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需求層次理論 爭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需求層次理論 爭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需求層次理論 爭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需求層次理論產品中有9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63的網紅翊兒 YI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完成Maslow需求層次理論 自我實現 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這裡我要多冒失就多冒失 只能說這家飯店的服務態度滿分 突然過的太舒適整個人超鬧事 一到就先放行李🧳 直衝頂樓躺著耍廢 接著大家都去吃飯 我一個人獨佔天下 頂樓有泳池/溫泉 下樓吃個清爽的火鍋 吃完飯在上樓耍賴看星星🌃 再看著電影🎬lit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中學通識科的教科書、管理學書籍或是作家撰寫通識專欄的文章,都一再出現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的金字塔圖表,指出人有五大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當底層需求得到滿足後,人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然而,金字塔圖表從來不是馬...

需求層次理論 在 火燒的Gmail | 局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6:04:53

#鋁箔紙包賓士過中秋 #幫米漿妹鱷魚皮炙燒手毛提升賣相 #分手擂台楊帆手勢 母校把圖書館改裝成麻將間,讓每個人對坐,這樣到底要怎麼唸書?動不動就跟別人對到眼神;但說不定這個小巧思,是用來訓練眼神作弊的?院長的小心機,覺得野雞寶寶們循正規管道洗學歷,可能有點曠日費時,於是處心積慮讓他們,圖書館蹲一個...

需求層次理論 在 閱讀人森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8 05:41:23

_ 《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by Scott Barry Kaufman 我相信多數人都有聽過馬斯洛,他曾經出現在我們的高中課本之中,談論到需求理論(金字塔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1 10:02:42

|你的身心課題塔羅都知道 — 有接觸瑜珈的小讀友們,對於「脈輪」這一個詞應該不會很陌生,以前在探索身心靈的時候,我也很喜歡研究脈輪,曾在一些書籍上看到關於脈輪的介紹─── 「有數以百計的脈輪存在於我們的體內與外圍,所有的生物,包括地球都有脈輪!而我們的意念主導著這些體內與周圍的能量流,個人的想法...

  • 需求層次理論 在 翊兒 YI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23:28:43
    有 39 人按讚

    完成Maslow需求層次理論
    自我實現
    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這裡我要多冒失就多冒失
    只能說這家飯店的服務態度滿分
    突然過的太舒適整個人超鬧事
    一到就先放行李🧳
    直衝頂樓躺著耍廢
    接著大家都去吃飯
    我一個人獨佔天下
    頂樓有泳池/溫泉
    下樓吃個清爽的火鍋
    吃完飯在上樓耍賴看星星🌃
    再看著電影🎬little women
    電影播放時間20:00-22:00
    回到房間當然要在泡一次熱水
    敷個面膜亂舞再乖乖睡覺
    當然住飯店的上午例行公事
    就是起床還要再泡一次澡
    開啟我的早晨💗

  • 需求層次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4 20:00:42
    有 1,241 人按讚

    ▍讚美,是語言中的鑽石

    ═════════════════════════
    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
    而學會真誠的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

    現在台灣的交通真方便,從宜蘭到台北幾十分鐘就到了。有一次去宜蘭演講,記得那一天外面下著大雨。

    我在市政府站下車後,趕快把雨傘撐開,後面跟著我下車的是位年輕人。他問我是不是黑幼龍先生?我說是啊!他說中學時受過卡內基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他表示自己個性太內向,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互動,特別是表達讚美和感謝。受訓後覺得好多了。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然後我們就在大雨中互相道別。

    記得我走了幾步以後,不知哪裡來的靈感,我又轉過身去,看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的背影。我不由得想像,這位年輕人要是一直不好意思讚美和感謝他人,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學會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說過:「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好性格會為我們帶來好的未來,為我們帶來好事業,好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而這種好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自信、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幾年前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持續了七十五年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證明了幸福、健康的人之於他們的學問、能力,甚至與有多努力工作,都關聯不大。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這項報告證明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甚至身體有多健康。

    學會真誠的表達我們的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此刻我要與你分享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體驗,即使給我一百萬元,我也不願意交換,我好想與普天下的父母分享這個體驗。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 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驅動力

    父母也常對孩子有這樣的期望有多好!他們也會活出父母的期望,人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孩子?

    知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人性心理學始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將重要感列為高層次的需求。

    尼采更倡言,人一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重要感,有的人會藉著罵人、打人、惹禍來獲得重要感。真的很可悲。

    能在家中藉著積極正向的方法,滿足周邊人的重要感,特別是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你們家會是三贏的狀況:孩子「好」,爸媽不操勞,親子關係更好。

    ■ 間接讚美讓人心服口服

    一九七六年我們住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的鄰居和他十五歲的男孩從我們家前面院子經過。當時我正好在草地上跟小孩玩,他們經過我身邊時,鄰居對我說:「我真的為這個小子覺得驕傲。」

    因為他的小孩剛剛通過童子軍羅浮第七級的測驗。我聽得出來,他是要講給走在前面的兒子聽的。但他這個讚美激發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誠的讚美我的小孩?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二兒子黑立國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一位好同學家住在阿拉斯加。放暑假的時候,他邀黑立國去玩,在他家裡住了一個月,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也跟著一起去了。

    他們在阿拉斯加玩得很開心,常常一起去釣魚,到山谷健走去看大禿鷹飛翔。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醫師,跟我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家以後,請幫我跟你的爸媽說,他們真的很會教養好孩子。」

    我知道,這位醫師是要讚美黑立國和黑立行,可是他用了這麼好的方法來表達對我孩子的讚美,真的令我羨慕。

    我問黑立國,你們在他家有什麼特別好的表現嗎?立國說,他不記得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只記得每天早上一定會問候同學爸爸早安,會清潔自己的衣服、自己做早餐。

    這些事讓我想到,他們在自己家裡也這樣做,我怎麼從來沒有讚美過他們呢?讚美有很多種方法和方式,有時用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還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來讚美,其可信度更高。

    ■ 問題式讚美可信度更高

    三、四年前我女兒帶著小孩回台灣玩,住在我們家,有一天只有我跟十七歲的Andy 在家。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很自在的問Andy,請告訴我你的三個優點。

    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是多麼愛耍酷,他立刻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放棄,我跟他說,一定有,於是我就先講了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等他回答。

    一會兒後他說:「我覺得我很Positive(正向)。」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很愛打排球,雖然他們班上的排球隊屢戰屢敗,他還是很愛玩排球。

    我就跟他說:「你還有一樣事情,證明你真的很正向。記不記得你跟上一個女朋友分手的事?你難過了一下子,立刻就恢復正常了,你們依然是同學朋友,你真的很正向,沒有因此陷入低潮。」這時他的兩個眼睛瞪著我,表情滿正經的。

    接著我就問他第二個優點呢?他很快就回答我說:「我覺得我很關心(Caring)。」我也問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很關心別人,他舉出的是一件小事情,好像是牽一位老太太過馬路的經過。

    我就告訴他小時候他就有這個特質,幼兒園老師跟我和他媽媽說過,園裡有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每天都不知道排隊領點心牛奶。

    老師留意到,常常都是Andy 去牽他的手,帶他去排隊領食物,也常常會看到
    Andy 牽著這個小孩的手散步。「哇!你真的很關心別人!」Andy 的兩個眼睛更有神了。

    還有第三個優點呢?他說他很能自律(Self-discipline)。他很愛打電腦線上遊戲,又了解不該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電腦遊戲上。於是他就自己規定,只有在星期五、六晚上才可以玩,結果真的做到了。

    我聽完後就跟他說:「你真的很自律,記不記得你曾經要求自己,在復活節前一個月不吃冰淇淋。小時候,特別是一家人去遊樂場玩時,幾乎人手一支冰淇淋。你一個人躲得遠遠的,眼睛閉起來,強烈自我要求做到自己的承諾。」

    ■ 你可以講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嗎?

    哇!那一天我真的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我用問問題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優點,找到證據並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優點。相信他會因而更喜歡自己,再接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以後會更上進,變得更好。

    既然讚美這麼有用,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強烈的重要感,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克服挫折感,為什麼我們還是做不到呢?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常常留意的、跟小孩說的,都是他的缺點、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做得很好的事情或者優點,都視為理所當然。

    記得我在慢養父母班,上課的第一天早上,我請每位同學想想出孩子的三個優點。有位媽媽說她一個都想不出來。結果到畢業的時候,這位媽媽想到了孩子的四個具體的優點,她寫信告訴我,她是多麼的興奮,而且想再回來複習。

    其次是我們由於不習慣,或者小時候也沒有受到父母的讚美,所以現在要說出口,會覺得很肉麻、很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海教父母班,有一對從河南鄭州來的父母,他們帶孩子一起來。當時這個訓練課程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舉辦,他們就住在旅館裡。所以在練習讚美的時候,我請他們回房間當面讚美小孩。十五分鐘後再回來上課。

    回來後我問他們,練習讚美的效果如何?

    這對夫妻彼此看看說,小孩在看電視,所以沒有讚美。可見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真的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到了,那種感覺真好!

    其實表達讚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舒適圈,好比寫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話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是寫信的時候就能表達得很感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的四個小孩都會收到我給他們的信,信中常常是我對他們的真心讚美。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念書,也可以定期寫信,向他表達你的讚賞,效果也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好好保留你的信。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遇到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工研院的課程中,在練習寫信的那堂課上,有位女士寫信給婆婆。信中告訴婆婆,她多麼的感謝婆婆,生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給她當老公。結果婆婆感動得不得了,送了她一顆大鑽戒,她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這故事,全班同學都很開心。

    ■ 學員給父親的一封信,讓他永生保存

    還有一位人力資源高階主管說,她上卡內基訓練的時候,寫信的對象是她爸爸。幾年後爸爸去世了,兄弟姊妹都回到家中,在整理爸爸的遺物時,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了這封信。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此信永久保留。」她當場把這封信內容念出來,家人都淚流滿面。

    另一位高雄的電子公司董事長,他給我的賀年卡上寫了一段話。他說在培訓期間,我要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封信給最敬愛、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於是他寫信給父親,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過一段時間就去世了。但令他覺得安慰的是,爸爸是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走的。

    這也證明了連我們成年人得到肯定後,也會覺得這麼的貼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會因重要感得到了滿足,而踏上一條康莊大道。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您可以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

    我超級喜歡心理學,也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心理學,我很認真去面對我喜歡的事物,我也不太去講人的閒言閒語……

    我有時講我的優點,會被說自戀。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場合,我通常不會講。但我喜歡跟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然後雙方都愉快。

    肯定他人,然後自己愉快,這筆生意多划算。就不要講其他還附帶超多好處的,對人對己都有益。

    祝願您,能覺察文化對我們的制約,多享受能看見美好的喜悅!

  • 需求層次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7:15:38
    有 1,549 人按讚

    ▍讚美是最好的禮物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他人的讚美,當然客戶也包括在內,即使是一句簡單的讚美,像是今天氣色很好、穿搭令人驚豔,都可以讓對方更有自信,心情大好。

    每個人都渴望他人的肯定與社會的認可,尤其是當我們付出一定的勞動之後,自然期望能夠獲得他人的讚美。「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如果我們想獲得他人的讚美,就要先學會讚美別人。

    如何讚美別人?我們要發自內心對別人表示尊重和認可,這也是我們能夠給予別人的最好的禮物。

    讚美他人本身就是我們對他人表達一片善心與好意,從中傳遞我們的信任和欣賞,也在無形中化解彼此有意或無意造成的隔閡與摩擦。

    細數了讚美帶來的諸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就運用這種說話的藝術呢?

    ■ 人從讚美中感受到尊重

    人們都喜歡聽好話,沒有人會發自內心希望有人時時指責自己,就像是再熟識的朋友或親密如夫妻,你的幾句批評,都會讓對方覺得面子上掛不住。

    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曾做過一項實驗,研究結果證明,動物的大腦在受到鼓勵的刺激以後,其大腦皮層上面的興奮中心也會開始興奮起來,從而調動其子系統進讓其行為發生改變。同理可證,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其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與享受他人的讚賞。

    日本的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就說過:「當人們對你表示讚美或是表現尊重的時候,除了那些顯而易見、逢迎拍馬的話被你屏棄,就算是普普通通的應酬話,也會讓你覺得極為舒坦。可是,一旦聽到他人對你的批評,即使知道對方並非惡意中傷,或者對方所言屬實,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舒服,甚至產生一種強烈的反感。」

    儘管這位心理學家研究對象主要是日本人,可是他的研究報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們的共同性。我們常說的要多與人為善,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個人身上都有令人難以察覺的優點,而這些恰恰正是其個人價值的體現。一個可以令客戶折服的人,往往也是慧眼獨具、喜歡由衷讚美他人的專家。讚美客戶無疑是我們拓展客戶資源的潤滑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適當讚美,從中體會神奇的效果。

    其實,讚美他人的過程,就是一個與人進行良好溝通的過程。透過讚美他人,你除了表達對他人的欣賞和尊重,自己也能從中感受到快樂。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一個人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尊重與自我實現;這也可以解釋為榮譽感和成就感。

    一個人想要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自然需要社會的認可,而藉由讚美,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將此訊息傳遞給對方。當他人因為某些行為而獲得你真心誠意的讚美時,他就會覺得自身的努力獲得肯定和認可,他也會在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的同時,感受到激勵和鼓舞。如此一來,他就會更努力,更加主動發揮自身的力量,朝目標大步前進。

    ■ 讚美的驚人力量

    有位學生抄襲了某雜誌的一篇散文當自己的作文作業交差。巧的是,他的國文老師讀過這篇文章,而這位執教多年的老師,深知保護一個學生的自尊比挖苦和指責要好得多。

    所以這位知情的老師不但沒有嚴厲批評這個學生,而是將他叫進辦公室,真心誠意的稱讚這篇散文寫得多麼好,甚至主動為學生分析了這篇文章的結構,以及段落之間的起承轉合,最終不忘叮囑這個學生要向更高的寫作目標努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師為了保護學生自尊的讚美,竟在這個學生的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象,他真的喜歡上寫作,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一位著名的業餘作家。這就是讚美的力量!這種力量相當驚人,有時候甚至可以點石成金。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個擅長發現別人的長處、不吝於讚美的人,在讚美別人的同時也會有所收穫,甚至從中獲得激勵。我們應當毫不吝惜的去讚美別人,尤其是我們的客戶,但必須恰如其分,讓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從而有助於開拓和累積客戶資源。

    .

    本文摘自
    《#關係力》
    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
    作者: 李維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就阿德勒心理學來說,鼓勵跟讚美不同。鼓勵看到人的努力,並且給人勇氣,讚美則有評價他人的過程。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通常把鼓勵跟讚美混在一起使用。很多時候表達自我的正向感受,也會被認為是一種讚美他人的舉動。

    我贊成作者所說,這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可以增進相互的了解。讚美不只是社交工具,它其實能點出對方的資源,對對方、對關係都能有正面的效益。

    祝願您,能多練習讚美,體會如何給人力量,也讓自己的內在能量飽滿!

  • 需求層次理論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07:00:23

    在中學通識科的教科書、管理學書籍或是作家撰寫通識專欄的文章,都一再出現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的金字塔圖表,指出人有五大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當底層需求得到滿足後,人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然而,金字塔圖表從來不是馬斯洛的旨意,他亦從未認為實現需求是一層層升級,而是要經過一番內在整合,當中包括安全、連結、自尊、探索、愛、目的等力量,在前進兩步又後退一步的步伐下才達成。Scott Barry Kaufman 的著作「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健」,就透過整合馬斯洛已出版及未公開的論文、演講及日記,配合其他心理學理論以及跨範疇知識,重新演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收聽更多:
    【*CUPodcast】#71 盗竊與走路也能進入心流?
    https://youtu.be/crL2as1CjZQ
    【*CUPodcast】#70 要達忘我境界,先要控制自己?
    https://youtu.be/BIPjI39TLLs
    【*CUPodcast】#69 溫度改變心理:為何愈冷愈想買?
    https://youtu.be/0mE-pIIglAc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 需求層次理論 在 Alfred Ble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0 17:07:52

    0:38 - 4:24 需求層次理論中的五層需求
    4:25 - 5:38 自我實現 與 高峰經驗
    5:39 - 7:12 需求的陷阱和幻覺
    7:13 - 8:26 理論運用 & 總結
    -
    為什麼有些人會「窮到只剩下錢」?
    如何提高自己的滿足感?
    身為人,有哪些需求需要一步步去滿足?
    -
    這些問題都與美國心理學家Abraham Harold Maslow 在1943年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習息息相關。馬斯洛認為,唯有一步步地滿足五個層面的需求,最終達到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人才會達到真正的快樂與完整。
    -
    然而,我認為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反而被虛有其表的物質和外表,卡在較低層的需求中,卻不知自己空虛的來源是什麼。所以,透過這部影片,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些馬斯洛的理念和我個人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