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電腦的發展 分為 哪 四個 時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腦的發展 分為 哪 四個 時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腦的發展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蘋果老電腦 ─ 蘋果二號】 蘋果公司於1977年推出電腦「蘋果二號」 搭載整合式鍵盤、彩色圖像顯示功能等等 最初零售價為1298美元(4KB記憶體) 2638美元(記憶體上限可達48KB) 是第一台普及化的個人電腦 當時在台灣甚至掀起了一波仿冒的風潮 蘋果二號問世後,成功推進個人電腦的發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學校沒有教的數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homas 推出了 Youtube 的第二頻道 Visible Computer,該頻道將包括電腦軟硬件知識的教學以及個人電腦的發展歷史。 該頻道的第一輯影片就是電腦程式設計入門。大家如果對電腦有興趣的話,就敬請訂閱我們的新頻道。 Visible Computer 頻道: https://ww...
「電腦的發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區塊勢|說人話的區塊鏈圖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英國的另類日常 LittleUK.HK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學校沒有教的數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電腦的發展 在 YPR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電腦的發展 在 區塊勢|說人話的區塊鏈圖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42:40
🥂 2021新年快樂!🎊這週一邊聽Podcast🎙 ,一邊來個新年大掃除吧!🌪 💥 量子運算對區塊鏈來說就像是一朵天邊的烏雲。☁️它遲早就會飄過來,預先了解它,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 這集區塊勢越洋連線,找到量子運算研究的專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科技中心的博士生曾可維 —— 來聊...
電腦的發展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7:46:47
#科語錄 你知道現在電路的運算基礎是怎麼打下的嗎? 邏輯設計的運算採用布林代數,但是第一個將布林代數應用於電路上的,卻是被稱為「資訊理論之父」的夏農 (Claude Elwood Shannon)。 而他的碩論《繼電器與交換電路的符號分析》,更被後世譽為資訊時代的大憲章。 _ 從小就喜歡搞電...
電腦的發展 在 英國的另類日常 LittleUK.HK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7:17:29
【歷史小故事】Bletchley Park-解碼遊戲 在Milton Keynes工作了差不多1,2個月後才突然發現,原來 The Imitation Game的取境地點--即故事發生的原址,就是Bletchley Park。 這裡便是Alan Turing破解德軍密碼Enigma之地。除了促進...
-
電腦的發展 在 學校沒有教的數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9-14 17:20:04Thomas 推出了 Youtube 的第二頻道 Visible Computer,該頻道將包括電腦軟硬件知識的教學以及個人電腦的發展歷史。
該頻道的第一輯影片就是電腦程式設計入門。大家如果對電腦有興趣的話,就敬請訂閱我們的新頻道。
Visible Computer 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UJfQMqa3AGmjJ9GiKH4aw
電腦程式設計入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QwHtnfZJjgBECKSQ70HtlpRJCHivLB8 -
電腦的發展 在 YPR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12-09 16:44:08第 31 集 C:雜碎專題
《水靜鵝飛的科技界?》
-近年科技界的消息無咩特別?
-電腦軟硬件近年的發展到頂?
-手機是高速重走電腦的發展路?
-相機方面情況相近?
主持:Sunny、阿軒、大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th Power Radio主頁:
http://www.youth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uth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YouTube 頻道:
http://www.youtube.com/ypowerhk
Youth Power Radio -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hk/podcast/youth-power-radio/id892324190?l=zh&mt=2
Youth Power Radio - MyAudioCast 頻道:
http://www.myaudiocast.com/YPR-podcast/
電腦的發展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蘋果老電腦 ─ 蘋果二號】
蘋果公司於1977年推出電腦「蘋果二號」
搭載整合式鍵盤、彩色圖像顯示功能等等
最初零售價為1298美元(4KB記憶體)
2638美元(記憶體上限可達48KB)
是第一台普及化的個人電腦
當時在台灣甚至掀起了一波仿冒的風潮
蘋果二號問世後,成功推進個人電腦的發展
蘋果公司也陸續推出不同機型的apple ll
直至1993年apple ll 才移出生產線
有人也用過這款老電腦嗎?
一起來分享你的回憶!
#報時光UDNtime
#蘋果二號
#AppleII
#當時的logo還是一顆彩色的蘋果呢
日期:1983/2/3
圖說:美國「蘋果二號」電腦的真品
來源:聯合報
攝影:馮立罡
歷史新聞
【1983-02-05/聯合報/02版/】
仿冒「蘋果」充斥市場 國產電腦同受打擊!
贗品銷售量佔國內市場百分五十 水準參差不齊影響我國商譽至鉅
【本報記者蔡宗英】據估計,目前國人所使用的個人(家用)電腦,有百分之八十是「蘋果二號」的仿冒品。以最近兩個月來說,「蘋果二號」仿冒品的銷售量仍佔國內電腦市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這種仿造的「蘋果」電腦,不僅使美商原廠相當頭疼,也同時打擊到自家產品──國產電腦。 國產電腦目前有宏碁、神通、智群三家。
一年半前,家用電腦剛在國內流行,電腦市場幾乎都是「蘋果二號」仿冒品的天下。由於國產電腦的力爭上游及仿冒品的品質堪虞,現今國產電腦已取回一半市場;其中以宏碁產品的銷售量最大。
據業者表示,國內仿造「蘋果二號」的廠商至少有一百家,其中較有規模的約廿家,其餘的水準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是家庭式的工場。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國內零組件工業發達。構成一部「蘋果二號」電腦所需的組件,由許多工廠分工製造;電腦業者買來這些組件後,很輕易的便可組合成一部「蘋果二號」。有些業者的仿冒商品在國外遭到抵制,因此直接將零組件外銷,到國外再組合。 這些仿冒品外銷後,售價通常比外銷的國產電腦便宜百分之卅左右,不僅打擊到國產電腦的外銷市場,更由於仿冒品的水準不一,使得國產電腦的品質,也連帶受到國外消費者的懷疑。
事實上,國產電腦完全是國人智慧的結晶。國內的電腦公司投下大量的資金與人力研究開發新產品,並且將家用電腦賦予中文能力,使它更能適合國人使用。 「蘋果二號」仿冒品出現時,恰值國內取締電動玩具,許多學生將興趣轉移到家用電腦上,更促成「蘋果二號」的大量湧現。有不少研究機構也採用「蘋果二號」的仿冒品,可見它在國內的風行。
國產電腦業者表示,等到他們的產品開發出來後,「蘋果二號」的仿冒品已經在學術界佔了上風。他們只好打出了「家用電腦」的口號,向社會大眾推廣,以優良的品質及良好的售後服務扳回此一劣勢。 這些業者指出,目前美國已採取行動抵制仿冒品。他們期望國內的廠商能夠「適可而止」,注重研究發展,使國內的科技得以進步,也使國內的電腦市場能夠建立正常的秩序。
電腦的發展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特幣是什麼?挖礦又是什麼?】
上次說過今年回家過年時,發現家中有一位非常崇拜 Elon Musk 的親戚,
當時他問我什麼是固態電池?
我把當時對他的回答,大致整理在下面這篇貼文中:
-
固態電池相關內容,可以參考下面這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753569058305634
-
除此之外,
這位親戚原本也相當認同巴菲特對比特幣的看法,
認為比特幣是個毫無產值的東西,
不過他的想法在 Elon Musk 出來喊聲之後似乎也出現變化了。
他開始詢問比特幣是什麼?挖礦又是什麼?
所以今天同樣把當時的回答簡略的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所發明的,是一種沒有實體的虛擬貨幣,
性質上屬於「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 (FT) 的一種。
這代表比特幣是「可互相取代」且「可分割的」。
換句話說就是,你擁有的比特幣與我擁有的並沒有不同之處,
如果我們願意的話,都拿同樣數量的比特幣去買一片同樣價值的披薩。
-
既然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那自然在交易後就會產生交易紀錄。
全世界所有的比特幣交易紀錄都會被「打包成資料塊」 (區塊),然後記錄在「比特幣帳本」上。
每個區塊大約可以記錄 4000 筆交易,然後以「鏈結」將其相連,因此被稱為「區塊鏈」。
而這個記錄著全世界比特幣交易紀錄的「比特幣帳本」,是由全世界共同持有,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記帳系統。
(一般我們使用行動支付時,會由銀行來幫我們記帳,這就是中心化記帳系統)
-
【礦工要怎麼獲得比特幣呢?】
如果你是一位礦工的話,
你必須要獲得打包交易紀錄 (區塊) 的權利,才能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只要你成功將一個區塊打包上鏈,那麼你就可以獲得礦工獎勵金 (比特幣)。
-
【誰具有打包的權利?如何打包區塊上鏈?】
首先任何人都可以競爭這個打包的權利,
但只有在「猜數字」競賽中勝出的人才有資格打包區塊。
這個遊戲規則是這樣:
誰最先猜出符合「條件」的數字,就能獲得「接上最新一個區塊」的權利。
這裡的「條件」是由「比特幣交易紀錄」、「上一筆區塊的內容」、「時間」和「系統設定的困難度」所組成的。
(以上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挖礦)
不過實際上要猜中一個符合「猜數字」競賽的「數字」是極其困難的,
就算使用一般的電腦來猜,可能猜上幾十億次都不見得猜的到。
所以換句話說,
你可以把挖礦想成是一個全球性的「猜數字」競賽,
你的「運算能力」越強能猜的次數越多,猜中的機率就會越高,
因此全世界就出現了許多集合大量「運算能力」的「礦場」。
(「礦場」示意圖放在附圖當中)
-
所以全世界只要有一個人猜出了一個符合的「數字」,
就會產生出一個最新的「區塊」,
而在出現了一個最新的區塊後,新一輪的「猜數字」競賽就重新開始了。
(新出現的區塊會經過其他眾多礦工的檢驗)
重複以上的運作,就可以不斷的為整條區塊鏈接上新的區塊。
-
【鏈結是什麼?】
剛剛說過,
我們可以把整個挖礦個過程,想成是一個不斷重複的世界性「猜數字」競賽。
所有被猜出的數字都必須要符合「條件」,
而這個「條件」的組成中是會包含「上一筆區塊的內容」的;
同時最新猜出來的「數字」與「最新產出的區塊內容」,
也會成為下一次「猜數字」競賽的「條件」,
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下去。
說的再白話一點就是,
每個猜出來的「數字」都會與「上一個區塊」有關聯,而下一個猜出來的「數字」又會與「剛產出的區塊」有關連。
如此重複下去,就能達到整連鏈上的區塊都塊塊有「關聯」。
-
【為什麼比特幣不容易被竄改?】
首先你要知道在比特幣中有個最長鏈原則,全世界的人都會往最長那條鏈的方向去接下一個區塊。
再加上「要猜出一個符合條件的數字」這件極其困難的事,
就算耗費全世界的運算能力,也要大約十分鐘才能產出一個新的區塊。
同時因為有「鏈結」的原因,區塊鏈上的區塊塊塊有「關聯」。
-
那麼假設有一位駭客想竄改鏈上某個區塊中的某筆交易紀錄,他必須怎麼做呢?
首先他在竄改交易紀錄後,必須按造這個區塊內的資訊,猜出一個符合「條件」的數字。
等到他猜出來後,這個「被竄改的區塊」才能獲得上鏈的資格。
(這個步驟本身是極其困難,耗盡全世界的算力 10 分鐘也才產生一個新區塊)
又假設這個符合「條件」的數字真的被他給猜出來了,但這樣也還不夠,為什麼呢?
因為比特幣還有最長鏈原則,
如果這個「被竄改的區塊」所在的鏈不是最長的鏈,是無法取得全世界信任的,所以他必須繼續往下猜。
直到「被竄改的區塊」所在的那條鏈比全世界所猜出來的鏈還要長,
那麼這個「被竄改的區塊」才會被眾人所承認。
但要達成以上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一個人掌握了全世界超過 50% 以上的算力。
過去我有寫過一篇關於「區塊鏈常見的駭客攻擊有哪些」的文章,
感興趣的朋友連結放在這邊:
👉 https://rayskyinvest.org.in/區塊鏈常見的駭客攻擊有哪些
-
【比特幣可以避險嗎?】
市場上似乎有不少的聲音將比特幣視為虛擬黃金,認為比特幣具有避險作用,但這是真的嗎?
我認為「比特幣可以避險」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近年來比特幣與 納斯達克 100 指數 (NDX) 的相關係數,其實是越來越高的,
與 SP500 (SPX) 的相關係數稍微低一點,但大多數時間仍屬於中度相關,
而大多數人的投資標又都是以股市為主,
所以我認為應該把比特幣同樣視為一種風險性資產比較恰當。
-
【比特幣與美元指數的關係?】
就過去的資料顯示,比特幣似乎與美元有一定的負相關性。
如圖所示。
-
【量子電腦會對比特幣產生威脅嗎?】
結論:10 年內不會。
就目前的資訊顯示,
理論上量子電腦確實會對比特幣的安全性產生威脅,甚至對整個網路安全都會產生威脅。
但目前量子電腦能有許多物理上的限制需要突破。
因此就連量子電腦的專家也認為,
至少還要 10 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 2030 年,
量子電腦的發展才有可能對現行的加密系統產生威脅。
所以目前視為天邊遙遠的一朵烏雲就好,不用過度煩惱。
同時在維護比特幣和以太幣的那群頂級工程師們,
是有注意到這項潛在威脅的,未來也有計劃針對此事對系統做升級。
-
讀完以上的內容後,
還想多加了解加密貨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內容。
-
第一張圖片是由 Beeple 所創作名為《BULL RUN》的作品。
「Beeple NFT 作品在佳士得拍賣創紀錄」貼文:
👉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769957640000109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beeple/status/1329639429900787714/photo/1
-
【幣安美元買加密貨幣流程教學】:
👉 https://rayskyinvest.org.in/幣安電匯美金換比特幣教學
【FTX 現貨交易教學】:
👉 https://rayskyinvest.org.in/TX現貨交易教學-錢包快速兌換和一般下單買賣
【核心理念是「不會讓本金出現波動」的交易機器人?】:
👉 https://rayskyinvest.org.in/期現套利基本觀念教學
👉 https://rayskyinvest.org.in/派網期現套利操作教學
-
【加入Telegram 與 Line 群】
LINE:漫談加密貨幣討論群
👉 https://rayskyinvest.org.in/漫談加密貨幣LINE群
TG:漫談美股吃鮪魚
👉 https://t.me/joinchat/L9lTJRvlVybefGlNDHDd3w
TG:雷司紀小道投資免費訂閱
👉 https://t.me/rayskyinvestment
電腦的發展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島讀回顧 #ElonMusk #Tesla
#特斯拉 在島讀去年網站的關鍵字搜尋排名第二,僅次於 Podcast。
島讀一路追蹤特斯拉,看著它從谷底走出,股價更是衝上顛峰,人氣也持續不墜。
沒有人知道特斯拉股價是否合理。但有一點現在可以肯定,那便是現在人們認為 #電動車可行。這在馬斯克剛接手特斯拉之時,被視為是幾近不可能的壯舉。
為什麼難度這麼高?島讀去年便在《Tesla 目標達成(不是股價)》討論電動車發展的難度,以及為什麼馬斯克認為電動車可行。
---
根據傳記《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馬斯克一直都想做電動車。他認為人類一直停留在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氣)是很瘋狂的事情。當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時,大規模地將累積數千萬年的碳元素釋放至生態,將永久改變大氣與海洋成分,造成氣候變遷與嚴重災害。
而在所有的化石燃料應用中,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是第二大,但卻是最「髒」的;因為其主要是用無效率的方式燃燒石油(發電業是第一大)。馬斯克認為要讓世界擺脫化石燃料,必須首先改革交通運輸業。
然而一開始馬斯克找不到切入點。電動車研究當時已經「冰封」許久。
這其實很奇怪。電動車的概念並不新。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於 120 年前著手量產汽車時,最流行的交通創業題目就是電動車。
要記得,那是電力大放光明,席捲世界的時代。愛迪生(Thomas Edison)與特斯拉(Nikola Tesla)可說是當時的賈伯斯與貝佐斯,正大打「電流之戰」(the current war)。電力在短時間進步神速,帶動電燈、電報、電視機、電冰箱等一一問世。大眾看著每天的新電力發明,就像我們自 2007 年起對手機的發展目眩神迷一樣。
如果問當時的人「什麼交通工具將取代馬車」,大部分人會猜電動車,而不是「內建小型噴火裝置」的汽油車。福特本人也曾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
電動車與汽車同時起跑,最終卻是汽車勝出。這很大一部份要歸功於福特。福特發明的流水生產線,降低了汽車價格,成為真正的「大眾」交通工具。同時也帶動週邊產業發展,包含原油業、連鎖加油站,甚至是大型量販店、郊區社區等。今天汽車是一個「生態」,包含眾多角色,彼此互相強化,形成穩定的環境。
而電動車就此被束之高閣,「冰封」了 120 年。汽車產業的獲利更大,甚至可以遊說政府、擬定法規,壓迫其他選項的空間。同時,汽車的發展也逐漸停滯。今天汽車看似多樣,本質上仍是使用福特使用的汽車引擎。
停滯的汽車業隱含兩個問題。
第一,負面外部成本,也就是污染。汽車業不用為污染買單,因此銷售成本低於其實際所造成的影響。或者說替代品,例如電動車,價格相較之下顯得很貴。這是一個集體困境 — 即便單一車廠的 CEO 知道繼續污染下去對人類不好;但維持現狀對於公司本身與 CEO 個人,卻是最有利的。
第二,替代交通工具的機會成本。電動車在 120 年前輸給汽車有其原因,但不代表 120 年後電動車仍然無法發展成划算、有效的交通工具。看看電腦的發展速度!萊特兄弟也是約 120 年前首次飛行,今天我們有龐大的航空業,並且可以來回太空了。如果持續研發電動車、電池,今天理當已經有長足的進展。
初出茅廬的馬斯克無法直接挑戰汽車業。於是他先去史丹佛唸博士。卻在目睹網際網路的爆發性成長後立即輟學,跟弟弟共同創辦了 Zip2(類似 Yelp 的評價網站),賺到第一桶金。接著創辦 X.com,後來成為 PayPal,賺到第二桶金。
接著他再把大部分的積蓄投入了太空新創 SpaceX。他對再生能源的熱情不減,也有了足夠的資源;只是仍然不確定電動車的技術水準。
終於,馬斯克在 2003 年遇到一家小電力科技公司 AC Propulsion。 AC Propulsion 發現筆電與手機的發展,大幅推進了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將數千個小鋰離子電池綁起來,就成為非常適合汽車的電池。於是馬斯克資助成立一家公司,向 AC Propulsion 取得電池科技的授權:特斯拉。由此展開了特斯拉的漫漫長路。
原文閱讀:Tesla:目標達成(不是股價)(會員限定)
https://bit.ly/35r9PiS
---
1⃣ 元方案,讓你 1⃣ 次讀完所有文章:https://bit.ly/3myOL0D
⠀
更多特斯拉與馬斯克相關內容:
顛覆火箭產業不夠,SpaceX 要殖民火星(公開)
https://bit.ly/2XtkRjy
Tesla 勝利的一年|AI 醫療欠缺資料(會員限定)
https://bit.ly/3nrAwKx
[Podcast] Tesla 市值突破天際:天才是理性的凡人(公開)
https://bit.ly/3hXN8bn
[Podcast] SpaceX 起飛 — 瘋狂與天才的差別在時間軸不同(公開)
https://bit.ly/2LGc7DK
⠀
訂閱島讀,輕鬆掌握科技與商業趨勢👇
https://bit.ly/3myOL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