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青銅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青銅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青銅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青銅板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跟著媽祖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90多歲的哨角藝師魏幼謙拿出一片薄薄的黃銅,持沉甸甸的鐵鎚沿邊敲打,重擊十幾次塑成內凹外凸的形狀,接著從頂端開洞,用利剪修剪。他總在一年之初就得備妥數支哨角,等待各大廟宇陸續展開活動,每每農曆三月媽祖遶境過後,替媽祖開路的哨角們又會回到他手中,接受維修及保養。至今,魏幼謙已打造上千隻哨角,全國近半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滿地可/蒙特利爾聖母院Notre-Dame Basilica始建於1672年,1708年進行首次擴建,在1772年的大規模擴建中建造了側面的2座鐘樓,隨著信徒的增多,1734年聖母院再次擴建,建造了連接教堂主體和兩側鐘樓的環廊。1822年為避免當時的教區被劃分,滿地可穌爾比斯會決定建造新的大教堂,1...

青銅板 在 徐庭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24:26

🌷桃園 - 中壢區 ⠀⠀ 很久沒吃到會讓我想回訪的店ㄌ (๑Ő௰Ő๑) 文青銅板美食 小小的店鋪卻有滿滿的人潮 味覺視覺兼具的一間店 ⠀⠀ 🔹 好貳麻辣麵 🐂 / 🐖 $160 🔹 ✂️ 小辣、中辣、大辣、四川辣 麵條是使用黃麵 加上一顆溏心蛋🤤跟滿滿的蔬菜🥬 我吃小辣沒什麼辣的感覺 是麻麻的超...

  • 青銅板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3 22:59:23
    有 85 人按讚

    90多歲的哨角藝師魏幼謙拿出一片薄薄的黃銅,持沉甸甸的鐵鎚沿邊敲打,重擊十幾次塑成內凹外凸的形狀,接著從頂端開洞,用利剪修剪。他總在一年之初就得備妥數支哨角,等待各大廟宇陸續展開活動,每每農曆三月媽祖遶境過後,替媽祖開路的哨角們又會回到他手中,接受維修及保養。至今,魏幼謙已打造上千隻哨角,全國近半手工哨角出自其手,之中更有難度頗高的王爺出巡菸斗型哨角、尾端揚翹的武哨角。



    「我的哨角不到一斤!」他解釋,哨角長四台尺八寸,求便於攜帶,採兩節伸縮,縮起來為兩台尺四寸,哨角口弧度及口徑則嚴格依據「文公尺」的吉祥尺寸。他自創牽牛花花瓣形哨角,將青銅板手工摺成圓弧型,再用銀焊接、打磨,最難的是要讓遇熱就軟的薄銅板,能依原有設計的樣貌順利變硬成形,這是魏幼謙琢磨多年才領悟出來的技法。



    從修復器具摸索出獨門技法


    魏幼謙一家就住在北港朝天宮後方,從小熟悉媽祖遶境的各種儀式,長年擔任媽祖轎班。12歲跟師傅學修屋頂,喜歡動腦筋復原損壞的器具,尤其鉛桶、大鍋等金屬物。20歲時投入「震威團」,發現團內有12支清領時期購自泉州的銅號角,殘破不勘,他運用板金技術,反覆嘗試,報銷無數素材,甚至前往台南尋找純銀,才總算有些眉目和基礎。



    熟悉哨角結構後,魏幼謙發現廟宇號角跟軍用號角雖然外型不同,但原理一致,他開始改良,讓共鳴更嘹亮。動手打造,無師自通,以三年時間做出歕喙,最後乾脆捨棄鑄模方式,用銅板焊製角的獨門技法,研習七年,成為全台首位手工哨角藝師。



    魏幼謙指出,每一支哨角都會刻上使用者的姓名及他進入哨角隊的年份,哨角之於吹奏者就像槍枝之於軍人,遺失、損壞、或沒有保管好,不但可能受到前輩責備,甚至等同傷害自己的身體。北港朝天宮前,穿著制服「媽祖號掛」的「威震團」排成兩列,循鑼聲指示,將哨角平舉,而後上抬再降下,整個廟埕,乃至廟宇所在的圓環、附近的巷弄,就都揚起哨角低沉雄渾的聲響。魏幼謙表示,哨角代表神威,迎熱鬧的時候,哨角、馬頭鑼打下去,那壯闊的排場:「哇,媽祖到了。哨角就是主帥,可以說是媽祖身邊的親信。」



    願等一年的慢活細工


    哨角吹奏的方式和喇叭不同,靠特製吹嘴與唇的接觸來變音,魏幼謙親自示範,讓哨角順利發聲,得先合口、唇肉向內縮、呈現說英文字母M的嘴型;然後保持微笑,嘴角上揚,放鬆嘴唇震動它,發出「噗」的長音;舌頭平放,不影響氣流順暢度,丹田運氣,放鬆肩膀,把氣息送至嘴唇,透過哨角放送,非常不容易,有一定的訣竅。



    「好的哨角需用薄銅片製作,因銅在剛硬中帶有韌性,吹出來的聲音宏亮悠遠。」魏幼謙分析銅板的哨角質地輕薄,音色美,轉音效果佳,白鐵雖便宜省工,但聲音比較單薄、扁平。一般哨角,只有高低兩音,北港哨角能吹出五個音,30多年前,大甲香團試吹覺得好用,特地訂製36支,大甲媽祖會也來訂製,儘管魏幼謙強調需一年時間才能交貨,對方依然說不要緊,願意等他細細做工。



    本人幾乎就是一部國內宗教樂器活歷史,2016年更獲文化部列冊為技藝保存者,幾十年敲打,長期處在噪音環境,加上身體老化,聽力嚴重受損,即使如此,高齡的他依舊沒有中止手邊工作,兒子魏瑞呈原本是化纖公司主管,退休後更當起專業哨角藝師,和爸爸一起努力。「我賣出去的哨角很多,沒幫人修理不行,」魏幼謙發出宏亮的招牌笑聲:「食是食福,做是做祿;肯做的人,沒困難啦。」

    92歲的魏幼謙作息固定,身體硬朗,每日午休起床,都會坐在玻璃櫃前,沏一壺熱騰騰的高山茶,給自己,給老伴家人,也給路過的朋友鄰居。為了拍攝作業,這天老師傅犧牲「下午茶時間」,以至於整個午後不斷嚷著:「我要喝茶!」

    為了拍攝,劇組需要稍微搬動室內不屬於工作領域的物件,魏幼謙起初答應,但一看見東西離開本來位置,且越變越多,即使明白拍攝完畢都會清理與恢復,還是忍不住:「麥閣動啊啦。」一般人可能會想那就不要太打擾,但為了電影畫面、不同鏡位,希望拍出不同於新聞報導的類型和質地,導演依然花費許多時間與老師父溝通協調──成為老職人和電影交會下,有趣特殊的情境。

    田調過程,魏幼謙拿出一盞平安燈(普渡燈)向劇組細細解釋,昔日農曆七月,因應好兄弟來人間,家家戶戶都會點平安燈替祂們照明引路,北港街巷燈火通明。魏幼謙回憶童年,即使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對點燈文化也極為尊重,但此項習俗50年前因戒嚴被地方政府以浪費電力為由禁止。2007年魏幼謙因懷念及惜舊,在家門前恢復掛燈傳統,如實考究替好兄弟遮風避雨的斗笠配件、奉送的四串轎錢旅費,親製好兄弟專用的插香筒,引起鄰居的好奇和討論。雖然,至今當地也還是只有這一盞普渡燈,魏幼謙卻相信繼續堅持,總有一天會有人跟進──執著的職人精神,成為導演拍片的理念核心。

  • 青銅板 在 台南愛食 花露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2-05 19:33:00
    有 922 人按讚


    小吃也能吃的很文青。銅板價就能超滿足!
    萬三米糕二代店新開幕!!極簡的風格好喜歡~
    開幕期間買米糕送四神湯~
    #從小吃到大的美味 #萬三米糕 #台南小吃
    http://hululu.tw/three/

  • 青銅板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6-14 18:13:48

    滿地可/蒙特利爾聖母院Notre-Dame Basilica始建於1672年,1708年進行首次擴建,在1772年的大規模擴建中建造了側面的2座鐘樓,隨著信徒的增多,1734年聖母院再次擴建,建造了連接教堂主體和兩側鐘樓的環廊。1822年為避免當時的教區被劃分,滿地可穌爾比斯會決定建造新的大教堂,1824年由紐約建築師James O'Donnell重新設計的聖母院開始修建,新的滿地可聖母院在1829年建成後成為當時北美地區最大的宗教建築,James O'Donnell甚至由新教改信羅馬天主教,以求死後葬入這座親手設計的宏偉建築。滿地可有不同規模的教堂450多座,走在滿地可街頭各種教堂隨處可見,因此滿地可有“百座鐘樓的城市”一說,又被稱為“尖塔之城”。北美最為重要的天主教教堂滿地可聖母院就位於舊城區,緊鄰滿地可中國城,聖羅倫斯河,與老港(Old Port)歷史建築群。對面既是滿地可市政廳。雖然與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同名,但在建築風格與哥德式的巴黎聖母院有所區別,滿地可聖母院的新哥特風格更多表現在裝飾效果而非建築結構上,聖母院內的多層圓弧形尖頂、拱廊、玫瑰窗和鐘樓尖頂都是吸收了哥特式建築元素的傑作。滿地可聖母院的玻璃窗上繪有彩色的聖經故事和350多年的教區歷史,以胡桃木和金葉裝飾的牆壁上有精緻的彩色雕刻和繪畫,整個教堂內部主要以深藍、天藍、紅、銀和金的色調裝飾,頂部還有用金滔製成的星星。聖母院中還有從17世紀到20世紀的繪畫和雕塑等宗教藝術品。滿地可聖母院後的小禮拜堂建於1888年,1891年正式開放,純木建造的禮拜堂是為舉行婚禮和宗教會議而建的,可容納1000人。1978年禮拜堂遭遇火災後進行重建時,雕刻家Charles Daudelin創作了禮拜堂祭壇後面的一組青銅雕刻,32塊青銅板上雕出了世人經歷各種塵世磨難走向天堂榮光的朝聖之途。蒙特利爾聖母院西側鐘樓上的大鐘是北美最大的鐘之一。聖母院中由7000個小管組成的管風琴共有97個音栓,由4個鍵盤和1個腳踏板控制,管風琴演奏時常會在廣播中播放,十分知名。
    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源自印第安語,意為「雷神之水」。加國華人也稱之謂「拉格科」)是由三座位於北美洲五大湖區尼亞加拉河上瀑布的總稱,平均流量2,407立方公尺/秒,與伊瓜蘇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並稱為世界三大跨國瀑布。尼亞加拉大瀑布以美麗的景色,巨大的水利發電能力和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保護工程而聞名於世,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
    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加拿大國營的廣播公司,亦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廣播業者,開播於1936年9月6日。旗下擁有全國性的電視和電台網絡。。1945年開辦國際廣播,1952年開辦電視,1966年用NTSC制式播出彩色電視。公司對議會負責,經費由議會審查批准,總經理由政府任命。1968年加拿大廣播法規定,該公司應向全國播出以加拿大內容為主的英語和法語的廣播電視節目,並滿足不同地理區域公眾的需要。1987年,該公司英語和法語電視網共有電視臺34座,轉播台 591座,另有部分私營電視臺和轉播台播出該公司的電視節目。2套電視網分別覆蓋英語、法語居民區的99%。中波廣播網和調頻廣播網分別有廣播電臺36座和28座,轉播台294座和236座,部分私營廣播電臺和轉播台也參加這2 個廣播網。此外還有使用愛斯基摩等語言廣播的地區性廣播電視節目。國際廣播使用12種語言,每天廣播23小時。

  • 青銅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7-07 08:00:00

    那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闢為市場。那沃納廣場以巴洛克藝術著稱。濟安•貝尼尼設計了廣場中間著名的四河噴泉(1651年);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了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Fountain de Moro摩爾人噴泉在廣場的南端。它描繪一個摩爾人或非洲人,站在海螺殼中, 與一隻海豚摔跤,周圍是四個海神。它被放置在一個玫瑰色大理石噴泉池中。四河噴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座落於廣場中心。由濟安•貝尼尼設計,建於1651年,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四泉聖嘉祿堂或稱四噴泉聖卡羅教堂(San Carlino)由建築師博羅米尼設計,修建於1638年至1641年。
    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是羅馬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始建於16世紀。1625年以附近的巴貝里尼命名。廣場上有著名的海神噴泉。西班牙階梯是位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座戶外階梯,與西班牙廣場相聯接,而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à dei Monti,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就位在西班牙階梯的頂端。西班牙階梯無疑是全歐洲最長與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5階,是法國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國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的遺產(20,000斯庫多)資助梵蒂岡資金,在1723年-1725年間建造完成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是一個巴洛克式淡水噴泉,位於西班牙階梯下面的西班牙廣場。教宗巴貝尼尼烏巴諾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後下令建造,彼得•貝尼尼和濟安•貝尼尼父子最終在1627年將其完成。
    萬神廟(Pantheon)又譯萬神殿, 義大利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義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羅馬元老院宣布對該建築進行保護。對萬神廟真正的破壞是在16世紀中葉,當教廷準備重建聖彼得大教堂時,教皇烏爾班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彼得大教堂主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萬神廟今天仍是義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一座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噴泉,也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25.9公尺,寬19.8公尺。特萊維噴泉也是羅馬市著名的景點,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羅馬總主教(教宗)的正式駐地(教座),也是羅馬四座特級宗座聖殿: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聖階(Scala Sancta)根據中世紀基督教傳說,這是通往耶路撒冷本丟•彼拉多總督衙門的台階,耶穌由此通過受審,又稱「彼拉多台階」。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在326年從耶路撒冷帶到羅馬。千百年來,聖階吸引了許多信徒來此朝聖。聖階包括28級白色大理石台階,僅供信徒跪行。兩側的四個台階則供普通遊客行走。聖階位於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斜對面,一座包括部分老拉特朗宮的建築物中。聖階通往至聖小堂(Sancta Sanctorum),早期教宗在拉特朗宮的私人小堂,名為聖老楞佐堂。在天主教內,用膝蓋爬上聖階可得到全大赦。

  • 青銅板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12-07 23:32:02

    萬神廟(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歷史
    萬神廟最初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但是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並在新廟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樣,­意即「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廟」。這段文字讓人們誤以為柱廊是阿格里巴時期遺留下來的,直到1892年人們才發現柱廊所有的磚頭印記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證實整幢建築其實都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變身為教堂的萬神廟也因此逃過了中世紀的­劫難,這一時期雖然廟內的大理石和穹頂上的鍍金青銅板屢次被盜,但最終都又都重新尋獲。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義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羅馬元老院­宣布對該建築進行保護。
    對萬神廟真正的破壞是在16世紀中葉,當教廷準備重建聖彼得大教堂時,教宗烏爾班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彼得大教堂主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烏爾班八世為了仿造其他中世紀時期的教堂,還下令在萬神廟門廊兩側建兩座鐘塔。這些作為都引起了羅馬人的不滿,拉丁諺語「巴波里沒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來。「巴波里」(babari)就是拉丁語中「野蠻人」的意思,而「巴波里尼」(Barberini)則是這位烏爾班八世的姓氏。
    不過義大利人最終還是報了仇:在為義大利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造墓時,人們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來做墓地裝飾,象徵性地奪回了萬神廟的青銅;而兩­座鐘塔也最終在1883年被拆除。
    萬神廟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這裡埋葬的除了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外,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等人。
    萬神廟今天還是義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更多旅遊資訊請至:
    跟著領隊玩BLOG
    http://blog.yam.com/t04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