。
首先我們先淺談使用此台呼吸器的標準,此台機器不見得每位病患都適用此台機器,使用機器有一定的標準及準則。如果人人都為此台機器瘋狂,使用無一定標準,有可能會導致機器濫用的問題。
1.照顧呼吸道傳染病患例如:確診COVID-19的病患使用此台呼吸器需要有良好完善的負壓隔離室,以避免微小的飛沫在空氣中散播而增加照護人力感染的風險。
2.機器雖然僅簡單幾個按鈕,但還是要經由專業的呼吸治療師判斷以及設定,然而設定部分沒有一定的數值,還是要視病患的病情程度來設定。
3.設備耗材部分每7-14天也需更換一次然而管路費用部分未來也是一大負擔。
很感謝政府以及藝人捐贈此台呼吸器,導致最近收到許多訊息詢問相關機器的議題,但機器不是神機就像醫師不是神一般,可以救活每位病患。
後續衍生相關議題可能會導致機器濫用的問題,以及呼吸治療人力問題,然而台灣醫療每萬人呼吸治療師人數不及於美國以及加拿大。
雖然醫院評鑑標準呼吸治療人力於加護病房中每十五床應有一人以上,但醫院往往超額配給我們病患人數,也常常告訴我們因為業績不好(以侵襲性呼吸器計算)要精簡人力。
同為第一線作戰人員,雖然全台灣的呼吸治療師人數不及於醫師以及護理師一般,我們也希望病患得到完善的醫療品質及照護,希望我們的專業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這次很開心與美女畫家合作 @arale_199x_ 畫風真的非常細膩也呈現醫療人力不均的狀況!喜歡美女的畫風可以追蹤她呦!
#呼吸治療師 #醫療 #醫院 #呼吸器 #cube的日常
非侵襲性呼吸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擴大單株抗體與免疫調節劑建議使用對象
2021-07-17
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如附件)建議:
1. 單株抗體Casirivimab + imdevimab或Bamlanivimab + etesevimab兩種組合。適用對象為:
―具以下任一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十天內之≧12歲且體重≧40公斤病患;
―風險因子包括:年齡 ≧ 65歲、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疾、BMI ≧25(或12-17歲兒童BMI超過同齡第85百分位)、懷孕、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等。
2.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使用建議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核准條件,建議tocilizumab可與dexamethasone合併用於嚴重肺炎以上(未使用吸氧治療下SpO2≦94%、需使用吸氧治療、高流量氧氣或非侵襲性呼吸器、使用機械式呼吸器或ECMO)之病患;或與dexamethasone + remdesivir 合併用於未使用吸氧治療下SpO2≦94%、需使用吸氧治療、高流量氧氣或非侵襲性呼吸器之病患,不受入院天數、是否入住加護病房與發炎指數之限制。
3. 建議baricitinib可與dexamethasone,或dexamethasone + remdesivir合併用於需使用高流量氧氣或非侵襲性呼吸器但未插管,同時發炎指數上升(CRP ≥ 7.5 mg/dL)之病患,不受入院天數與是否入住加護病房之限制。另參照最新實證結果,病患若無法使用baricitinib,可使用tofacitinib 10mg口服每日兩次,至多14天。
COVID-19專家諮詢會議建議,依病患嚴重程度給予適當治療,可使現有醫療資源做最妥適應用並降低病患死亡率。
資料來源:
非侵襲性呼吸器 在 芙芙護理師的醫院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冠病毒重症個案個案臨床處置
1.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時 間:110年6月12日(六)上午09時至12時
3. 主持人:衛生福利部石次長崇良、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余忠仁院長
4. 課程內容:隱形缺氧(臨床表現、致病機轉、預後、預防)、藥物治療(抗病毒藥物、免疫抑制劑、抗凝血劑)、氧氣治療(低/高流量氧氣、高流量鼻導管、非侵襲性呼吸器)
https://youtu.be/wBV1gYF87Hs
非侵襲性呼吸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月12日線上課程 上午09時至12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V1gYF87Hs
隱形缺氧(臨床表現、致病機轉、預後、預防)、藥物治療(抗病毒藥物、免疫抑制劑、抗凝血劑)、氧氣治療(低/高流量氧氣、高流量鼻導管、非侵襲性呼吸器)
1.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 時 間:110年6月12日(六)上午09時至12時
3. 主持人:衛生福利部石次長崇良、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余忠仁院長
4. 課程內容:隱形缺氧(臨床表現、致病機轉、預後、預防)、藥物治療(抗病毒藥物、免疫抑制劑、抗凝血劑)、氧氣治療(低/高流量氧氣、高流量鼻導管、非侵襲性呼吸器)
*學分申請相關資訊,請參閱下方連結內容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w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