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露臉注音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露臉注音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realmuzic ()看板paranormal標題Re: [問卦] 有沒有外星人不在地球公開露...
: → hermitwhite:並不是有操作型定義就會被科學界「喜歡」的,亂扯的操 02/01 14:08
: → hermitwhite:作型定義不只是不科學(不是負面的意義)還會是偽科學 02/01 14:09
: → hermitwhite:(是負面的意義)。
簡單來作個引述說明吧。
操作型定義
維基百科:科學選擇研究項目時,所用的原則是「操作型定義」,屬於
操作型定義才是科學可研究的範圍,非操作型定義則不在研究範圍之內
。所謂操作型定義,是定義中包含有「測量方法」。例:長度單位、時
間單位。此外,「美」和「神聖」的定義沒有包含單位和測量的方法,
「人命值多少」的定義中也沒有大家共同接受的測量方法,所以「美」
、「神聖」和「人命值多少」不是操作型定義,因此不在科學研究之列
。在操作型定義的影響之下,使得科學非常實際,遠離虛無縹緲的戲論。
偽科學
維基百科:偽科學,又稱假科學、壞科學、疑似科學,是指任何經宣稱
為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
要求的知識、方法論、信仰或是實務經驗」。此用詞帶有「貶義」,將
某一對象指為偽科學,會將其貼上不正確或偽裝成科學的標籤。
偽科學的識別
反向舉證責任
維基百科:在科學界,提出理論方有「舉證責任」,而不是批評方。
偽科學會以批評方不能拿出其無效的證據來反駁說批評方的論點錯
誤,而不是找出證據證明自己的說法正確。即使偽科學的論證不能
證明其存在也好,只要反智的說別人不能證明其不存在就會說自己
有科學根據。
科學問題個人化
學霸作風,壓制不同看法,把批評者看作敵人。聲稱批評者有某種
陰謀或故意壓制其看法。攻擊批評者的動機或人格。
使用模糊、誇大或無法驗證的論斷
1.提出模稜兩可的命題,缺乏具體的測量標準。
2.沒有操作流程的明確定義,來說明測量數據是如何取得的。
3.沒有適當的控制對照組。在另類治療中,經常缺乏與安慰劑對照。
4.沒有適當的限定條件。大多數科學理論都有非常明確的限定條件。
在一定條件下,科學理論預言某些現象是否會發生。
偽科學和科學的區分
維基百科:科學可以通過嚴格的科學方式進行檢驗,在其有效範圍內
「沒有發現反例且具有可重複性」。偽科學雖然宣稱有科學依據,但
其例證都「不能通過科學實驗的驗證」,甚至「阻撓嚴格的驗證」。
陰謀論
維基百科:陰謀論通常是指對歷史或當代事件作出特別解釋的說法。
此類特別解釋「不同於一般廣為接受的解釋」,將事件解釋為個人或
是團體秘密策劃的結果。而且此類特別解釋中特別激進者還會進一步
駁斥那些廣為接受的解釋,認為那些是陰謀策劃者的掩飾。陰謀論不
只是指理論,也用來指許多沒有證據的說法、傳聞。
團體迷思
維基百科:團體迷思,亦作團體盲思,指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
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
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
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
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
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1972年,詹尼斯對「團體迷思」的原定義為「
一種思考模式,團體成員為維護內團體的凝聚力、追求團體和諧共識,而
不能現實地評估其他可行辦法」。
結論
無法下結論,不過可以繼續研究來多方瞭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5.246.38
引述一點供參考。
注音文
維基百科:注音文,或稱斷頭注音文,指的是將句子中的字用單一的注音
符號代替。在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時若只打其中一個注音,較為省時,但
對於非注音文慣習者而言,閱讀起來可能困難重重。非使用者可能認為注
音文無法節省太多時間,但是否節省時間應由使用者認定;另外,是否節
省時間也未必是使用者所考慮的絕對因素,因此也有不少使用者是出於次
文化認同,為了成就自我風格,或彰顯自由塑造自我的人權與言論自由,
而利用這種方式溝通。
補充
維基百科:科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觀察 - 用感應器官去注意自然現象或實驗中的種種轉變,並記錄下來。
涉及的活動包括:眼看、鼻嗅、耳聞和手的觸摸。
解說 - 將從觀察得的事實,加以解釋。
預測 - 根據假說引申出可能的現象
確認 - 透過進一步的觀察和實驗去證實預測的結果
評估 - 根據經驗和結果主觀地評比或下結論。
發表 - 公佈成果。發表有很多形式,像是投稿或是發表會。
補充
維基百科:科學精神包括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寬容精神等。
同意。並參考上列「科學精神」。
引述一點供參考,而這點未針對任何人。
維基百科:言論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公領域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
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權利。近來,它通常被理解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
的自由,包括了創作及發佈電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種形式
的富有表現力的資訊。
不過,如法國政治學者托克維爾指出,人們對於自由地發表言論有所
疑慮,可能不是因為害怕政府的懲罰,而是由於社會的壓力。當一個
人表達了一個不受歡迎的意見,他或她可能要面對其社群的蔑視,或
甚至遭受猛烈的反應。儘管這種類型的言論自由的壓制比政府的壓制
更難預防,關於這種類型的壓制是否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還是存有疑
問。
言論自由的理論
發現真理
保障言論自由作為一種基本權最經典的立論為:其是發現真理的根
本。
提昇自主性
言論自由是人格及自主性最必要的方面。
發揚容忍
言論自由是構成我們社會的基本價值「容忍」所不可或缺的。容忍
就算不是必要的價值,也是一個值得嚮往的價值,而保障不受歡迎
的言論本身就是一個容忍的行動。這樣的容忍作為一個典範可激發
更多的容忍遍佈在社會每一個角落。批評者主張:社會對於別人的
不寬容是不必寬容的,例如那些鼓吹大規模的傷害、甚至鼓吹種族
滅絕者。防止前述的災害比起容忍那些為他們辯護者,應被認為更
重要許多。
言論種類的區分
在美國,法院藉由累積許多言論自由的案例,發展出一套規則,稱
之為雙階理論,區分出所謂的高價值言論及低價值言論,前者應受
到國家最嚴密的保障,國家也不應立法限制之;後者的保障程度則
較低。
1.高價值言論:通常包括政治性言論、宗教性言論、文化及藝術性
的言論。在這不僅包括思想、口說、文字或圖畫所表達出的言論
,象徵性的言論(包括在特定時空脈絡之下的行為或動作,如參
與遊行、集會、焚燒國旗)也應該被視為言論的表達而同受保障。
2.低價值言論:通常包括商業性言論、猥褻性言論、誹謗性言論、
挑釁或仇恨性言論。
※ 編輯: realmuzic 來自: 220.131.35.37 (02/02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