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股感 StockFeel |投資理財 金融內容網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6:59:36

🔥薪資排行出爐❗️每年證交所都會公佈上市櫃公司的「員工薪酬」🔍今年哪些上市企業榜上有名呢? 說到上市公司高薪代表企業, 大部分的人腦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 😛應該是10萬青年10萬肝的「台積電」… 不過沒想到它居然僅排名18名! (台積電去年是第11名)👋 這次榜單TOP 1由鴻準拿下🥇 TOP 1...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4:01:02

【今年是 Anna Wintour 最衰的一年,但她竟然升官了】  時尚產業有則大新聞,康泰納仕集團在本週二(15日)正式任命 Anna Wintour 成為康泰納仕全球首席內容官以及《 Vogue 》全球編輯總監。  簡言之,這位在時尚圈呼風喚雨的女強人又升官了。  康泰納仕首席執行長...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0:22:16

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io 【成功之道】成功企業家都有這「共通點」,知名主持人:堪稱秘密武器!⠀ ·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兩個最受歡迎節目《TED Radio Hour》和《How I Built This》的主播Guy Raz在過去三年採訪了幾位包括英國維...

  •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0 09:04:41
    有 2,810 人按讚

    [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足見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拿不到百萬年薪。因此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1100萬上班族中的990萬人是無濟於事,他們只會更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所以關於薪水,你要具備的第一個認知是你在哪個賽道,是高速公路﹑省道或小巷子。在高速公路,奔馳的是百萬跑車,甚至是千萬名車;在省道,幾十萬元的國產二手車就很強;在小巷子,騎單車反而比較好使,租Ubike就夠用。這個比喻在說什麼?只有一個,你拿什麼薪水老早注定,看的是你的條件。

    首先,決定百萬賽道是哪些因素?

    💚第一個決定因素是產業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企業
    💚第三個決定因素是職務與位階

    我有個斜槓學生既漂亮又時尚,穿戴講究,當然是個愛買小姐,辦了幾次二手市集出清存貨,我曾去掃貨一次,一看都是名牌。她一直在金融業帶業務團隊,還做到高階主管,每年扛業績20億,年薪千萬。她告訴我,其實她最愛從事的是精品業,可是每次面試過都放棄,心情很無奈,因為數字很現實,她說:

    「精品業薪水,就是金融業的攔腰斬再打八折。」

    錢是很可愛的,差六成,任誰也下不了決心,不是嗎?這說明產業薪資是有行情水準的,在台灣,讀理工的就屬半導體業﹑IC設計業最令人欣羨,讀商的就屬金融業最高。像我讀新聞系,媒體業是在中後段,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然而同一個產業,落差也不小。以半導體業來說,聯發科平均年薪270萬,而同產業平均是123萬,差了一倍有餘﹗薪資後段班有家公司是70萬,差2百萬﹗台積電員工多達4萬名,非主管職員工平均200萬,遙遙領先同業。當媒體報導的都是這些龍頭企業,這使得不少科技業工程師都被誤以為年薪百萬,他們在網路上大吐苦水:

    「不是每個工程師都年薪百萬﹗」

    就算是同一家企業,職務之間的薪資差異也明顯,可怕的是越低的職務越不會調薪,每年會調薪的就是原本薪資就高的職務,因此薪資結構M型化也會發生在相鄰的同事身上。另外一個決定因素是位階高低,美國大企業CEO的薪資是員工的300倍,台灣差十多倍至幾十倍應該是有的。

    可是能進到高薪產業﹑龍頭企業,做一路發的職務,基本上多半是好學歷的人。如果不是台成清交政,或是中字輩,能擠進去大企業領高薪的,不是沒有,而是幾稀,他們一定具有其他很強的背景。那麼學歷不亮眼的上班族,想要在中小規模企業拿年薪百萬,至少要能做到—

    💚1. 7-11型
    💚2. 業績扛霸子
    💚3. 壓力鍋
    💚4. 冒險王

    尤其是冒險王,是我最想提醒上班族可以採行的策略。正因為年薪百萬天注定,讓我們明白賽道決定薪資高低,所以不妨儲備實力,長期布局,再奮力縱身一跳,改變產業與企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這種跳法,好比從家裡的魚缸跳至公園的水池,再跳至大海,但是你不能只是金魚或錦鋰,而是要進化成大鯨魚。

    即使這麼鼓勵你,我仍然深知多數人無法做到,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決心不夠,不想付出加倍的努力;第二價值觀不同,不想為工作犧牲其他層面。人各有志,想清楚就好。可是年薪百萬在台北生活,都未必能買房買車﹑過上理想的人生,更何況領幾十萬,怎麼辦﹖

    寫到這裡,以下才是我最想給990萬名上班族的正確觀念,那就是—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上班也不是收入的唯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有「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的觀念,不靠年薪百萬致富,才會真正步向財富自由的大道。把腦袋從「找工作」的認知架構,轉換成「找收入」的思維系統,會突然發現海闊天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上班領薪水不過是其中一條路,然後眼睛一亮,看到其他更多收入的可能性。

    對於有錢這件事,沒繼承任何財產的人,靠自己白手起家,也拿不到年薪百萬,大概不脫這三條路可走:

    💚會拿高薪不如收入多
    💚會賺錢不如會存錢
    💚會管錢不如會理錢

    不管薪水多少,都要想盡辦法存錢,沒有存錢就無法奢談後面的理財。《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作者花20年訪問5百位富人,富人的定義是資產有3千萬台幣。他發現這些富人在以下三題都答「是」:

    💚1.你的父母節儉嗎?
    💚2.你節儉嗎?
    💚3.你的配偶節儉嗎?

    現在你知道了,當你瞧不起父母東摳西省的小器樣,省錢與存錢竟然是一般上班族的致富之道。我有個斜槓學生是公務員,父母親是藍領,不僅把3個孩子養大到各個成器,還買了2棟房子,全都靠省與存。他自己30歲出頭,先是靠省與存擁有1百萬資金,後來理財有3百萬,他的斜槓就是教人怎麼存到3百萬。

    相反的,我認識的高薪族群中,不少人賺得多花得多,其實口袋是很空虛的。所以當賺不到年薪百萬,並不是天塌下來的事,而且我得說要翻轉這個命運並不容易,這牽涉太多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產業﹑企業﹑職位,你想想洪老師能去聯發科做研發工程師嗎?這叫癡心妄想﹗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賺其他收入
    💚2.省錢、存錢
    💚3.投資理財

    讀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周碩倫老師的創新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5 22:31:10
    有 373 人按讚

    Netflix零規則這本書實在太紅了, 我認識的這些人都已經推薦過了:

    #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吳韻儀 管理同學會
    #憲哥謝文憲 與 天下雜誌出版吳韻儀總編 對談
    #閱讀人鄭俊德
    #我是老查的老查說好書
    #氣象達人彭啟明
    #大大說書劉宥彤
    #劉恭甫功夫老師
    #樊登讀書會
    ......(族繁不及備載)

    雖然這麼多朋友分享過,我想我還是可以用"管理創新團隊"的角度, 來跟大家談談這本書!

    #創新有兩種 用錯方法管理創新, 創新必死無疑

    創新跟斯斯一樣有兩種: [延續式創新] 和 [破壞式創新]

    延續式創新的市場已知,產品已知,商業模式已知,MBA學過的管理手法拿出來用,十拿九穩勝任愉快!

    破壞式創新的市場未知,產品未知,商業模式未知,MBA學過的管理手法拿出來用,十之八九必死無疑!

    Netflix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公司和工業時代的公司已然不同,絕對無法再沿用工業時代的管理模式來管理。 工業時代製造業管理追求的是[標準化]和[效率];而網路時代的娛樂業追求的是[創意]與[彈性]。用工業時代製造業管理模式來管理網路時代的娛樂業,就有點像是想「用明朝的尚方寶劍斬清朝的官」,那是完全用不上呀!如果不重新思考管理模式,絕對無法在未來生存。管理創新勢在必行。

    #你的組織是否檢討過現行管理模式能不能適用於未來

    #Netflix的零規則不是無為而治
    #Netflix是用原則Principles取代規則Rules

    Netflix一開始發現原有的管理模式只會留下「守規矩的人」,趕走「有想法的人」,導致創新速度變慢,也無法快速適應新的趨勢,如果不改變根本很難活得下去,於是開始思索:如何讓有想法的人願意來、願意留、而且可以發揮才能?以這個為出發點來思考,才發現必須把舊時代的規則「歸零」,重新思考新的管理原則,因應未來!

    #好的人才免費而且無須管理

    企業管理實務上常說:「好的人才免費,便宜的員工最貴。」因為好的人才自帶營收,帶進來的營收遠超過他的薪水,所以好的人才其實是免費的。相反的,便宜的員工會拖累其他員工,還會耗費管理和協調的資源,貌似便宜,其實最貴。問題是你願意用市場價值和員工創造的價值合理給予薪資嗎?還是你遵守公司規定給予薪資呢?哪一個才是理性的決策呢?

    #省了200萬賠了200億的真實案例

    關於Netflix用市場最高薪留才的原則,我有一個案例可以分享。曾經有位上市公司頂尖的研發主管被競爭對手挖角,對手以年薪增加200萬的條件來挖,可是老闆非常有自信當年已經加發200萬獎金給該位主管,而且合作多年,縱使幕僚建議加碼留才,但老闆不為所動。結果該名研發主管追求更大的舞台琵琶別抱,兩年後新品牌就創造了200億的營收,狠狠重創老東家。好的人才真的是免費的,當時就算用2000萬留才可能都還划算啊!

    #打掉舊規則建立新原則

    Netflix打掉了許多公司奉為圭臬的舊規則:
    KPI關鍵績效指標、目標管理流程、定期主管考核、薪資職等劃分、績效激勵獎金、員工薪資保密條款、休假規定、差旅規定、費用報銷規定、核決權限及流程......,你的公司如果沒有這些流程,你知道如何管理員工不失控嗎?

    Netflix這些年來逐步發展出新的管理原則,例如:
    * 自由 與 責任
    * 人才密度 X 誠實敢言 X 減少控制
    * 留任測試 與 反向留任測試
    * 搖滾巨星原則 業界最高薪資
    * 4A 回饋原則 / 適當回饋四原則
    * 曬訊息 / 沒有 SOS 秘密材料
    * 開始 Start/ 停止 Stop/ 繼續 Continue
    * 具名360度回饋
    * 費用五字原則 “Act in Netflix‘s best interest” 考量公司最大利益
    * Netflix創新循環四步驟:積極詢問/ 事前調查/ 勇敢下注/ 小聲慶祝,大聲檢討

    我不想花時間跟你重複書中的細節,但是你真的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並且思考Netflix採用的新的管理模式是否真的可以鼓勵創新而且更好的適應商業環境和顧客的改變。然後反思一下自己的組織是否也需要創新你們的管理模式?

    #企業文化不能只是牆上貼貼嘴上說說
    #企業文化必需是日常可見的實際案例

    我在企業授課的時候,經常喜歡問員工公司對於創新的定義和行為指標。不意外的,一班30個學員沒有人能完整說得出公司對於創新的定義,也不相信公司關於創新的行為指標真實可行。大多數企業對於創新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實在不知道是演給誰看?Netflix可以把每一條原則都找出實際案例,而且不只一個案例,這才是企業文化的真實展現。我都建議我的客戶:把你所列出來的價值觀至少都列出三個活生生(近五年,而且真人真事還在公司裡)的真實案例,你的文化才算真實。

    這本「零規則」實在深得我心,有太多的感想想跟大家的分享,但是打字實在太費事了。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文字分享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轉貼;如果你覺得不過癮,想在線上聽我直播聊聊這本書,歡迎你在底下留言+1,超過100人我就開直播喔!

    #留言開直播等你喔

  • 非主管員工薪資定義 在 孫治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2 22:29:50
    有 20 人按讚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其實所有的知識經濟自雇者都可以參考這一篇

    「老師我適合當講師嗎?」​
    這個問題從我開辦《職業講師的商業思維》開始​
    到現在我開《陪伴式講師訓》都是三不五時被問的問題​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
    我自己覺得的​
    一、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二、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我們從幾個面向來作自我的篩選​
    ❶ #個性層面:喜歡學習、分享、分析與聆聽的個性​
    在這邊我不強調學習,​
    我會把 #學習當作是分享與分析的結果,​
    也就是說學習不會只有從書上或是課程中來,​
    對於生活經驗的分析與分享​
    就是 #把生活當作一種學習的方式​

    而這裡面我覺得無可避開的就是分享​
    #分享的個性會決定你當講師是否開心快樂​
    #分析的個性未決定你當講師的專業深度​
    所以我會用這兩個個性來當作自我篩選的主軸​

    而懂得聆聽的習慣是 #對於學員提問的掌握度的底蘊​
    很多講師因為有了一些經驗之後​
    最常有的壞習慣就是​
    「為了證明自己很懂,往往會 #打斷學員​
     陳述問題,直接說出答案」​

    我常說「人要懂得對現實謙卑」​
    聽完每一個學員的提問,​
    是相信每個問題中有巧妙的不同之處​
    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 #回答到學員的心裡​
    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 #對於問題有方方面面的理解​
    #包含對於提問者目前人生階段與能力的理解​

    所以聆聽我覺得是一個講師精進的核心能力​
    讓學員的問題來引領我們的成長​
    #這樣才有風格​
    #這樣才懂變化萬千的可能性​

    所以在個性方面的檢核表很簡單​
    Nice to have : 學習、聆聽 ​
    Must to have:分享、分析​
    你可以打勾幾個呢?​

    ❷ ​ #專業層面:這就是 #資格論了​
    當然這邊就要先切分你想要教授的主題​
    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

    非專業主題就是比較柔性的服務,應用的情境不是在職場,像是:內在對話、兩性溝通​

    這邊強調的是頻率與戰功,過去妳已經有相關的經驗了嗎?或是已經輔導過多少人呢了?建議以20人為基本數字​

    而專業主題就是職場中所需要的那些專業能力,​
    像是:專案管理、簡報技巧、談判溝通、​
    數據分析或是工具操作​

    這部分的資格就明確了​
    簡單來說可以直接定義自已是企業內訓講師,​
    基本上我會建議你有兩個關鍵要素​

    一、 #三年以上的主管經驗(有第二階主管的經驗更好)​
    這表示你擁有「 #團隊建置與營運經驗」​
    這會成為日後講師之路的天花板,​
    沒有營運經驗的講師不是沒有專業,而是沒有經驗,​
    這樣是無法和高階主管(日後的學員)​
    對話的能力,無法同理​

    二、 #有具體戰功(這是很關鍵的經歷)​
    在真實的世界中有戰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這表示你可能 #對內的溝通與對外的進攻​
    都有不錯的處理能力​
    而且可以我們 ​
    #從戰功中萃取你自己獨有的經驗與能力​
    這一定是屬於妳自己的實戰風格,​
    而不是從書上得來的​
    算是一個講師的核心價值所在​

    所以在專業層面上我們的檢查點就是​
    柔性技能:​
    實戰經驗,過去已經輔導過超過20人了嗎?​
    專業技能:​
    一、三年以上的主管經驗​
    二、有具體戰功​


    ❸ #從市場層面來思考:這是年輕講師最卡的地方​
    過去我常說,​
    一個職業講師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一個職業講師的 #商業思維決定了他的職涯高度​
    所以這部份的檢核點就直接會在市場操作面了​

    我會用這兩點來檢測一般講師面對市場的能力​
    一、 #是否已經寫超過20篇的文章​
    我想你可能會問:為何是20篇文章?​
    這是因為就我過往的經驗來看,人的短期經驗,​
    可以熟悉的運用的部分大概就是10篇文章的量,​
    要是超過10篇就表示你擁有初步的​
    #研發的能力、 #挖掘自身經驗或是撰寫行銷文案​
    的能力這很關鍵​

    二、 #是否已經上台分享過10次以上​
    在這一部份我要求上台過10次,這除了驗證你的實戰之外​
    我有一個額外的要求,​
    #就是你要在超過五個社群中分享,不能​
    只在單一通路上分享,這是要驗證你的通路力,​
    而不是只有上台經驗​

    三、 #可以分享的主題是否有2-3個?​
    這是另一個很關鍵的底蘊,產品的研發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社群的時代​
    而 #社群必須要搭配產品研發力​
    才可以產生延伸性的價值​
    因為你的鐵粉基本上再喜歡你的課程內容​
    也很難來上同樣的課程兩次以上​

    所以為了要可以經營既有客群,​
    你的研發力就是一個關鍵​
    沒有研發力的講師就算有了社群​
    也無法獲得什麼樣的優勢​

    所以在市場層面上我們的檢查點就是​
    一、是否已經寫超過20篇的文章​
    二、是否已經上台分享過10次以上​
    三、可以分享的主題是否有2-3個?​

    這九個查核點就是一個人適不適合投入職業講師的關鍵​
    就請大家好好的自我檢視一番​

    一位講師的 #底蘊在他的個性(生活之道)​
    一位講師的 #專業天花板在他的職涯層級​
    一位講師的 #教學之路在他面對市場的能力​

    我希望你有好個性,因為個性我無法幫​
    我希望你有好歷練,因為歷練無法改變​
    我希望你有面對市場的能力,要是你還沒有​
    沒關係,這我可以協助大家​


    ▍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最後,我想要快速地跟大家聊聊我們每個人​
    與講師之間的距離與關係​

    距離就是文章上半段的累積​
    而與講師之間的關係呢?​

    講師是一個專業經理人的第二張王牌​
    是一個專業人士的組織外部價值​

    我們就從組織外部價值來作思考​
    一個人要是沒有組織外部的價值​
    #那他的價值就被單一組織所定義​
    因為只有這家企業會付給他薪資​
    這很可能是一種箝制​
    要是你的職涯運氣不佳的話​

    反過來,當你有自己建立組織外部價值時​
    當你有上台分享經驗的能力時​
    你會發現​
    #當別人把你當外部人才來看待時候的條件​
    跟別人把你當作一個過於有意見的內部員工來看待時​
    那會是兩個世界​

    第二點,當你擁有讓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兌現的能力時​
    你的人生可以有一些喘息的時段​
    #我自己的職涯就是這樣​
    #我過去離職幾乎都是裸辭​
    但是不在職場的期間內我都是利用兼職講師的方式​
    創造了甚至不輸給企業的營收​

    你可以喘口氣、你可以強化你過去的能力缺口​
    #其實每一次的離職​
    #都應該搭配一段補強能力缺口的時光​
    你可以快速的成長(因為解決一堆學員的問題)​
    你可以等待更好的機會​
    因為你已經擁有獨立創造營收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你會開始擁有營運思維,​
    跳脫過去的執行思維​
    因為講師這職業也很有可能一瞬間的轉變成你的主業​
    #做好準備聆聽市場的呼喚就好​

    ▍你知道最棒的是什麼嗎?​
    最棒的就是當你成為一位講師之後​
    你就擁有了一個將人生中所有經驗兌現的能力​
    過去的成功個案,那是你的戰功,​
    會帶來學員的專業信任度​
    #過去的失敗會是你同理的基礎,​
    你會因此更懂得學員的苦​
    不會變成那種只懂講原理、看書教的講師​
    要是你有好好的覆盤,​
    其實那些失敗經驗更會成為你課程中​
    最關鍵的學習素材​

    未來,你要是你在職場上已經有三年主管經驗的人​
    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你人生中的Plan B​

    #我這輩子從沒規劃我要成為講師​
    #但是我最終變成了一位職業講師​
    #而且享受著在商業世界中嚐試新商業模式的趣味​
    =======看到這可以結束了=========​
    =======因為我要工商時間了========​

    最後,要是你未來也想要以講師的身分生活​
    歡迎你在2021年的時候來參加我的《#陪伴式講師訓》​
    我不會只教你教學技巧​
    我會更教你如何上商業世界中生存下來的策略思考​
    報名連結在留言
    #目前僅剩兩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