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青稞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青稞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青稞是什麼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301的網紅Fun星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編今天想試試能不能把文寫短一點,兩件事報告: #第一件事 👉直擊線上故事「真.互動」 姐姐在鏡頭前也絲毫不減互動魂! 乖乖坐好、平平穩穩唸故事不是Fun星球啊啊啊~~ 玩劇情、你問我答、想辦法、玩到跌出鏡頭外(?)才是我們的標配! 本週的三個故事都會跌倒(喂) 🦁️不專心的小獅子:上課專心可以救...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旅行,路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帶各位旅伴前往西藏拉薩八廓街的雪域餐廳嚐嚐酥油茶、酸奶、青稞餅、手撕氂牛肉與氂牛肉餃子等藏餐特色美食!接著再前往欣賞著名的布達拉宮夜景,沒想到在布達拉宮廣場竟然讓我們遇見難得一見的意外驚喜喔! #西藏旅遊 #拉薩旅遊 #西藏美食 =================================...
「青稞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Agnes?社群行銷企劃/艾吃食間/食記?雙北 台中 宜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張嘉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Fun星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旅行,路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青稞是什麼 在 NinetyRoad Travel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青稞是什麼 在 Agnes?社群行銷企劃/艾吃食間/食記?雙北 台中 宜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7:11:17
台北永康街真的不是我們一般這樣逛街逛的永康街 裡面其實有許多店家都不小心擦身而過 尤其是可以手做線香的 #誠以善香堂麗水店、台灣喜餅老牌的#郭元益永康門市 更有今天值得推薦的 #塔郭藏品咖啡館 @takuocafe - 🔘塔郭藏品咖啡館 從天母搬到永康商圈的異國料理店 裝潢相當的藏族風格,供奉...
青稞是什麼 在 張嘉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2:06
〈作為羊群:讀徐振輔《馴羊記》〉 閱讀至小說的中後段,我才忽然想起一個問題:要馴服的羊在哪裡?與其說羊,毋寧說是人,是主詞,誰馴服了羊? 前往西藏浪遊的台灣少年,身邊只餘一本1950年代的大修行者的日誌《馴羊記》尚未被安檢沒收,現世漫無目的的追尋與過往已知結局的追溯,構成了這部作品雙...
青稞是什麼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1:48:10
【不能出國阿博說故事 - 第一篇西藏】 Part4 - 西藏傳統食物 – 四寶 適應居住在拉薩的高度後, 我開始拉車往120公里外,更高的地方去訓練, 海拔到4300公尺左右,高原下完雨後,氣溫更低了, 我必須要穿上輕薄的防水外套訓練才不會冷, 刮著風,留著鼻涕,跑了5個多小時才到一個寺廟的目的,...
-
青稞是什麼 在 旅行,路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03 17:00:17這次帶各位旅伴前往西藏拉薩八廓街的雪域餐廳嚐嚐酥油茶、酸奶、青稞餅、手撕氂牛肉與氂牛肉餃子等藏餐特色美食!接著再前往欣賞著名的布達拉宮夜景,沒想到在布達拉宮廣場竟然讓我們遇見難得一見的意外驚喜喔!
#西藏旅遊 #拉薩旅遊 #西藏美食
========================================
★【🇨🇳西藏旅遊系列】背包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3164abxA65EcDn6nBD4oBM_xVZQMJGDf
★【🇨🇳四川成都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3164abxA65EYg_6Isyl2pYkHh2GuCo1F
★【🇸🇬新加坡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kQw3iat5c&list=PL3164abxA65HCHoBaP6SOyyPUZmiITCVn
★【🇲🇻馬爾地夫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Tvq9kIsZ4&list=PL3164abxA65F1PwEa8Aa276rWOy69Aqr1
★【🇳🇵尼泊爾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IMVD8Lt-M&list=PL3164abxA65H09jAQhsKtweRGFlP6_iAw
★【🇹🇷土耳其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3164abxA65HNoyHTDT9_jNGnWacF-2LS
★【🇱🇰斯里蘭卡自由行系列】背包自助旅行全攻略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3164abxA65E1yqtaZWMswa2wBRsrZ2WF
========================================
★ 機票給他訂下去,旅行最難的部分就完成了!👌
・我們最愛用的便宜機票比價搜尋 ➡︎ http://bit.ly/2GmtOSM
========================================
★ Airbnb民宿預訂 ➡︎ https://bit.ly/2oYv5L7
(註冊可以領取1513TWD旅行基金喔!)
★ 西藏拉薩飯店住宿推薦:
・Agoda訂房網址 ➡︎ https://bit.ly/2QaZHmf
・Booking.com訂房網址 ➡︎ https://bit.ly/2EMsecs
========================================
★ 更多旅行路上漏網鏡頭:
・FB按讚查看我們最新動態:http://www.facebook.com/JieTravel
・IG追蹤我們更多旅行路上花絮:JieTravel
・Blog完整圖文版攻略:http://jietravel.blogspot.tw
・e-mail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青稞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8-26 00:54:13本集主題:達人帶路-「絲路」介紹
專訪:Melody(欣傳媒社群發展部)
劉士銘(著名旅遊部落客)
★★中國最美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青海最靚麗的一面,她清澈純淨,煙波浩淼,美不勝收,可以說它是大美青海的符號。大量的研究表明,這裏完全可能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瑤池的現實依據。青海湖歷史文化悠久,中央王朝最早管轄青海的西海郡就設在這裏並以她為名。青海湖周邊是歷代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是優良的牧場,迄今為止民族風情仍然非常濃郁。
每年六到九月是祁連風光最美季節,沿著祁連山脈一路走來,藍天、碧水、綠地、雪山、金黃色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青稞,交相輝映,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各種自然景觀盡現眼前,可謂“一山盡覽四季美景”,走近祁連山脈讓人如醉如癡。
★★中國版天空之鏡—茶卡鹽湖★★
鹽湖水域寬廣,是固液並存的滷水湖,湖水發淡綠色。天空白雲悠悠,藍天白雲、雪山映入湖中,如詩如畫。奇妙虚幻的倒影世界更是被旅遊地理雜誌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
★★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敦煌鳴沙山月牙泉★★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風夾沙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有敦煌「八景」之一的「沙嶺晴鳴」,可謂輕若絲竹,重若雷鳴;也有「四奇」特色的月牙泉: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如此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喜歡體驗大自然魅力的人們,讓來者無不心態放鬆、領悟人生真諦。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沙漠露營★★
夜深了,安排吃BBQ的時間,大口喝酒,大口吃烤肉,備有烤羊肉、烤腸,水果有哈密瓜、李子,大家吃著聊著,在安靜的大漠夜裡,歡樂的飽足一頓。營火燒的劈啪作響,燃起泛黃的溫暖,一群人在滿天的星空下,繞著營火載歌載舞,彷彿逃亡到世界的角落狂歡,不論外面世界發生了什麼巨變,依然自在開心享樂著。隔天一早,大家爬上沙丘,等待大漠的日出,再也沒有一場日出可以比這裡更遼闊了,一顆渾圓的火球緩緩上升,壯美的浩渺無息,陽光豪邁的揮灑。 -
青稞是什麼 在 NinetyRoad Travel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3-29 23:48:23#中國 #康定 #背包旅行 #九十路公車
想和九十路一起背包旅行嗎?
快來看看我們的半背包小團行程吧!👉
https://ninetyroadtravel.com/
✔︎ 追蹤九十路旅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inetyroadtravel/
✔︎ 九十路旅行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inetyroadtravel/
✔︎ 小乘客旅行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ninetyroadtravel/
【本集內容】
這個禮拜,阿勳在各個點之間移動,
每天都想著接下來要去哪裡、去那個地方做什麼即怎麼去到那個地方,
而最困擾他的就是不知道康定之後要往哪個方向。
最後基於種種考量,
阿勳選擇了平常很少人前往的南方移動,
讓他透過鏡頭告訴你向南時沿途的美景及其他特別的故事吧!
🚶 #阿勳
【影片資訊】
拍攝器材|小蟻、iPhone 6s
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此影片不是商業合作影片|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
青稞是什麼 在 Fun星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編今天想試試能不能把文寫短一點,兩件事報告:
#第一件事
👉直擊線上故事「真.互動」
姐姐在鏡頭前也絲毫不減互動魂!
乖乖坐好、平平穩穩唸故事不是Fun星球啊啊啊~~
玩劇情、你問我答、想辦法、玩到跌出鏡頭外(?)才是我們的標配!
本週的三個故事都會跌倒(喂)
🦁️不專心的小獅子:上課專心可以救自己一命!
👸沙漠公主:勇氣二字訣,喊起來超爆笑
🌱青稞種子:刺激緊張,小朋友聽到在鏡頭前摀著眼
簡單報名三步驟!
1️⃣、進入表單,點選場次,報名人次即時顯示,清楚明瞭!
2️⃣、填完後於活動前匯款,使用line #回傳帳號末五碼 與電話
3️⃣、活動前12小時於line收到報名場次的入場ID與密碼
報名表單⬇️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3b760c88e318765b
⚠️若是要報名當日還有名額的場次,
卻發現已無法點選,
請直接加入官方line聯繫,
才能急件處理喔!
按這個加入官方Line https://lin.ee/lpYPloz
———————
#第二件事
🥣6/22(二)中午12:00「Youtube姐姐吃播」第二彈!
要吃什麼還不知道,可能是便當,哈哈哈哈哈哈~~
沒事的就一起上線來吃飯吧~~~~~
青稞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博說故事 - 第一篇西藏】
Part4 - 西藏傳統食物 – 四寶
適應居住在拉薩的高度後,
我開始拉車往120公里外,更高的地方去訓練,
海拔到4300公尺左右,高原下完雨後,氣溫更低了,
我必須要穿上輕薄的防水外套訓練才不會冷,
刮著風,留著鼻涕,跑了5個多小時才到一個寺廟的目的,
因為有點缺氧,頭暈不太舒服,加上身體一直很冷,
怕高山症,我趕緊換了衣服後,
就躺在客廳休息,持續一陣子….
當地的藏民感覺我很冷的樣子,
邊端了一杯酥油茶給我,示意要給我喝掉,
我看了看,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酥油茶嗎!?
因為太香了,致謝後我先酌一口,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滑潤到不行,直接股溜到我的胃裡,
一開始會覺得味道很奇特,但後來越喝越好喝,
很難以形容的感覺,
就是,超滑、超柔順,味道香甜,奶味又帶著茶香,
因為挺好喝的,又很冷,我直接叫了一壺,
很神奇的,喝完沒多久,頭沒有剛剛那麼暈了,
身體也漸漸暖起來,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
時間也差不多中午了,我變點了中餐,
當地的藏民和我比了大拇指變去廚房,
在高原消耗快,特別容易餓,
我剛剛還跑了30km訓練,飢腸轆轆的我滿心期待,
一端上來,牦牛麵、糌粑、風乾牛肉,
剛入口,味道有一點點重,
但隨著唾液的分泌,慢慢咀嚼,味道反而越吃越香,
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
有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與飲食習慣。
一旁當地人開始和我介紹西藏傳統飲食 - 「四寶」
酥油、茶葉、糌粑、風乾肉
【酥油】
藏族食品的精華,也是高原人民的主要食物,
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
先將奶汁加熱後,倒入木桶內來回上百次抽打,直到油水分離後,
把浮在上面的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舀起來裝進皮口袋,
冷卻之後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有許多種吃法,不過在西藏主要的是用於製作酥油茶,
或在寺裏供佛。
【茶葉】
藏族是一個熱愛喝茶的民族,最常見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
在世界屋脊上,無論飢腸轆轆、還是精疲力竭,
只要喝上一碗酥油茶,就會渾身增添力量。
尤其在狂風怒吼、滴水成冰的冬天,喝上幾杯酥油茶,
便覺得全身溫暖,再冷的日子也能熬過。
而且不論是遠方來客,還是常來常往的友人,
一踏進主人家的門,首先奉獻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香噴噴的酥油茶。
【糌粑】
是藏民族飲食文化中最重要的食物,
製作很簡單,是將青稞炒熟後磨成細粉,
吃糌粑時,碗裡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加點糌粑面,
用手不斷攪勻(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
揉成你接受的大小、形狀去吃。糌粑不僅吃法簡單,
而且攜帶方便,可以說是遊牧民族的最愛。
【風乾肉】
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就是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等待自然風乾後可以直接食用,肉質很鬆脆,口味也很獨特,不過,沒有醃製的肉風乾後的味道,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
原本精疲力竭的我,吃完藏餐後,突然渾身力量又回來了,
真的很神奇,在一旁的打車師傅和我說:
「小夥子,你還有另一個挑戰壓!」
「啊?什麼呀?跑回去嗎?哈哈哈!」
「因為酥油茶會滋潤腸胃,不適應的人可能會一直跑廁所,
我們自己差不多喝2-3杯酥油茶,剛剛….看了你喝一整壺,
我先和你說衛生間在哪啊!」
結果一小時後,我就一直衝廁所,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
完
影片在這裡👇
https://youtu.be/0zp4PUtra8w
#陸續更新中
#有去過西藏的朋友一起分享照片壓
#零下40度的勇氣
youtube影片頻道 (請幫我按訂閱優❤️)
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青稞是什麼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喜馬拉雅高原上的簡單生活】
太想念印度了。有時候即使是一個在台北聽見的汽車喇叭聲,也足以挑起想念。
印度的城市充滿不知節制的喇叭聲和音樂聲,聲音塞滿城市的每一寸,無一遺漏,即使躺在街尾的青年旅館最邊緣的床鋪,也能確信這個世界沒有忘了你的存在。(這股確信也包含「印度人根本可以透過喇叭溝通無礙」)。
我想起曾經睡過的青年旅館、跨夜巴士、途中偶遇而同行的旅人、看起來好吃但入口立即後悔的霜淇淋、經過努力終於聽懂的印度腔英語,當然還有印度北方的絕景,以及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拉達克(Ladakh)[1] 的家人。
拉達克位在喜馬拉雅西側的高原上,海拔大約在3000-7000公尺之間,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但近年來,冰川大幅縮減、極端的降雨模式、降雪量減少,加上都市化和觀光人流,當地環境於是顯得極度危脆。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當地推動 GO GREEN GO ORGANIC [2] 計畫,在高原上植下千棵樹木、建立人造冰川,並向社區推廣有機農法。
那時是7月,正值高原上收穫的季節,這一波是杏桃,上一波是青稞,下一波是蕎麥。九月中旬之後,就會停止大多的聯外公路運輸,進入冰封的冬季。
住在印度河谷的日子,我在家裡幫著女主人 Tsering [3] 一起做農事。她會帶著我找到她的樹,我們先從苦味的杏桃樹開始,在樹下撿拾果子(沒掉在地上的就用竹竿打下來),收集好足夠的杏桃之後就坐在果樹下,就地把果肉和果仁分離,讓果肉留在現場當肥料。「因為這個品種的杏桃吃起來不甜,所以我們只取果仁來榨油。」隨手啃了一顆苦杏桃,確實不如橙黃帶紅的甜杏桃來得香甜。
老人家們說,杏桃是很營養的水果,「所以我們都不會生病」,仗勢著知道河谷裡都是有機作物,我便理所當然地邊摘邊吃。農村生活過得甜甜蜜蜜,附近的村民路過,也會笑著送我只有半個巴掌大、但甜度高得極不科學的蘋果。(在印度一直都挑戰著身體距離這件事,除了已經習慣被女孩拉手之外,後來老人家看到我嘴裡的矯正牙套,竟然會好奇地直接撥開我的嘴巴⋯⋯)
「Tsering,妳有幾棵杏桃樹?」
「30、40、50吧。」嗯?到底是30棵、40棵、還是50棵?
(後來幾次和拉達克人聊天,才發現他們有嚴重使用概數的習慣。這點跟西藏人好像。)
「還沒有嫁過來之前,妳也要做這麼多事嗎?」
「在家裡也會做,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多。老公的姊妹們嫁出去了,婆婆也在幾年前過世,所以只剩下我獨自做這些工作。」
Tsering 身為一位拉達克主婦,一早起來就要忙著做早餐。打理兩個小屁孩上學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家事以及農活。有的時候我會自己出門閒晃,有時候和家裡的爸爸雞同鴨講聊天,並不是一直幫忙著她。在夏季的尾聲,高原上的婦女不僅要忙著採收杏桃,同時也已經開始剃羊毛、起手編織一家人在冬季所需的毛衣、帽子、圍巾、襪子。
甜杏桃和苦杏桃前前後後地成熟,我和 Tsering 便背著竹簍,遊走在苦與甜之間。我盡可能像她一樣,俐落地剝開甜杏桃,將屋頂鋪成了一片橙紅,等著乾燥的高原收乾果子的水份。她一邊工作一邊分神看著我說:「你做事真像拉達克的女人。」後來甚至說「可以找個拉達克男人嫁了。」
我很高興自己能幫上一點忙,也真的好喜歡這麼簡單樸實、僅僅只做著最接近生存的瑣事。然而對於高原日常有了合理的想像之後,便深深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和 Tsering 過上一樣的日子。尤其是當我發現午晚餐的麵片湯或饃饃 [4] 都得要從麵粉開始揉起⋯⋯
在台北的某天,我和 Z 在中和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喝過奶茶、吃過烤餅,一起散步在烘爐地周遭的小山徑上,車聲裡我們遠遠的。我問起 Z:「什麼時候再去印度?」
「當我的條件準備好了,我就會去。」
「你說的條件,是指疫苗、存款什麼的嗎?」
我發現自己問得太多了。Z 有 Z 的旅行哲學,我也有我的。而我們都很喜歡印度,心裡大概都在盤算著類似的事情,也各自掛心著當地的家人或朋友們。
至今,印度的疫情在3月一波大爆發之後,每天有數萬人確診,累積確診認數超過1800萬、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數字大得令人無法具體想像現實的情景。近日,Tsering 從 WhatsApp 傳來訊息和照片,告訴我 COVID-19 在拉達克列城(Leh)散播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村子裡的一切都好,大家都忙著農事」,還說下次要拍她養的乳牛給我看。
在台灣的我,除了盼著天空降下雨水、疫情退散,也盼望著印度雨季來臨時,能降下一場澆熄高溫和病毒的大雨。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0542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