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解電容結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解電容結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解電容結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解電容結構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Kimi69,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 強勢新品,金牌全模組電源「HYDRO G PRO」 有 1000W、850W、750W、650W 共四個瓦數 零售業界第一,工業級獨特防潮塗層技術:防潮、防鏽、防汙 ECO風扇溫控開關切換設計 LLC半橋諧振結構與DC-DC穩壓設計 150 x 150 x 86mm 短機身 商品 10 年...

  • 電解電容結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9 13:11:53
    有 15 人按讚

    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式ing..... 【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再生能源點亮創能、儲能應用大未來(05/18/2021 天下雜誌)

    文: 台灣經濟研究院

    創能技術開發著重提升綠色能源能量與降低成本

    創能領域前瞻綠能技術開發配合發揮臺灣太陽光電與離岸風力等再生能源特色,透過提升電池模組效率趨動太陽光電成本下降,以及利用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降低風場運維成本,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開發高效率、低成本、超輕量之太陽能電池技術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已刻不容緩,成功大學陳引幹教授團隊運用原子層沉積技術,沉積不同氧化物材料膜層於堆疊型太陽能電池中,以優化各膜層厚度、品質與材料純度等,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品質。中央大學許晉瑋教授與劉正毓教授團隊以軟性三五族太陽能電池收集室外光源,提供智慧模組(溫度感測器與藍芽)足夠電能回送電子訊號,朝向智慧模組「自我維持」前進。

    在降低成本方面,大葉大學黃俊杰教授團隊利用非真空設備取代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用原子層沉積設備(ALD)以及銅漿料取代銀漿料達成低成本射極鈍化及背電極(PERC)太陽能電池開發。成功大學張桂豪副研究員與李文熙教授團隊創新製程置換太陽能鋁電極,以低成本空氣燒結銅電極應用於高效率雙面太陽能電池,將有效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支出,增加產業獲利能力。

    隨著太陽光電產能市場逐漸飽和,相關企業轉型尋求高效率與超輕量太陽能模組,以無人機應用為例,臺灣大學藍崇文教授團隊替無人機縫製出可以吸收太陽光轉成電力的衣裝,賦予偵查、通訊等任務。臺灣大學林清富教授團隊開發適合於固定翼無人機之輕量太陽能模組的大面積(30x150 cm2)太陽光模擬器,於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置可供太陽能無人機測試起降與飛行場域。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源為一種乾淨、能量密度高、環保零汙染、應用廣泛與取得容易的新能源,仿生電池即是透過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為既能製氫又能發電的多功能太陽能系統。清華大學嚴大任教授團隊開發氫氣光電催化的催化劑由鉑金轉換為更具有普及性且兼具效能的材料,透過電漿子結構來強化二硫化鉬與日光光場交互作用,增加光能轉化為氫能的效率。中央大學王冠文教授團隊則建置高效穩定低成本之雙效產氫產電系統,利用其太陽能轉換再生電力進行光電催化分解水產氫並儲存,達到能源永續發展之概念。

    智慧平台系統助於離岸風場海事工程量測與運維

    面對臺灣附近海域高溫、高濕、多颱風與地震頻繁的特有地理環境,以及海上嚴苛條件,成功大學林大惠教授團隊開發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可降低量測成本、提高觀測準確性與量測效率,有助於離岸風場開發之海事工程量測。臺灣大學蔡進發教授團隊著重開發離岸風場運維大數據智慧平台,提供數據及開發各種量測技術,達到風機早期診治、早期預防功效,以期降低運維成本。

    儲能技術開發著重高效能、高安全、具經濟性以支持各種儲能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快速發展,電力儲存設備的布建應隨之增加其靈活度,以確保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存整合,促進電力供應端和儲存之間高效率的轉換。而儲能領域當中,又以先進二次電池與先進氫能為基礎核心發展項目。

    開發高能量與高安全之固態電池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儲能電池安全與效率,全固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研發主流。研究方向多針對電池正極、負極、以及電解質創新材料與設計,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需求與提高電池系統的總體能量。

    正極材料方面,大同大學林正裕教授團隊開發具可量產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合成技術,同時透過離子摻雜技術穩定其正極材料之晶體結構、改善材料的離子導電度,進而提升其電池穩定性及電容量。

    負極材料方面,清華大學杜正恭教授團隊採用太陽能板製成切削的廢料矽,將此進行高值化做成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並用交聯反應開發矽負極黏結劑,以共沉澱法、自身氧化還原法進行正極材料開發參雜改質,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電的能力。交通大學陳智教授團隊利用電鍍雙晶銅箔作為矽基負極材料的基板,配合富鎳層狀氧化物正極構成鋰電池,提升鋰電池的整體能量密度,提供各項裝置或載具更好的續航力。

    電解質材料方面,明志科技大學楊純誠教授團隊主要開發鋰鑭鋯氧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並將其應用在NCM811陰極材料上,最終組裝成鈕釦型及軟包型電池。成功大學方冠榮教授團隊開發高緻密性鈣鈦礦、橄欖石、石榴子石結構氧化物及硫化物電解質,以及具獨特性金屬、非金屬中介層,有效降低固態電解質/電極介面阻抗。臺灣科技大學王復民教授團隊研發固態電解質具環保水溶性,有低成本與綠色製程之特性,且能有效改善固體接觸的介面問題,可製備成高容量、輕量化與高性能二次電池。臺灣大學鄭如忠教授團隊深入探討高分子固態電解質,藉由合成改質方式可提供具彈性的高分子,進一步利用後調整加入鋰鹽的種類及添加劑,使研發的高分子固態電解質更符合商用規格。

    兼具發電及產氫之仿生創能技術

    氫能可作為重要儲能技術研發之原因,乃因其最終可實踐潔淨能源,提供眾多行業(如化工、鋼鐵重工及長途運輸等行業)有效脫碳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並加強能源安全。且相對其他儲能系統,氫能另一大優勢為其電轉氣儲能系統有儲存量大以及放電時間長的特性。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久以來專注於氫能領域。張鈞量博士團隊開發大氣電漿噴塗製備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之可量產技術驗證,可進行大面積(10╳10 cm2)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之生產;余慶聰副研究員團隊利用新型產氫技術結合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使用低成本觸媒生產95%以上的氫氣,省去複雜的純化處理,大幅降低氫氣製造門檻;李瑞益研究員團隊則是著重於開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可直接將燃料如氫氣、瓦斯或天然氣轉換為電力,並將餘熱回收再利用,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方面,中央大學李勝偉教授團隊開發中低溫操作的陶瓷電化學儲能電池,所使用的關鍵電解質材料可使操作溫度降到400-700℃區間,且開發關鍵電解質、氫氣電極與空氣電極材料性能與微結構設計,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作空氣電極材料奈米纖維,並成功與電解質相互整合,可提升單電池性能14.1%。

    儲存氫氣方面,清華大學陳燦耀副教授與曾繁根教授團隊選擇碳材料進行儲氫研究,以零模板水熱碳化法合成出奈米碳球,最後輔以奈米金屬修飾產生之氫溢流效應(Spillover Effect),提升氫氣吸附效能。

    製造氫氣方面,臺北科技大學鄭智成教授團隊致力研發低成本、高穩定度、高效率之中溫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開發新型氨氣裂解觸媒技術,大幅改善現有氨裂解觸媒反應速率過慢之缺點。中興大學楊錫杭教授團隊則開發非貴金屬觸媒應用於水電解觸媒,以降低裝置成本,並且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和膜電極組,使效率能有效提升。臺灣大學謝宗霖教授團隊發展具突破性之太陽能電解水產氫技術,以低成本、易量產、高效率的鈣鈦礦─矽晶疊層太陽能電池進行電解水產氫,並達到具競爭力之太陽能轉氫能效率水準(10-15%)。而臺灣科技大學胡蒨傑教授研發適於氫氣分離的複合薄膜,藉由熱力學與動力學的基礎理論調控薄膜成膜機制,開發高孔隙度且結構穩定的基材膜,結合優異特性的基材膜及選擇層。

    綠色能量持續擴散,協助臺灣繼續邁進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藉由學研界前瞻創新研發能量,推動新能源及再生能源之科技創新,進一步擴大產學研界連結之效益,積極延續科研成果落實產業應用,以期為我國綠能產業布建機會,並協助政府達成能源轉型,且透過綠能科技發展躍身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845

  • 電解電容結構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7 18:01:14
    有 68 人按讚

    被動元件通路商-日電貿(3090)第一季營收大幅成長,代理線幾乎全產品價格調漲,坐擁低價庫存利益,法人預期,日電貿第一季EPS可望超過1元,成為被動元件廠財報黑馬。
    .
    由於手上代理線眾多,製造原廠在鋁質電容、鉭質電容、固態電容以及MLCC均已對通路商展開調漲之下,日電貿將進一步對外反應原廠的漲價幅度。
    .
    目前為三星電機MLCC代理商,佔公司營收比重超過四成,被動元件產業第三季有車用、東京奧運帶動需求,能見度不差。
    至於5G方面,2021年5G基地台規模上看300萬台,尤其5G基地台在戶外的使用環境,對MLCC將有更多的使用量。
    .
    另外在筆電、手機、平板、桌機等應用,2021年估計約62億台,桌上的應用約25億台,以平均每台1,000萬顆計算,吃掉25兆顆產能,是MLCC消耗量最龐大的應用
    .
    🥳未來發展:
    看好純電動車在未來2~3年將有爆炸性成長,也是推升MLCC(積層陶瓷電容)需求的主要動能。
    .
    日電貿今年第一季營收27.75億元,創下最近11季以來新高紀錄,年增34.4%,由於營收大幅成長,法人推估,日電貿今年第一季EPS可望超過1元,重返成長軌道。
    .
    👀日電貿(3090)簡介:
    日電貿股份有限公司(3090)成立於1993年1月,為全球各大品牌之被動元件代理商,以代理Nippon Chemi-con、Panasonic及崇貿科技的電子零組件為主。
    .
    🤩產品營收比重:
    2019年產品營收結構為陶瓷電容佔41%、電解電容佔16%、發光二極體佔5%、固態電容佔11%、其餘為其他產品(包括電池、塑膠電容、IC及電阻等)
    .
    👣銷售狀況:
    產品的銷售以台灣及亞洲為主,並在當地設有銷售據點,客戶涵蓋電源供應器、主機板、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及工業用電腦等市場,包括全漢、研華、神達、新巨、僑威、精英、廣運、廣積等。
    .
    🦾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為:
    大聯大、巨路、禾伸堂、立隆電、全科、至上、所羅門、金山電子、威健、凱美、堡達、敦吉、奧斯特、蜜望實、增你強等。
    .
    老牛抱緊股
    https://bit.ly/3oPIS0F
    老牛粉專
    http://bit.ly/3qNGVBA
    #股票 #選股 #投資 #存股

  • 電解電容結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2 14:13:30
    有 2 人按讚

    人工肌肉重大突破登上《Science》,多國科學家聯合實現全新驅動機理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1 日 0:00 |

    2021 年,機器人已經「成精」了,公然吵架、組團熱舞再也不是人類專屬。在許多人心裡,機器人還是僵硬、機械甚至冰冷,即便如此,技術日新月異,柔性機器人快速發展,我們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也該打破了。

    科學家設計的軟體機器人外形可謂五花八門,比如:

    磁場驅動的軟體機器人,看上去像花瓣。

    會奔跑、能游泳、能舉重物的「小獵豹」。

    可用於軍事行動的隧道快速挖掘機器人。

    其實,軟體機器人的設計往往與一種智慧材料有關:人工肌肉。最近這領域中國科學家聯合美、韓、澳等多國學者有了新突破。

    相比傳統人工肌肉,這次設計出的人工肌肉有無毒、驅動頻率高(10Hz)、驅動電壓低(1V)、高比能量(0.73~3.5J/g)、高驅動應變(3.85~18.6%)、高能量密度(高達 8.17W/g)特性。

    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2021 年 1 月 29 日,題為「Unipolar-Stroke, Electroosmotic-Pump Carbon Nanotube Yarn Muscles」(單極衝程、電滲泵奈米碳管線肌肉)的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論文出自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江蘇大學(智慧柔性機電研究所)、常州大學(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南韓漢陽大學、首爾大學、澳洲臥龍崗大學、迪肯大學等團隊。

    論文題目有個看起來高深的詞「奈米碳管線」(Carbon nanotube yarns)。談研究細節前,先來解決一個問題:奈米碳管線為何物?

    奈米碳管線源自奈米碳管,這是具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徑向尺寸為奈米量級、軸向尺寸為微米量級、管子兩端基本都有封口。外形上,它是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構成的數層同軸圓管,層與層之間的固定距離約 0.34 奈米,而圓管的直徑一般為 2~20 奈米。

    據了解,奈米碳管為一維奈米材料,重量輕、有完美連接結構,因此有獨特力學、電學、化學性能。基於這些特性,奈米碳管線也應運而生。據字面意思可知,這是透過拉伸和鬆弛、碳基奈米管纖維製成的緊密絞合線。

    不同於普通線,奈米碳管線其實是種超導體,還可當電池使用。早在 2011 年,德州大學就與美國企業展開合作,致力將奈米碳管線推向市場。

    2017 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又研製出名為 Twistron 的奈米碳管線。

    研究團隊的李娜博士受訪時表示:

    這些線本質上是種超級電容器,但無需外加電源充電。因奈米碳管與電解質的化學電勢不同,當線浸入電解質時,一部分電荷會嵌入。線拉伸時,體積減小,使電荷相互靠近,電荷產生的電壓增高,從而獲得電能。

    2014~2016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楚合濤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接受訓練,正是自那時起,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與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Ray H. Baughman 教授課題組,開始了有關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的研究。

    這次正是博士畢業生的楚合濤為論文共同作者之研究。

    人工肌肉性能達到新突破

    那麼,奈米碳管線和人工肌肉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論文介紹,滲透離子(不論正負)會影響著長度、直徑的變化,因此奈米碳管線可用作電化學致動器。據悉,奈米碳管線人工肌肉是典型的智慧材料,主要透過熱、電化學兩種方式驅動,兩種驅動方式有差別。

    根據熱力學定律,熱驅動受卡諾循環效率(Circulation efficiency in Kano,一高溫熱源溫度 T1 和一低溫熱源溫度 T2 的簡單循環)制約──比電化學驅動能量轉換效率更高,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基於這點,研究團隊構建全固態肌肉(all-solid-state muscle)。透過向線滲透帶電聚合物,纖維開始部分膨脹,隨著離子損失長度會增加,增加肌肉的總衝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表示,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透過聚電解質功能化的策略,可達成人工肌肉智慧材料的「雙極」(Bipolar)驅動轉變為「單極」(Unipolar)驅動(如下圖),同時發現人工肌肉隨電容降低、驅動性能增強的反常現象(Scan Rate Enhanced Stroke,SRES)。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效果:

    做到單一離子嵌入、嵌出的「單極」效應,解決「雙極」效應反向離子的嵌入、嵌出引起的性能降低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與能量密度等性能;

    人工肌肉隨掃描速率增加,驅動性能增加,解決了傳統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認為:

    此重要突破解決了人工肌肉驅動性能的電容依賴性問題,為後續設計具有無毒、低驅動電壓的高性能驅動器提供新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此突破在空間展開結構、仿生撲翼飛行器、可變形飛行器、水下機器人、柔性機器人、可穿戴外骨骼、醫療機器人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關於作者

    早在 1990 年代初,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就確立智慧材料與結構的研究方向。哈工大在這領域的探索離不開一個名字──冷勁松。

    冷勁松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專業,2004 年起擔任哈工大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博班導師。

    1992 年起,冷勁松就開始開展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材料系統和結構系統、光纖傳感器、結構健康監控、複合材料結構設計和工藝技術、可變翼飛行器、結構振動主動控制、光纖通訊和微波光電子器件、微機電系統等等。

    另外,冷勁松也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 Nano Materials 擔任主編,《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和《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等國際雜誌擔任副主編。2006 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7 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8 年當選歐洲科學院物理與工程學部外籍院士(Members of the Academia Europaea)。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正是冷勁松。

    2020 年 3 月 4 日,冷勁松教授團隊與美國馬里蘭大學 Norman M. Wereley 教授團隊的共同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oft Robotics》,展示受象鼻啟發、可伸展/收縮的氣動人工肌肉基礎上設計的新型彎曲螺旋可伸展/收縮氣動人工肌肉(HE-PAMs / HC-PAMs)。

    這次研究,將使團隊在人工肌肉方面的探索更深入。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2/11/unipolar-stroke-electroosmotic-pump-carbon-nanotube-yarn-muscles/

  • 電解電容結構 在 Kimi69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06 18:00:10

    2020 強勢新品,金牌全模組電源「HYDRO G PRO」
    有 1000W、850W、750W、650W 共四個瓦數
    零售業界第一,工業級獨特防潮塗層技術:防潮、防鏽、防汙
    ECO風扇溫控開關切換設計
    LLC半橋諧振結構與DC-DC穩壓設計
    150 x 150 x 86mm 短機身
    商品 10 年保固和最新國際 IEC 62368 安規認證
    全日系 105°C 精密級電解電容
    FSP 全漢 Hydro G Pro 電源供應器:https://reurl.cc/GVXy3G
    FSP 全漢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SP.Taiwan/
    --------------------------------------------------------------------------------------------------------
    Kimi69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imi696969/
    Kimi69 直播頻道:https://pse.is/MAW5Q
    合作聯繫:kimi696969@gmail.com

    #全漢電源#FSPHydroGPro#powersupp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