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7/5 新聞概要
.
11/5
-藍田女子燒炭自殺死亡,友人揭發
-廚師認藏汽油彈及非法集結等三罪,求情稱已還柙半年
-母親節濫捕200少年男女,半百家屬通宵警署外等候
-男警闖入花園街女廁,網媒記者頭部重創送院現場遺血跡
-記協新聞自由指數創新低,楊健興:暴力阻撓採訪變本加厲
-政府指...
11/5-17/5 新聞概要
.
11/5
-藍田女子燒炭自殺死亡,友人揭發
-廚師認藏汽油彈及非法集結等三罪,求情稱已還柙半年
-母親節濫捕200少年男女,半百家屬通宵警署外等候
-男警闖入花園街女廁,網媒記者頭部重創送院現場遺血跡
-記協新聞自由指數創新低,楊健興:暴力阻撓採訪變本加厲
-政府指學生記者採訪示威極危險,批有關組織置孩子安危於不顧
-反修例首宗暴動案今開審,「赴湯杜火」夫婦:「好緊張,會加油」
-輔警總監楊祖賜村屋被指涉嫌僭建及佔用官地
-陳志全報警兼私人檢控郭偉強 批警唔做嘢:淨係打嚟話唔好多過8個人
-政府申請54億元撥款,否則海洋公園下月內倒閉
-武漢再增5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個案
-本港新增0宗輸入個案,連續第22日沒有本地感染個案,總數維持1047宗,其中4人死亡
12/5
-油塘大本型男子飛墮簷篷送院不治
-西環六旬漢墮樓送院可治
-鄧炳強稱荃灣警署強姦案屬假口供,已向少女發通輯令
-李慧琼同意政府提出本月27日恢復二讀辯論國歌法
-警員在旺角要求記者蹲下,鄧炳強:不理想會檢討
-慈雲山中心有人聚集,警到場驅散
-沙中綫調查報告:紅磡站月台鋼筋剪短不廣泛,結構安全
-居已婚警察宿舍女子人贓並獲3公斤K仔,律政司申請撤控
-男子被捕涉4宗非禮案,疑訛稱招聘演員約女子拍武指片
-消息指66歲初步確診女子居梨木樹邨,稱無接觸患者
-政府修訂保就業計劃,12月可作僱主申領補貼參考月份
-本港新增0宗輸入個案,連續第22日沒有本地感染個案,總數維持1047宗,其中4人死亡
13/5
-青衣長發邨女子墮斃平台
-林鄭生日多區商場有人聚集和你唱,新城市廣場便衣警制服一人
-報告揭警員酷刑對付被捕者:性威嚇、蒙眼毆打、電筒照眼逼供成常態
-法院拒絕郭卓堅司法覆核申請阻駱惠寧再發言
-清潔工阻差辦公案,影片不見「左移右移」動作,辯方質疑警長捏造
-稱疑被警毆者為Yellow Object,指揮警員向胡志偉射催淚彈,外籍警司韋華高薛鎮廷升職
-陳帆︰禁禮頓就未來七條鐵路工程投標是合理方向
-湖南多名嬰幼兒疑長飲聲稱特殊配方奶粉後出現頭骨畸形
-袁國勇團隊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可能源於蝙蝠
-本港新增3宗個案,當中2宗本地個案是兩嫲孫,總數維持1050宗,其中4人死亡
14/5
-屯門安定邨女子墮樓,送院搶救不治
-葵涌邨17歲女高處墮下死亡
-男子馬鞍山樹上自縊亡
-56歲婦認連儂牆襲便衣警囚兩月,官:貼文宣受言語冒犯屬可預計之內
-理大案警方拘捕21人及通緝1人,涉嫌參與暴動等罪名
-立法會三讀通過財政預算案
-網上流傳考評局職員社交平台言論,局方指會適當跟進
-記協譴責有人在社交平台教唆偽造記者證,不排除報警
-元旦日民陣遊行腰斬後近300人被捕,至今無人被起訴
-團體指無論有否撥款海洋公園應盡快公布動物安置方案 -廣東指揮部稱須建立粵港澳健康證明及檢測結果互認機制
-本港新增1宗個案,為梨木樹邨66歲確診女患者丈夫,或是群組源頭
,累計1051宗,其中4人死亡
15/5
-反修例首宗承認暴動罪男子囚4年,官斥行為衝擊法治
-監警會報告:警方沒與白衣人勾結,太子站死人屬謠傳
-民間記者會:絕不承認監警會報告,須獨立調查警隊制度腐化等問題
-特首稱有答應者退出加上疫情,未有再跟進檢討委員會
-梁君彥引用議規92條指定陳健波下周一主持內會選主席
-教育局指有關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具引導性,考生或因而達至偏頗言論
-楊潤雄:要求考評局取消歷史科爭議試題
-林志偉稱有黑衣人犯法後扮記者避追捕,促由政府設審查記者資格制度
-PayMe及支付寶被發現疑似漏洞
-確診男機師曾逛超市,張竹君不排除接觸物件傳播病毒
-本港新增1宗個案,患者3月曾到英國及法國,累計1052宗,其中4人死亡
16/5
-葵涌紀律部隊宿舍16歲警察女兒上吊亡,其姊稱其在書桌上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20歲女東涌家中自縊亡
-男子旺角疑避警方冚賭墮樓亡
-留院疑被警襲擊男子被判監6個月,林卓廷對刑期感無奈
-兩名16歲男學生被控破壞沙田「喜茶」設施提堂
-7.28上環衝突 落完口供即銷毀現場記錄,高級督察:非官方文件有權自行處理
-多區商場下午有市民聚集,警方在東港城拘捕8人
-考評局通識科兩經理辭職,局方指不評論人事變動
-人民日報:監警會報告證明誰才是香港真正守護者
-男輔警為配槍上彈疑走火,擊中右腿清醒送院
-被轟下令銷毀病毒樣本,中國承認了:為確保安全
-本港新增0宗個案,累計1052宗,其中4人死亡
17/5
-拒同流早辭監警會國際專家組,Clifford Stott預告自行分析反送中運動,6月9日或之前出報告
-831被捕人批監警會報告偏頗,研民事途徑向警方索償
-民主黨通過七現任議員籌組立會選舉名單,黃碧雲反對票最多
-美孚新邨垃圾站發現懷疑子彈及子彈殼
-黃大仙祠可疑金屬盒屬大學收集數據用
-考評局前秘書長促三思取消題目決定,有考生指做法不公
-央視推反修例紀錄片,批評教協煽動學生示威
-梨木樹邨感染群組派3千樣本瓶,至今千個樣本呈陰性
-衞生防護中心:對梨木樹邨個案源頭仍未有頭緒
-本港新增3宗個案,均屬輸入個案,累計1055宗,其中4人死亡
電筒流明犯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毒入侵英倫。港情侶帶電槍闖關】
很多黃人最近都走難到英國,以為有本BNO便有永久居留權一樣,還在當地繼續「大聲夾惡」做刁民。他們的出現已經令到當地居民感到滋擾及不滿而紛紛被揭露出來。可惜黃人不願去相信自己「七彩出國際」,看來「黃毒上腦」真是會令人失去理智。
先有一家12口黃人因老婆在排隊入境時舉手機邊轉圈拍片邊叫「香港人加油」等口號,被內政部邊境局人員好言勸阻不准拍攝後仍不合作,老公更幫口高叫「我有人權」,更「起踭」撞該人員後繼續叫囂「We are Hongkonger BNO British」、「At the Queen let us in」等九流英語口號嘗試挑起在場港人情緒,但現場並沒有人理會他。最後當地執法人員見多番勸喻不果便把全團12人一起扣查。當局把老弱家人安置另一房間,把攪事夫婦帶到另一小房繼續調查。當黃人夫婦見到另一高級港人官員後態度更囂張大駡對方身為港人也不幫忙,最後不獲當局批准visa 入境即時被扣在禁區遣返回港!當然那對夫婦不會就此罷休,回港後便把該高級人員起底駡成「克景」,更把事情放於網上聲討,而屈穎妍小姐經求証後亦寫了篇文章。好笑的是一班「連登豬」及「毒果」竟盲目崇英到不去相信這是事實,連「手足」網上申冤也被當成謠傳去漠視、更說屈姐作故仔⋯難道你覺得支持民主便代表不用遵守當地法律黃人最大嗎?黃毒上腦經常選擇性地去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難怪一直被人取笑「人黃心盲」。
其實笑料一浪還接一浪,繼12黃人家庭被遣返8日後,又有一對黃人情侶入境英國時在寄倉行李中被搜出兩把電槍!一枝電筒形一枝手機形。關員問為什麼要帶電槍入境,他們竟說因怕共產黨和香港警察到英國襲擊他們!最後沒收違禁品被當局禁止5年入境並即時遣返香港。黃人的「妄想迫害症」實在病入膏肓,多名內地貪污走佬富豪仍然「生勾勾」在外地過活沒有被你們眼中的「妖魔」滅口,那你們這班又無錢又無面的人為什麼要勞師動眾去追殺你們?黃人的common sense和智商水平果然是幼稚園級數。
另外,英國Milton Keynes一間餐廳老闆好心請了個剛從香港一家走難過去的男人做送外賣,返工時間為下午6點至半夜11點,包晚飯及宵夜兩餐。老闆叫他5點9到餐廳但他永遠也是遲到,還要像大爺般吃完飯才肯開工。開工期間又因為一句「我家人是最重要」而經常與家人煲電話粥!老闆只包他一人份宵夜,但他收工時卻叫廚房煮一家人的宵夜連明日午飯兩餐帶走回家。最後老闆跟他說他不太適合叫他出外另找工作給他一星期通知,怎料他第二天便失蹤沒有再上班。黃人不懂感恩攬炒報復心態當然不會就此罷休!他即時向稅局舉報老闆收現金逃稅、投訴食環、更舉報至MI5說他是中國間諜令老闆十分麻煩⋯老闆感到心傷覺得「好心着雷劈」,並決定永不再錄用港人!
當地更有自稱反對極權,支持民主運動的黃人組織「暖氣軍師撐香港」大攪英國版「黃藍地圖」的黃色經濟圈,不段強迫當地不同華人商會及團體表態去攪顏色分化,不表態便當藍人處理。他們用同樣卑鄙手法發出食環、稅局、MI5投訴links 讓黃人們去投訴不合作的商戶及藍店!企圖用白色恐怖去迫害不歸邊的商戶及團體,此事已令到當地商會十分氣憤。人家只想正正經經做生意,為什麼黃人總是喜歡強人所難?這究竟是什麼民主自由?
最好笑黃人竟會覺得當地警察是站在他們那方!英國警察跟香港警察是受同一訓練模式,亦一直互有交流。有位黃人跟一個當地女警誣蔑說香港警察胡亂殺人,該女警認同說殺人不應該後,便當自己得到當地全部警察認同在網上沾沾自喜。其實早在2019年9月30日下午,當地曾有十多名香港留學生勇武組織嘗試過攪不合作運動。當日他們兵分兩路,一邊在Piccadilly Circus地鐵嘗試用膠帶索封地鐵站鐵閘、另一邊在Trafalgar Square非法集會要求英國出兵攻打中國去搶回香港。當地警察當然不會像香港警察般仁慈任由你們發癲,馬上果斷地把攪事份子全數拘捕。犯法是沒有特赦的!黃人的「違法達義」歪理是絕對行不通,全球警察也只會跟據法治去執行職務。請大家不要再「七彩出國際」令港人丟臉好嗎?可憐的英國警察依法辦事又被你們侮辱成「黑警」。「誰大誰惡誰正確」並不是世界通行的!好心別人肯收留你們便乖乖做個良民努力生活工作,可惜黃人總是覺得全世界欠了他們一樣,他們的所謂民主只是另一獨裁主義的崛起!
黃人亦不要自視過高了,其實英國市民一直對香港政治運動毫無興趣,再加上脫歐後及疫症肆虐更是自身難保。很多當地人甚至連「BNO 5+1」計劃也不清楚,英國政府一直在當地低調處理這政策就是怕民眾反對。英國人投票脫歐主要目的便是不想被歐盟難民入侵,難道他們又樂意接收你們這些香港難民?而你覺得英國政府這計劃是救你們嗎?我一早說過這政策能短線為當地帶來數以億元的經濟效益,又要簽證費又要半年生活費沒有幾十萬積蓄休想過去生活。五年後在當地花光積蓄再看看你有沒有本事續留,否則便一腳踢你走!連英國王妃「梅根」也沒有英國國籍,你覺得英語不靈又技窮的自己會有?到下屆英國首相上場後把約翰遜的所有政策推翻你們便一無所有。最怕到時有英留不得有港歸不得便後悔太遲。
最後奉勸黃人一句,若不去改改自已性格思想行為,無論去到世界那裏也只會是個失敗者。以上資料全部第一身引述千真萬確,若大家仍要執迷不悔不以此為鑑令自己神憎鬼厭便隨你。
朱庭萱
電筒流明犯法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道人生:失語狀態 - 李怡
國安法即時產生了寒蟬效應,民主派初選論壇沒有人鮮明表示反對國安法,黃店紛紛改換標誌,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輿論趨於謹慎。非常清晰地顯示:人民權利最大化的社會立法是讓人民安心,國家權力最大化的社會立法是讓人們恐懼;香港的日曆在2020年6月30日撕下,到下一頁,就是2047年7月1日。
專權政治的特點,是上頭有旨意,下面就加碼執行。7.1以來,許多讓老香港人感到吃驚的事相繼發生了。
政府說「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港獨口號,網上即傳「驗眼時間」:好幾張驗眼的圖,上面有許多黑色白色的波波,問可以看到甚麼?有心人自然可以看出其中的字樣。
《願榮光歸香港》被指「散播港獨思想」,網上立刻出現了數字歌,同樣的旋律,歌詞改為:05 432 680/04 640 0242/09 820 25374……。下一步,也許連旋律都要禁。
7.1的人群裏,有個少女舉起一疊白紙,警察的電筒強光不時掃過她的臉,她不閃躲。記者問她這白紙有甚麼用?她說,今天是國安法第一天,她不知道要舉甚麼才不會犯法。然後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蘇聯冷笑話:紅場上,有個人在派傳單,軍官到場把人逮捕,卻發現傳單都只是白紙。軍官想了想,對那個人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想寫甚麼?少女說:「我突然想看看,看起來荒謬的笑話,是不是已經成真了。」日子過得很快,想想半個月前都似乎是另一個香港,所以白紙是罪不會很久了。
教育局發出最新指引:幼稚園要認識國安法。有網民說:明天更新:「胎教要有國安法」。
正如阿Q有癩痢頭,他忌諱人家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現在大陸網頁的敏感詞越來越多,多到連一句正常的話都要用一些不相干的同音字。阿Q心態到了掌權者那裏,效應就無限伸延。
林日曦在Talk show開場時說,兩個小時的節目現在一分鐘就講完,因為許多話題變得敏感了。
人類有別於禽獸者,是因為人類有思想。為甚麼有思想?是因為有語言。資深傳媒人張潔平在社交媒體說:「這些天,單單是關於『有幾恐怖』的猜想,就已經讓許多話到嘴邊的聲音,被咽了下去。等法條公開後,『原來比我想像的最差情形還要恐怖』的普遍觀感,讓此前猶豫的恐懼落了地,那些咽下去的話,再也不打算講出來了。政治的陷落,是從語言的陷落開始的。當你無法真實、誠實、公開地講出自己的想法,『公共』的基礎就消失了,交流、辯論、思考的根基都在流失,……。」社會已陷入失語狀態,甚麼「真實、誠實、公開地講出」,未免陳義太高了。失語接下來的應是假話連篇和道德沉淪。
台灣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教授林志潔7月1日在她的facebook上說:前一晚等看條文等到睡着了,「到早上終於看到全文。是的,比我之前所想的更為嚴密,充分顯示北京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毀約,與全力控制香港的決心。」她說:「我是深受香港文化影響而長成的一代,對香港的情感很深,當台灣戒嚴時期,報紙只有黑白的三張、電視只有三台的時候,香港是華人地區最自由、最有法治的區域,香港的影視作品、藝文創作、影響了整個華人世代。……在我有生之年,看到香港如此被摧殘、頹傾,我的傷痛無可言喻。」
作為參與香港輝煌時期文化活動的一員,我的傷痛更是無可言喻。
電筒流明犯法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真。校長👍🏻
【有學生罷課的學校,守護罷課學生的校長】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的何滿添校長說,希望即使外頭大風大雨,仍能為學生撐起一個避風港。敢言的他毋懼發聲,「當外面紛擾到四處都是催淚煙,如何可以獨善其身,坐在校長室聞不到聽不見?」校長在受訪後帶路,讓我們看看這個避風港的一些角落。(攝影:鄧宗弘)
校長與罷課學生的故事 - https://bit.ly/2k5ivaj
何校長,請安息。校長曾在訪問最後留下告別校園的一番話:
//有沒有想過告別校園時,一定要跟學生說什麼?「要這樣預告嗎」,「我希望,學校永遠是他們第二個家,在這裏找到可以信任、好愛他們、願意聆聽他們的老師和校長」。//
全文:
二○九號課室坐着一名社工,面前是三個盒子,放了餅乾、情緒紓緩小書與白紙。
開學了,這個課室零落坐着學生,在罷課。穿着體育服的少年跟我對話時一直戴着黑色口罩,青澀而溫文,聲音幾不可聞:「對比上街,我覺得這是和平、有效的方式表達訴求」,他已堅持好幾天,課室裏同學愈來愈少。「我要自己思考、為自己負責任,不是父母說什麼都聽從」,他說,「我也會有認為正確、應該做的事」。
想對外面說什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我湊近耳朵,才把這句聽得清楚。
校長室內響亮的聲音與笑聲,有時外頭校務處的職員都聽到。
「你叫我不安排課室?對不起,我做不到。那些是我的學生,他們想有套枱凳,有安靜的地方讀書,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你要我板起臉孔,手執一份操作指引,說a可以、b不行、c要記大過、d就趕出校,你覺得後生仔會如何?ok,那我就做制度以外的事,不回校了。引到校友聲援、拉人鏈嘈、有人報警、學生跌傷……唔好喇啩,我佛慈悲吖嘛。」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何滿添校長的頭髮二○一四年還烏黑,現在都白了,黝黑膚色、高大身形,看起來很硬朗。他還複述前兩天有人站校外罵:「讀屎片呀你𠵱度,罷課就返屋企啦,正人渣,點教佢哋㗎﹗」
如何教?他承認初初教書,確是沒教得很好。在band 5中學教英文的歲月裏,想學生多開口練習,答題不要只懂得I don't know,給三種答案,1. I don't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2. I don't know the answer. 3. I'm sorry, I can't express it in English. 好歹選一個。誰知學生大聲用諧音問候他母親,全班見何sir被公然挑戰,笑得很樂,阿sir沉住氣,接下來教tense變化go、went、gone。下課才捉那男生來問,他卻哭起來。「他說媽媽跟人走了,爸爸是中港司機,他跟半失明的祖母住,昨晚沒飯吃,那天很冷,衣服又穿了洞。當他連基本溫飽、愛都沒有,跟他說英文?說艱深的tense?too far away啦。」阿sir到小食部給他買三文治、熱維他奶,加上神父付他每月四十元的午餐費,囑老師買件新冷衫。「此後他上堂好畀心機,雖然英文還是不太好,考不上中六,但那個年代很好,他學師修理雪櫃,之後在觀塘一個地方開了店,結婚做爸爸。」偶爾行過那間店,舊生伸出滿是偈油的手來握,說阿sir去飲茶啦,「我答好﹗有時說回那句粗口,我們還笑一餐」。
一九九○年,他第一次以老師身分走入課室。如今何校長五十有八,今年大概是他在善德這間Band 1資助英中的最後一個學年。「善德罷課都好出名㗎喇。」查一查新聞就知道,雨傘運動時的九月,他允許學生戴黃絲帶上課,斥周融倡設舉報熱線如文革,學校網站其後被黑客入侵。「二○一四年我做善德校長剛好滿十年,遇到當時覺得是驚天動地的運動,但坦白說對學校衝擊不算太大。雨傘運動沒那麼多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今次很多同學跟我說,跟爸爸媽媽、甚至朋友意見亦不一樣,他們很怕被標籤為搞事、累死香港,事實上他們心目中的理想並不想用武力,只是去和平示威,或做後方支援者,幫手急救,但到最近這個月,他們都不見得很安全,其實好擔心。」
學生喊口號 不針對警察
小息時候,葵盛圍這個中學雲集的小區呼喊聲此起彼落,舊生在校外隔着圍欄帶師弟妹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和喊口號,幾層走廊上一排排學生高呼和應。一打鐘,校務處立即收到附近居民電話投訴,說打擾到家中小孩睡覺。早幾天,學生還大叫「香港警察」,再小聲接「全部垃圾」、「知法犯法」,何校長說即使老師都有兩種色,深藍的每見一次行動就被刺激一次。他數天前向學生廣播,「你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喊香港人加油,我沒問題,校長覺得都是你想表達的意見。惟獨那幾句,我聽到有點不舒服。香港三萬八千幾個警察,曾幾何時獲人稱譽為亞洲最優秀警隊,我絕對不相信三萬八千人都像你們描述的,有個負面標籤。老師、職員、工友的親屬,甚至同學的家長或有些從事警察行業,可不可以有點尊重?」至訪問當天,學生如何激昂,都未曾喊針對警察的口號。對於警察子女,校長沒特別安排,「不需要亦不想特別標籤,但確保學校不會出現欺凌」,他將老師開學後致電每名學生家長了解子女情况的「陽光電話」,由九月尾提前到月中。
若割裂師生關係 激起更大反彈
「我想讓社會人士知道,即便今天接受訪問亦然,我們好多校長就像何滿添,在專業地做教育工作,守護孩子。我們重視他的人身安全,不會鼓勵他違法,或用暴力手段爭取訴求,但最重要是有個地方讓他放心講,我就去聽,如果我們連這些學生都不接納,那我為何還要搞學校?我不是做懲教署嘛。」他見面打招呼時伸出的手有點特別,微斜以手背向天,像人鏈裏邀請拖手的姿勢,「接納聆聽、同行休息、尊重關愛,保持盼望」,近日放在他心頭是這幾個詞,「唔通我報警拉我啲學生咩?我唔會囉。你要跟他割裂,捨棄互相信任的師生關係,目的是禁止表達政治訴求,是否真的做到?只會激起更大反彈,一個願意接納聆聽學生的學校場所是個避風港,在動亂時勢、聞催淚彈的年代,是否可相對和平一點去處理?」他認為不能師生關係不對等,「不可以你是我的學生,我話乜你就做乜」。但校內「有份」的stakeholder政治立場各異,他得取個平衡,「戴白絲帶得唔得?得。口罩?得。頭盔、過濾口罩,真係唔得嘞,因為政治性太明顯,會有些持份者不舒服。罷課伏桌上睡覺玩手機得唔得?唔得;坐在一起聊聊,得;播Winter on Fire得唔得,都得,不過要先問我」。
他每天八時許打鐘後都作雙語廣播,這天除了提及小息會有師兄師姐來唱歌,可自由參與,還交代周一早上這區將有超過十間中學組成人鏈的行動,叮囑同學如參加不要佔路,遇警員要好好溝通,行動完了記緊回到學校來上課,他亦安排了老師當天在外面巡,又聯絡過其他校長。學生們也許聽不出來,在校務處的校長嗌咪前神色凝重,如將上戰場,一熄咪站起來,喊句「好累」,轉身回校長室又抖擻起來見舊生。他們在校外派單張,有人上前斥「不要做得太過分」,「有些老師覺得你這樣高調在校長室跟他們談,是否變相認同他們?但我覺得,你一日畢業是我的學生,一世都是我的學生」。
帶領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教育局長楊潤雄說,不應以學校作為表達政治訴求的場地。「唉﹗」他大嘆一口氣,「這真的要講。社會就是政治,眾人之事就是政治。如果你說維持校園政治中立,這個角度沒有錯,但理論上表達政見都有自由,我們要持平客觀帶學生看問題的兩邊,他們有獨立思考,看完新聞聽完記招,就像通識題,你有多大程度相信政府的說話是反映事實全部?他們如想表達政治訴求,和平理性的話,真係禁唔到㗎喎」。說罷課犧牲學習時間,「我是覺得很可惜,不過我尊重他們跟爸爸媽媽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罷課這個選擇」,學生罷課須家長簽名同意。「我不會鼓勵,也不會禁止。」
進校門登記時,我向更亭大姐打探,校長是個怎樣的人?她評價,「他不會以權勢壓人」。還透露每次升中講座,家長出校門談論時,都說喜歡這個校長。「因為他們知道我捱得窮、捱得苦。」於和樂邨長大,教育一開始對他來說,是爭取高收入幫輕父母的途徑,車衣的母親為省車錢拖大袋衣服從家裏行路到牛頭角,膊頭血痕叫他努力讀書,考進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獲得大學學位那年,當售貨員的父親卻因心臟病驟然去世。他到瑪利諾中學做實驗室技術員,為課堂預備儀器、買青蛙劏、捉蝸牛、摘樹葉、抹枱,補讀大學學位當上老師,一步步到中文科主任、副校長,二○○四年七月八號颱風「圓規」送他哭着離開走了二十四年的彩霞道,空降善德做一校之長。
標籤學生 無助解決問題
「我見證香港由好窮的工業城市走到今天繁盛。」他原本擁有一個很獅子山下的故事,以「希望年輕人唔好搞亂香港」來結尾也很常見。「搞亂香港?」校長很大反應,「我常覺得那不是搞亂香港,是他們在追求一些理想,好似沒人聆聽,沒法用更好的方法化解。還有一種假設是所有戴黑口罩、穿黑衫一定是我的學生,警方都會喬裝啦。若真的犯法,依法審判沒有問題,但我亦希望不要標籤所有犯法者都是學生,只會增加撕裂、加強對抗,無助降溫解決問題」。現在的學生溫飽大多不成問題,他說:「不用標籤學生出身,這一刻需要什麼,老師真的要聆聽。我的母校校訓信望愛,最重要是愛。」他開始背〈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經文,這個校長沒宗教信仰,佛偈與《聖經》都是道理。
經歷兩場社會運動,他再思教育是在病榻上,夜闌人靜時。近年患重病,先是罕見的皮肌炎,這兩年則是腫瘤,接連復發,所幸幹細胞療法讓他逐漸康復過來。服藥導致難以入睡的時候,他左思右想,「未去到老淚縱橫,都會有少少感慨。為何回歸廿幾年,始終沒辦法給年輕人安定一點的環境去追夢呢?年輕人有很多不滿,房屋、政制、政府表現,當特首說建構對話平台,甚至說如何與年輕人溝通,回應社會訴求,但年輕人感覺到是另一回事」。他想到教育工作者能做的,是讓學生珍惜生命,失去一個都嫌多;也讓他們知道「參與運動或一些違法活動,可帶來高度的危險性」。「前線會否真的有學生參加?絕對有,根據非正式消息,香港不同中學有學生被捕,是相當可惜的。」他說八月時已打算若自己的學生被捕,盡力提供法律支援,「有足夠的意見幫他們面對可能出現的檢控」,而荃葵青校長會八月底時亦曾向警方要求若有學生被捕可通知學校,但地方警區回應做法屬全港措施,暫未答允。
夾縫中發聲 不能獨善其身
教育局開學指引提醒老師就社會狀况可對學生答「不知道」,「事實放在面前,學生看了有判斷,他來問你,難道答不知道?我的做法是教他們將價值觀排優次,讓他知道每一個價值觀代表什麼,再建立自己的一套」,但現實讓他有時都很難教,「經濟發展重要,還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重要?兩者要秤,香港這一刻什麼是重要?沒真正的雙普選,為何年輕人覺得有虧欠?他們心目中的烏托邦,香港可以怎樣做?有沒有人關心過?當一間劏房四千蚊一個月,你好難跟他們說有好的未來和前途」。解鈴還須繫鈴人,「鈴不是我綁的,所以政府、中央政府真的要想想,不要損耗很多代的年輕人。政府若有恰當回應,影響會大過我們說一百次」。
校長願意先為學生示範答題。他多次在《明報》撰文回應社會問題:政府鼓勵三三四學制下,高中生選修三至四科,他批評課程內容過重,先削再講;教師自殺,應反思由學校或辦學團體難有效處理投訴,建議交給教育局來辦;校園是否不能談港獨?他都寫過,應相信教師能專業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議題。「當外面紛擾到四處都是催淚煙,如何可以獨善其身,坐在校長室聞不到聽不見?」開學前他撰文表明對罷課的見解,「去到大是大非,讀咁多書,還有支筆」,就應當寫,也敢言受訪,「我覺得不發聲不舒服,以及太多扣帽子的誤會,洗腦啦、鼓吹罷課啦,我也想同學仔快快脆脆返課室上堂,行有餘力就和理非非去遊行表達意見,但問題是他們覺得不夠嘛,認為得不到政府回應,學校便處於夾縫中」。
校長曾經也是學生,近視眼來自躲被窩開電筒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光,「我喜歡郭靖,『俠』這回事對我的人生處事很重要,正義、正氣好緊要」。看以前的照片,校長一副國字臉,現在清瘦些。抗癌藥影響,打字其實不易,但「仲有一口氣,唔打得就冇辦法啦」。他問有沒有察覺,以前的校長不會噤若寒蟬,這一兩年少了人出聲?愛睇波的校長是利迷,說YNWA(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看看外面就知我不孤獨啦」。明明說下午四時得回家休息,還拉着我認識與他並肩作戰的中文科主任、看舊生為師弟妹買食物的「和你食」盤子、轉頭又着攝記為他與學生作品合照。「還在這個崗位一天,」一字一頓「我都好想」,「守護着這個校園的文化和原則」。唯獨應我的要求帶路去見罷課學生,他流露出硬淨裏的一份體貼,「我建議不要把錄音機對着他」,又向同學說,你有拒絕受訪的自由。
教育工作者最大的使命
「我們有一個最大的使命,是安頓他們急躁、不穩定的情緒,聆聽、重視、肯定學生這個暑假獨一無二的經歷,然後再了解他們走得多前,如果他聞過催淚彈,是怎樣的感受。我對罷課學生一定問兩條問題:第一,會不會因為罷課令你跟家庭成員的關係變得緊張?若有這種關係,我們會小心為他疏解;第二是參加罷課有沒有令他覺得與周邊,不論學校、同學、好朋友有分歧,感到人際關係受壓。」
二○九號課室裏,眼神敏感脆弱的學生談到學校給了他平台發表意見,有老師保護,他能勇敢表達自己的訴求。你覺得校長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一點窘:「友善吧。」就這樣嗎?他想想:「真係好多謝佢。」沉默一刻,以為他想結束對話,聽到很小的聲音透出口罩:「覺得當初,冇揀錯學校。」我回校長室轉達這句話,何校長用更明亮的聲線稍稍掩飾高興,「哎呀,唔好整到我想喊啦」。因為休養,他計劃提早一年退休,據我從更亭收風,「我們都想校長做多一年」。有沒有想過告別校園時,一定要跟學生說什麼?「要這樣預告嗎」,「我希望,學校永遠是他們第二個家,在這裏找到可以信任、好愛他們、願意聆聽他們的老師和校長」。
#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星期日生活 #罷課 #校長