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霍尊悟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霍尊悟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霍尊悟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霍尊悟空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 報導者 The Reporter》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王子書城」裡的魔術師〉 吳明益以《天橋上的魔術師》重構了台北中華商場的集體記憶,我童年時期的魔術師則住在永康街「王子書城」。只要魔術師揮舞指揮棒,我就會義無反顧踏上冒險之旅,一路隨著文字的魔力起舞,至今仍深...

  • 霍尊悟空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7 09:00:04
    有 48 人按讚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 報導者 The Reporter》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王子書城」裡的魔術師〉
     
    吳明益以《天橋上的魔術師》重構了台北中華商場的集體記憶,我童年時期的魔術師則住在永康街「王子書城」。只要魔術師揮舞指揮棒,我就會義無反顧踏上冒險之旅,一路隨著文字的魔力起舞,至今仍深深著迷。

    如果不是幼稚園時全家搬到台北,對我影響深遠的魔術師,很可能躲在南投埔里的甘蔗田裡,以不同方式牽動我的人生。但來到台北之後,我很快加入都市小孩潮流,成為《王子》雜誌的忠實讀者,這本在1966年與我同年誕生的日式風格雜誌,為我這一代青少年開啟了一扇閱讀的重要窗口。

    在母親的鼓勵下,小學五、六年級時我開始投稿到《國語日報》及《王子》雜誌,後者尤其具有神聖地位,因為投稿若在《王子》刊出就能獲得「小記者證」,並享有到「王子書城」買書半價的優惠。

    當年記者仍是受到社會肯定與尊敬的行業,儘管不知道記者的實際工作方式,「小記者證」對我仍具有巨大吸引力,召喚我大量閱讀與練筆。碰到星期天以及整個寒暑假,母親都會帶我到永吉路救總(原名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後改名中華救助總會)圖書館借書。我看完一本本文學名著、偵探小說、歷史故事後,就天馬行空自由創作,寫出一篇篇現在很懷疑當時腦袋裡究竟裝了什麼東西的怪文。

    我還記得當時在《王子》刊出的第一篇文章名為「孫悟空大戰關公」,詳細內容早已忘光,總之就是一篇穿越時空的小學生版偽魔幻寫實,能夠刊出來應該算是奇蹟。另一篇我早已忘了曾經寫過,但收錄在《王子小記者文選2》書中的文章〈衛星的自述〉,則以第一人稱自剖衛星在天空中的孤單心情。無論如何,我就這樣得到了生平第一張小記者證,充分感受某種飄飄然的喜悅。

    有了小記者證,下一步就要展開從永吉路到永康街王子書城的朝聖之旅。對於平常走路上學、很少坐公車的我和弟弟而言,兄弟倆坐公車到永康街是項陌生而特殊的嶄新經驗,但當時我們被喜悅沖昏了頭,根本沒有料到,前往王子書城的遙遠長征,竟然會留下此生永難忘懷的困窘記憶。

    那一天,我和弟弟帶著辛苦存下來的零用錢,搭著公車感覺上繞過了半個台北,下車後又摸索走了一段路,終於來到嚮往已久的王子書城。出發之前我已盤算,此行可憑小記者證買下我和弟弟各自渴望的幾本新書,難得大老遠跑一趟,自然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口上。

    結果如我所願,我和弟弟在王子書城待了一個下午,把王子出版社幾本新書當場看完,再依計畫把想要珍藏的書單買齊。然而,當我和弟弟心滿意足走向公車站時,發生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劇:我竟然花完了身上每一塊錢,再也沒有餘錢可以坐車回家了。

    在無計可施之下,我只好厚著臉皮,像是當年曾經流行的詐騙集團一樣,在公車站牌前逢人就伸手哀求說「沒錢回家」。因為買書而用盡盤纏這件事實在太瞎,我只能臉紅低頭小聲乞討,長征買書壯舉一秒變成黑色笑話,心想我和弟弟大概會跟被看穿的詐騙集團相同下場,一毛錢都要不到而在黑夜走很長很長的路回家。

    所幸老天還是眷顧因為買書而回不了家的傻子,在一兩個大人白眼及別過頭去之後,就有一位婦人從皮包拿出銅板,足夠我和弟弟在夜色降臨前上車離開永康街。這次經驗讓我開始相信人性的善良與美好,但也更加印證我的數學是從小時候就很糟糕。

    無論如何,「小記者證」就像是已經得到霍格華茲魔法學校分類帽的認證一樣,持續發揮自我感覺良好的催眠效果,讓我深信自己已經跨過記者的門檻。直到多年之後,我才了解喜歡看書寫作跟成為專業記者完全是兩回事,但小記者證在我腦中植入的記者DNA卻伴隨至今。

    不僅如此,王子書城、小記者證散發出的閱讀與寫作樂趣,也讓我童年時期的偶像與眾不同。當時常在《王子》刊登文章的幾個熟悉名字,在我心中的地位足以與凱旋歸國的三級棒球隊國手們並駕齊驅。但我從未想過,我和這些童年偶像們勤奮投稿之處,竟然是由「匪諜」所創辦的雜誌。

    很久之後我才知道,《王子》創辦人蔡焜霖年輕時因加入讀書會被扣上「參加叛亂組織」罪名,判刑10年後坐監綠島。他出獄後待過多家出版社及廣告公司,然後與多位漫畫家及白色恐怖政治犯「同學」們創辦了圖文並茂的《王子》,還曾義助台東紅葉少棒隊到台北參加比賽。

    轉眼之間,我進入記者這一行即將屆滿30年。5年前我創辦了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帶領一群才華洋溢的記者投入深度調查報導,進一步實踐媒體公共化的理想。而我的藏書早已超過當年王子書城的規模,如今蔡焜霖的自傳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前兩冊正躺在我的書桌上,期待第三冊「王子時代」的出版。

    此刻回首童年往事才發現,我生命中的魔術師其實不住在王子書城,而是只有小學畢業、卻懂得閱讀這件事如此重要的母親。在那個文憑至上、文組學生被認為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的年代,母親不但帶我到圖書館大量閱讀她自己看不懂的課外雜書,在我收到王子小記者證時更是鼓勵有加,此後一路支持我走上記者之路,我才可能以記者做為一生的志業。

    是因為有母親這位魔術師,王子書城才會成為我的童年聖地,王子小記者證才會預示我的未來工作,閱讀與寫作才會伴隨我一輩子。今生今世,我都會在母親編織的魔法裡繼續體驗閱讀與寫作的美好。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 霍尊悟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30 20:01:40
    有 616 人按讚


    人們總說:電影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看著主角歷經各種境遇變化、情感轉折,無論結局是美好是悲慘,當影廳燈光亮起,電影終將劃下句點。但餘波盪漾,在別人的劇本裡,我們演起了自己的電影,為男主角抱屈,為女主角落下傷心淚,為難解的關係糾結,為那像極了自身經歷的情傷哀痛不已。面對愛情我們總是在提問,然而關於愛人的功課,請從好好愛自己開始。

    ︱自愛與愛人︱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其實也是一個難以愛人之人。肯定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好好地認識自己,你才能好好地認識他人。

    ︱邀請與回應︱
    →想要拉近彼此關係的方法,並不是使勁地讓對方對你有興趣,而是你能否用誠懇的態度,展現出對對方的興趣。練習看見對方的需要,並適時做出回應,讓對方知道你真的在乎他的感受。

    ︱衝突與失控︱
    →理解我們都不是完美情人,但我們能創造最美好、最適合的相處火花。
    衝突與爭執令人難受,先把焦點放回自身,釐清自我再做交流。

    ︱告別與前進︱
    →在你能接納自己「失去」的時候,「失去」就不是自我的減損,「失去」反而成了另一種擁有。一個好的告別,其實也是給自己的祝福。

    此生最值得一看的電影,是你主演的那部!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晚安:

    延續之前談伴侶關係的主題,這次主題相同,只是我們討論電影。

    我在版面上,偶爾會跟朋友就電影情節來互動,常有共鳴。有幾次我們會直接一起看電影,並且在現場把正是新鮮的感受拿出來激盪,那時特別感覺趣味。

    電影裡的伴侶關係,常會把戲劇張力凸顯出來。有人物的表情特寫、獨白,或者震攝人心的場面,又或者是意境深遠的配樂,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引發我們的投射,如果這個時候經過妥善整理,那也可以是一種療癒。

    講伴侶關係,我選了兩個我喜歡的電影:《愛的萬物論》、《心靈捕手》。其中,《愛的萬物論》有很多細節可以跟朋友們討論,在兩篇文章裡會重複從不同角度來琢磨。

    祝願朋友們享受用文字看電影的樂趣,在收假上工的此刻,能稍解壓力!

    *********************************

    「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文/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全球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企圖想解開宇宙萬物起源之謎,他的成果也極受肯定,但霍金的愛情故事,卻像一道難解的愛情習題,而這習題被拍成了電影《愛的萬物論》。

    霍金曾有兩段婚姻,他與第一任妻子潔恩在大學時期認識、交往、結婚,沒想到三十年後, 兩人的婚姻走到盡頭,他們離婚。霍金後來與他的看護伊蓮結婚,但這婚姻僅維持了十年, 最後也是離婚收場。電影則是聚焦在潔恩與霍金的婚姻生活,整部電影就像在談他們從牽手到放手的過程。

    霍金在唸研究所時,被診斷出得到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甚至宣告他只剩兩年的生命,當時霍金可說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大好前程在未來等著他,但無情命運的打擊,讓他難以接受,他不上課、不出門、失去生活動力,整個人像是自暴自棄。從電影中,我們看見是當時的女友潔恩將他從谷底拉出,她的愛與陪伴給了霍金生存的勇氣,霍金才能繼續完成學業,也才有了日後的成就。

    而潔恩堅毅的性格,也讓她不畏艱難,縱使眾人反對,她仍堅持與霍金結婚,對她而言,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她的答案永遠堅定。

    「我愛他,他愛我,我們的愛會克服一切。」她說。

    但進入真實婚姻生活之中,現實壓力卻是一點一滴消磨著愛情。病情日漸惡化的霍金,別說無法分擔家中勞務,連生活起居的自我照顧也很困難,因此所有的生活重擔都落到潔恩身上, 她得照顧霍金、照顧兩個孩子、打掃房子、同時她自己也還在念博士班,肩上扛著重擔的她, 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知何時能休息的疲憊神情。

    有天,潔恩開車載著一家三口回到霍金老家與他的父母相聚度假。當他們抵達,停好車,霍金父親前來迎接,而潔恩開口的第一句話是「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原來,從停車位置到屋子中間還有段不短的階梯,坐著輪椅的霍金根本無法上去。而霍金的老爸馬上說沒問題,他使力拉著輪椅,一階一階拉上去,邊拉邊說「看吧,這不是問題!」潔恩的表情則是有些無奈。

    是呀!拉一次不是問題,但天天拉問題可就大了。對潔恩來說,這句「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可能不是今天的問題而已,而是她每天帶著霍金出門都會問的問題。當時無障礙設施並不被重視,甚至連霍金工作的劍橋大學,也是因為霍金抗議多年後,才願意設置輪椅坡道。可想而知,他們若到各個地方,抬輪椅上樓梯這件事,都是潔恩的生活日常吧!

    一家人的相聚時光,大伙正玩著比手畫腳的猜謎遊戲,霍金突然因為食物噎到而喘不過氣, 相較一旁父母的慌張,潔恩迅速地放下原本手裡抱著的女兒,立刻去幫霍金拍背,才將噎著

    的食物拍了出來。潔恩敏捷的處理,反映著這是婚姻的日常,但這樣的日常並非沒有壓力, 特別從霍金父母的緊張神情上,更能體會那就是潔恩天天在承受的情緒,她無時無刻都得擔心,自己的老公會不會不小心就噎到了?會不會就在一口氣間,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就會離開這個世界?

    潔恩說霍金這樣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她建議霍金需要專科醫生的協助,但霍金立刻就回了「我不要看醫生!」霍金的父親見狀也跟著附和說:「那就不看醫生」, 鏡頭轉到潔恩身上,她一臉倦容。

    電影拍得很細膩,下一幕,我們看見潔恩獨自走到了樹林裡,她流下了眼淚。一方面,那是她得以喘息的一刻,但另一方面,那眼淚也說了她的孤單與無助。她溝通了自己的需要,但霍金的態度十分抗拒,他連談都不願意。當他說「我不要看醫生」這話,或許是表達自己對就醫的排斥,但另一層面,這話彷彿也在說「有事就妳(潔恩)負責吧」、「妳(潔恩)繼續做吧!妳做得很好!」這樣的溝通完全忽略潔恩的辛苦,也無視對方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潔恩的溝通像踢到鐵板,她的疲憊與無助,對方都沒聽見,當對方不能接納你的感受,這就是關係中最大的孤單吧!

    但潔恩還沒放棄溝通,在回程車上,她再次向霍金說著自己面臨的難題,她說自己已經身心俱疲,又不忍孩子因此失去童年,她的語氣並非抱怨批評,同時她也提出建議,她認為只要找一個幫手協助,這些問題就能得到改善。說來,這是很清楚的溝通,她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感受與困境,而且她還不只是表達而已,更提供了實際建議,希望能和對方討論。

    可是第一時間,霍金的回應是:「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

    原本還好好說話的潔恩聽完忍不住激動地回:「我們不是個正常的家庭!」她說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大聲。

    為何潔恩如此激動?重點其實不在於潔恩所受的辛苦與壓力,重點在於從霍金的回應裡,她感受不到霍金對自己的體諒與關心。當他說「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其實也否定了潔恩所遇到的困難,更甚來說,這話還有種「有問題,那是妳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的切割意味,因此潔恩聽來是更不舒服。

    然而這不舒服還沒結束,看見潔恩生氣的霍金,接著又做了一個更糟的示範,他轉頭面對坐在後座的孩子,用輕蔑語氣笑著說:「你看!你媽又對我生氣了!」孩子聽了也笑了出來,在這小小空間裡,唯一笑不出來的,是潔恩。

    她的心裡可能在流淚吧!自己的情緒再次被丈夫忽略,不僅如此,甚至還被拿來當作開玩笑的素材。我翻譯更直白點,霍金告訴孩子的話像在說「你看!你媽這個情緒不穩的女人!」把別人的情緒當玩笑,用輕蔑的態度面對,都是一種不在乎對方感受的舉動。

    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學家約翰高特曼曾提過四種最破壞關係的溝通方式,他引用聖經啟示錄裡的典故,將這四種溝通方式稱為關係破壞的四騎士,分別是批評、輕蔑、辯解、放棄溝通。而在上述這短短幾分鐘的片段裡,霍金已經全快用上了。

    霍金與潔恩的婚姻,還要好多年後,才會宣告結束,但一直覺得這場景,敲開了第一道裂痕。

    而關係衝突能否有效處理,關鍵不在衝突本身(潔恩所承受的壓力),而是取決於雙方面對衝突的態度(霍金的回應方式)。

    約翰高特曼曾說夫妻間的衝突,有近七成的問題難以解決。但這不表示關係就走不下去,我認為能一起走下去的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想法、你接納他不舒服的感受,也許問題都不是一時片刻能夠快速解決,但就算如此,你也沒有把對方的困擾自動抹除,你更沒有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問題,你知道那是你們要一起去面對的問題。

    所以,請記得,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當他說他覺得你們的關係遇到些問題的時候,請你不要馬上回:「這不是問題!」因為你無意間否定了對方的感受,同時也把責任丟給對方了。你可以試著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問題、試著去體會對方的感受,讓他知道這是你願意陪他去經歷的旅程,你是那個願意和他共渡難關的伴侶。在面對衝突的時候,你沒有放他孤單一人。

    在衝突中,要男人放下自尊去靠近對方,有時好像比登天還難。這與男人習慣的競爭心態有關,若是自己主動靠近,就代表自己輸了。彷彿我們心中都存在一個要竭力捍衛的鋼鐵硬漢。在關係中,他絕不會輕易投降,不容許有一絲柔軟,他有著堅不可摧的自尊。

    這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片尾場景裡,城樓上一對男女的對話:
    男子:「看來我不應該來!」
    女子:「現在才知道太晚了。」
    男子:「留下點回憶行不行?」
    女子:「我不要回憶!要的話留下你的人!」
    男子:「那樣只是得到我的肉體,並不能得到我的靈魂。我已經有愛人了,我們不會有結果的。妳讓我走吧!」
    女子:「好!我讓你走可以,不過臨走前你要親我一下。」
    男子:「我怎說也是個夕陽武士,妳叫我親我就親,那我的形象不是全毀了!」
    女子:「你說謊!你不敢親我因為你還喜歡我。我告訴你,如果這次你拒絕我的話,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男子:「後悔我也不會親!只能怪相逢恨晚,造物弄人!」

    他們分別站在城樓上的兩端,聽說就這樣對峙了三天三夜,誰也不願往前一步,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也沒有誰走遠了一步,彷彿他們都害怕自己若是再退一步,那關係就永遠也回不去了,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守著這距離,那是關係的最後防線,說著彼此心裡還放不下的牽掛, 女孩看見了這點,她知道自己仍在對方心上,只是男子的嘴依舊死硬不認。

    擋在他倆中間的,其實不是那幾呎的空間,而是男子自比的夕陽武士形象。他擔心自我形象的毀壞,也擔心女孩的感受。「夕陽武士」不只隔開了他與心愛女子的距離,也隔離了他與真實自我的距離,內心的他也有柔軟、想靠近對方的一面,但武士的自尊,讓他無法回應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當然也就難以在關係中給予對方回應。

    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麥特戴蒙飾演的叛逆青年曾對羅賓威廉斯演的治療師說,他不想跟有好感的對象繼續聯絡,是因為他不想破壞那種完美的感覺。治療師反諷地說,「你這套哲學很好,這樣你就可以不用真正地去認識對方、去碰觸衝突,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不會因愛而變得脆弱,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說來,夕陽武士也是如此吧,他害怕碰觸自己內心的柔弱,而將真實的自我隱身在剛硬的外表之下。

    你注意過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呈現的形象嗎?這形象又如何影響你的關係?是否曾經你也是個夕陽武士,有個放不下的形象,擋在你與伴侶的中間,擋在你與自己的中間?

    《大話西遊》裡,在城樓下目睹這場景的孫悟空,明白了這點,他知道過去自己是如此傷過紫霞仙子的心,他也曾是個夕陽武士,硬是固守自尊,而忽略對方的感受。接著,電影最動人的地方來了,孫悟空吹起一陣黃土塵沙,在一片朦朧之中,他附身到了男子身上,然後我們看見男子拖著不太自然的腳步,勇敢回應自己的內心,大步無悔地朝女子走去。

    真心覺得我們都需要這個孫悟空,在彼此僵持對峙的那一刻,幫助我們放下固執,勇敢溫柔地向對方靠近。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霍尊悟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0 20:01:40
    有 613 人按讚

    人們總說:電影是人生的縮影,我們看著主角歷經各種境遇變化、情感轉折,無論結局是美好是悲慘,當影廳燈光亮起,電影終將劃下句點。但餘波盪漾,在別人的劇本裡,我們演起了自己的電影,為男主角抱屈,為女主角落下傷心淚,為難解的關係糾結,為那像極了自身經歷的情傷哀痛不已。面對愛情我們總是在提問,然而關於愛人的功課,請從好好愛自己開始。

    ︱自愛與愛人︱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其實也是一個難以愛人之人。肯定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好好地認識自己,你才能好好地認識他人。

    ︱邀請與回應︱
    →想要拉近彼此關係的方法,並不是使勁地讓對方對你有興趣,而是你能否用誠懇的態度,展現出對對方的興趣。練習看見對方的需要,並適時做出回應,讓對方知道你真的在乎他的感受。

    ︱衝突與失控︱
    →理解我們都不是完美情人,但我們能創造最美好、最適合的相處火花。
    衝突與爭執令人難受,先把焦點放回自身,釐清自我再做交流。

    ︱告別與前進︱
    →在你能接納自己「失去」的時候,「失去」就不是自我的減損,「失去」反而成了另一種擁有。一個好的告別,其實也是給自己的祝福。

    此生最值得一看的電影,是你主演的那部!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晚安:

    延續之前談伴侶關係的主題,這次主題相同,只是我們討論電影。

    我在版面上,偶爾會跟朋友就電影情節來互動,常有共鳴。有幾次我們會直接一起看電影,並且在現場把正是新鮮的感受拿出來激盪,那時特別感覺趣味。

    電影裡的伴侶關係,常會把戲劇張力凸顯出來。有人物的表情特寫、獨白,或者震攝人心的場面,又或者是意境深遠的配樂,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引發我們的投射,如果這個時候經過妥善整理,那也可以是一種療癒。

    講伴侶關係,我選了兩個我喜歡的電影:《愛的萬物論》、《心靈捕手》。其中,《愛的萬物論》有很多細節可以跟朋友們討論,在兩篇文章裡會重複從不同角度來琢磨。

    祝願朋友們享受用文字看電影的樂趣,在收假上工的此刻,能稍解壓力!

    *********************************

    「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文/ 黃柏威】

    講到伴侶間的衝突,《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裡的一幕,也是我常講的故事。

    全球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企圖想解開宇宙萬物起源之謎,他的成果也極受肯定,但霍金的愛情故事,卻像一道難解的愛情習題,而這習題被拍成了電影《愛的萬物論》。

    霍金曾有兩段婚姻,他與第一任妻子潔恩在大學時期認識、交往、結婚,沒想到三十年後, 兩人的婚姻走到盡頭,他們離婚。霍金後來與他的看護伊蓮結婚,但這婚姻僅維持了十年, 最後也是離婚收場。電影則是聚焦在潔恩與霍金的婚姻生活,整部電影就像在談他們從牽手到放手的過程。

    霍金在唸研究所時,被診斷出得到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甚至宣告他只剩兩年的生命,當時霍金可說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大好前程在未來等著他,但無情命運的打擊,讓他難以接受,他不上課、不出門、失去生活動力,整個人像是自暴自棄。從電影中,我們看見是當時的女友潔恩將他從谷底拉出,她的愛與陪伴給了霍金生存的勇氣,霍金才能繼續完成學業,也才有了日後的成就。

    而潔恩堅毅的性格,也讓她不畏艱難,縱使眾人反對,她仍堅持與霍金結婚,對她而言,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她的答案永遠堅定。

    「我愛他,他愛我,我們的愛會克服一切。」她說。

    但進入真實婚姻生活之中,現實壓力卻是一點一滴消磨著愛情。病情日漸惡化的霍金,別說無法分擔家中勞務,連生活起居的自我照顧也很困難,因此所有的生活重擔都落到潔恩身上, 她得照顧霍金、照顧兩個孩子、打掃房子、同時她自己也還在念博士班,肩上扛著重擔的她, 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知何時能休息的疲憊神情。

    有天,潔恩開車載著一家三口回到霍金老家與他的父母相聚度假。當他們抵達,停好車,霍金父親前來迎接,而潔恩開口的第一句話是「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原來,從停車位置到屋子中間還有段不短的階梯,坐著輪椅的霍金根本無法上去。而霍金的老爸馬上說沒問題,他使力拉著輪椅,一階一階拉上去,邊拉邊說「看吧,這不是問題!」潔恩的表情則是有些無奈。

    是呀!拉一次不是問題,但天天拉問題可就大了。對潔恩來說,這句「這些階梯該怎麼辦」, 可能不是今天的問題而已,而是她每天帶著霍金出門都會問的問題。當時無障礙設施並不被重視,甚至連霍金工作的劍橋大學,也是因為霍金抗議多年後,才願意設置輪椅坡道。可想而知,他們若到各個地方,抬輪椅上樓梯這件事,都是潔恩的生活日常吧!

    一家人的相聚時光,大伙正玩著比手畫腳的猜謎遊戲,霍金突然因為食物噎到而喘不過氣, 相較一旁父母的慌張,潔恩迅速地放下原本手裡抱著的女兒,立刻去幫霍金拍背,才將噎著

    的食物拍了出來。潔恩敏捷的處理,反映著這是婚姻的日常,但這樣的日常並非沒有壓力, 特別從霍金父母的緊張神情上,更能體會那就是潔恩天天在承受的情緒,她無時無刻都得擔心,自己的老公會不會不小心就噎到了?會不會就在一口氣間,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就會離開這個世界?

    潔恩說霍金這樣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她建議霍金需要專科醫生的協助,但霍金立刻就回了「我不要看醫生!」霍金的父親見狀也跟著附和說:「那就不看醫生」, 鏡頭轉到潔恩身上,她一臉倦容。

    電影拍得很細膩,下一幕,我們看見潔恩獨自走到了樹林裡,她流下了眼淚。一方面,那是她得以喘息的一刻,但另一方面,那眼淚也說了她的孤單與無助。她溝通了自己的需要,但霍金的態度十分抗拒,他連談都不願意。當他說「我不要看醫生」這話,或許是表達自己對就醫的排斥,但另一層面,這話彷彿也在說「有事就妳(潔恩)負責吧」、「妳(潔恩)繼續做吧!妳做得很好!」這樣的溝通完全忽略潔恩的辛苦,也無視對方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潔恩的溝通像踢到鐵板,她的疲憊與無助,對方都沒聽見,當對方不能接納你的感受,這就是關係中最大的孤單吧!

    但潔恩還沒放棄溝通,在回程車上,她再次向霍金說著自己面臨的難題,她說自己已經身心俱疲,又不忍孩子因此失去童年,她的語氣並非抱怨批評,同時她也提出建議,她認為只要找一個幫手協助,這些問題就能得到改善。說來,這是很清楚的溝通,她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感受與困境,而且她還不只是表達而已,更提供了實際建議,希望能和對方討論。

    可是第一時間,霍金的回應是:「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

    原本還好好說話的潔恩聽完忍不住激動地回:「我們不是個正常的家庭!」她說了兩次,一次比一次大聲。

    為何潔恩如此激動?重點其實不在於潔恩所受的辛苦與壓力,重點在於從霍金的回應裡,她感受不到霍金對自己的體諒與關心。當他說「一切都沒問題的,我們就是個正常的家庭」,其實也否定了潔恩所遇到的困難,更甚來說,這話還有種「有問題,那是妳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的切割意味,因此潔恩聽來是更不舒服。

    然而這不舒服還沒結束,看見潔恩生氣的霍金,接著又做了一個更糟的示範,他轉頭面對坐在後座的孩子,用輕蔑語氣笑著說:「你看!你媽又對我生氣了!」孩子聽了也笑了出來,在這小小空間裡,唯一笑不出來的,是潔恩。

    她的心裡可能在流淚吧!自己的情緒再次被丈夫忽略,不僅如此,甚至還被拿來當作開玩笑的素材。我翻譯更直白點,霍金告訴孩子的話像在說「你看!你媽這個情緒不穩的女人!」把別人的情緒當玩笑,用輕蔑的態度面對,都是一種不在乎對方感受的舉動。

    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學家約翰高特曼曾提過四種最破壞關係的溝通方式,他引用聖經啟示錄裡的典故,將這四種溝通方式稱為關係破壞的四騎士,分別是批評、輕蔑、辯解、放棄溝通。而在上述這短短幾分鐘的片段裡,霍金已經全快用上了。

    霍金與潔恩的婚姻,還要好多年後,才會宣告結束,但一直覺得這場景,敲開了第一道裂痕。

    而關係衝突能否有效處理,關鍵不在衝突本身(潔恩所承受的壓力),而是取決於雙方面對衝突的態度(霍金的回應方式)。

    約翰高特曼曾說夫妻間的衝突,有近七成的問題難以解決。但這不表示關係就走不下去,我認為能一起走下去的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想法、你接納他不舒服的感受,也許問題都不是一時片刻能夠快速解決,但就算如此,你也沒有把對方的困擾自動抹除,你更沒有覺得那是對方自己的問題,你知道那是你們要一起去面對的問題。

    所以,請記得,當另一半向你求救,當他說他覺得你們的關係遇到些問題的時候,請你不要馬上回:「這不是問題!」因為你無意間否定了對方的感受,同時也把責任丟給對方了。你可以試著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問題、試著去體會對方的感受,讓他知道這是你願意陪他去經歷的旅程,你是那個願意和他共渡難關的伴侶。在面對衝突的時候,你沒有放他孤單一人。

    在衝突中,要男人放下自尊去靠近對方,有時好像比登天還難。這與男人習慣的競爭心態有關,若是自己主動靠近,就代表自己輸了。彷彿我們心中都存在一個要竭力捍衛的鋼鐵硬漢。在關係中,他絕不會輕易投降,不容許有一絲柔軟,他有著堅不可摧的自尊。

    這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片尾場景裡,城樓上一對男女的對話:
    男子:「看來我不應該來!」
    女子:「現在才知道太晚了。」
    男子:「留下點回憶行不行?」
    女子:「我不要回憶!要的話留下你的人!」
    男子:「那樣只是得到我的肉體,並不能得到我的靈魂。我已經有愛人了,我們不會有結果的。妳讓我走吧!」
    女子:「好!我讓你走可以,不過臨走前你要親我一下。」
    男子:「我怎說也是個夕陽武士,妳叫我親我就親,那我的形象不是全毀了!」
    女子:「你說謊!你不敢親我因為你還喜歡我。我告訴你,如果這次你拒絕我的話,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男子:「後悔我也不會親!只能怪相逢恨晚,造物弄人!」

    他們分別站在城樓上的兩端,聽說就這樣對峙了三天三夜,誰也不願往前一步,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也沒有誰走遠了一步,彷彿他們都害怕自己若是再退一步,那關係就永遠也回不去了,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守著這距離,那是關係的最後防線,說著彼此心裡還放不下的牽掛, 女孩看見了這點,她知道自己仍在對方心上,只是男子的嘴依舊死硬不認。

    擋在他倆中間的,其實不是那幾呎的空間,而是男子自比的夕陽武士形象。他擔心自我形象的毀壞,也擔心女孩的感受。「夕陽武士」不只隔開了他與心愛女子的距離,也隔離了他與真實自我的距離,內心的他也有柔軟、想靠近對方的一面,但武士的自尊,讓他無法回應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當然也就難以在關係中給予對方回應。

    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麥特戴蒙飾演的叛逆青年曾對羅賓威廉斯演的治療師說,他不想跟有好感的對象繼續聯絡,是因為他不想破壞那種完美的感覺。治療師反諷地說,「你這套哲學很好,這樣你就可以不用真正地去認識對方、去碰觸衝突,你不會因愛而受傷,不會因愛而變得脆弱,你可以一直保持自己想要的完美形象。」

    說來,夕陽武士也是如此吧,他害怕碰觸自己內心的柔弱,而將真實的自我隱身在剛硬的外表之下。

    你注意過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呈現的形象嗎?這形象又如何影響你的關係?是否曾經你也是個夕陽武士,有個放不下的形象,擋在你與伴侶的中間,擋在你與自己的中間?

    《大話西遊》裡,在城樓下目睹這場景的孫悟空,明白了這點,他知道過去自己是如此傷過紫霞仙子的心,他也曾是個夕陽武士,硬是固守自尊,而忽略對方的感受。接著,電影最動人的地方來了,孫悟空吹起一陣黃土塵沙,在一片朦朧之中,他附身到了男子身上,然後我們看見男子拖著不太自然的腳步,勇敢回應自己的內心,大步無悔地朝女子走去。

    真心覺得我們都需要這個孫悟空,在彼此僵持對峙的那一刻,幫助我們放下固執,勇敢溫柔地向對方靠近。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