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尊重多元文化價值以及鼓勵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一直都是人類學教育中的重要話題,不過,某些文化或社會對於性別的歧視如何以一種文化傳說的方式來具體化,或是如何從玩笑或言論中理解一個社會對於性別的價值觀,就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進步的思想常被認為是有如經典單線進化論一樣,只有從落後端前進到進步端的形式。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Zackyo老查呆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DC永久連結 ►https://discord.gg/YEBwAQsEtD 進來記得要領身分組哦! 點選身分組圖片🛢️ Yagoo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個很優質的老闆 有著優秀的識人眼光,除了每個Vtuber都是SSR卡之外 更把Hololive推廣到了全世界! 這麼優秀的CEO最後變成了Vtuber...

  • 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7:10:26
    有 62 人按讚

    尊重多元文化價值以及鼓勵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一直都是人類學教育中的重要話題,不過,某些文化或社會對於性別的歧視如何以一種文化傳說的方式來具體化,或是如何從玩笑或言論中理解一個社會對於性別的價值觀,就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進步的思想常被認為是有如經典單線進化論一樣,只有從落後端前進到進步端的形式。但是,如果進步只是一個社會的部分面向而不是整個面向,如同一個文化中的人不會完全精通或能夠理解「整個」文化各面向的內容。那麼或許我們就能夠換個方式來理解為什麼當代實施「現代化」教育與治理的社會,有時候仍舊會以傳說、戲謔玩笑的形式來表達「落後」的性別價值觀。衝突時常就來自這種價值觀的落差,一邊的人覺得另一邊的人很「不進步」、「不開明」,另一邊的人則是覺得自己的觀點與文化價值完全不受重視或理解。這樣的衝突可能導致失落與不認同,最後形成關係的破裂,因此,相互對話與理解仍然是最有機會消除隔閡的可能方式。

    ---------------------------------
    「我一開始也會責怪自己,會問自己很多問題。如果我沒有去他的辦公室,如果我那天不穿裙子,如果我沒有穿成這樣……」馬來亞大學張性女學生接受《當今大馬》訪問,表示在遭副教授性騷擾之後,陷入深深的自我譴責與懷疑。 然而在揭露該教授的惡性後,卻未獲得校方和警方的妥善處理,決定進行民事訴訟。

    馬來西亞近期關於性騷擾惡行不斷浮出水面,泛起的漣漪讓制定防性騷擾法案的呼聲越高。

    4月16日,一名網民在Twitter貼文,詢問現在是否仍有老師會檢查穆斯林女學生私處,以證明是否來月經,這個「月經檢查」貼文獲得超過6000次轉發。為此,大馬獨立網絡媒體《當今大馬》發起徵求這類經歷的故事,1天內獲得十多人來聯繫,整理出相關報導。

    為何馬來西亞在推動《性騷擾法案》上舉步維艱?這當中雖然也可窺探出政府機關對相關防治法案的漫不經心,然而關鍵也在於,若要消除性騷擾,最大的敵人恐怕是背後的性別歧視觀念。這一切可以從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月經檢查」和「強暴玩笑」開始說起。

    對穆斯林女性而言,在生理期期間不可觸碰可蘭經、不能齋戒、不能進入清真寺或祈禱室。而為了「防止」女性以「生理期」為名逃避宗教活動,所以就有了「月經檢查」。根據《當今大馬》的報導,「月經檢查」事件已經行之20年,直到4月16日一則Twitter的貼文才迅速引起關注。

    「月經檢查」意味著,穆斯林女教師或舍監會檢查女學生是否使用衛生棉,甚至要求她們出示沾了經血的衛生棉,或者使用棉花棒、衛生棉,甚至手指擦拭陰道來檢查她們是否真的來月經,或只是偽裝避開宗教活動。被檢查的女學生,不僅受到言語的侮辱,深感身體自主權被剝奪,無不經歷「宗教創傷」(religious trauma),身心靈被陰影籠罩,甚至造成日後對成家裹足不前的影響。

    「月經檢查」的性騷擾行為,涉及月經汙名與身體監控這兩個部分。在寄宿學校的廁所,馬來女生用水沖掉拋棄式衛生棉吸附的經血,直到流出的水不再有血色,擰乾後再丟棄。為什麼不能直接丟棄?若不清洗經血,有傳女鬼會吃掉在衛生棉上的經血,而來月事者就會遭遇厄運。這個吃經血的女鬼傳說至今不斷流傳。

    馬來社群流傳的女鬼故事,有龐蒂雅娜(Pontianak)與彭娜伽蘭(Penanggalan)。前者的形像是因難產而死的女子,總是手抱著一名嬰兒,身體崩壞、乳房移至背後,並且在乳房底下有吸(經)血的洞孔(陰道的意象),唯有聰明的男人用堅硬的東西(陽具的意象)封住那洞口,才可以讓她變回正常的女人。而後者彭娜伽蘭則是一名只有頭部拖著內臟的女子,傳說她正在修煉巫術時,對窗外經過的男人微笑,丈夫發現後大發雷霆,倉皇中只來得及帶著頭部與內臟逃跑。

    人類學者Carol Laderman指出這兩個傳說的女鬼(女人),實際上是因為沒有符合與履行社會對其性別角色的期待,所以才失去「人性」,變成鬼魅。例如:龐蒂雅娜沒有完成生產任務,而彭娜伽蘭的行徑則不守婦道。因此,穆斯林要清洗經血正是因為經血「不潔、汙穢、遭遇厄運」的意涵。「月經是骯髒 / 汙穢」的汙名,延伸出許多月經禁忌,例如流著血的身體哪些事不可做。在多元族群的馬來西亞,除了穆斯林女性經期期間不能從事宗教活動,類似的月經禁忌,其實也發生在大馬的華人與印度人社群。

    4月24日,17歲的艾恩在社交媒體揭露男教師開的「強暴玩笑」,指出當時女同學聽後都感到錯愕,男同學卻放聲大笑,男老師甚至說道被強暴的男生不會舉報,因為他們會覺得「很爽」。

    艾恩向輔導老師投訴後,輔導老師雖然代那位男老師道歉,但覺得艾恩可能太敏感,男老師與男同學可能就是開玩笑,別放在心上。艾恩將這個過程放上社交媒體引來關注後,男同學不滿她破壞學校名譽而恐嚇會強暴她。艾恩報警後,有記者詢問時任副總警長相關案件,他表示這可能是男生的玩笑,是艾恩自己無法接受。馬來西亞的全國教師專業職工總會總秘書也表示這是屬於「少數案例」。

    從輔導老師、副總警長到總秘書的敘述,或許正揭露了大馬社會普遍對於受害者 / 倖存者舉報「性騷擾 / 強暴」的態度,缺乏性別意識的敏感度,甚至會為騷擾者 / 加害者找理由,合理化他們的「無心」之過失。

    我們一般預設或以為的「騷擾者 / 加害者」模樣,是低級、邪惡、冷血、變態、醜陋、具精神問題,是一種「惡 / 壞的怪物」。然而,上述提及的男教師、副教授、游泳教練都「人模人樣」,甚至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並不符合「怪物」的想像。而這樣有學識、成就、地位的人,怎麼會做出性騷擾的事?所以,一切應該是「意外」、「無心之過」、「一時不慎」、「只是開玩笑」,我們都會傾向「同理」性暴力中的加害者。

    美國學者凱特·曼恩(Kate Manne)提出「同理他心」(Himpathy),直指一般人針對男性性暴力行為人所表現出的「過度同情」。越是享有特權或優勢位置的人,我們對其的「同理」也越高。與此同時,這也彰顯出我們對受騷擾者 / 受害者的關注與理解,遠遠不足。更多時候,「譴責受害者」的言論就會出現,開始檢視受害者的衣服打扮、情史、言行等,是導致其遭受性騷擾/暴力的活該結果。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498954

  • 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6 08:42:19
    有 2,296 人按讚

    這週末,台灣過了一個很悲傷的清明連假。
    假期第一天,我們發生了太魯閣號出軌悲劇,最後導致50人死亡。
    這是台鐵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火車事故,所以各國元首和外國媒體通通都在第一時間慰問和報導。
    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下,有哪些外國政要關心台灣。
    最後,會有我對媒體報導一點點的心得。

    #超過92國家或組織表達慰問
    根據外交部在4月2號的新聞稿,總共有以下國家對台鐵事件表達深切哀悼

    #以下國家以駐台使節表達慰問
    美國、歐盟、日本、貝里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史瓦帝尼、瓜地馬拉、海地、教廷、宏都拉斯、聖露西亞、諾魯、尼加拉瓜、帛琉、巴拉圭、吐瓦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法國、德國、匈牙利、以色列、義大利、馬來西亞、紐西蘭、奈及利亞、波蘭、俄羅斯、新加坡、斯洛伐克、索馬利蘭、西班牙、瑞典、泰國、英國、越南、印度、荷蘭

    #另外還有這些國家以聲明、簡訊、電話、推文及臉書表達慰問
    波札那、捷克、斐濟、法國、德國、印度、愛爾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韓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紹爾群島、帛琉、菲律賓、索馬利蘭、史瓦帝尼、英國

    另外 #上報 和 #中央社 也整理了幾個重要人士的Twitter或新聞稿慰問:

    #日本首相菅義偉:
    「台灣朋友們,接獲台灣東部發生列車出軌事故,造成多人死傷的消息,深感痛心。衷心祈求往生者之冥福,並對受傷者表達誠摯慰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在這艱難的時刻,身為台灣民眾的友人,只要我們做得到,會不遺餘力給予協助。我由衷祈禱大多數民眾都能平安無事。」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
    「我們向所有受影響民眾表達最深切的哀悼,並隨時準備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美國務院東南亞局(EAP Bureau):
    「我們對逝去的生命感到深深悲痛,對所有人致上最深切的哀悼,也祝福台灣人能夠在這樣艱難的時刻獲得平靜和安慰。」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Craft):
    「這起台灣悲劇事件很難用文字形容。每位罹難者都是個未來寄望,一條生命的喪失所影響的是無數人,對於死傷乘客家屬的喪失,我們(美國)將會與你們同在、為你們祈禱。」

    #葡萄牙外交部:
    「對於台灣東部造成數十人死亡的意外,葡萄牙深感遺憾,謹向受害者、家屬以及台灣政府表達聲援。」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
    「我向所有受到今天上午台灣鐵路事故影響的民眾致上誠摯慰問。」

    #立陶宛外交部:
    唯一一個把台灣國旗放在貼文裡的國家
    「對於列車出軌造成人員死亡一事,謹向台灣人民表達我方最深切哀悼之意。希望失去朋友與摯愛的人在未來的日子能夠堅強。」

    #我們很熟的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
    「對於台灣遭遇災難事件重創,致上誠摯及深切哀悼,並祝他們早日康復。想法與您們同在,相信許多捷克國人將會為台灣祈禱,#TaiwanTrainCrash。」

    另外還有一些是直接打電話或致函給蔡英文的,名單如下: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
    #貝里斯總督楊可為(Sir Colville Young)
    #海地總理朱特塞(Joseph Jouthe)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總理龔薩福(Ralph E. Gonsalves)
    #宏都拉斯副總統李薇拉(Maria Antonia Rivera)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外長布蘭特利(Mark Brantley)
    #教廷國務院外交部長Paul Gallagher總主教
    #瓜地馬拉外交部

    另外還有兩個不受國際承認、但跟蔡英文有密切接觸的領袖也有致函給蔡英文
    #達賴喇嘛
    #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Muse Bihi Abdi)

    剩下還有很多很多國家,都是在第一時間,以不同方式關心太魯閣事件。
    一些和我們關係比較深,或是國力比較雄厚的大國,像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
    會在慰問當中包含著「願意提供任何協助」的話語。
    如果是當地議員、委員會成員,或是跟我們交情比較淺的,就是單純關心。
    大家還記得去年黎巴嫩貝魯特大爆炸嗎?
    當時就連以色列和伊朗通通都對世仇黎巴嫩提出援手。
    災難來臨時,所有恩怨都先放一邊,
    這大概就是所有悲傷的息當中,一點點的好消息吧。

    #求求你們了
    #請停止跟拍受害者家屬
    最後,有些話想要對台灣的媒體說。
    我知道你們很辛苦,事件一發生,你們就得立刻扛著所有設備器材衝到現場第一線,24小時挖掘最新消息,只因為你們的新聞台必須24小時輪播,不能沒東西可以報。
    但是能不能不要再去追問受難者家屬的感受?
    能不能不要再到醫院,拿著攝影機和麥克風,問剛失去孫子孫女的爺爺:「你會不會難過?」
    能不能不要再問好不容易爬出車廂的倖存者,當時的心情如何。
    能不能不要再用斗大的標題寫:「剛新婚就天人永隔」
    請讓這些受難者家屬和倖存者有寧靜的空間,
    不要把他們最悲傷、最狼狽、最心痛的樣子24小時輪播。
    附上一篇2018年普悠瑪事件時,BBC的一篇報導。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937714
    報導中試著分析這些問題:
    #事發位置有什麼特點?
    #司機有超速嗎?
    #列車檢修有問題嗎?
    #是否設計問題?
    #有可能是人為破壞嗎?
    #世界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故?

    上述這些,都是非常棒的報導方向,試著讓大家了解,事件到底為什麼會發生,未來又可以如何避免
    但是因為現在的新聞台必須要快速,要大量,
    偏偏上述這些問題是最難回答的,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有責任心和同理心的記者,願意抽絲剝繭,一字一句挑選文字,平衡報導。
    我想,這可能是台灣媒體業整個結構性問題。
    一個舉國哀戚的悲劇,可以有很多報導面向。
    只是人的哀傷,最容易捕捉,也最能引起情緒。
    但媒體朋友們,你們的便宜行事,可能會導致第二條生命的崩壞。
    所以我求求你們了,
    不要再去挖掘受害者故事,也不要再跟拍家屬們。
    回歸新聞業的本質吧。

    參考資料和所有Twitter都放在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406_taiwan_train/

  • 露西亞中之人twitter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30 20:00:00
    有 697 人按讚

    【#小端網絡觀察:營多麵風味之母去世,全球網友悼念:「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沒了」】

    1月27日,全球最大即食麵品牌Indomie營多撈麵的創造者、被稱為「Indomie之母」的印尼人努努克·諾拉尼(Nunuk Nuraini)在印尼逝世,終年59歲。據營多發言人稱,「努努克安詳地回到伊斯蘭教的神阿拉身邊」,但未有透露死因。許多網友聞訊紛紛表示,「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沒了」。

    努努克早年畢業於Padjadjaran大學食品科技系,隨後擔任泡麵風味開發經理近30年。她首創的快熟面調料包,使營多麵成為印尼市場最受歡迎的快熟麵品牌,也因此被譽為是「營多麵之母」。如今Indomie已經銷往全球超過80個國家,努努克巧手調製出的多款營多麵速食麵口味,包括印尼雞湯、巴東牛肉、雞肉咖喱等,幫助Indomie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快熟面品牌。而經典的印尼撈麵口味是更紅遍八十多國,被封為「印尼之光」。

    早在2019年11月,《洛杉磯時報》就在「官方速食拉麵影響力排名」將Indomie的燒烤雞肉風味評為最佳,而印尼炒麵風味則位列第十。

    在推特上,努努克的去世震動了整個東南亞。荷蘭駐印度尼西亞大使Lambert Grijins贊揚努努克「創造了史上最好的印尼炒麵」,印尼網友更是因爲擁有努努克而自豪「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一直是一個很驕傲的國家,因爲它擁有營多麵」「感謝你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我從心底里感激你」。

    而近鄰馬來西亞的網民也深情的感謝努努克幫助了許多吃不飽飯的學生,「你值得最高級別的贊揚,因爲你的發明將無數的學生從飢餓中拯救出來。」擁有超過5萬粉絲的馬來西亞媒體公司MGAG更是製作了特殊的meme,對努努克表示感謝「謝謝你,你是個傳奇」。

    在整體地區收入水平降低的影響下,營多麵幫助許多東南亞人渡過難關、努努克也因而在很多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據聯合國2020年7月30日發佈的報告,COVID-19疫情正將東南亞推至「社會經濟危機」邊緣,可能逆轉數十年來的減貧進程。約2.18億非正規就業人口被衝擊,東南亞整體經濟萎縮0.4%,而海外勞務匯回款項可能減少13%或100億美元。

    努努克離世消息發佈後,許多港台網友在臉書上發帖文悼念、稱贊她爲「現代偉人」「傳奇」並感謝她的貢獻:「感謝妳為我們帶來這份美味」「致敬🙏🏻 由細食到大的味道,真係好好味,RIP(致敬,從小吃到大的味道,真的好好吃,RIP)」「多謝你發明嘅indomie 陪伴咗我最窮困又肚餓嘅日子(謝謝你發明的indomie陪伴我度過最窮困又飢餓的日子)」,也有網友感到遺憾,「琴晚先講緊想食(昨晚正講著想吃)」「咁後生(這麽年輕)…」

    多家外媒也有報導努努克去世的消息。BBC駐新加坡分社的記者Yvette Tan特意在報導中撰寫了評論、稱贊努努克是「一個東南亞的偶像」:「可以說Indomie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特殊的地位——這是當你的母親幾位忙碌的時候會爲你烹飪的美食,也是你深夜飢腸轆轆時總會想起的夜宵。」BBC更是形容,對營多撈麵的熱捧在部分地區已成「邪典般的推崇(cult favorite)」。而CNN提到,許多拉麵的粉絲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向努努克致敬,感謝
    爲公司開發了「mi goreng(印尼炒麵)」等經典拉麵風味。

    營多拉麵低廉的價格使其成爲不少中低收入地區家庭的主食,幫助不少人果腹。CNN曾在2019年報導,由於每包Indomie僅售54奈拉(15美分),營多麵是非洲國家尼日利亞銷售量最高的方便麵品牌、占據了總市場的74%。而在2017年,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州長里德萬·卡米爾(Ridwan Kamil)在其Instagram帖子中稱讚努努克為「kos(寄宿家庭)孩子的英雄」,也是因為營多麵對學生們來説是一種受歡迎、美味又實惠的餐點。

    對許多網友來説,營多麵就是學生時代的代名詞。因其價格便宜,在台灣和香港都頗受歡迎;不少學生都會在手頭拮据的時候囤上好幾包,或是晚上當宵夜吃。網友們紛紛回憶,「在台灣讀書的年輕人來説,他也是月底吃土的好物品,怎麽煮都好吃」「大學時代都是一箱箱搬著吃」「大一寧願窩在宿舍吃indomie也不想買學餐」「感謝他陪我度過每個月底」。

    而對於許多香港網民們來説,營多麵也是大學時代的經典美食:「拯救左好多學生,又平又好食(拯救了很多學生,又便宜有好吃)」「呢個麵陪左我成個大學生涯,雖然好撚肥,但真係好撚好食(這個麵陪伴了我整個大學生涯,雖然很容易長胖,但真的是很肥很好吃)」;就連在身在澳洲的網友也表示,「(營多麵)是澳洲的美食呀!」

    除了悼念創始人離世外,不少網友曬出用營多面製作的美食圖片,稱贊營多麵又便宜又好吃。除了單獨作爲主食,更有網友開發出了營多麵花樣繁多的烹飪方法、讓其進一步爆紅:可以做鐵板炒麵、也可以做蛋包麵、湯麵甚至是拉麵比薩。

    但作爲即食麵,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對營多麵調料包中的大量添加劑表示擔憂。有網友普及:「常識話你知,即食麵,尤其係湯包,有好高份量鈉質,一包足夠每人每天最高攝取量,所以湯包不要全放入面湯內煮,只能放部分,又不要飲用麵湯/味精湯」,更有讀醫科的網友表示「因為讀醫科,從來不買即食麵」。

    你有什麽跟營多麵的回憶或者特殊的營多麵烹飪方法嗎?快來跟小端分享吧。

    圖:Twitter @My_MGAG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營多麵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