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青丹扎西台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青丹扎西台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青丹扎西台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青丹扎西台中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Super Taste(Travel 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狂賀】歡慶《食尚玩家》APP獲Google Play年度2大獎👉https://bit.ly/37kOfww 疫情亂世、物價飛漲,百姓苦哈哈該如何在這混亂的世道中生存呢?總部派出了梁三藏與徒弟孫悟多、文八戒師徒3人前往西邊取經,尋找佛系美食來療癒眾生!不僅有滿到盒子蓋不住的60元炸雞飯、基隆人最...

青丹扎西台中 在 Jason ? 廖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1:57:50

_ 還記得上次跟大家介紹的『陳允宝泉』的賞星月慕🌛禮盒嗎~ 上次一發不大家就馬上回覆說這家真的很好吃! 沒錯!好吃的東西不怕沒人知道呀😝 果然是有112年歷史的店😍 而且好多人跟我一樣喜歡吃他們家的太陽餅☀️ 如果還沒的話廖廖非常推薦你們『陳允宝泉』的賞星月慕🌛 之前去台中的時候都會帶他們家的太陽...

青丹扎西台中 在 肉肉抽獎i̴n̴g̴|美食景點|保養美妝穿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14:21:57

ART BAR|南區藝術小確幸|奪人眼球的食藝🌈 #肉肉揪謀迎 🦋 不知道大家對於”藝術”這兩字是怎樣的看法呢⁉️ 對肉肉來說 藝術就是將你所會做的事情 〰️ 做到純熟極致♾ 化為習慣 化為生命的一部分⏳ 那你做的事情 就是藝術🎨 你說工程師coding做到熟了也沒有藝術丫➰ ...

  • 青丹扎西台中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5 20:00:01
    有 1,017 人按讚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晚安:

    每一天,我們讓自己的思緒凌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現實之上。我們習慣這樣說:「今天最好不要下雨,因為我要去露營。」或是:「我最好加薪成功,因為我真的很需要那筆錢。」請注意,這些「應該」或「不應該」的放肆宣言都不是建立在科學證據上,而是單純基於我們內心的個人喜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用這樣的基準做事而不自知,彷彿真的相信周遭的世界應該根據我們的「喜歡」或「不喜歡」來展現;如果不是如此,那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大錯。這樣過日子非常辛苦,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跟生活搏鬥。
    ~麥克‧辛格

    當接觸手機或平板成慣性,只要腦中閃現了慣性的思緒,我們便相信我們這麼做有相當的必要性,幾乎不經思索地,打開了手機或平板—這是分心的其中一種歷程。換句話說,我們的「想要」常取代「需要」,最後「需要」沒被滿足,「想要」又永遠追求不完,我們因此總是焦躁疲累。

    那些帶著我們遠離自己的思緒啊~我們常常沒辦法跟這些思緒保持距離,以至於我們幾乎不經思索,想按照這些思緒而活。事實上,這些思緒常常讓我們越活越有壓力,我們還以為,沒按照這些思緒過活,我們就活得不算什麼。

    這篇摘文講得很實際,也很容易理解。好像很平凡,其實道理很深刻,這是這本書的特色。

    只是說,知道歸知道,很多誘惑我們還是抵擋不了。沒關係,這也不會真得有多糟,知道就好,知道為什麼我們每天喊著沒有時間,重要的事又做不了幾件就好!

    我曾經看過一個爸爸,在家庭聚會時間,從頭到尾沒有放下過手機,沒有跟孩子互動,沒有去看看外面的風景。他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在一個小框框裡面,外面的聲音他能回應,只是心不在焉。

    真的沒關係,說不定真的有急事。只是家庭關係會比較疏離,只是眼睛會比較不健康,只是容易腰酸背痛肩頸僵硬,或者有時候突然會覺得空虛,如此而已!

    這種不安適能度過,其實也能活,很多人也活得迷迷糊糊的,稀鬆平常。一直向外找解答,其實解答一直在自己手上,卻又視而不見,一邊抱怨一邊喊累!

    如此說來,各位便能理解我常說的:有人只是活著,並沒有存在!

    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開自我,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
    然後,我們會看見生命所安排好的、種種超乎意料的驚喜。
    ~麥克‧辛格

    活在當下的豐富,而不是只活在侷限的頭腦中,我們因此專注。專注於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便由自己回應了我們誠心的祈禱。

    祝願您,有一天能不用活得那麼累,能停下來,只在當下好好享受!

    ************************************

    成為一個心無旁騖的情人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每天晚上,我太太跟我都會進行這樣的例行公事:她哄我們的女兒上床睡覺、刷牙、打起精神,然後她會躺到被窩裡面,我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就知道時候到了,該做正事了,情侶或夫婦之間在床上當然要做這件事──她開始愛撫著她的手機,而我溫柔地撫摸著我的 iPad 螢幕,喔,真的是太爽了。

    我們都跟我們的科技裝置有一腿,用臉書代替前戲的情侶,顯然我們不是特例。根據一項調查,「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與其要他們一整年不用手機,他們寧願選擇一整年沒有性生活。」

    在我們學會怎麼變得心無旁騖之前,智慧型手機上通知給我們的誘惑,的確是非常難以抗拒的,原本答應只是要晚餐後很快地回一封信,最後卻演變成失去了當晚整整四十五分鐘時間可以讓我們進行親密的相處。我們陷入了一個夜晚的儀式,孤獨地察看著自己的科技產品,直到深夜。等到我們各自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都已經累到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的關係,就這樣承擔著這種痛苦,性生活就更不用談了。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百分之六十五的美國成人睡覺的時候會把手機放在床上或是身邊,我們兩個就是屬於這百分之六十五的一份子。習慣的養成是基於誘因送出的信號,那麼我們身邊的東西就是會點燃引線、誘發我們行動的那點星火。我們決定要把手機拿出臥室,放在客廳,既然外在誘因已經移除,我們在跟各自的科技產品出軌的這個問題上,重新拿回了一點點的控制權。

    但在幾個沒有手機的夜晚之後,我開始察覺到一種焦慮感,讓我倍感壓力。我的腦袋裡被各式各樣的事情占滿,每件事情都想要獲得我的關注。是不是有人寄了一封緊急的信給我?我部落格上最新的留言內容是什麼?我是不是錯過了推特上什麼重要事件?這個壓力非常明顯,令我相當痛苦,因此我做了一件任何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改掉壞習慣的人都會做的事:我作弊了。

    我碰不到我的手機了,我得要替自己找個新的伴侶,而讓我鬆了一口氣的是,當我拿出我的筆電,開始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焦慮感漸漸退散。我的太太,看到我的所作所為,欣然接受這個機會,解放自己的壓力,然後我們又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又過了幾個這樣的夜晚,在機器上耗到深夜,我們只能懦弱地承認,我們失敗了。雖然難堪,但我們下定決心要搞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發現我們跳過了一個關鍵的步驟,我們還沒學會去處理把我們拉回去的不適感。在對自己保持同理心的狀態之下,這一次,我們決定先從驅動著我們不良行為的內在誘因開始進行管理。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的路由器和螢幕裝在帶有計時器的插座上,這個插座是我們在當地的五金行,花了七塊錢買的,我們把它設定成每天晚上十點就會關掉。使用這個費力協定,意謂如果要「偷吃」的話,我們就得把身體扭成不舒服的姿勢,到桌子後面,把裝置的開關手動打開。

    簡言之,變得心無旁騖的四種方法我們都用上了,結果我們有所進步。停止晚間使用科技裝置的強烈衝動帶來壓力,我們學會如何去處理這種壓力,並且隨著時間過去,去抗拒也變得比較容易。我們安排了很嚴格的就寢時間,並且主張臥室是個神聖的空間,把外在誘因,像是我們的手機和電視,留在外面。那個把多餘的分心源切掉的計時器插座,讓我們可以確實遵守跟自己訂下的預先承諾,並且這變成是一件我們每晚都會期待的事。我們對於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增強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把這段重新得來的時間用在一些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上。

    儘管我們對於自己這個斷絕科技的發明相當自豪,現在有很多路由器,像是 Eero,都有內建可以切斷網路的功能。如果我忘了時間,企圖在十點以後察看電子郵件,我的路由器就會送一則訊息來提醒我把電腦關掉,去依偎在我太太身邊。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和我太太依然熱愛這些科技的小玩意,出現新的發明的時候,也樂於擁抱這個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想要從科技中獲益,又不想讓其侵蝕性的影響力折磨我們的關係。學會了如何處理我們的內在誘因、替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找出時間,移除有害的外在誘因,並且使用預先約定,如此一來,我們終於得以克服我們關係裡頭的分心問題。

    ***

    就像你在第一部分中所讀到的:「心無旁騖的意思就是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努力的意思指的是「奮力拚搏,強力對抗」,並不是說要完美無缺,絕對不會失敗。跟每個人一樣,我在面對分心時,有時候也會掙扎一番,當我壓力特別大,或是我的行程有些超乎預期的變化,我也會偏離正軌。

    好在,花在替這本書做研究以及寫作的這五年,讓我學會了怎麼去對抗分心,並贏得勝利。分心還是會發生,但是現在我知道該怎麼處置這些分心,讓它們不會「一直」發生。這些技巧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和程度都是我之前做不到的。我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誠實,我按照自己重視的價值過活,我履行自己對所愛之人做出的承諾,並且在事業上的生產力前所未有地高。

    最近我重新思索了我跟我女兒之間,關於超能力的對話。我跟她道了歉之後,我請她再跟我講一次她的答案,而她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她想要擁有可以永遠都善待他人的力量。

    我擦了擦我的眼淚,並且抱了抱她,接下來我花了點時間思考她的答案。我發現善良不是一種神祕的超能力,需要一些魔法血清之類的──只要想要,我們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的力量。我們只需要駕馭那些早已擁有的力量。

    變得心無旁騖也是如此。讓自己變得心無旁騖,藉此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典範。在職場上,我們可用這些方法來改造我們的組織,並且在我們的產業內外都可以產生漣漪效應。在家裡,我們可以啟發自己的家人,親自試試看這些方法,並且過著他們所願景的生活。

    我們都可以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我們都擁有變得心無旁騖的力量。

    ***

    本章一點通:

    .分心可能會對我們最親密的關係造成妨礙。即時的數位連結性的代價可能是無法全心全意跟身邊的人相處。

    .心無旁騖的伴侶能奪回時間,跟彼此相處。按照這四個變得心無旁騖的步驟,可以確保你找出時間給你的伴侶。

    .現在輪到你變得心無旁騖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青丹扎西台中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5 07:39:26
    有 1,235 人按讚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早安:

    這篇摘文很可愛,在討論如何維繫一個良好的陪伴品質。

    我最近在跟一些家庭討論彼此的關係,我很有感觸。有時候一討論就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在場,這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上次好好講話一個多小時,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由於我在的關係,溝通會比較順暢,相互了解的深度也深,很多心理話都講出來了。這個過程,常常伴隨著眼淚,而我們也知道,這些不適,常是我們分心的原因。

    換句話說,社交時的分心,常用來化解尷尬,把對方阻擋在內心的某個深度之外。這種顧左右而言他,很常見,因為很多事連當事人自己都還沒面對。

    「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有朋友提到,是什麼原因要專注,為了成就嗎?為了功名嗎?

    就個人來說,專注,是一種對自己忠實的表現。

    就關係來說,我們在關係中能專注,這有利於相互理解。更進一步來說,能專注陪伴對方,比較能展現同理與慈悲。

    我們知道,如果兩個人相處,在互動的過程中常被打斷,不管是什麼原因打斷彼此的互動,這常引發煩躁。專注是一種修持,有時候我們忍不住打斷對方,是因為我們內在湧現的不安,驅使著我們想要立即停止對方的談話,因此我們失去了專注。

    各位知道,常打斷對方,互動就難繼續了,然後又容易引發誤解。偏偏打斷對方是很多人常使用的方式,在某些家庭裡,有的家庭成員從來沒有機會好好把自己的話講完。

    連想說的話都沒辦法說完,內心也許憋著委屈與憤怒,也就很難感覺有愛了。可是,這種狀況並不少見喔!

    「若你釋放並讓能量通過,它就會消失。當痛苦在心中出現時,假如你放鬆並真的敢於面對,它就會過去。每一次你放鬆、放下時,就會有一小片痛苦永遠離開。」
    ~麥克.辛格

    關係的品質,跟維繫關係的雙方的內在成熟度,息息相關。當事人如何面對自己內在的痛苦,跟如何面對在關係中的痛苦,相近不遠。

    要能在關係中專注陪伴對方,常要先能專注陪伴自己。祝願您,能全心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

    ************************************

    在朋友之間散播社會抗體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當我們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陪伴都不是專屬於我們,手機幾乎是一定也會到場,並且總是蓄勢待發,隨時都可以用一個不湊巧的通知來打斷我們。話音未落,反射性地拿起手機,看了一下,也就因此而分心了,這種狀況誰沒看過?大部分的人面對這種中斷,就只是接受它,把它當作時代的一種象徵,然後嘆口氣也就算了。

    不幸的是,分心是會傳染的,當吸菸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第一個人拿出香菸的時候,同時也給出了一個訊號,其他人注意到這個訊號的時候,他們就會跟著做。同理,數位裝置可能會誘發他人的行為,當一個人在晚飯時拿出手機,這就像是一個外在誘因,其他人也會跟著迷失在螢幕之間,而代價就是,要犧牲彼此的對話。

    心理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為「社會感染」(social contagion),而研究人員發現,這對我們的行為會造成影響,影響層面從藥物濫用到暴飲暴食。當你在翻揀著碗裡的甘藍菜沙拉,但是你的伴侶和孩子卻在大啖糖霜甜甜圈,在這種情況下,要控制體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當你的家人朋友都選擇了看著螢幕而不是你的時候,你自己要改變使用科技的習慣也就相當困難了。

    有鑑於他人對我們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是這麼的巨大,那麼當我們跟別人在一起,並且想跟他們共度一段不受干擾的快樂時光,這種時候要怎麽管理分心呢?當身邊的人不做出改變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改變自己分心的傾向?

    散文家暨投資人保羅.葛萊漢(Paul Graham)寫道,社會有著發展「社會抗體」的傾向──當新型態的傷害行為出現時,就會產生社會抗體來防禦。試想,在一九六五年的時候,根據中央疾病管制局,美國成人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二點四都吸菸,而這個數字預計在二○二○年會降到只剩下百分之十二。當然,吸菸率的驟降,法規在其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法律並未禁止大家在自己的家裡吸菸,而即便沒有明文規範,這個習慣卻也改變了。

    我記得我父母雖然不吸菸,卻還是在家中各處都放置了菸灰缸。那個時候,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想抽菸,即便是在一個室內空間裡,或是身邊有小孩、在辦公室裡都無關緊要。我母親盡力地想要阻止這種抽菸的習慣,她所提供的菸灰缸都是骷髏的手骨的形狀,用這個不太隱晦的方式,提醒大家抽菸的後果,這是在不讓自己感到尷尬難堪的的前提下,我的母親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在那個年代,要求別人不要在你的屋內吸菸被認為是個奇怪、甚至不禮貌的舉動。

    但是現在,事情變得很不一樣。我從來就沒有任何菸灰缸,也沒人提出過想在我家抽菸的要求;他們已經知道答案會是什麼了。如果有人在我們家客廳沙發上準備點起一支菸,我光是想像我太太臉上的表情就開始害怕了──那個人不會繼續在我家待上太久,也不會繼續留在我們的朋友圈。

    抽菸的常態是如何在一個世代之後就有如此戲劇化的轉變的?根據葛萊漢的理論,人們會使用社會抗體來保護自己,跟身體跟可能會傷害我們的病毒和細菌作出反擊的方法很類似。在社交場合中治療分心的療法需要發展新的慣例: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把察看手機變成一項禁忌。

    「社交上的慣例正在改變,但是是否變得更好,就取決於我們自身了。」

    要確定不健康的行為真的不會被眾人接受的唯一方法,就是點出問題,處理它,用社會抗體來防止它的擴散,這個方法在吸菸行為上已然奏效,而在數位裝置的分心上也派得上用場。

    來想像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個晚餐聚會,而有人拿出他的手機,開始用了起來。儘管你很可能已經知道在親密的社交場合裡面,掛在裝置上面是不禮貌的,但總是至少有那麼一個人還沒學到這個新的社交慣例。假設你還想繼續跟他維持朋友關係,在大家面前讓他難堪不是個好主意,需要一個更細緻又含蓄的方法。

    為了維繫友好的關係,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問他個問題,這樣可以直接打醒這個違反常態的人,讓他離開手機地帶,這個問題會給他兩個簡單的選項:一、請求大家的諒解,然後處理他在裝置上所遇到的緊急事件。二、大方地放下他的手機。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我看到你在用手機,一切都還好嗎?」

    記得要是真誠地問──畢竟,可能真的是緊急狀況,但多半的狀況會是這樣,他會含糊地說某個小小的藉口,然後把手機塞回口袋,再次重新開始享受這個夜晚。勝利是屬於你的了!你已經成功且高明地把對抗「低頭」(phubbing)的社會抗體散播出去了,這個英文詞彙是 McCann 事務所為了 Macquarie 字典所造的新詞。

    phubbing 是個混成詞,由電話(phone)以及冷落(snubbing)兩個字所組成,意思指的就是「在社交場合無視(一個人或是周圍的狀況),忙著用手機或是其他行動裝置的行為」。編字典的人召集了一群專家,為的是造一個詞,讓大家有辦法說出這個問題。現在,輪到我們來選擇了,可以開始使用這種說法,它就可能變成另一種正面的社會抗體,可以對抗社交場合裡的分心問題。

    「像是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電這些現代科技,並不是社交場合裡頭唯一的分心源。」

    很多餐廳有電視牆,每台電視都轉到不同的頻道,新聞頭條或是體育賽事在螢幕上閃爍著,這些影像很容易讓對話突然中斷。我們應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旁的人身上,但是正因為我們允許這些電視在背景播放,跟那些裝置比起來,這些電視讓我們分心的危險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朋友之間的分心還可能有其他的形式,包括我們的小孩也是一種。舉例來說,在一個近期的聚會上,一位朋友正要開始分享他個人和事業上的掙扎,就在這個時候,他其中一個小孩跑過來到我們的桌子旁邊,想要喝果汁。對話的主題馬上就變成討論孩子的需要。

    這個天真無害的干擾卻是有能力讓一段敏感的談話偏離主題的──而這種對話能鞏固親密的友誼。在下一次我們共進晚餐的時候,我們確保了孩子們會需要的東西,包含食物和飲料,都準備萬全了,並且放在另一個房間裡面,孩子們收到非常明確的指令,除非有人流血了,不然不要打斷大人們。

    全部的外在誘因──無論來源是我們的手機還是孩子──都得經過仔細的檢驗,好去決定是否對我們是有用的。當我們的小孩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對他們也比較好,並且透過觀察他們的父母示範怎麼建立友誼,他們也會學到要把讓他們分心的事情排除,專注在他們的朋友身上。如果我們不刻意規劃時間和場所,來進行不受打擾的討論,我們所冒的風險就是喪失真正了解他人並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機會。

    社會整體用社會抗體來減少吸菸習慣,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減少跟朋友相處時的分心行為。取得朋友和家人的同意,一起管理分心並且採取行動,把多餘的外在誘因移除,如此一來,當我們跟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把分心這個社會感染給隔離在外面。

    ***

    本章一點通:

    .在社交場合分心,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全心全意投入,跟生命中重要的人相處。打斷和干擾會降低我們建立親密的社交連結的能力。

    .阻斷不健康行爲的擴散。在交友圈中可以用「社會抗體」這個方法來讓傷害性的行為變成一種禁忌,並預防這些行為的發生。

    .發展新的社交慣例。我們可以用社會上對抗吸菸的方式,對抗解決朋友之間的分心問題,把在社交場合使用裝置變成是不被允許的事情。準備幾個高明的說法──例如去詢問:「一切都還好嗎?」──來阻止朋友之間使用手機的情形。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青丹扎西台中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26 09:35:52
    有 36 人按讚


    明晚十點直播時間
    即將小分享8/31幾首美好的回憶,還有我前幾天突然想起的電影歌曲...And..還記得過去專輯裡有一首「勇氣」,其實它原來是易家揚寫的歌詞,名為《想著想著想起你》,想聽聽這首歌的故事嗎?
    別忘了打開丹青的音樂素描~~
    💌
    —————————
    ——————————
    8/31音樂會裡,除了演奏新專輯〖Light〗,也將詮釋過去兩張鋼琴作品裡的古典曲改編,如:蕭邦的離別曲以及德布西的夢⋯⋯,還會演奏一首我曾以畫家夏卡爾為靈感寫作的弦樂三重奏《愛與美的詩篇》。
    此次分享會也將邀請資深製作人暨大提琴演奏家陳主惠,以二重奏深情對話。然而,這天的選曲,的確也都富有愛與美的詩意....

    -\-\-\-\-\-\-\-\-\-\-\-\-\-\-\-\-\-\-
    《愛與美的詩篇》音樂夜
    演出者:
    音樂人/鋼琴家 阮丹青
    特邀貴賓 大提琴家 陳主惠
    曲目:
    陽光海岸
    早安咖啡
    雨的香頌
    離別(改編自Chopin,即將與詩人劉曉頤一起詩樂對話)
    愛與美的詩篇
    悲愴(改編自貝多芬)
    Dream(改編自Debussy)
    Light專輯組曲: (藍雨,金色之光,誕生)
    Love (紅寶石之光)
    Wish&Amazing Grace(粉紅色之光)

    時間:8月31日下午6:00時起入場 
    地點:「青田藝集」 青田藝集 Art Reading Cafe'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4-1號,搭乘捷運可在東門站下車,往和平東路方向步行約12分鐘,即可抵達(導航:https://goo.gl/HSFm1d)
    當天提供活動套餐,包含麵包、湯品、主菜、飲料。音樂演出於用餐時段結束後開始(約8:00~8:30之間)

    主菜:
    🌶屏東黑毛豬、杏仁紅椒醬($780)
    🍒櫻桃鴨腿、芥末醬($780)
    🐙墨魚燉飯($680)
    * 以上餐點皆加收一成服務費,有素食或其他特殊需求者,歡迎來電洽詢。
    訂位網址:https://goo.gl/forms/OGSOr18q3i9ubxen1
    訂位專線:02-23911268。
    -\-\-\-\-\-\-\-\-\-\-\-\-\-\-\-\-\-\-\-\-\-\-\-\-\-\-\-\-\-\-\-\-\-\
    【演出者介紹】
    音樂人/鋼琴家 阮丹青
    東吳大學音樂系 主修鋼琴 高中曾副修梆笛.豎笛.聲樂. 大學副修理論作曲。曾任教於台中明道中學、青年中學、彰化高中、華岡藝校… 1998年出道就以台灣的鋼琴精靈【多莉艾莫斯Tori Amos】~【阮丹青紅髮鋼琴手】受到注目,其特殊相當渲染力的歌聲,一出道就躍昇成為當時與許茹芸、林憶蓮、鄭秀文、以女性糾葛情感為抒發點的當紅女歌手,當時發行的流行音樂專輯「跟蹤」以歌手身分入圍1999金曲獎最佳新人,與同門師兄熊天平合唱的「我只能相信你」創下歌曲排行榜獨占鰲頭佳績,阮丹青在主流唱片公司時期曾發行過4張流行音樂專輯與精選集,從【跟蹤】、【忠告】、【有染】,【精選輯】,四張專輯創下近五十萬張的銷售數字,卻也讓阮丹青掙扎於公司的量身包裝下無法創作音樂,一股腦兒放棄主流包袱,之後2007年獨立製作發行首張「陽光海岸」入圍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作曲人,而主持電台的同名廣播節目也讓她兩度入圍廣播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與主持人。 2008阮丹青組團並創作發表中小型演唱會,隔年發行2009Live CD+DVD影音專輯「琴歌漫舞」,並帶領樂團Sunshine Costa將旅行及近年來山居歲月的情感抒發集結成跨越Bossa Nova、古典、爵士、探戈…等多項樂風的演奏專輯;2011受Needs Radio與安寧協會委託錄製第二張鋼琴專輯「問候」,改編許多寧靜致遠的老詩歌與福音創作,以安慰安寧病人與其家屬。2013【尋愛旅程】專輯中,以十年跌宕的歲月,以音樂記錄情感,所謂主流音樂與獨立創作的掙扎,驚蟄後覺知,原來這就是一趟尋找自己的旅程,回到內在真實高善的自己。
    2018年發表【Light 薇光旅程 - 阮丹青創作專輯】,邀請多位優秀的跨界音樂好手,於2015-2018年間進行的原音同步實錄結集。以光為主題將富有指引希望的意涵,在不同顏色的冥想之中運行....以愛靜心,在音樂裡帶出美好的頻率與生命之愛。
    在今年出道滿20年之際,即將展開數場巡演行程,以向陽植物「薇」取其意涵,以「微」的同音隱申寓意,融合音樂,光影,舞與詩的跨界微劇場就此綻放旅程....

    -\-\-\-\-\-\-\-\-\-\-\-\-\-\-\-\-\-\-\-\-\-\-\-\
    大提琴家 陳主惠
    她熱愛古典音樂,主修大提琴,以製作人以及大提琴樂手的身份,在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參與編曲或演出,黑名單工作室創辦人之一。近年投入以原住民傳統音樂為主軸,以復興原住民文化為目的的「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陳主惠學習古典音樂多年,就學期間曾赴美國五十洲及歐洲巡迴演出。曾擔任大提琴手、唱片製作人與編曲的工作。2001年,以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生命之歌》,和陳明仁共同入圍第十二屆金曲獎非流行音樂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對平常浸潤在部落長老歌聲中的中青代而言,陳主惠的編曲彷如打開一片寬闊的草原或森林,讓他們的聲音得以在當中充分的悠遊、駐足及奔跑。陳主惠除擔任大提琴手之外,也身兼樂團編曲、混音以及錄音等工作,為團隊增添許多音樂豐富性。曾獲得2007年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2012年與黑名單工作室的夥伴共同獲得金音獎特別貢獻獎。2017更以製作桑布伊「椏幹」專輯,得到金曲奬最佳年度專輯殊榮。

    以即興或潛心靜釀的音符捕捉七彩光芒 描繪天地的幽暗與美麗。
    全方位音樂人阮丹青,在2013年《尋愛旅程》中 。藉由一趟自我追尋之旅,在尋愛路上發現了自性的光芒。睽違五年,阮丹青將「光」化作音符,融合多種樂風,訴說著人生中每一段故事。每一段歷程、每一個片刻、每一次當下,即是宇宙永恆的祝福。
    2018專輯Light《薇光旅程》,音樂家以光為主題將富有指引希望的意涵,在不同顏色的冥想之中運行,在音樂裡帶出美好的頻率與生命之愛。
    曲風融合現代、爵士、古典與實驗即興。隨著每首不同顏色的光,展開一幕幕時而奇幻、時而情感釋放,沈潛心靈的音樂時光旅行…

    8/31音樂會裡,阮丹青除了演奏新專輯〖Light〗,也將詮釋過去兩張鋼琴作品裡的古典曲改編,如:蕭邦的離別曲以及德布西的夢⋯⋯,還會演奏一首阮丹青曾以畫家夏卡爾為靈感寫作的弦樂三重奏《愛與美的詩篇》,此次分享會也以作品名稱為題,再度回憶夏卡爾歷經顛沛流離卻始終頌讚愛與美,並邀請資深製作人暨大提琴演奏家陳主惠,以二重奏深情對話。然而,這天的選曲,的確也都富有愛與美的詩意....

    -\-\-\-\-\-\-\-\-\-\-\-\-\-\-\-\-\-\-
    《愛與美的詩篇》音樂夜
    演出者:
    音樂人/鋼琴家 阮丹青
    特邀貴賓 大提琴家 陳主惠
    曲目:
    陽光海岸
    早安咖啡
    雨的香頌
    離別(改編自Chopin)
    愛與美的詩篇
    悲愴(改編自貝多芬)
    Dream(改編自Debussy)
    Light專輯組曲: (藍雨,金色之光,誕生)
    Love (紅寶石之光)
    Wish(粉紅色之光)

    時間:8月31日下午6:00時起入場 
    地點:「青田藝集」 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4-1號,搭乘捷運可在東門站下車,往和平東路方向步行約12分鐘,即可抵達(導航:https://goo.gl/HSFm1d)
    當天提供活動套餐,包含麵包、湯品、主菜、飲料。音樂演出於用餐時段結束後開始(約8:00~8:30之間)

    主菜:
    屏東黑毛豬、杏仁紅椒醬($780)
    櫻桃鴨腿、芥末醬($780)
    墨魚燉飯($680)
    * 以上餐點皆加收一成服務費,有素食或其他特殊需求者,歡迎來電洽詢。
    訂位網址:https://goo.gl/forms/OGSOr18q3i9ubxen1
    訂位專線:02-23911268。
    -\-\-\-\-\-\-\-\-\-\-\-\-\-\-\-\-\-\-\-\-\-\-\-\-\-\-\-\-\-\-\-\-\-\
    【演出者介紹】
    音樂人/鋼琴家 阮丹青
    東吳大學音樂系 主修鋼琴 高中曾副修梆笛.豎笛.聲樂. 大學副修理論作曲。曾任教於台中明道中學、青年中學、彰化高中、華岡藝校… 1998年出道就以台灣的鋼琴精靈【多莉艾莫斯Tori Amos】~【阮丹青紅髮鋼琴手】受到注目,其特殊相當渲染力的歌聲,一出道就躍昇成為當時與許茹芸、林憶蓮、鄭秀文、以女性糾葛情感為抒發點的當紅女歌手,當時發行的流行音樂專輯「跟蹤」以歌手身分入圍1999金曲獎最佳新人,與同門師兄熊天平合唱的「我只能相信你」創下歌曲排行榜獨占鰲頭佳績,阮丹青在主流唱片公司時期曾發行過4張流行音樂專輯與精選集,從【跟蹤】、【忠告】、【有染】,【精選輯】,四張專輯創下近五十萬張的銷售數字,卻也讓阮丹青掙扎於公司的量身包裝下無法創作音樂,一股腦兒放棄主流包袱,之後2007年獨立製作發行首張「陽光海岸」入圍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作曲人,而主持電台的同名廣播節目也讓她兩度入圍廣播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與主持人。 2008阮丹青組團並創作發表中小型演唱會,隔年發行2009Live CD+DVD影音專輯「琴歌漫舞」,並帶領樂團Sunshine Costa將旅行及近年來山居歲月的情感抒發集結成跨越Bossa Nova、古典、爵士、探戈…等多項樂風的演奏專輯;2011受Needs Radio與安寧協會委託錄製第二張鋼琴專輯「問候」,改編許多寧靜致遠的老詩歌與福音創作,以安慰安寧病人與其家屬。2013【尋愛旅程】專輯中,以十年跌宕的歲月,以音樂記錄情感,所謂主流音樂與獨立創作的掙扎,驚蟄後覺知,原來這就是一趟尋找自己的旅程,回到內在真實高善的自己。
    2018年發表【Light 薇光旅程 - 阮丹青創作專輯】,邀請多位優秀的跨界音樂好手,於2015-2018年間進行的原音同步實錄結集。以光為主題將富有指引希望的意涵,在不同顏色的冥想之中運行....以愛靜心,在音樂裡帶出美好的頻率與生命之愛。
    在今年出道滿20年之際,即將展開數場巡演行程,以向陽植物「薇」取其意涵,以「微」的同音隱申寓意,融合音樂,光影,舞與詩的跨界微劇場就此綻放旅程....

    -\-\-\-\-\-\-\-\-\-\-\-\-\-\-\-\-\-\-\-\-\-\-\-\
    大提琴家 陳主惠
    她熱愛古典音樂,主修大提琴,以製作人以及大提琴樂手的身份,在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參與編曲或演出,黑名單工作室創辦人之一。近年投入以原住民傳統音樂為主軸,以復興原住民文化為目的的「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陳主惠學習古典音樂多年,就學期間曾赴美國五十洲及歐洲巡迴演出。曾擔任大提琴手、唱片製作人與編曲的工作。2001年,以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生命之歌》,和陳明仁共同入圍第十二屆金曲獎非流行音樂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對平常浸潤在部落長老歌聲中的中青代而言,陳主惠的編曲彷如打開一片寬闊的草原或森林,讓他們的聲音得以在當中充分的悠遊、駐足及奔跑。陳主惠除擔任大提琴手之外,也身兼樂團編曲、混音以及錄音等工作,為團隊增添許多音樂豐富性。曾獲得2007年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2012年與黑名單工作室的夥伴共同獲得金音獎特別貢獻獎。2017更以製作桑布伊「椏幹」專輯,得到金曲奬最佳年度專輯殊榮。

  • 青丹扎西台中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19 12:00:17

    【狂賀】歡慶《食尚玩家》APP獲Google Play年度2大獎👉https://bit.ly/37kOfww

    疫情亂世、物價飛漲,百姓苦哈哈該如何在這混亂的世道中生存呢?總部派出了梁三藏與徒弟孫悟多、文八戒師徒3人前往西邊取經,尋找佛系美食來療癒眾生!不僅有滿到盒子蓋不住的60元炸雞飯、基隆人最愛的私房小吃「菜頭滷」,還有隱身彰化二林的芋頭米粉,究竟有何魅力讓所有人大呼:太幸福了~最後,還有880元的無菜單料理,居然可以吃到深海生物?想知道更多佛心美食,千萬別錯過!

    網路獨家版內容👉https://supertaste.tvbs.com.tw/review/328775
    本集完整店家資訊👉https://supertaste.tvbs.com.tw/review/328779

    00:00│三坑菜頭滷
    05:19│大湳小林雞排肉羹
    12:27│武田信玄
    22:21│青丹扎西
    30:01│丁記炸粿
    37:51│滿醰香-芋頭米粉
    42:20│好蝦冏男社

    #大文郭文頤👉https://family.tvbs.com.tw/detail/58

    《#食尚玩家》TVBS 42歡樂台/TVBS精采台/TVBS-Asia 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YouTube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熱血48小時👉週一晚間9點
    食尚玩家👉週二晚間9點
    2天1夜go👉週三晚間9點
    瘋狂總部👉週四晚間9點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官方粉絲團👉http://bit.ly/2fX2IUg
    ●追蹤《食尚玩家》官方Instagram👉https://bit.ly/2Kd89SA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