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願意遇到這種事情,但是這是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經歷的,而我們台灣已經延遲了一整年多才遇上大爆發。
剛遇到一定也都會驚慌失措,尤其是未來趨勢不明時。我沒有特別喜歡藍綠哪一邊,目前執政黨確實很多措施跟問題,#只是我們自己心要夠平和堅定。
之前大家也確實都鬆懈了,覺得防疫有那麼重要,外出都不太戴...
誰也不願意遇到這種事情,但是這是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經歷的,而我們台灣已經延遲了一整年多才遇上大爆發。
剛遇到一定也都會驚慌失措,尤其是未來趨勢不明時。我沒有特別喜歡藍綠哪一邊,目前執政黨確實很多措施跟問題,#只是我們自己心要夠平和堅定。
之前大家也確實都鬆懈了,覺得防疫有那麼重要,外出都不太戴口罩、洗手、各種大小型群聚。 就連柯市長太太之前甚至還發表過批評AZ疫苗不願意去打的文(爆發前)
(但是這又牽扯到政治就不再討論,只是想表達目前疫苗被炒到最熱點,但是是否靜思已經客觀評估這件事;另外疫苗也不是說買就一下子能買到,要買就要買較有效益的,但下訂單超夯品牌對方是否願意接受、運送來台的時間、運送過程的保存、來了以後怎麼排序打、醫護也不能一次而是要分批打....等等都需要時間)
各種謾罵、陰謀論、牽扯政治
捕風捉影、選邊站、根本無濟於事
只是讓每個人心情越吵越憤慨。
‼️但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耐心等待之餘,乖乖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減少群聚。 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別人。‼️
-
疫苗購買其實是全球都在搶的事,有些人的版面可能再討論美國還是哪裡的朋友的留言說現在哪裡都能排隊打。
但是要想想台灣在國際上的政治立場,跟美國這種世界強國比(更何況對方是經歷了一整年的疫情肆虐以後,熬了一年多以後才有現在景況)
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等國家誰不是先被疫情肆虐過一輪以後才從中學到經驗跟改善的呢?
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關注全球各地疫情下的民眾,他們目前的現況、還有他們是怎麼走過、每個國家的應對,前人走過的路必有其可借鏡的地方。
‼️還有特別謝謝日本🇯🇵說好的送疫苗,6/4這124萬劑AZ疫苗說送就送到台灣🇹🇼來了)🥺🌶️也希望有些人不要再嫌太少不夠用,這是捐贈,他們不是理所當然就要給。這是日本🇯🇵感念我們10年前311大地震台灣人民捐款捐贈的點滴感念。
希望能藉此心情稍微緩和放鬆一點、也不要被台灣已經娛樂政治化的媒體給影響到(不是說電視報導都假的,只是臺灣新聞已經政治滲透太多,其實可信度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辨別的。)
-
大家默默待在家都很悶😞
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持續穩定上班的人當然還是大有人在。但真的也很多認識的朋友受到慘重影響,沒有收入、無薪假、裁員。也有認識就在雙北第一線危險性超高的醫護人員朋友,她們真的很累,可是還是硬撐著每天上12小以上的班。(更別說遇到恐怖襲擊的醫護🥺)
我們一般民眾關了這幾個禮拜,內心也開始惶恐不安。正值端午連假,或許也是想回家鄉跟親友聚聚安撫心靈。
但
我打這麼多也還是只能透過螢幕電腦手機跟妳們親親了😚(誤
人家連一個人開車出去漁光島透透氣都不敢,怕不小心造成社會負擔。拜託端午連假不要到處亂跑旅遊還是什麼了好咪😔 #同島一心 #端午佳節請避免跨縣市過節 #只是再忍耐一個連假而已
我也很想出去玩,可是我家裡有中老年人,我不希望因為我的疏忽大意不小心有機會帶病毒🦠傳播給別人,所以我還是繼續宅繼續廢,希望大家能再稍微堅持忍耐一些些☺️
-
-
☀️☁️🌎☀️☁️🌏
最後特別推薦二個podcast
大家可以去聽看看這些有關疫情還有國際新聞相關的議題:
1. #林氏璧孔醫生 @linshibi
2.#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howard.interpreter
這裏的資訊ℹ️是真的有專業的感染科或者其它醫生,還有平時就在關注國際時事議題的專業新聞媒體人跟各國人民的資訊分享交流。 重點是他們很 #理性 、#專業 、#解決問題為導向。 有時候聽完長知識外,內心確實也能被療癒到不少。推薦給大家,也歡迎各位推薦不錯的平台!
Pic from: @miyinmemes ☺️
電負度大小排序 在 漢娜在翻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比算命占卜更科學的測驗🤔
上個月嘗試了一個好神奇的東西!「GeneLife遺伝子検査キット」(基因檢測盒)。
檢測結果出來的時候,我人在東京、大叔在奈良,所以我是打電話翻譯我的結果給他聽。大叔邊聽邊不時回我「でしょうね!」(我想也是哦!)或是「正しい結果になってるね」(這個結果真的是對的耶)
當然啊!這可是從我身體裡的DNA去分析的!😏
廠商邀我參加測試的時候,本來有點害怕會不會要做什麼手術?沒想到居然只要「一滴口水」,就能知道自己的基因秘密!超級簡單又好好玩!🤤
我兩種測驗都做了,一個是「Genesis 全方位基因檢測」,可以知道先天體質、疾病風險、甚至祖先來源等等共361個項目!另一個是「Myself 自我潛能基因檢測」,可以知道自己的先天溝通能力、性格和才能等87項內容。
那時候我一看到「Myself」的檢測就覺得: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糾結和痛苦,所有的答案都在這裡了!🥺
果然看結果的時候各種人生跑馬燈在腦中瘋狂大播送😂
例如,「對不確定事物的恐懼」這個項目,我的DNA結果是「易感到恐懼」。
「有易恐懼傾向的人,當情況或環境與平時不同時容易過度緊張,感到強烈的不安。與焦慮症、怯場、怕陌生等有密切的聯繫。」
讓我想到我小時候真的是內向怕生(現在其實也是啦🙈),我媽說我們小嬰兒時,哥哥跟姊姊都找到保母了,只有我還沒送出去,因為不管把我送到誰手上,我都會崩潰大哭😆
又想到我小學畢業剛上國中時,第一次和姊姊分開(我們同個小學),對於未知的學校和環境非常害怕不安,每天都哭說不想上學。
有天媽媽就隨手把她抽屜裡一張黑白照片遞給我,讓照片陪我上學,那是年輕時候的媽媽拍的證件照。
我把照片放在鉛筆盒裡,在教室裡害怕時就拿出來看,但有天下午倒數第二節的大掃除,我的照片不知怎麼的掉到地上被掃走,有同學撿到問「這是誰的照片!?」
我更加害怕不敢認領,當時一張黑白的照片、又完全不是班上同學的面孔、年紀也明顯是個大人,大家覺得很靈異就把照片丟了😂
我還等到沒人的時候偷偷跑去翻垃圾桶撿起來😂😂😂
我就是這樣一個容易緊張恐懼的害羞小孩。
「熬夜」項目我的結果是「晚」,大叔聽到又秒回「でしょうね!」(我想也是哦!)😆
難怪晚上總是捨不得睡、早上總是低血壓爬不起來,要好幾個小時才回神,真的不是我愛賴床!現在基因可以證明我的生理時鐘就是晚睡型的!😆
本來以為應該大部分人都是晚吧,誰愛早起呢?沒想到根據資料庫數據,「晚」的人只有29.30%!
我的「倫理觀」結果「傾向於高」,「道德感強,就會待人誠實;道德感弱,欺騙他人、阿諛奉承時就不太會內疚。」
這個看到時也連連點頭!難怪我總是學不會說謊,也不願意跟日本人一樣講「建前」(たてまえ)的表面話。
不管是對人講話還是寫文章,總是追求誠懇誠實,覺得這樣心裡才踏實,原來這也早就埋在基因裡。
其他還有「傾向於秩序性」(秩序性傾向高的人,具有遵照計畫辦事、喜歡整理整頓的傾向)、「神經質」、「多愁善感」等項目,都讓我跟大叔拍手叫好「真的是太準了!」👏
不過雖然我的檢測結果是「多愁善感」,但「負面思考」的部分卻是「傾向於難患」(比較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大叔說:「你的DNA倒是平衡得滿好的嘛」(笑)
除此之外,檢測裡有更多我們不懂、想知道的事情,像是「肥胖」的結果我居然「傾向於易患」⋯⋯!可惡不能肆無忌憚的大吃大喝了😭
「不易感受幸福」的結果也讓我滿意外的,難怪我不太熱衷看那些太陽光太刺眼的正面心情小語😅
「酒精代謝」我的結果是「幾乎無法分解」,難怪我一喝酒就全身紅通通,天生酒量就差。
「對憤怒、厭惡表情的識別能力」我兩個結果都「傾向於高」,看到時也會心一笑,因為我真的很怕看到人生氣,有人在大小聲的地方我都很敏感想要離開那裡😆
「希望和自己類型相似的人交往的傾向」我的結果是「強」,仔細想想我的確都只能跟同頻率的人相處,跟不同類型的人就很難成為朋友。
有趣的是,雖然我「易感到恐懼」,但「探索新奇姓」結果卻「傾向於高」,「懼怕傷害」也「傾向於低」,也難怪我會隻身跑到東京來🤪
講到「長壽」的項目,大叔在電話那頭非常忐忑的說:「怎麼樣怎麼樣!你的結果是怎樣!」
因為前一天我們看他的結果,他的基因是「稍微長壽」!我為他高興之後又說「萬一我是短命怎麼辦」😂
還好我的結果是「標準」,大叔就在電話那頭大聲歡呼!
我說:「這有好嗎?我沒有傾向長壽欸。」
大叔很開心的說:「標準很好啊!女性標準的話也能活到80幾歲了吧!(蠢萌的開朗語氣)」
因為先天與後天各占50%,這些結果還是會靠後天的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所以知道這些DNA的秘密,感覺就先掌握了一半的人生了!👍
關於身體特徵和疾病風險,請看下一篇「Genesis 全方位基因檢測」:https://www.facebook.com/495895400497285/posts/2650754071678063/
話說我對「GeneLife基因樂活」的第一印象是西班牙球星「伊涅斯塔」,因為他就是品牌代言人!(超大咖)在日本的電視廣告上看到😍
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他們是日本第一家專門從事遺傳基因研究的公司!被稱為「日本國內基因檢測的先驅」呢。
【💎漢娜粉絲專屬活動】
凡於12月7日至12月19日,在 https://tw.genelife.asia/ 購買「Genesis 全方位基因檢測」或「Myself 自我潛能基因檢測」套組,輸入專屬代碼 HannaGenelife 可享優惠價NT$2999!(原價NT$8990)
👆剛剛看到嚇一大跳⋯⋯!廠商也給我的粉絲太優惠了吧!!這麼大筆折扣!好有誠意😱
趕快趁這次活動一起來了解你的身體密碼!檢測一次,終身受益!❤️
(檢測結果是全中文版本)
✔來自日本品牌
✔日本自家實驗室
✔價格經濟實惠
✔非侵入式以唾液採集
✔在家也能採集很方便
✔採集完成後免運寄回GeneLife台灣分公司
✔約六週可於線上取得全中文檢測結果
✔已經成立15年
✔擁有80萬筆資料庫
⚠此產品非醫療診斷用途
㊙️ #第四張照片裡還有小彩蛋
【🧪Myself 自我潛能基因檢測】
商品網址:https://supr.link/jv0TX
▶️提供87項豐富的檢測,主要著重在於先天潛能與性格,透過科學的基因檢測來探索最真實的自己,達到適性發展,任何年齡皆適合。
檢測項目:檢測87項內容,總共分為5類
溝通能力14項:協調性、社會性、外向性、獎勵依賴性、自我超越性
性格15項:幸福感、懼怕傷害、倫理觀、易失落、對壓力的反應
才能11項:運動能力、音樂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資訊處理速度
【🌡Genesis 2.0全方位基因檢測】
商品網址:https://supr.link/Yyqbz
▶️提供361項豐富的檢測,其中包含先天體質、疾病風險,執行完基因檢測後可以透過風險值從高至低排序,讓自己可以調整後天生活習慣,來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
電負度大小排序 在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場記出包的時候...
拍板到底是幹嘛的?(下)by 立衡
上篇說到,拍板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來打板,以創造出一個方便後製人員把聲音與畫面同步起來的同步點。然而,這並不是拍板唯一的功用。在拍板的響板部分之下,還會有一塊小黑板,上面記載了像是片名、場次、分鏡號等的資訊。那麼,這塊小黑板,又有什麼樣的功能呢?
其實,小黑板上的資訊,也是為了後製而寫上去給攝影機攝製下來的。而後製又為什麼需要這些資訊呢?直接挑出好的鏡次,然後讓剪接師把這些鏡次拼接起來,不就完成剪接了嗎?為什麼還要浪費儲存空間/底片長度,去拍一個在電影院放映時完全不會出現的資訊呢?
答案很簡單:為了整理素材。如果是一支三天拍完的小短片,那它的素材確實可以在後期的時候依靠組員的記憶被整理起來。然而,如果是一個九十分鐘長度的劇情片呢?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假設這部長片中每個分鏡的平均長度是五秒鐘,那麼用九十分鐘去除的話,就可以得到該片的總分鏡數:90 × 60 ÷ 5 = 1080,總共有上千個分鏡。而如果不知道每個片段是屬於哪一場的第幾個分鏡的話,那麼剪接團隊就需要在遇到每一個新分鏡的時候,去從可能上百頁的分鏡腳本裡面找出新分鏡是位在劇本的什麼位置,然後才會知道他們該把這個分鏡放在時間軸裡的什麼地方。這當然是毫無效率可言。所以,剪接團隊們都會希望他們接收到的素材最好是都標明清楚每一個片段是屬於第幾場、第幾分鏡的第幾個鏡次,好讓他們可以用最高的效率、浪費最少的人力與時間去把所有片段都排序好。
--
話說,這些雖然關於畫面,但本身不屬於畫面內容的資訊,就是所謂的「後設資料(Metadata)」——描述資料的資料。像我們一般用手機在拍照的時候,存下來的相片檔裡也通常會有拍攝時間、相機型號、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等資訊,這些也都是後設資料。後設資料最大的用處之一就是拿來排序資料,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按照拍攝日期來整理相片,就是依靠相片檔裡的後設資料。
問題來了:底片攝影機並沒有像數位相機一樣強大的儲存後設資料的功能,那要怎麼把後設資料附著到底片上的每一個片段上呢?每拍完一個分鏡就把底片抽出來貼上標籤顯然是一個既沒效率又危險(怕底片曝光而報銷)的做法。於是,劇組們乾脆就在每個鏡次的開頭攝製下該鏡次的後設資料,讓剪接團隊只要看到這個寫了場次、分鏡號跟鏡次的小黑板,就知道該在這裡動刀,剪下一個新的片段出來,並且也可以馬上知道該把這個片段擺在時間軸的哪個位置,大幅縮短了剪接的準備作業。而由於攝製小黑板的時間點跟打板的時間點相連,人們乾脆就把小黑板跟打板用的響板裝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電影拍板的樣子。在中文地區,又因為拿這個板的通常是場記,所以它也被叫作「場記板」。
可以說,就像一些底片相機可以在底片上印上拍攝的日期,這種作法也是把後設資料當作一般資料來儲存。而由於電影的戲劇內容是在打完板、場記退開到畫面之外之後才開始,所以拍板的攝製也不會影響到真正的內容——只要打板的人沒有因為打板太大聲而嚇到演員的話。
--
然而,到了數位攝影當道的今天,後設資料應該已經可以在攝影機上直接輸入到影片檔裡面了——實際上, Blackmagic Design 所出的電影攝影機就有這個功能——但為什麼劇組們大多還是保留了在拍板上寫後設資料的傳統呢?其實,雖然在數位攝影機上直接輸入場次資料很方便,但是電影業界的數位影片格式一直沒有統一,所以即使在攝影機上可以輸入後設資料,也不保證後製軟體在匯入影片素材檔的時候可以讀得到那些資料。因此,目前最保險的做法,仍然是最傳統的——在拍攝的一開頭先錄下場次資料,不管是用傳統的木質拍板,還是 iPad 裡的拍板 app 都一樣。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匯入素材檔到剪接軟體之後,剪接師可以直接在畫面上看到每一個片段的資訊,讓整個剪接的過程更直覺。
另外,上一篇說到,聲音跟畫面通常是分開錄製的。而既然畫面的後設資料有寫在拍板上錄製下來了,聲音的後製資訊又是怎麼紀錄的呢?同理,這些資訊也是直接錄製到音軌裡面的,方法就是找個人對著麥克風說「第幾場第幾分鏡第幾鏡次」,或者實際上在台灣更通用的:「場三 shot 2 take 1」。
--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可以整理一下開始錄影時各個動作的順序。首先,所有人要就定位:除了演員站定位準備開演之外,場記要舉好拍板給攝影師拍,攝影師也要對焦在拍板上並讓整個拍板入鏡——這是為了讓片段的一開始就有清楚的後設資料,讓剪接人員不用再到片段裡面尋找拍板在何時出現。另外,收音人員要把指向性麥克風對準負責說出聲音的後設資料的人——通常也是場記——好讓後設資料可以被清楚的錄下來。當然,也要確保打板的聲音有好好的錄到,亦即夠大聲而又沒有大聲到爆掉(超過錄音範圍)。
準備好之後,負責指揮這一流程的人(通常是副導演)先喊「Sound」要收音組開始錄音。收音師在確實開始錄音之後會喊「Speed」來表示錄音已經開始並且錄音速度正常,場記再接著喊「場 X shot X take X」給收音組錄下來。錄好聲音的後設資料之後,副導演才會喊「Camera」要攝影師開始攝製——這是為了節省影片的大小。畢竟無論是底片還是數位檔案,畫面的每秒儲存成本都要比聲音高得多,才讓攝影機儘量晚開始錄影。
攝影師聽到副導喊「Camera」之後就會按下錄影鍵開始攝製畫面。確認攝影機開始錄影之後,攝影組會回報「Rolling」,意思是攝影機的馬達已經開始轉動(這是源自於底片攝影機的術語,留存到現在)。
這時,聲音跟畫面都已經開始錄製,拍板上的後設資料也已經被攝影機給錄製下來,場記就可以打板了。要注意的是,場記必須要確認聲音與畫面都開始錄製之後才能打板,因為同步點就是要聲畫兩者各自都有,後製人員才有辦法對同步。打板的時候板的下半部要儘量保持靜止,這樣後製人員對同步的時候才會有清楚的畫面同步點可以用。打完板之後,場記就要儘速退出畫框之外,攝影師恢復畫框位置,收音人員恢復麥克風位置。然後,就是副導或導演喊「Action」,演員開始演戲的時候了。
電負度大小排序 在 我的玫瑰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這篇,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凡事搜尋的時候會盡量以NHS政府網站為主,打關鍵字搜尋的時候多打一個NHS就會跳出NHS網站跟我要找的東西有相關的文章了,NHS網站我視為一個可信的參考來源。並且它用的英文相當簡單好懂,應該是有特別設計過針對一般大眾使用的語言
以上是一般版,有基礎英文閱讀程度就可以做;下面是進階版,花時間也花腦力
如果是我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更多的資訊,ex: 如何預防妊娠紋、催眠生產有沒有效、肌醇對PCOS的作用等等,那我就上Pubmed按照EBM的證據等級找相關文獻來看。(感謝sci-hub讓找paper全文這件事的難度降低)通常這樣弄完一輪也就差不多可以對事情下個結論了!
【你有把握你不會被騙嗎?】
下面文章內容很長喔!
最近,這則「男嬰喝直銷奶粉」的新聞報導,內容在說「高雄長庚醫院日前接獲一名4個月大男嬰,疑似被餵食母親減肥用的直銷高蛋白奶粉,長期營養失衡差點丟掉小命。」
各位朋友往下看柚子醫師的想法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這則新聞
https://goo.gl/hXasfN
https://goo.gl/H5GVYr
https://goo.gl/h3aynW
柚子醫師應該是最後一個分享這篇文章的小兒科醫師粉絲團,主要是因為柚子醫師多想了一些時間,因此對於整件事,柚子醫師想要多說幾句話
1、一歲以內的嬰兒飲食,以母奶最好,除了母奶之外,如果使用配方奶,配方奶的成分比例有一定必要的特殊要求,請不要用鮮奶、請不要用成人奶粉、請不要用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上面這一點幾乎是所有的小兒科醫生粉絲團都不斷強調的,柚子醫師也必須把他放在第一點來強調,至於下面這二點就是要柚子醫師最近多想的事情。)
2、直銷奶粉的廠商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台灣人是很健忘的。柚子醫師敢說,如果直銷奶粉的廠商不告這些醫師,這個新聞就沒有任何再往下深入報導的機會,再過兩個星期,這個新聞就會消失,再過三個月,幾乎不會有人記得這個新聞,就算政府大動作執法,各位覺得可能會有多重的處罰?就算處罰重到讓整間公司倒閉,換個名字換個負責人重新再來的一直都大有人在。
3、對於養育孩子的所有大小事,各位有把握你不會被騙嗎?
幾年來柚子醫師遇過不少沒有使用正常嬰幼兒奶粉餵食小寶寶的情形,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分析起來大致上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因為正常的嬰幼兒奶粉太貴了,有些人真正家境貧寒沒有辦法買得起正常嬰幼兒奶粉,只好用較為便宜的其他奶粉或食物來取代,也有些是因為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貪小便宜不願意多花錢,柚子醫師曾遇過太苛薄的婆婆,要求媳婦泡奶永遠都要少兩湯匙,小女嬰因為配方奶熱量不足永遠都是瘦瘦小小的。
第二種不使用正常嬰幼兒奶粉餵食小寶寶的可能性,是因為「被騙了」。
柚子醫師在想,這個新聞當中的直銷奶粉,會比較便宜嗎?應該不會!
如果沒有比較便宜,當然是因為媽媽被騙說:「別的奶粉都是爛貨,一定要喝這種奶粉才會有很多好處」,新聞內容當中,媳婦說:「婆婆在做直銷,從小孩出生不久,就要求她把高蛋白產品當成配方奶」,請問大家,如果媳婦知道這個奶粉吃久了,可能會「全身癱軟無力、腸子麻痺、心跳較慢」,媳婦會給自己的孩子吃嗎?當然不會,追根究底媳婦被自己的婆婆騙了,請問大家,如果婆婆知道這個奶粉吃久了,可能會「電解質極度不平衡、血液呈現相當鹼,有如橫紋肌溶解症」,婆婆會給自己的孫子吃嗎?當然不會,追根究底婆婆也被奶粉的供應者騙了,奶粉的供應者知道這個奶粉不能給小嬰兒吃嗎?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就算知道這個奶粉不能給小嬰兒吃,他還是可能會繼續賣,為什麼?當然是為了「賺錢」,只要可以賺錢,什麼事做不出來,騙一騙人就可以賺錢是多簡單的一件事,只要把良心放在一旁就可以做得出來了。
大家心裡一定會想「媽媽真笨!婆婆真笨!」,這種沒有腦袋的推銷話術,為什麼你也相信,柚子醫師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個人說喝這種奶粉對小寶寶有好處,你一定不會相信,如果有十個人說喝這種奶粉對小寶寶有好處,你也不會相信,如果有一百個人說喝這種奶粉對小寶寶有好處,你仍然不會相信,可是你加入了一個Line群組,五百個人都說喝這種奶粉對小寶寶有好處,你加入了一個FB社團,五千個人都說喝這種奶粉對小寶寶有好處,你說你會不會信?
進一步來說,對於養育孩子的所有大小事,各位有把握你不會被騙嗎?
柚子醫師跟大家聊一聊別的例子。
各位去商店買衛生紙,不良的店員看到你的孩子就說你的孩子長得這麼瘦小,應該是缺乏什麼營養素,你會不會就直接掏腰包買了很貴的營養品回去給孩子吃,吃了很多年之後,新聞報導說那個很貴的營養品被驗出有塑化劑,你的孩子還是一樣瘦小。
各位去商店買孩子平常習慣喝的嬰幼兒奶粉,店員看到這個奶粉,邊搖頭邊嘆氣。你問他為什麼搖頭?為什麼嘆氣?他欲言又止的告訴你說,這個奶粉比較沒有營養而且比較貴,要1200元,你為什麼不喝旁邊這種特別有營養的奶粉,而且只要800元。你覺得這個店員佛心來著,讓你省錢又營養,柚子醫師告訴你,1200元的奶粉進貨價要1000元,每賣出一瓶店家只能賺200元,可是800元的奶粉進貨價只要200元,每賣出一瓶店家可以賺600元,各位覺得一個不良的店員會推薦你的孩子喝什麼奶粉?
各位去郵局寄個信,門口有一個年輕人跟上來,告訴你說他有一套教材專門開發孩子的潛能,年輕人給你看了一張照片,跟你說教材設計者的孩子在五歲以前就會說流利的六國語言,數學檢定冠軍,學業進度驚人,只要你買了這套教材,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練習,你的孩子也會跟他的孩子一樣厲害,正在煩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的黑手爸爸,咬咬牙分期付款也要買一套,只希望孩子以後成為人中龍鳳。
當然一定有堅定立場的爸爸媽媽,不會相信上面這些太誇張的效果,那各位能夠相信誰?
柚子醫師再跟各位談談幾個例子
阿公阿嬤信誓旦旦跟柚子醫師說,隔壁鄰居的話他不會相信,路上推銷員的話他也不會相信,可是電視上某個人是這方面的權威,他說的話總可以相信了吧?唉!電視上的這個權威,事實上也不是這方面的權威,他說的話都沒有實證醫學的認證,醫師之間早就把這位權威罵翻天。
電視上的權威不能信任,總可以信任醫師吧?柚子醫師必須強調說:「大部分的醫師都是良善的,但是有少部分的醫師也是不能信任的!」曾經有醫師,對癌症的病人說:「接受正統癌症療法你只有死路一條,一定要買我的健康食品才可能有活路」。也曾經有醫師把病人的抽血報告修改成不正常之後,告訴他說你的症狀十分嚴重,一定要花大錢好好治療。
柚子醫師不希望因為上面這段話讓大家對所有的醫師產生不好的印象,因此柚子醫師必須再度強調一次
#大部分的醫師都是良善的
#有少部分的不良醫師是不能信任的
各位有把握你不會被騙嗎?一個4個月孩子受苦的新聞讓柚子醫師幾天都睡不好,柚子醫師已經很難跟各位說誰可以相信誰不能相信了,這是個最糟糕的年代,各位一定想像不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那麼多的陷阱,網路上查詢到的資料不見得完全正確,誤信了不正確的言論只會讓孩子出現預料之外的意外。
可是,柚子醫師必須要說,這也是個最好的年代,網路上還是有一群醫師默默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在做著正確的事,我們不鼓勵大家在網路上隔空問診,可是可以讓大家隨時在臉書上接收到現階段最正確的育兒訊息,除了歡迎大家按讚加入柚子醫師的粉絲團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下面這些柚子醫師平常每天都要偷偷關注的醫師粉絲團(請各位偶像醫師包涵,下面的粉絲團排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愛+好醫生
葉勝雄醫師的育兒發燒經.兒科不只是小兒科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三寶爸-小兒科陳映庄醫師
林思宏醫師
小劉醫師 Lisa Liu粉絲團
臭寶爸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張璽醫師-小兒神經
寫在文章的最後,幾年前,柚子醫師曾經在某個衛教演講的場合,說了幾句「實話」,隔天就接到某間廠商的電話,直接明白跟柚子醫師說:「你可以演講,但是你不可以『擋人財路』」。幾年後,柚子醫師仍然維持一樣的想法,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能做的事我都要盡量做,只是身旁多了幾位願意幫忙的律師朋友,如果上面的文章影響到了誰,歡迎廠商直接跟柚子醫師說,柚子醫師直接公告廠商名稱,總之就是來函照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