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青銅紀之婦好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青銅紀之婦好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青銅紀之婦好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青銅紀之婦好傳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13的網紅胡川安的 Life Circu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推薦序] 我的新書《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史與考古 李峰教授的推薦文。 〈從古代四川的歷史了解世界歷史的普遍過程〉 李峰 (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歷史和考古 教授) 欣聞胡川安先生大著《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即將由聯經出版付梓行世,這是一...

  • 青銅紀之婦好傳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31 21:26:51
    有 35 人按讚

    [推薦序]

    我的新書《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史與考古 李峰教授的推薦文。

    〈從古代四川的歷史了解世界歷史的普遍過程〉

    李峰

    (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歷史和考古 教授)

    欣聞胡川安先生大著《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即將由聯經出版付梓行世,這是一件喜事!胡川安先生從台灣來北美求學,八年寒窗,終於2017年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也就是這本書的英文稿),順利取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回臺後工作之餘,及時修改並完成了此書的中文本,成爲他學者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這是我要首先向他表示祝賀的。胡川安先生命我作序,考慮到我和這本書有一些間接的關係,就不揣淺陋,欣然應允了。

    我和胡川安先生認識,是他在麥吉爾大學的導師,著名的秦史學家葉山(Robin D.S. Yates)教授介紹的。那時川安是博士第三年,加拿大和美國制度相似,那就是要通過一個資格考試,才能取得作博士學位論文的資格。這種考試一般要選三到四個研究領域,而負責任的老師一般會指導學生選擇與下一步畢業論文有關係的領域,進行一到兩學期的系統學習,然後參加考試。葉山教授邀請我作川安中國考古學領域的指導教授,我接受了邀請。當時川安和我商定的總題目是“古代帝國的考古學”(Archaeology of Ancient Empires),目的是系統學習怎樣從考古的物質證據來研究帝國。在這個總題目之下我們設定了四個專題:1)“羅馬化問題”;2)帝國的比較考古學研究;3)“中國早期帝國的考古學”;4)“畫像石墓”。每個專題之下都有一個長長的書單。我過去常常用這種設方法指導學生,原因是它一方面可以涵蓋博士論文所需的一方面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將來工作後這個書單可以很容易地變化成一門課的内容。不同的是,我們的學生一般自己去讀這些書,然後考試即可。而川安方面則有葉山教授的嚴格要求,即學生必需階段性地和老師討論這些書的内容。這樣我們就約定每月見一次面,每次兩小時,共討論四次。地點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肯特大樓我的辦公室。

    這樣,2012年秋季,胡川安先生每個月從蒙特利爾(Montreal)來紐約一次,共四次。每次往返要穿越美加邊境不説,乘坐灰狗巴士(也是我當學生時的常用交通工具)單程車程加上中途休息大約要九到十個小時,往返兩日,非常辛勞。這使我心中感到多有不忍。這也常常讓我想到哥大歷史上的一件往事,或者説是憾事。1947年著名的經濟學家波蘭尼(Karl Polanyi)被哥倫比亞大學所雇傭,那時的美國正是極右的麥卡錫主義興起的時代。波蘭尼的夫人因爲是前奧地利共產黨黨員,所以她被拒絕美國簽證。無奈之下,波蘭尼夫婦只好把家安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波蘭尼自己則每周從多倫多乘飛機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大學上課。但是,波蘭尼在哥大期間以“古代帝國的經濟”項目申請到福特基金會的一大筆資助,設立了古代經濟史的講座。也正是這個講座開創了古代經濟史的研究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學者,其中就包括給他做助教,後來成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的摩西·芬裡(Moses I. Finley)。川安雖然年輕些,但是他那種爲了學術而遠程跋涉的精神也是非常可貴的。況且他每次到紐約之前,都會認真地將自己這一個月讀的書寫一份提要發給我,這樣我們見面時就可以集中討論那些最重要的或最直接有関的著作。我想,有了這種不畏艱難,孜孜不倦精神,他將來一定還會有作爲的。

    2012年12月6日,我受麥吉爾大學邀請赴蒙特利爾參加胡川安先生的博士資格考試。同時擔任考試委員的還有葉山教授和麥吉爾大學研究中國文學的Kenneth Dean教授。不出所料,川安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我的一部分,他幾乎是圓滿的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還記得考試結束以後,葉山教授對我和Dean教授講,他參加過哈佛等校的多次博士考試,哈佛的學生也做不到川安這樣的出色表現。做為老師是不會多誇自己的學生的,葉山教授能這樣講,可見情況特殊,他内心是十分滿意的。

    胡川安先生這部大著,簡而言之,反映了美加地區博士論文的典型設計,即主題突出,行文流暢。整本書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一個主要問題(即Research question),而書裏的章節則是圍繞著這個中心的問題來展開的。這和中國大陸或台灣乃至日本常見的博士論文是不太一樣的,後者往往是對一個專題的有關資料的徹底清理,並在此基礎之上得出相關結論。

    以問題為導向的著作有目的明確,結構緊凑,主題一以貫之的優點。胡川安先生這本書的中心問題是:四川地區的古代文明是否是與黃河中游為中心的早期中國文明相區別的一個獨立的文明?如果是,四川地區是怎樣由一個獨立的文化區通過秦漢早期帝國的殖民逐漸變成中華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關於這個問題的前半問,我想現在研究早期中國文明的學者都會同意川安的觀點,即四川地區青銅時代的古代文明是一個有獨立起源,並自成發展體系的獨立文明。關於這個問題的後半問,不同于過去中國史學中已經固化的“漢化 ̶ 蠻夷化”的兩極視點,作者采取被征服者的視點,强調被征服者的主體積極性(Agency),從而揭示了一個複雜和動態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中本地人口對於作爲殖民者的秦漢帝國采取了多元的態度:有抵抗,有合作,也有消極對抗,更有人利用帝國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其他制度性的便利條件(如對更遠地區所謂“西南夷”的殖民)和商業機會,巧妙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謀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後一點上,特別是書中第三至四章對秦漢帝國治下的四川地區社會變遷和經濟活動的分析非常精彩,可以當作早期帝國的一部地方經濟史來讀。而書中第六章更是將前幾章四川地區在宗教和文化上獨特個性的討論落實到了物質文化的證據之上。這些均是本書的精彩之處。相信讀者會和我一樣從本書中學到很多知識。

    更應該指出的是,本書所研究的問題有著廣闊的歷史普遍性,也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最常見的一個歷史過程(Historical process)或現象。遠到古代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殖民活動或周人在山東地區對所謂東夷民族的殖民活動,近到明、清帝國在雲貴高原的殖民統治,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胡川安先生能用豐富詳實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來揭示這個過程中複雜的動態機制(Dynamics),從而提供一個典型的研究範例,這對世界史的研究也是有很意義的。如果說這部大著尚有什麽可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中的一種更强的比較視角。譬如,青銅器技術出現於西亞並逐漸在歐亞大陸傳播;中國的黃河中游社會在公元前三千年下半接受這個技術后,很快發展出了一個複雜和龐大的技術體系,成爲之後商、周國家的基礎。從這個大的背景看,四川地區無疑是這個大的體系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在由黃河流域傳來的青銅器技術的影響下實現了本地社會的飛躍,從而進入了早期國家時代。另如,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是非常不同的政體,其擴張過程和造成的影響也很不一樣 ——秦漢帝國的擴張主要表現在隨領土延申官僚體系的擴張。里耶秦簡表明秦帝國的地方官僚組織大量缺員,這種官僚體制在地方的擴張對於四川這樣實行嚴格殖民統治的地區社會一定有很深遠的影響。關於這些問題,作者均可以是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探索。只要有一部好的研究著作,才可能有機會讓它變得更好!

    2020年12月19日於紐約森林小丘家中。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 青銅紀之婦好傳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1 20:15:00
    有 727 人按讚

    【「中國巨人」詹世釵(Colorization版)】

    詹世釵(1841年-1893年11月5日),字玉軒,乳名五九,有「中國巨人」(Chang the Chinese Giant)之稱,19世紀清朝人,生於道光年間,卒於光緒年間,關於其生平的可信史料分為兩種說法。孰真孰假,爭論從未停歇。

    但他曾名聞歐洲及澳洲是不爭事實,他與香港也曾有交集,香港第一代攝影師Lai Afong(分別有譯賴阿芳、黎阿芳及黎阿洪),曾為他拍照。

    【澳洲墨爾本「澳華博物館」版本】

    詹世釵是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的茶葉商人,曾為茶葉銷售員、進口商、出口商、街頭藝人,據諸多不同史料記載,其可能生於1841年、1844年、1846年或1847年,卒於1893年11月5日,其身高高逾8英尺(244厘米),不過其數據並未獲得醫學界的可靠證實。

    1865年時,曾於經商期間巧遇對他感興趣的英國人,遂聘請詹世釵於英國倫敦出道表演,隨後也於歐洲各國、美國和澳洲巡迴演出,洋人稱其為「中國巨人」「Chang the Chinese Giant),這同時是他的藝名。

    詹世釵於各國受過良好的教育,據稱通曉多達十種西方語言。他在美國表演期間時,薪金待遇為每月500美元。

    多年來詹世釵與結縭多年的中國妻子相依為命,不過後來妻子早逝,到了1871年時,詹世釵在造訪澳洲期間於雪梨公理會結識了一個來自英國英格蘭利物浦的婦女凱瑟琳桑特利(Catherine Santley,生於1847年6月);二人結縭後育有二子埃德溫(Edwin,生於1877年中國上海)和歐內斯特(Ernest,生於1879年法國巴黎)。

    1878年時,詹世釵從舞台上退休,爾後在英格蘭的伯恩茅斯開了一間中國茶館兼中國古董店Oriental Bazaar,出售中國茶葉、絲綢及青銅器等古董珍玩。至1893年時,第二任妻子也早逝,4個月後,詹世釵因此劇痛,卒於當地,年僅約50來歲。

    【中國媒體版本】

    詹世釵是生於清朝安徽省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今屬江西省)的造墨工匠(據《夜雨秋燈錄》卷四《長人》篇),出生日期為1841年12月20日,卒於1893年9月5日(據《鴻溪詹氏宗譜》)。

    詹世釵父為詹真重,字衡鈞,娶了兩個妻子,其中第二個妻子生下包括詹世釵在內的四名子女,而父詹真重、二子詹世鐘及四子詹世釵身高均高8尺(244厘米)以上(據《婺源縣志》)。

    詹世釵在三兄詹世鈿的上海工場製墨期間,巧遇對他感興趣的英國人,遂請詹世釵換上清代官服,以供人照相及觀覽。

    詹爾後因經商長居英國,並娶當地英國婦女為妻,育有一子詹澤純(生於1876年9月17日),晚年卒於當地。其子曾於英國駐上海領事館工作,不過並未遺傳到其父親的身高(據《夜雨秋燈錄》卷四《長人》篇)。

  • 青銅紀之婦好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1 14:00:01
    有 801 人按讚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誦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名好,「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她深受武丁寵幸,被封於外地,擔負守土、從征的重任,死於武丁晚年。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從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巴方等國。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戰爭中,她統領了一萬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是迄今所見商代對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在對巴方作戰中,婦好率領沚佈陣設伏,斷巴方軍退路,待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予以殲滅,是為中國戰爭史上記載最早的伏擊戰。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的商代,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為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還曾率兵鎮壓奴隸反抗鬥爭。

    一、出身

    在殷商時代,母與子的地位是相互影響的:只有出身高貴的母親才能做商王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只有王后生的兒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也只有兒子被立為太子或者繼承的王位,這位王后死後才能被列入周祭,和丈夫配享。

    武丁共有三個配享的配偶,即司母戊婦妌(妣戊)、司母辛婦好(妣辛)和妣癸,正好武丁也有三個兒子身份不同尋常,一個是在卜辭中被稱為「大子」(即太子)或「小王」的子弓,他應該就是做了太子但沒有即位的祖己,後世典籍裡稱之為「孝己」,一個是後來即位的祖庚曜,還有一個是祖甲載。這三個人很可能分別是婦妌、婦好和妣癸所生,所以三個人都入了周祭。同樣,商王祖丁新有四個兒子先後為王,即陽甲和、盤庚旬、小辛頌和小乙斂(即武丁的父親),而和祖丁配享的王后有妣己和妣癸兩位,大概四兄弟是這兩位王后所生,所以也被列入周祭。

    這樣看來,婦好作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親,地位顯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絕對不可能是個身份低賤的人,她應該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婦好的方國)也是在大商諸方國中佔有很重要地位的諸侯。

    二、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商代人也是最重視祭祀。卜辭記載婦好參加的祭祀活動甚多。武丁時期的卜辭,涉及到的祭名就有ㄓ(侑)、匚(報)、槱、御、勺(礿)、燎、往、賓等,都是一些不同的祭祀方法,「服(俘)」是人牲,就是用戰俘做祭品。祭祀的對象有妣癸、妣庚、四妣、父乙等。在武丁之前,中丁和祖丁的配偶都有妣癸,示壬、祖辛、小乙的配偶都有妣庚;父乙就是武丁的父親小乙,《竹書紀年》說他名「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動,讓婦好主持,可見婦好的身份很高。

    三、征伐

    卜辭中記載的武丁的諸婦中從事征伐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婦好,另一位是婦妌(即司母戊)。婦妌征伐的方國只有一個,就是龍方,而婦好征伐的方國據王宇信先生統計,共有五個:土方、下厃、印方(或作巴方)、夷方和龍方。如:武丁召集人馬命令婦好率領去伐土方,土方是殷商西北主要的敵國,據胡厚宣先生研究就是夏方,是夏王朝的後裔,最後這個方國在武丁時期被征服。

    伐印方的卜辭記載了武丁親自出征,讓婦好和沚瞂配合征伐印方,自己從東面靠近敵人進攻,驅使敵人陷入婦好埋伏的位置。

    屍方就是人方,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東夷,在殷商時代沒有「東夷」這個詞彙,只有「人方」或「屍方」,就是周代所說的東夷,周金文中寫作「東屍」,「屍」就是「夷」,亦即卜辭中的「屍方」。這個屍方不是一個方國,而是由許多本來臣屬於夏王朝的東夷方國組成的方國聯盟,方國部族眾多,土地廣闊,物產豐饒,勢力十分強大。征伐屍方是殷商時代向東南拓展疆土和勢力的重大戰爭,武丁時期已經開始征伐人方,主要是武丁自己親自去征伐,跟從的主要將領就是婦好和侯告。不過征服屍方最終是由帝辛(商王紂)完成的。

    婦好是武丁諸婦中戰功最為卓著的一位,婦好墓出土了2件青銅鉞。其中一件大鉞長39.5厘米,刃寬37.5厘米,重達9千克。鉞上飾雙虎撲噬人頭紋,還有「婦好」二字銘文。有文章根據此說婦好手持兩柄大鉞衝鋒陷陣,並由此推斷「婦好臂力驚人」,那是不了解歷史造成的誤解,那種巨型兵器雙手持握尚可,一手一個就難以運用。其實這種作為權力象徵的儀仗用器和軍隊使用的大旗一樣,都是必須有專門一個人(貴族)持握,站在戰車上,《詩.長發》說:「武王(湯)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這是說商湯(武王)伐桀,湯自己在戰車上執著大旗,臣子有虔執著大鉞,以示受天命而征伐。《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黃鉞、白旄都是象徵權力和威儀的用器,用來指揮三軍(以麾),而不是拿著這兩樣東西去衝鋒陷陣。黃鉞就是青銅鉞,因為青銅器剛剛鑄造出來的時候是黃色的,古代又叫做「黃金」,放置時間長了才生鏽變成青黑色。所以該鉞並非實戰兵器,而是婦好統帥權威象徵物的儀仗用器,可見婦好掌握著征伐之權,這在當時應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四、生育

    婦好作為女人,作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育當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武丁時期有貞問婦好是否懷孕的卜辭,商人把懷孕叫做「受生」。

    卜辭,記載也非常詳細,是甲申日占卜,卜官殼貞問:「婦好分娩順利嗎?」武丁親自判斷說:「如果是在丁日分娩,順利;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大大的吉利;如果是到三旬另一天的甲寅日分娩,不順利,而且生的孩子是女的。」

    根據這些卜辭來看,婦好生育的次數很多,說明她有許多子女,而且其中一位做了商王,所以才列入周祭譜與武丁配享。

    五、政務

    卜辭裡記載婦好參與的政務也不少,武丁經常派遣婦好外出辦事,所以卜辭中貞問婦好是不是要到大商來?武丁命令婦好到某處去,順利嗎?

    婦好要派遣人去做事。婦好還和大臣配合為王辦事。婦好還會見多婦,「多婦」是武丁眾后妃的通稱,武丁的后妃見於卜辭的就有六十多位,來自不同的方國和部族,都身份高貴。婦好在徉地召見多婦,可見婦好的身份要比多婦高。

    婦好還會見老人。統治者會見耆老(當時諸侯貴族中年高德昭的老人)是為了表示自己尊老敬老,愛護臣屬。這件事情武丁也派婦好去做,可見對婦好的信任,同時也看出婦好地位的高貴不凡。

    婦好還要向大商進貢,卜辭說「婦好示十屯。賓。」(《合集》)「示」是進獻的意思,「屯」就是「純」,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計量單位,兩片牛肩胛骨(即左右肩胛骨)為一純,「十屯(純)」就是二十片牛肩胛骨。最後的「賓」是武丁時期的卜官,是他接收了婦好進獻來的卜骨,所以在卜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是自己簽收的。還記載她向大商進貢卜龜,卜辭說「好入五十」,卜辭中凡是說多少屯(純)的是卜骨,僅說數字不說量詞的是卜甲,就是占卜用的龜甲,這在古代是很難得、很寶貴的東西,稱為「寶龜」,婦好一次貢50件,說明婦好很富有。

    犯人或奴隸逃走了,也讓婦好去抓捕,卜辭說:「貞:呼婦好執」(《合集》),「執」甲骨文的寫法是像雙手持「幸」之形,「幸」是桎梏犯人的刑具,卜辭中的「執」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總之,婦好參與的大商事務甚多,凡是男人們能幹的事情,婦好都有所參與,巾幗不讓鬚眉。

    六:受祭與殯葬

    婦好身體不好,所以活的年齡不大,她死在武丁在位期間。卜辭裡有關於婦好死的占卜。貞問是不是向婦好進行賓祭和御祭。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裡還有一條記載了祭祀婦好時發生的罕見天象:在祭婦好的時候,天上下了「火雨」,大概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流星雨,如果確實的話,這應該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一次關於流星雨的記載。

    商人甚至向婦好的在天之靈告敵國的狀。商人認為婦好的在天之靈仍然有能力對付敵國,對婦好很敬畏。卜辭裡記載武丁有一次夢到了婦好,說武丁夢到了婦好,不會有什麼災禍吧?這也說明瞭武丁對婦好的思念之情。

    武丁對婦好的重視,從對婦好的埋葬中就可以看出來。婦好墓墓內有殉人16個,狗6隻。墓內共放置隨葬品1928件,包括銅器、玉石器、骨牙器等,還有貝6800餘枚,分別放在棺、槨之中和填土內。青銅禮器共210件,有的兩兩成對,有的數件一套,多帶有婦好銘文,是墓主生前宴饗或祭祀時使用的器物。其中婦好三聯甗、婦好偶方彝、婦好鶚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為罕見的青銅器珍品。兩件婦好大銅鉞,是婦好生前擁有軍權的象徵。墓中有四面銅鏡,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時期中國已使用銅鏡。隨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10餘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當時衣冠髮式的珍貴資料。另有三件帶把象牙杯,也是罕見的古代藝術瑰寶。從婦好墓葬的形式和豐富尊貴的殉葬品來看,婦好的地位高貴,而且十分富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