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腦斷層檢查流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腦斷層檢查流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腦斷層檢查流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腦斷層檢查流程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傅志遠 Peter F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個年輕人被送進外科急診,到院時呈現嚴重休克,血壓一度低到機器量不出來。我發現病人有氣胸、會陰部還有一個大傷口正在持續流血。 除了馬上插管建立呼吸道與放置胸管之外,我請護理師給我針線,打算先把傷口縫起來。 「縫傷口?要不要先把檢查做完,之後再一起縫?」遞器械的護理師有點疑惑,一般來說,縫傷口不常...

電腦斷層檢查流程 在 職業醉Hans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4:10:28

(健檢抽血旁邊的大哥和護理師對話) 👨🏻‍🦱:妳技術很好~都沒有感覺耶~ 👩🏻‍⚕️:那是因為你很勇敢很勇敢唷~ 我本來覺得好笑,怎麼把大哥當孩子哄,後來經 @kenhung1216 提醒他也需要被這樣溫暖對待,真心敬佩白衣天使們怎麼可以對每個人都這麼溫柔啦~這點國泰的醫護人員真的要給讚到滿了! ...

  • 電腦斷層檢查流程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8 00:15:41
    有 2,698 人按讚

    一個年輕人被送進外科急診,到院時呈現嚴重休克,血壓一度低到機器量不出來。我發現病人有氣胸、會陰部還有一個大傷口正在持續流血。

    除了馬上插管建立呼吸道與放置胸管之外,我請護理師給我針線,打算先把傷口縫起來。

    「縫傷口?要不要先把檢查做完,之後再一起縫?」遞器械的護理師有點疑惑,一般來說,縫傷口不常是急救時該做的事。

    「傷口一直在流血!一定要先控制住。『控制外出血是處理外傷最重要的事!』」我告訴在旁邊協助急救的住院醫師,這個外傷處理的天條,「無論傷口縫得好不好看、將來是否有感染可能,在這個時間點,都不是須要考慮的事,不能流血是最重要的!」

    由於傷口在會陰部,病人的休克又一直沒有起色,我擔心是相當致命的「開放性骨盆骨折」。

    過去十多年,我寫了一些和骨盆骨折相關的研究論文,討論的都是如何處理骨盆骨折造成的出血。雖然我不是骨科醫師,可是處理流血經常是第一線外傷科醫師的事。

    在各種可怕的情況中,「開放性骨盆骨折」又是危險中的危險。除了造成內出血之外,也因為其開放性傷口,而同時存在著外出血;除了出血之外,更有嚴重感染、敗血症、尿道陰道直腸受損的可能....

    快速把呼吸問題與外出血解決,後續電腦斷層證實了我的懷疑:骨盆碎得四分五裂,還有幾條血管持續破裂出血中!

    「血管攝影!快點!」我忙著聯絡放射科的同事準備,另一頭在急診端加快輸血,也得告知焦急的家屬目前狀況。

    放射科醫師透過血管攝影,把眼前怒張的血管給塞住,出血總算獲得控制。從檢查室回到急救現場時,病人的血壓也從原本怎麼輸血都只有七十幾的嚴重休克,回到三位數的穩定狀態。

    這條命暫時是保住了!或許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或許還有其他挑戰。但是急救現場的第一仗,暫時擊退了死神!

    事情忙到一個段落後,我和住院醫師們討論著稍早處置的決策流程,我找出自己幾年前寫過的一篇論文,裡頭就是在討論這種複雜的情況。當我對照著圖表,一一向住院醫師說明時,我是很有自信且驕傲的。

    驕傲的不是論文多麼高級,又或者學術積分有多高,而是自己整理的行醫心得,這時候派上用場。今天我只是照著先前分析的結果來做,避免掉不必要的冤枉路。

    醫學研究就是這麼迷人的事,整理行醫的經驗後發表論文,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其他同道;然後在臨床上,也有了足以支持自己決策的證據。

    寫你所做,做你所寫。

    我會繼續當一個醫學研究者,也是醫學研究的實踐者。

  • 電腦斷層檢查流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17:54:08
    有 7,468 人按讚

    雖然我不是在臺大醫訓練兒童感染科,但李慶雲教授是我兒童感染科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恩師。

    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住院醫師的時候,李教授每週一早上從台北坐高鐵到台中,到醫院幫忙看困難感染症會診,兒童感染科住院醫師要負責準備病例報告,兒童感染科研究醫師則需要安排會診順序和接待李教授。

    當還是住院醫師時,週一常準備特殊病例報給教授聽;當晉升成兒童感染科研究醫師時,適逢無住院醫師的空窗期,接待、安排流程、報告病例、中午餐會等大小事常變成我一個人包辦,因此在研究醫師三年中,每週一半天的時間,我陪在李教授身邊學習。

    李教授是行動兒童感染醫學寶庫。年輕住院醫師時不覺得他有多厲害,隨著臨床經驗和醫學知識的增加,才逐漸體悟他淵博的學識和海量的臨床實戰經歷。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每週能有半天的時間跟他學習,是令人懷念的幸福時光。

    李教授是我見過最溫和、最沒有架子的老師,從來沒有看過他兇過學生,總是不厭其煩、毫不保留地將知識和經驗灌注給學生。他詢問病史和理學檢查的能力,遠超我們這一代的醫師,他常跟我說,不要總是依靠抽血報告、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診斷,應該在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後就要做出初步診斷,其他方法只是在驗證初步診斷而已。

    李教授也有嚴格的一面。他常跟我說,不要因為當了主治醫師就停止學習,在他眼中,真正成熟(mature)的醫師至少要在醫學中心當主治醫師十年以上(V10以上),這才是他認可能完全獨當一面治療病人的醫師。

    最後一次見到李教授,因為中風加上年事已高,他已經完全不認得我了,不過若跟他提到病毒、細菌等感染相關的題目,他還是能源源不絕說出他的看法。

    其實,前幾天台大的朋友告知李教授狀況不好,大概幾天內可能離世,今天聽到消息,還是很難過。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到醫院跟教授道別,但我很想很想問教授一句話:

    「老師,我現在已經是V10了,您認可我是 mature 的醫師了嗎?」


    「被譽為『台灣疫苗之父』的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名譽教授李慶雲,於今天凌晨辭世,享壽94歲。他畢生投入病毒與疫苗研究,育才無數,辭世消息一出,醫界一片哀悼。

    李慶雲自民國42年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超過半世紀的時光奉獻給病毒與疫苗研究;他是國內自行研發疫苗的第一人。」

    新聞連結:
    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6110094.aspx

  • 電腦斷層檢查流程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14:11:26
    有 9,219 人按讚

    抗疫戰爭現在才開始

    全島一命,希望政府能體認現在趕快該做的事,不要再浪費寶貴時間。
    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一、建立普篩能量(去年就該做了)
    二、儘速進口疫苗(去年東洋要進口 BNT 就該放行了)
    三、建立獨立專責臨時醫院(去年就該沙盤推演開始規劃了)

    近日看疫情狀況越來越糟,政府好像完全沒有對策。下面是我徵詢醫界後整理的摘要,給大家參考。(文長,沒耐心不要看)

    1. 對抗新冠肺炎之戰的目標只有一個,減少死亡人數
    A. 目前還缺乏對新冠肺炎強力有效的治療藥物,一旦染疫,就多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所以有宿疾或年長者首當其衝,死亡率高。
    B. 要減少死亡人數,就只有儘可能減少感染者。最有效的方式,是全面施打疫苗,或至少施打6成至7成民眾,阻斷病毒的傳染鏈。(使用口罩和減少人的移動的停課、停班甚至封城,可以部份阻斷感染者的傳染鏈,但也只有部份的效果。甚至現在也根本沒有封城。)
    C. 以蒼生為念,不要把疫苗議題政治化。

    2. 將每一個潛在的確診者,在最早的時間點就找出來
    A. 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很高的比例是無症狀(Nature期刊論文說是 1/5)或者只有輕微症狀,因此已經不可能再靠著量體溫或者其他方式來找出潛在的確診者。
    B. 「普篩」是有必要的:關鍵在於需要非常大量、有效的篩查採樣,與同樣大量、有效的實驗室檢驗。
    C. 從風險最高,也就是確診人數最多的「熱區」開始,每一個人都進行採樣與檢驗,把「熱區」中的感染者都找出來加以隔離,讓他們不再傳染給別人。然後再針對次一級的「亞熱區」進行類似篩檢。
    D. 問題是,目前篩檢站有限量(抽號碼牌,抽完為止)。台北市的三個快篩站,在5/25日只為811人進行了篩查。假設全台北市20家醫院,每家都為200人進行快篩,全台北市每天也只有不到5000人進行篩查。這個數字只是台北市人口數的0.3%!就算全部只針對目前的最「熱區」萬華的18萬人口進行篩檢,也要40天才能篩檢完畢。
    E. 必須立即建置全新針對大規模人群,採集檢體與進一步快速檢驗的能量,才能從最熱區開始再擴增到亞熱區,甚至一般社區,進行主動式的篩查,找出熱區與一般社區裡的每一個已感染者。

    3. 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
    A. 目前醫療能量不足,影響民眾篩檢意願。必須讓所有民眾,對於確診之後的醫護處置有信心,他才會願意站出來接受篩檢。目前若是感染者一旦被確診,也未必可得到好的醫療照護,使得許多感染者就算有症狀也不會去接受篩檢。因為即使確診也多半只是被告知回家休息,結果就是乾脆不篩檢,造成社區中仍然有著大量沒有被發現的感染者。社會只會看到因為症狀嚴重而必須就醫,因而浮出水面被醫療系統找到而住院的病人(就是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的數字)。
    B. 大區域來看,讓病毒儘可能留在雙北。因此不要因為北部醫療院所滿載而再把重症病人送到全國的各大醫學中心去。目前把確診病人硬是塞入各個醫院去的作法,只會讓各個醫院一個接著一個地爆發院內感染,導致醫療能量癱瘓,不但無法全力面對愈來愈多的重症病人,也同時讓其他的醫療需求也全部被排擠,造成更多人的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C. 要讓病毒留在雙北,確診者也儘量留在雙北,只靠著目前的醫療能量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醫學中心與大醫院,是為了一般的疾病而設置與設計的,並不是為了應付像新冠病毒這樣單一傳染病。舉例來說,光是病人要照的X光與電腦斷層,幾乎在每一個醫院的設計中,為了達到最有效率的人力與設備利用,都是把所有的影像檢查治療設備集中在同一樓的一個區塊,很難區分什麼清潔區或污區與設計各種不同的動線。因此除非醫院裡面沒有新冠肺炎的病人,否則光是照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就會造成新冠病毒與一般病人的交叉感染。
    D. 在目前多數的醫院設計中,即使指定成了新冠肺炎專責醫院,在這醫院中全部只收確診的病人,但對於潔污動線混雜、沒有明確的潔區、半污區與污區的區分,對於照護新冠肺炎的醫療人員,還是很容易造成自身的感染。

    4. 要減少死亡率,就要讓感染者不要惡化成重症,以及重症病人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
    A. 目前的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最多只有隔離的效果,但對於輕症者的觀察、與中症者的治療,完全沒有能力。
    B. 醫院若要改為專責只處理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目前的醫院設計與設施,沒有作好清污分區,對於醫療人員的保護太差。如果要在目前的醫院進行改裝,不但耗時太久,而且施工困難,更因為既有的感染風險,將沒有人敢去作。

    5. 我們需要全新的、額外的,專為處理新冠肺炎而設置的臨時專責醫院。
    A. 確診者要有好的隔離、觀察、治療、加護的一條龍式的醫療設施與計畫。我們需要有新的醫療設備與設施能量,就動線與流程重新加以配置,才有可能為所有已經被確診的病人,提供無症狀者隔離、輕症狀者觀察、中症狀者醫療、重症者加護醫療的分級式的健康監視與醫療照護。
    B. 現在的衛服部與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以及雙北的近十家醫學中心,都已經沒有能力在目前的疫情中建置這樣的新設施與新醫療能量。
    C. 應該立即由民間力量參考國外的專責醫院設計,動員一切力量在最短時間裡,在新北及台北市建置這樣的新醫療設施。這個新醫療設施的最重要設計,就是要保護醫療人員的工作安全。
    D. 在此之前一定要保留一部份的醫院,例如高雄與台中的醫學中心,不要將雙北的病人送到這些地方。因為他們的醫療人員,將必須先調度承接作為這個新醫療設施的第一批主力醫療部隊。
    E. 在建置第一座醫療設施的同時,就啟動中部與南部的第二及第三新醫療設施的建置工作。等到第一座新醫院建置好之後,由中南部的醫療人員進駐治療病人。等到第二座新醫院建置好之後,中部醫療人員歸建中部,然後開始啟動第二新醫院。北部的第一新醫院就由已經稍獲喘息空間的台北醫療人員接手。然後第三座新醫院建置也依同一模式辦理。
    F. 以這個模式來等待一年後或更久的時間,對全民施打疫苗到一安全比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