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露台擋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露台擋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露台擋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露台擋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大學.高級職員宿舍(沒有評級) 之前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得到社會關注,政府停止拆卸工程並確定將其保育。其實一處歷史建築的壽命與該地段發展壓力有很大關係,一些地方如果並非私人物業, 保留的時間也長一些。 香港大學於1910年成立,校園內保留了不少歷史建築。當中帶有殖民地色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柱式搭...

  • 露台擋雨 在 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09:23:41
    有 349 人按讚

    香港大學.高級職員宿舍(沒有評級)

    之前主教山配水庫事件得到社會關注,政府停止拆卸工程並確定將其保育。其實一處歷史建築的壽命與該地段發展壓力有很大關係,一些地方如果並非私人物業, 保留的時間也長一些。

    香港大學於1910年成立,校園內保留了不少歷史建築。當中帶有殖民地色彩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柱式搭配紅磚外牆別具書卷氣息。但大家未必有留意到校園內有一幢前高級職員宿舍,她代表的正是較少受人注意的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

    前高級職員宿舍建於1952年,樓高四層,仍屬於依山而建,發展與天然環境趨於平衡的規模,屹立至今接近70年。平面呈T字型,主翼正面朝北,可飽覽維港西部以至昂船洲一帶的海景,屬於高級職員住宅;而副翼則指向山邊,是服務職員的僕役居所。T字型的建築物留下了左右兩塊空地,左邊種了一棵標誌性的木棉樹。

    簡潔方正的外型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特點。宿舍每層的正面及側面勻建有懸出的大小露台,屋頂亦懸出水泥樓板,可以遮擋雨水及陽光和突出線條美。而地面空間則留空給行人及車輛使用。外牆的立體方格圖案也很吸引,方格由水泥百葉片構成,有通風及遮雨用途。

    現代主義建築雖然主張減少裝飾,但選料亦不會馬虎,而且有些物料及細部於現今的建築亦趨少見。例如地面層以麻石鋪砌牆身及地面,增加厚重感。建築物亦採用不少木製及鐵製構件,現今建築物不會再於外牆使用木構件,窗門亦早已用輕身鋁料代替。

    有氣派的宿舍

    詳細看她的平面圖,T字型平面圖中間為電梯大堂及走火梯,每層只分為兩伙。每伙分開了主人起居區域和僕役區域:主人經電梯大堂出入, 首先進入玄關位置,客人來訪,可使用和會客的書房和客廁,不需進入私人地方。往內進是偌大的客廳及飯廳、向海一面有超過五米寬的落地大玻璃趟摺門,外邊是一個足以架設兩枱燒烤爐也不覺擠擁的海景大露台,向山一面也有露台,增加室內對流空氣。客飯廳再進入便是睡房、主人房及雜物房(分為dry room/box/linen)。

    僕役區域主要是廚房及洗衣房,與主人惟一的聯繫就是廚房和洗衣房(相信當時仍未使用洗衣機呢),僕役可於牆上的送餐口傳菜到飯廳。僕役也有獨立的睡房、廁所、廚房及「露台」,副翼未端設後樓梯給僕役上落。

    方格水泥片外牆正是「露台」的外牆,可通風掠乾衣服和僕人煮食用。似乎僕人的窗口都需要被遮醜。但根據現行的建築物條例,這裡的室內位置根本不能算是露台,這個「露台」只能算是歷史的遺物。

    初代建築師

    翻查資料,原來這幢平實的建築物正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所設計。 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department head,帶領第一批本港出產的建築學生,包括1955年畢業的王澤生建築師及伍振民建築師(先後創立現稱Wong & Ouyang 及 DLN 的建築師樓,於此不贅)。 布朗教授工作直到1957年換任。

    無獨有偶,未來高級職員宿舍重建項目正是由 Wong & Ouyang 擔任建築師及工程總顧問。

    (Professor R. Gordon Brown 曾擔任英國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principal 及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建築系主任。五十年代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布朗教授建設了一些著名建築,包括中環大會堂的早期設計,及華仁書院等。 而布朗教授孕育出來的第一批本地建築師,也對香港作出不少貢獻。)

    高級職員宿舍大部份室內地方早已改裝成學系的研究中心/辦公室,現時亦是建築工人的辦公室,於未來數年將會重建成科技及工程實驗室大樓。根據香港大學網站,該發展項目規模 宏大, 新建築物將跨過大學道,一端座落在高級職員宿舍原址,另一端座落在登上龍虎山的熱門行山徑的山彼上。相信宿舍旁木綿樹的恬靜風景也不能長期延續下去了。

  • 露台擋雨 在 籽想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6 20:30:01
    有 70 人按讚

    #免Login無阻盡覽
    |🚲 本地遊|
    石牆樹就係世上最美麗嘅意外:雀鳥或蝙蝠食咗附近嘅果實,帶種子嘅排泄物掉進石牆罅隙而成。喺長春社任職保育經理14年嘅Kami指,如果想令石牆樹好好保留,不被移除,就需要從保育方面入手。而且喺發展社區時,唔應該到最後才考慮樹木嘅位置。 bit.ly/2E5eEUn

    〖#香港角落遊〗
    >共享流浪凳造就Chill人生活 80後搬入坪洲搞藝術 「就係貪呢度唔方便」 bit.ly/3h0X5nd
    >$1,400全民Home Farming? 港女推上門種香港菜 最細7呎露台都做到 bit.ly/3arBAJL
    >日本人上水買地 投資220萬種made in hk咖啡豆 : 我要回報香港 bit.ly/33PvUYJ

    #不要斬了才記起 #致曾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樹木
    ==============
    10個移英港人分享居英苦與樂
    《移英·宜居?》🇬🇧 bit.ly/3h3kt2R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bit.ly/33tEOZC
    ==============
    📣 召集有心人!贊助學生免費睇蘋果
    我撐學生 / 我是學生:bit.ly/2PB0vnk

  • 露台擋雨 在 陳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7-27 20:23:58
    有 207 人按讚


    <摩天大樓> 內容試讀 1(歡迎分享)

    日光露台
    吳明月 32歲 c棟28樓之九住戶 羅曼史作家
    每天早晨,九點鬧鐘未響之前,吳明月就會先醒來,摘掉眼罩,把鬧鐘關掉,按下床邊音響裝置,播放她喜愛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把身體蜷縮起來,又大大地張開,來回幾次,喝下保溫瓶裡一杯三百CC的溫開水,下床,在床邊的瑜珈墊上做十分鐘暖身操,把睡衣脫掉,走進浴室沖澡,洗好澡,到廚房做早餐。早餐是現打蔬果汁、雜糧麵包、優格、水果,慢慢做、慢慢吃。
    從起床到吃完早餐大約花去一個多小時,然後到穿衣間從各項衣物裡仔細地撿選衣服,今天是杏色七分袖雪紡立領排扣襯衫,黑色九分直統西裝褲,清薄粉底、蜜粉、淡淡腮紅,宛如要上班的正式打扮,緩慢完成她起床的儀式,這時還不到早上十一點,距離晚上十二點上床,她還有漫漫一天要度過。
    她不用上班,她哪兒也不去,就在家裡待著,她有懼曠症。這一待已經超過三年了。
    就這屋子,是她全部的世界。
    權狀38坪,扣除公設比,室內實際坪數也超過三十,區隔成兩大房兩大廳,穿衣間、儲藏室、前後陽台,附爐連烤功能齊全的廚房,整戶都做了實木地板、系統家具,臥房還有三坪大的露台,過戶交屋後母親請人來設計裝修,設計師笑說:「我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業主待在房子裡無須出門,就可以感受到外界的開闊」真像是預言。客房兼書房,主臥室落地窗接連露台,靠臥室這邊設計成極美的花台,延伸而出的植栽母親都照顧得極好,到了她手上也還長得不錯,露台寬闊、當初就設計成半開放式的多功能花園,頂上有採光玻璃罩、可遙控的遮光布簾,遮擋雨水,過濾日光,露台上擺設白色躺椅,防水塑膠靠背矮凳,無論坐臥都能眺望窗外風景,藍天白雲,遠山雲霧繚繞,起身來,可做簡單的體操,地板用木作架高,利於排水,也增加溫暖的質地,鋪上瑜珈墊就能在日光下練習,有時她還會把健身腳踏車搬到露台上練習,天氣晴朗的日子,會自己帶上簡單茶點,在露台上野餐。光,水,植物,呼吸,都在這主臥室了。這種大樓一律制式的公寓,管委會對於改建非常敏感,設計師卻巧妙地在不更動結構的情況下,加強了空間的穿透性,母親死後吳明月曾動念把這裡賣掉,以為只要離開這屋子,她的病就能好起來,但實際上卻是寸步難行,也無法想像住在其他更為封閉的空間裡。
    她該慶幸母親為自己留下這個屋子,使她即使獨居於此也沒有忘掉天空與陽光,雨水與露珠。
    吳明月常思量,長年待在屋子裡的人,不知都是什麼模樣,電視上所演的「御宅族」,都是長髮邋遢的男子,但她是個長相還算秀氣的女孩,衣著不邋遢,頭髮也都過肩就剪,把頭髮分成兩束,抓到胸前自己用剪刀慢慢修,留海也都是自己剪的,膚色確實較為白晰,為了避免缺乏日曬無法合成維生素D,造成免鈣質欠缺,她會在陽光晴好的日子,戴上墨鏡,在臥室的陽台上做日光浴,她也在大客廳裡裝置有跑步機、飛輪腳踏車,客廳牆邊一角裝置大片鏡子鋪上軟墊,時常在這兒練瑜珈,她如此注重健康是因為不想生病為了看病而外出,雖然並不確知這樣是否就能避免就醫的需要,但吳明月時間很多,運動可以使自己感到生活充實。
    為了避免作息亂掉,她以三個鬧鐘停整自己的作息,無論睡眠或飲食,盡可能規律正常,避免因為生活混亂造成無謂的恐慌。
    即使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運動量也足夠,她看起來依然略顯蒼白,或許跟外界接觸較少,也容易被外界的聲音驚嚇,比如有一年夏天大樓的主委突然用廣播宣布全社區消毒,因為連走道都得消毒,呼籲住戶盡量到外頭去,那真是一段可怕的遭遇,她只好逃到中庭去,即使在中庭那樣熟悉的地方,她依然覺得不適,最後只好帶著口罩躲在洗衣房,後來的消防演習,她就完全不離開屋內了,此後每年兩次消毒,她都緊密閉門窗,用毛巾將大門縫塞住,也沒聞到什麼消毒氣味。
    因為長期不出門,她有許多時間都待在那個露台上。那是她唯一與戶外的聯繫,可以聆聽外界聲響,感受天氣的變化,露台大,有桌椅、花草、陽光,空氣流通,與外界相聞,天氣好的日子,她白天幾乎都待在這裡,聽音樂、寫作、上網,甚至運動,有時也在這裡看電腦裡的影片,更多時候,她什麼也沒做,只是在躺椅上,安靜諦聽,不遺漏外面一丁點人世間的聲音。遠遠地,更遠地,都收納進來,喇叭聲、氣笛聲、宣傳車、廣播,對面的保安大隊時常傳來口令似地短促單句,有時什麼也沒有,幾分鐘的空檔吧,那時她真感覺自己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了,連一點噪音也不肯來陪伴她,然後忽然地,好像聽見鳥囀,空中飄來一絲清脆悅耳的聲音,但那是不可能地,28樓離地面多遠,但又確實有,這些年她感覺自己聽力都變好了,但也可能是幻聽,她甚至聽見有人在對話、吵架、哭泣、歡笑、然後,一切又恢復正常,28樓聽見的外界聲音,也不過只是地面上隱約的汽機車引擎聲響,混雜著街市人聲,各種喇叭、廣播、器械、施工、宣傳…….無論是什麼聲音,都搞混成一團幾乎像是灰色的「聲雲」,往上漂浮,來到她的露台時,已經稀薄難以辯識,只感覺一種類似梵唱的嗡鳴,空氣輕微的震動。
    城市就在她腳下,深夜時間,她走出屬於她一個人的戶外,奇怪為什麼在這裡就不會發病?或許因為無處可去吧,沒有出路的地方,才讓她安心。她於黑暗中站在圍牆邊,往下望,左手邊,是高速公路的車流,與新店方向的城市夜色,是人們最喜歡的夜景,燈火、車頭燈、霓虹,她已經見識過上千次了,她喜歡嗎?不知道,夜晚她容易感到悲傷,她可以看見那千萬燈火中千百人生,而是否有人也如她這樣,是自己的囚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