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靈修音樂鋼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靈修音樂鋼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靈修音樂鋼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靈修音樂鋼琴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rt of Piano Playing/彈琴的藝術》 昨天看到傳奇鋼琴大師Kissin/紀辛的貼文,他最親愛的鋼琴老師Anna Pavlova離世了... 98歲的高齡,他是紀新的啟蒙老師也是一輩子唯一的鋼琴老師,她之於紀新,當然不只是一位敬愛的老師。 讓我想起令我非常思念的鋼琴教授Patsy,...

靈修音樂鋼琴 在 Karenkongmusic 龔柯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9:07:35

「千字文慎入」 首先對支持我音樂的朋友感到抱歉, 很遺憾我承諾的十月發片計畫被on hold了。原因是資金無緣無故被卡住,要一段時間處理才恢復正常但是也不知道要等什麼時候。其實歌也錄得七七八八了,只差一步就可以發片,也許是天意要給我的磨練要改變我。 所以我沈澱了一段時間思考應該怎麼走下去。也在一個生...

  • 靈修音樂鋼琴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20:16:11
    有 268 人按讚

    《Art of Piano Playing/彈琴的藝術》
    昨天看到傳奇鋼琴大師Kissin/紀辛的貼文,他最親愛的鋼琴老師Anna Pavlova離世了... 98歲的高齡,他是紀新的啟蒙老師也是一輩子唯一的鋼琴老師,她之於紀新,當然不只是一位敬愛的老師。
    讓我想起令我非常思念的鋼琴教授Patsy,與她的鋼琴學習,就是給我不斷的精神啟發,她在我心中真是一位至親家人、英國的媽媽,一位心靈導師啊!(《我的英國媽媽Patsy老師》文章:http://blog.veronicayen.com/2020/12/patsy-204.html?m=1)
    正好這週都在製作關於《鋼琴彈奏的藝術》的影片(連結:https://youtu.be/NWUOzLqTZCI)寫下這段話:「學鋼琴不是學習手指運動、看譜技巧(這些只是基本配備!)因為音樂是藝術,我們要學習如何傳達內心的音樂。
    若是我們的手不是呈現內在的聲音,那麼彈琴就只是手指運動,就只是技術、不是藝術。」
    正因為彈鋼琴是學藝術,所以老師教我們的除了專業的技巧,還帶領我們彈出精神層面,心靈修養...
    於是當我看到紀新的貼文,我非常明白那種與親愛恩師難以取代的情感...
    期待我也能這樣帶著學生們用心領會更深刻的精神層面,並呈現在他們的音樂中...

    🎼Art of Piano Playing第一集即將上線囉!

    🌷訂閱頻道:https://m.youtube.com/user/veronicayen?sub_confirmation=1 (記得開鈴鐺喔🔔)
    🌷IG: https://instagram.com/pianistveronica/
    🌷Veronica’s Piano Academy: http://www.villaofart.com/courses-653723550631243.html

  • 靈修音樂鋼琴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4 11:46:45
    有 19 人按讚

    【讓文字與音符帶走你的悲傷與憂愁】

    上星期到台中工作的時候,剛好認識了一位有趣的朋友。他是一位身心靈修行者,也同時是一位鋼琴老師。然而,他絕非一般的鋼琴老師,因為他強調的並非如何彈好曲子,或如何通過鋼琴考試,而是如何透過與音樂融合,從而達致放鬆,亦即他所謂的「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我翻譯作「喚醒你的內在鋼琴魂」)。

    在彈奏的過程中,他會要求你把樂曲想像成畫面,例如「風吹乾粘膩的身驅,陸地上溫暖柴火與燈光」或「朋友們一同推著鞦韆,盪向最高歡樂之處」。頭腦在想像這些畫面的同時,潛意識就在不知不覺間牽引出你的記憶與情感,引領著你的每根手指頭,彈奏出動人的樂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他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當你能夠放鬆,不去想是否彈得好彈得對,你的身體自然能夠把它所懂的發揮出來,彈出來的樂曲也自然會動聽。當然這並非否定技巧與練習的重要性。然而,若你每次的練習皆是一次輕鬆愉快的體驗,都能夠讓你從中享受,那你也自然會有力量繼續練習下去,甚至你根本不再覺得這些是練習,只是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在香港,為了便利升學,爸媽大多會渴望他們的小孩多才多藝,鋼棋書畫樣樣精通。彈鋼琴甚至只能算是普通技能,根本談不上是甚麼才藝。有了務實的考量(升學),自然形成比較心和壓力。本來能夠讓我們抒發情感的載體,竟不幸成為了在背後追趕我們的巨輪。直到有天,我們終於被這巨輪壓倒,自此對自我能力生疑,或對這些「興趣」失去興趣。

    小時候的我就是如此,自覺對音樂、畫畫、寫作皆一竅不通,毫無藝術天份。上課的時候,老師總強逼我們必須在課堂上寫好文章,然而靈感哪是說有就有,所以我更喜歡跟身旁的同學聊天。週末要做畫畫功課的時候,爸爸常批評我畫得不好,然後把我所畫的通通刷掉,要不捉著我的手重畫,要不乾脆他自己替我畫就是了。五音不全的我,唯一喜歡的樂器是色士風,卻被要求甚高的老師迫得我喘不過氣來,最終只聽曲不吹奏了。

    這些經歷不單讓我否定了自己的藝術天份,更讓我自此害怕創作,害怕自己的創作會受到別人的批判與質疑,而更常見的,是自我的質疑。很多時候,最殘忍的批評者、最無情的自我審查者,往往是自己本人。

    因此,即使後來我進入職場,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對行銷點子或廣告設計的看法。每當具有創意的靈感跑到我頭腦中,就被頭腦快速打壓下去。當時以行銷為本業的我,總覺得自己很沒用。

    世界上70%的人都是生產者,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創造。然而,若我們失去了創造的勇氣,這不單妨礙我們活出自己的使命與光芒,也令這世界充滿混亂與挫敗。

    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過去,職場中累積的經驗,和透過Human Design 人類圖重新看見自己,讓我重捨創作的自信,也修練出一套自己的心法,就是透過切換模式,把創作狀態跟審批狀態作出切割。

    在職場上最常見的做法就是 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法)。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麼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廣東話中的「度橋唔好Ban 橋」)。這個方法正正是由世界知名廣告公司BBDO,一個極需天馬行空的創意的行業,所創造出來的。

    然而,只要透過一套心法和加以練習,其實自己獨個兒工作的時候,仍可輕易作出這樣的模式切換。以放空的狀態寫作或想點子,讓頭腦進入白日夢或待機狀態(α波),一直把想到的直接寫出來,或用語音識別系統記下來。不要停下來作出任何修改,更不要批判想法是否合乎邏輯。當寫完就先擱在一旁,等改天切換到思考模式(β波),再以分析性的頭腦作出批改。

    無論我過往在Nielsen尼爾森準備一份約200頁的客戶簡報,還是今天為職場引導個案作準備,我皆是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先花一整天把自己所看見的記錄下來,幾天後再拿出來批改。在管理學的範疇裡,有一個概念叫 The Six Thinking Hats(六頂帽思考方法),就是教導我們以六種不同的角度(客觀、情感、謹慎、樂觀、創意、冷靜)看同一件事情,從而獲得更全面的視野。

    憑著這個心法,和日常的運用,你會感受到創作原來可以很輕鬆。靈感更常出現,而你也對自己變得越來越有信心。

    所以下一次當你下一次想寫篇文章、畫畫、唱歌、玩音樂、創作、台上演講,甚至做甚麼事情上,先別質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得好。只要每一次有力量去做的時候,就好好放手去做,然後好好享受其中,其實已經很足夠了。重點是抒發內心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透過文字、聲音、顏色表達出來。每一次的經驗累積下來,會讓你在某一刻回頭看的時候,讓你感覺到自己已經進步了很多。

    人生,也大概就是從這樣的每天一小步所累積出來的。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 靈修音樂鋼琴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6 17:18:49
    有 141 人按讚

    非常感謝《音響論壇》總編輯劉漢盛老師的推薦,與細膩入微的敘述。💖👏👏👏

    其實第11首還天外飛來了一點點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但是卻是有一天我欣賞了朋友拍的冰島教堂所產生的靈感...😆感覺上全世界都合一了🌈✨✨✨

    以下,誠如錄音師Jean所述:

    《12個迴響》是我與伙伴盧欣民 Minco Lu傾.聽.心.聲(Healing Good Music)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決定投身錄製的療癒專輯。

    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張徹底將水晶缽與鋼琴如此緊密結合,讓彼此的聲響在同一個空間當中共振、延伸的專輯。

    過往,水晶缽一般來說,都是出現在較為身心靈亦或是宗教性質較為明顯的場所,多半也是運用於靈修當中。

    然而,我們希望能夠突破這樣的印象與侷限,因此,產生出了這樣一張兼具音樂性和療癒力的作品。

    這張專輯,確實是在同一個空間以同步錄音的方式進行;因此,所有的聲響都是在一起的,而每一次的演奏也就僅只有那麼一次,之後再彈也就沒了前一次的靈感與流動。

    水晶缽豐富的泛音,具有令人放鬆的效果;而在錄音、演奏的當下,水晶缽的泛音也與琴弦共振出更加綿延、驚豔的泛音。

    再次感謝劉總編,也感謝每一位支持實體唱片的朋友們,但願我們皆有緣一起分享這張《12個迴響》。

    ✨12個迴響專輯購買👉 https://fgmusic.com.tw/product/twelve-resonates/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19121?loc=P_0008_008

    ✨試聽連結👉https://soundcloud.com/healing_good_music/twelve-resonates-album-sample

    #12個迴響
    #阮丹青
    #盧欣民
    #傾聽心聲
    #HealingGoodMusic
    #AlchemyCrystalBowls
    #聲音療癒
    #SoundHealing
    #好有感覺音樂
    #FeelingGoodMusi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