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就是一個像煎魚的年代,一下子翻過來,一下子翻過去」
《 #大港的女兒》2020, 陳柔縉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台灣作為外來政權的集散地,老早就習慣於不同文化來來去去。每次政權更替,台灣人在身份、語言上要重新適應,還...
「這本來就是一個像煎魚的年代,一下子翻過來,一下子翻過去」
《 #大港的女兒》2020, 陳柔縉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台灣作為外來政權的集散地,老早就習慣於不同文化來來去去。每次政權更替,台灣人在身份、語言上要重新適應,還要揮別過去的老朋友,昨日的敵人變成今日的上司。書名大港是今日高雄,主角『孫愛雪』出生於清代末期,日治時期成為女老師。在國民政府時期,父親孫仁貴受到白色恐佈的迫害,遠走香港,促使她前往日本,資助海外民主與獨立運動。孫愛雪從清代保守女性,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性,台灣也從受制於人的孤兒,成為民主的政權。大港不再是迎接外國軍艦的地方,而是發船的地方。以下三點和大家分享:
1️⃣ #台灣獨特的殖民文學
殖民文學獨有的壓迫與反抗精神,在台灣日治文學有更『微妙的情緒』,禁說台語、霧社事件都是真的,但日本帶來的進步與整潔,讓台灣人不討厭日本。相較之下,國民政府以戰勝國的姿態前來接收,卻不若日本認真經營台灣,而是以『消滅日本軌跡』的心態,做文化破壞。
2️⃣ #由女性主義抬頭相稱台灣進步
主角孫愛雪對於女性的看法,跟著不同時代轉變。清代奉行無德便是美,到日本開始鼓勵『知性』的女性,為了家庭學習新知。然而,日本的傳統觀念,仍然把女性侷限在『賢慧』,獨立自主和職業婦女的風氣不重。
孫愛雪不甘永遠做為丈夫背後的支柱,創業投資樣樣來,甚至做得比丈夫還好,海外運動少不了她的一份心力。在大港女兒獨立的同時,台灣跟著擺脫服從的角色,以前聽人話,現在自己發聲,一波波的民主化運動就此展開。
3️⃣ #白色恐佈受害者的平反
在孫愛雪高齡時,有人帶著父親當初被檢舉的檔案前來,開高價出售。所謂的檢舉,就是捕風抓影,把私仇藉機炒作,父親當初的古道熱腸,被眼紅的人記仇,三個圈圈就可以判處一個人有罪,罪該萬死。
從西方文學開始閱讀,最近越來越喜歡台灣文學,台灣的根,特別是過去先人忍受、努力改變的,都該以各種形式保留下來。希望以上3點幫助到大家,喜歡的人歡迎追蹤分享,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仁貴探了一下頭,船夫正在一頁頁撕書,準備當私菸的包裝紙。非常眼熟,那些都是日本時代的教科書。他深嘆一口氣,二、三十歲青壯歲月和他曾有的價值,彷彿跟著那一頁一頁的教科書一起被撕掉了」
📗「不同的時代,竟然一樣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評價。仁貴盯著黃萬,驚駭他有兩張嘴。」
#電子閱讀器 #閱讀筆記 #電子書 #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閱讀分享 #讀書心得 #koboforma #自我成長 #自我提升 #誠品書店 #文學 #書評 #台灣文學 #麥田出版 #陳柔縉 #btno99
霧社事件心得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 13】
⚠警告,這是一個宵夜文⚠
我們是來自台北的新婚夫妻,Rz跟小米。
老實說我們不怎麼懂音樂,不太懂原住民文化,我想了一下,印象比較深的是霧社事件之類的歷史事件,然後,報告班長裡面說話尾音帶著(~的啦),那樣的原住民印象。啊,還有登山時遇到的原住民嚮導,熱情直爽、體能無限,加上很多優秀的原住民棒球選手,差不多這樣,要說文化跟音樂,還真是淺薄到不行。
在某個機會去了新竹一個草地音樂會,舒米恩也是表演嘉賓之一,最後他帶著大家一起跳原住民舞蹈,這讓我們夫妻覺得非常有趣,又聽到他介紹《阿米斯音樂節》,當下就決定想入境去看看。
其實真的不難,上網買了票,訂了民宿,保持一顆期待的心就好,入境阿米斯國度最難的是買火車票,最後我們兩個在清晨四點多起床,搭六點的火車,買站票,站了四個小時到台東。
租了摩托車,騎20公里到都蘭鼻入境,在台北騎20公里應該是種很累的事情,騎海岸線到都蘭鼻卻是很愜意,享受很好的空氣,美麗的海岸,超強的陽光。
到阿米斯音樂節的每個環節都很愉快,民宿親切可愛的店員,阿米斯的工作人員說著歡迎,迎著海風,聽著各有特色的音樂。
音樂跟文化我不太懂,我最愛的是食物。我得說小米酒真是好喝,光是喝酒應該就花了兩千,還買兩瓶打算過年來喝。
吃了山豬肉香腸、山豬肉、小米甜甜圈、小米雞蛋糕、豬腳飯、炒蝸牛、烤魚、小米麻糬、飛魚乾、炸鬼頭刀、阿拜...有些忘了。每一樣都好吃,很有水準,我們也跟很多人一樣自備了餐具。
最感恩的是我買豬腳飯時沒拿好,整碗噴出去,當下覺得不好意思想再買一碗,結果老闆不算錢,還是幫我重弄一碗(哭),豬腳飯好好吃,絕對不是因為老闆很佛心。
我們除了吃了很多食物(差點忘了這是音樂節),也到處移動,有時候席地而坐聽聽樂團表演,有時候走去看看活潑可愛的原住民學生們的表演,有時候走去逛逛飾品跟服飾,有時候走去小學堂跟電影院,阿米斯音樂節真的很豐富多元,我只能說辦得用心又精彩!
對了,下次我要自帶桌子椅子跟野餐裝備,這才叫專業。離開台東前,我們還去了台東森林公園,騎車去買了東河包子,再買了釋迦(還是在吃)才搭下午四點的火車回家。
在火車上,還是好飽,不是,我是說阿米斯音樂節的種種還迴盪在心裡,除了噴出去的豬腳飯跟聽音樂時看到坐在我們後面的名模之外,真心讚嘆原住民文化與多元風格的音樂,也懾服學生們的精彩演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米酒的緣故(開了一瓶配鐵路便當),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感受文化的方式很多,阿米斯真的做了很好的規劃,也讓我們回去長了兩公斤,喂。
謝謝阿米斯的所有,兩天給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霧社事件心得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書者大會】 新文化運動月系列活動 主題書展
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著,《百年追求 :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民主的浪潮》(新北:遠足文化,2013)。
民主的得來絲毫不容易,細讀《百年追求》,著實是膽戰心驚之作。每一次的民主抗爭,都是一場以小搏大的勇氣。當今看來稀鬆平常,甚至是覺得百無新意的選舉,於過去卻並不簡單。書中記載的種種關於選舉、開票、作票等例子,那些荒腔走板的事實,現在看來覺得稀奇,但在當時卻是在無奈翻攪後的話語。
一九六零年,國民大會修改《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使蔣介石能夠連選連任,而不受憲法約束。兩千多名的國民代表,儘管早已失去原本中國選區與選民的代表性,卻依然行駛著臺灣人民的「民意代表」之職。這狀況即使到了蔣經國時期,所謂的民主政治,卻還是強權對外的一張遮羞布。
或許從一九七五年郭雨新參選立法委員敗選之事、或爾後的中壢事件,便可窺見這時期的選舉局勢。郭雨新原為中國青年黨員,但卻常為弱勢發言,批判國民黨黨政不分。「彭明敏《自由的滋味》一書,談到他逃亡前台灣政治情勢之險惡:『我聽說安全單位已經決定,台灣如果發生動亂,有三個人要立刻毀滅:一個是台北市長高玉樹,一個是省議員郭雨新,第三個就是我。』」此段話也顯示郭的政治能力,和其對立於國民黨的立場。於是在一九七五年,郭雨新以「臺灣民意的領航者」為號召,參與第一選區的立委選舉。
「郭雨新造成北台北最大的選舉旋風,也鼓動了一批台灣青年。……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蕭玉珍記得,發傳單有時會碰到一些外省人,不僅不拿傳單,還開口罵『他媽的!』把傳單揉一揉,往地下丟。蕭說,印象最深刻的事在羅東發傳單,情治人員一直跟監,學生大街小巷鑽。到了另一個定點,還是有情治人員跟監,如影隨形。」
「國民黨目無法紀激起民眾反彈,以實際行動力挺。投票前夕,宜蘭和基隆的政見會人山人海,前所罕見,大家都認為勝利在望。」
「郭雨新選情看漲,國民黨決意封殺,全面買票。不僅動員公務員助選,連軍方也站出來,穿軍服在演講會場發傳單。」
「十二月二十日投票當天,國民黨大作票。郭雨新宜蘭競選總部不斷接到選民電話:『快來阿,他們在作票!』……選民已包圍開票所,要求選務員從廢票當中重新驗票,果然開出五百多張郭雨新的票。」
「開票結果,郭雨新得八萬多票,落選,廢票高達八萬多張。如果計入廢票,應是全台灣最高票。憤怒的群眾聚集競選總部吶喊,要求到宜蘭縣政府抗議。」
除了這場郭雨新以高聲勢落選的鬧劇,其他地區的參選更是充滿離奇之事。「最著名的例子,是高玉樹參選台北市長選舉。高玉樹四次參與市長落選兩次;其中開票所停電、計票中止、廣播停報,花招百出,無奇不有。」「『下午三點,他們看沒有人來投票,就像彈鋼琴一樣,在選舉民冊上整批蓋印、投票。霧社的投票率高達百分之百,有的地方還達到百分之一百零一。』」
種種荒唐選舉結果,使得群眾的憤怒白熱化。一九七七年,當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也是實施自地方自治以來規模最大的地方選舉時,民眾對於作票、不公的憤怒達到最高點,「中壢事件」於焉而生。
十一月十九日,投票日當天上午,於中壢國小的二一三號投票所,七十七歲的鍾順玉和七十一歲郭塗菊夫妻倆,進入圈票處投票,但其票卻被主任監察員視作廢票。兩老得知此事,遂回投票所要求補發選票,遭到拒絕而起了爭執。檢察官獲報後將兩老帶回分局偵詢,對涉嫌的監察員不做任何偵訊,還讓他在投票所繼續職勤。種種的偏頗使得群眾不滿,聚集於警局前,要上前要求理論。
「群眾又包圍分局,人潮越來越多,……三點四十分,群眾扔出石頭,打破第一片玻璃窗。歡呼聲中,投石如雨,不多久就把警局玻璃砸爛。」
「接近傍晚,群眾開始推倒警車,一輛又一輛。隨後兩輛鎮暴車閃燈鳴笛,喔伊喔一駛入,車前一面大鐵網,寫著『有電』兩字。群眾致此以無所懼,搖晃震爆車,把輪胎漏氣,把震爆車掀了。憲兵趕來維持秩序,兩台白色憲兵車也一併被群眾翻了。」
「黑暗中,警方從某處制高點開槍,十九歲的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投不重槍倒地,送醫不治。另一名十九歲青年張志平背部中二刀(一說遭槍擊),送醫不治。」
「流血慘劇激化衝突,群眾開始放火燒車。……十一點多,有人縱火燒分局,火是延燒至宿舍,波及分局旁的消防隊。中壢外圍則被憲警軍隊封鎖,管制交通,車輛不得入內。媒體也封鎖消息。」
「由於中壢事件的教訓,選務人員變得謹慎小心,……,得票數是二十二萬票對十三萬票,許信良高票當選。但電視新聞報票時,不論由北而南,或由南而北,都略過桃園不報。」
現代的我們能因種種原因,而不動身實踐投票的權利。但回首過往,有那麼一群人,為了不讓民主輕易淪為幻影,而敢於面對龐大的極權與恐懼。這方等待被圈選的選票,是先輩們傳予後人,看那自由如何脆弱,也如何堅強的證明。
(撰文 / 黃加嘉)
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著,《百年追求 :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誠品:
(卷一)https://pse.is/LDTLW
(卷二)https://pse.is/L72UX
(卷三)https://pse.is/JJF5T
金石堂:
(卷一)https://pse.is/L22AM
(卷二)https://pse.is/LJ8MH
(卷三)https://pse.is/LEHGM
—
【無書者大會】
新文化運動月系列活動 主題書展
9/20-10/31
臺北市立圖書館 建成分館、延平分館、萬華分館、力行分館、西湖分館、石牌分館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Bookstore 1920s、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書展頁面:
誠品:nexhibition.aspx
金石堂:https://pse.is/LMVV9
【主題三 走向大眾:有深度的臺灣史】
歷史是寫給大眾的,也由大眾來書寫。學術文獻的價值很重要,但歷史也必須為大眾所 認識。此區書籍多為學術的研究成果轉化為敘述型的書籍,如果你想挑戰一場深度的臺 灣史之旅,那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於保存與發揚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精神。每年10月館慶時期,以藝術節概念策劃「新文化運動月」一系列活動,希望能透過更多元的形式,推廣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精神與內涵。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將與故事Storystudio共同策劃,自8月起舉辦一系列「文化份子大論壇」、「街頭運動會」街區導覽與「無書者大會」主題書展,帶領大眾重新認識臺灣新文化運動。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承辦單位: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Storystudio. Inc)
合辦單位:臺北市立圖書館、田園城市風格書店、@Bookstore 1920s、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
同場加映:新文化運動月戲劇演出《懸河醫生館》
10 月 12 日(六)19:30、10 月 13 日(日)14:30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戲苑
購票連結:https://pse.is/KNX6G
霧社事件心得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談芝加哥打字機
之二:那個同被殖民的地方
本文是撰寫由劉亞仁、林秀晶、高庚杓主演的韓劇《芝加哥打字機》之心得,戲劇時空背景穿插,一邊是2017年的現代韓國,一邊是1930年代受到日本殖民的朝鮮。
1930年代的日治朝鮮的設定,其實台灣觀眾(如果歷史有學好的話)並不陌生。因為從1895年開始,台灣遭割讓開啟了日本殖民的51年時間;而朝鮮半島則是從1919年至1945年間受到日本統治。
1930年的劉亞仁飾演的是一位出身醫生世家、卻被醫學院退學、專寫三流愛情小說的文人,其真實身分事實上是武裝抗日組織「朝青盟」(朝鮮青年同盟)的成員(為了避免暴雷所以只能說到這裡),朝青盟的重要任務即是宣揚獨立理念、解放朝鮮半島。
然而,日治朝鮮時期最大規模的獨立運動實為1919年爆發的「三一運動」,當時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後來遷移到中國上海(編編還去過⋯⋯),未能真正解放朝鮮,而半島上的抗日活動仍持續進行著。
編劇設定的1930年代,對於朝鮮而言是統治剛過第10個年頭,據我薄弱的了解,這時多半是由朝共領導的抗日行動(有錯誤麻煩指教);對台灣來說,當時的抗日組織多半已經轉為溫和抗日(文化抗日),甚至可說在日本統治下尋找台灣人的地位及出路,最著名的就是台灣議會請願運動(1921-1934)。
不過,在武裝抗日逐漸被平息的1930年,台灣仍發生了「霧社事件」,可謂日治台灣史上由原住民組織領導的最大武裝抗日運動。
據統計,日治時期在台灣發生的武裝抗日事件遠比朝鮮來得少上數十倍。至今台韓二地對於「日本統治」的評價也是大相逕庭。
考究其因,不難發現二地過去的歷史,或是日治結束後的「遭遇」所帶來的影響。無論是過去朝鮮長期一統的王朝,或是在台灣島上不停易主的政權;或是朝鮮半島上相對單純的民族組成,台灣因政權更迭而多元的各種族群;或將主因直指日本統治的差異。都多少反映了二地對「日本統治」觀感差距形成的原因。
所以,編編在看這部戲劇時,其實不斷覺得可惜,一樣被殖民的過去,一樣民主化的現代,雖然二地的歷史進程中面臨了各自的難處與挑戰;但還是難免有種台灣人也可以發揮的題材被搶先一步的失落感。
回顧台灣歷史,可以做為時代劇題材的事件其實並不少,也有不少台灣編劇企圖從中努力獲得成果。只是看完本劇,還是不禁思考,當韓劇的熱潮席捲全球,挾帶著文化、國情、歷史、甚至主流價值、意識形態等等議題影響受眾時,台灣的所謂「偶像劇」又該包裝什麼樣的內容、迎合什麼樣的市場呢?
寫到這邊,我發現我想講的話太多太雜,到此只能先就編劇的「背景設定」及「取材」做一點討論。關於戲劇裡面所帶來的更多思考,容我日後再補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